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长春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樊锦诗:敦煌的女儿雷媛1962年,24岁的樊锦诗第一次到敦煌,这位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女大学生受到了大震撼。莫高窟太美,壁画雕塑,无不精美,学考古的她深知它的珍贵。她与彭金章在毕业分配时约定,自己在敦煌“玩”三年,把壁画、彩塑看个遍,就奔向武汉,两人成家。期限到了,彭金章没见着人影,就赶往敦煌。看到朝思暮想的恋人,彭金章傻眼了:“变土了,哪像在北京读书时候的样子。”他们一起看洞窟,彭金章再次傻眼了:“太震撼了!”但他没有留下来的打算。自此,两人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直到1986年,由甘肃省委、省政府出面,把已经在武汉大学工作了23年的彭金章调到敦煌研究院。在结婚21年后,他们一家终子在敦煌团聚了。1979年,敦煌对外开放。世界各地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莫高窟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到了旅游旺季,因游客超载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湿气等对洞窟壁画造成的损害难以估量。樊锦诗的心抽紧了,“真担心有一天从梦里醒来,莫高窟不见了。”20世纪80年代,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已经从50年代的看守式保护和抢救式保护阶段进入了科学保护的新时期。到1998年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时,如何破解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敦煌遗产永久保存,成为她日夜思考的问题。2003年,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为什么要提?她的回答很明确:“游客越来越多,直觉就是高得不得了。不让看不行,看坏了也不行,当时院里正在搞数字化,这给了我一个启发,能不能让游客在洞外面看?后来明白了,以当时的技术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数字敦煌”的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质疑声不绝于耳。“那时候我真的很孤立。”为了让大家理解自己的想法,樊锦诗逢人就说“数字敦煌”,一说就是一两个钟头。对计算机并不熟悉的樊锦诗,开始着手大量资料的查阅。樊锦诗抓住一切机会向同行请教,哪怕一个数字、一个细节也会刨根问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积累与眼界的开阔,更加坚定了她“让科技引领和支撑莫高窟保护”的理念。“数字敦煌”的进度是慢工出细活,一幅壁画要用轨道固定相机拍摄,一面墙可能要几千张照片才能拼起来,一个洞窟要做一份档案,492个洞窟就要做492份档案。事实上每个洞窟的档案照片,最少要保证有窟形、窟顶和四壁各一张,才能算得上一个洞窟最起码的照片全面记录。如此算来,莫高窟最少要有3000张洞窟档案照片。在樊锦诗的积极努力和支持下,《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再现系统研究》《曙光天演PowerPC工作站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与艺术复原》等数字化项目相继完成,敦煌壁画数字化存贮与再现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03年,在她的策划与提议下,建设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14年8月1日,敦煌莫高富前的金色建筑像流动的沙丘在大漠戈壁上缓缓隆起——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运行。在同行眼里,樊锦诗还是一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敦煌学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城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完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研究院,“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已不复存在。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敢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揭示了各个时期洞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先后撰写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等论文。这些敦煌石窟分期排年的学术成果,不仅确定了洞窟本身的时代,而且为敦煌石窟的各项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主持的《敦煌石窟考古全集》第一卷的出版,将敦煌石窟考古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著名国学大师、香港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称此报告“既真且确,精致绝伦,敦煌学又进一境,佩服之至。