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飞的传奇一生及其摄影作品研究综述》_第1页
《沙飞的传奇一生及其摄影作品研究综述》_第2页
《沙飞的传奇一生及其摄影作品研究综述》_第3页
《沙飞的传奇一生及其摄影作品研究综述》_第4页
《沙飞的传奇一生及其摄影作品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飞的传奇一生及其摄影作品研究综述摘要:沙飞作为专职新闻摄影记者,拍下来许多珍贵的历史记忆,留给后人大量的视觉遗产,沙飞虽英年早逝,可是他传奇的人生和悲剧的命运成为那个年代一抹传奇的色彩。对沙飞及其摄影作品的研究,是当前探究中国摄影史的重要环节。沙飞摄影的作品民族情感、爱国精神是如何影响并体现在抗战纪实影像之中,分析对中国主流影像风格产生深远影响的红色影像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价值。本文主要是将分析沙飞的摄影作品,在研究沙飞摄影作品所承载的作品的文本意义和摄影师本人所想表达的文本意义的同时,将沙飞摄影作品进行归纳整理,用沙飞留给我们的图片去分析沙飞影像所要展现的真实的晋察冀根据地,最后通过分析去看待沙飞影像的影响和局限性。关键词:沙飞;摄影;作品一、摄影师沙飞的传奇一生(一)摄影师沙飞摄影实践过程1926年,沙飞从无线电学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沙飞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一名报务员。在北伐战争结束后,沙飞在汕头成为一民报务员,成为一名报务员。在汕头沙飞认识陪他一生的人—王雁,并于她结婚,在当时报务员的收入不菲,夫妻俩过着幸福的日子。可是一切都在沙飞决定学习摄影之后发生了改变,并成为他们一生的遗憾。沙飞和自己的妻子王辉有一段甜蜜的爱情,沙飞的第一张摄影作品就是在蜜月时候拍摄的。当时盛行唯美主义的摄影风格,而这样的摄影风格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相衬。当时社会上的的摄影纯粹是为了逃避严酷的现实,享受醉生梦死的庸俗取乐。在沙飞看来,只有纪实摄影才是追求真理,追求客观现实的造型艺术。但是沙飞的摄影理想之路走的不是那么顺利,妻子的不理解和反对为沙飞的摄影之路添加困难,但是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为自己的摄影事业而奋不顾身,以摄影为自己的革命事业和斗争武器。沙飞是摄影界第一个镜头对准社会最底层的人。当沙飞决心要做一名摄影记者时,他就开始把目光投向社会基层,拍摄了很多劳苦大众,这些照片成为他早期摄影生涯的代表作。沙飞先后拍了渔民、码头工人、人力车夫、乞丐等众多基层人民,表现基层人民被奴役、被压迫的生活生活场景。1936年沙飞在广州举办摄影展时把这些照片以主题“大众生活”进行展出。沙飞也是第一个拍摄国防题材的摄影人。1936年,沙飞拍摄了《在敌人垂涎下的南澳岛》、《南澳岛-日本人南进的一个目标》两组照片。沙飞以新闻摄影者敏锐的眼光发现南澳岛这个海岛的重要战略意义。于是沙飞从不同的视角拍摄了很多珍贵的照片,如南澳岛远眺》、《南澳岛古城》、《岛民的农耕》、《渔民补网》(《渔光曲》)、《渔民生活》等照片。1937年沙飞所拍南澳岛照片分别发表在由周瘦鹃和郎静山主编的《中华图画》《中华图画杂志》和《生活星期刊》,以警示国人加强对南澳岛的防卫。1938年7月,日军在南澳岛发动抢夺广州的第一站。沙飞也是拍摄鲁迅先生生前最后留影和逝世后遗容及殡仪活动的人。1936年10月8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回全国木刻展览上,沙飞第一次见到鲁迅先生,沙飞珍惜这次机会,按下快门,为鲁迅和青年木刻家们拍摄了一组照片。在展览会上沙飞拍下了《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这张照片,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傲骨的气质和对待青年学子时的温和,沙飞成功刻画出了鲁迅先生的气质,生动的记录下一个精神领袖与年轻人之间交流的情景,这张照片也成为我们去了解鲁迅先生时代精神的重要的影像媒介,随后沙飞又拍摄了《鲁迅先生和青年木刻家在一起》等著名照片。十天后,鲁迅先生逝世,沙飞在鲁迅的住处,用他手中的相机记录下鲁迅先生最后的坚毅。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关于鲁迅先生的照片大多是由沙飞所摄,其中最著名的其中《鲁迅先生生前最后留影》至今都悬挂在鲁迅之子周海婴家中,使得后人能够看到鲁迅先生最后的神情。