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社会认知_第1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社会认知_第2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社会认知_第3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社会认知_第4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社会认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心理学1第一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含义(一)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应(包括视、味、听、嗅、触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体验。第一节社会知觉2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二)社会知觉的含义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二)社会知觉的含义4社会知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是指通过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2)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社会知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5(3)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4)因果关系知觉:是指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其因果关系的知觉。(3)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6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一些独特性:(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一些独特性:7(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8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自我知觉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9(一)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1、他人的反馈2、反射性的评价3、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4、社会比较(一)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10(二)自我概念的作用人们有一种自我表达的动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认识(二)自我概念的作用11(三)自我概念的测量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2、自我描述问卷Ⅰ、Ⅱ和Ⅲ(三)自我概念的测量12三、自尊及其测量(一)自尊的构建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3、自己的内部标准三、自尊及其测量13(二)自尊的测量1、罗森伯格自尊量表2、得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量表(二)自尊的测量14四、自我认同(一)认同的含义认同理论主要有三大取向:生物取向、心理取向和社会取向。认同是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格结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的统一性和一贯性。四、自我认同15(二)自我认同(1)心理动力论。(2)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发展理论。(4)社会基模理论。(二)自我认同16(三)自我认同中的性别认同李孟潮认为,个人的性别认同大约在18个月至3岁之间建立,然而这并不表示小孩已完全了解男性及女性的意义。(三)自我认同中的性别认同17(四)自我认同的研究1、埃里克森对自我认同的研究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不同发展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学说”。(四)自我认同的研究182、马西亚对自我认同的研究认同发展中有两个心理社会指标:一是“危机”二是“承诺”2、马西亚对自我认同的研究19(五)自我认同的形成确立埃里克森提出了认同确立的三因素模式,认为认同形成和确立从理论上可以区分为个人的、集体的、相互的三大因素,每个因素中又包含了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四个方面。(五)自我认同的形成确立20马西亚在自我认同的成熟度上,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大类:(1)认同成功(2)认同延缓(3)认同封闭(4)认同混淆马西亚在自我认同的成熟度上,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大类:21第二节对人知觉——印象形成一、印象形成过程的要素和组织结构(一)信息要素1、外表2、非言语线索3、行为(二)印象的组织结构第二节对人知觉——印象形成一、印象形成过程的要素和组织结22二、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1、安德森的平均模型认为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二、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232、布鲁尔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人们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类加工操作:一种是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一种是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2、布鲁尔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24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一)规律1、“中心特质”效应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25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近因效应则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6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这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27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做正性评价原因可能有:(1)人们希望自己的周围都是好人好事,这样自己会感觉舒服些;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做正性评价28(2)在大多数文化中,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汇更常见;(3)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与仁慈。(2)在大多数文化中,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汇更常见;29(二)印象的作用1、所形成的印象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左右我们对后获得的信息的解释,从而保持原有印象的不变。(二)印象的作用30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31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一、刻板印象的形成1、个人的经验当人们第一次与一个群体接触时,他们与一两个成员的互动就构成了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2、社会学习刻板印象也可以从父母、老师、同学、课本及大众媒体习得而来。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一、刻板印象的形成32二、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1)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与此类别相联系的刻板印象越易浮现在脑海中。(2)对待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易用刻板印象来知觉他们,从而忽略个人的特征。(3)当时间紧迫,需快速对他人做出判断时,易使用刻板印象。二、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33(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也易使用刻板印象。(5)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如勃然大怒时。(6)当人们意识到对个体的判断重要,人们也许会进一步收集有关个体的信息,而不是只用有关群体的刻板印象来认识个体。(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也易使用刻板印象。34三、刻板印象辨析好处就是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弊端: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三、刻板印象辨析35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1、人们在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使用的策略(1)把不一致的信息解释掉。(2)把不一致的信息区隔开来。(3)把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不典型的成员。