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宜昌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宜昌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宜昌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宜昌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及古瓦。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及美好愿景。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及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及华美。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及装饰的作用。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象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及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及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及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因为砖块疏松,并不易精雕细刻,所以画像砖的画面往往疏朗简约,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刻画,有的甚至进行了夸张变形。这些“画”表现在砖上,大多数是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然而简洁的造型并没有削弱其艺术表现力,反而集中的暗示、渲染出了一种情绪及气氛。汉画像砖里,很难看到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运动及韵律正是汉代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壮丽的秦汉宫阙早已不知去向,但组成它们的青砖古瓦却常见诸文人桌案。古人早期制砚,多为陶砚,所以陶制的秦砖汉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注重文脉延续的文人的视野。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把古代砖瓦做成砚台,到了清代,砖瓦砚更成为一时风尚。(摘编自《一砖一瓦亦风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陶瓦的坚固及华美,得益于高超的制陶技术,而刻印其上的文字和图案,更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了解到那一段历史。B.秦瓦当上多印刻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反映出秦人具有动物情结,而这种情结来源于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C.汉代画像砖的内容无所不包,既描绘了多种动物神兽,也再现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及美好愿景,堪称汉代“百科全书”。D.汉代画像砖追求对线条的大量运用,使它多具动感和韵律,很少有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秦代至汉代,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力的进一步强盛,汉代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B.被广泛用于阿房宫的瓦当向外的一面上或有图案或有文字,兼具建筑及装饰的作用,体现了“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C.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为代表的汉代瓦当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四神兽的造型在当代设计中普遍得到运用。D.画像砖的砖块疏松不易精雕细刻,多数刻画只呈现出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这反而成就了其对情绪及气氛的暗示、渲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瓦当的纹饰能够传达很多信息,比如“长生无极”等文字瓦当能直接表达当时统治者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B.西汉时期的文字瓦当不仅是研究西汉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又是研究篆刻、书法艺术的重要宝藏。C.对后人而言,汉“画像砖”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构件,它的意义还在于能真实地反映出强调运动及韵律的汉代艺术风格。D.秦砖汉瓦并没有随着早已不知去向的秦汉宫阙而消失,在后代常被文人雅士制成砚台,用以延续秦汉艺术风格。二、现代文阅读(二)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施一公:他在探究生命的密码2008年2月,在众人不解的眼光中,40岁的施一公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执教的职务,放弃优厚的待遇,从美国全职回到中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施一公的名字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父母亲给他取名“一公”,就是一心为公的意思。施一公说,当时做出回国决定,实际上只用了一个晚上。2008年,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的陈希对他说:“清华急需人才,希望一公回国。”第二天,施一公就回复说,决定回国。《纽约时报》曾这样报道施一公的回归:“施一公和其他顶尖科学家的回归是一种信号,中国在拉近和发达国家科技鸿沟的时间上,比许多专家预期得要快。”如今,施一公和他的同事们,以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科研成果,让这个预言变成了现实。2015年8月2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连续在线发表两篇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中国科学家研究“剪接体”的论文,并首次报道了分辨率高达3.6埃的“剪接体”分子结构。著名癌症生物学家、美国杜克大学药理学院讲席教授王小凡评价说,“我个人相信,施一公取得的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阿尔茨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人类曾经花了很大气力鉴定老年痴呆症的起因,终于找到γ一分泌酶这一“罪魁祸首”,可一直以来的结构研究却屡屡碰壁。