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中考试题选编马说中考试题选编马说中考试题选编xxx公司马说中考试题选编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马说》中考试题汇编安徽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2)才美不外见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4)安求其能千里安:(5)执策而临之执: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三](15分)15.(5分)(1)或:有时(2)见:显现(3)等:等同(4)安:怎么,怎能(5)执:拿着,举着16.(4分)(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1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分)18.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3分)《马说》中考试题选编韩愈(唐)1.解释下列加点字,翻译下列划线句,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音节并翻译(每句至多划两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㈡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______》,《马说》是其中的第四篇,作者_____是____(朝代)文学家,属“____八大家”之列答案:㈡《杂说》韩愈,唐代,唐宋㈢理解默写:⒈文中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⒉文中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命运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⒊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⒋在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见,世上不同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⒍才华横溢的他,偏偏遇见了那个黑暗的时代,没有人赏识他,更没有人重用他,最后只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韩愈《马说》中的文句填写)。⒎有一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马说》中与这两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⒏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写一段话,表现一个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不少于50个字)⒐《马说》中提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⒑《马说》一文中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㈢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⒉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⒍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⒏言之成理即可。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㈣课内阅读与理解:⒈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⒉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⒊短文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⒋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⒌从文中看来,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⒍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⒎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⒐“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㈣⒈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会被埋没。⒉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⒊对统治者辱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懑之情。⒋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⒌千里马的才能不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遭遇各种屈辱。⒍社会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人发现、善待和重用,他们往往被埋没的现实社会。⒎首先,他们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他们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他们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⒏表达了他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的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表达了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㈤比较阅读A甲文《马说》与乙文周敦颐的《爱莲说》比较阅读:⒈同为“说”这种文体,《爱莲说》与《马说》写法上的主要区别在哪里㈤A⒈虽然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但《爱莲说》自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来写;《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2005--2010全国各省市《马说》中考试题全解析2006柳州、北海市(课)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共4小题,每小题2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B.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C.执策而临之(面对)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1)以策之不以其道属予作文以记之(2)之虽有千里之能渔人甚异之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11、把第Ⅰ卷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_六十八、(舟山)(2006年)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一)(11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答案:19.⑴通“饲”,喂养(喂)⑵鞭打(驾驭)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2006广西钦州市(课)(二)(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蹴尔而与之()(2)万钟于我何加焉()(3)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不效则治臣之罪B、(1)乡为身死而不受(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C、(1)马之千里者(2)渔人甚异之D、(1)策之不以其道(2)以中有足乐者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食之不能尽其材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8、(1)用脚践踏(或:践踏、脚踏)(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4)鞭打、驱使9、A10、(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分)(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3分)11、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赞成或不赞成1分,能联系事例1分,言之有理、语句顺畅1分2006泰州(A)一、按要求答题(共35分)(一)(10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14.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2分)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06成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B.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C.才美不外见见:通“现”D.策之不以其道策:鞭子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广起,夺而杀之B.虽有千里之能以君之力C.策之不以其道成,将以攻宋D.骈死于槽枥之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9.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分)译文:(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分)译文:(“策”应为“用鞭子抽打”)(A项前“而”为“可是”之意,后者为顺接连词“就”之意;B项均为结构助词“的”;C项前“以”为“按照”之意,后为“用”之意;D项前“于”为“在”,后为“与”之意)(与原文意思不合,应为“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9.(4分)(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或: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译出大意得1分,落实“食”意思的得1分)(2)喂养它却又不能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明白(或“通晓”“懂得”)它的意思(译出大意得1分,落实“材”“通”意思的各计分)06曲靖二、阅读(50分)(一)(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③捉:驾驶④住:停止⑤唱言:高声说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虽有千里之能()(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10、翻译下列句子(3分)(1)策之不以其道(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二、阅读(一)9、(1)即使(2)等同(3)擅长(4)都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11、①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已②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12、不矛盾①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②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答出一点给1分)13、×××: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06温州(课改区)(一)(12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3)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4)执策而临之▲面对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分)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2006北京市(大纲卷)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2分)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或:有时(2)食:有时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译文: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2)其真无马邪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05桂林(一)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①“食”通“饲”,,意义:通喂养(1分)②“见”通“现”,意义:表现(1分)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3分)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答: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05广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5.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3分)A.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B.