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论文关键词]仁主体人格君子人格圣德内圣外王[论文摘要]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贯穿了以“仁〞为本的道德主体意识和理论意识,注重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社会。今天研究先秦儒学中的主体人格思想,弘扬主体性伦理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提出了基于仁道的主体人格即君子人格思想,他认为这是我们常人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到达的理想境界和人格标准。孔子还提出了高于君子人格的圣人思想,他认为这要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常人难以到达的,所以对其阐述不多。他的弟子曾参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主体人格思想,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的圣德人格思想,把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标准进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孟子那么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并以人性本善理论为支点,进一步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使圣人成为人人可以企及的主体人格追求。先秦儒家提出的主体人格思想,其现实意蕴就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人们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真正的道德自觉去实现自我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孔子以仁学为根底的主体人格思想孔子生活在“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春秋末年,作为先秦儒学的创始人,他一生游学列国,致力于“行仁义复周礼〞,把实现“仁〞德、恢复周礼作为他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目的。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孔子超乎前代最主要的奉献,是把作为“礼〞的内核“仁〞确立为人生修养的理想境界和标准,并理论“仁〞道而用之于别人、用之于社会,救世救人,以此建立道德挺立的主体人格。在孔子那里,“仁〞作为修己完美的理想境界和标准,包括各种善德。孔子非常重视周礼,强调孝悌是人所应具备的根本道德品德。他说:“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弟〞。孔子的弟子有假设体会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时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论语?还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者,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那么不侮,宽那么得众,信那么人任焉,敏那么有功,惠那么足以使人’〞(?论语·阳货?)。这就是说,一个具备“仁〞的人要有五种品德:保持恭敬和尊严,就不会遭到侮辱;待人宽厚,可以团结更多的人;言出令从,具有威信,这样别人才愿意为你任用;勤敏就会有功绩;擅长给人们带来实惠,可以使人尽力地工作。“克己复礼〞也是“仁〞的一个根本内容,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就是说,要到达仁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均符合礼。总之,“仁〞统摄了一切善德。“孔子以‘仁’为根本,‘仁’是诸德之帅,他认为自己所负的‘天命’就是教人为仁〞。[1]孔子认为,一个人在自身修养上均符合“仁〞的道德标准,还只是做到了“仁者安仁〞,可以独善其身。这远远不够,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有体有用,体用一贯。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近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在他看来,所谓“仁之方〞即修“仁〞的方法,是“能取近譬〞,也就是“推己及人〞,把“仁道〞从内推到外,从“修己〞到达爱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立立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在仁学思想根底上,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他认为通过自身努力均可到达的主体人格,即君子人格标准。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在?论语?一书中,“君子〞一词先后出现达一百屡次。那么,要做到怎样才能符合君子的人格标准呢?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拒。〞在他看来,君子之道有三个: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到达了“仁〞的理想境界,他的内心会无比宽厚、包容,可以不纠缠于小的个人得失,故仁者不忧;一个有仁德修养并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人,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心灵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在面对财富、情欲和声誉的引诱时,可以保持内心坦然、宁静而不迷惑,故知者不惑;君子以“天行奖鼓励自己,具有勇往直前的力量,无所畏惧。除次之外,孔子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就是说,作为君子还要知天命,不知天命,无法成为君子。那么孔子所说的“知天命〞,指的是什么呢?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小人才会在人际纠纷中不断地蜚短流长,而君子那么更看重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种对大道的信仰和追求,这个大道就是孔子所说的天命。孔子还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所谓“下学〞,即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即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不怨天。可见,“知天命〞关键在于一个“知〞字,要可以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当自己可以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1]孔子一生就是按照这一标准去切身理论并完成了这一标准的,他在总结自己的人生轨迹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在“仁〞之上还有一个“圣〞德境界。