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022年高三语文课件及试卷: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_第1页
2021 2022年高三语文课件及试卷: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_第2页
2021 2022年高三语文课件及试卷: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_第3页
2021 2022年高三语文课件及试卷: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_第4页
2021 2022年高三语文课件及试卷: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范围及特点。把握近三年考情。2、掌握鉴赏古诗语言的方法与角度。3、提高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与答题能力,从而准确规范答题。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范围及特点。把握近三年考情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考点阐释鉴赏古诗的语言,即要求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做一定的评述。语言的鉴赏,既可着眼于局部,去鉴赏某个重点词语或精彩诗句;也可着眼于整体,去鉴赏一首诗的语言风格。本考点是高考中常见题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炼字炼词炼句语言风格考点阐释鉴赏古诗的语言,即要求理解语言所表达的考情分析近十年课标(全国)卷对本考点考察情况:2015课标2《残春旅舍》炼句2008全国1卷《江间作四首(其三)》炼字2007全国2卷《新晴野望》炼字近三年各省市对本考点的考察情况:

见《第一方案》p79考情分析近十年课标(全国)卷对本考点考察情况:一、诗歌“语言”的知识储备1、诗歌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跳跃性---联想、想象多义性---体会、思考一、诗歌“语言”的知识储备1、诗歌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跳跃性本义、修辞义、联想想象义、象征义、典故义、语法义、情感义等。2、诗歌语言的“多义”具体体现有哪些?

本义、修辞义、联想想象义、象征义、典故义、语法义、情感义等。3、高考涉及的诗歌语言内涵有哪些?

语言内容

语言特色

语言效果3、高考涉及的诗歌语言内涵有哪些?

语言内容4、语言内容

意象语言语法语言情感语言哲理语言典故语言4、语言内容

意象语言(1)意象语言(词语)诗歌语言具有约定俗成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诗歌意象;月:思乡,怀人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例: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梅、菊,喻指人高洁的品格,傲霜斗雪的精神,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对这一类人的学习、崇拜和景仰。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庾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1)意象语言(词语)(2)情感语言(词语)诗人在创作中常用一些情感类的词语,或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的“悲”;或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读诗时,抓住这些词语,有利于快速把我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2)情感语言(词语)杂诗六首(之一)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怀人念远情感孤独哀伤杂诗六首(之一)怀情感(3)哲理语言(句子)有些诗的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哲理意义,有些诗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李白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哲理语言(句子)(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投笔”指弃文从武,“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代之边境之敌,“折腰”意指屈身事人……大多源于历史典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5)语法语言主要指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些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富有具体的内涵;数量词: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其中“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支开”,使“一支”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5)语法语言动词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是“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动词形容词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形容词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和风雨联系到了一起,由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形容副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王昌龄《闺怨》中的诗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副词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特点章法结构特色语言特色

①语言特点:清新雅致、平实朴素、诙谐幽默、华丽、庄重、简洁凝练、生动形象、委婉含蓄、活泼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②语言风格类:豪放直率、飘逸洒脱、委婉含蓄(蕴藉)、婉约凄切、缠绵悱恻、风趣幽默、苍凉雄健、苍凉悲壮、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气势雄壮、气势磅礴、自然流畅、新鲜活泼、奇特新颖、清新典雅、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①语言特点:清新雅致、平实朴素、诙谐幽默、华丽、庄重、简洁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沉郁顿挫)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白居易(通俗易懂)例: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李白(豪迈飘逸)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王昌龄(雄健高昂)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杜牧(清健俊爽)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李商隐(朦胧隐晦)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王维(诗画一体)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温庭筠(绮丽香艳)例: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高适(悲壮苍凉)例: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清照(婉约凄切)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杜牧(清健俊爽)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陆游(悲壮爱国)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气势雄壮)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李煜(伤感细腻)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范仲淹(苍凉悲壮)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苏轼(旷达豪迈)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陆游(悲壮爱国)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2)章法结构特色①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②倒装:一般表强调。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正常表述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2)章法结构特色③意象名词罗列: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杨柳岸晓风残月”;③意象名词罗列: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①为形象服务:写出了人物(或景象、或物象)的特点,使他(或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②为情感服务: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③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怎样(有一定特点)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包括理想和追求)感情及精神境界。语言效果①为形象服务:写出了人物(或景象、或物象)的特点,使他(或它二、了解诗歌语言题型1、炼字型2、炼句型