他希望自己像鲁迅先生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了自己的祖国,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沙飞对所拍摄的鲁迅照片的底片视如珍宝,直到1950年沙飞在行刑前把所有东西都交给组织,唯独没有上交鲁迅照片的底片,它们跟沙飞一起被埋入地下,万分遗憾。(二)沙飞摄影理念以沙飞、吴印咸(延安)为代表的战地摄影记者,开创了红色摄影最突出的特点,司苏实认为沙飞、吴印咸们所倡导的摄影创作理念就是以小见大,要做到一张照片胜过一个师的战斗力,所以他们的许多摄影作品应该抽象化阅读,而不是停留在画面的表现意义上。在我国摄影发展的过程中,摄影创作结合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诗言志,文载道,所以看待特殊时期的摄影创作跟摄影师所处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善于应用事务的象征意义是红色摄影的一大创作方式,在沙飞摄影作品中有很多这种“诗言志”和“文载道”的照片比如《革命的笛声》、《瞭望哨》等。红色摄影是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提出,并实践的,所以司苏实这段话肯定了在特殊环境下红色摄影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价值。二、沙飞摄影的图像建构 (一)沙飞摄影中的抗日战争 1.受难的百姓和残酷的战争沙飞的摄影作品通过凸显八路军抗击日寇和百姓受的苦难的形象是建构抗日根据地首要任务,具体而言就是图像试图揭露日寇的残暴和抗日的正义性。在沙飞摄影作品中有步伐整齐的练兵队伍,坚守岗位的八路军战士,目光坚毅的八路军指挥官,还有冲锋倒下的战士和因为战争逼迫而加入八路军的和尚。在沙飞的镜头里,为躲避大扫荡而逃难的农民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受苦受难的百姓。“血的控诉”是一篇新闻摄影专题报道,用五组图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表达对日军暴行的控诉。第一张图片是被炸弹破坏的墙壁下面一个老人靠着墙壁在哭泣,第二张图片是躺在地上的孩子,他身后是日军摧毁的房屋,第三张图是一名被强奸后的妇女被刺死的妇女,状况惨不忍睹,这两张图借助摄影的真实性都只是直接呈现日军的凶残。第四幅照片用大全景去展示被日军炸毁的烈士纪念塔,日军想通过摧毁纪念塔的方式去打击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第五幅是一群百姓脱离故乡,男人们背着包揪,女人带着孩子走向未知的生活。沙飞并没有正面拍摄区表现百姓痛苦的表情,而是采用背面拍摄的方式,来表达百姓的无助和绝望。《血的控诉》版面,见第1期《晋察冀画报》2.展现全民抗战的战争图像在《沙飞摄影全集》中,沙飞对于战争图像的全方位的展示八路军、民兵、妇女、儿童参与战争、打击日寇的画面。在沙飞《摄影全集》中直接展示八路军英勇作战的图片有59幅,展示民兵的有36幅,展示妇女参与战争的有23幅,展示儿童的有17幅,如《检阅青年抗日先锋队》、《民兵和八路军并肩战斗》、《瞭望哨》等,这些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全民抗战的战争图像。在沙飞的画面中有英勇冲锋的八路军战士,有军民合作抗日的民兵组织,也有妇女和儿童为解放民族战争尽一份绵薄之力。以沙飞拍摄的《检阅青年抗日先锋队》为例,这是一幅极具象征意义的画面。在阅兵场上,受阅的青年先锋队肩扛着土枪,直视前方,年轻的脸颊带着一丝的成熟和坚定,昂首向前,因为是走在干燥的吐操场上,他们的身后因为统一的步伐扬起沙尘,扬起的沙尘巧妙的起了强化前面青年的主题左右和加大景深的作用,放眼望去,后面依稀能看出还有很多很多青年先锋队。在他们两旁是八路军士兵和群众,他们眼神中充满敬佩之情。这幅作品将参阅的青年、八路军、人民群众放在一个画面里,来强调全民抗战、光明终将到来等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3.沙飞摄影中的抗日民主生活沙飞的镜头为我们留下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生活,在沙飞摄影作品中以纪实摄影为手段,呈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生活的形象。在晋察冀根据地,不仅有抗日力量,它还有各种社会改革,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所以晋察冀根据地的民主建设是革命战争的组成部分。