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土地复垦初设规程(试行)_第1页
陕西土地复垦初设规程(试行)_第2页
陕西土地复垦初设规程(试行)_第3页
陕西土地复垦初设规程(试行)_第4页
陕西土地复垦初设规程(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定2008.12陕西省国土资源厅TOC\o"1-5"\h\z1综合说明 31」可研批复情况 31.2综合说明 32项目概况 4项目所在县(市)简况 4项目区基本情况 4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6基础设施条件 6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6水土资源分析 6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6公众参与 64工程设计 7工程设计目标 7工程设计标准 7工程设计依据 7工程总体设计 74.4.4方案比选说明 85单项工程设计 95.1土地平整工程 95.2灌溉排水工程 95.3电力工程 105.4道路工程 105.5农田防护工程 105.6拆迁工程 11典型田块设计 11工程量分类汇总 116施工组织设计 12施工条件 12施工总布置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12施工总进度 127土地权属调整 13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13土地权属调整原则 13权属调整程序 138项目实施与运行管理 148.2运行管理 149投资概算 15编制说明 15费用构成 15资金筹措 15投资进度计划 1510效益分析与耕地质量评价 16社会效益分析 16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16经济效益分析 16耕地质量评价 1711附件 1811.1下列附件(附图、附表)应列为初步设计报告的附件: 1811. 2下列附件可根据需要列为设计报告的附件: 18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表 19附录B(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22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表 25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要求 28D.1绘图要求 28D.1.1一般规定 28D.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 28D.1.3初设总平面布置图绘图要求 29D.1.4工程设计图制图要求 30D.2图式 30附录E(规范性附录)报告格式 40E.1报告构成 40E.2报告封面和扉页 40E.3报告编写要求 40E.4报告格式 40附录F(规范性附录)标准格式 43附录G(规范性附录)项目特性表 48附录H(资料性附录)设计工作程序 49总则 49前期准备工作 49初步设计与概算编制 50设计单位内部技术审查 51主管部门审查 51成果出版与上报 51附录I(规范性附录)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531综合说明1.1可研批复情况简述主管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情况,包括:审批程序、批复项目特性表等(详见附录G)。简述初步设计阶段对可研内容和专家意见的遵循情况。1.2综合说明1.2.1概述项目建设规模。1.2.1.1说明项目类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分为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和补助项目三种类型。以上分类适用于国家各级财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融资等其他类型项目可参照以上分类。1.2.1.2说明项目性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性质可分为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复垦、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复垦或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面积比例较大的作为主要性质。1.2.1.3说明项目建设地点(附项目区位图),明确项目区所在的县、乡、村或土地使用权属单位,说明项目区四至范围和经纬度坐标。1.2.2概述项目所在地区地貌类型和项目区的地貌类型。1.2.3概述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所有权、使用权)。1.2.4概述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1.2.5概述项目建设工期。1.2.6概述项目投资概算。1.2.7简述初步设计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情况。2项目概况项目所在县(市)简况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简述项目所在县的自然条件。2.1.3简述项目所在县的社会经济情况。.4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项目区基本情况自然条件2.2.1.1气象说明项目区气象条件及其主要特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的气象资料,复核流域及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特征值。2.2.22地形地貌说明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和海拔高程。地形复杂的项目区划分出不同的地形单元,按地形单元说明地形坡度和地形变化情况。2.2.1.3土壤查明项目区各类土壤的分布、组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土壤分区,提出土壤改良的措施意见。2.2.1.4水文与水文地质简述工程所在地区水系、水文、泥沙、水质、冰情等资料情况,说明与工程有关的各项主要特征值及相关分析成果。复核项目区地层岩性、含水层的分布、结构、渗透性、富水程度、水质特征、地下水及其动态。2.2.1.5工程地质复核拟建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论述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的分布和性质,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2.2.1.6天然建筑材料查明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储量、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在天然建筑材料缺乏的地区,应提出人工骨料来源及质量评价。2.2.1.7自然灾害说明项目区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情况,并说明这些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2.2社会经济状况说明项目所在乡和项目涉及村人口和劳动力数量,概述与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现状,说明项目区农业种植制度、机械化耕作程度等农业生产方式。按表1编制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表1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名称总人口人劳动力人耕地面积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均年收入元XX乡XX村 2.2.3土地利用现状2.2.3.1土地利用结构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应采用标准三级地类按具体土地所有权属主体统计各类土地现状面积,按照附录A的样式编制土地利用现状衣,按附录D的要求绘制上地利用现状图。2.2.3.2土地利用程度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程度,宜计算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和耕地复种率。土地垦殖率应以耕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土地垦殖率=彳7T普粤”云京x100%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率应以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土地利用率吧川臂率00%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耕地复种率应以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占耕地面积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耕地复种率=全年农曾鬻种面积x100%

