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_第1页
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_第2页
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_第3页
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_第4页
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

在广西陆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分布着壮、汉、京、苗、侗、瑶、回、彝、水、毛南、仫佬、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当地人民在长期的消费、劳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广西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广西民族文化的保护,从制度、法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但在政治、经济、科技各方面快速开展的今天,挑战仍然严峻。

一、新时期广西民族文化面临的挑战

〔一〕新时代的冲击导致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开展的土壤和环境遭到削弱或破坏。21世纪以高度工业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正深化地急剧地改变着人类消费生活的各个方面。地球村出现,民族文化交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很多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开展的土壤和环境遭到削弱或破坏,加剧了民族文化的流失。

〔二〕文物被盗情况令人担忧。近几年国内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但总体来说意识不够强烈,或是因为人力、财力等原因保护措施不能到位,盗窃和毁坏文物时有发生。据不完成统计,仅2022年在广西贺州市户外分散文物中,自治区级重点文物被盗4个,市级、县级的文物被盗情况更是令人担忧。某些地区出现为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国外某些机构和个人在国内大量搜集档案文物,最终它们流失海外。

〔三〕继承者老龄化而年轻一辈后继无人,民族文化面临历史断层危险。很多民族文化没有形成文字,民族文化、历史和生活等民族记忆根本靠世代口口相传,随着局部老一辈继承者和艺人的离世、年轻一代走出大山融入城市,很多民族文化就此失传。在2022年文化部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广西有10人,除毛南族肥套传承人谭三岗和刘三姐歌谣传承人谢庆良分别出生于1959年和1953年,其他8位都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其中,苗族系列坡会群传承人梁炳光和广西文场的传承人何红玉均出生于1941,年龄已超过70岁。继承者老龄化而年轻一辈后继无人,民族文化历史断层危险概率大大增加。

二、广西民族博物馆在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博物馆是西方文化复兴时期的产物,自诞生以来,其数量和质量不断开展,在当前经济快速开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和独特的档案资源保护和传承的载体,其功能和价值不容无视。广西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建立规模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设施工程,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工作任务。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广西举足轻重的文化窗口和展示平台,免费开放至今,年均接待观众量近70万人次并逐年递增,在文化传播方具有突出的优势,在广西民族文化档案式传承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笔者就此展开总结和考虑。

〔一〕上级指导对民族档案的重视和全力支持。广西民族博物馆经六年筹建,于2022年12月开工,并于2022年5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内,馆区面积达130亩,由主楼和广西传统民居文化生态展示园两局部组成。主体建筑面积29370平方米,主楼外形取材于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礼物,从筹划到建立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各级指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极大地鼓舞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和斗志,促进了根底设施建立的进度和质量,为民族档案和文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存储和展示的场馆。

〔二〕文物档案内容丰富,突出民族特色。广西民族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为主,兼顾国内其他省份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资料收藏和宣传展示。博物馆常设六个固定陈列展览,其中大型主题陈列?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展示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出民族文物及其他实物资料一千八百余件,全面生动展现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丰富深沉、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民族文物专题陈列?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壮族文化展?,展示了广西最具代表性的铜鼓文化资源;并介绍了壮族的历史与文化,在对壮族进展全面、系统展示的根底上,突出广西壮族的特点,浓墨重彩地展现壮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突出成就和伟大文明;?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集中展示了从民间社会征集来的老物件。展览区还设有两个临时展厅,常年引进优秀主题文化展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目前博物馆现藏文物总数三万余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三千多件〔套〕,内容涵盖消费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藏品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它们真实地记载了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历史环境下的消费生活方式,是全面理解、研究各民族消费生活方式演变的重要档案资料。

〔三〕建立合适广西形式的1+10生态博物馆,对档案文物进展动态保护。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丰富,且存在形式多样。除了展示在博物馆建筑里的资料,更多的是分散在当地民族自然聚居地,融入当地人民的消费生活中,是原生态的人文景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开展,这些活博物馆遭受着现代文明的侵蚀,许多珍贵文物和民族文化资源面临流失。在深化调研和考察的根底上,广西民族博物馆采用1+10建立形式。即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1个中心,在广西各地建立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并以这10个生态博物馆为研究站和工作基地。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1+10概念中的1发挥龙头地位和作用,将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建立逐步建成生动有效地收藏、保护、研究、传承与展示广西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博物馆网络。目前10个生态博物馆已陆续完成并对民众开放,在这些开放性的原生态的博物馆里,不仅创始了民族文化保护的崭新形式,促使民众更好地理解、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保护当中,也进步了当地的经济效益,逐渐形成建立开发管理的良性循环。

