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_第1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_第2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_第3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_第4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

和调整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

和调整

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

单一的经济模式不能适应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创新: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调整: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两次工业革命单一的经济模式创新:斯大林模式调整:罗斯福新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之路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内忧外患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理想的狂飙突进

分析十月革命之后,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处境?材料:列宁的困惑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背景:内忧外患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内外交困

2)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前进,再前进……1)背景:3)特点: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内外交困2)内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历史纵横』1919年,俄国一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请思考:

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18年到1921年差不多实行了3年。这样苛刻的政策,人民为什么能忍受三年?布尔什维克党为什么还要继续此政策?『历史纵横』1919年,俄国一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水兵暴动地点:喀琅施塔得

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镜头闪回水兵暴动地点:喀琅施塔得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

问题:列宁采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践马克思的设想。问题是这样的“共产主义政策”是通向共产主义的“真正门径”吗?它与马克思的设想相符合吗?更重要的是,与实际相符合吗?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

材料: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思考探究材料二: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1、怎么理解“我们错了”?(错了什么,为什么错了)2、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消极)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内外交困4)评价:

2)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理想的狂飙突进1)背景:3)特点: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积极: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保证国内外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对农民剥削太大,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内外交困4)评价:2)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1、战时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长期执行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大型企业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主义家经营流通领域:市场和价值规律对话:列宁与美国资本家

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请思考:列宁此时的态度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是什么意思?2、新经济政策(1921年)-----理性的回归现实福特汽车嘎斯汽车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长期执行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

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作面积9446(万公顷)6620(万公顷)7860(万公顷)8730(万公顷)粮食作物产量39.79(亿普特)22.13(亿普特)34.55(亿普特)44.24(亿普特)年份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

列宁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2、新经济政策(1921年-----理性的回归现实

是后退吗?材料: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2、新经济政策(1921年-----理性的回归现实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长期执行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大型企业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主义家经营流通领域:按劳分配2、新经济政策(1921年)-----后退,再后退……3、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一种间接过渡,符合苏联的国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某种一成不变和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他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列宁的气魄特点: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启示:经济改革中生产关系一定要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长期执行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宣传画)钢铁工人们生产钢铁(宣传画)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宣传画)钢铁工人三、斯大林经济体制激动人心的“一五”计划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目的:为工业化提供物质基础方式: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苏联的工业化: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方式:五年计划计划经济三、斯大林经济体制激动人心的“一五”计划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三、斯大林经济体制-----加速再加速1、确立:

1924年—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了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1929年正式宣布停止)2、表现:①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公有制;②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管理手段:排斥市场手段,指令性计划经济。

3、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集中全国力量,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开辟了一条新的工业化道路;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比例失调;忽视消费品生产导致人民生活不高、农民付出太多;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地方企业缺乏活力。斯大林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苏联以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式三、斯大林经济体制-----加速再加速斯大林模式出现的根本原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开始部门:苏联-重工业;资本主义国家-轻工业手段:苏联-行政手段;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掠夺、外国借债弊端出现的原因: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的调整生产关系,使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三、历史的回音

三、历史的回音

材料一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他们当时的观察与思考了。罗曼•罗兰一方面表示“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纪德则写道:“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每日工资为5卢布或更少;而对某些享有特权的人来说则享受更多的优惠。”材料二

罗曼•罗兰则对苏联人的精神状况表示了担忧:“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即使资本主义的政府和制度是他们的敌人,也不能低估其生存力……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纪德则写道“苏联人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他们被弄得深信:外国的一切都远不及苏联好。”

材料一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他们当时的观察与思考了。罗曼•罗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8.1%轻工业产值210%重工业产值550%

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1937年比1928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

和调整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

和调整

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

单一的经济模式不能适应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创新: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调整: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两次工业革命单一的经济模式创新:斯大林模式调整:罗斯福新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之路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内忧外患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理想的狂飙突进

分析十月革命之后,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处境?材料:列宁的困惑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背景:内忧外患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内外交困

2)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前进,再前进……1)背景:3)特点: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内外交困2)内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历史纵横』1919年,俄国一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请思考:

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18年到1921年差不多实行了3年。这样苛刻的政策,人民为什么能忍受三年?布尔什维克党为什么还要继续此政策?『历史纵横』1919年,俄国一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水兵暴动地点:喀琅施塔得

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镜头闪回水兵暴动地点:喀琅施塔得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

问题:列宁采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践马克思的设想。问题是这样的“共产主义政策”是通向共产主义的“真正门径”吗?它与马克思的设想相符合吗?更重要的是,与实际相符合吗?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

材料: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思考探究材料二: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1、怎么理解“我们错了”?(错了什么,为什么错了)2、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消极)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内外交困4)评价:

2)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理想的狂飙突进1)背景:3)特点: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积极: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保证国内外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对农民剥削太大,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内外交困4)评价:2)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1、战时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长期执行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大型企业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主义家经营流通领域:市场和价值规律对话:列宁与美国资本家

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请思考:列宁此时的态度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是什么意思?2、新经济政策(1921年)-----理性的回归现实福特汽车嘎斯汽车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长期执行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

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作面积9446(万公顷)6620(万公顷)7860(万公顷)8730(万公顷)粮食作物产量39.79(亿普特)22.13(亿普特)34.55(亿普特)44.24(亿普特)年份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

列宁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2、新经济政策(1921年-----理性的回归现实

是后退吗?材料: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2、新经济政策(1921年-----理性的回归现实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长期执行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大型企业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主义家经营流通领域:按劳分配2、新经济政策(1921年)-----后退,再后退……3、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一种间接过渡,符合苏联的国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某种一成不变和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他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列宁的气魄特点: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启示:经济改革中生产关系一定要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长期执行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宣传画)钢铁工人们生产钢铁(宣传画)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宣传画)钢铁工人三、斯大林经济体制激动人心的“一五”计划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目的:为工业化提供物质基础方式: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苏联的工业化: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方式:五年计划计划经济三、斯大林经济体制激动人心的“一五”计划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三、斯大林经济体制-----加速再加速1、确立:

1924年—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了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1929年正式宣布停止)2、表现:①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公有制;②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管理手段:排斥市场手段,指令性计划经济。

3、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集中全国力量,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开辟了一条新的工业化道路;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比例失调;忽视消费品生产导致人民生活不高、农民付出太多;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地方企业缺乏活力。斯大林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苏联以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式三、斯大林经济体制-----加速再加速斯大林模式出现的根本原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开始部门:苏联-重工业;资本主义国家-轻工业手段:苏联-行政手段;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掠夺、外国借债弊端出现的原因: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的调整生产关系,使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