耕地面积2.3.3耕地质量现状说明耕地土壤养分和农田基础设施状况,分析耕地质量现状.2.3.4土地利用经济效果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状况。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基础设施条件1.1交通条件说明项目区对外的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分布、等级和可利用情况。1.2灌溉水源和骨干排灌设施现状说明项目区灌溉水源的历史沿革,现有骨干灌排设施状况;说明项目区内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等级、质量状况及运行管理状况。1.3田间灌排工程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排工程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排工程的等级、质量状况及运行管理状况。1.4电力设施说明与项目相关的变电站位置、规模和容量。查明项目区内用电设备数量、容量、分布及运行方式;查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1.5其他基础设施说明项目区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防护设施现状。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结合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提出针对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的改善措施。水土资源分析3.3.1供水量分析分析可以利用的灌溉水源,分析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分析不同水文年的径流过程及年内分配,基本确定灌溉范围,选定灌溉方式。计算选定水平年各水源可供利用的水量,从河流取水应针对年内各月径流分配计算可取水量。3.3.2灌溉设计标准基本确定设计水平年、灌溉设计标准及农村人畜饮水供水设计保证率。3.3.3需水量预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水资源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灌溉面积(按水源、按渠系、按权属列表),合理拟定设计水平年的农林牧业生产结构、作物组成、轮作制度和耕地复种率。拟定不同年型的灌溉制度,选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不同水文年型的作物耗水量、灌溉需水量和农村人畜饮水用水量。3.3.4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进行供需水量平衡分析,提出年用水总量和年内分配:项目来用水不能实现均衡时,提由解决的途径和措施。3.5节水措施说明项目规划方案采用的节水措施以及预期节水效果。新增耕地来源分析分析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可能采取的工程措施,并结合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分析项目区的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公众参与说明初步设计阶段公众参与的形式、内容、过程和结果;说明当地有关部门和群众对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公众参与方案的建议及处理情况:提出项目施工和管理阶段的公众参与方案。4工程设计工程设计目标说明工程设计的总体目标,确定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比例。确定工程建设预期目标,确定预期耕地质量状况,说明预期景观生态效果。工程设计标准确定田块规格、平整度、灌溉、排水、道路、农田防护工程等各项工程的设计标准,并说明确定标准的依据。工程设计依据简述工程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3.2简述工程设计依据的相关政策。3.3简述工程设计依据的相关规划。3.4简述工程设计依据的技术标准(以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为主)。3.5简述工程设计依据的相关基础资料。4.4工程总体设计土地利用布局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组合,对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各类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确定用地比例、面积和具体位置,选定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佳方案。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说明整理后各类用地面积,计算新增耕地面积,分析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分析整理后土地利用效果。应采用标准三级地类统计各类用地面积,按附录B的样式编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工程布局4,3.1工程平面布置工程平面布置要满足下列要求:——工程平面布置是在对项目区旱、涝、渍、盐等进行综合治理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下,对水土资源、灌排渠系及其建筑物、道路、林带、村庄、电力线路等所作的全面规划,统筹安排。—自然条件有较大差异的片区,应根据地形、土壤、水文、水文地质及作物种植等条件,划分不同类型区,分区进行布置。—根据作物种植结构、作物播种方向、灌水方法、沟畦规格、地面坡降、农田防护要求,确定田块的形状、长度、宽度、方向,确定土地平整区域。——说明水源工程的总体布置,说明各新建水源工程的布置形式。—说明输配水系统(包括渠道和管道)的总体布置。说明骨干渠道(管道)的布置位置;说明渠道(管道)间的配置关系、各级渠道的典型控制面积和间距。一—说明田间灌溉工程布置,说明田间灌溉工程的形式。—说明排水系统的总体布置,说明排水承泄区的位置,说明排水承泄区与排水分区和排水系统的布置衔接措施。一结合灌溉排水工程布置和交通要求,并考虑地形、地质、水文、建筑材料、施工管理运用等条件确定渠系建筑物的位置、类型和结构型式。——说明变电站的布置,确定接线方式及地点,说明输配电线路路径。——根据项目区内、外道路交通现状,结合田块布局、灌溉排水工程布局和农田防护工程布局要求,确定项目区内道路系统布置方案,说明各级道路配置关系,说明项目区设计的骨干道路与项目区外道路衔接情况。—根据因害设防的原则,确定农田防护工程方案,说明所采取的农田防护工程措施类型及布置。——根据项目建设的目标和总体安排,确定拆迁工程的类型、范围、面积。4.4.3.2按照附录D的要求绘制项目总平面设计图。4.4.4方案比选说明4.4.4.1根据初步设计阶段收集的资料及勘测情况并结合公众参与意见,说明可研阶段方案的可行性。4.4.4.2说明初步设计阶段对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所选方案的调整情况。4.4.4.3说明初步设计阶段对可行性研究阶段所选的单项工程的复核情况,如存在比选的必要,根据项目具体条件,提出两个或更多可行的备选方案。说明备选方案内容,进行设计方案综合分析比较。5单项工程设计土地平整工程田块布置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灌溉和机械化作业要求,结合灌溉排水系统布置、农山防护林布置、道路交通系统布置,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平整区域,合理选择田块大小、规格、方向和设计高程。土地平整按不同区、块分别确定土地平整的技术指标和施工工序(包括表土剥离和回覆)。土方计算结合确定的土地平整技术指标和施工工序,选取合适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参数,分块计算项目区土地平整的工程数量。列表说明土方计算结果。5.2灌溉排水工程5.2.1水源工程2.1.1分别说明利用现有水源工程、改建水源工程和新建水源工程情况。1.2说明水源工程、引水渠首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工程布置、水流流态、工程量、施工、投资、运行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比较选定水源工程、引水渠首方案。说明选定方案的各组成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和尺寸。(说明:本条中各组成建筑物为引水渠首、泵站、机井等)。1.3说明水源工程、引水渠首的流量、水位、水力坡降线、水流流态、冲刷、淤积等水力计算条件和方法,复核计算成果。1.4说明各灌溉水源工程的结构型式,确定水源工程的控制高程、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尺寸,提出防渗、抗冻等基础处理措施,按附录D要求绘制设计图纸,统计分项工程量。灌溉渠道2.2.1分别说明利用现有灌溉渠道、改建灌溉渠道和新建灌溉渠道情况。2.2.2说明灌溉输水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工程布置、水流流态、工程量、施工、投资、运行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比较选定灌溉渠道输水方案。2.2.3说明渠道流量计算条件和方法,计算渠道设计流量,确定渠道断面设计参数,说明渠道水位、水力坡降线等水力计算条件和方法,复核水力计算成果,提出断面设计尺寸,按附录D要求绘制设计图纸,提出分项工程量。2.2.4说明各级灌溉渠道的结构型式,提出防渗、抗冻等基础处理措施。灌溉管道系统5.2.3.1分别说明利用现有管道系统、改建管道系统和新建管道系统情况。5.2.3.2说明灌溉管道系统布置各比较方案的工程量、施工、投资、运行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比较选定管道布置方案,按附录D要求绘制设计图纸。5.2.3.3复核灌溉管道设计流量,选择管道管径,计算管道压力水头线。5.2.3.4选择管道材料及耐压等级,统计管道输水系统分项工程量。5.2.3.5选定水力机械型式、型号、装机台数及单机配套功率、机组主要参数。5.2.4排水沟道5.2.4.1分别说明利用现有沟道、改建沟道和新建沟道情况。5.2.4.2说明排水沟道系统各比较方案的工程量、施工、投资及运行等因素,综合分析比较选定排水方案。5.2.4.3说明排水系统流量计算条件和方法,计算排水沟设计流量,确定排水沟断面设计参数,说明排水沟水位、水力坡降线等水力计算条件和方法,复核水力计算成果,确定断面设计尺寸,按附录D要求绘制设计图纸,统计分项工程量。5.2.5建筑物5.2.5.1项目区建设所涉及建筑物应分类进行设计。应分别说明利用现有建筑物、改建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情况。5.2.5.2说明取水、分水、泄水、退水等建筑物的过水能力、水力衔接条件、消能防冲计算方法,复核计算成果5.2.5.3选定建筑物结构型式及基础处理措施,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尺寸,说明防冻、抗冻等基础处理措施,按附录D要求绘制设计图纸,提出各建筑物工程数量、分项工程量及基础处理工程量。5.2.5.4选定各建筑物闸门、拦污栅等的型式、尺寸和数量等主要技术参数,提出金属结构分项(技术参数、工程量等)汇总表。选定水力机械型式、型号、装机台数及单机配套功率、机组主要参数。5.3电力工程5.3.1分别说明利用现有电力工程、扩容和新建电力工程情况。灌排设备宜配置专用变压器,经综合论证后,可使用现有民用变压器。5.3.2确定用电设备容量,计算用电负荷,确定变压器容量。5.3.3进行输配电线路负荷计算,复核导线(电缆)截面,确定输变电线路规格、型号。输配电线路宜采用架空线路,条件许可的地区可采用地埋电缆。5.3.4按附录D要求绘制设计图纸,提出分项工程量。5.4道路工程5.4.1分别说明利用现有道路、改建道路和新建道路情况。5.4.2说明各级道路断面结构形式,提出地基处理措施,说明主要技术参数,按附录D要求绘制设计图纸。5.4.3统计各级道路长度,提出分项工程量。5.5农田防护工程农田防护林说明项目区农田风害情况,根据因害设防的原则,确定农田防护林工程布设的范围。确定林带结构和林带走向,确定主、副林带的间距。