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362、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1)为了避免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被归于特殊的环境与时间,要使不一致的信息不断重复(2)为了避免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被归于群体中的亚群体成员,要与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广泛交往。2、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37(3)为了避免把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非典型的成员,要与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4)人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这才是改变刻板印象的根本与前提。(3)为了避免把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非典型的成员38第四节社会认同及群体认同一、社会认同(一)社会认同的含义社会认同是个体认同自己归属哪个群体、哪个社会位置、哪种文化的过程。第四节社会认同及群体认同一、社会认同39(二)有关社会认同的观点(三)社会认同狭义的社会认同是指“个人的行为思想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待趋于一致”,表现为三个层面,即价值认同、工作或职业认同和角色认同。(二)有关社会认同的观点401、价值认同指人们对社会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习俗等的基本原则有趋于一致的倾向。2、角色认同指人们能够赞同社会为某个角色设定的行为标准,并按这个行为标准行事。1、价值认同413、认同学习指通过学习确立起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心理。4、社会认同的认知过程建构社会身份包含了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历程。3、认同学习425、社会认同的动机提升自己的自尊,降低社会生活中的无常感,平衡满足归属感和保存个性两种需要间的矛盾,以及找寻生存的意义、舒解对死亡的恐惧。5、社会认同的动机43二、文化认同指个体将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文化认同包括社会价值规范认同、宗教信仰认同、风俗习惯认同、语言认同、艺术认同等。二、文化认同指个体将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44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包括文化比较、文化类属、文化辨识和文化定位四个基本过程。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包括文化比较、文化类属、文化辨识和文化定位45三、民族认同(一)民族认同的含义(二)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民族认同只有在两个或更多的民族群体在一段时间里相互接触的情景下才有意义。可以把民族认同看成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三、民族认同46(三)民族认同形成(四)民族认同的组成1、自我认定2、归属感(三)民族认同形成47四、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与文化自觉四、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与文化自觉48第五节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一、何时归因1、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2、负性的事件3、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不太肯定的事第五节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49二、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和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1、海德的归因理论在海德看来,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在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负什么责任;如果在于个人,则行动者就要对其行为结果负责。二、归因理论502、韦纳的归因理论成就归因模型认为,人们用于解释成败的原因可用下列三个维度加以分类与描述:(1)内因—外因。(2)稳定—不稳定。(3)可控制性。2、韦纳的归因理论513、三维理论此理论认为:(1)行为的原因可分为三种: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及行动产生的环境。3、三维理论52(2)要找出行为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一致。若是,一致性就高。(2)要找出行为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53一贯性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在其他时间、地点是否也发生。若是,一贯性就高。特异性信息:即行动者对其他对象是否也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若是,特异性就低。一贯性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在其他时间、地点是否也发生。若是,544、反常条件关注模型此模型认为,一个行为或事件的可能原因有很多,要从中找出真正的原因常需已有知识的帮助;在与行为、事件的发生有关的所有条件中,如果某一条件比较突出,那么归因者就会把行为事件的发生归于它。4、反常条件关注模型555、顺序阶段模型归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行为的分类(2)自动的特质归因(3)校正5、顺序阶段模型566、约翰斯和戴维斯的归因理论

对应推论理论主张,当人们进行个人归因时,就要从行为及其结果推导出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非共同性结果(2)社会期望(3)选择自由6、约翰斯和戴维斯的归因理论57三、归因偏差1、基本归因错误又叫对应偏差,它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三、归因偏差58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倾向于做内部归因,强调行动者内在特征的作用;而行动者对自己行为的归因则倾向于做情境归因,即强调情境的作用。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59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60四、归因的个体差异四、归因的个体差异61第四章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心理学62第一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含义(一)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应(包括视、味、听、嗅、触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体验。第一节社会知觉63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64(二)社会知觉的含义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二)社会知觉的含义65社会知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是指通过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2)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社会知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66(3)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4)因果关系知觉:是指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其因果关系的知觉。(3)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67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一些独特性:(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一些独特性:68(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69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自我知觉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70(一)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1、他人的反馈2、反射性的评价3、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4、社会比较(一)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71(二)自我概念的作用人们有一种自我表达的动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认识(二)自我概念的作用72(三)自我概念的测量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2、自我描述问卷Ⅰ、Ⅱ和Ⅲ(三)自我概念的测量73三、自尊及其测量(一)自尊的构建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3、自己的内部标准三、自尊及其测量74(二)自尊的测量1、罗森伯格自尊量表2、得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量表(二)自尊的测量75四、自我认同(一)认同的含义认同理论主要有三大取向:生物取向、心理取向和社会取向。认同是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格结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的统一性和一贯性。