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3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是马也(这)②食马者(同“饲”,喂养)③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④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3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3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袛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3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文:(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05莆田市(课改区)(二)阅读《马说》,完成8-10题(10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3分)答:2004年福州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2题(20分)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是马也(这)②食马者(同“饲”,喂养)③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④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3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4分)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2004铜仁地区(二)阅读《马说》一文,按要求回答16题(16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骈:策: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4、将“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分)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自己比作“”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4分)6、这篇文章里有的句子已成为广为淬的格言,请你把它写出来格言:(2分)2004朱周市[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请由(丙)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1分)答:只要答出“其真不知马也”即可得分(标准同4)1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丙)段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2分)答:①风吹草低见牛羊②路转溪头忽见(标准同4)1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3分)答:要点:人才不应屈服现实,甘被埋没,应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寻求机会,展示才华2004绍兴市(三)(9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或:有时(或许)食:喂养(或通“饲”)等:等同(或“—样”)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006年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卷三、文言文阅读(20分)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参考答案:(一)(11分)19.⑴通“饲”,喂养(喂)⑵鞭打(驾驭)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三)(11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三)(11分)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2010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4)去而顾之。顾:_______________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4分)(1)见,通“现”,表现。(2)临,面对。(3)子,你。(4)顾,回头看。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2010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三)(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然非精洁则不受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阐述,他们都希望。(4分)【答案】17.(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到(4)流汗(各1分)18.(4分)(1)拿着鞭子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19.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20.(4分)反面(1分)正反对比(1分)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2分)。2.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7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学而时习之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委而去之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着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答案:BDD《马说》中考试题一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一)(12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19、(1)有时(2)通“饲”,喂(3)用鞭子打(4)面对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一)(11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19.⑴通“饲”,喂养(喂)⑵鞭打(驾驭)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2008年山东省烟台市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本文作者是,代文学家。(2分)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食之不能尽其材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7.韩愈唐(2分)8.B(3分)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广东汕头卷)2007年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9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l0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2006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1或尽粟一石。食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3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4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j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1.对上文第二段的4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和2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和4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和3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和4读音相同,含义不同。2.《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三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3.〈〈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指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句()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答案:.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3.同意用句号,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也可同意用问号,即把最后两句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或:食:等: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安求其能千里也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17.有时(或许)喂养(或通“饲”)等同(或“一样”)18.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1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虽2策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D.不以善小而不为4.对“一食或尽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一次吃的粮食或许要将近一石B.吃一顿或者要吃光一石还多的粮食C.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D.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而以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答案:1.即使;驱使、驱赶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06青岛(课)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2.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与“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食不饱,力不足D.一箪食,一豆羹13.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字词意思例句译句骈死并列而死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安道答案:12.B13.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字词意思例句译句骈死并列而死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安怎么,哪里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道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B.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C.执策而临之(面对)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策之不以其道(2)之虽有千里之能属予作文以记之渔人甚异之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11.把第Ⅰ卷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D11.(1)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3分,译对"等""安"各得1分,语意通顺给1分)(2)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分,译对"食""通"各给1分,语意通顺1分)云南省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一)(10~13小题,共12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相: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教育分期借款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内燃机核心零部件代理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门脸房屋租赁与文创产业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农庄木工建造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门头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与安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合同及违约赔偿细则4篇
- 二零二五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财务监管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个人抵押借款合同风险评估范本
- 2025年度个人渔业贷款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个人对个人光伏发电项目借款合同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竖式运算300题
- 2023年12月广东珠海市轨道交通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人笔试近6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荟萃答案带详解附后
- 寺院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比摩阻-管径-流量计算公式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五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课件(马工程)
- 高三开学收心班会课件
- GB/T 33688-2017选煤磁选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
-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培训
- 591食堂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