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防护林树种,按附录E要求绘制设计图纸,提出工程数量。说明造林技术,包括确定整地的措施、选定合适的整地季节及苗木栽植季节和造林方法。水土保持工程5.5.2.1说明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的类型,应分类进行设计。5.5.2.2根据主体工程优化设计,复核并调整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布置。5.5.2.3提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标准。5.5.2.4按防治分区,进行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设计,按附录D要求绘制设计图纸。5.5.2.5提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工程量。5.5.3其它防护工程项目区涉及到的其它防护工程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防护工程建设标准应与农田防护标准相协调。—根据防治目标,提出各类防治工程设计标准。—按防治分区,进行各类防护工程设计。5.6拆迁工程1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拆迁工程范围。6.2调查拆迁工程现状,统计项目拆迁工程数量。5.7典型田块设计5.7.1说明项目区典型田块的形式,确定各种形式的典型田块所代表的区域。5.7.2各种主要农用地用地类型均应根据不同地形条件分别进行典型山块设计。5.7.3典型田块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典型田块能够代表该用地类型所处的地形条件。—典型田块的田间工程应具有代表性。—典型田块设计应重点说明田块内部道路、沟渠、防护林等田间工程的布置关系。—应按相关制图规定绘制典型田块设计图。5.8工程量分类汇总工程量应分类、分组计算进行汇总计量单位应采用基本单位,除各专业另有特殊规定外,均按以下单位计量:—以长度计算的项目——米5)。—以面积计算的项目——平方米(m2)—以体积计算的项目——立方米(m3),以重量计算的项目 吨或千克(t或kg)。—以自然计量单位计算的项目——个、套、块、樟、组、台等。工程量计量精度符合如下规定:——以“吨”为单位的,应保留小数点后三位,第四位小数四舍五入。—以“千克”为单位的,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以“立方米”、“平方米”“米”为单位的,应保留两位小数,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以“个”、“台”等为单位的,应取整数。按表2样式分类、分组计算工程量。表2 分组工程量清单序号分项工程单位单位工程量工程量合计注1:分项工程栏可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中规定的项口划分方法填写。注2:计量单位和计量精度按8.9.2和8.9.3规定执行。6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条件概述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温、水温、地温、降水、冰冻层、冰情和雾的特性。6.1.2概述工程所在地点、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可资利用的场地面积和利用条件。6.1.3说明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与其他有关单位的施工协调要求。6.1.4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及工程施工中所用大宗材料的来源和供应条件,当地水源、电源的情况,当地可能提供修配、加工的能力,劳动力情况。根据详查要求分析混凝土骨料(天然和人工料)、石料、土料等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及加工条件、开采获得率和开挖弃渣利用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料场。经方案比较,提出选定料场的料物开采、运输、堆存、设备选择、加工工艺、废料处理、环境保护等设计。6.1.5说明国家、地方或部门对本工程施工准备、工期等的要求。6.2施工总布置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6.2.1.1说明施工总布置的规划原则。6.2.1.2确定选定方案的分区布置,包括施工工厂、生活设施、交通运输等。6.2.1.3说明工程筹建期和施工准备期工程项目在布置、进度、施工之间的衔接和协调。6.2.2主要工程施工2.2.1选择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2.2.2各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应着重说明如下几个方面:——说明土石方开挖的施工程序、方法、布置及进度,确定挖方的利用、堆渣地点和运输方案。——说明基础处理(灌浆、排水、断层破碎带处理等)的施工程序、方法、布置及进度。——说明混凝土、砌体各期的施工程序、方法、布置、进度及所需准备工作。6.3施工总进度6.3.1说明施工总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国家或业主对本工程投入运行期限的要求.3.2安排施工总进度,确定施工总工期。说明施工总进度的关键线路及分阶段工程形象面貌的要求,研究提前受益的措施:说明主体工程控制进度的因素和条件;提出施工总进度图、表。7土地权属调整7.1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1.1根据土地清行情况,复核项目建设范围内土地权属状况,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2根据土地清查情况,复核农户、经济组织和单位的土地承包经营状况,按附录C的样式编制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表。1.3说明项目区存在的土地权属争议问题。土地权属调整原则土地权属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依法、公开、公正、公平、效率和自愿的原则—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则 有利于生产、方便于生活的原则—尽量保持村界的完整性:—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权属调整程序制定权属调整方案明确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状况和权属调整的范围:说明土地利用权属现状和现有权属问题的解决措施;说明土地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绘制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属调整方案图,说明土地权属调整范围前后的对比情况和调整的原因及其措施;说明土地使用权属调整的措施:说明土地权属调整的形式和程序。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属调整方案图应按下列要求绘制:——以项目规划图为底图。——绘制整理前土地所有权属界线和整理后土地所有权属调整界线。签订土地权属调整协议说明土地权属调整协议的签订内容、形式和过程公告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说明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告的形式、内容和期限,确定对于土地权属调整的相关争议处理方法。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说明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后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保持土地利用现状的措施。办理土地变更登记说明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后,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和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权属管理的保障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的保障措施。8项目实施与运行管理项目实施8.1.1组织机构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权属调整领导小组,明确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实施单位,确定各级职责和权利。1.2管理制度说明项目建设所要实行的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各项制度的主要内容,说明质量保证体系的运作程序。1.3实施控制措施说明项目进度、质量、投资三大控制的主要措施。8.2运行管理2.1管理机构确定工程建成后移交的运行管理单位,确定相应的职责和权利。2.2管理措施确定工程移交管理范围,确定管理模式和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主要的工程管理技术要求。2.3经费筹措确定工程建成后维持运行所需的管理维护费用,提出各项费用的来源及相应措施。9投资概算制说明.1.1说明编制原则,根据编制年价格水平,分析计算工程所用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和次要材料价格,依据施工方案、方法,计算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初步设计概算编制深度和项目划分应与《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要求•致,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具列项目分别计算投资。涉及其他行业的单项工程,概算可依据相关行业规定及定额编制。.1.2说明投资概算编制的依据,包括采用的定额、编制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编制投资概算的价格水平年,主要材料和主要设备原价、运输方式确定的依据,砂石料价格确定的依据等。1.3其他需说明的问题。费用构成2.1说明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2.2按《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的要求编制投资概算表。资金筹措提出项目投资组成、投资承诺意见和资金筹措方式。投资进度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说明分年度投资计划。10效益分析与耕地质量评价社会效益分析说明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期的社会影响。10.1.2说明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在维持社会稳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的作用。10.1.3说明土地整理项目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10.1.4计算下列指标:—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比例,其表达式为:新增耕地面积=整理后的耕地面积一整理前的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随臂鬻x100%项目建设规模—新增灌溉面积(其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其表达式为:新增灌溉面积=整理后灌溉面积一整理前灌溉面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整理后节水灌溉面积一整理前节水灌溉面积—人均新增耕地面积,其表达式为:人均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总人口新增耕地供养人数,其表达式为:新增耕地供养人数=新增耕地面积

