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2016年修订)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内科学课程代码101005E英文名称InternalMedicine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单位临床医学部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含定向培养方向)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0101029)、组织学与胚胎学(0101070)、生理学(010201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10601P)、病理生理学(0102030)、病理学(0103010)、医学免疫学(0105019)、药理学(0701010)、诊断学(1010010)、医学影像学(1010031)。学 分11学分总学时198学时开课学期第7、8学期二、课程简介:《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骨干课程之一,近年来医学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新进展为《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素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在突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映医学研究的新成果,并能更好地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单位组织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省立医学院等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的临床骨干教师编写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有以下特点:(1)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我校的教学特点,对每个系统疾病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切合当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兼顾到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要求。(2)明确了每一章节“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增加了部分“课后思考题”,更有利于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衔接,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安排更具有层次感,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3)对《内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大纲作了比较大的修订,如:明确了教学查房和临床医疗查房的内容和作用;明确了各系统必须见习的病种等。三、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目标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示教和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获得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2、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3、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5、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毕业时独立防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毕业后通过实践,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继续提高理论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一些少见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性的疾病。大纲中以了解、掌握、熟悉来反映。四、教学方法理论、见习、实习五、教材及参考书“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第一篇绪论第一篇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好《内科学》的基本方法。2)熟悉《内科学》定义、地位、研究范围;3)熟悉医学模式的发展规律,熟悉循证医学的概念;.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学重点内科学的定义、地位和范围.教学难点医学模式的发展规律,循证医学的概念.理论教学内容1、内科学的定义、地位和范围,强调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2、内科学的发展(1)社会的发展推动医学的进步(2)现代医学的兴起(3)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医学的影响(4)各分支学科的发展(5)医学观念的进步: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从整体医学、分科医学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3、内科学的进展与展望(1)临床基础进展(2)诊断技术进展(3)治疗进展(4)现代医学和现代临床研究方法4、学习内科学的方法(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掌握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3)培养临床思维,掌握医学科学思维方法(4)拓宽视野,掌握医学的科学和艺术.思考题了解内科学的特点与发展;2、熟悉学习内科学的方法。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理论课:19学时,实验/见习/讨论课/课程实习:学时慢性支气管炎.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诊断分期要点及防治方法。(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各种致病因素尤其是吸烟在发病中的作用。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特征。.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教学重点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教学难点(1)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的鉴别;(2)根据慢支的分期进行治疗。.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发展过程和发病情况(2)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3)病理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特征及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4)病理生理早期一般肺功能正常,后期可出现肺功能障碍。(5)临床表现①症状:重点阐述咳、痰、喘三大症状。②体征:重点指出早期无特异体征,发作时可闻干湿性罗音及并发肺气肿时的体征。③临床分型、分期: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6)实验室和其他检查①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及心肺并发症的有关征象。②肺功能检查:可表现轻重不等的肺功能障碍。③痰液细菌学检查及血液检查。(7)诊断和鉴别诊断①诊断:根据我国制定诊断标准诊断。②鉴别诊断:着重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和肺癌等鉴别。(8)治疗指出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①发作期治疗②缓解期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③中医治疗(8)预后无并发症者,预后良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者,预后较差。(10)预防戒烟并避免或减少外界因素影响,保护上呼吸道防御功能。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7、课后思考题(1)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并发症;(2)常见肺功能指标。(3)试述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和矽肺的鉴别诊断。(4)试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治疗。.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教学重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诊断和治疗原则.教学难点COPD的规范治疗.理论教学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出COPD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包括吸烟,职业粉尘,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因素。(2)病理:指出COPD病理变化特征,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及其病理变化特征。(3)病理生理:阐述COPD的肺功能改变,包括通气障碍、残气增多、肺泡膨大,内压升高,毛细血管受压以及毛细血管床减少。从而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出现呼吸衰竭。(4)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5)辅助检查:①X线检查。②肺功能检查对诊断COPD有重要意义。③实验室检查:指出痰细菌学,血液检查及血气分析的临床价值。(6)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根据吸烟等危险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并排除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和肺功能改变的其他疾病,综合分析确定。强调肺功能在COPD诊断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主张对稳定期COPD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7)鉴别诊断:着重COPD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剂及支气管肺癌等的鉴别。(8)并发症:肺部急性感染,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9)治疗:①急性加重期的治疗A.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治疗地点。B.支气管舒张药C.控制性氧疗D.抗生素E.糖皮质激素②稳定期的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A.