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 人教课件_第1页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 人教课件_第2页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 人教课件_第3页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 人教课件_第4页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 人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1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战国:封建社会形成公元前前475-公元前221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战2BC1046BC771BC476BC475BC221西周春秋战国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东周(BC770-BC256)周平王洛邑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BC1046BC771BC476BC221西周春秋战国朝代更3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战胜了就召开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和4楚齐晋

吴越一、春秋诸侯争霸背景目的①王室衰微②生产力发展③外族入侵争夺土地人口

楚齐晋吴越一、春秋诸侯争霸背景目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人教课件61、齐桓公称霸称霸的条件政治军事条件称霸标志:BC7中期葵丘会盟正确的策略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物质条件管鲍之交一技之长老马识途1、齐桓公称霸称霸的条件政治军事条件称霸标志:BC7中期正确7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四、齐桓公依仗雄厚实力,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齐国的势力。三、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还改革军制,组成3万人的常备军,加强训练。几年之间,齐国国富兵强。二、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一、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渔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是基础善于用人改革是根本原因正确的策略葵丘会盟(BC651年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的标志)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四、齐桓公依仗雄厚实力,用管仲的谋略82、晋文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霸(BC7世纪后期-BC6世纪初)城濮大战晋文公称霸

发生于公元前7世纪后期,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优势,但是晋军采取了“退避三舍,后发制人”的方针,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雄踞中原。2、晋文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霸(BC7世纪后期-BC6世纪初)城9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公元前6世纪初,10晋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是我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退避三舍晋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是我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退113、吴越争霸1、人物

2、地理位置

3、概况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吴:江苏苏州越:浙江绍兴3、吴越争霸1、人物2、地理位置312阖闾阖闾13卧薪尝胆春秋后期问鼎中原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伍子胥卧薪尝胆春秋后期问鼎中原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14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人教课件15评价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春秋无义战”。2.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A春秋战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的秦统一提供了前提。C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史实,评述以上观点。评价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16齐楚秦燕赵魏韩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三家分晋战国七雄2.田氏代齐齐楚秦燕赵魏韩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三家分晋战国17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人教课件18各国都城各国都城193、兼并战争齐魏交战BC4世纪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围魏救赵”3、兼并战争齐魏交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20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2兼并战争的内容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2兼并战争的内容围魏救赵21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人教课件22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趋势;二是使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人民更加渴望统一;三是各国国君为争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所以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趋势;二是使人民遭23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从本质上是新兴地主阶级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和社会财富进行的战争,但战争不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用武力实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由此,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也是实现封建国家统一的战争。3兼并战争的实质开始具有封建兼并战争的性质

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楚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赵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燕带甲数十万,车七千乘,骑六千匹。

——《战国策》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从本质上是新兴地主3兼并战争的实质开始具24献公21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6万惠文王7年,与魏战,斩首8万惠文王后元11年,败韩岸门,斩首万武王4年,拔韩宜阳,斩首6万昭襄王14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昭襄王33年,破魏,斩首15万昭襄王43年,白起攻韩,斩首5万昭襄王47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坑降卒40余万昭襄王50年,攻三晋,斩首6千,晋军走死河中2万王政2年,攻卷,斩首3万王政13年,攻赵,斩首10万名副其实的战国时代献公21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6万名副其实的战国时代25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主要民族北西南匈奴东胡戎越融合途径①经济文化交流促融合②频繁战争促融合融合影响: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组建骑兵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主要民族北西南匈奴东胡戎越融合途径26政治和军事:争霸→兼并齐燕赵魏秦韩楚政治和军事:争霸→兼并齐燕赵魏秦韩楚27

东胡

匈奴肃慎羌乌孙

越族2指出民族分布情况?3形成四个民族融合中心东胡匈奴肃慎羌乌孙巴蜀越族2指出民族分布情况?3形28东周春秋(BC770年~BC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BC475年~BC221年)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七雄齐楚秦燕

