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会阅读“发现”的眼睛_第1页
给学生一双会阅读“发现”的眼睛_第2页
给学生一双会阅读“发现”的眼睛_第3页
给学生一双会阅读“发现”的眼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学生一双会阅读“发现”的眼睛作者:杨春梅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2018年第1期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发现”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给学生一双会阅读“发现”的眼晴:一是自读自悟求“发现”;二是质疑争鸣求“发现”;三是比较整合求“发现”;四是实践体验求“发现”;五是想象创新求“发现”。关键词:给学生;一双;阅读“发现”;眼晴中图分类号:G633中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071教育家斯宾塞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新课程中,教师就要给学生一双善于阅读发现的眼睛。笔者采用下法收效显著:一、自读自悟求“发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引导阅读时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促使每一位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给预设适度的弹性,有弹性才有鲜活的个性,才有精彩的生成。如教学《九色鹿》时,笔者给予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研究九色鹿和调达不同的形象特征,突破学习重点。交流中,一个学生把话题“扯”到了很不起眼的乌鸦身上,他认为乌鸦同样值得尊敬。笔者当即肯定了他的发现,并让他谈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兴奋地找到句子回答,在调达带领国王和军队来捉九色鹿时,是乌鸦喊醒了正在熟睡的九色鹿:“九色鹿,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国王的军队捉你来了!”笔者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学生顿时举手如林,有的认为乌鸦助人于危难可爱,调达忘恩负义可耻;有的认为乌鸦虽然外表不美但心灵很美,而调达却是个背信弃义的“伪君子”……乌鸦不是课文的主角,学生的提议看似打了一个“边球”,但一个对生命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的闪光点正在这时“擦”出了火花,教师敏锐地捕捉住这瞬间“蹦”出的教育契机,随机调整了预设的教学思路,使学生“歪打正着”,生成了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这“擦边球”由于教师的呵护,非但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反而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二、质疑争鸣求“发现”巴甫洛夫认为:“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创设问,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去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有时,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时,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一般笔者从以下几处地方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质疑:L针对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多提几个“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如《小壁虎借尾巴》一一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鲁本的秘密》一一鲁本的秘密是什么?他有什么秘密呢?《跳水》一一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结果怎样?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目的性强,学生的兴趣会更高。.针对课文内容。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讲月亮还是讲船?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船?小女孩真的坐在月亮上吗?.针对不懂的词句。如“他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书屋》)“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针对词语的选择应用。如“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鲁本的秘密》)为什么用“触动”而不用“摸”?.针对重复语句。如“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为什么要重复说“再见了”?.针对句式的选择。如:“再见了,亲人!”为什么不说成“亲人,再见了!”(《再见了,亲人》).针对打比方。如“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有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三味书屋》)“字”为什么会像花骨朵,又像火把呢?.针对反义词的应用。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人们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为什么说既焦急又是耐心的呢?这不矛盾吗?.针对人物的行为。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扬科只是想看看那把小提琴并不是偷小提琴,为什么被毒打至死呢?.针对标点符号。如《“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号?.针对时代背景。如《“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列宁为什么要化装成割草工人,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针对不明白的现象。如“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扬科死了,为什么还要写扬科睁着眼睛呢?.针对景物的描写。“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白桦树是不会号叫的,课文为什么说白桦树在不住地号叫呢?扬科死了,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美好的事物呢?《小音乐家扬科》。.针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五彩池》一文中,作者写的是四川省的五彩池,为什么第一段要写天上的五彩池呢?.针对课文插图。如第一册《小山羊》第一幅图邻居劝那个人赶快治牙虫,那个人的表情为什么是笑的样子?.针对课后总结。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浅层次的目标,真正的课堂还应该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因此,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习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通性的难题组织集体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三、比较整合求“发现”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在内容或结构上有着相互关联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辩异求同,比较整合,内化知识,学以致用。如教学浅显易懂的古诗三首《墨梅》《竹石》(上接第71页)《石灰吟》,笔者打破导读常规,带领学生进行比较整合的探究学习:1.这三首古诗为什么编在一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现了相同之处:这三首古诗都是写物的,都以物喻人,借物抒情。2.这三首古诗各有什么特色?学生继续探究后交流:写的物体不同,分别是墨梅、竹石、石灰;托物言志的侧重点不同:墨梅重坚贞纯洁的品格,竹石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石灰重无私奉献、清白做人的情操。笔者还引导学生跳出教材,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上网查找古今名家赞美梅花或竹子等物体的名诗深入探究,感悟不同的诗人所写的同样之物、所抒的别样情怀,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提高了综合分析的能力,实现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知识迁移。四、实践体验求“发现”语文教学注重在实践体验中发展学生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他们在主动的意义建构中最终形成能力。可根据教材的实际进行角色扮演:如教学《游园不值》《游子吟》等富于表演情景的课文可以编排小品;教学《奴隶英雄》《将相和》等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可以表演课本剧;教学《捞铁牛》等有实验性内容的课文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拟操作,在具体的体验中观察生活,思考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笔者充分发挥开放式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与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有的重点评读课文的精华句段后写读后感,有的编列应用题来证实目前人类无法移居的现状,有的创作漫画展示地球今昔不同环境,有的设计宣传画、撰写广告语呼吁人类拯救唯一家园……成果展示中课堂高潮迭起,学生灵气飞扬,一个个富有独到领悟的见解以不同的形式充分表达出来了。五、想象创新求“发现”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要充分珍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一文结尾写道:“计算机会越来越‘神'。”"到底怎样‘神'呢?”笔者组织开展“电脑新畅想”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创造”:1.想一想你使用电脑时有没有什么不便之处?你希望电脑具有哪些“特异功能”,给学习、生活带来更多便捷?2.查一查有关资料,编一份《未来电脑》小报;3.读一读《21世纪社会集锦》,写一篇想象作文《我心目中的电脑》;4.画一画“新型的电脑”并展评“新产品”。学生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有的设计了像手机一样小巧玲珑的无线上网电脑;有的设计了像电视机一样有许多语音输入频道、可供人随意选台的遥控电脑;有的设计了学习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