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绪论一章习题答案_第1页
马克思原理绪论一章习题答案_第2页
马克思原理绪论一章习题答案_第3页
马克思原理绪论一章习题答案_第4页
马克思原理绪论一章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原理绪论一章习题答案马克思原理绪论一章习题答案马克思原理绪论一章习题答案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马克思原理绪论一章习题答案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绪论和第一章练习题(201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B)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B)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9.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0.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D)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A)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是否普遍联系C.是否运动发展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12.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1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变动性和稳定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14.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B)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15.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C)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16.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17.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C)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1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B.警察在街上巡逻C.农民在田里插秧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19、“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20.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C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2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D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有否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22.“万物皆备于我”是(

D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2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A.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问题C.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

D.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25、发展的实质是(D)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6、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D)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A)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28.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B)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9、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30.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B)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31.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C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3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C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意志主义观点

33、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3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C)。A.矛盾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3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C)。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36、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B)。

A.彻底抛弃旧事物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D.完全否定旧事物37.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A)。

A.直接现实性的优点B.历史性的优点

C.抽象性的优点D.绝对性的优点3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39、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C)。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0.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B)。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事物的度

C.了解事物的量D.认识事物的本质4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文化传统D.生产方式42、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C)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43.“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44、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C)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世界统一于精神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45、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D)A.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B.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C.“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D.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4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B)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4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B)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4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C)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49、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D)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50.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C)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51、哲学是(C)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53、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D)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C)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55、《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A)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5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57.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58、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D)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59.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C)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6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B)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6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C)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62.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6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64、相对静止是指(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D)A.客观性 B.无限性C.方向性 D.一维性66、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67、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B)

A.个人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

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68、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D)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6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0.《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D)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7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72.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C)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3.以下论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是(A)A.有用即真理B.凡真理必有用C.有效的工具必以真理为依据D.真理必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74.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A)A.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意识论的观点C.机械论的观点D.物与物的关系7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76.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D)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7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说明人的才能(B)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78.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D)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79.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B)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80.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C.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原理81.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82.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C)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8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4、“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C)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激变论的观点85.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说(A)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矛盾推动一切事物发展C.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D.矛盾是永远存在的8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C)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BCD)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3.哲学的物质范畴是(CD)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4.意识是(BD)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5、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D)A.部分依赖于整体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它(ABCD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C.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7.下列哪些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ABC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D.制定计划要量力而行,完成计划要尽力而为8.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才能(

ABCD

)。A.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C.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

D.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9.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BCD)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10、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1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BD)。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12.辩证的否定是(ABD)。