获得γ﹣分泌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已成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早在2004年,还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施一公,就把目光锁定在了这个结构生物学制高点,但研究却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施一公回国后,迅速组建起实验团队,也把攻克这个世界级难题的梦想带回了清华。这个团队除导师施一公外,完全由年轻博士生组成。27岁的年轻博士生马丹和26岁的卢培龙是夫妻,他们俩和远在伦敦求学的好友清华毕业生白晓晨一起,共同组成最核心的力量,此外,还有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谢田、闫创业、孙林峰、杨光辉、赵燕雨和周瑞。如今,面对众多赞誉之声,每一位成员都在强调团队的意义,“科学研究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协同创新才能有大的突破。”施公总是向学生强调从事基础研究应有的担当,“全世界都在为科学研究争分夺秒。基础研究是一个国家腾飞的引擎,科学发展这么快,你在科学上的作为在哪里?你对国家的贡献又在哪里?”虽然身兼数职,事务繁忙,施一公在正常的科研和带研究生之外,他还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每年将近100个课时。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他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在研究上施一公喜欢有个性的学生。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课堂上,他总是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希望学生挑战他的推理,鼓励学生及他争论,多次公开反对对所谓学术权威或权威思想的迷信。每次学生跟他有不同意见时,他更会刻意表扬学生!多少年来,他一直为教育学生的方式自豪,在他看来:“我们现在开始在大学中大力提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如果不从基础上改变鼓励‘乖孩子’的教育习惯,就很难持续大规模地培养出拔尖创新的人才。”施一公曾说,“相比院士二字,我更喜欢别人称我为老师,这是莫大的尊称。”他正是这样一位谦恭而伟岸的师者,激励那些年轻而积极向上的灵魂夜以继日的拼搏,终于让“白手起家”的中国科学家领跑全球。如今的他,尽管已经站在了全世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制高点上,却仍然时刻保持着拼搏的警醒和担当。“不能只把眼光盯在现在的成功上。别忘了,中国的整体创新力还只排在世界20多名。要是在所有的科研领域都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那我们的国家就真的不得了了。”(摘编自2016年2月《中国人物传记》)【相关链接】①我们为什么来大学呢?我以为,是学做人。做人并不是一定要做我们觉得可望不可及的英雄模范,更不是要学八面玲珑会做人的那个“做人”,我觉得是学做一个健全的、有自信的、尊重别人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大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这样的人。(施一公《大学的意义》)②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施一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纽约时报》曾预言,施一公等顶尖科学家的回归,意味着中国及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科技差距将迅速缩短。B.施一公总是向学生强调从事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基础研究是国家腾飞的引擎,是科学发展的动力。C.在科研和教学领域,施一公总是希望学生挑战他的推理,开展学术争鸣,他也多次公开批评学术权威和权威思想。D.相比院士的称号,施一公更喜欢别人称他为老师,主要凸显了他激励年轻而积极向上的学子努力拼搏的高尚人格。(2)施一公教育学生的方式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已经站在世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制高点上的施一公,却仍然时刻保持着拼搏的警醒和担当。请结合全文,谈一谈施一公的“担当”体现在哪些方面。三、现代文阅读(三)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的。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我耳边聒噪:﹣﹣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贴要做“二奶”的。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工资。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选自杨晓敏、郭昕主编《金奖小小说》)(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A.开篇写木匠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作了铺垫。B.木匠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C.在广州,“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是因为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D.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E.小说用木匠对木材独具慧眼的敏锐和雕工的神奇进行正面描写,用人们对木匠作品的喜爱及对木匠到来的盼望进行侧面描写,突出了木匠技艺的高超。(2)作者笔下的木匠“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3)对于这篇小说,有人认为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人认为我和木匠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具体理由。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岳正,字季方,漷县人。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正顿首受命。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问为谁,帝曰:“岳正。”两人阳贺。帝曰:“但官小耳,当及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帝许焉。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因劝吉祥辞兵柄。复诣亨,谕令自戢。亨、吉祥揣知正意,怒。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帝怒,谪钦州同知。道漷,以母老留旬日。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乃释为民。