〔四〕利用现代科技,促进博物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档案信息最终的目的是要为群众提供效劳。广西民族博物馆网页上有展览、资讯、研究成果、生态博物馆、鉴赏等效劳,并对文物信息进展数据采集、整理上传到网上,方便民众更快速地查阅。例如,广西特色的铜鼓文化设置了铜鼓数据库,对其进展了详细说明;对最新展览信息及时进展更新发布。除了当前这些已经普及化的根底信息电子化效劳,广西民族博物馆还利用三维技术设置了三维虚拟展厅。民众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这个三维虚拟展厅,如身临其境,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物。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区域限制,增加了民众欣赏和利用这些民族文化的途径,加深了博物馆和民众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五〕重视档案研究队伍建立。招聘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进步研究团队的整体素质。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相关课题,活泼在民族档案文物保护与开发的一线,进展了大量有价值的实地考察和调研;科研工作以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文物的研究保护为主要方向,鼓励多学科交融开展;成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组织人员进展实地考察、记录、传拓、摄影,出版?中国古代铜鼓实测记录资料汇编?等书籍,出版了大量刊物;定期举行三区人才支持方案培训班、乡村纪录影像、陈列展览人才培训班等技能培训班,为基层博物馆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进步的平台,打造出一支会管理、善创新、精业务的博物馆队伍。强大的研究队伍保证了博物馆档案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使其得到留存和保护的同时,得到发扬和传承,为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利用、研究和开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六〕积极进展国内外同行、民众的交流与互动。积极走出去:主动在区内外举行广西民族文化展览活动,例如在杭州举办那山、那水、那人广西壮族文化展;在宁夏博物馆举办绚彩中华中国瑶族服饰展巡展,弘扬、传承和开展广西民族文化,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派出相关人员到法国、贵州、云南和内蒙古等地进展学习和交流,探究出一条合适广西形式的生态博物馆之路。与重庆三峡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贵州民族博物馆、四川凉山州博物馆等各馆于2022年即建立了西南博物馆联盟;主动引进来:在广西举办中国东盟文化等论坛,在宣传广西民族文化的同时,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交流时机,让论坛成为友谊和交流的纽带;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旅游学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共建三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为高校教学科研基地效劳的同时,也为广西民族博物馆人才队伍建立增加新的培养基地、增添队伍活力。

在与民众的宣传互动中,广西民族博物馆也做了大量值得肯定的工作。广西博物馆周末和节假日进展民族乐器、舞蹈表演,安排志愿者进展讲解,并免费向民众开放;举办广西民族文化节、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活动、非遗天天见、摄影志展、民歌、民族服饰比赛等,吸引民众积极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中,在互动中增加对民族文物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走出博物馆,深化基层:举办五彩八桂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民族文化课堂、民族服装秀和民族体育活动,让社区居民和学生积极地投身其中,感受外乡民族文化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达成民族文化的传递潜移默化和社会教育目的。

〔七〕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受到民众广泛欢送,目前广西博物馆已开通微信、微博和广西博物馆官方淘宝店。微信和搜狐微博上通过文字加图片的形式主动汇报博物馆当前开展的活动情况、近期的展览信息、场馆开放时间调整,并在上面和志愿者、民众进展实时互动,大大增加了博物馆的被关注度。目前搜狐微博粉丝数量已到达38552人次。淘宝店上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和衍消费品销售,足不出户,也可以购置到感兴趣的民族文化产品。

三、新时期博物馆在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截至2022年底,我国现有博物馆4165家,比2022年增加299家;全年接待观众数量超过6亿人次,同比增长13.1%。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之一的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鼓励着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促发我们对此做出更多考虑。

〔一〕扩大民族文物搜集范围。目前,博物馆文物和档案的主要来自考古开掘出土移交文物,文物数量增长过程相比照拟缓慢,主动开拓新的博物馆文物藏品资源聚集渠道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深化社会征集是当前和今后博物馆文物工作的主方向之一。对文物捐赠者给予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进步捐赠回报。国外的藏品大局部来自民间搜集或个人爱好收藏家,我国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在开展和进步中。首都博物馆专门开拓了一个专门的区域展示来自民间收藏的私人藏品,如烟标、火花、钟表、相机、古玩,并以捐赠者名字来命名。现有约37万件藏品的陕西历史博物馆,20年来通过征集方式增加了1.2万多件藏品。广西民族博物馆主动定期在区内外进展走访调查,对民族文物进展征集,仅在2022年社会搜集活动中,就收到藏品13835件,其中包括民族服饰、老物件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资料。

〔二〕利用现代技术,做民族文化传承的守护者。当前科技飞速开展,博物馆在这个时代潮流里要与时俱进。博物馆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是必然趋势。文物搜集数据库化、多媒体技术、3D影像技术等在博物馆大量运用。贵州博物馆目前在建的数字博物馆,就是一个博物馆信息实体虚拟化的重要尝试。它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在更广袤的范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参观,利用方便。

民族文化由于其历史、地理等原因,存在方式主要表现为以有形图案在某类物质载体上和口口相传这两种。这种方式受人为和自然影响极易损坏和灭绝。如何采用现代技术挽救和保存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是当务之急。广西民族博物馆采用录制老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节日活动影像的方式记录这些档案,例如录制民族文化纪录片?取粘膏?,反映了南丹白裤瑶技艺蜡染中的一项名为取粘膏的手工程序,保存了再过五六年就可能消失的传统工艺。

〔三〕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目前我们对博物馆的概念还主要停留在藏品保管、陈列展览上。在国外,博物馆里面可见大人和小孩在里面充分享受到各自的乐趣。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好玩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休闲效劳基地。开发博物馆的各种民族特色传统工程,吸引大人和小孩主动走进博物馆,在玩的过程中,熏陶我国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广西民族博物馆已开展类似活动: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环江毛南族花竹帽制作技艺传承人谭素娟和家长学生来博物馆互动花竹帽的编制过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得到进步。博物馆的官方网页也可以考虑设计得更加有趣和实用。首都博物馆网页上设置有专门的互动社区和少儿网站。少儿网站里包含活动尝民族知识漫画、精彩视频、游戏区、百宝箱、看文物学历史等,在游戏过程中增加了我爱我的博物馆感情,更加理解和热爱民族的文化。

〔四〕将博物馆的后期运营管理与民族文化严密联络起来。我国博物馆迅猛开展的同时,经常面临着只重建立不重后期保护、运营管理的问题。热热闹闹建立,冷冷清清运营的情况时有发生。博物馆的开展应该由重视量的建立转向重视质的进步,其中的关键就是博物馆的后期运营管理。2022年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以博物馆运营管理及其文化产品创意开发为主题展开讨论,讨论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文化产业开展背景下,如何进展运营管理。博物馆应更多地考虑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联络起来,充分挖掘其经济潜能,以更吸引人的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