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生物期末总复习必修三生物期末总复习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1)与外界相通的环境中的液体、物质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
(2)细胞内或细胞膜的物质、液体
①血红蛋白;②载体蛋白;③呼吸酶;④H2O2酶;⑤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⑥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3)不属于人体的成分①纤维素;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及关系?问题:血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吗?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1、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课件BP74(11)BP74(11)沿运输方向浓度依次降低
O2肺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O2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讨论:
1、O2、CO2分别在哪里浓度最高?组织细胞、肺泡2、O2进入细胞被利用穿过的生物膜层数?肺泡壁细胞血管壁细胞红细胞组织细胞线粒体O2沿运输方向浓度依次降低讨论:组织细胞、肺泡2、O2进入细胞红细胞中O2
进入组织细胞至少穿过多少层生物膜?红细胞中O2
进入组织细胞彻底被利用至少穿过多少层生物膜?O2
从外界进入血液,经血液运输后扩散至组织细胞并被彻底利用至少须穿过多少层生物膜?4层6层11层红细胞中O2进入组织细胞至少穿过多少层生物膜?红细胞中O2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D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D课堂练习: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C2、人体内CO2浓度最高部位是()A.肺泡内B.静脉血C.组织液D.细胞内D
3、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3B.5C.6D.10D
4、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A5、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P6(2)①血浆②淋巴③组织液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D.③②①③D课堂练习:C2、人体内CO2浓度最高部位是()D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血浆含的蛋白质较多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中Na+、Cl-起主要作用。无机盐蛋白质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缓冲物质:H2CO3/NaHCO3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_____作用的物质缓冲乳酸剧烈运动时:H2O+CO2由肺将CO2排出Na2CO3碳酸钠进入血液:由肾脏排出乳酸钠+H2CO3+NaHCO3+H2CO3NaHCO3缓冲物质:H2CO3/NaHCO3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课件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
2.毛细淋巴管阻塞:3.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
4.过敏反应:
其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引起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引起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1、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A~D代表体液的各组成部分,其名称:A
;B
;C
;D
。其中
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2)A和B液体的物质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构完成,B和C液体的物质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构完成。(3)B与C之间的水的交换方式是
,消化道中的氨基酸进入A液体的方式是
,葡萄糖进入A液体中红细胞的方式是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毛细血管细胞膜自由扩散(渗透作用)主动运输协助扩散P73(9)1、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4)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的渗透压
;发生过敏反应时,
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
,使它的渗透压
;过度疲劳时,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
渗透压
;[]
回流受阻。上述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
而出现
的现象。(5)D液体直接来自[]
,D液体进入A液体要经过
。(6)A液体的水分主要是通过
和消化道排出体外。A血浆降低毛细血管B组织液升高B组织液升高D淋巴增加组织水肿B组织液淋巴循环肾、皮肤(汗腺)、肺1、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树突神经末梢髓鞘细胞体轴突神经纤维树突:
细胞体突起轴突(一条)
神经元(神经细胞)树突神经末梢髓鞘细胞体轴突神经纤维树突:细胞体突起轴突(一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的类型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类型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判一判(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提示错。反射发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2)反射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提示错。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提示错。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无运动功能。(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提示错。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相连的肌肉或腺体。(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提示错。如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判一判(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B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A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B某人刺激静息电位时的状态兴奋状态兴奋区未兴奋区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刺激静息电位时的状态兴奋状态兴奋区未兴奋区二、兴奋在神经纤维4.电流方向在膜外与兴奋传导方向:
在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回忆1.静息电位是怎样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动作电位是怎样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静息电位电荷分布为
,产生原因主要是
外流造成的;受刺激后变为动作电位,电荷分布为
,产生原因主要是
内流造成的。内负外正K+内正外负Na+协助扩散运输方式: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双向相反相同4.电流方向在膜外与兴奋传导方向:在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突触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突触
突触类型:轴突------树突轴突-----细胞体
突触类型:轴突------树突轴突-----细胞体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信号转化方式如何?2.神经递质的效果一定引起兴奋么?也可以引起抑制3.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_____,体现细胞膜的______。由突触后膜上的______识别。胞吐流动性糖蛋白4.突触小体内含量较多的细胞器有哪2类?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树突或胞体膜突触突触小体:
电信号化学信号6.特点:单向传导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原因: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注意:6.特点:单向传导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
电流计发生
次方向
的偏转。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①在神经纤维上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
电流计
偏转。两不发生相反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
