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信息系统技术方案汇编3.0_第1页
四川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信息系统技术方案汇编3.0_第2页
四川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信息系统技术方案汇编3.0_第3页
四川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信息系统技术方案汇编3.0_第4页
四川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信息系统技术方案汇编3.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9TOC\o"1-3"\h\u四川省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信息系统技术方案汇编编制单位:天阙科技四川分公司2015年2月目录TOC\o"1-3"\h\u16144一、背景 98445二、概述 11207901、互联互通公共安全信息平台 1175522、红袖套队伍管理 12287583、平安智慧院落建设 1226860三、建设内容 12一、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动用社会各种有效资源,以建立治安防范网络为手段,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大步迈进,人、财、物流动加剧,社会治安日趋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力推动“三化”(信息化、网格化、社会化)和“四防”(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有机融合,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天网地网齐头并进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实质是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及时对违法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多环节防治,根本目的是立足预防,从源头上进行防范和治理,不断减少和消除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长期稳定。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建立在警务现代化、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防控立体化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化防控体系,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参与力量具有广泛群众性和社会性,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个工作环节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环环紧扣,相铺相成,仅仅靠公安机关一家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借助各种手段,科学配置社会管理资源。二、概述整体方案分三个部分,概述如下:1、互联互通公共安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公共安全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包含三部分类容,数据中心、业务系统、系统集成。数据中心主要建设资源共享,构筑一个可拓展性强、融合性强的数据库。大部分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公司开发,采用的数据库和开发方式各式各样,数据格式、设计水平、工程质量也各不相同。需要构建一个能够覆盖政府部门各类业务和应用,跨越各个层次、紧密结合、集约管理的开放式信息环境,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水平。业务系统主要在数据中心基础上,以数据为依托,完成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和数据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综合利用。我们基于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上的功能扩展,实现数据交换、数据比对、数据分析、职能部门互联互通、市民服务及社会化服务预准备等。在GIS三维地图上直观展示数据信息,方便调度、应急指挥。系统集成建设包含基础设施、指挥应急中心、云平台、硬件集成、软件系统、存储平台、备份系统、灾备等,视具体建设要求展开。2、红袖套队伍管理建设红袖套队伍管理-微信中心系统,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袖套”群防队伍管理,建立实名认证、平战结合、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机制,充分发挥“红袖套”队伍作用,加强有偿、公益型、义务型、志愿型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建设,确保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3、平安智慧院落建设平安智慧小区主要围绕小区、社区的人防、技防、物防的建设,投入集成硬件或改造视屏监控、电子围栏、门禁安防系统、预防预警、流动人口采集、人脸自动识别、社区街道应急指挥等类容。在各个街道规划微小型监控指挥中心、区县规划小型指挥中心、市中区规划中型指挥中心进行汇集、管理和指挥调度。三、建设内容(1)项目方案互联互通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简版)编制单位:天阙科技四川分公司2015年12月目录15921一、信息平台建设思路 15227621、“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机制的内涵 16107872、“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体系架构 17151623、机制建设 18324864、网格建设 18326375、评价体系建立 1918837二、信息平台建设目标 2026976三、信息平台建设内容 212444(一)建设治理“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应用支撑平台。 2132335(二)6411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升级 3019064(三)平安系统 333563(四)内外网服务审批平台 3326591(五)社区便民服务平台 3311527(六)社会化服务平台 3425784四、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3426522(一)总体架构 3425285(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348383(三)民生热线平台建设 3526514(四)6411平台升级建设 359027(五)平安系统建设 3518530(六)基础数据库建设 3530306(七)门户网站集群建设 3525209(八)社区便民服务建设 364449(九)社会化服务平台 3627348五、系统集成建设方案 3611497(一)“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综合指挥中心 3714481(二)基础设施平台 3710323(三)政务机房 3818317(四)网络平台 3823816(五)云计算平台 393739(六)存储平台 4225675(七)备份平台 43635(八)系统支撑软件 43942(九)业务支撑系统 4411839(十)平台其他要求 4420375六、信息平台工作要求 46按照党的十八大在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和“一升两转”的发展方向,结合建设“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省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示范区”的总体要求,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平台建设,推进以网格化平台为支撑的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党政主导、简政放权、社会参与,整合资源、面向基层”的大型综合性信息应用平台,解决老百姓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信息平台建设思路深化网格化管理与社会治理,加强以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为核心的民生服务热线、数字城管、网格化服务管理、应急值守等工作,推进扁平化、一体化、全市的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通过移动终端应用实现“人、地、事、物、情、组织”的“一次采集、多部门共享”,与云服务对接实现“一口上报、自动分发”,“归口处置、集中调处”,“全程记录、集中监督”。