赵魏韩(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课后小结东周春秋(BC770年~BC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五霸29春秋战国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春秋战国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30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葵丘会盟宋襄公楚庄王:楚王问鼎秦穆公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诱敌深入)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注释鼎:禹铸九鼎象征九州,体现王权集中和至高无上,反映国家统一民族昌盛五齐桓公:“尊王攘夷”、葵丘会盟宋襄公楚庄王:楚王问鼎秦穆公31战国兼并战争1、七雄格局形成的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七雄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秦国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前260)3、战争实质:新兴地主阶级夺权4、战争的影响: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局部统一);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促进了民族融和(围魏救赵)战1、七雄格局形成的标志:三家分晋,田2、七雄韩国赵国魏国楚32本课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化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也是民族变动、发展、融合的时期。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统一的大业,将非秦莫属。本课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化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33材料1: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国语·齐语》材料二:春以萖振旅(军队),秋以狝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国语·齐语》材料3: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元朝陈采正《管子》诗材料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材料5: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论语·宪问》(1)材料1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2)据材料2,指出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3)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4)材料4反映了什么问题?“民到于今受其赐”和“吾其被发左衽”实质何在?材料1: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34(1)在整顿旧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其他制度,即改革内政。(2)改革军制,整顿军队,定期操练。增强了士兵凝聚力,提高了部队战斗力。(3)管仲的改革破坏了井田制,以此达到积累财富、富国强兵的目的。(4)管仲改革使齐桓公不用大动干戈,称霸天下。改革从客观上维护了中原华夏族的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1)在整顿旧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其他制度,即改革内政。35

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实施改革。他在政治上,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徵」,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在国内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从公元前681年北杏会盟开始,管仲辅佐齐桓公先后,伐蔡、伐楚,观兵于召陵,制止了楚向中原的深入,同时,又多次为王平戎难,甚至徵集诸侯派军队帮助周王戍守成周。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把周王的代表周公以及宋、卫、许、曹等国召来葵丘(今河南兰考)开会,使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36情境创设: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候争霸,虽然泰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核心地带,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泰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那么,当时泰国面临哪些机遇能够最终完成统一?一、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变革时代1、大动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2、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3、大变革:⑴社会经济的变化:随着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奴隶逃亡垦荒,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⑵阶级关系的变化:①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特权,进行社会变革。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首先魏国李悝变法,之后楚国吴起变法。⑶思想意识形态变化:①表现:儒道法墨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百家争鸣”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B.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反映平民阶层利益。C.法家:“以法为本”,主张除国君外,都要受法律约束。②意义: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1、历史作用:⑴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的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⑵军事上: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⑶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土地私有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秦国实力增强,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国家,为秦的最终统一奠定基础。⑷总

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历史局限性:⑴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刑法严酷。连坐法。⑵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⑶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⑷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5)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德的支持。情境创设: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候争霸,虽然泰国地处西陲37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38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战国:封建社会形成公元前前475-公元前221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战39BC1046BC771BC476BC475BC221西周春秋战国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东周(BC770-BC256)周平王洛邑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BC1046BC771BC476BC221西周春秋战国朝代更40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战胜了就召开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和41楚齐晋

吴越一、春秋诸侯争霸背景目的①王室衰微②生产力发展③外族入侵争夺土地人口

楚齐晋吴越一、春秋诸侯争霸背景目42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人教课件431、齐桓公称霸称霸的条件政治军事条件称霸标志:BC7中期葵丘会盟正确的策略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物质条件管鲍之交一技之长老马识途1、齐桓公称霸称霸的条件政治军事条件称霸标志:BC7中期正确44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四、齐桓公依仗雄厚实力,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齐国的势力。三、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还改革军制,组成3万人的常备军,加强训练。几年之间,齐国国富兵强。二、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一、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渔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是基础善于用人改革是根本原因正确的策略葵丘会盟(BC651年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的标志)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四、齐桓公依仗雄厚实力,用管仲的谋略452、晋文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霸(BC7世纪后期-BC6世纪初)城濮大战晋文公称霸

发生于公元前7世纪后期,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优势,但是晋军采取了“退避三舍,后发制人”的方针,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雄踞中原。2、晋文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霸(BC7世纪后期-BC6世纪初)城46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公元前6世纪初,47晋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是我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退避三舍晋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是我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退483、吴越争霸1、人物