的偏转。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发生
偏转。②在神经元之间两次方向相反一次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有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下丘脑(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参与生物节律的控制)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脑干小脑脊髓下丘脑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腺卵巢睾丸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肾上腺素等分泌雌性激素等分泌雄性激素等分泌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胸腺激素等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腺卵巢睾丸分泌促甲状腺甲亢(分泌过多)呆小症(幼年分泌过少)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成年缺碘)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异常作用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肾上腺素加速新陈代谢提高多种组织的兴奋性升高血糖甲亢(分泌过多)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异常作用各种激素之间的关系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生长发育:血糖:体温调节:血糖: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各种激素之间的关系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生长发育:血糖:体温激素的化学本质:蛋白质类:氨基酸类:固醇类: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各种促~激素;下丘脑分泌的: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含碘氨基酸)、肾上腺激素等。性腺分泌的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和孕激素。激素的化学本质:蛋白质类:氨基酸类:固醇一.血糖的和转化合成氧化分解血糖0.8~1.2g/L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消化、吸收分解转化
CO+HO+ATP2
2肝糖原、肌糖原脂肪、某些氨基酸等来源去向当血糖低时,增加血糖的_______当血糖高时,增加血糖的_______来源去路血糖可以转化为肌糖原,但是肌糖原不能转化为血糖。注意:一.血糖的和转血糖浓度降低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刺激分泌促进结果刺激分泌促进结果拮抗反馈调节血糖浓度降低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胰岛素下丘脑某一区域下丘脑另一区域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A细胞血糖降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糖平衡调节属于什么调节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下丘脑某一区域下丘脑另一区域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B例.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A例.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尿糖>160mg/dL血糖80-120mg/dL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CO2+H2O+能量氧化分解肝糖元、肌糖元合成转化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血糖平衡——来源与利用>130mg/dL:高血糖糖尿病验血验尿低血糖<50~60mg/dL:早期症状
(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45mg/dL:晚期症状(昏迷休克)1、成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少或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引起。2、特征: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降低)3、治疗:现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加饮食治疗尿糖>160mg/dL血糖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非糖物判断:刺激X、1、2、3分别是什么?激素是什么?刺激X是血糖降低1是传入神经2下丘脑3是传出神经激素是胰高血糖素P13判断:刺激X、1、2、3分别是什么?激素是什么?刺激X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寒冷等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促进促进反馈反馈新陈代谢,抵御寒冷促进大脑皮层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负反馈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寒冷等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冷热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传出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效应器汗液增多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散热增加立毛肌收缩血管收缩血流减慢散热减少骨胳肌战栗产热减少肾上腺素增加体温恒定体温恒定甲状腺素增加神经—体液调节产热增多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冷热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引水补充水分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释放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减少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和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就会减少,这是一种________机制。(3)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
]________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在激素调节过程中,它和[b]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的关系是________。典例
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神经递质只存于突触小泡中,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反馈调节
胰高血糖素
c肝糖原的分解协同作用
一些非糖物质的转化(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典例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Content水平衡调节机制1.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_______;渴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2.水、盐平衡是受
和
双重调节的。
是调节水平衡的主要激素,是由
下部的一些
_制造,然后储存于
再由
_______释放出来的,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下丘脑神经体液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后叶垂体后叶(神经垂体)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ontent水平衡调节机制1.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_____下丘脑(1)作为神经中枢:①有血糖调节中枢。②体温调节中枢。③水平衡调节中枢。(2)作为感受器:有渗透压感受器。(3)作为效应器: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下丘脑(1)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激素调节模式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激素下丘脑激素调节模式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激素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特异性免疫类型抗原进入人体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类型抗原进入人体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被相应的体液抗原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感应阶段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浆细胞产生抗体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体液免疫抗原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感应阶段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淋巴细胞增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靶细胞破裂死亡抗原被消灭细胞免疫的过程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二次免疫的特点:快而强。二次免疫的特点:快而强。体液免疫抗体的分布:1)血清(主要)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抗体的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过敏反应抗体的分布:皮肤、粘膜和其他组织细胞的表面体液免疫抗体的分布:1)血清(主要)抗体的化学本质:免疫球蛋
归纳总结(三个唯一)