为政府提供动态监管和公众评价,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安全风险预警,向公众公开监管信息。为了有效解决传统的社会治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等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前端治理缺位比较严重。“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机制的内涵以“整合资源抓源头、治理保稳定、化解隐患促和谐”为目标,以治理力量大整合、社会服务大集中、信息采集大平台、矛盾隐患大排查、社会治安大防控、行政执法大联动”为工作思路,通过设立各级“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综合指挥大厅,设置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网络,实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线派人、街道牵头、充分整合各类管理资源。“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的机制改革是机制、体制的创新,它突出的特征是不改变原有的行政管理组织体制,也不改变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责,而以资源共享、集约高效和统一指挥为条件,依托治理“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旨在优化和完善全市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块(街道)”综合管理优势和“条(各委办局)”专业管理优势,推进工作联动。实现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三大效能:即一是社会治理力量的整合和统管;二是各类政府管理信息的集中采集与共享;三是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行政执法的协调与联动。“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以6411平台为支撑,建立网格化责任机制为基础,狠抓社会治理前端,加强依法行政,构建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政府管理为三位一体的全市工作新格局。“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体系架构根据治理的要求与实际情况,一是组建全市体系,并对工作流程进行再造,使社会治理和服务由多层逐级管理变为社区网格、直属部门、各级综合指挥平台“扁平式”联动操作;按照“集中调度、统一指挥,多级联动考评(区(县)、街(镇)、社区(村))”的模式:市中心负责对整个进行治理和协调服务,对各街道综合指挥平台的建设运行情况监督检查,集中调度、统一指挥。区、街道分中心负责对全区各街道进行治理和协调服务,对辖区内的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行情况监督检查,并对各街道的事件处理、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进行考核。社区(村)负责全市基本信息采集、核实,及时上报网格内的全市动态,受理、上报、代为群众提交诉求,代办政府相关部门延伸到社区(村)的部分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机制建设按照实现治理“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的目标,组建“全市”体系,形成多部门协同共管的全市新机制,建立区(县)、街(镇)、社区(村)三级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体制,其中下级平台接受上级平台的任务分派和考评。建设全市巡查机制,对责任网格内的全市问题进行及时收集、上报、核查、核实。建设治理综合指挥协调机制,对各类全市问题进行精确派遣和协调督办,完善全市督察机制,对全县范围内的全市问题的收集、指挥、处理工作进行实地勘察、考核、评分,作为考核评估有机组成部分。建立治理的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对全市各环节进行实时统计、评分,作为各部门、岗位、人员平时工作的绩效依据,有效落实各项社会治理责任。规范治理业务流程,形成高效全市问题处理的闭环,建立全市联席会议和应急指挥机制,解决全市重点、难点和突发紧急问题。网格建设采用“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网格化管理,是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平台软件的构建基础,就是对人员信息进行网格划分,让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平台软件的网格结构中,不仅能够看到居民的群体性,也能看到居民所处网格的独特性。网格结构拥有的这种特性,在发生任何事情(包括突发性群体事件在内)的时候,能够快速定位到其中的核心问题或者核心人员,让政府的力量全部都用在刀刃上。这种有的放矢的工作方式,不仅让政府能够将事件更轻松的化解,还能够监测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为,在网格中的点对点服务,能够让政府和群众的交流畅通无阻,能够预防事情的发生,更能将可能会发生的大事件快速的向上反映,让政府领导能够及时的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是保障“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平台长效运行的基础,同时,评价结果如何运用是决定综合评价体系是否有效的关键。构建多级“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中心,由上级服务管理中心对下级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考核评价,如:市级“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中心对区、乡镇(街道)分中心和区县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分中心对村(社区)全市服务工作站的考评三级管理体系,落实责任,促进长效机制的形成。信息平台建设目标“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是以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网格化应用支撑平台、网格化平台功能扩展、门户网站集群平台、内外网服务审批系统等重点工作需求为导向,整合了网格E通系统、多部门联动公共服务系统、便民生活服务资源等,充分利用网格化服务管理基础数据资源,采用云服务、地理信息平台等科技手段,建设统一的数据管理及监管调度中心,对现有的网格化平台进一步扩展了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服务一站式审批服务对接、微信平台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配置。一是建成以网格化平台为基础的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该平台将以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监管中心等多种承载方式为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市民提供服务保障。二是以网格化服务监管中心管理为基础。网格化服务监管中心平台,与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平台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系统对接与业务协同,再造工作流程,使社会治理和服务由多层逐级管理变为社区网格、街道级监管中心、区直部门、区网格化监管中心平台“扁平式”联动操作。三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工作组织体系。在街道层面,整合街道社会治理事务的相关科室的职能和人员,负责辖区社会治理工作;在社区(村)便民服务站、网格管理站,形成以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治理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组织体系。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原则;以地理信息库为依托,关联人口信息、法人信息、房屋信息、部件信息、目录信息的综合业务库与基础数据库相关联,并关联地图数据库与事件库进行数据对接。