新增耕地供养人数=新增耕地面积

项H区现状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增加量,其表达式为:粮食单产增加量=整理后粮食单产一整理前粮食单产人均收入增加量,其表达式为:人均收入增加量=整理后人均收入一整理前人均收入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2.1说明项目的景观生态效果。10.2.2说明项目水土保持效果。2.3预测评价项目产生的生态影响、水环境的影响、土壤环境影响,并提出防治对策措施。10.3经济效益分析10.3.1费用计算说明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分析生产投入,计算管理维护支出和其它支出。10.3.2收益计算计算项目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10.3.3单位功能投资分析计算单位面积投资、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和粮食生产经营改善系数。粮食生产经营改善系数的表达式为:XS/丫涡-CQ+ I mzs”(丫涓-C”)式中:t-■粮食生产经营改善系数S“一整理前项目区第i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S2,一整理后项目区第i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枳Y,-整理前项目区第i种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丫2,一整理后项目区第i种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P,一项目区第i种粮食价格(元/公斤)(按照“有无对比”的效益分析原则,假定粮食价格不变)c„-整理前项目区第i种粮食作物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元/公顷),2,一整理后项目区第i种粮食作物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元/公顷)m-整理前项目区粮食作物种类数量n一整理后项目区粮食作物种类数量3.4静态评价指标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和静态投资收益率10.4耕地质量评价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对比分析项目实施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11附件下列附件(附图、附表)应列为初步设计报告的附件:——项目现状平面图——项目设计平面布置图——土地所有权属调整方案图——项目设计图册——项目预算书——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意见——项目主要方案群众座谈会纪要——权属调整整协议——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表II.2下列附件可根据需要列为设计报告的附件:—设计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相关部门的证明文件—有效的取水许可证明—有效的资金承诺函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表A.1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一级地类所有权属主体1所有权属主体2 合计占总面积的比例名称编号农用地耕地灌溉水田111望天田112水浇地113旱地114菜地115小计园地果园121桑园122茶园123橡胶园124其他园地125小计林地有林地131灌木林地132疏林地133未成林造林地134迹地135苗圃136小计牧草地天然草地141改良草地142人工草地143小计其他农用地畜禽饲养地151设施农业用地152农村道路153坑塘水面154养殖水面155农田水利用地156田坎157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所有权属主体1所有权属主体2 合计占总面积的比例名称编号晒谷场等用地158小计建设用地商服用地商业用地211金融保险用地212餐饮旅馆业用地213其他商服用地214小计工矿仓储用地工业用地221采矿地222仓储用地223小计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基础设施用地231瞻仰景观休闲用地232小计公共建筑用地机关团体用地241教育用地242科研设计用地243文体用地244医疗卫生用地245慈善用地246小计住宅用地城镇单一住宅用地251城镇混合住宅用地252农村宅基地253空闲宅基地254小计交通运输用地铁路用地261公路用地262民用机场263港口码头用地264管道运输用地265街巷266小计水利设施用地水库水面271水工建筑用地272小计特殊用地军事设施用地281使领馆用地282宗教用地283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所有权属主体1所有权属主体2 合计占总面积的比例名称编号监教场所用地284墓葬地285小计未利用地未利用地荒草地311盐碱地312沼泽地313沙地314裸土地315裸岩石砾地316其他未利用土地317小计其他土地河流水面321湖泊水面322苇地323滩涂324冰川及永久积雪325小计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表B.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前整理后增减名称编号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农用地耕地灌溉水田111望天田112水浇地113旱地114菜地115小计园地果园121桑园122茶园123橡胶园124其他园地125小计林地有林地131灌木林地132疏林地133未成林造林地134迹地135苗圃136小计牧草地天然草地141改良草地142人工草地143小计其他农用地畜禽饲养地151设施农业用地152农村道路153坑塘水面154养殖水面155农田水利用地156田坎157晒谷场等用地158小计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前整理后增减名称编号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建设用地商服用地商业用地211金融保险用地212餐饮旅馆业用地213其他商服用地214小计工矿仓储用地工业用地221采矿地222仓储用地223小计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基础设施用地231瞻仰景观休闲用地232小计公共建筑用地机关团体用地241教育用地242科研设计用地243文体用地244医疗卫生用地245慈善用地246小计住宅用地城镇单•住宅用地251城镇混合住宅用地252农村宅基地253空闲宅基地254小计铁路用地261公路用地262民用机场263父迪足辙用地港口码头用地264管道运输用地265街巷266小计水利设施用地水库水面271水工建筑用地272小计特殊用地军事设施用地281使领馆用地282宗教用地283监教场所用地284墓葬地285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前整理后增减名称编号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小计未利用地未利用地荒草地311盐碱地312沼泽地313沙地314裸土地315裸岩石砾地316其他未利用上地317小计其他上地河流水面321湖泊水面322苇地323滩涂324冰川及永久积雪325小计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表表C.1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表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单位1单位2合计名称编号户主1-1户工1-2 单位1小计户主2-1户主2-2户主:2-3单位2小计农用地耕地灌溉水田111望天田112水浇地113早地114菜地115小计园地果园121桑园122茶园123橡胶园124其他园地125小计林地有林地131灌木林地132疏林地133未成林造林地134迹地135苗圃136小计牧草地天然草地141改良草地142人工草地143小计其他农用地畜禽饲养地151设施农业用地152农村道路153坑塘水面154养殖水面155农田水利用地156田坎157晒谷场等用地158

