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把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实质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2)通过学习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开创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奠定了基础,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与创新的前提,树立创新精神及开放的世界视野。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黑色星期四”1.原因(1)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
与需求的矛盾。①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繁荣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急剧增加。②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普通大众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③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
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2)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直接原因:
过度。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3.结果: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供给自由放任股票投机一、“黑色星期四”课前预习课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1.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2.特点(1)范围广: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
。(2)破坏性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3)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达
年。3.影响
(1)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加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危机:
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经济部门四法西斯主义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部门四法西斯主义三、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大危机爆发,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危机。(2)1933年,罗斯福以实行“
”改革为竞选口号当选美国总统。2.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2)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
》等法案,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3)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通过《社会保障法》,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政府还举办了许多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共工程三、罗斯福新政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共工程3.评价(1)对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中下层民众得到一定好处。(2)对世界: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
的时代。(3)实质和局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无法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干预经济3.评价干预经济四、凯恩斯主义1.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
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2.内容(1)认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
。(2)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3.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被称为“
”,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经济大危机扩大需求凯恩斯主义四、凯恩斯主义经济大危机扩大需求凯恩斯主义探究主题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1927年,6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的,其他如电冰箱、洗衣机及私人住宅也大量采取赊销的方式。——徐天新《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二当时全美国各种中短期的私人贷款,总数高达65亿美元,其中仅汽车贷款一项,就占了14亿。——[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美国为刺激消费而采取的方式。有何危害?(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读】第(1)问“方式”,据材料关键信息“分期付款”“私人贷款”等概括。“危害”要密切结合设问关键信息“美国为刺激消费而采取的方式”进行思考。第(2)问,注意材料中“汽车贷款”的比例之高。它一方面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一方面限制了以后的社会购买力,故引发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由此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结论】
(1)方式: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危害: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2)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解读】第(1)问“方式”,据材料关键信息“分期付款”“私【深化拓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①根本原因: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②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扩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品严重过剩,生产难以维持。③具体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地扩大再生产,使得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④直接原因: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美国纽约股市股价的暴跌。⑤政策原因: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深化拓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启示①注意协调社会化大生产和私营企业无序生产的矛盾,做好指导性经济计划。②防止经济过热,银行信贷、分期付款、存贷款利率等金融刺激手段的使用要适度。③调控股票等金融市场,防止金融腐败和过度金融投机。④面对危机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⑤国内要注意综合平衡,稳定社会,防范极端势力,适当加强政府干预等。(2)启示探究主题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材料一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材料二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探究主题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哪些手段?(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解读】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答;第二小问可从立法、行政、财政等角度作答。第(2)问可从积极(主要)与消极两方面作答。【结论】
(1)措施: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手段:出台法令、成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或立法、行政、财政)。(2)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和评价(1)目的①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摆脱经济危机。②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稳定资本主义制度。(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评价①积极性a.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b.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c.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d.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②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和评价探究主题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问题】(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何拒绝“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指的是什么?“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的含义是什么?探究主题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解读】第(1)问抓住“叛变了他的阶级”“社会主义”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并选取新政具体措施来举例。第(2)问第一小问从罗斯福的阶级立场出发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注意从限制角度“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去思考;第三小问“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明显强调的是以“新应用”对“旧民主秩序”即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维护,这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结论】