建设资源共享,构筑一个可拓展性强、融合性强的信息化应用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已建政府公共资源(包括基础地形图、视频监控资源等),构建治理“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对人口信息、法人信息、房屋信息、部件信息和交换目录资源信息等信息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合理划分网格,实现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实现治理“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及云服务平台的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内容建设治理“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基础平台设计统一用户管理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如果每个应用系统都需要分别建立和维护一套用户资料的话,则公务员在通过内网办公工作门户平台访问多个应用系统时,将不得不多次重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逐一登录各个应用系统。这种方法带来了诸多问题:用户操作复杂、难以记住多个用户名和密码、管理员配置繁琐,系统安全性由此也会受到影响。统一用户身份验证系统采用LDAP和数据库集中管理所有的用户名称、职务、单位组织结构信息、用户帐号和密码,公务员只要在此登录一次,就可以依照权限无缝地访问政务办公网中的所有应用系统。政务网门户门户是指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通用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简单的说,门户为特定的用户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交互访问相关信息、应用软件、以及商业流程的软件平台。消息通知实现统一消息通知发送和处理的API和管理界面。支持电子邮件、短消息、传真、即时消息、人工等各种消息通知方式,为其它政务网办公门户、数字协同办公系统、电子公文交换中心等各种应用平台的开发提供支持。统一短信建立和各大短信运营商短信服务器之间的线路联接。统一接入号,实现和运营商的标准接口开发,并行对接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通道。根据各大短信运营商提供的接口开发包,开发短信中心和短信运营商之间的标准接口。统一呼叫中心呼叫中心系统电话计划采用来电统一受理的方式,呼叫中心设置N+1个座席,可扩展支持远程座席设置。基于排队机的呼叫中心系统解决方案,具体包括:数字交换排队机、CTI中间件软件、IVR、质检录音等软硬件设备、呼出系统管理等。通过建设呼叫中心通信系统,完成将所有服务电话呼叫接入到受理座席,对群众的来电信息分类进行录入,从而实现系统业务呼叫接入受理功能。呼叫中心平台接入的群众电话呼叫是系统业务信息的主要来源。呼叫中心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来电显示、呼叫排队、电话接入、电话转接、电话呼出、三方通话、专家电话、夜间服务、语音导航、全程录音等功能。运营监控平台网站评估分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记录和分析用户访问每一个子网站和页面的信息,对每个子网站/频道的访问情况(访问次数/人数/来源等)进行评估和分析。经过长时间日志数据的积累过程,可以了解各个子网站/各个频道的发展情况,并给领导提供整个系统的访问效果报告。交换平台设计政府大部分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公司开发,采用的数据库和开发方式各式各样,数据格式、设计水平、工程质量也各不相同。由于各职能部门分管业务的范围和职责不尽相同,支持相应业务的数据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业务都重复处理相同的基本数据,从而导致数据缺乏一致性,数据不同步,不统一,分散、相互缺乏联系,不能共享。大量信息孤岛的存在妨害了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和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应用,如内外网服务审批系统,都需要整合多个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和业务数据,面向企业和市民提供协同服务。另外,政府的经济分析、宏观决策支持和公共服务系统也需要在完整的、能反映信息化工作全貌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来进行,目前这种分散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的信息化政府迫切需要构建一个能够覆盖政府部门各类业务和应用,跨越各个层次、紧密结合、集约管理的开放式信息环境,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水平。这种新的IT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数据和应用系统的集成,这种集成对政府部门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交换平台,由它来完成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和数据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综合利用。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用于整合各部门的业务系统,实现政府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促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如整合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和地税局的业务系统,促进企业法人数据的共享和核对)。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开发网上行政审批、网上纳税、网上议案、网上年检等各种跨部门的综合政务应用。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政务信息交换平台主要实现内部政务信息的采集、集中存储、共享和交换。数据采集的来源既可以是政务办公网中的各种业务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可以是由专门的信息采编人员编辑录入的信息,或者是从互联网上其它网站中采集来的新闻信息。社管数据政务信息交换平台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将部门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和专业信息与部门进行数据交换,确保数据采集畅通,满足部门在社区(村)信息收集的需求。将社区(村)受理上报到部门的服务管理事项,以及部门处理结果与治理“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或系统对接,确保服务管理畅通,满足部门服务管理落地的需求。根据系统建设的需要,需将公安、民政、计生、卫生、人社、教育、房管、城管和消防等部门业务数据与治理“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的数据进行交换,保证治理“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上人口基础数据库、房屋基础数据库信息的完整率、鲜活率和准确率,建立成都数据交换标准和规范,为以后治理“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数据交换的建立提供规范指导。社管数据政务信息交换平台还应能提供多种外部数据接口(如人口、房屋、地理信息等),接口使用规范的数据交换接口格式(如XML),并能提供统一数据交换接口文档,方便以后其它数据的接入与共享。数据比对系统设计数据比对系统在交换平台,将配置一台数据比对应用服务器,并有数台数据比对工作机。批量的数据比对将由数据比对服务器来工作,数据的输出、数据统计、业务分析和数据汇集中的数据预处理将通过数据比对工作机来完成,数据比对工作机可以通过终端服务来控制数据比对服务器的运行和数据比对服务器的管理。数据比对功能数据比对模块是数据比对的核心功能,它主要负责对比对前数据的比对工作,经过比对在交换中心的数据库上产生比对后数据和人口信息数据,同时可以生成数据统计和业务分析,也可以对比对后的数据和人口信息数据进行TXT或XML格式输出。比对后数据将通过比对结果处理模块反馈给各相关的业务单位。比对管理功能分:交换数据比对、数据输出、数据统计和业务分析五个功能。比对功能示意图如下:数据比对管理功能示意图数据比对系统功能设计将配置一台数据比对应用服务器,并有数台数据比对工作机。批量的数据比对将由数据比对服务器来工作,数据的输出、数据统计、业务分析和数据汇集中的数据预处理将通过数据比对工作机来完成,数据比对工作机可以通过终端服务来控制数据比对服务器的运行和数据比对服务器的管理。