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及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B.“吏部”是六部之一,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C.“成化”是明宪宗的年号。年号始创于汉武帝,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多以年号作为明清皇帝的称谓,如“永乐帝”“乾隆帝”。D.古代描述官员职务时,“入”指调入京城为官,“出”是指官员犯错被贬离开京城做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正颇得皇帝喜爱。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鼓励他尽力辅佐自己。B.岳正秉持正义,但处事不够严谨。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他主动向皇帝请命离间二人,却被识破,最终遭到皇帝的斥责。C.岳正渴望受到重用,但时运不济。官复原职后,他没有受到重用,有人还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岳正因此得罪了李贤。D.岳正为官勤政为民。他出任兴化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如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译文:②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①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②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③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此句及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C.第三句承上启下,鸟语花香之中,诗人忆昔游而悲,为湘江北流而感,正是因为他辞官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D.结尾句中诗人借“湘江水北流”点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E.诗歌三四句分别展示了人的“南窜”和水的“北流”,这样的描写凸显了诗人对湘江水自由自在奔腾不息之态的羡慕之情。(2)本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作者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不见心上人时伤心的样子。(2)《赤壁赋》中从侧面描写“客”的洞箫声具有很强感染力的诗句是:,。(3)屈原在《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诗句是:??五、语言文字运用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B.当下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人既不懂得网络技术又不愿意去学,如此身无长物便很难跟得上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C.就在两年前,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在说有关自己的前助手“幕后干政”的报道是无中生有,纯属谣言,但如今“闺蜜干政”事件却被坐实D.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从选址、创新设计到研发制造、组织施工,经历了22年的风雨同舟,于9月25日正式启用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六十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满月现身成都夜空,市民有幸目睹了看起来比平常亮约30%左右的“超级月亮”,并纷纷用照片记录下来B.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亮点明显,除首次使用特大型降落伞外,还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系统来提升宇航员返回地面时的乘坐舒适度C.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中国养老领域存在的很多问题也随之凸显,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去哪里养老、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D.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在音乐层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而是因为他“给歌曲带来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然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学成为热门话题时,①______看到了热度冷却之后的迷茫。②______只是把传统文化当作背诵欣赏的书面文字,③_____成为一种负担,传统文化教育④_______知识的教育,⑤_____对人心灵的开发。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要突破文字障碍,更要突破理解的障碍。真正走进它、认同它,⑥_______受到其精髓的浸润。①②③④⑤⑥A还因为就会虽然是也是就能B/一旦就会不仅是而是从而C也如果势必不只是更是才能D却倘若可能会既是又是因而A.A B.B C.C D.D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①?首先,②,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③,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及输、泰及否、损及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1.《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多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并对烟民和烟草企业提出合理建议。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表述图表内容不超过70字,建议不超过30字。六、写作12.请以“留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及古瓦。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及美好愿景。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及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及华美。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及装饰的作用。