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原理课件_第1页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件_第2页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件_第3页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件_第4页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住区规划原理2011年9月居住区规划原理2011年9月1上节回顾住宅区规划的演进第一节:住宅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第二节:我国50多年来住宅区规划建设回顾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第一节:类型、规模、分级、相关设施第二节:社区第三节:系统上节回顾住宅区规划的演进第一节:住宅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住宅2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第一节社区发展原则第二节生态优化原则第三节共享社区原则第四节综合效益原则第五节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第一节社区发展原则3社区发展原则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社区发展原则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4社区发展原则适居性卫生—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卫生,如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二是生理健康卫生,如日照、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噪声与空气污染。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身安全,如交通安全、防灾减灾和抗灾;二是治安安全,如防盗、防破坏等犯罪防治。方便—指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如购物、教育、交往、户内户外公共活动、娱乐、出行等,包括各类各项设施的项目设置和布局。舒适—广义的舒适包含卫生、安全、和方便在内的与物质因素相关的内容,同时还包含居住密度、住房标准、绿地指标、设施标准、设计水平、施工质量以及人性化空间和私密性等。社区发展原则适居性卫生—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卫生,如5识别与归属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特征是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住宅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识别性方面,可以考虑的要素有:建筑的风格、空间的尺度、绿化的配置、街道的线型、空间的格局、环境的氛围社区发展原则识别与归属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6文化与活力富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是营造文明社区的重要条件,丰富的社区文化、祥和的生活气息、融洽的邻里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是富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住宅区规划设计应通过有形的设施、无形的机制建立起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参与和肯定,它包含了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和居住氛围等内容。社区发展原则文化与活力富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是营造文明社区的重要条件,7生态优化原则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发世界委员会报告“人类共同的未来”中阐述为: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将来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利益的基础上,能够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发展。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居住区的生态与自然环境,以保护与营造生态为原则,综合规划交通与停车系统、供水排水系统、供热照明和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改善居住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生态优化原则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8共享社区原则共享:

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注意设施布局的均衡性和选择性,服务方式和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和直接面对居民。公众参与:

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发展决择,社区后续建设和社区信息交流等社区事务,反映居民享有公平的权益。共享社区原则共享:9综合效益原则经济效益—资金的投入产出关系

社会效益—居民生活质量

环境效益—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合理地利用土地、资金、能源、劳力及材料,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环境、社会收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的综合效益。综合效益原则经济效益—资金的投入产出关系合理10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不同规模、丰富多样的居住区形式,不仅对居住区本身,而且对城市的特征和城市多样性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将居住区放到城市的层面去考虑它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并从营造生活环境的角度去考虑满足居民需求的多样性。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不同规模、丰富多样的居住区形式,不仅对居住11思考题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场所的意义居住环境的文化自然环境在居住环境营造中的保护与利用城市公众参与及其对住宅区规划的作用思考题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12第三章住宅区的规划结构第一节住宅区的组织构成第二节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第三章住宅区的规划结构第一节住宅区的组织构成13住宅区的组织构成一、居住区的组成基本组成要素

自然: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1、物质要素人工: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等。

人的因素: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2、精神要素民行为、居民心理等。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历史文化、邻里关系。住宅区的组织构成14住宅区的组织构成二、居住区的基本构成——用地、设施、空间、景观1、用地配置:

包含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和其它用地五部分的数量及比例,反映了一个住宅区的某些重要特征,如区位、环境、标准甚至住宅的层数等。(1)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杂务院等。(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3)道路用地——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住宅区的组织构成二、居住区的基本构成——用地、设施、空间、景15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应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的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5)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用地及不可建设用地。住宅区的组织构成(5)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16住宅区的组织构成2、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多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各项设施的分级及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应。我国现状居住区级的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居住小区级为400-500,居住组团级为150-250米。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中应根据设置规模、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空间组合。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宜相对布置在住宅区的出入口处,文娱设施宜分散布置在住宅区内或中心处,为老人和居民进行综合性社区活动的设施宜安排在住宅区内较为重要与近便的位置。教育设施安排在居住区内部,宜布置在中心位置,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相联系,但中小学的位置应考虑噪声影响、服务范围及出入口位置等,同时避免对居民生活、通行造成影响。

住宅区的组织构成2、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17住宅区的组织构成3、道路系统

住宅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分为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两种,路网布置有——环通式:车行,人行通畅,组团划分明确,但居民易受干扰半环式:车行分区明确,区内联系不便尽端式:减少车辆穿越干扰,节约道路面积。混合式:道路系统需要“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停车设施包括地上停车和地下车库形式