整个数据比对服务的具体服务流程如下图所示:数据比对服务流程图数据比对的步骤分为:数据汇集、数据比对和比对结果处理三个过程。因此,数据比对也相应地分为三个过程处理模块:比对数据汇集模块、数据比对模块和比对结果处理模块。这三个模块将分别负责数据比对的三个阶段。比对数据汇集模块主要负责把需要比对的数据从各个单位的数据库传输到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交换平台的交换数据库,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在数据预处理之前,必须检查比对数据的必要约束,这些约束将构成数据比对策略与流程的前提条件,不具有比对数据必要条件的数据不能进行比对。数据比对模块将在一定的比对策略下进行批量比对,并对比对结果进行输出,并提供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等功能;比对结果处理模块将对比对结果处理根据实际情况提交到各个相关的共建单位,各共建单位在接收到需要处理的数据后通过法定的程序对不匹配的数据进行修改,需要通知市民本人的,需经本人认可。修改后的数据通过比对数据汇集模块又自动同步到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项目数据中心的人口、房屋基础信息数据库中,最终解决所有不匹配或不完整的数据。对不匹配和不完整的数据,特别是核心的业务基础数据,将由各个相关共建业务单位通过指定的法定程序办理,市民信息服务中心将无权自行修改或调整业务单位提供的业务数据。对于已匹配的数据也可以返回给各业务单位使用。根据数据的分类、比对策略设计、数据比对的过程,数据比对应具备如下功能:比对数据字典管理、数据权威来源管理、交换数据汇集、交换数据比对、交换数据比对结果输出、交换数据比对结果统计、交换数据比对结果分析、发卡数据比对、比对结果处理等功能;比对数据字典管理:增加、修改、删除比对数据字典设置;数据权威来源管理:增加、修改、删除个人基本信息数据项权威来源;交换数据汇集:向交换平台发送数据汇集请求,把请求结果放入数据库;交换数据比对:交换数据比对各职能部门和网格化基础信息库中的各职能部门交换信息;交换数据比对结果输出:输出交换数据比对结果,各部门之间比对不上的纪录或一个部门存在而另一个部门不存在的纪录。交换数据比对结果统计:以图标方式展示各职能部门人口、房屋基础交换信息库之间的比对结果。交换数据比对结果分析:以图表形式详细分析各职能部门没有的人口、房屋基础信息。分析类型包括:各部门数据的一致率、各部门数据的空置率等。比对结果处理:处理比对结果的模块,负责比对数据的入库和结果发送交换平台,实现比对结果的数据共享。6411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升级1、研判分析子系统扩展应用辅助决策子系统对各系统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告警。能够支持动态多维分析,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并以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示结果。提供趋势分析功能,为领导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支持对各类问题预警值的配置功能,在达到或超过预警值时进行自动预警,能够通过网页、短信等方式通知各责任对象。提供综合信息查询功能,能够自定义查询方案,方案能够落图分析分布情况;支持区划的直接统计和统计;能计算区域内的特定人数,用来判断资源规划是否合理。辅助决策子系统包括:综合仪表盘、人口数据分析、组织数据分析、城市空间部件分析、区域事务分析、综合查询等。2、事件处理子系统扩展应用事件来源调整待办事件增加微信中心平台转入的事件类型,增加群众诉求的渠道及事件的处置效率。事件处理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上增加了微信类型的事件来源,事件流程与6411平台原有事件流转相同。事件督办四色显示功能分为一般事件,紧急事件,严重事件,重大事件3、三本台帐我的台账对于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的情况建立三本台账,记录社情民意,并在社区、街道、区台账办公室、区职能部门间进行流转,记录各台账的处置记录。我的台账展示本层级的待办台账及已办台账。系统提供新增、修改、删除、查看、搜索、情况记录等操作。下辖台账对本级下辖处置的民生诉求台账、困难群众台账、稳定工作台账进行修改、删除、查看、搜索等操作。统计报表对民生诉求台账、困难群众台账、稳定工作台账每月的办理情况,并根据村社区、乡镇街道、区市县的不同层级,进行不同角度的统计。统计周期为上月21日至本月20日,结合线上线下情况,自动统计与手动统计相结合,综合研判民生情况。三本台账时限考核成绩根据考核时限管理,督促各部门对三本台账的处置时效,按月汇总成考核成绩表,为各部门考核提供参考。三本台账考核管理对台账处置的时限进行限制,督促各部门对社情民意的响应度。可分别对扣分标准和时限设置进行自定义配置。4、党建系统设想构建统一的全区党建系统,其包括党建系统服务(区集中),一方面,作为省以及县(市)区所有业务人员登陆应用的入口,实现各自的业务应用;另外一个方面,党建系统服务(区集中),为区级的党建系统提供统一的维护服务的入口,完成对区一级平台的监控、管理等。5、统一搜索系统实现人、房、事等信息,综合信息采集录入及综合性查询功能。平安系统实现对综治、信访、维稳、调处等工作的管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预防或减少矛盾纠纷,有效整合治安的立体防控能力。内外网服务审批平台网上服务审批以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手段,改进了传统审批方式中最繁复的环节,使办事者不必因为申报材料的问题多次往返于企业和政府之间,也省去了公务员大量反复的工作。网上服务审批一方面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公众和公务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网上服务审批仍然将实际的审批过程与公众隔离开来,保持了传统审批在决策和流程方面的特点,在引入公众监督的同时也屏蔽了外界对审批过程的干扰,确保了审批过程的严谨和公正。社区便民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便利的“一站式”办事服务。服务内容包含“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两方面。生活服务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淘宝”,联合社会组织及优质商户加入平台,以满足群众衣、食、住、行多元化的需求。公共服务涵盖了线下常见的计生、民政、医疗、社会保障、证件办理、等政府职能部门常见的事项办理。社会化服务平台社会化服务前台,提供服务搜索、服务商家搜索功能。居民可以通过选择服务分类、服务区域,定位到区域范围内提供该类服务的商家,进行商家服务能力和服务业务价格等信息对比,最终确定服务商家。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总体架构市级“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总体应用包括6411应用支撑平台、6411平台扩展、门户网站集群平台、内外网服务审批系统等,支撑平台由统一用户平台、应用服务中间件、数据交换平台等组成。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建立了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政府信息化服务三大信息化体系,三大信息化体系相互支撑、互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信息管理、办公管理、网格管理、审批管理、指挥管理、数据管理、服务管理、应用管理、地图管理、采集管理十大管理手段,将全区各部门、街道、社区智慧管理业务,1461个功能模块,5108项功能整合形成统一的工作系统,从而构成了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管理体系。民生热线平台建设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以“96xxx”热线为主导,统一整合了办证大厅、市民服务、社区服务、地图服务、信息服务、诉求中心等236项服务,867个功能模块,2045项功能,并为其提供跨部门、全程式服务,简化市民群众办事程序,减少群众跑腿,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的民生服务体系。6411平台升级建设总体任务针对研判分析、事件处理、党建、三本台账、微信平台、统一搜索、手机APP及领导手机升级,同时整合网络问政、数字化城管、及网上信访等8+N应用系统。平安系统建设实现对综治、信访、维稳、调处等工作的管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预防或减少矛盾纠纷,有效整合治安的立体防控能力。基础数据库建设通过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标准数据体系下的信息库,具体包括了标准地址信息库,实有人口信息库,实有房屋信息库,组织场所信息库,法人基础信息库,城市部件信息库,应急资源信息库及知识库等。门户网站集群建设实现共有169项服务,465个功能模块,736项功能。