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单位1单位2合计名称编号户主1-1户主1-2 单位1小计户主2-1户主2-2户主2-3单位2小计小计建设用地商服用地商业用地211金融保险用地212餐饮旅馆业用地213其他商服用地214小计工矿仓储用地工业用地221采矿地222仓储用地223小计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基础设施用地231瞻仰景观休闲用地232小计公共建筑用地机关团体用地241教育用地242科研设计用地243文体用地244医疗卫生用地245慈善用地246小计住宅用地城镇单•住宅用地251城镇混合住宅用地252农村宅基地253空闲宅基地254小计交通运输用地铁路用地261公路用地262民用机场263港口码头用地264管道运输用地265街巷266小计水利设施用地水库水面271水工建筑用地272小计特殊用地军事设施用地281使领馆用地282

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单位1单位2合计名称编号户主1-1户主1-2 单位1小计户主2-1户主2-2户主2-3单位2小计宗教用地283监教场所用地284墓葬地285小计未利用地未利用地荒草地311盐碱地312沼泽地313沙地311裸土地315裸岩石砾地316其他未利用土地317小计其他土地河流水面321湖泊水面322节地323滩涂324冰川及永久积雪325小计附录D(规范性附录)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要求D.1绘图要求D.1.1一般规定D.1.1.1以版面整洁、布局合理、美观为原则。D.1.1.2按规定图式、图例绘制。D.1.1.3本附录所称图纸分为现状平面图、设计平面图、单体工程设计图三部分,其它类型图纸可参照执行。D.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D.1.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指能够反映项目区现状地形、地物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图纸。D.1.2.2测绘比例尺应以能够准确反映现状并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为原则,测绘比例尺不小于表E.1规定数值,现状图图样的比例应按表D.2选用,并应优先选择常用比例。表D.1测绘比例尺地貌建设规模<400公顷>400公顷丘陵1:2000平原1:20001:5000表D.2图样比例尺常用比例l:10nl:2X10nl:5X10n可用比例1:1.5X10"1:2.5X10n1:3X10"1:4X10"D.1.2.3现状平面图测绘要素现状平面图测绘应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并注意下列事项:—测绘项目区内各种地类面积及位置。调查测绘项目区内沟渠走向、宽度、水深、堤顶高程,道路宽度、路面材料。—测绘项目区内水工建筑物及其它建筑物的位置。—调查测绘地类界和土地所有权属界线。—测绘项目区外必要的水系、道路等内容,以反映与区内的相互联系。—对项目区内的塘、坝、库等水源工程需要进行详细的测绘。—拟建塘、坝、库等工程选址处要加密测点或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涉及拆迁的居民点、建筑物的位置、面积、权属。—调查标注项目区的电力线路及附近变电站。D.1.2.4现状平面图绘图要求现状图绘制应满足下列要求:——图例绘制清晰,色调协调,地类界线明显,图例及色标按有关规定执行。——较为重要的道路、灌排沟渠等线性地物应按比例尺绘制。道路、灌排沟渠等级及结构形式宜进行标注。——项目区内的建筑物(如水工建筑物)应标注于图纸上。——项目区内权属界线应标注清楚,按具体的土地所有权属主体。—排水涉及到沟道、湖泊、外河等,需要标注堤顶高程、水位等。区外道路应有与区内连接段。河流、坑塘、湖泊等水系应标示清晰。水源涉及到塘、坝、水库等,需要标注该蓄水工程的特征水位,如堤顶高程、溢洪水位、灌溉渠首水位等。——涉及居民点拆迁工程的应对需要拆迁的建筑物进行标注。不涉及拆迁的建筑物只绘制其范围界线即可。——项目区电力线路要区分高低压线路并注明电压等级,根据调查注明项目区附近的可利用变电站。——必须标注土地利用变更日期和绘制土地利用结构表(按新三级地类统计并具体到土地所有权属主体)。——图幅整饰包括图名、图例、坐标系统、指北针、编制单位、比例尺、制图日期等内容。D.1.3初设总平面布置图绘图要求D.1.3.1初设总平面布置图指反映设计后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的图纸。D.1.3.2图样比例尺可参照表D.2选择。D.1.3.3初设总平面布置图绘图要素D.1.3.3.1总平面布置图要反映原始地形、地物及土地利用状况。D.1.3.3.2总平面布置图要反映设计后土地利用的地类符号或以色标标识土地分类。必须绘制能够反映整理前后土地利用变化的面积统计表。D.1.3.3.3要清晰标识出原有工程(原有工程、改建工程)设施。D.1.3.3.4总平面布置图上应绘制工程特性表。D.1.3.3.5项目区田块要编号,平原区进行土地平整的田块宜标注设计高程。D.1.3.3.6清晰标识道路、渠道(流向)、排水沟(流向)、防护林、机井、农桥、闸、涵、电力线路、跌水及其它有关建(构)筑物的位置。D.1.3.3.7标示项目区外附近的重要地物,如道路、干渠、河流、排水承泄区等,反映与区内相应工程的联系。D.1.3.3.8图幅整饰要齐全,布局要协调美观。D.I.3.4总平面布置图绘制要求D.1.3.4.1总平面布置图必须以现状图为底图绘制。D.1.3.4.2地类符号和色标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绘制,整理后的各地类面积按片(不分村)统计。表名统一规定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D.1.3.4.3按工程类别不同,用不同的方法标示。如建筑物(水工建筑物等)以汉字注明其名称。D.1.3.4.4田块编号以带圈数字表示(如①)。D.1.3.4.5清晰标识道路、渠道(流向)、排水沟(流向)、防护林、机井、农桥、闸、涵、电力线路、跌水及其它有关建(构)筑物的位置,并按D.1.3.4.6规定的编号规则进行编号。D.1.3.4,6编号规则规划图上的工程编号遵循如下规定:——以汉语文字标示为主。——道路编号为:田间道1、2…,生产路1、2…,按自上至下,自左至右顺序。渠道编号:因支渠及斗渠数量少,可顺序编号,农渠依上级渠道编号。支渠1支渠1- i—斗渠1支承2- -I—斗渠…斗渠…图D.1渠道编号示例图——排水沟编号规则与渠道相同,支沟、斗沟顺序编号、农沟依下级沟道编号。——建筑物编号原则上以顺序标号为主,但应以该建筑物的专业称呼加数字构成编号。如涵洞、农桥、水闸(进水闸、节制闸等)、泵站、蓄水池、渡槽、倒虹吸、陡坡、跌水等。图幅内按自上至下,自左至右顺序编排。D.1.3.4.7与区外相关工程的连接可用文字、箭头及规定线型标示。D.1.3.4.8各种注记一般为正向,字头朝向北轮廓,沟渠、道路、管道、河流沿走向标注。D.1.3.4.9图幅整饰包括图名、图例、坐标系统、指北针、编制单位、比例尺、制图日期等内容。图名统一规定为:XXXX项目规划图一XX片,宜放在图框线外,字体为黑体,字号根据图纸大小而定。图纸左下脚,图框线外应标注该幅图纸所采用的高程系和坐标系。D.1.4工程设计图制图要求D.1.4.1本标准所称工程设计图包括建筑物设计图(剖面图和配筋图)、沟渠道路断面图、典型田块设计图及其它辅助图纸。D.1.4.2工程设计图绘制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D.1.4.3工程设计图采用A3图幅,图式按4.2节规定执行。D.I.4.4设计图纸标注应齐全,并标注每类单体建筑物应有工程量和用材量表。D.1.4.5设计图纸应能够精确标示建筑物结构尺寸和建筑材料,要求有平面、立面和剖面图。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有配筋图。D.1.4.6项目区内主要沟、渠、道路、管路应绘制纵断面图。D.1.4.7各建筑物设计图纸要有设计标准说明,必要时要注明施工注意事项。D.1.4.8工程设计图样中(A3幅面),说明及注释应采用仿宋体,宜放置在图纸的左下方或标题栏上方。说明及注释应编序号,采用数字形式,左对齐。D.1.4.9图纸单位应采用m或mm,一般高程、田面长度(宽度)采用m为单位,钢筋、结构尺寸采用mm为单位。D.1.4.10图纸标注工程量计量精度按如下规定执行:—土方、混凝土、浆砌石、砖砌体以立方米计,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钢筋以千克计,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面积以平方米计,保留小数点后两位。D.2图式