戒烟,脱离污染环境B.支气管舒张药C.祛痰药D.糖皮质激素:对重度极重度,反复加重的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P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E.家庭氧疗.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COPD与支气管哮喘鉴别COPD的综合评估COPD的肺功能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急性加重期的具体治疗措施。(2)熟悉本病的发病机制:掌握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熟悉慢性肺心病的并发症。了解本病是以肺功能不全为基本矛盾的全身性疾病和本病的病因。.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教学重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4、教学难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流行病学。(2)病因慢性支气管疾病、肺病变;胸部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其他(3)发病机制①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原因(着重于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②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的原因③其它重要脏器损害(4)临床表现①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为胸肺基础疾病的表现。②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为呼吸衰竭,可有右心衰竭、心律失常。(5)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血液检查的价值。(6)诊断与鉴别诊断①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X线、EKG、超声心动图作出诊断。②鉴别诊断与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鉴别要点。(7)治疗①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等,强调强心、利尿、镇静治疗中的注意事项。②缓解期的治疗(8)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预后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致肺功能损害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积极治疗可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在慢性肺心病中的诊断标准。(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治疗措施。支气管哮喘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本病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病情不同程度的处理措施,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和鉴别诊断、并发症等。(2)熟悉本病的发病机制、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病情分级的治疗。了解本病的病因。.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教学重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教学难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哮喘的定义、临床特点: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牢记全球性哮喘防治建议(GINA)是目前防治哮喘的指南。(2)病因及发病机制气道免疫-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3)症状常见表现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运动性哮喘等。(4)体征包括轻度与危重度哮喘发作时的体征。(5)实验室检查血液与痰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呼吸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6)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作诊断,必要时作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扩张试验及PEF及其变异率测定。根据症状、体征、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进行非急性发作期与急性发作期病情分级,同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左心衰引起的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气道阻塞,变态反应性肺曲霉病(7)并发症发作时注意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病可致慢支并感染、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8)防治认识治疗哮喘的最终目的是长期使用最少量或不用药物能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①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②药物治疗A.支气管舒张药的品种及其作用机制及用药方法。2受体激动剂:长效短效茶碱类抗胆碱药B.抗炎药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C.其它药物③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根据病情分级处理(包括重度哮喘的处理)④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根据病情分度处理⑤哮喘缓解期的教育与管理锻炼身体、去除诱因、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脱敏治疗、引用色甘酸钠、酮替芬等。(9)预后坚持缓解期处理可减轻发作或达到长期缓解甚至痊愈。病情重、气道高反应性易复发。若伴发COPD、肺源性心脏病预后不良。及时且足够时间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控制哮喘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熟悉ICS/LABA/LAMA各种剂型的吸入技巧。(2)咳嗽变异性哮喘如何诊断及治疗?(3)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如何鉴别?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2)熟悉本病的定义、分型(3)熟悉本病病因、发病机制了解本病的流行病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教学重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教学难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义、分型和流行病学(2)病因和发病机制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HS):原发性少见,继发性CSAHS常见病因包括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外伤、充血性心衰、麻醉和药物中毒等。CSAHS的发生主要与呼吸中枢呼吸调控功能的不稳定性增强有关。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①有家族聚集性及遗传倾向;②肥胖或超重;③存在上呼吸到包括鼻、咽部位的解剖狭窄等;④部分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常合并OSAHS。OSAHS的发生与上气道解剖学狭窄直接相关,呼吸中枢反应性降低及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因素亦与发病有关。(3)临床表现临床特点主要包括睡眠时打鼾、他人目击的呼吸暂停和日间嗜睡,多伴发不同器官的损害,具体分述如下:①夜间临床表现:打鼾、呼吸暂停、憋醒、多动不安、夜尿增多及睡眠行为异常等②白天临床表现:嗜睡、疲倦乏力、认知行为功能障碍、头痛头晕、个性变化及性功能减退等③并发症及全身靶器官损害的表现: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肺心病、脑卒中、代谢综合征、心理异常和情绪障碍等;可引起左心衰及哮喘夜间反复发作;儿童患者可致发育迟缓、智力降低。④体征:超重或肥胖;上气道解剖学狭窄的表现(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常规、动脉血气、多导睡眠图(PSG)、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其他(如头部X线检查、鼻咽镜检查等)多导睡眠图:OSAHS确诊主要手段;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分型;评价疗效家庭或床边使用的便携式初筛仪也可作为OSAHS的初步筛查。(5)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等资料,诊断并不困难,确诊并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需PSG检查,PSG示AHI>5次/h伴有日间嗜睡等症状可确诊。(6)鉴别诊断①单纯性鼾症;②上气道阻力综合征;③发作性睡病等(7)治疗治疗目的:消除睡眠低氧和睡眠结构紊乱,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①一般治疗:a减肥;b睡眠体位改变;c戒烟酒,慎用镇静促眠药物②病因治疗:纠正引起OSAHS或使其病情加重的基础疾病,如甲减的治疗③药物治疗:疗效不肯定④无创正压通气治疗:nCPAP,BiPAP,Auto-CPAP的适应证、禁忌症等⑤口腔矫治器:适应证、禁忌症等⑥手术治疗:包括耳鼻喉科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两大类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7、课后思考题(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义、分型及常见病因(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肺血栓栓塞症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和治疗。(2)熟悉PT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了解PTE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教学重点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诊断程序和治疗.教学难点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理论教学内容(1)引言①肺栓塞(PE)、肺血栓栓塞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肺梗死的定义。②肺栓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2)病因和发病机制①介绍PTE的常见过程②危险因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3)病理:大部分PTE的血栓来源于下肢深静脉。