网站资源整合建设了23个委办局共48个内外网门户网站,建设覆盖区县、街道、社区、网格共70余个内外网门户形成内外互动的信息展示、查询体系。实现共有6项服务,63个功能模块,156项功能。按照“统一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过错问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答复”的原则,形成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部门联动、限时办结的高效处理工作机制。社区便民服务建设实现共有14项服务,143个功能模块,324项功能。通过“以民为本、事项公开、过程透明、流程精简、规范高效”的审批服务工作体系,形成集信息共享、网上流转、协同审批、实时监察、信息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网上办证平台。社会化服务平台社会化服务前台,提供服务搜索、服务商家搜索功能。居民可以通过选择服务分类、服务区域,定位到区域范围内提供该类服务的商家,进行商家服务能力和服务业务价格等信息对比,最终确定服务商家。系统集成建设方案(一)“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综合指挥中心综合指挥指挥中心是各级“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工作的重要场所,集热线呼叫中心、综合研判、应急指挥、综合调度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综合指挥指挥中心主要分为区级综合指挥指挥中心、公安分局扁平化指挥中心和街道(乡镇)分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改造、基础装修、综合布线、中央控制系统、综合显示系统、多媒体语音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综合视频系统、电子门禁系统、灯光照明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等。(二)基础设施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IPv6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按照基于云计算机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相关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平台,为“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同时能够为各级各部门新建或已有业务信息系统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形成能够统一管理和分配的基础设施资源池,从而进一步强化资源服务,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构建集中管理、按需服务、安全可靠的公共平台基础设施服务环境。本项目系统软件支撑系统包括:政务机房、网络平台、计算资源平台、存储资源平台、灾备资源平台等。(三)政务机房政务机房是重要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各类信息平台运行的基本支撑,构建标准、规范且符合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政务机房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基本保证。机房面积不低于170㎡,机房PUE≤1.8,电力系统采用市电双回路、机柜双回路设计;不间断电源系统为2N设计;空调系统为N+1设计,机房有效载荷不低于800KG/㎡,配备电子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安防报警系统、综合环境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采用防雷防静电防潮防水措施,部署统一的网络数字KVM系统等。(四)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业务覆盖党政机关、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三级,具有覆盖范围广、复杂程度高、涉及系统多等特点,其系统业务包括综治维稳、应急指挥、投诉建议等诸多敏感数信息,为了保障系统业务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本项目网络平台应充分利用已有网络资源,结合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要求,以区电子政务外网为基础,通过区电子政务外网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实现“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核心业务支撑和应用的跨层级、跨部门和跨系统部署,同时为未来各级各部门新建业务系统提供网络支撑。(五)云计算平台计算资源平台是“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业务基础支撑资源,为“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和新建各类政务信息系统提供计算运行支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云计算系统平台和硬件资源平台建设两个部分。云计算系统平台云计算平台软件主要包括虚拟化平台系统和云管理中心系统等组成。虚拟化平台系统云计算节点设备是云计算平台的核心,其承担着云计算平台的“计算”功能。对于云计算平台上的云计算节点设备,通常都是将相同或者相似类型的云计算节点设备组合在一起,作为资源分配的母体,即所谓的云计算节点设备资源池。在这个云计算节点设备资源池上,再通过安装虚拟化软件,使得其计算资源能以一种虚拟云计算节点设备的方式被不同的应用使用。这里所提到的虚拟云计算节点设备,是一种逻辑概念。虚拟化平台系统包括包括云计算节点设备虚拟化、存储虚拟化以及网络虚拟化等。云计算节点设备虚拟化技术主要基于Vmware、Xen以及Hyper-V等虚拟化平台软件,对物理云计算节点设备资源进行资源池化。存储虚拟化基于分布式并行文件系统Lionfs和分布式并行数据库系统Dawning-RAC以及开源的Hadoop软件,可以满足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的存储、访问和管理。网络层数据中心虚拟化,包括IRF智能堆叠以及VLUN等技术,简化数据中心网络管理,构建更为灵活的基础网络平台。云管理中心云管理中心是云计算平台后端核心管理系统,可以对云平台进行最高级别与权限的管理。云管理中心的重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用户维护、权限管理资源管理:云计算节点设备资产管理、存储配臵管理、网络配臵管理虚拟机管理:创建、恢复、删除、迁移、高可用、生命周期管理等映像管理:创建、部署、备份、库管理资源调度管理:资源动态负载平衡功能、策略配臵管理虚拟数据中心管理:虚拟数据中心创建、虚拟资源配臵调整、应用系统部署系统管理:系统性能监控与报告、系统故障告警功能、节电管理功能。硬件资源平台云计算资源池由机架式云计算节点设备、刀片云计算节点设备构成。刀片云计算节点设备主要是通过云计算节点设备虚拟化部署一般业务系统和web应用系统。同时也能够为有独立物理云计算节点设备需求的各类WEB应用和一般业务系统提供计算支撑需求。机架式云计算节点设备用于部署管理平台和高负载数据库云计算节点设备等。“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云计算节点设备规划:“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云计算节点设备主机主要包括数据库、核心业务应用、标准业务应用、WEB应用服务等数据库云计算节点设备:根据“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数据类型和处理量需求,数据库云计算节点设备计划采用高性能物理云计算节点设备实现,通过数据库双机集群热备方式部署,实现数据库系统高效、完全、稳定的运行。核心业务应用云计算节点设备:根据“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核心应用需求,核心业务应用云计算节点设备采用高性能虚拟化主机部署,通过部署双机集群热备软件,实现业务应用热备和服务自动迁移,确保应用服务稳定、持续运行。标准业务应用云计算节点设备:标准业务应用服务主要用于“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一般业务应用,采用虚拟机主机部署,可实现自动迁移。WEB应用云计算节点设备:WEB应用云计算节点设备主要用于WEB服务类应用,采用虚拟机主机实现,可利用多台WEB云计算节点设备实现应用负载均衡部署,确保服务稳定运行。(六)存储平台根据本项目计算资源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实际,集中式存储采用主流的SAN(存储区域网)为核心的存储系统,通过部署FC-SAN光纤交换机和磁盘整列系统,为云平台和独立物理云计算节点设备提供统一的存储资源。SAN网络建设应充分考虑冗余性,光纤交换机、链路以及云计算节点设备HBA均采用冗余设计建设。