在《沙飞摄影全集》中,沙飞拍摄了90余幅关于根据地民主生活的照片,其中沙飞用45幅照片记录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整个过程,如《农民参议员胡顺义》、《妇女见习脚踏车的操作》、《参议员检阅八路军》等。充分展示了根据地民主生活的建设根据地的民主建设,显示了沙飞对于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充分关注。在沙飞的影像中我们可以重温边区第一届参议会进行的全过程。首先,沙飞拍摄了参议会的开幕式,开幕式上由聂荣臻、郭天飞等领导人致辞和全体参会人员向烈士致哀,然后拍摄了与会人员学习“双十纲领”和参观脚踏纺车,生动记录了参会各界代表的发言、讨论并拍摄了参议院检阅八路军。(二)沙飞摄影下的日常生活 1.军民关系—军民一家亲沙飞摄影在呈现军民关系的日常生活时,展现八路军与人民群众军民同心、雨水情深的画面,这些画面真挚、真实反映抗日地战争时期晋察冀军民关系的状态,也是我们去研究那个时代军民生活的珍贵的图像不史料。沙飞的摄影图像表现八路军是老百姓的军队,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沙飞的摄影图像具体通过八路军帮助老百姓重建破损的家园、帮助老百姓收割麦子、捐款救灾、看病等来展现军队对于人们的帮助,反过来老百姓积极参军、看护八路军伤员、慰问八路军战士等来变现人民对于军队的支持和拥护。沙飞的这些纪实图像全方位展示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性的,可以联起手来共同抗日,共同面对困难。在《沙飞摄影全集》中,沙飞用37幅照片深刻反映百姓生活状态和军民日常生活。其中15张集中呈现军民互帮互助的和谐关系,其中反映军队对于老百姓的爱戴包括《特大水灾后,政府给灾民赈款》、《重建家园》、《秋收》《八路军交群众识字》等,其中反映老百姓拥军的照片包括《八路军和孩子》、《圣翼殷勤的慰劳站》、《照顾伤病》、《拥护“双十施政纲领”》等。在《秋收》(沙飞摄)中,照片前景是一群八路军和几个老百姓一起弯腰收割麦子,身后也是几个八路军在忙碌的收割麦子。画面中以八路军和老百姓同时交错出现,表明八路军和老百姓是平起平坐,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远处的陪体—很多八路军一起帮助老百姓说明军队有能力去保护人民群众,他们是老百姓安全感的来源。2.满怀希望—辛勤的劳作场景 沙飞还会去关注老百姓辛勤的劳动生活,在那个战乱、物资匮乏的年代,唯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在沙飞的影像里我们可以看到大生产运动时的军民一起辛勤劳作、看到反扫荡时期老百姓艰辛的生存状态,还可以看到人们群众在饥荒时期时怎么应对恶略的生活条件。通过老百姓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状态来强调唯有人民的生活幸福了,我们的社会才进步了,也进一步暗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新生活的渴望。沙飞镜头下的劳动场景展示了边区妇女、儿童织布、打铁、做鞋、烧酒、牧羊等场景。在沙飞的摄影作品中,他用9幅作品集中展示了在反扫荡的日子里人们远离家乡在山洞里做饭、打铁和织布,如作品《在窑洞内织布》,用8幅作品展现老百姓尽管生活艰辛却依然保有希望的在生活着,如《牧羊》。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作品《集市》,这是一幅大全景照片,沙飞是站在小山坡向下俯拍的。作品展现的是边区早上一个集市繁忙的样子,画面中有商家搭起来的小的遮阳棚,有来来往往的行人,有嬉戏打闹的小孩儿,早晨的集市好不热闹的繁忙景象,一眼望去,简单的集市承载着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在集市上大家可以以物换物,也可以买自己想要的必须的物品,集市的存在是因为老百姓的需求必须通过集市为中介才能满足,在沙飞的镜头下,集市寓意是晋察冀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状态,虽然人们群众饱受战争之苦,饱受日寇毒害,但,在这里有人民军队—八路军的守护,人们才能得以安心生活。3.亲民爱军—根据地领导人形象建构在沙飞的摄影中,他也像“延安摄影”代表人吴印咸一样善于拍摄人物肖像,尤其是根据地领导人的肖像,几乎每张都能深刻反映人物性格和人物内心,突出领导人与群众的亲切感。当然,为了留存史料,沙飞也拍摄了的人物肖像群像,这些群像在现在看来不仅仅是一张集体合影,也是那段光荣岁月的见证者。