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

C.主观任意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ABCD)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14、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ACD)A.矛盾双方相互转化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15.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D)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风来雨至,电闪雷鸣C.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16.下列选项中反映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有(BC)A.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万物流变,无物常驻 D.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河流17.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C)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18、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导致(CD)A.二元论 B.不可知论C.形而上学 D.唯心主义19、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ABCD)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0.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BCD)A.量体裁衣 B.对症下药C.因材施教D.因地制宜21、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CD)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2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ABD)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23、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有(AD)A.唯物主义历史观B.唯物主义自然观C.辩证法D.剩余价值学说24、实践的基本特征有(ACD)A.客观物质性B.自由控制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25.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D)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B.物极必反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26、“祸福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表明祸与福的(ABD)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27、辩证的否定是(ABCD)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的发展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28、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BCD)A.道生万物B.理在气先C.上帝创造了世界D.物质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三、简答题1、从意识的起源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4、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和理论意义是什么5、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是什么6、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并说明其理论意义。四.辨析题1、眼见不一定为实,说明现象不一定反映本质。2、哲学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物质的。3、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河流。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5、正确认识的根源是客观存在,错误认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6、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7、鬼神观念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8、反对形式主义就是要取消一切形式。五、材料分析题:(一)材料1“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阿芬那留斯)材料2“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材料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材料4“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话鬼,毫无对证,本来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鲁迅)材料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请回答(1)材料1、2的观点对吗为什么(2)材料3、4、5涉及了什么问题,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2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三)材料1:“水是万物的本原或始基,而地则是一个圆筒浮于水上,天水也是水,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水是不变的本体。”“气是万物始基,这气使我们结成一体,整个世界也是一样,由气息包围着。”材料2:“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这个唯一的实体就是物质”,“人与其他动物一样只不过是一部机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活动”。请回答:材料1、2各反映了什么哲学倾向每一倾向的优点和缺陷各是什么六、论述题1.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4.试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5、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这一原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意义。6、试述意识能动性的含义、表现及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和途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和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10CBACACBDAD11-20ACBBCACCDC21-30DDAADDABCB31-40CCCCCBAACB41-50DCACDBBCDC51-60CBDCAACDCD61-70CABCDCBDAD71-80BCAAADBDBA81-86BCDCAC多项选择题1、ABCD2、AC3、CD4、BD5、AD6、ABCD7、ABC8、ABCD9、BCD10、BCD11、ABD12、ABD13、ABCD14、ACD15、AD16、BC17、AC18、CD19、ABCD20、ABCD21、CD22、ABD23、AD24、ACD25、ABCD26、ABD27、ABCD28、ABCD简答题1.从意识的起源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和人脑对物质的反映。(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包括三个决定性环节或发展阶段: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在劳动和语言的共同推动下,人脑结构日益完善,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区别:(从双方的性质看)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原有度内的变化;而质变是突破原有度的限制,是飞跃。(3)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其一,它是发展的环节,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其二,它又是联系的环节,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3)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4、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是什么(1)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示事物、现象的相对稳定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有以下两种情况:①某一物体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即相对于某个确定的参照系来说,它的位置没有变动;②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事物尚处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这个事物还是这个事物。(2)承认相对静止有着重要的意义: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别和认识不同的事物;②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运动、测量运动,离开相对静止,运动就成为不可思议的事情。6、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理论意义。(1)它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为我们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它指明了世界物质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相反,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复写、摄影和反映,是第二性的。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反对了不可知论。物质是可以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这就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它指明了物质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的概括;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事物的结构。四、辨析题1、眼见不一定为实,说明现象不一定反映本质。错误。这种说法割裂了现象与本质的辨证统一关系,凡是现象都是反映本质的现象,假象只是以歪曲的形式表现本质。2、哲学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物质的。错误。哲学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即一个本原。但是这个本原到底是什么,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一元论;一种认为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一元论。可见此命题是用唯物主义一元论代替了一般的一元论。3、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河流。正确。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这里所谓“两次”,不管时间间隔长短,都是间断性,而这里所谓“同一河流”,即是相对静止基础上对河流的确认。而两次对河流的确认绝不是相同的。可见,此命题是对运动绝对性的形象描述。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则是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时候划分出来的哲学基本派别。同时,哲学基本问题还包括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基本派别并不等于基本问题。5、正确认识的根源是客观存在,错误认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错误。无论是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都是来自客观存在。正确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而错误认识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一个人不与客观外界接触就决不会产生任何认识。6、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错误。地理环境只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决定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能是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如何,只对社会发展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以及对国家的具体发展模式等外在因素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会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7、鬼神观念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构成鬼神观念的一切素材也都是在客观现实中存在的,也不是凭空虚构的。8、反对形式主义就是要取消一切形式。错误。反对形式主义并不是要取消一切形式。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我们要反对片面重视形式,甚至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但也要注重采取恰当的形式为内容服务。材料分析题(一)(1)材料1和2的观点不正确。材料1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材料2认为感觉决定物质存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涉及了人类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问题。材料3说明意识起源于物质世界,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材料4说明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世界,在物质世界都有其“原形”,而不是凭空想象的。材料5表明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二)(1)材料1的观点正确,他指出辩证法研究的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现实存在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2)材料2否认了矛盾的客观性。(三)材料1认为水或者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其优点是坚持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摒弃了神或者人的意志决定世界的唯心主义观点。缺点是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成物质概念本身,带有朴素性、直观性、自发性。材料2属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其优点是建立在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摆脱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自发性,但它用自然科学的物质代替哲学的物质概念,仍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的缺陷,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仍坚持唯心主义的观点,未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论述题1.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两者是相互联结的。①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斗争中的同一,是对立面的同一,没有对立就无所谓同一。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是同一之中的斗争。③辩证法要求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割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结,就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无视矛盾的存在,而是要让矛盾双方各要素之间通过互相渗透达到转化条件,并促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