存储网络建设本项目存储网络采用SAN架构建设,支持FC-SAN和IP-SAN等多种应用模式。FC存储光纤交换机和链路均采用冗余设计模式进行建设。FC存储光纤交换支持堆叠技术,端口速度不低于8Gbps。磁盘整列建设采用8GBFC的主机冗余通道;不低于24GB的系统缓存;采用FC/SAS/SATA做为存储介质,并考虑采用SSD介质做为存储系统的缓存,以极大提高数据的存取性能。控制器采用双控制器配置,分别与光纤交换机和云计算节点设备链接(七)备份平台按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5级和《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要求,结合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和“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具有本地快速恢复、同城数据灾备以及异地数据灾备多级备份能力。主要由本地关键数据备份系统、CDP数据连续保护系统、远程数据库同步系统等三个子系统组成。本地数据备份系统实现生产端数据的定期批量备份;CDP数据复制实施数据的异地备份,同时可由数据级灾备平滑升级为应用级灾备;而数据库同步系统主要实现数据库的准实时同步,并可将部分任务(如查询、报表统计等)分担到灾备系统上,减轻生产系统的工作压力。(八)系统支撑软件系统支撑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企业服务总线等。(九)业务支撑系统本项目系统软件支撑系统包括:短信系统、邮箱系统、电子身份证认证(CA)、地理信息系统(GIS)、统一用户系统以及运维监控平台、网管软件等。(十)平台其他要求1、运维服务要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是服务市民的重要信息系统,为了确保系统高效的运行,有效运维工作是保证系统正常平稳运行、为系统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建议根据工信部ITSS运维标准编制要求对该系统开展全方位的运行维护工作。“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后的运行维护工作根据软硬件设备边界划分为四个部分:一、基础网络运行维护;二、基础物理环境运行维护;三、硬件设备运行维护;四、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运行维护。2、基础网络运行维护:以设备维护、链路维护和链路监控为主。设备指系统的硬件云计算节点设备至互联网出口之间网络交换设备和安全设备,设备的运行维护包含设备的健康检查、配件更换、策略设置及备件配置等工作,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基础网络应急预案,在发生紧急故障的情况下启动预案,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3、基础物理环境运行维护:指系统中得硬件云计算节点设备设备存放的机房环境的运行维护,机房环境包含机房的供电(市电、不间断电源)、精密空调、消防等设施设备。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基础物理环境应急预案,在发生紧急故障的情况下启动预案,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4、硬件运行维护:定期对系统的硬件云计算节点设备进行巡检,即时检查、发现故障隐患,即时报告决策人并提出相关零配件更换建议,联系相关配件厂商,更换故障配件排除故障,尽量减少硬件造成的业务中断,保障业务持续性运行。巡检结束后,提供巡检服务报告。硬件故障经技术支持服务诊断后提供相关服务报告。5、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运行维护:对本系统涉及到的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软件等)进行专业的运行维护服务,包括:根据采购人业务需求对系统软件(包括应用软件、支撑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工作,以及故障巡检、故障处理、健康分析及性能优化等。6、运维服务要求一般性故障,7×8工作时间业务中断不得高于10分钟,周末业务中断不得高于12小时;重大性故障另议;一年中出现的业务中断次数不得高于3次。对于需要停机的维护,如应用系统版本升级等的支持,需安排在周五晚上或周六早上开始实施,可根据实施维护中断的时间和不可预料的故障解决保留时间进行灵活调整;周末实施维护,因技术疑难问题,系统停机维护时间拖延至5×8工作时间内一年不得超过2次。信息平台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管理体系建设,是新时期做好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新方法,是有效整合现有全市资源,提高效率和管理力度的迫切需要。成立分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牵头单位有关成员部门主要负责人、街道分管同志为成员的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牵头单位,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专人,开展集中办公。各街道都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各街道主要负责人是实施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社区、网格主要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各街道要根据本方案制定本街道的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平台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指导社区、村科学划分网格,创新措施、狠抓落实。区直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统一部署,积极主动参与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特别是职能进社区、村的区直相关部门要按本方案要求,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主动把自己单位的进社区、村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与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相衔接,各确定一名联络员,做好联络服务、管理对接工作,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标语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开展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激发全社会的热情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氛围,使社会认同、基层理解、群众支持,使更多的干部群众投入到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中来,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三)严格督导考核。建立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机制,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出简报,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一月听取一次各街道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定期不定期地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切实改进工作,并公开通报检查情况。要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和网格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任务到格、责任到人,取得工作实效。制定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和问责办法,明确具体指标,量化每个环节。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区委、区政府把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今年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考核分数权重,促进工作落实,确保全市“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工作取得实效。(2)项目方案四川红袖套队伍管理微信中心解决方案编制单位:天阙科技四川分公司2015年12月目录TOC\o"1-3"\h\u314431.