在沙飞的镜头里可以看到,根据地领导人聂荣臻的睿智和真诚,沙飞所摄《将军与孤女》深刻表现了聂荣臻司令员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沙飞摄影全集》中关于聂荣臻的肖像和群像有45幅,关于晋察冀其他典型人物的肖像(包括群像)有51幅,其中沙飞拍摄的聂荣臻的标准肖像照最为典型,这张照片首次出现在《晋察冀画报》出刊号上,标题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造者与领导者荣臻将军”。聂荣臻头戴军帽,穿着八路军军装,他双目平视,面部表情温和,英俊的脸庞透露着内敛的优雅气质。沙飞选择三角光(伦勃朗光)为聂荣臻造像,光线从人物斜上方射下,鼻梁产生的阴影融入到右侧脸庞的暗部区域,使得右下方形成一块三角亮区,面部的明暗结合充分勾画出投向的立体感。深色背景有利于突出主题形象。这张标准像不是简单的形象记录,而是充分反映出八路军高级将领坚毅决断而又俊朗儒雅的形象。这张照片其后作为聂荣臻的标准像频繁出现在晋察冀各类出版物中。(三)沙飞影像下的战争动员 1.征兵—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彼得·古柏说“忠实于事件真实表现的同时,激励用说故事的方式去传达情绪,并能让观者体会其感受,这是进行有效叙述方式创作的目的,这样一来,信息就一定会和经验连接,并且变得难忘。”南西·杜尔特,黄怡学译,视觉沟通的法则[M],大雁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5南西·杜尔特,黄怡学译,视觉沟通的法则[M],大雁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5.在这里我们所选的六幅作品刚好能够演绎一个真实的故事,《参军青年讲话》是故事的开头,用俯拍的手法表现参军大会的场面宏达,参军青年挥舞手臂,激情演讲,台下的青年认真聆听,演讲的青年站在人群中,给人一种榜样、带头的作用,呼吁大家踊跃参军;《好男儿武装上前线》这幅作品拍摄于参军大会会场之外,摆脱沙飞上海沙龙艺术拍摄手法,应用纪实摄影的理念去拍摄,重点去突出画面前景中的“好男儿武装上前线”,强化照片的政治宣传作用;《参军大会上即将入伍的青年》,画面中两位稚嫩的青少年一个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另一个神情凝重,若有所思,两个表情相差明显,反映出此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可能因为保家卫国的豪情所感染,也可能因为即将远离父母奔赴沙场而忐忑,沙飞在不打扰被摄人的情况下拍下这幅图,其画面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而在两个小青年背后是虚化了背景—毛泽东的画像。毛泽东画像这一图像符号代表着整个共产党,整个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千千万万八路军战士,即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广大青年踊跃参军,保家卫国。《送儿上战场》这幅图片是这组图片的情感高潮点,画面深刻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矛盾。画面中母亲们为即将参军的孩子整理衣服,画面中第一位青年压抑住自己的情绪,深深的望着自己的母亲为自己整理衣服,看不到母亲的脸,依稀能看到母亲不舍的眼神,可是第二位青年憋着自己不哭出来,可终究还是哭了,没有流泪只是憋着嘴唇。这幅图真情演绎,画面深入观者心灵,因为保家卫国,因为抵抗日寇,孩子们要离开自己的父母,父母也知道战争的险恶,但唯有参军才能让他们的未来有幸福生活的可能,这幅图代表着当时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为抗日而不得不亲自送儿上战场,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画面中有母亲的温馨,孩子的不舍和坚强,画面之外的含义可能就是对于侵略者的痛恨。《参军报名处》,一张很有意思的照片,画面中有好多好多眼睛,有偷窥的、有仰慕的、有有嬉笑的,画面中参军入伍的青年脸色僵硬,直面镜头,给人一种压迫的感觉,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参军入伍,人物内心挣扎,惶恐才是最真实的状态,沙飞的《送儿上战场》、《参军报名处》没有宏大的叙述场面,没有直接的战争宣传,却最能反映真实的战争时期的参军入伍的景象最能直入人心,最能表达真情实感;《河畔游行》是以剪影的手法表现,整齐的游行队伍正向走来,背景是夕阳西下的明亮天空和摇曳生姿的树影,预示着战士即将奔赴沙场,保家卫国了。2.