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筹划_第1页
企业税收筹划_第2页
企业税收筹划_第3页
企业税收筹划_第4页
企业税收筹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税收筹划研究摘要税收作为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支出,对企业净利润有直接的影响。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多角度、多渠道的开源节流,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随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及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科学合法的税收筹划来降低企业税负、节约成本逐渐被采用和重视。这不仅符合国家税收的立法意图,还是纳税人纳税意识提高的必然结果和具体表现,是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一项正当权利。但是税收筹划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直到最近几年才被人们逐渐认识、接受、关注、实践,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上均处于起步阶段,在认识和应用上还存在众多的误区。关键字:税收,价值最大化,税收筹划,税负EnterprisetaxplanningresearchAuthor:Tutor:AbstractTaxasanessentialbusinessexpenses,netprofitofenterpriseshasadirectimpact.Companiessucceedintheincreasinglyfiercecompetitiontosurvive,develop,onekeyfactoristhemulti-angle,multi-channelcutcostsinordertoachievethegoalofmaximizingcorporatevalue.AsChinacontinuestoreformtaxadministrationsystemand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andimprovementofraisingtheleveloflegitimatetaxplanningthroughsciencetoreducethecorporatetax,costsavingshavebeengraduallyadoptedandattention.Thisisnotonlyconsistentwiththelegislativeintentofstatetaxrevenue,ortaxpayers,theinevitableresultoftaxawarenessandspecificperformance,istosafeguardtheirown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ofalegitimateright.ButtaxplanninginChinaisstillanewtopic,newareas,untilrecentyearswasonlygrowingrecognition,acceptance,attention,practice,theoryandpracticeintheapplicationareintheinitialstage,intheunderstandingandapplicationtherearestillnumerousMisunderstanding.Keywords:tax,valuemaximization,taxplanning,tax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1绪论 1\o"CurrentDocument"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 22.1税收筹划的含义和特征 22.1.1税收筹划的含义 22.1.2税收筹划的特征 22.2税收筹划的原则 3税收筹划与避税、偷税、节税的区别 3税收筹划与避税 32.3.2税收筹划与偷税 32.3.3税收筹划与节税 4\o"CurrentDocument"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运用 5企业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53.1.1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 53.1.2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 63.1.3融资租赁的利用 63.1.4筹资利息的处理 63.1.5债券溢价、折价摊销方法的选择 7企业投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83.2.1组织形式的选择 83.2.2投资地点的选择 93.2.3投资行业的选择 93.3企业经营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103.3.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103.3.2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123.3.3充分计提费用 12\o"CurrentDocument"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改进 134.1企业方面的筹划 134.1.1企业管理层应重视税收筹划工作 134.1.2企业财务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13企业税收筹划应与其经营活动相结合 13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税收筹划中的作用 144.2政府与税务机关方面的筹划 14税收筹划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纳税意识 14加快税收法制建设,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144.2.3严格执法,强化税收征管与稽查 154.2.4加快税收筹划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154.3税务代理机构方面的筹划 15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建设,提高职业水平 15立足自身优势同时,注意向国外同行学习 16\o"CurrentDocument"结束语 17\o"CurrentDocument"参考资料 18\o"CurrentDocument"致谢 191绪论在市场经济中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而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参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活动,其实质是对纳税人经营成果的无偿占有。税收的强制性与无偿性决定了税款的支出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为此企业想方设法的少交税。包括以收据代替发票不作收入、预收款长期挂账不转收入等隐瞒收入的方法,关联企业间私自制定不合理的转让定价转移利润、逃避税收或私自销毁会计记录拒绝税务机关查案等行为。