(1)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2)原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严重缺陷:自由放任政策。含义: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解读】第(1)问抓住“叛变了他的阶级”“社会主义”等关键【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新”的四大表现(1)新的理念: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新”的四大表现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经济危机1、2罗斯福新政34、6凯恩斯主义5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一、选择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A.工业领域 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 D.金融领域解析:D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故D项符合题意。一、选择题2.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依旧坚持的是(
)A.计划经济思想 B.新经济政策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思想解析:C
“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反映出胡佛在大危机面前仍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故C项正确。2.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3.“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整顿银行金融体系B.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避免盲目竞争解析:A
整顿银行是为了恢复银行信誉,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让银行正常运转起来,这涉及诚信问题,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干预,但与诚信问题无关。3.“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解析:D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长远而非“临时措施”,故A项错误;新政没有涉及“所有制变革”,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是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即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C项错误,D项正确。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5.对1929年“大萧条”原因的解释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C.收入分配的不公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解析:B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危机发生是因为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国家缺少对经济的干预,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故B项正确。5.对1929年“大萧条”原因的解释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二、非选择题6.(2017·山东临沂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二、非选择题(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内容”根据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据以上分析回答“原因”。第(2)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定为一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无论认同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答案:(1)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2)国家立法。(3)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改革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答案:(1)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点击进入课时作业点击进入课时作业谢谢观赏!谢谢观赏!第25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25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认识亚洲、美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过程,理解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历史时空观念。(2)通过对史料的探究,注意区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集团的特点,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素养。(3)结合史料分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学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历史问题,体会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意识。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东南亚国家联盟1.背景(1)东南亚地区区域辽阔,国家众多,民族和宗教多样,相互冲突时有发生。(2)独立不久的东南亚国家逐渐认识到,只有凝聚成一个整体,才能与大国保持平等关系,才能消除内部矛盾,促进
、进步和繁荣。2.成立:196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行外长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3.发展(1)1976年,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
》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标志着东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区域和平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一、东南亚国家联盟课前预习课
(2)1999年,东南亚10国全部加入东盟。(3)2002年,
正式启动。4.作用
(1)有力地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2)扩大了东盟在
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
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
日益成熟,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起步。(3)美、加、墨需要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挑战。东盟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全球化欧共体(2)1999年,东南亚10国全部加入东盟。东盟自由贸易区2.成立(1)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
》。(2)1994年,该协定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3.合作:三国之间取消
,进行公平竞争,促进了合作,增加了就业机会。4.影响(1)积极:三国之间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消极:成员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墨西哥民族经济受到冲击。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壁垒2.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壁垒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1.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
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2)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2.成立:
年,在澳大利亚举行12国参加的第一届部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3.宗旨(1)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2)加强开放的
体制。(3)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经济增长最快1989多边贸易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经济增长最快1989多边贸易4.特点(1)各成员之间
明显,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各成员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
,经贸关系十分密切。5.组织原则(1)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2)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3)
和自愿的原则。(4)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6.合作方式:APEC方式。7.影响(1)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
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2)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走出一条新路,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差异性互补性协商一致政治格局4.特点差异性互补性协商一致政治格局探究主题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总则规定,除墨西哥的石油业、加拿大的文化产业以及美国的航空与无线电通信外,取消绝大多数产业部门的投资限制。还规定各成员政府的采购将在10年内实现全面开放。在产业方面,该协定规定,美墨之间大部分农产品的关税将立即取消,其余6%的产品包括玉米、糖、某些水果和蔬菜的关税,将在15年后全部取消,进口配额在10年内取消。对于加拿大,现有的与美国签订的协议全部适用,汽车工业10年后将取消关税,美国、加拿大在1998年之前取消相互间的全部关税。在能源方面,墨西哥对私营部门进行勘探的限制继续有效,但国营石油公司的采购将向美国与加拿大开放。在金融服务方面,墨西哥将逐步对美国与加拿大投资开放其金融部门,最终到2007年取消壁垒。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问题】(1)根据材料,说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2)根据材料,探究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解读】材料中“取消绝大多数产业部门的投资限制”“各成员政府的采购将在10年内实现全面开放”“进口配额在10年内取消”等信息反映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自由流通。结合材料从整体和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分析产生的影响。【结论】