一般认为栓塞更易发生于右侧和下肺叶。(4)临床特征:多样性、缺乏特异性。①常见的症状有:最常见的症状: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尤其以活动后明显;胸痛;晕厥;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咯血等。临床上有时出现所谓“三联征”,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仅见于约20%的患者。体征:1)、呼吸系统体征呼吸急促最常见;发组;肺部有时哮鸣音等;2)、循环系统体征心动过速;血压变化;P2亢进或分裂。②DVT的症状和体征。应测量双侧下肢的周径来评价其差别。双侧周径相差>1cm即考虑有临床意义。(5)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包括D-二聚体,X线胸片,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特殊检查,也是确诊手段:①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②螺旋CT:CT肺动脉造影(CTPA);③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④肺动脉造影(PAA)。(6)诊断和鉴别诊断①检出PTE的关键是提高诊断意识,对疑似患者,应及时安排相应检查。诊断程序一般包括疑诊、确诊、求因三个步骤。对疑似患者,行上述一般检查。再通过前述特殊检查,即确诊手段中的1项阳性即可明确诊断。其中,CTPA是目前最常用的PTE确诊手段,能够准确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血栓。MRPA可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PAA为诊断PTE的经典参比方法,属有创性检查技术,有发生致命性或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②临床分型:(一)、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大面积及非大面积PTE。次大面积PTE属于非大面积PTE。(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③鉴别诊断:冠心病、肺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非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夹层、其他原因导致的胸腔积液、晕厥或休克,等等。(7)治疗①一般治疗与呼吸循环支持治疗:对于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但血压正常者,可使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②抗凝治疗:为PTE和DVT的基本治疗方法。主要有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和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的抗凝作用不能满足PTE或DVT的抗凝要求。临床怀疑PTE时,即可开始使用UFH或LMWH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③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大面积PTE病例,对于次大面积PTE,若无禁忌症可考虑溶栓,但存在争议。对于血压和右心室运动功能均正常的病例,不宜溶栓。溶栓的时间窗一般定为14天以内,应尽可能在PTE确诊的前提下慎重进行。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发生率约1%-2%。常用的溶栓药物主要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o④手术:肺动脉血栓摘除术:风险大,病死率高。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⑤放置腔静脉滤器:置入滤器后如无禁忌症,宜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⑥CTEPH的治疗:若阻塞部位位于手术可及的肺动脉近端,可考虑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8)预防.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D-二聚体的意义(2)肺栓塞的诊断及处理呼吸衰竭.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2)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改变。(3)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教学重点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教学难点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呼吸衰竭是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按血气分析分为I型呼吸衰竭:PaO2<8Kpa(6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II型呼吸衰竭:PaO2V8Kpa(60mmHg),而PaCO2>6.67Kpa(50mmHg)。本节课主要介绍慢性呼吸衰竭。(2)病因(3)发病机制①肺泡通气不足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③弥散功能减损④氧耗量增加(4)病理生理①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肝肾、血液系统、细胞代谢和电解质等的影响;②二氧化碳潴留对这些生命器官以及酸碱平衡等的影响。(5)临床表现①以缺氧为主的临床表现;②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6)诊断(7)治疗①氧疗:指征、方法和有关事项;②建立通畅的气道和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切开以及机械呼吸;③控制感染:正确使用抗生素;④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⑤脱水剂、利尿剂和强心剂;⑥肾上腺皮质激素;⑦全身支持治疗;⑧休克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处理。(8)预防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不适当给氧和使用镇静剂,利尿不当等。.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呼吸衰竭的分型(2)血气分析酸碱失衡的解读肺炎(肺炎概述、细菌性肺炎,含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诊断标准。(2)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感染性休克的治疗)。(3)掌握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熟悉和掌握抗菌药物的基本药理学知识,合理抗菌治疗的基础(参考指南)。(四)熟悉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学时分配理论课:3学时.教学重点肺炎的几种分类方法、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教学难点几种常见感染性肺炎的区别、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①分类:肺炎的临床分类,指出病因诊断的重要意义,细菌性肺炎多见,而以肺炎球菌肺炎为代表重点讨论。介绍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提出革兰染色阴性菌感染,非细菌性肺炎以支原体肺炎为代表。强调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②临床表现③诊断与鉴别诊断:a.确定肺炎的诊断,与肺结核、肺癌、急性肺脓疡、肺栓塞、非感染性肺部浸润鉴别。b.评估严重程度。C.确定病原体。④治疗:抗菌素治疗的一般原则和合理应用,熟悉和掌握抗菌药物的基本药理学知识是合理抗菌治疗的基础,参考指南、结合本地区耐药情况选择药物。(2)肺炎球菌肺炎①病因和发病机理:说明肺炎球菌的生物特性,分型和致病性,机体的抵抗力和诱发因素。②病理和病理生理:肺炎球菌不损害肺泡结构,引起肺泡内的浆液和细胞浸润的实变,消散后肺泡结构完全恢复正常。病变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③临床表现A.典型临床表现。B.严重中毒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以及末梢循环衰竭的症状。C.典型实变体征不多见。④辅助检查重点介绍胸部X线片表现。⑤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治疗,并发症已不多见。主要有急性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消散延缓,机化性肺炎。感染性休克为严重并发症。⑥诊断根据症状、体征、粒细胞增多、痰(和血)细菌培养和X线检查等作出诊断。⑦鉴别诊断A.与其它细菌性肺炎相鉴别。B.与胸膜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相鉴别。⑧治疗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近年有明显上升。国内仍可选择使用。青霉素治疗应用时强调药敏试验。青霉素过敏或无效时可用第一代头狗菌素或万古霉素。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3)葡萄球菌肺炎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发病机理、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肺炎按其获得环境可分为哪两类?其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分别是什么?(2)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其他病原体所致肺部感染.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肺念珠菌病、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2)熟悉近年来引起肺真菌感染的各种因素。(3)掌握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了解引起真菌感染的因素、地理区域特点以及易引起真菌感染的部位了解SARS、禽流感等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教学重点真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及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教学难点真菌感染的发病因素、地理区域特点及SARS、禽流感等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理论教学内容(1)真菌感染的发生是机体与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真菌的结构及致病特点地理区域致病特点真菌感染的易发部位(2)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使肺真菌感染增加。X线特征及诊断有赖于培养结果。(3)肺念珠菌病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念珠菌支气管炎和念珠菌肺炎。