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象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及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及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及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因为砖块疏松,并不易精雕细刻,所以画像砖的画面往往疏朗简约,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刻画,有的甚至进行了夸张变形。这些“画”表现在砖上,大多数是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然而简洁的造型并没有削弱其艺术表现力,反而集中的暗示、渲染出了一种情绪及气氛。汉画像砖里,很难看到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运动及韵律正是汉代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壮丽的秦汉宫阙早已不知去向,但组成它们的青砖古瓦却常见诸文人桌案。古人早期制砚,多为陶砚,所以陶制的秦砖汉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注重文脉延续的文人的视野。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把古代砖瓦做成砚台,到了清代,砖瓦砚更成为一时风尚。(摘编自《一砖一瓦亦风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秦汉陶瓦的坚固及华美,得益于高超的制陶技术,而刻印其上的文字和图案,更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了解到那一段历史。B.秦瓦当上多印刻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反映出秦人具有动物情结,而这种情结来源于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C.汉代画像砖的内容无所不包,既描绘了多种动物神兽,也再现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及美好愿景,堪称汉代“百科全书”。D.汉代画像砖追求对线条的大量运用,使它多具动感和韵律,很少有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从秦代至汉代,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力的进一步强盛,汉代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B.被广泛用于阿房宫的瓦当向外的一面上或有图案或有文字,兼具建筑及装饰的作用,体现了“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C.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为代表的汉代瓦当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四神兽的造型在当代设计中普遍得到运用。D.画像砖的砖块疏松不易精雕细刻,多数刻画只呈现出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这反而成就了其对情绪及气氛的暗示、渲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瓦当的纹饰能够传达很多信息,比如“长生无极”等文字瓦当能直接表达当时统治者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B.西汉时期的文字瓦当不仅是研究西汉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又是研究篆刻、书法艺术的重要宝藏。C.对后人而言,汉“画像砖”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构件,它的意义还在于能真实地反映出强调运动及韵律的汉代艺术风格。D.秦砖汉瓦并没有随着早已不知去向的秦汉宫阙而消失,在后代常被文人雅士制成砚台,用以延续秦汉艺术风格。【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①审题划重点,②通读标段号,③定位划重点,④看题细比对.对比关照是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解答】(1)D“汉代画像砖追求对线条的大量运用”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没有表明是一种“对线条大量运用”的“追求”;原文也没有说是线条的大量运用使它多具动感和韵律.(2)C“四神兽的造型在当代设计中普遍得到运用”错误,原文第一段是“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3)D“用以延续秦汉艺术风格”分析不当,原文最后一段为“古人早期制砚,多为陶砚,所以陶制的秦砖汉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注重文脉延续的文人的视野.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把古代砖瓦做成砚台,到了清代,砖瓦砚更成为一时风尚”.答案:(1)D(2)C(3)D二、现代文阅读(二)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施一公:他在探究生命的密码2008年2月,在众人不解的眼光中,40岁的施一公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执教的职务,放弃优厚的待遇,从美国全职回到中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施一公的名字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父母亲给他取名“一公”,就是一心为公的意思。施一公说,当时做出回国决定,实际上只用了一个晚上。2008年,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的陈希对他说:“清华急需人才,希望一公回国。”第二天,施一公就回复说,决定回国。《纽约时报》曾这样报道施一公的回归:“施一公和其他顶尖科学家的回归是一种信号,中国在拉近和发达国家科技鸿沟的时间上,比许多专家预期得要快。”如今,施一公和他的同事们,以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科研成果,让这个预言变成了现实。2015年8月2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连续在线发表两篇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中国科学家研究“剪接体”的论文,并首次报道了分辨率高达3.6埃的“剪接体”分子结构。著名癌症生物学家、美国杜克大学药理学院讲席教授王小凡评价说,“我个人相信,施一公取得的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阿尔茨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人类曾经花了很大气力鉴定老年痴呆症的起因,终于找到γ一分泌酶这一“罪魁祸首”,可一直以来的结构研究却屡屡碰壁。