(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锦诗的恋人彭金章来到敦煌,两次的“傻眼”,从侧面反映和揭示了樊锦诗坚守莫高窟的工作艰辛和选择理由。B.游客的发展与莫高窟的保护产生了新矛盾,樊锦诗提出“让游客在洞外面看”的数字化工程因引起争论和质疑而无法实现。C.樊锦诗虽然不大了解计算机,但对“数字敦煌”概念很敏锐。在亲身参与和虚心求教中,她对保护莫高窟的科技力量更有信心。D.樊锦诗不仅是敦煌莫高窟的管理者,还是研究者。通过团队合作、论文发表和资料编纂,敦煌学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5.传记写作要求具有真实性,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为什么说樊锦诗是“敦煌的女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参考答案:4.B
5.①用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突出了传记的真实性。②使用传主的原话直接表现传主的经历和内心世界,更直接表现传主的性格。③艺术加工符合人物性格及事物发展的逻辑。④传记内容符合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
6.因为樊锦诗为敦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①
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一生致力于敦煌文物保护,让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②
她是一名卓越的敦煌学者,在她的带领下,敦煌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敦煌石窟考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敦煌学又进一境,在国际上弘扬了敦煌学。【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项,“‘让游客在洞外面看’的数字化工程因引起争论和质疑而无法实现”不正确,由原文“后来明白了,以当时的技术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可知,并不是“因争论和质疑而无法实现”,是因为当时的技术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故选B。【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问的是“传记写作要求具有真实性,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考生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层次,从选材、人物塑造、艺术加工、故事发生的背景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从选材来看,文章在叙述樊锦诗的事迹时大都列出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如“1962年,24岁的樊锦诗第一次到敦煌”,“1986年,……他们一家终子在敦煌团聚了”“1998年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时”等,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传记在突出传主形象时多处引用传主自己的语言来介绍经历,表现传主的性格,如“游客越来越多,……不让看不行,看坏了也不行,当时院里正在搞数字化,这给了我一个启发,……”用樊锦诗自己的话展现出她面对游客急剧增加时的焦急心理,并解释了提出“数字敦煌”这一概念的原因;而“那时候我真的很孤立”,则写出了面对质疑时樊锦诗真实的内心感受,给读者以真实之感。从艺术加工来看,传记从樊锦诗到敦煌开始,总体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叙述,对所选材料进行了恰当的剪裁加工,使全文紧紧围绕樊锦诗与敦煌展开,符合人物性格及事物发展的逻辑。另外,传记所写内容从1962年到2014年之后,时间跨度比较大,传记中所叙述的樊锦诗在不同年代的经历,都符合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如敦煌由看守式保护到抢救式保护到科学保护的发展,樊锦诗提出的“数字敦煌”一步步成为现实等,都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分点概括可得出本题答案。【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探讨作者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题干要求答出作者说樊锦诗是“敦煌的女儿”的原因,考生解答时应首先理解“敦煌的女儿”的含意,然后通读全文,筛选出能够体现出樊锦诗是“敦煌的女儿”的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作者把樊锦诗称为“敦煌的女儿”,意味着樊锦诗为敦煌为敦煌付出了很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全文来看,第一段写到樊锦诗24岁来到敦煌,从此投身到敦煌的保护事业;第三段到第四段写了樊锦诗为保护敦煌日夜忧心;第四段写了1998年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