住宅区的组织构成3、道路系统18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空间和景观(1)住宅区的空间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私密空间指住宅内空间和自己的户外平台、阳台、院子空间;半私密空间指住宅群落围合的、属于围合住宅院落的住宅居民的住宅院落空间;包括其中的绿地、场地、道路和车位;半公共空间指若干住宅群落共同构筑的、属于住宅群落居民共同拥有的街坊、居住小区或居住区外部空间,一般包括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的公共场地、小区级和组团级道路和车位等住宅区内不属于私密和半私密的住宅区空间;公共空间一般指归属于城市空间的居住区或城市外部空间。居住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建构宜遵循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逐级衔接的布局原则,同时应考虑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尺度、围合度和通达性。私密性越强,尺度越小,围合感越强,通达性越弱。公共性越强,尺度越大,围合感越弱,通达性越强。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空间和景观19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空间和景观(2)住宅区的视觉景观与形象基本要求:塑造具有可识别性的住宅区空间景观和有特色的住宅区形象。考虑因素:住宅区的空间景观应从建筑层数的选择与分布,各层次外部空间的衔接、布局、形态、用途、尺度,街道的格局与形式和建筑的布局与风格等方面,综合考虑空间景观的组织,特别应考虑沿住宅区内部道路和周边道路行进时的景观变化与特征表现。同时应注重城市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作用,及周边城市现状空间景观情况及规划的空间景观框架结构。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空间和景观20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一、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以住宅院落为基本单元直接组成。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组团为直接单位。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组团为直接单位二、结构等级

1.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

2.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3.独立组团结构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一、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21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2、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22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深圳白沙岭居住区,为居住区——住宅组团二级结构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深圳白沙岭居住区,为居住区——住宅组团23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上海曲阳新村居住区,为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三级结构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上海曲阳新村居住区,为居住区——居住小24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三、规划结构的基本形态1.“中心式”布局: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中心式布局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为构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区中心,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分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2.“围和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围和式布局可形成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是围和式布局建筑面积密度较大,宜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和建筑间距,同时次要空间尺度应适中。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三、规划结构的基本形态1.“中心式”布25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3.“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型,通过空间轴线的引导,轴线两侧的空间对称或不对称布局,通过轴线上的几个主、次节点控制节奏和尺度,整个居住区呈现出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特色。轴线式布局中,应注意空间的收放、长短、宽窄、急缓等对比,并仔细刻画空间节点,当轴线长度过长时,可通过转折、曲化等设计手法,并结合建筑物及环境小品、绿化树种的处理,减少单调感。4.“隐喻式”布局隐喻式布局是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里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做到形、神、意融合。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3.“轴线式”布局26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5.“片块式”布局此种布局是较传统的形态,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紧密联系的群体。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应控制相同组合方式的住宅数量及空间位置,尽量采取按区域变化的方法,以强调可识别性。同时,片块之间应有绿地或水体、公共设施、道路等分隔,保证居住空间的舒适性。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5.“片块式”布局27思考题住宅区规划结构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住宅区规划结构所包含的基本因素建筑密度、建筑面积和容积率的相互关系设施分级与服务半径居住生活空间的领域与空间层次的关系试对一个住宅区进行规划结构分析思考题住宅区规划结构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28居住区规划原理课件29居住区规划原理课件30居住区规划原理课件31居住区规划原理课件32居住区规划原理课件33居住区规划原理2011年9月居住区规划原理2011年9月34上节回顾住宅区规划的演进第一节:住宅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第二节:我国50多年来住宅区规划建设回顾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第一节:类型、规模、分级、相关设施第二节:社区第三节:系统上节回顾住宅区规划的演进第一节:住宅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住宅35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第一节社区发展原则第二节生态优化原则第三节共享社区原则第四节综合效益原则第五节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第一节社区发展原则36社区发展原则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社区发展原则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37社区发展原则适居性卫生—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卫生,如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二是生理健康卫生,如日照、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噪声与空气污染。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身安全,如交通安全、防灾减灾和抗灾;二是治安安全,如防盗、防破坏等犯罪防治。方便—指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如购物、教育、交往、户内户外公共活动、娱乐、出行等,包括各类各项设施的项目设置和布局。舒适—广义的舒适包含卫生、安全、和方便在内的与物质因素相关的内容,同时还包含居住密度、住房标准、绿地指标、设施标准、设计水平、施工质量以及人性化空间和私密性等。社区发展原则适居性卫生—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卫生,如38识别与归属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特征是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住宅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识别性方面,可以考虑的要素有:建筑的风格、空间的尺度、绿化的配置、街道的线型、空间的格局、环境的氛围社区发展原则识别与归属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39文化与活力富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是营造文明社区的重要条件,丰富的社区文化、祥和的生活气息、融洽的邻里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是富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住宅区规划设计应通过有形的设施、无形的机制建立起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参与和肯定,它包含了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和居住氛围等内容。社区发展原则文化与活力富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是营造文明社区的重要条件,40生态优化原则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发世界委员会报告“人类共同的未来”中阐述为: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将来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利益的基础上,能够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发展。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居住区的生态与自然环境,以保护与营造生态为原则,综合规划交通与停车系统、供水排水系统、供热照明和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改善居住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生态优化原则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41共享社区原则共享:

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注意设施布局的均衡性和选择性,服务方式和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和直接面对居民。公众参与:

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发展决择,社区后续建设和社区信息交流等社区事务,反映居民享有公平的权益。共享社区原则共享:42综合效益原则经济效益—资金的投入产出关系

社会效益—居民生活质量

环境效益—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合理地利用土地、资金、能源、劳力及材料,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环境、社会收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的综合效益。综合效益原则经济效益—资金的投入产出关系合理43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不同规模、丰富多样的居住区形式,不仅对居住区本身,而且对城市的特征和城市多样性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将居住区放到城市的层面去考虑它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并从营造生活环境的角度去考虑满足居民需求的多样性。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不同规模、丰富多样的居住区形式,不仅对居住44思考题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场所的意义居住环境的文化自然环境在居住环境营造中的保护与利用城市公众参与及其对住宅区规划的作用思考题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45第三章住宅区的规划结构第一节住宅区的组织构成第二节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第三章住宅区的规划结构第一节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6住宅区的组织构成一、居住区的组成基本组成要素

自然: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1、物质要素人工: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等。

人的因素: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2、精神要素民行为、居民心理等。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历史文化、邻里关系。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7住宅区的组织构成二、居住区的基本构成——用地、设施、空间、景观1、用地配置:

包含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和其它用地五部分的数量及比例,反映了一个住宅区的某些重要特征,如区位、环境、标准甚至住宅的层数等。(1)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杂务院等。(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3)道路用地——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住宅区的组织构成二、居住区的基本构成——用地、设施、空间、景48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应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的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5)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用地及不可建设用地。住宅区的组织构成(5)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49住宅区的组织构成2、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多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各项设施的分级及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应。我国现状居住区级的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居住小区级为400-500,居住组团级为150-250米。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中应根据设置规模、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空间组合。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宜相对布置在住宅区的出入口处,文娱设施宜分散布置在住宅区内或中心处,为老人和居民进行综合性社区活动的设施宜安排在住宅区内较为重要与近便的位置。教育设施安排在居住区内部,宜布置在中心位置,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相联系,但中小学的位置应考虑噪声影响、服务范围及出入口位置等,同时避免对居民生活、通行造成影响。

住宅区的组织构成2、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50住宅区的组织构成3、道路系统

住宅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分为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两种,路网布置有——环通式:车行,人行通畅,组团划分明确,但居民易受干扰半环式:车行分区明确,区内联系不便尽端式:减少车辆穿越干扰,节约道路面积。混合式:道路系统需要“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停车设施包括地上停车和地下车库形式

住宅区的组织构成3、道路系统51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空间和景观(1)住宅区的空间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私密空间指住宅内空间和自己的户外平台、阳台、院子空间;半私密空间指住宅群落围合的、属于围合住宅院落的住宅居民的住宅院落空间;包括其中的绿地、场地、道路和车位;半公共空间指若干住宅群落共同构筑的、属于住宅群落居民共同拥有的街坊、居住小区或居住区外部空间,一般包括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的公共场地、小区级和组团级道路和车位等住宅区内不属于私密和半私密的住宅区空间;公共空间一般指归属于城市空间的居住区或城市外部空间。居住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建构宜遵循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逐级衔接的布局原则,同时应考虑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尺度、围合度和通达性。私密性越强,尺度越小,围合感越强,通达性越弱。公共性越强,尺度越大,围合感越弱,通达性越强。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空间和景观52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空间和景观(2)住宅区的视觉景观与形象基本要求:塑造具有可识别性的住宅区空间景观和有特色的住宅区形象。考虑因素:住宅区的空间景观应从建筑层数的选择与分布,各层次外部空间的衔接、布局、形态、用途、尺度,街道的格局与形式和建筑的布局与风格等方面,综合考虑空间景观的组织,特别应考虑沿住宅区内部道路和周边道路行进时的景观变化与特征表现。同时应注重城市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作用,及周边城市现状空间景观情况及规划的空间景观框架结构。住宅区的组织构成4、空间和景观53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一、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以住宅院落为基本单元直接组成。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组团为直接单位。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组团为直接单位二、结构等级

1.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

2.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3.独立组团结构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一、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54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2、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55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深圳白沙岭居住区,为居住区——住宅组团二级结构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深圳白沙岭居住区,为居住区——住宅组团56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上海曲阳新村居住区,为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三级结构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