这些手段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能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但往往使企业走上了偷、逃、欠、骗税等犯罪道路而得不偿失。而且随着税收征管力度日益加大,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上述违法手段或者靠过去的“关系税、人情税”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于是通过科学合法的税收筹划来减少企业税负支出的功能就凸显出来,逐渐被许多企业所推崇。同时政府与税务机关也认识到税收筹划对于完善税收法制、规范纳税行为、维护征税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其看法逐渐由抵制转为默认。尽管我国税收筹划取得了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税收筹划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均处于低水平。其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随着我国税制的不断完善,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涌入中国,我国税收筹划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税收筹划的含义和特征2.1.1税收筹划的含义企业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前选择和规划,利用税法给予的对自己有利的可能选择与优惠政策,选出合适的税收方法,从而使自身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的一种行为,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过程。2.1.2税收筹划的特征1、政策导向性。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国家的产业政策、生产规划布局均体现在税法的具体条款上。属国家鼓励的产业往往少征税款;属国家需要限制的产业,则大多加重征税。而企业税收筹划,则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的,以税法为依据,并在深刻理解税法精神和有多种应税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缴纳税负最低的抉择。2、选择最优性。因为企业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为此某项经济行为,当税法有两种以上的规定可选择时,或完成某项经济活动有两种以上方案供选择时,就存在税收筹划的可能。也就是说,企业税收筹划就是在若干方案中选择税负最轻或整体效益最大的方案。3、事前筹划性。税负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在应税义务发生之前,企业就可以进行事先的筹划安排。如可利用税收优惠规定,适当调整收入和支出,对应纳税额进行控制等。这从税收法律的角度来讲,税收要素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从理论上讲,应纳税额也应由法律明确规定,但目前法律所规定的却仅仅是税收要素,如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税收减免等,而无规定纳税人税基的具体数额,这就给纳税人通过经营活动来减少税基提供了可能。4、成功性不确定。企业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先安排,涉及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其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同时,企业税收筹划的经济效益也是一个预估的范围,不是绝对数字。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尽量选择成功概率较大的方案。2.2税收筹划的原则1、守法性。税收筹划应严格按各项经济法规,如税法,会计法等法规的立法意图来进行,否则不可避免的沦为避税甚至逃税行为。2、创新性。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税制的不断完善,税法等经济法规不断充实和完善规定细则,企业在税收策划中应有敏锐的觉察能力,适时利用各种有利政策,及时设法享受,创新税收策划,以求减轻税负。3、经济性。由于税收筹划复杂、耗时多,可能致使企业失去经营最佳时机及投资整体利益,这就要求企业应衡量相应的成本与效益,及时决定是否进行税收筹划或进行何种程度的税收筹划,以求减轻税负。4、综合性。企业在税收筹划时应综合考虑整个经营期间的长远利益和企业所处的具体经济环境,不能以某一时间、某一税种的税负减轻为目标,否则税收筹划就无意义。2.3税收筹划与避税、偷税、节税的区别2.3.1税收筹划与避税1、性质不同。税务筹划行为不仅符合税法规定,还遵循税收政策导向,而避税则利用税法漏洞,钻法律的空子,有悖于税法精神和税收政策导向。2、目标定位不同。税务筹划着眼于纳税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与纳税人理财目标相一致。而避税只是着眼于纳税人局部税负的降低,并不考虑企业理财的最终目标。3、税务机关处理不同。税务筹划是税务机关认可的,而因避税少交的税款,很可能被税务稽查后调整转回追缴入库。2.3.2税收筹划与偷税1、性质不同。税务筹划是税务机关认可的合法行为,偷税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严罚。2、手段不同。税务筹划采取合法的手段和形式减轻税负,而偷税则是采用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及进行虚假的申报等违法手段不纳税。3、行为发生时间不同。税务筹划行为发生在纳税义务产生之前,而偷税则发生在纳税义务产生之后。2.3.3税收筹划与节税节税,顾名思义即纳税人税收成本的节约,虽然通过节税和税务筹划都可以使税收成本节约,获得因减少税负带来的涉税收益,但这只是税务筹划功能的一个方面。从税务筹划的本质来讲它是企业的理财活动,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另一个方面看,税务筹划也不是一味强调节税或降低某一税种的税负,而是要在遵循企业理财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整体上合法、安全、经济、优化的纳税。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运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对于任何企业来说,筹资是其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企业在筹资时,如果能利用一定的筹资技术选择有效的筹资方式,就能够达到减轻企业税负并获得最多税后利润的目的,这也正是企业在筹资时进行税务筹划的原因。3.1.1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企业进行筹资,一般采取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股票或使用留存收益等方式。归纳起来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筹资,一是通过债务筹资,另一个是通过权益筹资。例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属于债务筹资,而留存收益、股票属于权益筹资,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税前列支,享受利息抵税作用;而后者所支付的股息只能在交纳所得税之后再分配,不具有抵税的作用。