第五段到第九段写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并叙述了研究实施的过程,突出了樊锦诗为之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第十段是对樊锦诗的总体评价,写樊锦诗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敦煌学者”,“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城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完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研究院”等,可见樊锦诗一生致力于敦煌文物保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国际上弘扬了敦煌学,让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考生依据上述信息可概括出本题答案。【点睛】第1题是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命题主要集中于对传主经历、言行、精神品质、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章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传主行为、品质、传记主旨的表述上;赏析一般表现为对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依据上述思路思考,用排除法解答。2.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6-19题。(共21分)聂绀弩:“我将狂笑我将哭”(节选)王培元聂绀弩去世前一年元宵节的前三天(1985年3月3日),郁风、黄苗子夫妇和吴祖光,一同来探访他。郁风看到他虽整日卧病在床,但依然读写不废,就随手拿过一张纸,为他勾画了一幅像,遂吟道:“冷眼对窗看世界。”黄苗子马上对曰:“热肠倚枕写文章。”夫妇俩凑成了一联。聂绀弩看了一眼,回过头来,笑了。这一年下半年,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腿部肌肉日渐萎缩,发展到手臂也不听使唤,一条腿已经不能伸直,直至自己一点也动弹不得,连脑袋从枕头上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每天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像一段干朽的木头一样。他拒绝住院,最后,连吃药也拒绝了。11月10日,在纸上歪歪扭扭、模糊不清地写下《雪峰十年忌》诗二首,遂成绝笔。1986年3月26日,下午4点25分,形销骨立的聂绀弩,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溘然长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人们向他遗体告别时发现,安卧在灵床上的聂绀弩,一条腿,依然蜷曲着。据说,3月26日这一天,他对守候在床边的周颖说:“我很苦,想吃一个蜜橘。”周颖剥了一个蜜橘给他。他一瓣一瓣地把蜜橘全吃了下去,连核儿都没吐。吃完后,他说:“很甜,很甜。”接着,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沉,再也没醒过来。诗人艾青说,聂绀弩的死,是仙逝。有人称聂绀弩为“才子”,也有人说他是典型的“文人气质”,还有人以为他是“名士派作风”。冯雪峰说他“儿童似的天真,也儿童似的狡猾”。黄苗子认为,写出了“我将狂笑我将哭,哭始欣然笑惨然”、“浑身瘦骨终残骨,满面伤痕杂泪痕”、“穷途痛哭知何故,绝塞生还遂偶然”等等诗句的聂绀弩,是热与冷、爱和恨、入世与出世、执著与超脱的怪异混合。在我看来,他的率真,他的狂狷,他的豪放,他的特立独行,他的愤世嫉俗,他的傲视群伦、鄙夷一切,他的才华绝代、出类拔萃,他的时而“金刚怒目”、时而“菩萨低眉”,是“人文”人物中一道已经渐渐远去、恐怕再也不会重现的、绚烂而别致的风景。章诒和说,聂绀弩“敢想、敢怒、敢骂、敢笑、敢哭,”“他的精神和情感始终关注着国家、社会,”“他对腐朽、污秽、庸俗的事物,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与愤怒”。他的诗,岂不正是他的歌笑悲哭?在现代中国,鲁迅那种“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的境界。罕有企及者,聂绀弩庶几近之。读聂绀弩的诗,最能从中体味我行我素、放诞飘逸、蔑视礼俗、笑傲人生的魏晋文人风度,也自然使人联想起“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的阮籍,“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嵇康,想起阮籍的“穷途之哭”,嵇康的“临刑弹琴”……
