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花科植物分类学研究课件_第1页
报春花科植物分类学研究课件_第2页
报春花科植物分类学研究课件_第3页
报春花科植物分类学研究课件_第4页
报春花科植物分类学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春花科植物分类学研究简介中文学名:报春花科拉丁学名:Primulaceae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目:杜鹃花目(Ericales)简介一、重点特征草本,常有腺点。花两性,辐射对称;花冠合瓣;雄蕊对生;心皮常5,特立中央胎座。蒴果。二、花程式K(5)C(5)A(5)

G(5:1)

研究背景自19世纪末至我国解放前夕,欧美各国不断派专人来我国采集报春花属植物种苗和标本,运回欧、美栽培,研究,一时成为植物分类学界和花卉园艺界的热点,日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类群之一。我国始于1935年左右,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于1990年完成了中国植物志报春花科的编研。纠正了许多西方学者在命名和鉴定上的错误,发现了不少新的类群,对分类系统提出了修正,并论证了报春花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可能的起源中心,在系统分类研究方面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系统演化J·哈钦森等:报春花科由石竹目演化而来。

理由:二者均为草本植物,都具有特立中央胎座。缺陷:报春花科具合生花冠,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对生,与石竹目所属各科无共同之处。Enger,Cronquist,Takhtajan等:报春花科与紫金牛科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并得到形态解剖和植物化学方面的支持,因而为大多数分类学家所接受。系统演化演化趋势(胡启明,1994)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但也有部分属和种跨越赤道分布至南半球。分布区的北界在欧洲约为北纬62℃,在东亚和北美均达北极圈内,其南界近达非洲和大洋洲的南端,在南美洲达阿根廷南端,约南纬50℃。就整个分布区的范围而言,报春花科可称为一亚世界分布科。但在分布区内,许多属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区域性,表现为不同的分布型起源中心报春花科共22属,其中有单种属7个,仅含2一3种的少种属4个,共占总属数的50%,而且有80%的种类都集中在报春花(500)、珍珠菜(190)和点地梅(120)3个大属中。因此,系统学家多认为,此3属是报春花科的3个主要演化支干,而其它小属多由此分化而来。珍珠菜属,特别是其中的香草亚属(Se.IdioPhyton)是报春花科中最原始的类群,并通过它与紫金牛科连系;起源时间报春花科全为草本植物,没有化石和古抱粉记录,因此很难直接判断其起源时间。在报春花目的3个科中,仅在欧洲和北美第三纪地层中发现有紫金牛(Myrsinaceae)的少数叶化石。A.cronquist认为报春花目中的3个科没有任何一科可以认为是其它科的直接祖先,它们只能来源于一个共同祖先。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点,则报春花科的起源应在早第三纪或晚白垩纪。报春花属叶基生。花冠筒长于花冠裂片,喉部不紧缩,裂片覆瓦状排列。伞形或复伞形花序,具苞片,生于花葶顶端。代表植物:报春花P.malacoidesFranch.多花报春

P.polyantha

西藏紫花报春P.woodwardiiBolf.f.藏报春

Primula

ainensisLindl.报春花属--报春花Primulamalacoides原产中国云南、贵州报春花报春花属西藏紫花报春Primula

woodwardii

Bolf.f.

报春花属

系统与分类学研究胡启明把约500种报春花属植物分为30组(我国为24组),13个分布型,其中卵叶报春花组和报春花组被认为是该属中最原始的类群郑维列编制了西藏色季拉山地区12个报春花种及变种的分种检索表近年来,关于报春花新种、亚种及变种相继有报道,进一步完善了报春花属植物的分类体系报春花属细胞学研究Bruun曾对100多种报春花属植物进行过染色体观察和研究。至1997年,报春花属植物有56%的种类有过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报道。核型分析,初步得出脆蒴报春组和球花报春组染色体基数为x=11,报春花组染色体基数为x=9,指出需进一步研究报春花属最原始的染色体基数及该属核型进化问题。点地梅属纤细草本。叶基生。花小,单生或伞形花序;花冠筒短,喉部紧缩,裂片覆瓦状排列。代表植物:点地梅(A.umbellata(Lour.)Merr.)点地梅属核型分析黄荣福认为点地梅属的染色体原始基数可能是x=10,在种间或种内观察到有3种核型变化: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化、多倍化和核型不对称性变化.将2倍体居群的核型和不对称性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点地梅是较对称的核型.因此,在研究的种中应是比较原始的类群.北点地梅的核型不对称性和进化程度高于点地梅而低于高原点地梅和西藏点地梅.染色体多倍化的雅江点地梅、鳞叶点地梅和西藏点地梅等在核型上也许是最进化的类群.点地梅属分子系统研究王玉金等报道了青藏高原地区的点地梅属及羽叶点地梅属共14种29个居群的ITS与trnL-FDNA序列各27与25条;并结合已报道相关种类的有关序列,构建了“点地梅群”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研究发现“点地梅群”的4个属为一单系类群,含有两个稳定的分支:一支全部由点地梅属的种类组成,另一支分别由羽叶点地梅属、DouglasiaLindley、VitalianaSesler和9种点地梅属植物组成。珍珠菜属狭叶珍珠菜珍珠菜属—过路黄全草药用,治黄疸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珍珠菜属—聚花过路黄珍珠菜属微形态学分类叶表皮微形态种皮微形态花粉形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