获得γ﹣分泌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已成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早在2004年,还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施一公,就把目光锁定在了这个结构生物学制高点,但研究却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施一公回国后,迅速组建起实验团队,也把攻克这个世界级难题的梦想带回了清华。这个团队除导师施一公外,完全由年轻博士生组成。27岁的年轻博士生马丹和26岁的卢培龙是夫妻,他们俩和远在伦敦求学的好友清华毕业生白晓晨一起,共同组成最核心的力量,此外,还有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谢田、闫创业、孙林峰、杨光辉、赵燕雨和周瑞。如今,面对众多赞誉之声,每一位成员都在强调团队的意义,“科学研究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协同创新才能有大的突破。”施公总是向学生强调从事基础研究应有的担当,“全世界都在为科学研究争分夺秒。基础研究是一个国家腾飞的引擎,科学发展这么快,你在科学上的作为在哪里?你对国家的贡献又在哪里?”虽然身兼数职,事务繁忙,施一公在正常的科研和带研究生之外,他还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每年将近100个课时。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他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在研究上施一公喜欢有个性的学生。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课堂上,他总是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希望学生挑战他的推理,鼓励学生及他争论,多次公开反对对所谓学术权威或权威思想的迷信。每次学生跟他有不同意见时,他更会刻意表扬学生!多少年来,他一直为教育学生的方式自豪,在他看来:“我们现在开始在大学中大力提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如果不从基础上改变鼓励‘乖孩子’的教育习惯,就很难持续大规模地培养出拔尖创新的人才。”施一公曾说,“相比院士二字,我更喜欢别人称我为老师,这是莫大的尊称。”他正是这样一位谦恭而伟岸的师者,激励那些年轻而积极向上的灵魂夜以继日的拼搏,终于让“白手起家”的中国科学家领跑全球。如今的他,尽管已经站在了全世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制高点上,却仍然时刻保持着拼搏的警醒和担当。“不能只把眼光盯在现在的成功上。别忘了,中国的整体创新力还只排在世界20多名。要是在所有的科研领域都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那我们的国家就真的不得了了。”(摘编自2016年2月《中国人物传记》)【相关链接】①我们为什么来大学呢?我以为,是学做人。做人并不是一定要做我们觉得可望不可及的英雄模范,更不是要学八面玲珑会做人的那个“做人”,我觉得是学做一个健全的、有自信的、尊重别人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大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这样的人。(施一公《大学的意义》)②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施一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BA.《纽约时报》曾预言,施一公等顶尖科学家的回归,意味着中国及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科技差距将迅速缩短。B.施一公总是向学生强调从事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基础研究是国家腾飞的引擎,是科学发展的动力。C.在科研和教学领域,施一公总是希望学生挑战他的推理,开展学术争鸣,他也多次公开批评学术权威和权威思想。D.相比院士的称号,施一公更喜欢别人称他为老师,主要凸显了他激励年轻而积极向上的学子努力拼搏的高尚人格。(2)施一公教育学生的方式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已经站在世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制高点上的施一公,却仍然时刻保持着拼搏的警醒和担当。请结合全文,谈一谈施一公的“担当”体现在哪些方面。【考点】传记阅读.【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传记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及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原文中说的是“中国在拉近和发达国家科技鸿沟的时间上,比许多专家预期得要快”,并非指“中国及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科技差距将迅速缩短”.C项原文中说的是“多次公开反对对所谓学术权威或权威思想的迷信”,并非公开批评学术权威和权威思想.D项分析不全面,“相比院士的称号,施一公更喜欢别人称他为老师”,更表现了他谦恭而伟岸的人格.故选A.(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原因”,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此题题干表述为“施一公教育学生的方式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解答时要把握其“教书育人”“注重科研”“鼓励创新”“精于研究”等内容.(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传记人物形象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原因”,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文中“40岁的施一公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执教的职务,放弃优厚的待遇,从美国全职回到中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可以看出其热爱祖国教育事业,热爱祖国的担当精神;从“施一公回国后,迅速组建起实验团队,也把攻克这个世界级难题的梦想带回了清华.这个团队除导师施一公外,完全由年轻博士生组成”可以看出其勇于挑战,组建实验团队敢于攻克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的担当精神;同时在人才培养、尊重知识等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担当精神.答案:(1)B(2)①亲自执教,传授知识;②注意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③有意保护学生的个性;④鼓励学生创新;⑤强调付出大量的时间.