两者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诊断肺念珠菌病需连续三次以上痰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涂片查见菌丝等。留痰标本方法,血清念珠菌特异IgE抗体测定;病情严重者应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嗖、两性霉素,用药注意点及药物副反应。(4)肺曲霉病临床上分侵袭性肺曲霉病,气管支气管曲霉病,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曲霉肿,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各型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X线特点和诊断标准及治疗。(5)肺炎支原体肺炎说明非典型的肺炎是从笼统的病因到菌体鉴定为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的生物特性、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6)病毒性肺炎说明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特别强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典型肺曲霉感染的影像学特点。(2)肺念珠菌病、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肺结核.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大咯血的处理。(2)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及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了解肺结核的现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教学重点肺结核的分型、临床表现、X线表现特征及治疗.教学难点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理论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全球疫情、我国疫情,结核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2)病因和发病机制①结核杆菌:类型、生物特性(抗酸性、生长速度,原始耐药和继发耐药),兼及非典型分枝杆菌。②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呼吸道为主。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③结核病在人体的发生与发展:原发感染、免疫力及变态反应、Koch现象、继发性结核、内源性复发,外源性重染。(3)病理学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生、干酪样坏死)及其转归。(4)临床表现一般症状(全身、呼吸道)和体征,应注意部分病例无症状或不典型临床表现。(5)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方法:病史和症状体征、影像学诊断、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核菌素试验、r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流程;结核病分类:按临床表现、病灶性质、是否排菌等确定其活动性。结核病记录方式。鉴别诊断应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淋巴瘤等相鉴别。(6)辅助检查①结核菌素试验:检查方法,结核菌素剂量,阳性和阴性反应的意义。②痰结核菌检查:确诊肺结核病的主要方法。③X线胸部透视、平片、体层摄影、CT检查的价值。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结核病灶在X线胸片上的征象特点。(7)并发症可并发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继发性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结核性脓胸,支气管扩张等。(8)结核病的化学治疗:①化疗原则、标准化学治疗方案、耐多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适应证。②其他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症。③对症治疗:大咯血等的处理。(9)肺结核与相关疾病:HIV/AIDS,肝炎、糖尿病、矽肺。(10)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全程督导化学治疗、病例报告和转诊、病例登记和管理、卡介苗接种、预防性化学治疗。.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什么是结核病?由什么细菌引起?发现时间和科学家?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哪些?(2)结核病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性大小的决定因素?易感人群?减少传播办法和措施?(3)人感染结核杆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哪些因素?(4)结核病的免疫机制?解释Koch现象.(5)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类型?基本病理过程特点?病理变化转归类型?(7)结核病临床表现特征:症状?体征?(8)肺结核的诊断方法?肺结核的诊断程序?肺结核的临床分型及诊断要点?肺结核诊断记录方法?(9)抗结核化疗原则?常用抗结核药有哪些?哪些是杀菌药?半杀菌药?各自的副作用分别有哪些?(10)结核病治疗方法有哪些?(11)大咯血的程度判断指标?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本病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2)熟悉本病的病理特点。.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教学重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难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及病理特点理论教学内容(1)病因尚未明确。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饮食和营养均与肺癌的发生有关。(2)病理及分类①中央型和周围型②细胞分型:A.小细胞癌,B.非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癌、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3)临床表现①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②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③由癌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④肺外表现:如指端肥大、关节疼痛、内分泌失调等。(4)辅助检查①X线检查(包括CT)A.肿瘤本身的征象:周围型肺癌的圆形肿块;癌性空洞;肺门肿块B.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征象:局限性肺气肿,段或叶的肺不张,阻塞性肺炎C.肺泡细胞癌(单个结节性、弥漫性)D.其它:骨质破坏,癌性胸腔积液和癌性淋巴管炎。②痰脱落细胞检查(包括胸水脱落细胞检查)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④浅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⑤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组织检查和胸膜活组织检查⑥放射性核素扫描⑦开胸肺活检⑧其它 癌相关抗原,如癌胚抗原,神经肽类和神经元类等。(5)诊断强调早期诊断(6)鉴别诊断主要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部良性肿瘤和结核性胸膜炎相鉴别。(7)治疗强调综合性治疗的重要性。①手术治疗②化学药物治疗③放射治疗④靶向治疗(8)预后建立防癌网,普及防癌知识,戒烟,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大气污染。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哪些情况应尽早进行肺癌排查(2)取得肺癌的病理学诊断的方法胸膜疾病(胸腔积液和气胸)胸腔积液.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和鉴别诊断。(2)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防治方法。(3)熟悉脓胸的治疗原则。.学时分配理论课:0.5学时.教学重点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教学难点胸腔积液的产生机理.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正常人胸膜腔微量液体产生和吸收的动态平衡。(2)病因和发病机制胸水发生的机制。熟悉胸腔积液的病因,以结核性胸膜炎最常见。(3)临床表现症状、体征与原发病及胸腔积液量的多少有关。(4)辅助检查X线及肺部CT检查,超声波检查,胸腔穿刺液检查,胸膜活检,结核菌素试验等。(5)诊断和鉴别诊断从病史,临床表现,X线或肺部CT检查,超声波探查,胸腔穿刺液检查等可作出诊断。(6)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诊断漏出液,渗出液,血性胸液,乳糜性胸液。(7)结核性胸膜炎与下述疾病的鉴别类肺炎旁积液,癌性胸腔积液,肺栓塞、结缔组织病以及心、肝、肾等疾病所致胸腔积液,胸膜增厚。(8)治疗①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A.一般治疗B.抗结核治疗C.胸腔穿刺抽液D.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E.对症治疗②脓胸的治疗控制感染,胸腔穿刺排脓,胸腔冲洗给药。必要时胸腔闭式引流;慢性脓胸的外科适应证。③癌性胸水的治疗病因治疗、局部化疗,免疫治疗和胸膜粘连等。.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2)渗出液与漏出液如何鉴别?常见病因分别是什么?(3)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措施包括哪些?(4)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手段包括哪些?(5)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化疗的原则?疗程?(6)脓胸治疗原则?气胸.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气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2)熟悉气胸的临床类型、鉴别诊断。.学时分配理论课:0.5学时.教学重点气胸的临床类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教学难点气胸病因和发病机制.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气胸和自发性气胸的概念。(2)病因和发病机制①原发性自发性气胸②继发性自发性气胸。(3)临床类型①闭合性(单纯性)气胸②开放性(交通性)气胸③张力性(高压性)气胸。(4)临床表现①症状:突然发生胸痛,可伴不同程度的胸闷、呼吸困难。张力性气胸时可出现严重呼吸循环障碍。②体征: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肝肺浊音消失;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气胸量大或张力性气胸时纵隔可向健侧移位,并伴严重呼吸循环障碍。少量气胸通常缺乏阳性体征。