嵇康擅长作文,阮籍以诗取胜。刘勰说:“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师心使气的聂绀弩,挥笔写下的,是卓伟绮丽的不朽诗篇。1993年1月8日,“聂绀弩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在西郊万寿寺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吴祖光、邵燕祥、杨宪益、丁聪、周而复、尹瘦石、林辰、牛汉、舒芜、公刘、王利器、周绍良、戴文葆、罗孚、周海婴等好友亲朋,都来了。墙上,挂着一幅聂绀弩和夫人周颖的合影。聂绀弩咧着嘴笑着,眼睛里流露出几许狡黠。望着照片里酷似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老顽童的聂绀弩,不禁想起了钟敬文《怀聂绀弩》中的诗句:“怜君地狱都游遍,成就人间一鬼才。”屋里,众人深情地忆述着、怀想着、评说着已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聂绀弩。屋外,晶莹、洁白的雪花,从灰蒙蒙的天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静悄悄地盖在衰草枯枝上。会散了。走在荒凉破败的废园里,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我突然悟到:聂绀弩的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杂文诗”,聂绀弩的文采风流,聂绀弩的精神深度,聂绀弩的人格境界,已近乎绝唱矣。16.请说说本文是分几个层次来表达对聂绀弩的尊崇和缅怀之情的。(6分)答: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1)郁风和黄苗子的对联“冷眼对窗看世界,热肠倚枕写文章”有何含义?(2)怜君地狱都游遍,成就人间一鬼才18.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不乏精彩的景物描写。试分析文章中最后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黄苗子夫妇的对联,一“冷”一“热”,表现了冷眼看世界是表象,是看世界的方法;内心则充满对这个世界的热爱。B.聂绀弩拒绝住院,拒绝吃药,说明已经知道自己的病很严重,不愿受病痛的折磨,这与后文所说的他“是热与冷、爱和恨、入世与出世、执著与超脱的怪异混合”是不一致的。C.“我很苦,想吃一个蜜橘”这是聂绀弩临终说的一句普通话,但在我们看来,却别有感慨,他的生活、他的病况不也是苦吗?但是他是想着“甜”而活的。D.作者认为他是“人文”人物中一道已经渐渐远去、恐怕再也不会重现的、绚烂而别致的风景。之所以再也不会重现,是再也不会有如此率真的人了。E.作者对聂绀弩是非常崇敬的,既把他与鲁迅比,得出“聂绀弩庶几近之”的结论,又认为“聂绀弩的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杂文诗”,聂绀弩的文采风流,聂绀弩的精神深度,聂绀弩的人格境界,已近乎绝唱矣。”参考答案:16.本文表达对聂绀弩的尊崇和缅怀之情,分了如下几个层次:①回忆聂绀弩去世前的情况,卧病床的形象、题诗、吃蜜橘。②从他人的评价中表现他的独特个性与真挚情怀。③座谈会上众多名流对聂绀弩的忆述与怀想,发出他的人格境界“已近乎绝唱”的感慨。17.(1)这是郁风夫妇俩看望病中的聂绀弩写的即景联,体现了对聂绀弩的了解。(1分)①“冷”字双关,既指天气之冷,也指聂绀弩能冷静理智地看待这个世界,也有对世上“腐朽、污秽”事物蔑视之意。(1分)②他对这个世界是热爱,故曰“热肠”,他针砭时弊,笔耕不辍。(1分)(2)①“地狱游遍”是说他所受的苦难;这些苦难成就了他的“狡黠”与“恶作剧”的才华。②“怜”则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敬爱。18.①从下雪到“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说明座谈会时间之长,即到会者回忆时间之长。②屋里人们追思,天地以晶莹之雪表对聂绀弩的哀思,从而表现他去逝的影响。③白雪景中蕴含对其高洁的赞美。19.BD(B与后文的结论是一致,“不愿受病痛折磨”正体现了“超脱”。D从前文来看,他综合了“率真、狂放、愤世嫉俗、才华出众”等众多特质,文章是说综合如此多特质的再现是不可能了,而不仅是指“率真”。)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4分)秋声起处是故乡
查干⑴在所有的自然之声里,我最喜欢秋之声。在秋之声里,童年时所陶醉的故乡之秋声为最。⑵我的老家,在扎鲁特草原上的阿拉坦山寺脚下。那里曾经有丰美的牧场,也有广袤的田园。童年的时候,家徒四壁一无长物,有的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春风秋雨和五谷杂粮。故乡的春夏秋冬,各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界定分明而音律各异。其中秋之声,给予我的遐想和启迪是无限的。秋之声就是天籁,故乡的秋之声,是天籁中的天籁。⑶我们那个村子,坐落在青青群山之中。秋风总是长驱直入,一荡千里。初秋的田野五彩斑斓,秋风的色泽则介于幽蓝和金黄之间。举目,田畴连绵,风吹无尽波浪于幽幽天际。包谷黄、高粱红、米色的谷地装点于天地之间,荞麦的白色小花娇媚而散发异香,吸引无数蜜蜂,寻香乱飞。⑷每年的下种时节,我们家的高粱地里,总要辟出一块西瓜地。初秋的高粱都长得丈把高了,是天然的绿色屏障,把那块宝地捂得严严实实。我经常悄没声儿地带一二要好的同学来吃西瓜。吃罢西瓜,我们就仰躺在瓜地里,静静地聆听起秋声来,那是上苍的赐予,也是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最为奢侈的享受。⑸此时此刻,秋声仿佛是我们生命的唯一。千千万万个高粱叶子,窸窸窣窣地流动如天涯之水,总觉得,那声音是从一个未知的神秘之处飘荡过来,而后又哗然推向另一个未知的地方。它来去无踪,又无处不在。即刻使你弱小的生命,纯净若清晨草叶上的露水。⑹高粱地外边是野性的草地,昆虫们齐声歌唱着,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蝉的高音,在初秋是极纯正的,算是首席小提琴。蛙歌,是唯一可以与之见高低的音律,它好似从不远的湿地里突然冒出来的,此起彼伏而空洞如箫。还有蝈蝈和蚂蚱们唧唧喳喳地倾诉,那是背景音乐。⑺听着听着,你觉得周遭渐入万籁俱寂的氛围,有声似无声了。这便是美妙的天籁,它把你整个的心灵融化于空灵之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彩色的无忧亦无虑的梦乡。