(1)宗旨: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自由流通。(2)影响:①促进各成员贸易额的迅速增加,刺激经济增长。②有利于发达国家扩大投资。③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就业问题。④农产品取消进口关税,这就为美国、加拿大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墨西哥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使缺乏竞争力的墨西哥农业处境更加艰难。【问题】(1)根据材料,说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深化拓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组建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②区域经济集团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的体系。③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化为目标。④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往往发挥主导作用。⑤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对外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双重关系。
(2)影响①积极影响: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②消极影响:由于经济区域集团的排他性,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经济区域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深化拓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和影响探究主题2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问题】根据材料,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探究主题2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解读】材料中“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反映出渐进性和自主自愿的特点。【结论】
特点:灵活性或渐进性;自主自愿。经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尊重国家或地区差异,循序渐进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深化拓展】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1)它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声明、宣言等不具有强制性,成员完全自愿,具有松散性。(2)它不实行集团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尽量与国际市场体制接轨,具有开放性。(3)目标渐进,不同区域的成员形成不同的合作依存关系,具有多层次性。【解读】材料中“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东盟1北美自由贸易区2、34亚太经合组织56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一、选择题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以苹果、柑橘和梨为代表的中国水果不断出口东南亚各国,而以榴莲、火龙果、山竹为代表的进口热带水果也以亲民价格登上了北方人民的餐桌。这反映出(
)A.亚洲区域贸易呈现同质化竞争B.贸易自由化丰富民众消费选择C.中国和东盟社会差异逐渐消除D.农产品成为双方经济交流主体解析:B
材料表明中国水果不断出口东南亚各国,而东南亚的热带水果也大量进入中国,便于人们进行消费选择,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均不正确。一、选择题2.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经济水平差距过大,很难结成经济集团。突破这一传统经济理论的是(
)A.欧共体的建立 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C.联合国的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解析:B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因此它的成立突破了这一传统经济理论。2.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经济水平差距过大3.美国倡导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重要原因是(
)A.欧亚的经济区域化对美国构成了严峻挑战B.为了扩大出口市场C.便于利用墨西哥的资源和劳动力D.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D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顺应其发展趋势,美国倡导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3.美国倡导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重要原因是()4.(2017·山东临沂月考)一位同学上课时所记的部分笔记,笔记内容所反映的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欧洲联盟C.关贸总协定 D.北美自由贸易区解析:D由“南北合作,大国主导”“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受到冲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组织应该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由于美国和加拿大都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三国经济实力上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墨西哥民族经济受到冲击,故D为正确答案。4.(2017·山东临沂月考)一位同学上课时所记的部分笔记,5.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解析:C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经济区域集团,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不涉及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为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经济区域集团,故C项正确;欧洲联盟是欧洲国家的区域集团化组织,故D项错误。5.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是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比以往更注重于自己在这一地区(亚太地区)的作用,这一地区的成功对整个世界而言至关重要,我相信,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材料二APEC的部分成员及加入年代二、非选择题请回答:(1)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建立与“太平洋世纪”的到来有什么联系?(2)太平洋两岸各成员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都陆续地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并发挥了各自积极的作用,其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结合亚太经合组织建立的背景和影响去考虑。第(2)问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合作方式和合作原则等角度去考虑。答案:(1)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建立是这一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产物。它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推动了“太平洋世纪”的到来。(2)亚太经合组织包括一批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等),也容纳了为数不少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很大,但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相互尊重、地位平等,依据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等原则进行合作,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即“APEC方式”。请回答:点击进入课时作业点击进入课时作业谢谢观赏!谢谢观赏!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把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实质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2)通过学习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开创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奠定了基础,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与创新的前提,树立创新精神及开放的世界视野。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黑色星期四”1.原因(1)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
与需求的矛盾。①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繁荣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急剧增加。②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普通大众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③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
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2)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直接原因:
过度。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3.结果: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供给自由放任股票投机一、“黑色星期四”课前预习课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1.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2.特点(1)范围广: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
。(2)破坏性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3)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达
年。3.影响
(1)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加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危机:
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经济部门四法西斯主义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部门四法西斯主义三、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大危机爆发,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危机。(2)1933年,罗斯福以实行“
”改革为竞选口号当选美国总统。2.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2)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
》等法案,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3)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通过《社会保障法》,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政府还举办了许多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共工程三、罗斯福新政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共工程3.评价(1)对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中下层民众得到一定好处。(2)对世界: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
的时代。(3)实质和局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无法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干预经济3.评价干预经济四、凯恩斯主义1.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
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2.内容(1)认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
。(2)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3.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被称为“
”,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经济大危机扩大需求凯恩斯主义四、凯恩斯主义经济大危机扩大需求凯恩斯主义探究主题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1927年,6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的,其他如电冰箱、洗衣机及私人住宅也大量采取赊销的方式。——徐天新《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二当时全美国各种中短期的私人贷款,总数高达65亿美元,其中仅汽车贷款一项,就占了14亿。——[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美国为刺激消费而采取的方式。有何危害?(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读】第(1)问“方式”,据材料关键信息“分期付款”“私人贷款”等概括。“危害”要密切结合设问关键信息“美国为刺激消费而采取的方式”进行思考。第(2)问,注意材料中“汽车贷款”的比例之高。它一方面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一方面限制了以后的社会购买力,故引发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由此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结论】
(1)方式: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危害: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2)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解读】第(1)问“方式”,据材料关键信息“分期付款”“私【深化拓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①根本原因: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②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扩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品严重过剩,生产难以维持。③具体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地扩大再生产,使得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④直接原因: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美国纽约股市股价的暴跌。⑤政策原因: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深化拓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启示①注意协调社会化大生产和私营企业无序生产的矛盾,做好指导性经济计划。②防止经济过热,银行信贷、分期付款、存贷款利率等金融刺激手段的使用要适度。③调控股票等金融市场,防止金融腐败和过度金融投机。④面对危机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⑤国内要注意综合平衡,稳定社会,防范极端势力,适当加强政府干预等。(2)启示探究主题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材料一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材料二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探究主题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哪些手段?(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解读】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答;第二小问可从立法、行政、财政等角度作答。第(2)问可从积极(主要)与消极两方面作答。【结论】
(1)措施: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手段:出台法令、成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或立法、行政、财政)。(2)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和评价(1)目的①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摆脱经济危机。②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稳定资本主义制度。(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评价①积极性a.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b.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c.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d.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②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和评价探究主题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问题】(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何拒绝“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指的是什么?“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的含义是什么?探究主题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解读】第(1)问抓住“叛变了他的阶级”“社会主义”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并选取新政具体措施来举例。第(2)问第一小问从罗斯福的阶级立场出发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注意从限制角度“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去思考;第三小问“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明显强调的是以“新应用”对“旧民主秩序”即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维护,这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结论】
(1)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2)原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严重缺陷:自由放任政策。含义: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解读】第(1)问抓住“叛变了他的阶级”“社会主义”等关键【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新”的四大表现(1)新的理念: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新”的四大表现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经济危机1、2罗斯福新政34、6凯恩斯主义5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一、选择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A.工业领域 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 D.金融领域解析:D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故D项符合题意。一、选择题2.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依旧坚持的是(
)A.计划经济思想 B.新经济政策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思想解析:C
“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反映出胡佛在大危机面前仍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故C项正确。2.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3.“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整顿银行金融体系B.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避免盲目竞争解析:A