(5)辅助检查①常规胸片:气胸侧透过度增高,肺纹理消失,肺压缩,气胸线。②胸部CT:无肺纹理的低密度影。(6)诊断从病史,临床表现,X线等可作出诊断。(7)鉴别诊断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支气管哮喘③急性心肌梗死④肺大疱⑤急性肺栓塞。(8)治疗①保守治疗②排气治疗A.胸腔穿插抽气B.胸腔闭式引流③胸膜固定术④支气管内封堵术⑤外科手术治疗。(9)并发症①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②复张后肺水肿③血气胸④脓气胸.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如何选择保守治疗或排气治疗?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衰的基本病因、诱因及病理生理特征。(2)掌握心衰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3)掌握心衰的治疗原则,了解治疗进展。.学时分配理论课:3学时.教学重点心衰的临床表现、分级及治疗原则.教学难点心衰的发病机制.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心衰的定义;基本病因;诱因;病理生理;心衰的类型、分级和分期。重点是诱因、病理生理、心衰的类型和分级。(2)慢性心衰①临床表现:左右心衰的临床表现。②实验室检查:强调检查的客观性。③诊断及鉴别诊断。④心衰的治疗A.治疗原则,病因和诱因治疗。B.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强调ACEI的重要性、适应证、用药方法。C.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强调重要性、适应症、用药原则。D.醛固酮拮抗剂的应用。E.利尿剂的应用: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F.强心剂的应用:重点是应用方法、适应证及禁忌症。G.扩血管药物的应用:重症心衰中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原则、注意事项。(3)舒张功能不全(4)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抢救原则及措施。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7.课后思考题(1)纽约心功能分级,左心衰和右心衰的临床表现。(2)慢性收缩性心衰的治疗策略。(3)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4)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5)急性左心衰的抢救。原发性高血压.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高血压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基本治疗方法。(2)熟悉高血压类型、危险分层、并发症和高血压急症的诊疗特点。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与发展规律。.学时分配理论课:3学时.教学重点高血压的诊断,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及高血压治疗基本药物.教学难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 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2)病因和流行病学:高血压在国内的发病情况。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3)发病机制 血压调节的影响因素(心排的量及体循环周围血管阻力),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枢神经与交感神经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之间的关系。(4)病理 全身小动脉病变和中、大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发生继发性改变。(5)临床表现和危险分层①一般表现②并发症:心、脑、肾、眼底及血管病。③危险度的分层:根据血压轻、中、重度,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伴临床疾患作出危险分层的评估。(6)特殊类型高血压①高血压急症: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②老年人高血压(7)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尿常规,血生化(空腹血糖、血脂、尿酸、肌酎、钾),ECG,胸片,超声心动图,必要时做尿微量蛋白,同位素肾图,糖耐量,胰岛素测定或动态血压。(9)诊断和鉴别诊断首先确定有无高血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铭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妊娠高血压及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等。(10)治疗①治疗目标与策略。②非药物治疗:限钠、减轻体重,适当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戒烟酒和减轻精神压力,心理平衡等。③降压药物:简要介绍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a-受体阻滞剂等六种。④药物治疗原则和合理联合应用。⑤高血压急症的治疗。(11)预防和社区防治.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名词解释:InsulinResisitance'Isolatedoffice'HypertensionMetabolicSyndromeResistantHypertensionHypertensiveEmergencies(2)定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诊室、家庭和动态血压)(3)对双侧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如何选择降压药?(4)对血压170/95mmHg,伴有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患者应该怎样降压治疗?(5)简述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特征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机制(2)掌握各种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方法。.学时分配理论课:4学时.教学重点冠心病机制及心绞痛特征、冠心病分型及治疗原则、急性冠脉综合征概念.教学难点冠心病机制、冠心病分型.理论教学内容(1)动脉粥样硬化(1学时)①概述②病因及发病情况 强调四大独立危险因素及发病趋势③发病机制 概述三大学说④分期及分类⑤临床表现⑥实验室检查及诊断⑦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强调独立危险因素的处理和调脂治疗(2)冠心病概述 强调分型(3)心绞痛(1学时) 重点是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处理原则①定义②发病机制 阐明供氧与耗氧不平衡的机理③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④临床表现 重点是心绞痛的特征⑤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 强调冠脉造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⑥心绞痛分型 强调心绞痛的分型⑦治疗 重点是治疗原则(抗血小板聚集药物、B-受体阻滞剂、ACEE钙拮抗剂、抗凝剂、调脂治疗、硝酸类药物)⑧血运重建方法 PCI及搭桥(4)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心肌梗死(1.5学时) 重点是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①定义及流行病学情况②病因及发病机理特别应强调管腔内不稳定动脉斑块的破裂或糜烂导致血栓形成的机制③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④临床表现 重点是心梗的症状⑤ECG ECG的特征性表现、动态变化⑥实验室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 主要是CK-MB及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⑦鉴别诊断⑧并发症⑨治疗 强调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抗凝、调脂及介入治疗(5)隐匿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6)冠状动脉疾病的其他表现形式:变异型心绞痛,X综合症,心肌桥。.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2)冠心病的分型和诊断。(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分型和发病机制。(4)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5)冠心病的再灌注治疗第三章心律失常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诊断。2,学时分配理论课:4学时.教学重点室上速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诊断.教学难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5、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①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②心律失常的分类(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发生机制(异常自律性、触发活动,折返)。③心律失常的各类诊断方法。重点是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冲动形成异常及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2)窦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及病窦。重点是窦性心律失常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及临床意义,病窦的心电图特点、临床诊断及处理原则,介绍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适应症。②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重点是房颤、房扑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各类口服抗凝剂应用的指南推荐)。(3)房室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重点是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处理原则(抗心律失常药物一房室结阻滞剂的应用)。(4)室性心律失常①室早:强调室早的诊断、临床意义及处理原则。②室速:重点是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与室上速的区别、处理方法。③尖端扭转型室速:重点是其病因和处理的特殊性。④室扑和室颤:(简单提及,重点在心肺复苏一节中讲述)。(5)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重点是心电图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6)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强调药物分类,掌握各类药物应用的原则。