3、分析语言特色型二、了解诗歌语言题型1、炼字型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见P93二、命题方式

1、这一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或某词历来为人们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字或某词可否换为其他的字或词,为什么?4、请结合全诗分析某字或某词的妙处。5、全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手法。“罗”字本为动词,排列、陈列的意思,如星罗棋布。“桃李罗堂前”也有比拟意味。,"荫""罗"两字,不仅下字准确,而且运用比拟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突出了家园的可爱可亲。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送来;“扇”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煦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传达出心旷神怡之感,读来格外亲切,显得新鲜有味。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一蓑烟雨任平生。4.回首向来萧瑟处,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参考答案:1.用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2.“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3.“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4.“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参考答案:【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①红杏枝头春意闹。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化静为动(明技巧),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②孤字写出了边塞的萧索悲凉,以衬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也暗示了离人的愁绪。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小结1、动词(活用为动词)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4、改字多在一句诗中的第3个字或第5个字小结1、动词(活用为动词)【例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例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参考答案】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

④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四、归纳总结答题思路见P93炼字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画面;(3)、有表现手法时,具体点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若该词在结构上地位特殊,如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需考虑从结构方面入手分析。

(4)、情感或作用

1)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2)增强了诗歌怎样的感染力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归纳总结答题思路见P93五、随堂练习1、P942015湖北卷《劳停驿》2、p96专项训练1、2题3、p94【对点演练】2015山东卷《卜算子》五、随堂练习1、P942015湖北卷《劳停驿》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见P93二、命题方式

1、这一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或某词历来为人们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字或某词可否换为其他的字或词,为什么?4、请结合全诗分析某字或某词的妙处。5、全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手法。“罗”字本为动词,排列、陈列的意思,如星罗棋布。“桃李罗堂前”也有比拟意味。,"荫""罗"两字,不仅下字准确,而且运用比拟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突出了家园的可爱可亲。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送来;“扇”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煦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传达出心旷神怡之感,读来格外亲切,显得新鲜有味。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一蓑烟雨任平生。4.回首向来萧瑟处,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参考答案:1.用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2.“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3.“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4.“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参考答案:【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①红杏枝头春意闹。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化静为动(明技巧),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②孤字写出了边塞的萧索悲凉,以衬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也暗示了离人的愁绪。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例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例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参考答案】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

④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四、归纳总结答题思路见P93炼字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画面;(3)、有表现手法时,具体点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若该词在结构上地位特殊,如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需考虑从结构方面入手分析。

(4)、情感或作用

1)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2)增强了诗歌怎样的感染力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归纳总结答题思路见P93五、随堂练习1、P942015湖北卷《劳停驿》2、p96专项训练1、2题3、p94【对点演练】2015山东卷《卜算子》五、随堂练习1、P942015湖北卷《劳停驿》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见P93二、命题方式

1、这一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或某词历来为人们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字或某词可否换为其他的字或词,为什么?4、请结合全诗分析某字或某词的妙处。5、全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手法。“罗”字本为动词,排列、陈列的意思,如星罗棋布。“桃李罗堂前”也有比拟意味。,"荫""罗"两字,不仅下字准确,而且运用比拟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突出了家园的可爱可亲。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送来;“扇”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煦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传达出心旷神怡之感,读来格外亲切,显得新鲜有味。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一蓑烟雨任平生。4.回首向来萧瑟处,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参考答案:1.用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2.“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3.“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4.“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参考答案:【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①红杏枝头春意闹。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化静为动(明技巧),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②孤字写出了边塞的萧索悲凉,以衬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也暗示了离人的愁绪。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例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例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参考答案】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