D.2.1一般规定D.2.1.1本标准图式包括通用图式和综合图式两种类型。D.2.1.2通用图式除本标准所列外,若遇到特殊情况,本标准不能满足时,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D.2.2通用图式D.2.2.1通用图式包括图纸幅面、标题栏、比例和字体D.2.2.2图纸幅面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米)。图框用粗实线绘制,幅面代号AOD.2.2.2图纸幅面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米)。图框用粗实线绘制,幅面代号AOAlA3BXL841X1189594X841297X420C105a25规划图及工程设计图图纸宜按表E.3规定的图幅绘制(单位为毫如图D.4所示表D.3基本幅面及图框尺寸标题栏图D.1图框和标题栏图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规划图图幅选择应根据建设规模确定,不作严格限制,以可复制和内容完整表达为准,可参考表D.4所列加长图幅(单位为毫米)。表D.4加长幅面幅面代号A1X3A1X4A2X3A2X4A2X5BXL841X1783841X2378594X1261594X1682594X2102D.2.2,3标题栏图样中标题栏绘制应满足下列要求:——图样中的标题栏应放在图纸右下角。——标题栏的外框线为粗实线,分格线为细实线。——标题栏格式、内容和尺寸,按图D.2、图D.3、图D.4所示式样绘制。图D.4标题栏中单项工程栏分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和其它四类。

X义X项目现状图土地清查单位土地利用变更日期测绘制图单位测绘制国日期图号比例30902535180图D.2标题栏图(现状图)单位名称核定XXX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审查校核制图0期比例图号_20.30 -20.3520.35 .180图D.3标题栏图(总平面布置图)立名称审查项目名称校核(图名)比例设计啊建0期制图设计阶段图号,15.,15.一20.一 40 .,15.,15.■■■120・■D图D.4标题栏图(工程设计图)D.2.2.4比例D.2.2.4,1图样的比例应为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线形尺寸之比,比例的大小是指比值的大小。D.2.2.4.2土地整理工程图样的比例应按表D.5选用,并应优先选择常用比例。

表D.5比例常用比例1:11:10"l:2X10nl:5X10n2:15:1(10Xn):1可用比例1:1.5X10。1:2.5X10nl:3X10nl:4X10n2.5:14:1D.2.2.4.3当整张图纸中只用一种比例时,应注写在标题栏内。否则,应按如下格式注写,且比例的字号应比图名小一号。平面图1:500D.2.2.5字体图样中书写的汉字、数字、字母等均应排列整齐,间隔均匀,同一图样中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用作指数、分数、极限偏差、注脚等的数字和字母,采用小一号字体。字体应采用仿宋体。D.2.3综合图式D.2.3.1综合图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D.2.3.2综合图图式应符合本标准通用图式的具体要求,其中图式的幅面可根据建设规模具体确定,不作严格限制,以可复制和内容完全表达为准,宜参考表D.3和D.4所列幅面,标题栏应采取图D.2或图D.3式样。D.2.3.3综合图样中除应在标题栏中注明图名外,可在视图正上方用较大字号书写图名,使用字号可根据图幅大小及图样布置情况确定。D.2.3.4综合图图样比例可按照表D.6中规定选用,若不能满足时,宜参考表D.5确定。表D.6综合图图样常用比例图 类比 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1:2000,1:5000,1:10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图1:2000,1:5000,1:10000D.2.3.5综合图中必须绘制各主要地物、建筑物、标注必要的高程、地类标注、权属界限、坐标网(或千米网)等具体内容,还要绘制指北针和必要的图例。土地利用现状图可采用标准分幅图,注明土地利用变更日期,着色和地类符号应按表4.3.8-2规定绘制。工程总体布置图应绘制在地形图上,填注规划或措施布置内容。D.2.3.6指北针位置一般在图的右上角,必要时也可在左上角,按图D.5所示式样绘制。图D.5指北针图D.2.3.7图例符号及图例栏应符合下列要求:综合图样中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图例式样标注必需的图例符号。——在地块上绘制图例符号,一般一个地块填2—3个图例符号,面积较大的地块根据情况填充多个图例符号。图例栏宜放置在图样的右下角标题栏上方,大小根据图幅而定,以能清楚反映图例为准。D.2.3.8着色应符合下列要求:根据综合图的需要,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等图式中,不同属性状况可以不同着色予以表示,但要求色泽谐调、清晰。——土地利用现状图按表D.7规定的色标绘制。着色应按《土地分类》(国土资发[2001]255号)划分的三级地类绘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按表D.7规定的色标绘制,若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调整颜色的色调、饱和度和亮度,但主色调不变。。表D.7土地利用色标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编号三级地类图 例色标说明备注农用地1耕地11111濯溉水田1JJ,1浅黄色RGB(255,255,0)112里天田1,',',1同上113水浇地1JJ.1同上114旱地1 1淡黄色RGB(255,255,127)115票地1 1绿色RGB(0,255,0)园地12121果园粉红色RGB(255,0,127)122桑园同上123茶园同上124悔胶园同上125其它园地同上林地13131有林地荣绿色RGB(O,127,0)132灌木林地同上133疏林地同上134未成林造林地同上135迹地同上苗囿1:::1媒色RGB(0,255,0)牧草地14141天然草地11淡绿色RGB(127,255,0)142改良草地1 1同上143人工草地1|同上15151畜禽饲养地红色RGB(165,0,0)152设施农业用地同上153农村道路1 ~1棕色RGB(127,63,0)154坑塘水面1g1浅兰色RGB(O,255,255)同地形图符号155养殖水面1 1同L156农田水利用地1 1图例待增扑157田坎|,r,''—'浅菜绿色158晒谷场等用地红色RGB(165,0,0)续表D.7 土地利用色标表