(7)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及电复律。介绍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介绍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的原则与电复律。.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什么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方法有哪些?(2)试描述心动过速的折返机制,请举例说明。(3)房颤患者应如何进行抗凝治疗?(4)什么是单腔起搏器?什么是双腔起搏器?什么是ICD?什么是CRT?它们治疗的适应症是什么?(5)电复律的适应症是什么?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复律有什么不同?该如何进行电复律?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心脏骤停的病因与病理生理。(2)熟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3)掌握心肺脑复苏的程序、处理和疗效判断。.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教学重点心脏性猝死的处理原则.教学难点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指某种情况下心脏突然停止搏动,即心室完全停止收缩处于静止状态或心室颤动或由于心电机械分离所发生的临床表现。猝死的概念,流行病学和防治的重要性。(2)病因 心脏本身的原因和非心脏原因;引起心脏骤停的直接原因。(3)病理生理心、脑、肾等生命器官对缺氧的耐受力;对器官和全身的损害;复苏的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和诊断 心脏骤停的临床征象和迅速诊断要点。(5)心肺复苏 基础生命维护的CRP,强调与此同时尽早实行脑保护措施。①建立静脉路和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特别是胸外心脏按压的具体做法)②复苏第一线药的应用及用药途径;③尽早应用冰帽等脑部降温措施;④电除颤或复律,起搏器的应用;⑤辅助通气和辅助循环,气管插管和自动胸部按压;⑥开胸按压的指征和具体实施。(6)心肺脑复苏的有效指标和失败的原因。(7)复苏后处理。.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自学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学,见习实习中掌握心肺复苏、电复律的操作.课后思考题(1)心脏骤停的处理和复苏疗效判断。(2)心脏骤停的病因和临床表现。(3)胸外心脏按压的并发症。心脏瓣膜病.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常见心脏瓣膜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2)熟悉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的鉴别诊断、并发症、手术适应证。了解心脏瓣膜病检查和治疗方法的进展。了解心脏瓣膜病的X线和超声心动图表现。.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教学重点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教学难点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仍是我国主要的瓣膜病,急性风湿性心脏病遗留的慢性瓣膜病变,其好发部位以及病理改变的共同特点。(2)二尖瓣狭窄①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几乎都是风湿性的。了解正常瓣口面积,二尖瓣狭窄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左房、肺动脉压和右室的影响。②临床表现:症状、体征、X线、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的特征。③诊断:确诊有赖于超声心动图。④鉴别诊断:应与引起心尖部舒张期杂音的病变相鉴别,主要是相对二尖瓣狭窄、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引起的Austinflint杂音、左房粘液瘤鉴别。⑤并发症:心房颤动,急性肺水肿,血栓栓塞,右心衰和感染。⑥治疗:药物治疗,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外科手术治疗。预防:略述。(3)二尖瓣关闭不全①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急性和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病理,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左房、肺循环压力及右室的影响。②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ECG、超声心动图的改变。③诊断:确诊有赖于超声心动图。④鉴别诊断:应与三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引起胸骨左缘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的病变相鉴别。⑤并发症:心房颤动,体循环栓塞,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⑥治疗: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预防:略述。(4)主动脉瓣狭窄①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病因:风湿性,先天性,退行性老年钙化性病变。病理和病理生理:主动脉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左室的影响。②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心导管检查对本病的价值。③诊断:根据症状、体征辅以X线检查作出诊断,确诊有赖于超声心动图。④鉴别诊断:杂音向胸骨左下缘或心尖部传导时应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室间隔缺损的收缩期杂音相区别,应与其他左室流出道梗阻疾病相鉴别。⑤并发症:心律失常,猝死,感染性心内膜炎,体循环栓塞,心力衰竭。⑥治疗: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预后:略述。(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①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急性和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病理。叙述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左室的影响。②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心室造影,磁共振显像,主动脉造影对本病的价值③诊断:超声心动图有助于确诊。④鉴别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与Graham-Steell杂音相鉴别,AustinFlint杂音与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杂音相鉴别。⑤并发症和预后略述。⑥治疗:急性和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1)自学心脏解剖学(2)典型病例示教(包括X光片,心脏彩超等).课后思考题(1)心脏瓣膜病的主要病因和非药物治疗。(2)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适应征。(3)急性风湿热的诊断和治疗。4)Graham-Steel1杂音和AustinFlint杂音的特点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理、和临床分型。了解发病机制。.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教学重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依据.教学难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原则.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和分类。(2)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常见致病菌。多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赘生物的结构特点,血管变化和栓塞现象。(3)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心脏杂音、周围体征、脾大和贫血)。(4)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动脉栓塞,细菌性动脉瘤,转移性脓肿,神经系统并发症和肾损害。(5)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热一周以上,心脏超声和血培养阳性是诊断本病的两大基石。Duck诊断标准。应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其他发热性疾病相鉴别。(6)治疗: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用药原则。外科治疗手术指征。(7)治愈与复发:定义。.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1)典型病例示教(2)自学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课后思考题(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菌素治疗原则和手术指征。(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防治原则。心肌及心包疾病.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心包炎的类型、病因和病理。.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教学重点扩张型心肌病.教学难点缩窄性心包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理论教学内容(1)急性心包炎①急性心包炎病因:特发性、感染性(我国结核仍多见),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肿瘤,代谢病,物理因素,邻近器官病变和其他。②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胸痛、呼吸困难、心包摩擦音。③实验室检查:化验,X线检查,ECG,超声心动图,心包穿刺。④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应与急性胸痛的疾病相鉴别。⑤治疗和预后: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解除心包填塞。(2)心包渗出和心包填塞①病因:最常见病因是特发性心包炎、肿瘤和肾衰竭。②病理生理:与积液的量和速度有关。③临床表现:心包填塞临床特征。④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包穿刺。⑤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应与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进行鉴别。⑥治疗:心包穿刺引流是解除心包填塞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疾病。(3)缩窄性心包炎.病因:主要是结核,多由急性演变而来。.