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疟疾流行态势疟疾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边缘地区是重要蚊媒传染病WHO最新估计,疟疾流行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有21亿人受到威胁每年有3-5亿人感染死亡人数达270万,90%在非洲疟疾是我国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流行的历史久远;1933年云南省云县疟疾大流行,死3万;1904年修滇越铁路,患疟疾死亡6-7万;1897年重庆疟疾流行,近半人口患疟;1931年新疆疏附县疟疾波及喀什和田地区;西藏墨脱、察隅等县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云南热带雨林与边境地区流行严重。2001年全国疟疾疫情分布图无疟发病率<1/万发病率>1/万发病率>10/万发病率>100/万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性疟原虫)形态特点疟原虫生活史复杂,发育阶段多;在外周血中能见到的红细胞内寄生的阶段为诊断阶段;注意掌握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特点(核、细胞质、疟色素)和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化。疟原虫寄生部位:肝细胞和红细胞休眠体:仅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有感染阶段:雌性按蚊唾腺中的子孢子传播途径: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致病阶段: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性发作为疟疾典型症状之一发作周期因虫种而异,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一致,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时间分别为48h、72h和36-48h,故分别为隔天、三日和36-48h发作一次。带虫免疫疟原虫感染后,人体可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特异性抗体可抑制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使虫数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消失,并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无疟原虫,免疫就消失。临床遇有下列情况者,可疑为疟疾①生活在疫区或去过疫区,有感染疟疾的机会,现有疑似疟疾的症状者;②间歇性发热,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定时出现一次;③贫血,红细胞内见粗细不一的嗜碱性点彩,白细胞数接近正常或偏低,单核细胞比率增高,白细胞内查见疟色素颗粒;④发病数天后触及脾脏,有时在脾肿前即有脾触痛,偶伴胆囊区触痛;⑤投以抗疟药后,症状很快消失。临床诊断要点:①多数病例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②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然后很快下降,有不同程度出汗。隔2-4小时测量体温1次,分析体温曲线,可发现夜间的体温降至正常或在常温以下;③发作有定时性,发热期与无热期交迭出现,有规律性;④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外,一般感觉良好;⑤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开始发作者较少;⑥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后,又渐次减轻,有“自愈”的趋势;⑦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其程度与发作次数相符;⑧脾脏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见肝肿大。热型是疟疾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疟疾的热型却往往又是相当复杂的。毫无免疫力的婴幼儿和既往无疟史的健康成人,感染间日疟后初发时的热型往往很不规则,在不给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发作若干次以后才能转成间日热。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初发和短潜伏期间日疟复发,经常一开始就出现定时发作的间日热型。厚、薄血涂片的优缺点:薄血膜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容易辩认。但虫数少,容易漏诊;厚血膜疟原虫较集中,易于检查,但疟原虫形态不典型,鉴别困难。
血清学检查:IF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和流行病调查时应用。快速检测:澳卡、Dipstick、ParaSight-F
等。DNA探针和PCR方法需进一步简化、完善实验诊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要点
1.流行三环节(1)传染源: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2)传播途径①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中华、嗜人、微小和大劣按蚊)②通过输血感染(3)易感人群:流行区儿童和低疟区、非疟区无免疫力的人群2.流行因素自然因素:温度、湿度、雨量及地形等因素对疟疾传播都有一定的影响。温度主要影响蚊虫的生长、发育和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雨量影响蚊虫孳生环境。温度低于150C,疟疾不能传播,称为休止期。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水平、人群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及医疗防疫机构等因素均可影响疟疾的传播与流行。抗疟药使用原则抗疟药使用原则第一线药物:磷酸氯喹(下称氯喹)、磷酸哌喹(下称哌喹)。在间日疟流行区和对氯喹、哌喹敏感的或抗性率低于30%的恶性疟流行区,应选用以上药物治疗。第二线药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磷酸咯萘啶(下称咯萘啶)。对氯喹、哌喹等药物有中、高度抗性(抗性率高于30%)的恶性疟流行区,应选用以上药物治疗。第三线药物:由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或咯萘啶和其它抗疟药配伍联用。