所谓“圣〞德,就是可以“博施于众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要做到“博施〞、“济众〞,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孔子认为这连尧、舜也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说,孔子把重点放在以“仁〞为根底的君子人格标准。他认为这一理想的道德标准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到达的。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可以看出,孔子的主体人格思想始终贯穿了以仁为本的道德主体意识和理论意识,作为一个“仁〞者,要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社会。孔子的这一思想,被他的弟子曾参进一步开展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二、?大学?自立立人达于至善的主体人格?大学?是“四书〞的第一本书,在中国儒学史上有着比拟特殊的地位。?大学?的作者曾参,生活在春秋末期、战国先期阶段,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继承孔子儒学传统的中坚分子。在?大学?一书中,曾子继承并发挥了其师孔子的以仁学为根底的君子人格思想。?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曾子在该书中首先提出了“明德〞、“亲民〞、“至善〞这三纲。他认为,学问的根本就在于要明白明德的修养,并把明德的修养看作是人的立身之本,“自天子以致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大学?)然后才能深化民间做好亲民的工作,在“明德〞和“亲民〞两方面都到达极其圆满的至善境界。“初由大道到明明德,是每个人自立自修的学问。……也可以说是‘内明’之学。再由明明德到亲民,才算做到真正修、齐、治、平的功德,便是自立而立人,自利而利他的‘外王(用)’之致用。〞[2]不难看出,曾参继承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以仁学思想为根底的主体人格思想。有所不同的是曾参把重点放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均到达圆满的“至善〞境界,因此把自立立人的主体人格重点放在孔子所谓的“圣〞德标准。?大学?中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现出了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修身〞之前的纲目是“内圣〞,之后那么是“外王〞,这明确告诉了人们从何入手才能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向自我内心世界挖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向外部世界用力。修身是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也是由内心通向外界、由外界转为内心的轴心和结合点。在此根底上,“内圣〞是内心修养,“外王〞是外在事功,二者有着亲密联络:内心修养之实现离不开外在事功之展开,而外在事功的展开,也离不开内心修养的理论。?大学?一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和“内圣外王〞思想被后代修德者奉为圭臬,也为那些为政的仁君作为宗旨所提倡和遵守。三、孟子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主体人格思想孔子的主体人格思想把重点放在“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君子人格上,他认为在“仁〞德之上的“圣〞德境界,就现实性而言是常人难以到达的。?大学?虽然在孔子的仁德根底上提出了“内圣外王〞的主体人格标准,但是对常人为什么能到达圣人境界尚缺乏理论支点。以此相比,孟子那么以人性本善理论为支点,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内圣外王〞的主体人格思想。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本质差异在于人有内在固有的道德品性。他说:“仁义礼智,非由我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那么得之,舍那么失之。’〞(?告子上?)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等善性良知是天赋于人而生来固有的,不是其他外力所强加的。人之所以丧失良心,是因为后天不擅长保养的缘故。因此只需常常反躬自省,反省自己的本心,那么能恢复自己的仁慈本性。他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在这里,孟子所说的我所具备的一切,不是指外在的事物,而是说道德的根据在于自己,元无少欠,一切具备。由此孟子提出要以诚敬的态度反省自己,这样就会到达“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那么知天矣。〞(?尽心上?)的天人合一的理想道德境界。在此根底上,孟子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尧舜的主体人格修养论。在他看来,“圣人,人伦之至也。〞但“圣人〞“与我同类。〞(?告子上?)“舜,人也;我,亦人也。〞“人皆可以为尧舜。〞(同上)“我〞就是与“圣人〞的“大丈夫〞,和尧舜同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从而孟子把孔子的君子人格提升到以人性本善为支点的圣人境界,既坚持了理想人格的道德典范和教化作用,又强调了个体通过德性修养皆能实现圣人人格,将理想和现实严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将理想扎根于现实之上的现实主义的生动表达。总之,孔孟以及?大学?中的儒学思想强调了人对道德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表达了道德挺立的主体人格意识,即使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是,现代社会的人格修养首先要以仁义为标准,做到与人为善、自立立人,这样才能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共存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向前开展。其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物业招商与品牌合作合同
- 2024年度房屋租赁合同中的公共区域使用规定
- 2024年度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标准铲车租赁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购买合同:电子图书版权购买
- 04版特种玻璃研发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电视剧本授权改编合同
- 2024年度特许经营合同授权范围明细
- 04版不锈钢材料供应与安装合同
- 智能化停车场设备采购招标合同三篇
- 个人专门制作的风机功率计算公式及方法
- 采购部门工作计划书
- GB/T 9711-2023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
- 音乐高考模拟考试乐理试题
- 软文营销玩转五大平台的软文营销与写作技巧
- 被动语态讲解及练习
- 烟花爆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防控培训
- 阿里云数据备份方案
- 商显市场调研报告
- 公司员工更换工服方案
- 人工拆除水塔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