(每点,答出四点即可,4分)(3)“担当”体现在:①有爱国情怀,放弃优厚的待遇,从美国全职回国,受聘清华;②勇于挑战,组建实验团队,敢于攻克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③有战略眼光,强调从事基础研究应有的担当,鼓励学生争分夺秒,在科学上有所作为;④重视培养人才,认为明确大学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健全自信、尊重别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答对一点给,答对两点给,答对三点给.)三、现代文阅读(三)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的。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我耳边聒噪:﹣﹣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贴要做“二奶”的。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工资。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选自杨晓敏、郭昕主编《金奖小小说》)(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DEA.开篇写木匠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作了铺垫。B.木匠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C.在广州,“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是因为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D.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E.小说用木匠对木材独具慧眼的敏锐和雕工的神奇进行正面描写,用人们对木匠作品的喜爱及对木匠到来的盼望进行侧面描写,突出了木匠技艺的高超。(2)作者笔下的木匠“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3)对于这篇小说,有人认为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人认为我和木匠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具体理由。【考点】小说阅读.【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及概括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及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B应是被好友的媳妇告上法庭.A“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做铺垫”不全面,同时揭示了人物内在心理;B“无师自通”缺少文本依据,“超越师傅”“最吃香”并不仅仅因为“雕刻技艺”;C“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错,都是因为对自我追求的一种坚守.故选DE.(2)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主要的句子“是木匠里的天才”“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重点是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主要人物形象,答题时注意从和标题、情节、主旨的关系探究,只要有道理即可,如: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从结构上看,“我”是线索,只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和人物的关系);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是写木匠的生活,对木匠的描写占了主要的篇幅,小说的开头部分全部描写木匠的高超技艺和人们对木匠的看法,而“我”的经历只是来衬托木匠的思想和行为;从主旨上看,文章题为“活着的手艺”,就是要借写木匠的经历来表现人们在困境中的坚守.(和主旨的关系)答案:(1)DE(2)①不惧世俗.自信而不随波逐流.②有坚定的人生追求,即便生活贫困,也对自己的传统手艺一如既往地热爱和敬重.(每点2分)(3)【观点一】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①从结构上看,“我”是线索,只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②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是写木匠的生活,对木匠的描写占了主要的篇幅,小说的开头部分全部描写木匠的高超技艺和人们对木匠的看法,而“我”的经历只是来衬托木匠的思想和行为.③从主旨上看,文章题为“活着的手艺”,就是要借写木匠的经历来表现人们在困境中的坚守.(观点明确;分析1点得,两点分析,三点答全得5分)【观点二】我和木匠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①从内容上看,对木匠的描写虽然占了大量的篇幅.但是“我”的行为和木匠相互补充,来表明主旨.②从结构上看,文中是通过我的经历来写出对木匠认识的变化的.③从主旨上看,木匠和我都遇到了相似的困境,都用相近的行为来表达着自己对职业的理解和人格的不屈.(观点明确;分析1点得,两点分析,三点答全得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岳正,字季方,漷县人。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正顿首受命。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问为谁,帝曰:“岳正。”两人阳贺。帝曰:“但官小耳,当及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帝许焉。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因劝吉祥辞兵柄。复诣亨,谕令自戢。亨、吉祥揣知正意,怒。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帝怒,谪钦州同知。道漷,以母老留旬日。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乃释为民。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及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B.“吏部”是六部之一,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C.“成化”是明宪宗的年号。年号始创于汉武帝,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多以年号作为明清皇帝的称谓,如“永乐帝”“乾隆帝”。D.古代描述官员职务时,“入”指调入京城为官,“出”是指官员犯错被贬离开京城做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岳正颇得皇帝喜爱。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鼓励他尽力辅佐自己。B.岳正秉持正义,但处事不够严谨。