一级地类编号三级地类图 例色标说明备注建设用地2工矿仓储用地22222采矿用地红色RGB(165,0,0)原独立工矿用地可采用此鱼标盐田浅红色RGB(255,63,0)隶属采矿用地住宅用地25251/252城镇住宅用地红色RGB(165,0,0)单一/混合253农村宅基地同上交通运输用地26261铁路用地黑色同地形图符号262公路用地—棕色RGB(127,63,0)四级公路以上(含)双线依比例263民用机场五星用红色,其它用天蓝色264港口马头同地形图符号水利设施用地27271水库水面浅兰色RGB(O,255,255)同地形图符号272水工建筑用地 蓝色RGB(0,0,255)双线依比例特殊用地28285墓葬地红色RGB(165,0.0)建设用地类只绘制了目前土地整理项目所涉及的地类符号及色标续表D.7 土地利用色标表一级地类编号三级地类图 例色标说明备注311荒草地ax>ODDODDcoo淡绿色RGB(63,255,0)312盐碱地浅紫色RGB(127,0,255)313沼泽地同上未314沙地黑色同地形图符号利315棵土地棕色RGB(127,63,0)用316裸岩石砾地1i1黑色同地形图符号地31317其它未利用土地I i黑色321河流水面1Y1浅兰色RGB(0,255,255)同地形图符号322湖泊水面1P1同上同地形图符号323若地1・<・1淡蓝色RGB(0,191,255)324it涂1 1同上332325冰川及永久积雪1.3•:~~1浅兰包RGB(0,255,255)D.3图例D.3.1一般规定图例分为通用图例和综合图例。通用图例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TD/T1011-1013-2000、SL73-95和GB/T7927-1995《地形图图式》要求。D.3.2通用图例D.3.2.1通用图例包括境界、水系及附属建筑物等图例。D.3.2.2境界图例中的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地区(自治州、盟、地级市)界、县(自治县、旗、县级市)界、乡(镇、农场、林场、牧场)界,应按GB/T7927-1995中的规定绘制,其余按表D.8境界图例规定绘制。表D.8 境界图例序号名称图 例备注1国界 1-1 1GB图式2省、自治区、直辖市界 - 同上3地区、自治州、盟、地级市界 ————同上4县、自治县、旗、县级市界 同上5乡镇界 同上6村界 7项目区边界D.3.2.2水系及附属建筑物应按SL73.3-95中3.11的规定绘制。D.3.3综合图例D.3.3.1综合图例包括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例、土地利用图例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平面图例等。主要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规划图等综合图的图例。其它单项工程设计图需要时也可选择采用。D.3.3.2土地利用图例按《土地分类》划分的三级地类绘制。D.3.3.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例应按表D.9(备注栏为线宽,单位为毫米)规定绘制,还应该注意下列要求:为便于区分改建、新建和保留利用原有工程,规划图可用颜色和标识予以区分。—表中所列线宽为参考值,可根据图幅及比例进行调整,但以线条清晰为原则。3.3.4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措施图例包括土地整理工程平面布置图例和建筑材料图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平面图例应按表D.11规定绘制。建筑材料图例应按表D.12规定绘制。树种种植典型设计剖面图按表D.10规定绘制。

编号名称图二例备注1干渠干沟—0.52支渠支沟0.43斗渠斗沟 0.34渠沟农农—5暗管6暗渠(沟)—7田间道0.58生产路—0.39田埃—10水流方向 >11农田防护林—12地类界 0.211输电线路—12配电线路—表D.10常用树种种植剖面图例编号名称图 例备注1针叶树种窣2阔叶树种*3灌木树种T4果树、经济林聚5竹类r6草t

编号名称图 例备注1交通站场回2排灌站73变电站自4水窑(窖)、旱井©5蓄水池、涝池©6水闸7渡槽।।।r8隧洞)(9涵洞(管)ak10倒虹吸 二;t=J11跌水—£12斗(农)门o-13谷坊A14挡土墙—15水井16过水路面17公路桥, 、18农桥(人行桥)> <

编号名称图 例备注1堆石曲2干砌块石月3浆砌块石4干砌料石mmg5浆砌料石hr」」fi_lTrJ16三合土oooooooa7混凝土..J.."A 8钢筋混凝土勿9二期混凝土彳区经必乏10埋石混凝土QCoooOoOaOoCGCG」CCQ。11沥青混凝土17▼ W▽.12防水材料1毋群用s13土工织物i+++♦++++4++++++++T国1415小〃匕”/豕混合砂浆W***o16加筋喷涂出17加筋锚固喷涂a18回填土a > B ■as*n » n «'>■19回填石渣■■('A 4••.•■■■、■'•20粘土5 5 3 5 2s21碎石22卵石>OOO。YOO>c。附录E(规范性附录)