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提醒:①切除胸腺——
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②骨髓遭破坏
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③若两者都遭破坏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再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并未恢复。浆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归纳总结(三个唯一)提醒:浆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敌我不分)免疫缺陷症概念:特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IDS先天无胸腺、先天无B细胞等营养不良、感染、手术等造成的。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症概念:特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已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过敏原机体抗体某些细胞过敏原释放物质(如组织胺等)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刺激产生吸附再次刺激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过敏原机体抗体某些细胞过敏原释放物质6.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填序号)(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细胞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过程将寄生菌释放出来。(填序号)(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②③效应T细胞抗体⑤⑦②⑥④⑤反应快而强6.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1)①表示
,d是
细胞。(填编号)。(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字母)。(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主要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
(填号)。(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效应T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cdeg④b免疫缺陷病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典例(2010·上海生物,五)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__。A.溶酶体B.汗液C.口腔粘膜D.胃酸(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4)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接种疫苗属于________免疫方法。胸腺、骨髓、淋巴结A非特异性B细胞记忆T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人工典例(2010·上海生物,五)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尖端下部尖端作用部位①生长素作用的部位②向光弯曲的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结果) 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③受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 实验总结:胚芽鞘各部分的作用尖端尖端作用部位①生长素作用的部位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分离与鉴定生长素究竟是什么?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长素,并确认它就是
吲哚乙酸(IAA).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生长素的发现,是从研究植物向光性开始的。分离与鉴定生长素究竟是什么?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长素,并确向性运动的解释1对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使生长素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得多,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向性运动的解释单侧光使生长素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得多,背光侧比2.重力2.重力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单侧光重力向光侧分布
细胞生长背光侧分布
细胞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向地侧分布
背地侧分布
根部茎部背地侧长得
向地侧长得
向地侧长得
背地侧长得
根向地茎背地少慢多快多少慢快快慢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单侧光重力向光侧分布细胞生【高考考向】不同处理下胚芽鞘生长效应的判断与分析方式一:遮盖遮盖的方式有:【高考考向】不同处理下胚芽鞘生长效应的判断与分析方式一:遮盖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④⑥
C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方式二:切除尖端
右图示是用四种不同方法处理的剪去尖端的胚芽鞘,其中能直立生长的是
,向右弯曲的是
,向左弯曲的是
。②③④方式二:切除尖端②③④方式三:旋转旋转的方式有:(1)光照方向不变,转动胚芽鞘;(2)胚芽鞘固定不动,转动光源;(3)同时转动光源和胚芽鞘。方式三:旋转小窗光源小窗光源小窗光源小窗光源ABCD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花盆与暗箱一起转),保持15分钟匀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B若固定暗箱,把花盆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则幼苗的生长状况为()A小窗光源小窗光源小窗光源小窗光源ABCD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右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A右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把一个胚芽鞘尖端放在一块琼脂块上,琼脂块的中央被云母片隔开,同时被一个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如图①所示)。经过以下三种方法处理一段时间:仅纸盒转动、仅胚芽鞘下的琼脂块转动、整个装置同时转动,然后分别把A、B所示琼脂块放在三个切尖端胚芽鞘的切口上(如图②)。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分别()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D综合某校生物兴趣小D综合方式五:梯度类:
方式四:横置类:
方式五:梯度类:方式四:横置类:方式六:插入类:
方式七:移植类:
方式六:插入类:方式七:移植类:
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到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甲、乙、丙、丁从左侧给予光照,戊均匀光照,培养一段时间。(1)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戊________。①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③向左弯曲④不生长也不弯曲①③①④②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具分生能力的组织,主要是的幼嫩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很少显著有机物(吲哚乙酸)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尖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极性运输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横向运输非极性运输具分生能力的组织,主要是的幼嫩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很少显著10048487620思考:如何证明横向运输的存在?思考:如何证明极性运输的存在?10048487620思考:如何证明横向运输的存在?思考:如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重性两重性促进:抑制:低浓度高浓度根>芽>茎幼嫩部位>成熟部位敏感度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010-1010-810-610-410-2c/mol·L-1促进生长抑制生长芽茎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重性两重性促进:低浓度根>芽>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形成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顶芽侧芽切除顶芽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形成原因:顶芽产解除顶端优势:可以增产,可以调节植株形态。