④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四、归纳总结答题思路见P93炼字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画面;(3)、有表现手法时,具体点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若该词在结构上地位特殊,如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需考虑从结构方面入手分析。

(4)、情感或作用

1)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2)增强了诗歌怎样的感染力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归纳总结答题思路见P93五、随堂练习1、P942015湖北卷《劳停驿》2、p96专项训练1、2题3、p94【对点演练】2015山东卷《卜算子》五、随堂练习1、P942015湖北卷《劳停驿》真题小练之炼字答案

【2012湖北】(1)(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4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真题小练之炼字答案

【2012湖北】(1)(4分)诗中邹明府【2015山东卷】(1)“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2016年高考天津卷】“望”字更好,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登”,同时引起下文所见之景。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2015山东卷】(1)“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2016年高考课标卷3】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2016年高考课标卷3】观点一:作“弱”“昏”好。【杳杳寒山道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2分),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2分)。这里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孤寂)的心情(2分),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评分标准:找出诗句,2分;叠字在句中的含义,2分;结合诗歌内容正确写出诗人的情感,【杳杳寒山道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2分),以抒写诗炼句类炼句类一、题型阐释见P94二、命题方式

1、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2、某句妙在何处?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句三、命题特点1、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2、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3、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4、比较那一句更好(或那个版本更好)一、题型阐释四、例题剖析1、做下列习题:p94典例导引《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2、答案展示,单号小组讨论答案得失,双号组总结规律。

四、例题剖析1、做下列习题:五、归纳总结1、答题思路见p94高考炼句题,并不是孤立的诗歌语言分析题,它其实是综合性的诗歌鉴赏题,牵涉到诗歌形象的塑造,表现手法的运用,思想内容的表达,诗人情感的抒发。因此,解答这类题目,必须建立一个金字塔式的解题框架(见下)。五、归纳总结1、答题思路2、答题模式(1)、内容:①描绘怎样的景象;(2)、主旨: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3)、手法:④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怎样的效果;(4)、结构:⑤结构上有何作用(5)、字词:化句为词:从炼字,意象等角度分析2、答题模式六、随堂练习P96专项训练《过黄州》P94对点演练《初见嵩山》六、随堂练习P96专项训练《过黄州》真题小练之炼句答案

【2015新课标2】8.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

然。【2012福建】(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真题小练之炼句答案

【2015新课标2】8.①构思巧妙,把“【2012江苏】(1)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2)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3)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2012江苏】(1)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2012重庆】(1)【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答案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答案示例: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2012重庆】(1)【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语言特色类语言特色类一、题型阐释见p94二、命题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三、知识储备

识记p92常见语言风格类别一、题型阐释四、例题剖析四、例题剖析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乌衣巷(唐)刘禹锡答案: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答案: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五、归纳总结1、答题思路见p952、答题模式见p95

明特色——指技法——列例证——析情感五、归纳总结1、答题思路六、随堂练习P95对点练习《发宜兴》p94典例引导《鹧鸪天》六、随堂练习P95对点练习《发宜兴》真题小练之语言风格答案

【2013年高考湖北卷】(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真题小练之语言风格答案

【2013年高考湖北卷】(2)(5分【2013年高考天津卷】(1)轻微、新鲜、清爽等(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例3】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举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2013年高考天津卷】(1)轻微、新鲜、清爽等【例3】此诗【例4】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例5】本诗在语言方面,充分体现出李白诗歌浅显如活的特色。“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些句子,浅白自然,全不露雕饰痕迹。

