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土壤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课件】土壤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课件】土壤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课件】土壤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课件】土壤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成土因素学说第五章第二节

土壤一、成土因素学说俄国现代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19世纪末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将广阔地域土壤与其自然条件联系起来,创立了成土因素学说。其函数关系方程:

∏=f(K,O,E,P)T式中:∏为土壤;K为气候;O为生物;E为岩石;P为地形;T为时间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和相互不可替代地参与了土壤形成过程。土壤永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形成演化;土壤是一个运动着的和有生有灭或有进有退的自然体。土壤形成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特别是由极地经温带至赤道的地带性规律。其基本观点:20世纪40年代美国土壤学者詹尼(H.Jenny)提出与道库恰耶夫相似的函数关系式:式中:S为土壤;CL为气候;O为生物;R为地形;P为母质;T为时间;点号为尚未确定的其他因素。

S=f(Cl,O,R,P,T,…)二、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一)母质因素岩石风化的产物称成土母质,简称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多数土壤的属性均继承了母质的特性母质层具有不同的质地可影响土壤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一)母质因素不同母质对土壤的次生矿物有影响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养分状况不同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

(二)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影响土壤水热状况,而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及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的迁移转化过程。因此决定了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过程,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二)气候因素气候影响次生矿物的形成,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一般情况下,降水量增加和温度增高,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加强,土壤粘粒含量增多。

矿物的风化速度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增加10℃时,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温度由0℃增到5℃时,土壤水中化合物的离解度增加7倍;热带风化强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高3倍。

潮湿积水和长期冰冻地区有利于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温、好气、微生物活跃地区有机质矿化速度快,积累少。因此,黑土分布地区,气候冷湿、有机质积累量高;栗钙土分布地区气候属半干旱,有机质质含量低。气候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微生物在草甸土中数量最多,黑土中每克土含微生物可达数千万个;而在栗钙土、棕钙土和灰钙土中微生物含量在数百万到数千万个之间;红壤和砖红壤中较少。(三)生物因素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也是分解者,是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活跃因素。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再以有机生物残体形式聚集于母质表层,推动了土壤形成和演化。土壤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释放其中潜藏的能量和养分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促进土壤肥力不断发展;还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土壤中的原生动物,各种昆虫等的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来源之一,它们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9(四)地形因素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面辐射的差异。

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

斜坡:排水快,物质易遭淋溶-砾质薄层土壤。低洼:易积水,细土粒和腐殖质易积累-土色较暗,土层深厚。地形影响成土母质的分配:残积、坡积、洪积、冲积物地形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河漫滩、低阶地、高阶地(五)时间因素土壤发育的时间(成土年龄)可说明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

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前新风化层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起直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

相对年龄:是指土壤发育的阶段或发育的程度。一般而言,绝对年龄越大,相对年龄也越大。通常所谓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育程度,而不是指年数,亦即通常的所谓相对年龄。(六)人类生产活动

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在认识土壤客观性质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利用改造定向施肥,创造不同熟化程度的耕作土壤。

人类活动改变自然环境条件,如修筑梯田、灌排工程,放牧,砍伐林木等。

人类活动改变土壤内在组成,加速土壤形成过程,改变发展方向,如施肥、灌溉排水等。自然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1、母质因素(不同岩石风化壳,冲积土)2、生物因素(植被类型,草地与森林)3、气候因素(影响风化,控制植被生长)4、地形因素(影响物质与能量的分配)5、时间因素(控制土壤发育进程)提供物质与能量三、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地质大循环气候水热母质生物地形时间土壤性质有机质矿物质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

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物质,被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过程:基岩出露地表--风化淋溶--风化壳--搬运--沉积物--沉积岩;时间极长、范围极广意义:形成疏松多孔的成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