这时的你在大自然的温怀里,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自然之子。⑻带着故乡的秋声上路,在城镇乡野间辗转,虽然疲惫,但故乡的秋声,总以她深沉的诗意的祝福,抚慰着我跋涉中的灵魂。故乡的天籁一遍遍回响在心头,即使在喧嚣尘世中,当我真诚而怀有敬意地去谛听,仿佛能听得见一片叶子、一个花瓣、一粒松子的心灵独白,抑或能听得见小小蚂蚁们齐心协力搬动重物的呼号之声。于是,秋之声使我心怀若谷灵魂安静,远离尘嚣与无谓的争斗。⑼这才是天籁的真意。⑽一个人想要聆听天籁,必须把自己看小,看淡,看轻。那些工于心计,沉溺于称雄称霸之中的人,是无缘于天籁的。⑾陶渊明向往桃花源,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因为他心中藏有天籁。古代那些真正的隐士,无一不与天籁相伴。老子骑牛出关,所寻求的也许就是一个“无”字的真正内涵吧,因为他心中怀有更为空灵的天籁。⑿然而,天籁对于一个利欲熏心的人而言,不过杂音而已。他哪里顾得上去品味什么天籁呢?利欲、权欲使他五内翻腾,不由自已。天籁与智者相伴,不与狂徒为友。能够聆听天籁的人,一定多有善举而无恶习。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宁静而淡泊的心,那么光明定能驱走黑暗,正义定能战胜邪恶,天籁就会与你相伴。⒀秋声起处是故乡,只要我们的故乡还在,还怕没有天籁可聆听吗?(取材于查干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故乡的秋声有哪些特点?请综观全文简要概括。(6分)(2).赏析第6段中划线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6分)(3).结合上下文回答,作者在第11段中写陶渊明和老子有何作用。(6分)(4).如何理解“只要我们的故乡还在,还怕没有天籁可聆听吗”这句话的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6分)参考答案:(1)(6分)①声势浩大,美妙神秘,纯净和谐,空灵自然;(答出两点即可)②能给人祝福和抚慰,使人灵魂安静。(每点3分)(2)(6分)运用拟人手法,将蝈蝈蚂蚱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比拟成人与人之间的低声倾诉,情趣盎然(3分);运用比喻将其鸣叫声比作背景音乐,生动描绘了草地上充满生机活力、纯净和谐的声音(3分)。(3)(6分)①陶渊明、老子心怀天籁,所以才向往隐逸生活,(2分)以此证明一个人想要聆听天籁,必须把自己看小,看淡,看轻,不追求富贵功名。(2分)②为下文总结中心(发出呼吁)做准备。(2分)(4)(6分)“故乡”一词在文中具有双重含义,既指曾经养育了我们的家乡,也指给予我们心灵滋养和灵魂抚慰的精神家园。(3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们有一颗宁静而淡泊的心,有纯净正义的精神追求,无论身处何方,就一定能聆听到美妙纯净的天籁之音。(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9分)投知己书[宋]张耒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忌之微情。故工乐者能使喜悭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成见于其容,当其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也,盖虽欲自掩而不可得。普伯牙之所好者琴耳,钟子期坐而听之,而伯牙不能藏其微情。夫伯牙之情,岂与琴谍哉?惟其专意一心以事其枝,故意之所动,默然相授而不自知也。某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其煎熬逼迫之情,都塞情感之气,盈心满怀。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挚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计其安居饱燠,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故虽出仕四方,而门单族薄,执版趁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凌侮。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阻遏望富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宣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如某之穷者,亦可谓之极矣。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遗会穷厄,投其所便。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长歌恸哭,诟骂怨怒,可喜可骇,可爱可愚,饰然于文,若有所得。某之于丈,虽不可谓之工,热其用心,亦已专矣。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之臣,而不麟之文尝欲奖与。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导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注释】①燠(yù):暖。②通仄:窘追。
(选自《张来集》,有删改)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
逆:推测B.执版趋拜以见大吏
趋:小步快走C.其平生之区区