同时,任何一种筹资方式都会形成筹资成本。所以,企业在利用筹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时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二是筹资费用和利息是否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通过案例比较一下通过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在抵税作用上的差异。例:A公司需筹资1200万元用于开发新项目,企业所得税税率25%。假定企业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的息税前利润都为5000万元。现有三种筹资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向银行借5年期长期借款1200万元,年利率10%,筹资费用率0.5%;方案二:按面值发行5年期长期借款1200万元,年利率10%,筹资费用5%;方案三:平价发行面值1元的股票1200万元,筹资费用率为10%,预期分配率为0.2元/股。表3.1A公司三种方案下的税负情况 单位:万元、.1?>万案一万案一万案二息税前利润500050005000应纳税所得额487448204880应纳税额1218.512051220未分配利润3655.536153420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方案二应纳税额最少,其次是方案一,这是因为方案一和方案二属于债务性筹资,筹资费用和利息均可在税前扣除,方案三为权益性筹资,只允许筹资费用在税前扣除,其抵税效果不如债务性筹资明显。所以A公司应选择债务性筹资。3.1.2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不同资本结构下的企业税收负担及资本收益水平不同,最有效最常用的筹资办法是向金融机构借款和发行股票。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普通股股息的支付在所得税后利润中列支,而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付可以计人当期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纳税人可以获得一部分所得税利益。在企业所需资金一定的情况下,若息税前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提高负债比率,可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获得更高的节税收益,但也不是负债越多越好,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增大,甚至发生债务危机。因此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既要考虑税前成本,又要考虑税后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成本,寻求企业的最优负债量,选择借入资本(负债资本)和自由资本(权益资本)的适当比例,以达到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公司资本结构。3.1.3融资租赁的利用通过融资租赁,纳税人不仅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产,保存举债能力,更主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折旧作为成本费用,减少了所得税的征税基数,少纳所得税,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还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进一步减少了纳税基数。因此,融资租赁的税收收益是非常明显的。3.1.4筹资利息的处理根据税法规定,企业筹资的利息支出,凡在筹建期发生的,计入开办费,自企业投产营业起,按照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分期摊销;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是有关的,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以前,计入购建资产的价值。而计入财务费用便可一次性全额抵减当期收益,计入开办、或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价值,则要分期摊销,逐步冲减以后各期收益。其区别在于计入财务费用可以尽快扣除筹资利息,减少风险,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相对节税。因此,应尽可能加大筹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份额,获得相对税收收益。为此应尽可能缩短筹建期和资产的购建周期。3.1.5债券溢价、折价摊销方法的选择债券溢价、折价的摊销实质上是对利息费用的调整,因而是所得税额的影响因素。债券溢价、折价摊销的方法又有实际利率法和直线法两种。不同的摊销方法不会影响利息费用总额,但如果使用实际利率法,前几年的溢价摊销额少于直线法的摊销额,前几年的利息费用大于直线法的利息费用,企业前期纳税较少,后期纳税较多,可以获得相对税收收益;如果使用直线法,前几年的折价摊销额大于实际利率法的摊销额,前几年的利息费用也大于实际利率法的利息费用,企业同样前期纳税较少,后期纳税较多,可以获得相对税收收益。因而纳税人应使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价,应使用直线法摊销债券折价。例:甲公司2004年1月1日发行债券20000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10%,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公司按溢价21350000元发行,市场利率为9%。1、直线法摊销下的债券溢价如下表所示:表3.2单位:元付息日期实付利息利息费用溢价摊销未摊销溢价摊余成本2004.1.11350000213500002004.12.31200000017300002700001080000210800002005.12.3120000001730000270000810000208100002006.12.3120000001730000270000540000205400002007.12.3120000001730000270000270000202700002008.12.31200000017300002700000200000002、实际利率法摊销下的债券溢价如下表所示:表3.3单位:元付息日期实付利息利息费用摊销的利息调整摊余成本2004.1.1213500002004.12.312000000192150078500212715002005.12.312000000191443585565211859352006.12.3120000001906734.1593265.8521092669.152007.12.3120000001898340.22101659.7820991009.372008.12.3120000001008990.63991009.3720000000从上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使用直线法还是实际利率法,利息费用总额是一样的,即都是8650000元,但是每年的摊销额又是不同的,例如在2004年,直线法的摊销额是270000元,而实际利率法的摊销额是78500元,实际利率法的摊销额小于直线法的摊销额,所以究竟是选择实际利率法还是直线法摊销就看企业发行债券的具体情况。