【例4】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这首【例6】孟诗“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从“花满枝”写起,写出江南之春繁花似锦的美丽画面,与下句形成对比,语言含蓄;(2分)张诗则用白描的手法,“三径苔荒一钓船”,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2分)【例6】孟诗“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从“花满枝”写起,写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范围及特点。把握近三年考情。2、掌握鉴赏古诗语言的方法与角度。3、提高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与答题能力,从而准确规范答题。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范围及特点。把握近三年考情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考点阐释鉴赏古诗的语言,即要求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做一定的评述。语言的鉴赏,既可着眼于局部,去鉴赏某个重点词语或精彩诗句;也可着眼于整体,去鉴赏一首诗的语言风格。本考点是高考中常见题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炼字炼词炼句语言风格考点阐释鉴赏古诗的语言,即要求理解语言所表达的考情分析近十年课标(全国)卷对本考点考察情况:2015课标2《残春旅舍》炼句2008全国1卷《江间作四首(其三)》炼字2007全国2卷《新晴野望》炼字近三年各省市对本考点的考察情况:

见《第一方案》p79考情分析近十年课标(全国)卷对本考点考察情况:一、诗歌“语言”的知识储备1、诗歌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跳跃性---联想、想象多义性---体会、思考一、诗歌“语言”的知识储备1、诗歌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跳跃性本义、修辞义、联想想象义、象征义、典故义、语法义、情感义等。2、诗歌语言的“多义”具体体现有哪些?

本义、修辞义、联想想象义、象征义、典故义、语法义、情感义等。3、高考涉及的诗歌语言内涵有哪些?

语言内容

语言特色

语言效果3、高考涉及的诗歌语言内涵有哪些?

语言内容4、语言内容

意象语言语法语言情感语言哲理语言典故语言4、语言内容

意象语言(1)意象语言(词语)诗歌语言具有约定俗成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诗歌意象;月:思乡,怀人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例: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梅、菊,喻指人高洁的品格,傲霜斗雪的精神,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对这一类人的学习、崇拜和景仰。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庾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1)意象语言(词语)(2)情感语言(词语)诗人在创作中常用一些情感类的词语,或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的“悲”;或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读诗时,抓住这些词语,有利于快速把我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2)情感语言(词语)杂诗六首(之一)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怀人念远情感孤独哀伤杂诗六首(之一)怀情感(3)哲理语言(句子)有些诗的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哲理意义,有些诗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李白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哲理语言(句子)(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投笔”指弃文从武,“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代之边境之敌,“折腰”意指屈身事人……大多源于历史典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5)语法语言主要指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些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富有具体的内涵;数量词: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其中“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支开”,使“一支”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5)语法语言动词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是“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动词形容词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形容词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和风雨联系到了一起,由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形容副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王昌龄《闺怨》中的诗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副词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特点章法结构特色语言特色

①语言特点:清新雅致、平实朴素、诙谐幽默、华丽、庄重、简洁凝练、生动形象、委婉含蓄、活泼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②语言风格类:豪放直率、飘逸洒脱、委婉含蓄(蕴藉)、婉约凄切、缠绵悱恻、风趣幽默、苍凉雄健、苍凉悲壮、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气势雄壮、气势磅礴、自然流畅、新鲜活泼、奇特新颖、清新典雅、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①语言特点:清新雅致、平实朴素、诙谐幽默、华丽、庄重、简洁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沉郁顿挫)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白居易(通俗易懂)例: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李白(豪迈飘逸)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王昌龄(雄健高昂)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杜牧(清健俊爽)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李商隐(朦胧隐晦)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王维(诗画一体)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温庭筠(绮丽香艳)例: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高适(悲壮苍凉)例: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清照(婉约凄切)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杜牧(清健俊爽)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陆游(悲壮爱国)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气势雄壮)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李煜(伤感细腻)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范仲淹(苍凉悲壮)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苏轼(旷达豪迈)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陆游(悲壮爱国)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2)章法结构特色①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②倒装:一般表强调。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正常表述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2)章法结构特色③意象名词罗列: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杨柳岸晓风残月”;③意象名词罗列: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①为形象服务:写出了人物(或景象、或物象)的特点,使他(或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②为情感服务: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③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怎样(有一定特点)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包括理想和追求)感情及精神境界。语言效果①为形象服务:写出了人物(或景象、或物象)的特点,使他(或它二、了解诗歌语言题型1、炼字型2、炼句型