整顿银行是为了恢复银行信誉,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让银行正常运转起来,这涉及诚信问题,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干预,但与诚信问题无关。3.“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解析:D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长远而非“临时措施”,故A项错误;新政没有涉及“所有制变革”,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是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即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C项错误,D项正确。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5.对1929年“大萧条”原因的解释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C.收入分配的不公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解析:B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危机发生是因为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国家缺少对经济的干预,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故B项正确。5.对1929年“大萧条”原因的解释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二、非选择题6.(2017·山东临沂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二、非选择题(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内容”根据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据以上分析回答“原因”。第(2)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定为一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无论认同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答案:(1)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2)国家立法。(3)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改革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答案:(1)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点击进入课时作业点击进入课时作业谢谢观赏!谢谢观赏!第25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25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认识亚洲、美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过程,理解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历史时空观念。(2)通过对史料的探究,注意区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集团的特点,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素养。(3)结合史料分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学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历史问题,体会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意识。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东南亚国家联盟1.背景(1)东南亚地区区域辽阔,国家众多,民族和宗教多样,相互冲突时有发生。(2)独立不久的东南亚国家逐渐认识到,只有凝聚成一个整体,才能与大国保持平等关系,才能消除内部矛盾,促进
、进步和繁荣。2.成立:196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行外长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3.发展(1)1976年,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
》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标志着东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区域和平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一、东南亚国家联盟课前预习课
(2)1999年,东南亚10国全部加入东盟。(3)2002年,
正式启动。4.作用
(1)有力地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2)扩大了东盟在
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
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
日益成熟,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起步。(3)美、加、墨需要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挑战。东盟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全球化欧共体(2)1999年,东南亚10国全部加入东盟。东盟自由贸易区2.成立(1)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
》。(2)1994年,该协定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3.合作:三国之间取消
,进行公平竞争,促进了合作,增加了就业机会。4.影响(1)积极:三国之间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消极:成员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墨西哥民族经济受到冲击。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壁垒2.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壁垒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1.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
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2)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2.成立:
年,在澳大利亚举行12国参加的第一届部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3.宗旨(1)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2)加强开放的
体制。(3)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经济增长最快1989多边贸易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经济增长最快1989多边贸易4.特点(1)各成员之间
明显,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各成员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
,经贸关系十分密切。5.组织原则(1)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2)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3)
和自愿的原则。(4)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6.合作方式:APEC方式。7.影响(1)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
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2)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走出一条新路,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差异性互补性协商一致政治格局4.特点差异性互补性协商一致政治格局探究主题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总则规定,除墨西哥的石油业、加拿大的文化产业以及美国的航空与无线电通信外,取消绝大多数产业部门的投资限制。还规定各成员政府的采购将在10年内实现全面开放。在产业方面,该协定规定,美墨之间大部分农产品的关税将立即取消,其余6%的产品包括玉米、糖、某些水果和蔬菜的关税,将在15年后全部取消,进口配额在10年内取消。对于加拿大,现有的与美国签订的协议全部适用,汽车工业10年后将取消关税,美国、加拿大在1998年之前取消相互间的全部关税。在能源方面,墨西哥对私营部门进行勘探的限制继续有效,但国营石油公司的采购将向美国与加拿大开放。在金融服务方面,墨西哥将逐步对美国与加拿大投资开放其金融部门,最终到2007年取消壁垒。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问题】(1)根据材料,说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2)根据材料,探究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解读】材料中“取消绝大多数产业部门的投资限制”“各成员政府的采购将在10年内实现全面开放”“进口配额在10年内取消”等信息反映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自由流通。结合材料从整体和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分析产生的影响。【结论】
(1)宗旨: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自由流通。(2)影响:①促进各成员贸易额的迅速增加,刺激经济增长。②有利于发达国家扩大投资。③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就业问题。④农产品取消进口关税,这就为美国、加拿大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墨西哥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使缺乏竞争力的墨西哥农业处境更加艰难。【问题】(1)根据材料,说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深化拓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组建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②区域经济集团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的体系。③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化为目标。④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往往发挥主导作用。⑤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对外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双重关系。
(2)影响①积极影响: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②消极影响: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旧房翻新工程安全规范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汽车制造租赁合同
- 地役权合同范本(2篇)
- 印刷合同范本(2篇)
- 双方解除合作协议书(2篇)
- 劳动争议劳动关系和解协议书范本(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许可合同标的舞台剧改编权与使用条件
- 建筑模板班组分包协议书
- 门窗配件合同范本
- 购销合同包含的采购合同条款
-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作文指导:深化理性思考》课件
- 感恩心态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
- 药用辅料大全课件
- pvc人造革生产工艺
- Unit+2+Natural+disasters+Welcome+to+the+unit+ Reading+课件 【高效课堂精研】 高中英语译林版(2020)必修第三册
- 急诊科培训急诊科团队沟通和协作技巧
- 电缆敷设和配电箱安装施工方案
- 声音的数字化课件
- 农产品直播带货
- 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物理试题
- 病历书写指导教案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