如:棉花摘心、果树整枝、园艺修剪、移栽促进根系发育维持顶端优势:可以达到增产如:树木成材应用:解除顶端优势:应用: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生理现象有些?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既能疏花疏果,又能保花保果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吗?不能,这两个例子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生理现象有些?顶端优势、根的向地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A.a和bB.b和aC.b和cD.c和b答案:CA.a和b答案:C图17思考:请据图描述生长素浓度大小与植物生长的关系。①在最适浓度(C点)时,生长素的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强,植物生长最快;②在最适浓度以下(A—C段)随着浓度升高,生长素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植物生长加快;③超过最适浓度后(C—E段),随着浓度的继续升高,生长素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植物生长也减慢;④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E—F段),生长素抑制生长,植物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图17思考:请据图描述生长素浓度大小与植物生长的关系。①在最促进生长作用生长素H(g,h)A(m,n)B(2m,n)O(0,0)C(i,0)如图表示植物生长素与其植物生长促进作用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曲线HB段说明:(4)某植物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
区域。(5)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是1∶2,则根据图示推测燕麦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1)曲线OH段说明:(3)曲线上C点表示:低浓度范围内,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超过一定浓度后,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该浓度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大于C小于2m促进生长作用生长素H(g,h)A(m,n)B(2m,n)O(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提取困难,且易分解,在生产上较少应用。生长素为什么不能大规模地应用?生长素类似物
如α-奈乙酸(NAA)2,4-D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但不容易被降解,因此效果稳定,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提取困难,且易分解,在生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上的应用(注意)一、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二、促进果实发育无籽番茄的培养,不改变生物的基因型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三、防止落花落果,疏花疏果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上的应用(注意)一、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二、例、切开凸凹不平,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A、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B、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C、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D例、切开凸凹不平,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小结①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②向光弯曲部位在③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不影响生长素的④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又进行;而尖端以下只进行⑤生长素运输的方式:尖端尖端以下(伸长区)分布合成横向运输
极性运输主动运输(极性运输时)极性运输小结①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长不长与是否有生长素有关胚芽鞘的弯不弯与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有关植物的胚芽鞘、幼苗等的生长方向与生长素的分布情况有关。单侧光和某些外力的作用往往会引起生长素的重新分布,也就会改变它们原来的生长方向。胚芽鞘的长不长与是否有生长素有关几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整合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几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整合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课件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枝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是因为芽和幼叶具有以下特点:A、能迅速生长B、能进行光合作用C、能产生生长素C、储存着较多的有机物C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①
培育无籽番茄②延长植物光照时间③果树整枝修剪④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⑤棉花摘心⑥带芽的枝条扦插
A①③B②④C⑤⑥D②⑤B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枝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是因为芽和幼BB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课件顶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抗生长素顶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抗生长素侧芽的伸长分生植物激素侧芽的伸长分生植物激素请据图回答问题:(1)分析图一:用_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如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2)图二表示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曲线上H点表示_______________。(3)图一装置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③④向光弯曲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最适生长素浓度大于m小于2m请据图回答问题:(1)分析图一:用_________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章种群和群落Content一、种群的特征Content一、种群的特征环境因素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种群数量的变化非生物:空间、食物、气候、灾害生物(天敌):种内互助、斗争;种间互助、斗争(捕食、寄生、竞争);人类的活动增或减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的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它们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环境因素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种群数量的变化理想,没有环境阻力自然,有环境阻力有K值无K值稳定不变先升后降K值:环境阻力三、J、S型曲线增长K/2增长速度最快理想,没有环境阻力自然,有环境阻力有K值无K值稳定不变先升后内容类型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特别提醒:初生演替一般来说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要长。内容类型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特别提醒:营养结构:种间关系生
物
数
量
A寄生虫B宿(寄)主营养结构:种间关系生
物
数