企业投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3.2.1组织形式的选择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税收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投资者对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其投资收益也将产生差别,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税收和获利能力,因此,在企业设立之时,很有必要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一番积极筹划和选择。投资创办企业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多种组织形式可供选择,如果人数较少,规模不大,应选择独资企业,因为这类组织形式的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不高,税款一般是定期定额征收,实际税负较轻;如果规模不是很大,但投资的人数较多,则可以选择合伙企业的形式,因为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一样只按个体工商户工薪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征收企业所得税,不存在重复征收所得税的问题,与公司制企业相比税负较轻,又因为合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为先分后税,如果投资人数多,势必降低税率,获得节税收益,如果规模较大,则应选择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一是对公司的外在形象和信誉有利;二是公司制企业有五年补亏,股东借款利息扣税,再投资抵税,保留盈余等各种优惠政策可以享受,在这两种公司制组织形式中,应力求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因为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税收优惠,股份有限公司都优于有限责任公司。第9页共19页就公司制企业内部而言,又存在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选择。子公司为独立的法人,可以享受免税期等多种优惠;而分公司不是企业法人,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但其经营的亏损可以并入总公司,因此可以少缴部分所得税。子公司与分公司的法律地位不同,其税收待遇是不一样的,充分利用税收的这种“差别待遇”,能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一般来说,当外地的营业活动处于初始阶段时,母公司可以在外地设立一个分支机构(分公司),使外地的开业亏损能在汇总纳税时减少母公司的应纳税款。此后,当外地的营业活动开始盈利,为了保证外地利润仅缴纳低于母公司所在地的税款,这时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子公司。例:A公司在国内拥有两家全资子公司B和C,分别设在深圳和海南,A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率是25%,深圳和海南的企业所得税是15%。某一纳税年度A公司本部的利润是1000万,B和C两个子公司各实现利润200万元,总公司规定子公司40%的税后利润汇回总公司,60%自己留用。则A公司本部应纳所得税额为250万元(1000x25%=250)。B和C两个子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分别为30万元(200x15%=30)。总公司分得子公司的利润额为136万元[2x(200-30)x40%=136]。分回的利润应补税额为16万元[136(1-15%)x(25%-15%)=16]。A公司的整体税负为元326万(250+30+30+16=326)。如将两家子公司B、C变换为分公司,则A公司的整体税负为350万元[(1000+200+200x25%=350]。这样设立子公司比设立分公司减轻投资者总体税负24万(350-326=24)。投资地点的选择投资地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基础设施、原料供应、金融环境、技术和劳动力供应等硬环境,而且要考虑投资地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实行区域性的税收倾斜政策,对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老、少、边、穷地区等实行降低税率和在一定时期内减免征收税款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应当了解这些税收差异,充分利用不同地区间的税制差异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时,优先选择低税率地区投资,以获得最大的节税利益。投资行业的选择根据国家对投资领域实施减税政策的导向可知,农业领域、高新技术行业、基础能源设施、环保项目等是国家税收鼓励投资的,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在高新技术第10页共19页产业开发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税率为15%,从获利年度起所得税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企业应在深入研究不同行业税制差别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战略,精心策划投资方向,尽量选择有更大优惠的行业进行投资,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顺应政府的政策导向。企业经营决策中的税收筹划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得税税收筹划利益的实现主要通过成本费用核算方法的合理选择运用取得。企业经营决策中的税收筹划主要是研究其合理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3.3.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是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项目,不同的折旧方法使每期摊销额不同,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企业的税负越低。企业应综合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财会[2006]3号)规定: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实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1) 房屋、建筑物,为20年;(2) 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 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4) 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5) 电子设备,为3年。