练兵—沙场秋点兵的气势在《沙飞摄影全集》中有33幅照片是描绘阅兵和练兵的,沙飞关于八路军阅兵的图像描述大多采用宏达场面叙述和以剪影的拍摄手法去突出整体。比如照片《涉水渡河》这张图片,画面内容是八路军士兵手握钢枪,步伐坚定的穿过河水,整个画面采用三分法构图即远山、士兵和镜头前面流过的河水使得画面简洁病突出画面的主体,采用剪影的手法体现了一图胜万图的画面意义,代表了整个八路军士兵不畏艰险,在激流中勇进的思想。同样的照片《在夜色中冲锋》,这张照片如果沙飞本人不加备注观者第一眼就认为是士兵冲锋陷阵的照片,但沙飞坚持纪实摄影真实性原则,这张照片在《晋察冀画报》上刊登时标明是八路军士兵凌晨演习的画面。《在夜色中冲锋》和《涉水渡河》一样都采用剪影的表现手法,意在突出整个八路军整体而不像肖像照一样去突出个人性格特点。照片画面内容是八路军战士在夜色下匍匐前行,穿过铁丝网向敌人阵地冲去。采用仰拍的手法去突出八路军士兵的伟岸和对他们崇高的敬意。在《八路军士兵练习开炮》展现了八路军士兵在练习新式大炮,一个装弹一个观察前方,还有一个在拉阀门,动作流畅一气呵成,展现八路军战士的作战状态,激发军民参与抗战的热情。三、影响与局限—历史视野中的沙飞摄影(一)沙飞摄影的历史影响与珍贵遗产沙飞对于底片的重视是在那个年代少有的。1942年6月,晋察冀画报社在碾盘沟召开第一次全军区摄影工作会议,在会上沙飞明确规定各分区向画报供稿时“必须寄交底版”。顾棣.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581沙飞给摄影工作者下的这个死命令,为摄影在根据地的宣传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为了更好的保护底片,《晋察冀画报》成立了保护底片战斗小组,每个摄影工作者不仅要拍摄战地照片还要在战时誓死保护底片的完整性,做到“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因为保护底片,沙飞和晋察冀摄影工作者付出了血的代价,正式因为所有摄影记者的艰苦努力,甚至不惜付出以生命为代价,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共同抵御日军的珍贵历史画面再一次重现在我们的面前,透过他们留下的数万张战争摄影的底片,看到那个年代勇敢、勤劳的人民为保家卫国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正是因为老一辈摄影家的坚持,才能让我们可以透过这些底片去回味革命年代的残酷和对于那段历史的真实记录。顾棣.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581这些底片构成了宏伟壮丽的图像史料,这些底片犹如电影放映机,把关于根据地人民在革命年代的抗战生活一帧一帧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这些珍贵的底片中可能因为年代和保存不完善的原因出现可能有一些问题,比如图像质量差,没有文字标注,还有可能存在的摆拍、补拍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拍摄过程中对于革命史带有强烈的选择性和倾向性的表现,但这些照片和底片具有最稀缺的史料档案,它们以直观性和真实性见证了革命年代的战争、生活和发展之路。从底片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出沙飞的远见。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晋察冀根据地的很多摄影记者在当时并没有机会在《晋察冀画报》上发表作品,然而这些摄影记者的所拍摄照片的底片都被保存下来,这些底片为革命图像叙事的记录起到很大作用。这些珍贵的图像在我们研究抗战时期的影像资料时为我们展现全面的、更加细节的历史场景。在2012年举办的“为了人民的影像”摄影展上,晋察冀的摄影作品作为主体呈现在展览上,展览采用的形式也是沙飞等人在晋察冀时期创设的流动展览形式,很大程度上复原了当时的情景。作品的制作也是沿用晋察冀时期八照片裱在硬板纸上并缝在大块的布上,在展览结束时把布折叠起来带走。如今,在经过沙飞后人和沙飞当时的同事的努力之下,沙飞影像以及沙飞在晋察冀时期保存的照片底片重新获得新生。在广州中山大学在沙飞之女等人的赞助下开设“沙飞研究所”,定期举行摄影论坛,发掘沙飞影像的意义和晋察冀影像对现代摄影的影响,成功举办三届“沙飞摄影奖”,为我们认识沙飞摄影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二)沙飞摄影图像叙事的影响与局限性翻开厚厚的《沙飞全集》,我们大概能感受到沙飞摄影实践经历的一个感情脉络,刚开始的画意的纪实摄影到晋察冀时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