量A寄生虫B宿(寄)主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网)(营养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捕食关系五、生态系统及稳定性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网)(一)、生态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起点组成成分种间关系营养级别生态功能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捕食和竞争一种生物可以是不同的消费者,处于不同的营养级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②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起点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原因: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过程特点实践意义单向流动(食物关系不可逆)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原因: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二)例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
,为什么
。B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B为生产者例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例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
。5.7%例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例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为什么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例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规律总结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得同化量②能量传递效率=特别注意:必须是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作比。2、已知各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计算特定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规律总结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第一营养典例1下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3·a-1)。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kJ/m-3·a-1。(2)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1.1*10515.6%易错点3:对自然生态系统来说,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投放人工投放的有机物中的能量。2.514110典例1下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典例2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缺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到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1.96典例2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缺状况,人类可巩固练习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生产者的同化量肯定大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④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②/①)*10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⑤①②③④D巩固练习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生产者的同化量肯定大于初巩固练习若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5×108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__。3.1*108KJ巩固练习若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除法乘法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例1】在“藻类→甲虫→虾→小鱼→大鱼”的食物链中,(1)若有藻类植物G克,大鱼最多能增重多少克?(2)若小鱼要增重N克,最少需要甲虫多少克?
(1/5n)G(1/10n)G(n为食物链中相应营养级总数减1或为箭头数)。10nN5nN(1/625)G克
25N克【例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kg
B.28kgC.100kgD.280kgD除法乘法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1/5n)G(1/10n)巩固1.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A.120kgB.160kgC.60kgD.100kg【解析】根据题干,可绘出食物网如下:此共需海洋植物为4×1/2×5+4×1/4×5×5+4×1/4×5×5×5=160kg。答案:B。巩固1.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巩固2.右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m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D巩固2.右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碳循环:(三)物质循环生物群落无机环境C、H、O、N、S等基本元素特点:全球性、反复性、循环性碳循环:(三)物质循环生物群落无机环境C、H、O、N、S等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光、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动物的能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的行为特征动物特殊行为化学物质物理过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光、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
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气候干旱时,森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稳定性生物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三、生态系统稳定性抵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C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
______短缺
_____
土地______:主要原因__________
____污染
__________锐减水资源温室气体____等全球气候____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原因:_____等物质大量排放结果:紫外线辐射增强CO2变暖氟利昂酸雨荒漠化植被的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1)水体富营养化(2)生物富集作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温室气体____必修三生物期末总复习必修三生物期末总复习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1)与外界相通的环境中的液体、物质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
(2)细胞内或细胞膜的物质、液体
①血红蛋白;②载体蛋白;③呼吸酶;④H2O2酶;⑤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⑥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3)不属于人体的成分①纤维素;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及关系?问题:血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吗?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1、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课件BP74(11)BP74(11)沿运输方向浓度依次降低
O2肺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O2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讨论:
1、O2、CO2分别在哪里浓度最高?组织细胞、肺泡2、O2进入细胞被利用穿过的生物膜层数?肺泡壁细胞血管壁细胞红细胞组织细胞线粒体O2沿运输方向浓度依次降低讨论:组织细胞、肺泡2、O2进入细胞红细胞中O2
进入组织细胞至少穿过多少层生物膜?红细胞中O2
进入组织细胞彻底被利用至少穿过多少层生物膜?O2
从外界进入血液,经血液运输后扩散至组织细胞并被彻底利用至少须穿过多少层生物膜?4层6层11层红细胞中O2进入组织细胞至少穿过多少层生物膜?红细胞中O2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D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D课堂练习: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C2、人体内CO2浓度最高部位是()A.肺泡内B.静脉血C.组织液D.细胞内D
3、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3B.5C.6D.10D