3、分析语言特色型二、了解诗歌语言题型1、炼字型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见P93二、命题方式

1、这一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或某词历来为人们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字或某词可否换为其他的字或词,为什么?4、请结合全诗分析某字或某词的妙处。5、全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手法。“罗”字本为动词,排列、陈列的意思,如星罗棋布。“桃李罗堂前”也有比拟意味。,"荫""罗"两字,不仅下字准确,而且运用比拟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突出了家园的可爱可亲。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送来;“扇”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煦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传达出心旷神怡之感,读来格外亲切,显得新鲜有味。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一蓑烟雨任平生。4.回首向来萧瑟处,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参考答案:1.用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2.“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3.“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4.“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参考答案:【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①红杏枝头春意闹。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化静为动(明技巧),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②孤字写出了边塞的萧索悲凉,以衬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也暗示了离人的愁绪。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小结1、动词(活用为动词)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4、改字多在一句诗中的第3个字或第5个字小结1、动词(活用为动词)【例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例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参考答案】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

④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四、归纳总结答题思路见P93炼字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画面;(3)、有表现手法时,具体点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若该词在结构上地位特殊,如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需考虑从结构方面入手分析。

(4)、情感或作用

1)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2)增强了诗歌怎样的感染力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归纳总结答题思路见P93五、随堂练习1、P942015湖北卷《劳停驿》2、p96专项训练1、2题3、p94【对点演练】2015山东卷《卜算子》五、随堂练习1、P942015湖北卷《劳停驿》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见P93二、命题方式

1、这一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或某词历来为人们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字或某词可否换为其他的字或词,为什么?4、请结合全诗分析某字或某词的妙处。5、全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手法。“罗”字本为动词,排列、陈列的意思,如星罗棋布。“桃李罗堂前”也有比拟意味。,"荫""罗"两字,不仅下字准确,而且运用比拟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突出了家园的可爱可亲。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送来;“扇”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煦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传达出心旷神怡之感,读来格外亲切,显得新鲜有味。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一蓑烟雨任平生。4.回首向来萧瑟处,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参考答案:1.用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2.“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3.“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4.“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参考答案:【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①红杏枝头春意闹。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化静为动(明技巧),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②孤字写出了边塞的萧索悲凉,以衬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也暗示了离人的愁绪。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例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例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参考答案】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

④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四、归纳总结答题思路见P93炼字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画面;(3)、有表现手法时,具体点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若该词在结构上地位特殊,如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需考虑从结构方面入手分析。

(4)、情感或作用

1)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2)增强了诗歌怎样的感染力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归纳总结答题思路见P93五、随堂练习1、P942015湖北卷《劳停驿》2、p96专项训练1、2题3、p94【对点演练】2015山东卷《卜算子》五、随堂练习1、P942015湖北卷《劳停驿》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见P93二、命题方式

1、这一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或某词历来为人们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字或某词可否换为其他的字或词,为什么?4、请结合全诗分析某字或某词的妙处。5、全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炼字炼词类一、题型阐释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三、例题剖析【例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手法。“罗”字本为动词,排列、陈列的意思,如星罗棋布。“桃李罗堂前”也有比拟意味。,"荫""罗"两字,不仅下字准确,而且运用比拟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突出了家园的可爱可亲。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参考答案:“荫”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榆柳荫后檐”确有用了比拟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送来;“扇”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煦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传达出心旷神怡之感,读来格外亲切,显得新鲜有味。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春风摇动扇子把微【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一蓑烟雨任平生。4.回首向来萧瑟处,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例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参考答案:1.用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2.“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3.“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4.“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参考答案:【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①红杏枝头春意闹。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3】赏析下列诗句中刷红的词语;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化静为动(明技巧),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②孤字写出了边塞的萧索悲凉,以衬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也暗示了离人的愁绪。参考答案: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例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