对第二线药物疗效不明显的地区,应选择以上药物的联用治疗。抗疟药使用原则治疗间日疟仍应选用氯喹加服磷酸伯氨喹(下称伯氨喹)的根治疗法。第二、三线抗疟药不得用于常规的集体预防服药,也不得用于间日疟流行区当地人口疑似疟疾病例的假定性治疗。(一)间日疟的治疗1.八天疗法(氯喹加伯氨喹八天疗法):氯喹:口服总剂量1.5g(常用于恶性疟、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第1天0.6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0.3g;第2、3天各服1次,每次0.45g。或口服总剂量1.2g(常用于间日疟流行区),第1天0.6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0.3g;第2、3天各服1次,每次0.3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在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服1次,每次22.5mg,连服8天。2.双四天疗法(氯喹加伯氨喹双四天疗法):氯喹:剂量和服法均同8天疗法。伯氨喹:前4天的剂量和服法均同八天疗法,间隔1~4周后,再单服伯氨喹,每天服1次,每次22.5mg,连服4天。(二)恶性疟治疗1.氯喹三天疗法:口服总剂量1.5g。第1天0.6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0.3g;第2、3天各服1次,每次0.45g.2.哌喹三天疗法:口服总剂量1.5g。第1天0.6g顿服,第2、3天各服1次,每次0.45g。以上方案,均需加服伯氨喹总剂量45mg,分2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22.5mg。(三)抗药性恶性疟治疗1.青蒿琥酯五天或七天疗法:口服总剂量600mg。分5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100mg,首剂加倍。需增加剂量时,总剂量不超过800mg,应分7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100mg,首剂加倍。2.蒿甲醚五天或七天疗法:口服总剂量600mg。分5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100mg,首剂加倍。需增加剂量时,总剂量不超过800mg,应分7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100mg,首剂加倍。3.双氢青蒿素七天疗法:口服总剂量640mg,7天分服,每天服1次,每次80mg,首剂加倍。4.咯萘啶三天疗法:口服总剂量1.2g或1.6g,分3天服,第1天服2次,间隔8小时,第2、3天各服1次,每次均为0.3g或0.4g。5.复方蒿甲醚片(每片含蒿甲醚20mg和本芴醇120mg)三天疗法:口服总剂量16片(即蒿甲醚为320mg和本芴醇为1920mg),分3天服,第1天服2次,第2、3天各服1次,每次均为4片。6.咯萘啶与磺胺多辛、伯氨喹联用(三种药同时口服):咯萘啶口服总剂量1.2g,分2天服,第1天服2次,间隔8小时,第2天服1次,每次均为0.4g;磺胺多辛口服总剂量1g,分2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0.5g;伯氨喹总剂量45mg,分2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22.5mg。7.蒿甲醚肌内注射与复方乙胺嘧啶(防疟片2号)联用:肌内注射蒿甲醚1剂300mg,同时顿服复方乙胺嘧啶4片(即磺胺多辛为1000mg及乙胺嘧啶为70mg)。8.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分别与咯萘啶联用:双氢青蒿素或蒿甲醚或青蒿琥酯口服总剂量均为300mg,咯萘啶口服总剂量800mg,均分2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均为150mg及400mg。以上除疗法6.,用药后无需再加服伯氨喹外,其余各种疗法,用药后均需加服伯氨喹45mg,分2天服,1天服1次,每次22.5mg。(五)重症疟疾治疗1.蒿甲醚:肌内注射总剂量480mg,每天肌注1次,每次80mg,连续5天,首剂加倍。2.咯萘啶:①肌内注射:每天肌注1次,每次160mg,连续2或3天。②静脉滴注:每天静滴1次,每次160mg,连续2或3天。静滴需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超过640mg。3.青蒿琥酯钠:静脉注射青蒿琥酯总剂量360~480mg,临用时配制成其钠盐溶液,稀释,分5~7天静脉注射,每天静注1次,每次60mg,首剂加倍。选用方案(五)治疗的重症疟疾患者,病情缓解后,应改用方案(二)或方案(三)的药物治疗。(六)间日疟抗复发治疗乙胺嘧啶加伯氨喹疗法(第1、2天两药同时口服:乙胺嘧啶口服总剂量100mg,分2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50m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90mg,分4天服,每天服1次,每次22.5mg。(七)特定人群预防服药乙胺嘧啶加伯氨喹:乙胺嘧啶50mg,同时加服伯氨喹22.5mg,每10天服1次。氯喹:每次服氯喹0.3g,每7~10天服1次。哌喹:每次服哌喹0.6g,每月服1次,睡前服。复方乙胺嘧啶(每片含磺胺多辛250mg和乙胺嘧啶17.5mg):每2周服1次,每次2片。以上除哌喹方案可连服4~6个月外,其余方案均连服3~4个月。注意事项对G6PD缺陷地区的人群,必须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服用伯氨喹;有溶血史者及孕妇禁用。有磺胺过敏史者,对含有磺胺药物的治疗方案应慎用或禁用。在恶性疟流行区,不推荐集体预防服药,可对进入高疟区的高危人群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当前疟防存在的主要问题疫情漏报较多个体医生未报疫情发热病人血检质量人为规定的下降幅度指标抗疟措施落实不到位嗜人按蚊防制存在困难全球变暖-人类面临的新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正在变暖。全球变暖引起降雨和温度变化可影响虫媒传染病和病毒性疾病的传播模式。研究全球变暖对疟疾传播的影响对加强旅行者防护有重要意义。可能加速传播的主要热带病病名媒介风险人群(百万)患病人数(百万)现在分布可能性疟疾蚊虫2100270亚热带+++血吸虫钉螺600200亚热带++丝虫病蚊虫90090亚热带+盘尾丝虫病黑蝇9018非洲南美+非洲睡眠病采采蝇500.025热带非洲+登革热蚊虫难以估计难以估计热带++黄热病蚊虫难以估计难以估计热带南美非洲+加强疟疾监测监测的任务是发现疟疾病例并明确其性质和原因,清除残存疫点,治疗残存的和输入的病例,解除疟疾重新流行的威胁,最终实现消灭疟疾的目标疟疾监测主要内容病例侦查-分类:本地原发病例输入继发病例复发病例血传病例输入病例分类不明病例-根治和假定性治疗-追踪疫点调查-分类:残存疫点:非活动性活动性新疫点:潜在性活动性Ⅰ级活动性Ⅱ级-处理-追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