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他主动向皇帝请命离间二人,却被识破,最终遭到皇帝的斥责。C.岳正渴望受到重用,但时运不济。官复原职后,他没有受到重用,有人还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岳正因此得罪了李贤。D.岳正为官勤政为民。他出任兴化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如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译文:皇帝让吕原入阁参及政事后,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能代替他的人②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译文:当初,岳正获罪时,都督佥事季铎(向皇帝)请求得到岳正的宅子,到这时皇帝又下诏将宅子还给岳正。【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及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B“吏职”为名词,作“厌”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遂”是“于是,就”的意思,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岳正也厌恶了做官.成化五年觐见皇帝,于是辞官.五年后去世,享年55岁.岳正没有儿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是他的女婿.(2)D“出”,离开京城任职,解释为贬官理解偏差.(3)A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只是提拔他的其中一个原因.(4)①预:参及;顷之:不久;致仕:辞官;代者:代替的人.句子翻译为:皇帝让吕原入阁参及政事后,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能代替他的人.②得罪:获罪;乞:至请求;是:这;敕:下令.句子翻译为:当初,岳正获罪时,都督佥事季铎(向皇帝)请求得到岳正的宅子,到这时皇帝又下诏将宅子还给岳正.答案:(1)B(2)D(3)A(4)①皇帝让吕原入阁参及政事后,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能代替他的人.②当初,岳正获罪时,都督佥事季铎(向皇帝)请求得到岳正的宅子,到这时皇帝又下诏将宅子还给岳正.参考译文:岳正,字季方,是漷县人.正统十三年参加会试考取第一名,朝廷赐进士及第,他被授予编修的职务,升任左赞善.天顺初年,岳正改任修撰,教小内侍读书.大学士徐有贞、李贤被关进监狱,皇帝让吕原入阁参及政事,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人代替他.王翱便把岳正推荐上去,(皇帝)于是在文华殿召见岳正.岳正身材修长,美髯飘飘,皇帝远远望见,脸上流露出高兴的神色.他谒见皇帝之后,皇帝又连连称好.皇帝问岳正年龄多大,家在哪里,哪一年考取的进士,岳正详细回答.皇帝又十分高兴地说:“你的年龄正好四十岁,你是我们北方人,又是我选拔出来的进士,现在任命你为内阁大学士,你要尽力辅佐我.”岳正忙磕头接受任命.岳正快步出来,及石亨、张軏在左顺门相遇,二人很吃惊地问岳正:“你怎么到这个地方来了?”等到两人进入皇宫,皇帝告诉他们:“今日我自己选拔了一位内阁大学士.”石亨、张軏问(选拔的)是谁,皇帝说:“岳正.”两人装着庆贺了一番.皇帝说:“只是岳正的官职太小了,应当授予他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的官职.”石、张二人说:“陛下已经得到了贤人,等到确认他称职了,再升他的官也不迟.”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于是下令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入阁.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皇帝非常反感他们.岳正私下对皇帝说:“现在(石亨、曹吉祥)二人的权势过重,请允许我用计策离间他们.”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岳正出来后去见曹吉祥,对他说:“忠国公(石亨)为什么常派杜清来这里?”曹吉祥说:“承蒙石公垂爱,表达一种诚意罢了.”岳正说:“不是这样的,他是派人来监视您的行为的.”趁机劝曹吉祥交出兵权.岳正又来到石亨的住处,以皇帝的口吻命他自我收敛.石亨、曹吉祥揣摩到了岳正的来意,非常生气.曹吉祥去拜见皇帝,摘掉了帽子,哭着请求赐他一死.皇帝心里十分惭愧,好言安慰了一番,传召岳正斥责他说话不当.石亨、曹吉祥制造流言,说岳正故意表现得公正忠直以获取名声,毁谤讥刺别人.皇帝很生气,将他贬为钦州同知.岳正途经漷县,因为母亲年老停留了十天.陈汝言让巡校向朝廷说明这一情况,并且说岳正曾经抢夺公主的田产.于是将他逮捕关押到狱中,杖打一百,流放到肃州.石亨、曹吉祥被杀后,皇帝对李贤说:“岳正本来就曾说过石亨、曹吉祥骄横之事.”李贤说:“岳正家里有老母,如果能够放他回归故里,就非常好了.”于是,岳正被放归故里为民.宪宗即位后,御史吕洪等请求恢复岳正和杨瑄的官职.皇帝下诏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为讲论经史的官,参及修订《英宗实录》.当初岳正获罪时,都督佥事季铎向皇帝请求得到岳正的宅子,到这时皇帝又下诏将宅子还给岳正.岳正回到朝廷后,自以为会被重用,但李贤想任命他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岳正十分不高兴.(后来)妒忌岳正的人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李贤(因此)很反感岳正.成化元年四月,岳正被调出京城任兴化知府.岳正到了任上,修建堤坝,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整顿库存,想要大干一场.乡里的士大夫们不满他的所作所为,传播诽谤他的言论.岳正也厌恶了做官.成化五年觐见皇帝,于是辞官.五年后去世,享年55岁.岳正没有儿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是他的女婿.(二)古代诗歌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①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②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③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BD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此句及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C.第三句承上启下,鸟语花香之中,诗人忆昔游而悲,为湘江北流而感,正是因为他辞官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D.结尾句中诗人借“湘江水北流”点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E.诗歌三四句分别展示了人的“南窜”和水的“北流”,这样的描写凸显了诗人对湘江水自由自在奔腾不息之态的羡慕之情。(2)本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考点】古诗词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技巧.