4、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A5、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P6(2)①血浆②淋巴③组织液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D.③②①③D课堂练习:C2、人体内CO2浓度最高部位是()D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血浆含的蛋白质较多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中Na+、Cl-起主要作用。无机盐蛋白质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缓冲物质:H2CO3/NaHCO3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_____作用的物质缓冲乳酸剧烈运动时:H2O+CO2由肺将CO2排出Na2CO3碳酸钠进入血液:由肾脏排出乳酸钠+H2CO3+NaHCO3+H2CO3NaHCO3缓冲物质:H2CO3/NaHCO3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课件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
2.毛细淋巴管阻塞:3.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
4.过敏反应:
其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引起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引起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1、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A~D代表体液的各组成部分,其名称:A
;B
;C
;D
。其中
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2)A和B液体的物质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构完成,B和C液体的物质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构完成。(3)B与C之间的水的交换方式是
,消化道中的氨基酸进入A液体的方式是
,葡萄糖进入A液体中红细胞的方式是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毛细血管细胞膜自由扩散(渗透作用)主动运输协助扩散P73(9)1、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4)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的渗透压
;发生过敏反应时,
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
,使它的渗透压
;过度疲劳时,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
渗透压
;[]
回流受阻。上述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
而出现
的现象。(5)D液体直接来自[]
,D液体进入A液体要经过
。(6)A液体的水分主要是通过
和消化道排出体外。A血浆降低毛细血管B组织液升高B组织液升高D淋巴增加组织水肿B组织液淋巴循环肾、皮肤(汗腺)、肺1、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树突神经末梢髓鞘细胞体轴突神经纤维树突:
细胞体突起轴突(一条)
神经元(神经细胞)树突神经末梢髓鞘细胞体轴突神经纤维树突:细胞体突起轴突(一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的类型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类型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判一判(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提示错。反射发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2)反射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提示错。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提示错。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无运动功能。(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提示错。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相连的肌肉或腺体。(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提示错。如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判一判(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B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A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B某人刺激静息电位时的状态兴奋状态兴奋区未兴奋区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刺激静息电位时的状态兴奋状态兴奋区未兴奋区二、兴奋在神经纤维4.电流方向在膜外与兴奋传导方向:
在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回忆1.静息电位是怎样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动作电位是怎样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静息电位电荷分布为
,产生原因主要是
外流造成的;受刺激后变为动作电位,电荷分布为
,产生原因主要是
内流造成的。内负外正K+内正外负Na+协助扩散运输方式: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双向相反相同4.电流方向在膜外与兴奋传导方向:在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突触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突触
突触类型:轴突------树突轴突-----细胞体
突触类型:轴突------树突轴突-----细胞体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信号转化方式如何?2.神经递质的效果一定引起兴奋么?也可以引起抑制3.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_____,体现细胞膜的______。由突触后膜上的______识别。胞吐流动性糖蛋白4.突触小体内含量较多的细胞器有哪2类?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树突或胞体膜突触突触小体:
电信号化学信号6.特点:单向传导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原因: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注意:6.特点:单向传导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
电流计发生
次方向
的偏转。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①在神经纤维上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
电流计
偏转。两不发生相反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
的偏转。2.刺激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女式运动裤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圆柱式木质百货组合货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全自动C型钢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人教版(三起)第一单元 初步认识与基本操作 1 信息和信息技术-窗口操作-教学设计
- 2025年中国PVC美化防火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全国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第六册第一单元第7课《身份验证》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2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
-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 Unit 1 Life Choices Lesson 2 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Stress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反洗钱法》知识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年中国X线诊断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合集
- 广州市小学六年级上英语单词
- 第六章几何图形 初步数学活动 制作纸魔方和绘制五角星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武汉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元月调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
- 2025年金城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院保安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 《工程建设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