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可以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的固定资产,包括:(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前述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下面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几种方法为例加以说明:例:某企业逐年盈利,未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008年拟购进一批技术先进、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专用器具,该批固定资产原值500万元,预计净残值2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5年,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相同。根据税法规定该批固定资产在折旧方面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假定按复利利率10%计算,第1年至第5年的现值系数分别为:0.909,0.826,0.751,0.683,0.621。该批固定资产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每年计提的折旧额及现值计算如下表:表3.4固定资产不同折旧方案的折旧额及现值比较表单位:万元折旧方法每年折旧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合计平均年限法折旧额9696969696480现值87.26479.29672.09665.56859.616363.84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额200120724444480现值181.899.1254.07230.05227.324392.368年数总和法折旧额160128966432480现值145.44105.72872.09643.7129.872386.848各年的现值系数0.9090.8260.7510.6830.621现将上述三种折旧方法进行比较,方案一企业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5年,年折旧额为96万,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363.84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63.84x25%=90.96万元。方案二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第1年折旧额为200万元,第2年折旧额为120万元,第3年折旧额为72万元,第4年、第5年折旧额为44万元。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392.368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92.368x25=98.092万元。方案三采取年数总和法,第1年折旧额为160万元,第2年折旧额为128万元,第3年折旧额为96万元,第4年折旧额为64万元,第5年折旧额为32万元。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386.848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86.848x25%=96.712。通过上述3种方案的比较分析,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前期计提的折旧较多,较采用平均年限法抵税效应明显。在上述3种方案中,方案一折旧方法抵税最少,方案二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较正常折旧方法多抵税98.092-90.96=7.132万元;采用方案三年数总和法,较正常折旧方法多抵税96.712-90.96=5.752万元。所以企业应该选择方案二双倍余额法计提折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可以使企业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以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特别是在物价上涨时期,加速折旧的优势更加明显。3.3.2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在物价发生变动时,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利润额和纳税额的影响是不同的。根据税法规定,存货计价可分别采取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应选择先进先出法计价,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则宜采用加权平均法,以避免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增加安排资金的难度。究竟选择哪一种计价方法对企业最有利,对不同企业来说各不相同,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3.3.3充分计提费用企业只有充分计提费用,才能降低税基,达到减少所得税税负的目的。因此,企业应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列支和计提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避免漏列其所发生的费用。例如:工资附加费用、大修理费用、折旧费用等根据税法规定要充分计提,尤其是折旧费用,即使是亏损年度,也不能不提或少提,因为折旧费用若当年不提,则以后年度不允许补提。所以,企业在费用筹划时要充分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财务制度规定,以免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损失。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改进4.1企业方面企业管理层应重视税收筹划工作我国企业自身税收筹划的层次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淡视税收筹划,通过合法的筹划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意识淡薄。管理层们总是过于重视成本控制,创造了许多成本控制的精明之道,却忽视了对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税收支出的筹划。在实务中经常是企业管理人员直接要求或强令唆使财务人员通过违法手段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最后被税务机关查出偷逃税。这多半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志,其整体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喜好用不合法手段逃避税收,忽视合法的税收筹划,为此给企业带来高风险。因此企业管理层应普遍重视税收筹划工作,协调各部分相互配合、积极研究可进行自身筹划或聘请专家、税务中介机构做税收筹划。