【解答】(1)E.诗人关注羡慕的是湘江水的流向;A.“秋天的荒芜和破败”有误,原文“迟日园林”,指“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C.“辞官”有误,应是“被贬”,可参考注释一.(2)一二句“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中的“悲、愁”的提示,可以看出本诗表达出的是做的悲愁情感,结合注释一,可更准确地知晓是作者被贬的悲愁.“迟日园林悲昔游”中“昔”提示,这里有今及昔的对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1);“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前后句“京国人”“湘江水”之间有对比,前后句的“南、北”也构成了对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1).答案:(1)BD(2)被贬的悲愁(2).这首诗歌通篇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2),诗歌前两句是今及昔的对比,哀及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1);诗歌后两句是人及物的衬比,南及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1).译文:春日迟迟园林如绣伤悲往昔的遨游,今春花开鸟鸣成了远去边陲的哀愁.最可怜的是京城的人被流放到南方,而不能像湘江中的水那样向北奔流.赏析: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及昔的衬比,哀及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及物的衬比,南及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这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而出现在七言绝句刚刚定型、开始成熟的初唐,尤其难能可贵.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说,初唐七绝“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在胡所举的两首诗中,这首《渡湘江》更为可取.(三)名句名篇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作者用“泣涕涟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不见心上人时伤心的样子。(2)《赤壁赋》中从侧面描写“客”的洞箫声具有很强感染力的诗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屈原在《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诗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解答】(1)泣涕涟涟(重点字:涟)(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字:嫠)(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重点字:圜)五、语言文字运用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B.当下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人既不懂得网络技术又不愿意去学,如此身无长物便很难跟得上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C.就在两年前,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在说有关自己的前助手“幕后干政”的报道是无中生有,纯属谣言,但如今“闺蜜干政”事件却被坐实D.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从选址、创新设计到研发制造、组织施工,经历了22年的风雨同舟,于9月25日正式启用【考点】成语.【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和语境进行分析判断.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到其整体性和联系性.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解答】A.不合语境,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这里及语境“导弹腾空而起”不符;B.望文生义,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语境强调的是没有特长;C.正确,无中生有: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符合语境;D.不合语境,风雨同舟:是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及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这里的主语是“天眼”,没有共同经历者;故选:C.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六十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满月现身成都夜空,市民有幸目睹了看起来比平常亮约30%左右的“超级月亮”,并纷纷用照片记录下来B.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亮点明显,除首次使用特大型降落伞外,还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系统来提升宇航员返回地面时的乘坐舒适度C.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中国养老领域存在的很多问题也随之凸显,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去哪里养老、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D.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在音乐层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而是因为他“给歌曲带来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然【考点】病句辨析修改.【分析】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解答】A.重复赘余,“约…左右”重复赘余,删掉“约”或“左右”;B.表述正确;C.成分残缺,“面临”缺宾语“的难题”;D.句式杂糅,“原因…是因为”“使然”句式杂糅,删去“因为”“使然”.故选:B.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学成为热门话题时,①______看到了热度冷却之后的迷茫。②______只是把传统文化当作背诵欣赏的书面文字,③_____成为一种负担,传统文化教育④_______知识的教育,⑤_____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