区区:情义诚挚悬切D.而不膜之文尝欲奖与
奖:勉励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
因击沛公于坐B.惟其专意一心以事其技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脱忧危而解逼仄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沛然于文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写给朝廷某官的一封书信,文中就“发愤著书”“穷而后工”的观点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阐述,并直截了当地向某官表达了提携自己的愿望。B.借伯牙鼓琴而子期知音的典故,说明技艺的精湛在于专注。当人真正达于专注的境界,就会“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使创作者与接受者有不期而遇的情感交流。C.作者自陈遍历生活的艰辛折磨,遍观古今文章,“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认为文章写作有舒忧慰藉的功能,困穷之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发愤创作。D.本文语言朴实,风格平易。作者认为文章是生活体验的真实表现,要注重对个人主观感受的抒写,体现了对文学真实性的重视和对充实自然的文风的倡导。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工乐者能使喜慍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戚见子其容。
(2)某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
参考答案:14.C(区区:微不足道)15.D(A.因:介词,通过,经由;介词,趁机。B.以:连词,表目的;连词,表结果。C.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D.于:介词,可译为“在”)16.A(“并直截了当地向某官表达了提携自己的愿望”不正确)17.①所以擅长演奏的人能使他的欢喜愠怒表现在音乐上,擅长舞蹈的人能使他的欢欣悲戚表现在容颜神色上。【共5分。工(擅长)、愠(怨恨)、见(通“现”,显露,表现)、戚(忧愁,悲伤)各1分,语句通顺1分。】②我对于写文章,虽不能算擅长,但是用心是专一的。【共5分。某(我)、之于(对于)、工(擅长)、专(专心,专一)各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五月某日,我恭敬地通过车夫,多次行礼后(虔诚地)写信给您:我听说古代殚精竭虑去从事一种技能,而志向专一的人,他的思想和情感一定能在他的技艺和本领上有所表现,让人观察他的动作姿态的变化,就能推测得知他内心悲欢好恶的隐曲情感。所以擅长演奏的人能使他的欢喜愠怒表现在音乐上,擅长舞蹈的人能使他的欢欣悲戚表现在容颜神色上,当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时,即使自己想掩藏也不可能。从前伯牙所喜欢的就是弹琴,钟子期坐着听琴,伯牙不能掩藏他隐曲的感情。伯牙的感情,难道能与琴相沟通吗?只是他专心致志从事弹琴,所以心中情动,便默默地传到琴上而自己都不知道。我不幸从小困苦贫贱,十七岁时父母得病,两年后父母去世。出仕后又困厄于州县十二年。那种煎熬逼迫之情、郁闷愤怒之气,充满心胸。而且还饥饿寒冷,艰难窘迫,外出谋生来养活妻子儿女,往来奔走,一般经常就是数千里。算起来那种安居饱暖,没有忧危窘迫,扬眉吐气而无事一笑的日子,不到百分之一。再看整个世道人情,人们所夸耀的是能使自己摆脱贫困低贱和艰难困苦的手段,自己是空有一身,而没一点那些手段。所以虽然在四方为官,但家道衰微,(只好)拿着手板恭敬地去拜见大官,重则被他们辱骂责备,轻则被他们诘问凌侮。那种窘迫惨淡艰难的情状说都说不尽,又哪里只是这些!古代能写文章的人,大抵十篇中有九篇是在他们不得志的时候写的。他们心中的激愤,既被阻遏壅塞不能发泄,只能在言语文章中抒发,不会掩住自己的嘴使自己窒息,这样大概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无边寂寞中自我安慰罢了。像我这样处境困厄的人,可以说是达到极点了。我平生微不足道,既然曾使自己致力于把文章写好,而又遭遇仕途的失意困窘,正好投合我所擅长的。所以早晚所接触到的事,事物的各种形态,放声高歌和痛哭,辱骂怨恨和忿怒,令人高兴和令人害怕的,令人喜爱和令人厌恶的,都充分地表现在文章中,好像很有收获。我对于写文章,虽不能算擅长,但是用心是专一的。我想尊敬的您凭文章学术显露昭著于天下,又正是朝廷写诰敕文词的大臣。而对于我那些浅薄的文章,您曾想给我勉励。人谁不想在世上的贵人面前有所表现,而我自己看我的那些文章,没有一篇满意的。我冒昧写了平日的文和诗近六十卷,让您屈尊看看,希望您能在闲暇时拨冗赐观。那么我的精诚之心,即使想有一丁点掩藏,恐怕也是不可能的,您也是这样想的吧?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注:①赙赠: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②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③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狱受罪,恭贳不问
诣:到
B.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
谢:推辞C.雉方将雏
雏:幼鸟
D.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望:责备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鲁恭“以德化为理”的一组是(