2、地理位置

3、概况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吴:江苏苏州越:浙江绍兴3、吴越争霸1、人物2、地理位置349阖闾阖闾50卧薪尝胆春秋后期问鼎中原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伍子胥卧薪尝胆春秋后期问鼎中原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51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人教课件52评价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春秋无义战”。2.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A春秋战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的秦统一提供了前提。C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史实,评述以上观点。评价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53齐楚秦燕赵魏韩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三家分晋战国七雄2.田氏代齐齐楚秦燕赵魏韩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三家分晋战国54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人教课件55各国都城各国都城563、兼并战争齐魏交战BC4世纪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围魏救赵”3、兼并战争齐魏交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57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2兼并战争的内容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2兼并战争的内容围魏救赵58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课件全解2人教课件59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趋势;二是使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人民更加渴望统一;三是各国国君为争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所以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趋势;二是使人民遭60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从本质上是新兴地主阶级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和社会财富进行的战争,但战争不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用武力实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由此,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也是实现封建国家统一的战争。3兼并战争的实质开始具有封建兼并战争的性质

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楚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赵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燕带甲数十万,车七千乘,骑六千匹。

——《战国策》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从本质上是新兴地主3兼并战争的实质开始具61献公21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6万惠文王7年,与魏战,斩首8万惠文王后元11年,败韩岸门,斩首万武王4年,拔韩宜阳,斩首6万昭襄王14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昭襄王33年,破魏,斩首15万昭襄王43年,白起攻韩,斩首5万昭襄王47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坑降卒40余万昭襄王50年,攻三晋,斩首6千,晋军走死河中2万王政2年,攻卷,斩首3万王政13年,攻赵,斩首10万名副其实的战国时代献公21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6万名副其实的战国时代62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主要民族北西南匈奴东胡戎越融合途径①经济文化交流促融合②频繁战争促融合融合影响: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组建骑兵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主要民族北西南匈奴东胡戎越融合途径63政治和军事:争霸→兼并齐燕赵魏秦韩楚政治和军事:争霸→兼并齐燕赵魏秦韩楚64

东胡

匈奴肃慎羌乌孙

越族2指出民族分布情况?3形成四个民族融合中心东胡匈奴肃慎羌乌孙巴蜀越族2指出民族分布情况?3形65东周春秋(BC770年~BC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BC475年~BC221年)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七雄齐楚秦燕

赵魏韩(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课后小结东周春秋(BC770年~BC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五霸66春秋战国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春秋战国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67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葵丘会盟宋襄公楚庄王:楚王问鼎秦穆公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诱敌深入)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注释鼎:禹铸九鼎象征九州,体现王权集中和至高无上,反映国家统一民族昌盛五齐桓公:“尊王攘夷”、葵丘会盟宋襄公楚庄王:楚王问鼎秦穆公68战国兼并战争1、七雄格局形成的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七雄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秦国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前260)3、战争实质:新兴地主阶级夺权4、战争的影响: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局部统一);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促进了民族融和(围魏救赵)战1、七雄格局形成的标志:三家分晋,田2、七雄韩国赵国魏国楚69本课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化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也是民族变动、发展、融合的时期。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统一的大业,将非秦莫属。本课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化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70材料1: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国语·齐语》材料二:春以萖振旅(军队),秋以狝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国语·齐语》材料3: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元朝陈采正《管子》诗材料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材料5: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论语·宪问》(1)材料1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2)据材料2,指出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3)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4)材料4反映了什么问题?“民到于今受其赐”和“吾其被发左衽”实质何在?材料1: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71(1)在整顿旧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其他制度,即改革内政。(2)改革军制,整顿军队,定期操练。增强了士兵凝聚力,提高了部队战斗力。(3)管仲的改革破坏了井田制,以此达到积累财富、富国强兵的目的。(4)管仲改革使齐桓公不用大动干戈,称霸天下。改革从客观上维护了中原华夏族的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1)在整顿旧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其他制度,即改革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