病理和病理生理:心包钙化、粘连、增厚,心房和心室充盈受阻。.临床表现:左右心(主要是右心)舒张受限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肝硬化、心力衰竭及限制性心肌病鉴别。.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尽早实行心包切除术的重要性。(四)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①病因与发病机制②临床表现③实验室检查:TNECK-MB、BNP、ESR、hs-CRP;病毒血清学检查,X线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MR,心内膜心肌活检④诊断与鉴别诊断:⑤治疗:无特效治疗方法。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应给予呼吸支持和必要的机械循环支持。(5)心肌病①心肌病的定义与分类②扩张型心肌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③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分型;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1)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2)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3)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GERD发病概况、病理变化。(2)熟悉:GER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常用治疗药物等。(3)掌握:GERD的概念、Barrett食管的概念;GERD临床表现、治疗目标。.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教学重点(l)GERD的分型(2)GER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Barrett食管的概念和病理学表现(4)GERD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5)GER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GERD的治疗目标和治疗措施.教学难点(l)GER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Barrett食管的概念和病理学表现.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GERD的流行病学概况;GERD概念和内镜分型(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refluxdisease,NERD;巴雷特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2)病因与发病机制①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A、食管抗反流屏障:LES、膈肌脚、膈食管韧带、His角等。B、食管清除作用:容量清除、唾液中和作用。C、食管粘膜屏障:粘液层-上皮层-粘膜下层屏障。②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胃酸(酸袋)、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内容物,等。③食管的内脏感知功能变化。④其他:婴幼儿、胃排空障碍、妊娠,等。(3)病理变化:RE、NERD的病理学变化;Barrett食管的定义和病理变化。(4)临床表现①反流和食管症状:包括反酸、反食、反胃;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②食管外症状: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吸入性肺炎,等。③其他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生存质量降低,等。④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和癌变等。(5)试验室和辅助检查①证实反流病的检查:食管pH监测和胆汁监测、食管内阻抗检测、核素检测,等。②证实食管粘膜损伤的检查:内镜检查(包括RE的洛杉矶分级)、食管吞粉X线检查,等。③食管功能检查:食管滴酸试验、食管测压、质子泵抑制剂试验(PPItest),等。(6)诊断与鉴别诊断①诊断要点:有典型内镜下表现,排除其他病因,可以诊断RE;有典型症状,虽内镜下无典型表现,但pH测定阳性或者PPI实验阳性,可诊断NERD;若无典型表现、或者仅有食管外表现,需要结合内镜、反流检测、PPI实验等综合判断。当GERD诊断确立之后,还需要努力查找病理生理异常和影像因素。②鉴别诊断:重点与食管癌、心源性胸痛、其他原因食管炎等进行鉴别诊断。(7)治疗①治疗目的:快速缓解症状、治愈糜烂、维持缓解、预防复发和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②治疗措施:A、一般治疗:包括改变生活习惯、饮食管理、减肥,等。B、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等)、促动力药物(目前缺乏专门针对食管一LES的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以试用)、其他药物(如抗酸剂、粘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时,在GERD症状消失、RE的食管炎愈合之后,必须进行维持治疗。C、特殊治疗:如抗反流手术、磁珠、内镜治疗等。D、并发症治疗和Barrett食管的癌变监测。(8)预后大部分GERD预后良好,但症状容易复发;NERD对药物的治疗反应相对检查,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大;部分Barrett食管有癌变的倾向,需要监测。.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复习食管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慢性胃炎.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特殊类型的胃炎;慢性胃炎的预后。(2)熟悉: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病理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3)掌握: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教学重点(1)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学。(2)慢性委员临床表现、辅助检查。(3)慢性胃炎诊断和治疗。.教学难点(1)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2)慢性胃炎的病理学。5、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慢性胃炎的定义、流行病学、分类法、特殊类型胃炎(如化学性或反应性胃炎、感染性胃炎、M6n6trier病等)。(2)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①幽门螺杆菌(Helicobaterpylori,Hp)感染。②自身免疫和遗传因素。③其他因素: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胃黏膜损伤因子(如烟酒、饮食、药物、缺血缺氧),等。(3)病理:炎症、萎缩、肠化(intestinalmetaplasia)和上皮内瘤变(epithelialneoplasia>Hp等。(4)临床表现: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没有症状,少数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5)实验室和辅助检查:①Hp检测: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方法。②血清学: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原(PG)I、PGII及PGI/PGH比值;自身抗体;维生素B12和叶酸等。③胃镜和病理学检查:是慢性胃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6)诊断和鉴别诊断:①诊断:多数没有症状,少数患者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诊断主要依赖胃镜和病理学检查。此外,还需要分析慢性胃炎的病理学类型、查找可能的病因等。②鉴别诊断:主要是症状鉴别诊断,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胆道和胰腺疾病等进行鉴别。⑺治疗:①治疗目标:缓解症状,查找并去除病因、改善组织学炎症,预防癌变。②治疗方法:A、去除病因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改变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戒烟节酒;健康锻炼;根除Hp感染等。B、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包括抑制胃酸、根除Hp感染、胃肠动力药物、抗焦虑抑郁药物等。C、胃黏膜保护剂:化学药物、中成药等。(8)预后:部分慢性胃炎在去除病因之后可以逆转,部分长期维持稳定,少部分可能进展、甚至发生癌变。因此,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胃癌家族史、病理学类型等,个体化地确定随访和胃镜复查的时间。.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复习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消化性溃疡.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特点。(2)熟悉: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3)掌握:概念、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治疗原则。.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教学重点(1)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教学难点(1)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3)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的概念、流行病学等。(2)病因和发病机制: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和侵袭因素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简单介绍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与胃溃疡(gastriculcer,GU)在发病机制方面的异同点。①胃-十二指肠黏膜防御屏障:即黏液-黏膜屏障。其他疾病也可能影响这个屏障,引起PU的发生,如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肾移植、肝硬化等。②胃-十二指肠黏膜防御屏障的侵袭性因素A、幽门螺杆菌(Helicobaterpylori,Hp)感染。B、胃酸和胃蛋白酶C、药物因素:非雷体消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等。D、其他因素:遗传、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应急等。(3)病理学:大体病理学(PU的好发部位、数目、大小、深度、形态、伴发/并发的病变等),显微镜下病理学特点。