)①闭户讲诵,绝人闲事
②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③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④不以刚直为称
⑤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
⑥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B.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母亲再三强求,鲁恭迫不得已才西行,到新丰做了教授的学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东州一带盗贼横行,鲁恭选拔任用几十位官员,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太尉,其余盗贼就进行捕杀,最终平定了盗贼。20.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5分)译文:
(2)“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5分)译文:
参考答案:17.C18.C19.D20.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葛怀敏为王德用妹婿,德用贬,亦降知滁州。陕西用兵,起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兼泾原秦凤两路经略……范仲淹言其猾懦不知兵,复徙泾原路兼招讨、经略、安抚副使。庆历二年,元昊寇镇戎军①,怀敏出瓦亭砦②,督砦主都监许思纯、环庆路都监刘贺等御敌。军次安边砦,给刍秣未绝,怀敏辄离军,夜至开远堡北一里而舍。既而自镇戎军西南,又先引从骑百余以前,承受赵正曰:“敌近,不可轻进。”怀敏乃少止。日暮趋养马城,与知镇戎军曹英及泾原路都监李知等会兵。……俄报敌已拔栅逾边壕,怀敏入保定川砦,敌毁板桥,断其归路,别为二十四道以过军,环围之。又绝定川水泉上流,以饥渴其众。刘贺率蕃兵门于河西,不胜,余众溃去。怀敏为中军屯寨门东偏,英等阵东北隅。敌自褊江三、叶燮会③出,四面环之。先以锐兵冲中军,不动,回击英军。会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阵遂扰。士卒攀城堞争入,英面被流矢,仆壕中,怀敏部兵见之亦奔骇。怀敏为众蹂躏几死,舆致瓮城,久之乃苏。复选士据门桥,挥手刃以拒入城者。赵珣等以骑军四合御敌,敌众稍却,然大军无斗志。珣驰入,劝怀敏还军中。是夕,敌聚火围城四隅,临西北呼曰:“尔得非总管厅点阵图者邪?尔固能军,乃入我围中,今复何往!”夜四鼓,怀敏召曹英、赵珣、李知和、许思纯、刘贺等计议,莫知所出,遂谋结阵走镇戎军。鸡鸣,怀敏自谕:“亲军左右及在后者皆毋得动,平明,从吾往安西堡。以英、珣为先锋,贺、思纯为左右翼,知和为殿,听中军鼓乃得行。”至卯,鼓未作,怀敏先上马,而大军按堵④未动。怀敏周麾者再,将径去,有执鞚者劝不可,怀敏不得已而还。使参谋郭京等取刍城中,未至,怀敏复上马,叱执辔者使去,不听,拔剑且击之,士遂散。怀敏驱马东南驰二百里,至长城壕,路已断,敌周围之,遂与诸将皆遇害。余军九千四百余人,马六百余匹,为敌所断。初,怀敏令军中步兵毋得动,及前阵已去,后军多不知者,故皆得存。怀敏通时事,善候人情,故多以才荐之。及用为将,而轻率昧于应变,遂至覆军。帝念之,赐谥忠隐。
(选自《宋史葛怀敏传》,有删减)注释:①镇戎军,地名。②砦zhài,同“寨”。③褊江三、叶燮会,地名。④按堵,安定。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昊寇镇戎军
侵犯
B.为众蹂躏几死
踩踏C.怀敏自谕
命令
D.怀敏周麾者再
第二次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体现葛怀敏“轻率”的一组是(
)(3分)①怀敏为中军屯塞门东偏,英等阵东北隅②军次安边砦,给刍秣未绝,怀敏辄离军③既而自镇戎军西南,又先引从骑百余以前④怀敏召曹英、赵珣、李知和、许思纯、刘贺等计议⑤至卯,鼓未作,怀敏先上马,而大军按堵未动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刘贺部队溃散后,元昊的军队包围了葛怀敏,然后首先用精锐冲击葛怀敏的中军,取胜后,再掉头进攻曹英。B.夜晚,敌军包围了城池四面,四鼓时分,葛怀敏召开军事会议,诸位将领献了很多计策,最后选用了结阵向镇戎军突围的策略。C.葛怀敏驱马向东南逃跑时,后军很多人知道他将突围失败,所以没有跟去,因而都活下来了。D.葛怀敏通晓时事善于观察民情,很多人推荐他。等到他为将后,却是轻率昧于应变。范仲淹曾经说葛怀敏不知兵,后来果然言中,定川砦一战,葛怀敏兵败身死。5、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会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阵遂扰。(3分)(2)尔固能军,乃入我围中,今复何往!(3分)参考答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列资料,根据对话,分别概括出郭老师和王自信同学的形象特点。(6分)
(甲)郭老师与家长的对话郭老师:“王自信同学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成绩优异不说,更可贵的是,他勤勉好学,心无旁骛,像校运会、艺术节都不参加。我想他将来不是考清华就是北大,一定可以为校争光!”家长:“我们做家长的也是很开明,只要他专心读书、光耀门楣就好,从不让他浪费时间做家务。”
(乙)钟同学疑似偷窃事件钟同学:“老师,我没有偷东西!王自信当时也在场,可以为我作证!”王自信:“我在算数学,哪会知道啊!而且,这关我什么事?”