前言 50179101.1目的 51303271.2背景 51263431.3参考文献 51104182、需求概述 5279823、系统总体结构 53267714、系统数据交换安全 5493565、系统详细功能描述 5430965.1实名管理 5459495.2分类管理 55132795.3定位管理 55229005.4信息管理 55162895.5分级响应 56172246、红袖套-微信手机端功能描述 57308706.1基本介绍 57256636.2消息上报 5740286.3处理分流 57200446.4信息发布 58271906.5网上支付 58326626.6服务评分 5826394附件:(参考资料) 58参考附件:红袖套奖励机制1.前言1.1目的本文档提供一个红袖套队伍管理-微信中心系统的全面设计报告,报告采用一系列的架构视图去阐述系统的方方面面。1.2背景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发的《成都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袖套”群防队伍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政法委领导的指导意见,在省政法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简称:6411)上搭建“红袖套队伍”模块,利用微信、短信、手机等现代化工具,实现建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推进平安成都建设。1.3参考文献我们在编写本文档时参考了以下有关标准规范和指导文件:《GB/T75-94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四川省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者文档》《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国信办[2003]2号)《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国标委高新[2002]42号)《GB11714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T75-94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TB856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B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2、需求概述建设红袖套队伍管理-微信中心系统,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袖套”群防队伍管理,建立实名认证、平战结合、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机制,充分发挥“红袖套”队伍作用,加强有偿、公益型、义务型、志愿型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推进平安成都建设,确保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通过红袖套队伍管理-微信中心系统建设,为市民提供多渠道办事和民情互动,提升公共、公众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系统总体结构通过搭建外网服务器,打通与网格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传递。网格化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网)网格化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网)网格化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网)网格化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网)系统数据交换安全电子政务外网与外网服务器之间使用网闸(防火墙),实现物理隔绝,保障内网数据安全。5、系统详细功能描述5.1实名管理。在6411系统--组织机构--群防群治模块下增加“红袖套队伍”模块。对红袖套成员信息进行实名登记,分类信息、联系电话等内容。添加成员信息5.2分类管理。将“红袖套”队伍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综治巡逻队员、网格员;第二类:单位保安、院落门卫、城管队员;第三类:公益性工作者、机关干部、环卫工人、民兵预备役、交通劝导员、平安志愿者等。5.3定位管理。通过微信定位信息,将红袖套成员的工作位置、部署信息在6411系统网格地图中展示。5.4信息管理。对接6411系统,将消息转为事件在6411系统中流转。支持文字、图片、语音三种类型;针对红袖套的宣传、发现、参与三项工作,设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流口信息发现、治安隐患发现等,由监管中心做筛选、核查、分流处理。5.5分级响应。使用微信、短信、手机等通讯手段,调度三类红袖套队伍响应,达到治安防控平战结合的效果,将红袖套人员按层级建立响应机制,共三级。一级应急响应时出动三大类红袖套成员,规模不低于总数80%。二级应急响应时出动第一、二类红袖套成员,规模不低于总数50%。三级应急响应时出动第一类红袖套成员,规模不低于总数的30%6、红袖套-微信手机端功能描述6.1基本介绍。街道微信是提供群众诉求通路之一,既有可以宣传政策法规,也可以提供便民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让群众更关心身边的事情,真正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6.2消息上报。群众、红袖套都可以通过微信来上报信息。可以使用文字、图片、语音三种类型。工作设定要求使得红袖套上报的消息更加准确。6.3处理分流。由街道监管中心对上报消息进行分类受理。A、咨询类:直接回复处理。B、求助类:转发红袖套成员协助处理。C、事件类:转为事件进入6411系统进行流转处理。6.4信息发布。使用微信群发、分组群发、短信平台将管理要求、通知信息、政策法规、新闻事件等信息发给群众或红袖套队员。6.5网上支付。开通微信红包功能,给提供有价值信息的队员或群众以奖励。6.6服务评分。群众可对提报事件评价打分,作为服务单位响应处理考核评定的参考。附件:(参考资料)“红袖套”队伍的培训、考核、保障及奖励机制区综治办、各街道要加强对“红袖套”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勤务活动和考核奖励等制度等制度。街道综治办和公安派出所要对“红袖套”队员进行必要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提高其发现识别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现场处置、化解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能力。区、街道综治委要把“红袖套”队伍的组建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加强检查督导,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的落实。区、街财政应当加强对“红袖套”队伍的经费保障,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按照“费随事转、以事养人”的原则,给予“红袖套”队伍出勤、误工、误餐、通讯和交通补助。有条件的街道要为“红袖套”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街道财政要在年度综治、维稳工作经费中单列出“红袖套”队伍专项工作经费,用于“红袖套”队伍培训、信息收集、重大会议及活动保障等。按照“大事大奖、小事小奖、一事一奖”的原则,建立健全违法犯罪举报和治安线索奖励制度,提高奖励标准、简化奖励流程、及时奖励到人、做好宣传引导。对于“红袖套”队员(网格员除外)发现并上报的普通流动人口信息,经街道流管办核实后,由街道给予1元-3元/条的奖励,发现并上报的特殊流动人口信息,经区、街道流管办核实后,由街道给予30元-50元/条的奖励,同时区流管办另奖励30元/条,当发现并上报的特殊流动人口信息符合以下(2)、(3)项的,按照(2)、(3)项奖励标准执行;由网格员发现、采集并录入系统的流动人口信息,由各街道自行掌握奖励标准。对于“红袖套”队员发现并上报的案件线索,经公安分局查证属实后,按照对实际案情的作用大小,由公安局按以下标准对举报人给予一次性奖励:a.举报“涉黄”案件线索的,每案奖励300元-2000元;b.举报“涉赌”案件线索的,每案奖励300元-2000元;c.举报“涉毒”案件奖励500元-10000元;d.举报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的,每案奖励300元-30000元;e.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线索的,每案奖励1000元-30000元;f.举报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线索的,每案奖励1000元-500000元;g.举报其他刑事犯罪案件线索的,每案奖励500元-200000元;h.