(4)临床表现①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上腹部疼痛,呈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此外,可能还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胀、反酸、暧气、恶心等。部分患者没有症状,而是以并发症就诊(如急性穿孔、消化道出血等)。②体征:缺乏特异性的体征。少数溃疡活动期患者,在中上腹或剑突下有轻压痛。③特殊类型溃疡:无症状性溃疡、老年人溃疡、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难治性溃疡。④并发症:出血、穿孔、胃出口梗阻。(5)辅助检查:①幽门螺杆菌检测②胃镜+病理学检查:溃疡的内镜分期。③X线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卓一艾综合征等鉴别。(7)治疗:①治疗目的: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治愈溃疡灶、防止复发和并发症。②治疗措施A、一般治疗:包括生活和饮食规律,清淡饮食,避免烟酒,慎用相关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药物等。B、药物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根除概念、根除方案);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拮抗剂和PPI);保护胃粘膜,等。C、几个特殊问题:消化性溃疡的疗程;NSAID相关溃疡及难治性溃疗的治疗;溃疡复发的预防;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策略;溃疡愈合质量的概念。(8)预后:大多良好,主要死亡原因是急性穿孔和消化道大出血。.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3年)。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共2个学时,建议一位老师授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IBD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2)熟悉:UC和CD的病理学特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3)掌握:UC和CD的概念、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目的。.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教学重点(l)IBD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UC和CD的病理学特征、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3)UC和CD的治疗目的和治疗措施。.教学难点(l)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UC和CD的病理学特征和主要临床表现。(3)UC和CD的治疗目的和治疗措施。.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炎症性肠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流行病学知识。(2)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环境因素和肠道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3)病理:UC和CD的病理学表现是不同的,UC主要累计结直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微脓肿对UC诊断有相对的特异性;CD可以累计全消化道,病变呈跳跃性分别,类及消化道壁的全层(从黏膜层到浆膜层),特异性的病理学表现是非干酪样肉芽肿。由于病理学的不同,因此临床表现也常常有不同表现。(4)临床表现:UC和CD的临床表现有不同。①UC的临床表现:A、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腹痛,等。B、全身症状:一般见于中、重型病人。C、肠外表现:关节炎等。D、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癌变、其他。②CD的临床表现:A、消化系统表现:腹痛、大便异常,等。B、全身表现: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儿童发育停滞,等。C、肠外表现:口腔溃疡、肛周病变等。D、并发症:肠梗阻、疹管形成、腹腔脓肿,等。(5)实验室和辅助检查:UC和CD的检查内容有所不同①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大便检查,自身抗体检测。②器械检查:结肠镜检查、小肠镜检查、胶囊内镜、MRE和CTE,等。(6)诊断与鉴别诊断①U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UC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及相关检查。完整的诊断应该包括:病变范围、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和并发症。主要与肠道感染性疾病(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结肠癌、缺血性肠病等进行鉴别。②克罗恩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克罗恩病诊断要点诊断。重点与肠结核、淋巴瘤、白塞病等进行鉴别⑺治疗:①治疗目的:消除症状、力争黏膜愈合、维持缓解、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因此,需要根据病变部位、病情等,进行分阶段、个体化治疗。②治疗措施:UC和CD的具体治疗措施有所差异,这里介绍基本的治疗措施。A、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和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治疗。B、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扬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抱素A、硫嗖喋吟、氨甲喋吟等)、生物制剂(如TNF-a单克隆抗体)、粪菌移植、微生态制剂,等。C、手术治疗:指征。(8)预后:UC多呈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和癌变;多数CD患者迁延不愈,常因并发症需要多次手术,预后欠佳。.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氨基水扬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学知识。功能性胃肠病本教学内容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分别代表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功能性疾病,共2个学时,建议由一位老师上课。功能性消化不良.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FD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2)熟悉:FD的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3)掌握:FD的诊断和治疗目的。.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教学重点(1)FD的概念。FD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教学难点(1)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FD诊断。.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FD的概念,流行病学。(2)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内脏感觉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如餐后饱胀、上腹痛、早饱感、暧气等。(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包括血液学、胃镜+病理学、幽门螺杆菌等。(5)诊断与鉴别诊断:FD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可以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重叠存在。FD目前主要按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标准进行诊断,罗马标准每间隔若干年,罗马委员会都会对罗马标准进行更新,目前是罗马IV标准。我们国内也有中华消化学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专家共识意见。当出现“报警征(alarmsign,或redflagsign)”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不能轻易诊断FD。(6)治疗①治疗目的: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②治疗措施A、一般治疗:融洽的医患关系,解释,规律和饮食和生活习惯,健康运动,解除烟酒等。B、药物治疗:没有特效药,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根除幽门螺杆菌、抗抑郁药物,等C、心理治疗。D、中医中药。.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课后思考题中华消化学会: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肠易激综合征.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IBS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2)熟悉:1BS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和鉴别诊断。(3)掌握:IBS的概念和治疗目的。.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教学重点(l)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IBS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和鉴别诊断。IBS的概念和治疗目的。.教学难点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IBS的概念,流行病学。(2)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内脏感觉异常、感染、精神神经因素等有关。(3)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或不适,以及与之有关的排便异常。(4)诊断与鉴别诊断:与FD一样,IBS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目前主要按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标准进行诊断,罗马标准每间隔若干年,罗马委员会都会对罗马标准进行更新,目前是罗马IV标准。我们国内也有中华消化学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专家共识意见。当出现“报警征(alarmsign,或redflagsign)”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不能轻易诊断IBS。(5)治疗①治疗目的: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②治疗措施A、一般治疗:融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