(丙)煊煊同学的描述“王自信成绩好,而且好用功喔!下课时间从不和我们聊天,只读课本和参考书!像我爱看小说,他就笑我无聊又浪费生命。我想他将来一定会考上很好的大学吧!”参考答案:王自信:缺少集体主义观念、自私冷漠、兴趣狭窄(3分)郭老师:只会关注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素质教育(2分)(语言表达通顺无误,1分。)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以材料为主要依据。材料中,从王自信“校运会、艺术节都不参加”,可以看出其集体观念薄弱;从他“这关我什么事”这句话可以看出其为人自私、冷漠、不关心他人;从他“只读课本和参考书”,可以看出其兴趣爱好狭窄。从班老师“更可贵的是……像校运会、艺术节都不参加”等话,可以看出他重学业教育轻素质教育。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种现象不仅有文化、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意义。②但是除了少数的突变外,Y染色体躲过了被“稀释”的命运。③中国人在传统上特别看重生男孩。④男孩是染色体Y的承载者,而人体其他的45条染色体在人类一代一代的繁殖过程中被反复地打乱重组。⑤它将随着这个家族的男性成员一直延续下去。⑥加之配偶的染色体不断地补充进来,基因被逐渐地“稀释”。⑦而且还有着更深的生物学上的意义。A.①⑦③④⑥②⑤
B.③④⑥⑤②①⑦
C.③①⑦④⑥②⑤
D.①⑦②⑤③④⑥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①句中的“这种现象”指代的是③句中的信息“重男轻女”,所以③在前,排除AD;根据关联词语“不仅……而且”,还根据语意可知①⑦排在一起,排除B。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任务驱动式阅读”,是一种集合了阅读、思考、收集、分类、归纳等综合学习能力,并从中诞生出相应的研究成果,值得向广大教师推荐。B.根据数据显示,中国自主研发的涡扇-15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可达到171~181千牛,推重比能达到9.7~10.87,将成为世界顶级大推力发动机。C.我们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强化政府责任,优化资源配置,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D.取消医疗药品加成,对广大医疗机构经营者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相关的辅助工作,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应在“研究成果”后面加上宾语中心语“的阅读方式”。B项,句式杂糅,“根据……”和“……显示”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删去“根据”或“显示”一词。D项,主客体颠倒,应改为“广大医疗机构经营者对取消医疗药品加成的制度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的”。点睛: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六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时下的网络文章,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堪卒读,难以入目。②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次为争夺权力而互相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③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④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⑤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实时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参考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描写初夏的古诗
- 2025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素养培优6 电磁感应中动力学、能量和动量的综合
-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12月份月考七年级英语试题(无答案)
- (人教版)广东省深圳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宝岛眼镜案例分析成功效果
- 医学教材 产科急危重症急救流程学习资料
- 2025届高考备考全国九月联考 卷一
- 4.5 甲乙类双电源(OCL)
- 高一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第三章《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课件
- 2025年配电室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 血透患者自我管理课件
- 混凝土化学外加剂课件
- 2022年旋挖桩(全护筒)施工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子商务概论》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
- LED灯箱安装制作及施工方案
- 粮油仓库工程验收规程
- 禾川x3系列伺服说明书
- 学校突发事件登记、报告、处置记录表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共14张PPT)人教版
- 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