提供影响社会稳定案(事)件线索的,奖励500元-10000元。以上8类奖励具体标准及举报奖励应遵循的原则,参照区公安分局关于印发《群众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奖励办法(试行)》对于“红袖套”队伍发现并处置(参与处置)上报的案(事)件,经公安分局查证属实后,按照案(事)件的性质及危害程度,由公安分局给予处置(参与处置)上报的“红袖套”队员个人500元-30000元的奖励(有效阻止特别严重破坏活动,有效防止特别重大社会危害的案(事)件处置奖励视情提高奖励上限)。对于二级和一级响应出动的“基于民兵、小区院落自治组织成员及楼栋长、平安志愿者(群众骨干)、商家店铺联防人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红袖套”群防力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街道按照不少于50元/天的标准进行购买服务,同时街道、社区对购买服务人员进行跟踪考核,如发现购买服务人员未能履职尽责,就视请扣除其应得的服务酬劳。(3)项目方案平安智慧院落建设方案编制单位:天阙科技四川分公司2015年12月目录6813一、项目建设概述 648691.1、项目建设背景 64174891.2、存在的问题 6454281.3、建设方案概述及建议 655956二、整体方案设计 66255652.1、业务流程图 66130292.2、系统架构图 67245142.3、方案总体设计 688697三、分步方案详细设计 71295443.1、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71305693.1.1、系统详细设计 71215903.1.2、系统功能设计 73261923.1.3、软件平台基础功能 74205593.2、电子围栏防范系统 8013663.2.1、概述 80213283.2.2、电子围栏系统介绍 8243593.2.3、系统设计说明 84296033.2.4、系统功能描述 851233.3、智能门禁管理系统 86256283.3.1、设计概述 86251303.3.2、详细设计方案 86222443.3.3、系统特点 87120263.4、流动人口自动申报系统 88151303.4.1、建设内容 88296953.4.2、系统架构 8987553.4.3、功能划分 90143043.5、高清人像对比系统 94249383.5.1、人脸识别技术介绍 94259183.5.2、人脸识别技术特点 96277333.5.3、系统功能介绍 9890943.4.4、运行环境要求 102项目建设概述1.1、项目建设背景“三无院落”是指无门卫、无物业管理、无管理组织的老旧院落,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虽然其成因久远、解决好相关问题成了“老大难”,但它毕竟曾经适应了一个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水平。目前“三无院落”存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与当下一个个拔地而起的高档住宅小区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城市发展的不和谐音符,因此,无论从城市人口管理、城市环境管理以及城市治安安全管理等方面出发,“三无院落”的改造都非常重要。1.2、存在的问题(一)管理混乱,治安问题突出。由于人防、物防、技防、消防设施严重不足,管控难度大。外来人员多、身份复杂、流动性大,治安压力大。部分院落因企业破产、改制成了无主管单位的院落,管理混乱。(二)服务缺失,矛盾纠纷突出。由于普遍存在遗留问题多、乱搭乱建多、低收入群众多的“三多现象”,致使邻里之间、住户与社区工作人员之间、住户与行政执法人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纠纷,协调解决难度大。(三)设施陈旧,安全隐患突出。大部分院落因建成年代久,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年久失修,有的已经远不能满足现有住户正常生活需要,既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四)整治受困,影响工作进度。市委、市政府把“平安智慧院落”整治工作纳入民生工程,严格按照“先自治、后整治”的原则,把院落自治组织的建立和有效运作作为“平安智慧院落”整治的前置条件,但建自治组织、设计方案比选、招投标等工作程序多、规矩严、周期长,目前还需要全速推进。1.3、建设方案概述及建议强化责任、合力推进。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思路,研究制定推进措施,各职能部门、所涉镇街要按照工作职责、目标和要求,落实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公安、民政、房管等职能部门要明确验收标准,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目督办要严格目标考核。分步实施、注重特色。制定总体整改方案,分步骤实施方案,调查详尽掌握各院落“四防”(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现状,增强院落防范能力,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标准扎实推进,重特色整出效果。(三)科技防范、落实保障。通过现代科技防范技术,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智能门禁系统、人像对比系统以及自动申报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平安智慧院落”实现现代化管理,在未来实现“院落-社区-街道-区县-市-省”多级管理模式。在带来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还能通过这些系统采集比较完善的数据给相关部门,增加政府的办事效率。二、整体方案设计2.1、业务流程图2.2、系统架构图系统框架图2.3、方案总体设计我方根据业务需求,围绕业务核心设计出以上整改方案的业务流程图和系统框架图,从上往下各级将建设相应的系统。省、市、区县、街道各级由业务系统和保障业务系统运行的后端硬件设备组成。而院落或者小区主要由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围栏防范系统、智能门禁管理系统、高清人像对比系统、自动申报系统组成。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和电子围栏防范系统构建成基本的安防系统,通过基本的技防对每个改造的院落或小区进行安全防范。在本地监控的同时,从街道级开始往上各级均能通过6411系统进行各级查看点位的实时情况。智能门禁系统和自动申报系统,则是通过门禁系统对每个住户进行实名登记后,发放门禁卡到每个住户手中,同时将登记的信息和6411后台数据库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已申报,结合自动申报系统对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实现对人口的动向管理,从而逐步取代原来每家每户去上门登记的方法。政府公安机关等涉及人口管理的相关部门则通过6411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对公安系统发布的相关信息进行关联,特别是当系统发现可疑人员时,自动向社区的管理方进行预警,管理方则可以及时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信息,大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高清人像对比系统则会实时将进出的人员进行抓拍并上传自6411系统数据库,主要实现对公安系统发布的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当系统发现可疑人员时,自动向社区的管理方进行预警,管理方则可以及时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信息。三、分步方案详细设计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系统详细设计总体架构设计3.1.1.2、系统前端设计在社区管理的各个小区中,每个小区新建监控点位,接入硬盘录像机(与中心平台同品牌),通过专用网络将监控图像传回监控中心进行统一管理。3.1.1.3、传输网络设计采用专线方式,将信号连接至监控中心。3.1.1.3.1、网络带宽计算视频监控系统带宽需求与分辨率和帧率两个因素密切相关。通常视频监控系统在25帧/s帧率情况下,720P的子码流需要1500kbps。对于所需图像的实时性、流畅性要求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对业务网络按照前端、中心服务平台和客户端划分三部分计算。前端带宽的计算监控系统的视频编码器编码采用H.265的方式进行编码,对网络带宽的占用比较少,就单路视频而言,画面质量为1秒25帧720P图像所需网络带宽为1500kbps。中心服务平台带宽的计算中心服务平台带宽计算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前端设备上传的视频流,另一部分为中心服务平台向客户端分发的视频流。中心服务平台所需的带宽可以根据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