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_第1页
病毒学-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_第2页
病毒学-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_第3页
病毒学-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_第4页
病毒学-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章出血热病毒教学大纲掌握汉坦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抗原分型及抵抗力),流行环节及致病性。

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防治原则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共同特征:“3H”症状

1.发热(hyperpyrexia)

2.出血(hemorrhage)

3.低血压(hypotension)休克及不同脏器

的损害。

*

引起出血热的病毒较多,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我国已发现的主要有:汉坦病毒、登革病毒及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汉坦病毒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两种急性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

以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Hantaviruspulmonarysyndrome,HPS)

以高热、弥漫性肺部炎症、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HFRS疫情最严重的国家1.

流行范围广:除青海和新疆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告。

2.发病人数多:10万人左右/年;占全球总病例数80%以上。3.病死率较高:

5%~10%。Geographicdistributionof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inChina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分布一、汉坦病毒生物学性状球形,有包膜及刺突-ssRNA(分3个节段)螺旋对称核衣壳

培养特性*多种细胞敏感,不出现CPE,免疫学方法检测证实。易感动物有多种(主要为啮齿动物),但除了小白鼠乳鼠感染后可发病及致死外,其余均无明显症状。

抵抗力

*对酸(pH3)和丙酮、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一般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等也能灭活病毒。*不耐热,56~60℃30min可灭活病毒。*紫外线照射(50cm、1h)可灭活病毒。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多宿主性,主要为啮齿动物。*

我国主要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二、流行特征2.传播途径尚未完全确定*动物源性传播: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垂直(胎盘)传播*虫媒(螨)传播?汉坦病毒循环——鼠间存在着病毒的自然循环,人作为易感宿主偶然进入这个循环就会感染。

HFRS临床症状为高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伴有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三疼(头痛、眼眶痛、腰痛),分五期: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恢复期,病死率高。所致疾病特点:潜伏期短,起病急,发病快三、致病性发病机理和免疫力病毒致宿主细胞直接损伤: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单核细胞等(血管通透性、水肿等广泛出血、休克、急性肾衰)病理性免疫损伤体液免疫介导:III型和I超敏反应细胞免疫介导:CTL及细胞因子同型免疫力持久预防与治疗灭鼠、防鼠注意个人防护三类HFRS疫苗,效果良好纯化鼠脑灭活疫苗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第23章虫媒病毒教学大纲掌握: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熟悉:登革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虫媒病毒的重要特性

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传播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节肢动

物---传播媒介、储存宿主

带毒节肢动物叮咬人或动物而传播,并维持病

毒在自然界的循环----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畜共患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

简称:乙脑病毒,又称日本脑炎病毒,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乙脑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病毒分类: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球形,有包膜,+ssRNA,20面体

E蛋白(包膜蛋白)E蛋白是镶嵌在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决定病毒的细胞嗜性含中和抗原表位和型特异性抗原表位具有血凝素活性,能凝集雏鸡、鹅和绵羊的红细胞

培养特性能在白纹伊蚊C6/36细胞、Vero细胞、BHK21细胞中增殖引起明显CPE易感动物为乳鼠,脑内接种3日发病,痉挛,麻痹死亡,脑组织分离病毒

抵抗力

符合一般包膜病毒的抵抗力

对脂溶剂敏感

不耐热:56℃30min、100℃2min均可灭活

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多种消毒剂可灭活

1.传染源

主要是带毒的猪、牛、马、羊等家畜和鸟类

幼猪具有高的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故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乙脑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2.传播媒介

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感染的蚊子可带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蚊子不仅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

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流行季节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以夏、秋季流行为主乙脑呈高度散发性乙脑病毒致病过程带毒蚊虫叮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结内增殖少量入血肝、脾、淋巴组织内增殖第二次病毒血症突破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顿挫感染高热----抽搐----脑膜刺激征----呼吸衰竭死亡率高(10-30%),有后遗症(5-30%)(隐性感染)0.1%致病机制(病理性免疫反应)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virus诱导Mφ分泌某些CKs,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易于病毒侵入CNS

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损伤

免疫性

感染后免疫牢固而持久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

IgM中和抗体:感染后1周产生,2周达高峰

IgG中和抗体:维持数年

血凝抑制抗体:感染后第5天出现,2周达高

峰,维持1年以上

特异性细胞免疫可阻止病毒侵入脑组织

1.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C6/36细胞分离培养病毒

乳鼠脑内接种法分离培养病毒

病毒的鉴定可采用CPE、红细胞吸附试验等2.RT-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

微生物学检查法3.血清学检查

IgG抗体检测:需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4倍以上升高,具有诊断价值。

IgM抗体:阳性率90%以上,用于早期快速诊断血凝抑制试验

防蚊灭蚊:是预防乙型脑炎的重要环节

特异性预防:采用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我国使用减毒活疫苗进行计划免疫

免疫对象:9月~10岁儿童

免疫保护率:超过60%

动物宿主的管理:幼猪的免疫接种防治原则第二节

登革病毒

Denguevirus

登革病毒引起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登革热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25亿人受登革热的威胁,每年病例5000万-1亿我国的南方地区也有登革热流行登革病毒概述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形态和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基因结构与功能与乙脑病毒相似分为4个血清型:

DEN-1、DEN-2、DEN-3、DEN-4生物学性状基因组:+ssRNA

E蛋白是病毒主要的包膜糖蛋白

可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结合,与病毒的吸附、穿入和细胞融合有关;

含中和抗原表位、型等特异性抗原表位,诱导产生中和抗体;

具有血凝活性。

培养特性灵长类动物对登革病毒易感乳鼠是登革病毒最敏感,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多种哺乳类及昆虫细胞对登革病毒敏感白纹伊蚊C6/36细胞是最敏感、最常用的细胞,可引起明显CPE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染源灵长类动物是丛林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染源

自然储存宿主:人或灵长类动物是主要储存宿主

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病学特征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病毒经蚊虫叮咬进入人体,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系统中增殖,然后经血流播散。

表现为二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1.

登革热(DF)

2.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致病性

潜伏期约4~8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发热、极度疲乏

疼痛:头痛、全身关节及肌肉疼痛(100%)

皮疹:70%

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登革热的临床特征登革热症状具有普通登革热的症状病情进展迅速伴有明显的出血现象,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子宫出血、脑或珠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发展为出血性休克。病死率高DHF/DSS的临床特征登革热患者的大面积皮肤出血

DSS/DHF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目前认为与“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有关单核细胞释放蛋白酶、凝血因子、CK等,激活补体系统、凝血系统,致血管通透性、出血、休克等

致病机制ADE作用机制:

(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

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机体可产生非中和IgG抗体,当再次感染登革病毒时,病毒与这些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增强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和感染作用。1.病毒的分离培养

采集早期病人血清接种白纹伊蚊C6/36细胞2.血清学检查

用ELISA或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登革热病人

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3.病毒核酸检测

用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微生物学检查法

登革病毒疫苗尚未研究成功无登革热的特效治疗方法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手段防治原则第三节其他虫媒病毒国际上称为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蜱传脑炎病毒

引起的森林脑炎为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东北和西北林区有本病流行

森林脑炎病毒病毒呈球形,直径30~40

nm

有包膜,包膜上含血凝素糖蛋白核酸为ssRNA动物感染范围广,小鼠的敏感性最高

一、生物学性状传染源:多种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病毒不仅能在蜱体内增殖,还能经卵传代,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