企业财务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多半是利用企业内部人员运作,而内部财务人员的普遍专业素质低下影响了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税收筹划是一门交叉性、前瞻性学科,所需的人才是一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更有效地在企业内部开展税收筹划,企业财税人员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与执业水平,钻研最新的税收法规与政策,熟练掌握会计准则和税收规定的差异,避免对税法的错误理解而进行错误的筹划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税收筹划应与其经营活动相结合税收筹划的运作主体是企业,筹划目的是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即不能仅关注个别税种税负的降低,而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同时不仅要使企业整体税负降低,还要避免税负减轻导致企业销售或利润的下降超过节税收益,从而实现企业税后利益最大化。要实现此目标仅对个别税种进行筹划难以达到,只有将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相结合,在筹划过程中遵循事先筹划、成本效益、风险性、时效性等原则,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最佳税收筹划方案。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税收筹划中的作用由于税收筹划对筹划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对于一些企业来讲尤其是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的企业仅通过内部人员进行有效筹划存在诸多困难。此时企业要转变观念,聘请专业的税收中介和代理机构事前代为筹划,往往很少的筹划费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节税效益。不要自作主张给企业造成损失或犯罪风险时再想到找专业的税务师去解决问题,此时不能带来任何额外效益,只能降低损失。政府与税务机关方面税收筹划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纳税意识税收筹划的开展是征纳双方加强管理的需要,有效的税收筹划对企业不仅可获得直接经济利益,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政府和税务机关来说也体现了税法的立法意图,使税收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得以体现。但目前纳税人对税收筹划缺乏正确的认识,筹划意识淡薄,存在众多的观念误区与应用误区,由此可见对其宣传的必要性。政府与税务机关应借助媒体、自身开办的税务培训活动、专家讲座、社会舆论等加强对税收筹划的宣传,褒扬积极合法的筹划行为,谴责消极违法偷逃税行为,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宣传的对象不仅包括纳税人还包括机关税务人员,对纳税人要增强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明确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权力,使人们对税收筹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税务人员要更新其观念,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和必要性,正视纳税人的权利,依法征税。加快税收法制建设,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税收筹划得以发展的法律背景就是要有一套完善的税收法律制度规范它、保护它。发达国家的税收筹划能得到较快发展就因为其有一个相对稳定且比较完善的税收制度,而我国税法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税收立法级次不高,我国目前除了《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全国人大和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其他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暂行条例及相关实施细则多半属于法规、规章级次:我国目前的税法体系还缺少统一的主体与核心即税收基本法,只有分散的税收普通法;税收中还存在许多不公平不完善的地方,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衡,例如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已统一由6%、4%调整为3%,大大降低,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明显偏高,有待调整。因此针对我国税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尽可能提高税收立法级次,加快税收基本法的制定和颁布,使现行的税收法规有章可循,消除太分散的弊端网;修改不公平之处、填补漏洞,对已经发现的模糊或不明确之处重新修订,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严格执法,强化税收征管与稽查在实务中由于税收执法环境不严,税收筹划需要花费成本,企业宁可冒一定的风险采取偷逃税等非法手段来减轻税负。例如许多小企业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受到税务机关稽查,存在诸多偷逃税行为,发票已开却将收入推迟确认,合同与账簿不贴印花税票,或撕后重贴。甚至许多商场打出“不开发票,赠送礼品”的招牌,公然与税务机关对抗。因此严格执法、强化税收征管与稽查力度具有必要性,对增强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税务部门应本着依法征税、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加大年度企业收入考核指标,加强对查处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使企业偷逃税款的风险加大,成本提高,增加纳税人对税收筹划的需求,推动税收筹划的发展。加快税收筹划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较强、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与技术行为,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还要掌握众多的理论知识。要推进税收筹划在我国的发展,政府与税务机关还应加注重对此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政府可组织国内的权威筹划专家编写一套国家级规划教材,为近几年的理论探讨做出科学和系统的总结,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和基础;其次把税收筹划搬上教学讲台,在高校开设税收筹划专业或在税收、财会类专业开设税收筹划课程;另外对在职的会计人员、筹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最后还要加强对筹划人员的业务考评,例如要求达到一定量的后续教育学时等。税务代理机构方面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建设,提高职业水平税收筹划由于较强的专业性和对企业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仅靠企业自身筹划推动其普遍发展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推动税务代理业的市场化是税收筹划在我国获得普遍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目前我国由于从事税收筹划的大部分中介机构规模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