四、自我认同76(二)自我认同(1)心理动力论。(2)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发展理论。(4)社会基模理论。(二)自我认同77(三)自我认同中的性别认同李孟潮认为,个人的性别认同大约在18个月至3岁之间建立,然而这并不表示小孩已完全了解男性及女性的意义。(三)自我认同中的性别认同78(四)自我认同的研究1、埃里克森对自我认同的研究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不同发展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学说”。(四)自我认同的研究792、马西亚对自我认同的研究认同发展中有两个心理社会指标:一是“危机”二是“承诺”2、马西亚对自我认同的研究80(五)自我认同的形成确立埃里克森提出了认同确立的三因素模式,认为认同形成和确立从理论上可以区分为个人的、集体的、相互的三大因素,每个因素中又包含了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四个方面。(五)自我认同的形成确立81马西亚在自我认同的成熟度上,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大类:(1)认同成功(2)认同延缓(3)认同封闭(4)认同混淆马西亚在自我认同的成熟度上,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大类:82第二节对人知觉——印象形成一、印象形成过程的要素和组织结构(一)信息要素1、外表2、非言语线索3、行为(二)印象的组织结构第二节对人知觉——印象形成一、印象形成过程的要素和组织结83二、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1、安德森的平均模型认为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二、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842、布鲁尔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人们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类加工操作:一种是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一种是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2、布鲁尔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85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一)规律1、“中心特质”效应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86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近因效应则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87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这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88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做正性评价原因可能有:(1)人们希望自己的周围都是好人好事,这样自己会感觉舒服些;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做正性评价89(2)在大多数文化中,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汇更常见;(3)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与仁慈。(2)在大多数文化中,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汇更常见;90(二)印象的作用1、所形成的印象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左右我们对后获得的信息的解释,从而保持原有印象的不变。(二)印象的作用91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92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一、刻板印象的形成1、个人的经验当人们第一次与一个群体接触时,他们与一两个成员的互动就构成了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2、社会学习刻板印象也可以从父母、老师、同学、课本及大众媒体习得而来。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一、刻板印象的形成93二、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1)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与此类别相联系的刻板印象越易浮现在脑海中。(2)对待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易用刻板印象来知觉他们,从而忽略个人的特征。(3)当时间紧迫,需快速对他人做出判断时,易使用刻板印象。二、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94(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也易使用刻板印象。(5)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如勃然大怒时。(6)当人们意识到对个体的判断重要,人们也许会进一步收集有关个体的信息,而不是只用有关群体的刻板印象来认识个体。(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也易使用刻板印象。95三、刻板印象辨析好处就是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弊端: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三、刻板印象辨析96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1、人们在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使用的策略(1)把不一致的信息解释掉。(2)把不一致的信息区隔开来。(3)把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不典型的成员。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972、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1)为了避免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被归于特殊的环境与时间,要使不一致的信息不断重复(2)为了避免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被归于群体中的亚群体成员,要与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广泛交往。2、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98(3)为了避免把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非典型的成员,要与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4)人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这才是改变刻板印象的根本与前提。(3)为了避免把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非典型的成员99第四节社会认同及群体认同一、社会认同(一)社会认同的含义社会认同是个体认同自己归属哪个群体、哪个社会位置、哪种文化的过程。第四节社会认同及群体认同一、社会认同100(二)有关社会认同的观点(三)社会认同狭义的社会认同是指“个人的行为思想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待趋于一致”,表现为三个层面,即价值认同、工作或职业认同和角色认同。(二)有关社会认同的观点1011、价值认同指人们对社会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习俗等的基本原则有趋于一致的倾向。2、角色认同指人们能够赞同社会为某个角色设定的行为标准,并按这个行为标准行事。1、价值认同1023、认同学习指通过学习确立起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心理。4、社会认同的认知过程建构社会身份包含了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历程。3、认同学习1035、社会认同的动机提升自己的自尊,降低社会生活中的无常感,平衡满足归属感和保存个性两种需要间的矛盾,以及找寻生存的意义、舒解对死亡的恐惧。5、社会认同的动机104二、文化认同指个体将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文化认同包括社会价值规范认同、宗教信仰认同、风俗习惯认同、语言认同、艺术认同等。二、文化认同指个体将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105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包括文化比较、文化类属、文化辨识和文化定位四个基本过程。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包括文化比较、文化类属、文化辨识和文化定位106三、民族认同(一)民族认同的含义(二)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民族认同只有在两个或更多的民族群体在一段时间里相互接触的情景下才有意义。可以把民族认同看成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三、民族认同107(三)民族认同形成(四)民族认同的组成1、自我认定2、归属感(三)民族认同形成108四、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与文化自觉四、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与文化自觉109第五节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一、何时归因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