报告格式1报告构成报告构成为:封面-扉页-目录一项目特性表-目录-报告正文-附件(包括附表、附件和附图)。在报告正文最后面可以加补充说明和引用文献名称。报告扉页与报告目录之间可放置工程区位图。项目特性表按附录F格式编制。2报告封面和扉页报告封面上方应有完整项目名称,其下为报告标题,左上方注明资质证书的行业、资质等级和证书编号,F方应有项目承担单位名称全称和设计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全称、编制日期。扉页应该列出项目名称、报告标题、承担单位名称和项目负责人、设计报告编制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复核人和编制人、编制日期。设计图册封面应列出标题、项目承担单位、设计图册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扉页应列出标题、项目承担单位名称全称和负责人、编制单位名称全程和负责人、复核人和编制人。设计册封面和扉页采用A3幅面。预算书封面和扉页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规定执行。E.3报告编写要求报告内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引用资料数据无误,配套图表齐全。报告文字使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范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量,可以采用科学计数法。标点符号符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计量单位名称、符号,应根据1984年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的规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SL2.1-2.3-98《水利水电量和单位》选用。文字后用单位名称表示,数字后面用单位符号表示,同一报告要统一。引用的资料与成果应当正确,并明确交代其来源或依据。报告原稿装订时,所有图表均应折叠整齐,大小与所用稿纸一致,装订部位一律位于左侧装订线处。E.4报告格式E.4.1层次划分与编号报告层次分为章、节、条、项和小项等5个层次。章、节、条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律左起顶格书写,层次之间在数字右下角加圆点,如第1章,第2节,第3条,应写成1.2.3。项用带半括号的英文小写字母书写如a),b),c……。小项用半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书写如1)、2)、3)……。项和小项在页面左边空2个字格书写,各层次标题应在编号后一个字格书写。章采用三号黑体字,节采用小三号黑体,条采用四号黑体,项、小项及正文采用小四号仿宋体,数字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表中文字按F.4.2.5规定执行。章、节、条有标题,标题后面不应该有标点符号,并单独成一行,与正文分开,项根据情况可设或不设标题,但在同一章中必须统一设或统一不设标题。章的编号应在同一文件内自始自终连续排列,节的编号应在所属章内连续排列,其余类同。章和节下面不允许直接设项和小项,如遇到并列的语句时,可采用破折号加以区别,破折号左起空2个字格书写。自然段是章、节、条中不编号的层次,第1行在页面左边空2个字格开始书写,换行后顶格书写。E.4.2表格的规定E.4.2.1编号与表名表格应有编号和表名,在编号前面加一个‘‘表"字,如表1.2.3和XXXX表.表格边框用粗实线封闭,编号写在上部左顶线端,表名书写在表格上方居中位置,表的编号可按条号(或节号)的格式编排,当条中有多个表时,可在条号后加表的顺序号,如1.2.3条有两个表,其表编号为表1.2.3T,表1.2.3-2。当表格须跨两页及以上时,应在每页重复表的编号和表名,并在续表的编号前加“续表”二字,如续表1.2.3。E.4.2.2表格中的计量单位表格栏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带有横线时,计量单位不加括号:未带横线时,计量单位加圆括号,如表E.1。E.1表格计量单位示伤表软化系数弹性模量泊桑比GPa或软化系数弹性模量(Gpa)泊桑比当所有的计量单位都相同时,则应在表的右上角注明单位,如表E.2。E.2表格计量单位示例表单位:mm类型长度内直径外直径A1503050E.4.2.3表的注释表的注释书写在表格底线下左起顶格。写上“注”字后加冒号“:”,再写上序号①、②……和注释文字,每条注释应另起行,编号对齐,除末条结束后加名号“。”外,其余各条结束后,可视情况加分号“;”或句号。当同一条注释内容较长时应另行书写,移行时,与开始书写文字的位置齐平。E.4.2.4表中的说明表中文字说明,每句后面加标点符号,但最后一句不加标点符号。E.4.2.5表中文字的规定表中文字采用五号仿宋体,数字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如果表格大小与页面不符,可调整表中文字字号,但不应大于正文文字。表格宽度应满幅编排。E.4.2.6其他规定表头和表中各栏不允许出现斜“/”,某些栏无内容填写时用短横线“一”表示,不允许打斜线或空白。表E.3是正确的,表E.4是不正确的。

表E.3正确示例表XYabcA一10一表E.4不正确示例表YabcA/10表中相邻参数(竖向计量单位)的数字或文字内容相同时,不得使用“同上”“同左”或的文字和符号,而应逐个填写或以通栏表示,通栏表示方法如表E.5所示:F.5XXXX表项目abcdmmPaB1502005025C2006025E.4.3图的规定条文中的图应有编号和图名,其编号按条号前面加“图”字,图名后面也要加一个“图”字,编号和图名位于图的下方居中,当其中有多个图时,可加数字区分,如图1.2.3TXXX图、图1.2.3-2XXX图 E.4.4公式的规定条文中的公式应按条号(或节号)编号,并加圆括号,书写在每条公式右侧。公式中的“式中”左起顶格书写,接着加冒号“:”,空一个字以后,接写符号的注释,符号与注释之间加破折号“一”,破折号占2个字的位置,每个符号的注释内容较多需要回行时,文字在破折号后面对齐。附录F(规范性附录)

标准格式报告的封面、扉页和设计图册的封面、扉页应采用标准格式,见图F.1〜F.4。资质证书行业、等级编号(五号宋体字)XXX项目设计报告(一号黑体字)承担单位:XXX(公章/三号宋体字)设计单位:XXX(公章/三号宋体字)编制日期:XX年XX月XX日(三号宋体字)XXX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二号黑体字)项目承担单位:XXX(三号宋体字)项目负责人:xxx(三号宋体字)设计单位:xxx(三号宋体字)批准:xxx(签章/三号宋体字)审定:XXX(签章/三号宋体字)校核:XXX(签章/三号宋体字)设计:XXX(签章/三号宋体字)编制日期:XX年XX月XX日(三号宋体字)XXX项目设计图册(初号黑体字)承担单位:XXX(公章/二号宋体字)设计单位:XXX(公章/二号宋体字)编制日期:XX年义义月XX日(二号宋体字)图F.3设计图册封面格式XX义项目设计图册(小初号黑体字)承担单位:xxx(二号宋体字)负责人:xxx(二号宋体字)设计单位:XXX(二号宋体字)批准:XXX(签章/二号宋体字)审定:XXX(签章/二号宋体字)校核:XXX(签章/二号宋体字)出计一777苔/一m士/大小、附录G(规范性附录)

项目特性表表H.1项目特性表名 称位数值备注一、项目概况1.建设规模公顷2.投资预算万元3.新增耕地公顷4.新增耕地率%5.项目性质6.项目类型7.地貌类型8.建设期年二、建设内容1.土地平整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