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副本_第1页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副本_第2页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副本_第3页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副本_第4页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朱述浪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由NordriDesign™提供nordridesign第一页,共六十页。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dislocationofthehip〕是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p,CDH〕改名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该病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性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可以预防的。第二页,共六十页。1.病因:发病原因迄今不十分清楚。本病女男比例为4.75:1,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约20%病儿有家族史,说明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发病与胎位有关,经临床统计臀位产发病率最高。其他还有生活习惯的环境因素,如寒带习惯行下肢捆绑襁褓婴儿的地区发病明显增高。另外,原发病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症是髋关节发病的原因。第三页,共六十页。2.病理:主要改变是脱位后的继发性变化,如髋臼浅,前倾角大,是符合“头臼同心是髋关节发育的先决条件〞的Harris定律。随着年龄增长,病理改变日益加重,此点为动物实验所证实,它间接的证明本病不是先天性的。髋臼:髋臼前、上、后缘发育不良,平坦,变浅,其中脂肪组织、圆韧带充塞其中。最终脱位的股骨头压迫髂骨翼出现凹陷,假臼形成。第四页,共六十页。股骨头:股骨头骨骺出现缓慢,发育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股骨头失去球形而变得不规那么。股骨颈:变短变粗,前倾角加大。盂唇:在胚胎发育至7~8周时,间质细胞分化形成关节囊和盂缘,当受到任何刺激均可使正常间质停止吸收出现盂唇。盂唇在盂缘上方常与关节囊、圆韧带连成一片,有时呈内翻、内卷状影响股骨头复位。第五页,共六十页。圆韧带:改变不一,有的可拉长、增粗、增厚,有些病例局部消失或全部消失。关节囊:松弛,随股骨头上移而拉长、增厚,关节囊前方髂腰肌经过处出现压迹,严重呈葫芦状,阻碍股骨头复位。骨盆:单侧脱位骨盆倾斜。双侧脱位骨盆较垂直、前倾。第六页,共六十页。脊柱:单侧脱位由于骨盆倾斜出现代偿性脊柱侧弯。双侧脱位由于骨盆的垂直,腰生理前凸加大,臀部后凸。肌肉和肌膜:随着股骨头的上移脱位,内收肌、髂腰肌紧张,臀肌、阔筋膜张肌的不同程度的挛缩。第七页,共六十页。3.分型:髋关节脱位可分为两大型。单纯型髋臼发育不良型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脱位畸形型第八页,共六十页。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早起常无病症,生后有很高的比例呈现髋关节不稳定,X线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征,有的随生长发育而逐渐稳定,有的采用适当的髋关节外展位而随即自愈,但是也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着髋臼发育不良的改变,年长后出现病症,尚需进行手术治疗。第九页,共六十页。髋关节半脱位:该型股骨头及髋臼发育差,股骨头向外轻度移位,未完全脱出髋臼,髋臼指数增大。它既不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的结果,也不是髋关节脱位的过渡阶段,而是一个独立的类型,可以长期存在下去。关节造影观察手术中发现,在髋臼的外方形成一个膜样隔膜而限制其完全复位。第十页,共六十页。髋关节脱位:是指髋关节完全脱位,为最常见的一型,股骨头已完全脱出髋臼,向外上、前方移位,盂唇嵌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该型根据股骨头脱位的上下分为三度。Ⅰ度:股骨头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缘局部。Ⅲ度:股骨头位于髂骨翼局部。第十一页,共六十页。脱位的分度标志着脱位的上下,对手术前牵引方法的选择,治疗后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预后均有直接关系。畸形型:均为双侧髋关节脱位,双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僵硬,不能屈曲,双足呈极度外旋位,为先天性关节挛缩症。有合并并指、缺指、拇内收畸形。该型治疗困难,疗效不佳,均需手术治疗。第十二页,共六十页。4.临床检查:倘假设每个新生儿出生后均能做常规检查,在3~7天内明确诊断而进行治疗,其疗效最理想。1岁内明确诊断,可成功治疗,日后X线检查可完全正常,说明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第十三页,共六十页。4.1新生儿期检查法:4.1.1外观与皮纹:髋脱位时大腿、小腿与对侧不相称,臀部宽,腹股沟褶纹不对称,患侧短或消失。臀部褶纹亦不相同,患侧升高或多一条,整个下肢缩短,且轻度外旋位。第十四页,共六十页。4.1.2股动脉搏动减弱:腹股沟韧带与动脉交叉以下一横指可扪到股动脉,股骨头衬托股动脉,搏动强而有力。股骨头脱位后股动脉衬托消失,搏动减弱,检查需两侧比照观察。4.1.3Allis征:新生儿平卧、屈膝85度~90度,两足平放床上,两踝并拢可见两膝上下不等〔患侧低于正常侧〕。对于单侧髋关节脱位有效。第十五页,共六十页。4.1.4Barlow试验〔弹出试验〕:是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不稳定的可靠方法。第十六页,共六十页。4.1.5Ortolani征〔外展试验〕:此法可靠,是新生儿普查的重要方法。患儿平卧,屈膝、屈髋各90度,检查者面对小儿臀部,双手握住双膝同时外展、外旋,正常膝外侧面可触及床面,当外展一定程度受限,而膝外侧不能触及床面,称为外展试验阳性。当外展一定程度突然弹跳,那么外展可达90度,称为Ortolani征阳性。第十七页,共六十页。4.2较大儿童检查:4.2.1跛行步态:跛行常是小儿就诊的唯一主诉。一侧脱位时跛行,双侧脱位表现为“鸭步〞,臀部明显后突。4.2.2套叠试验〔打气筒征〕:小儿平卧,屈髋、屈膝各90度,一手握住膝关节,另一手抵住骨盆两侧髂前上棘,将膝关节向下压可感到股骨头向后脱出,膝关节向上提可感到股骨头进入髋臼。第十八页,共六十页。4.2.3Nelaton线: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正常通过大转子顶点称为Nelaton线。脱位时大转子在此线之上。4.2.4Trendelenburg试验〔臀中肌试验〕:嘱小儿单腿站立,另一腿尽量屈髋、屈膝,使足离地。正常站立时对侧骨盆上升;脱位后股骨头不能抵住髋臼,臀中肌无力,使对侧骨盆下降,从背后观察尤为清楚。是髋关节不稳定的体征。第十九页,共六十页。5.1Von-Rosen(外展内旋位)摄片法:

婴儿仰卧位,双下肢外展45度,尽力内旋位摄片。正常时骨干轴线向上的延长线经髋臼外缘相交于腰5与骶1的平面以下。但脱位时此线经髂前上棘相交于腰5骶1平面以上。第二十页,共六十页。第二十一页,共六十页。5.2骨盆平片测量法:第二十二页,共六十页。如下图两侧髋臼Y形软骨连成为Hilg-eneriner线,简称为H线,股骨上端距H线之距离为上方间隙。股骨上端鸟嘴距坐骨支外缘为内侧间隙,正常均值上方间隙为9.5mm,内侧间隙为4.3mm。假设上方间隙小于8.5mm,内侧间隙大于5.1mm应疑心髋关节脱位。假设上方间隙小于7.5mm,内侧间隙大于6.1mm可诊断为髋关节脱位,此法简易可靠。第二十三页,共六十页。5.3Perkin象限:第二十四页,共六十页。当股骨头骨骺核出现后可利用Perkin象限,即两侧髋臼中心连一直线称为H线,再从髋臼外缘向H线做一垂线〔P〕,将髋关节划分为四个象限,正常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限内。假设在外下象限为半脱位,在外上象限为全脱位。第二十五页,共六十页。第二十六页,共六十页。5.4髋臼指数:第二十七页,共六十页。从髋臼外缘向髋臼中心连线与H线相交形成的锐角,称为髋臼指数,其正常值为20度~25度,当小儿步行后此角逐年减小,直到12岁时根本恒定于15度左右。髋脱位那么明显增大,甚至在30度以上。第二十八页,共六十页。5.4CE角:第二十九页,共六十页。也叫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即股骨头中心点与H线的垂线,髋臼外缘与股骨头中心点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其意义是检测髋臼与股骨头相对的位置,对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有价值。正常在20度以下。第三十页,共六十页。5.5Shenton线:

正常闭孔上缘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弧形线相连在一个抛物线上,称为Shenton线,脱位时此线消失。第三十一页,共六十页。5.6Sharp角:第三十二页,共六十页。该角对Y字形软骨闭合后检测髋臼发育不良有意义,它不是诊断髋脱位一项指标,而是随访判定髋臼发育情况的指标。即两侧泪点的连线和泪点与髋臼外缘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测量正常值约男为32度~44.5度,女为34.5度~47.5度。第三十三页,共六十页。5.7AHI是检查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情况,即股骨头的内缘到髋臼外缘的距离〔A〕,比股骨头最大的横径〔B〕。AHI=A/B×100其正常范围为84~85。第三十四页,共六十页。5.8前倾角的测量

前倾角增大是髋关节脱位重要病理改变,了解其大小为股骨旋转截骨术提供依据。目前认为只要影响患肢足内翻,就应该实行矫形。第三十五页,共六十页。6.诊断

今后新生儿普查工作深入开展,本病可早期被发现,为此提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高危婴儿。其中包括臀围产婴儿;具有家族史者;具有某些先天畸形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斜颈等;具有持续性皮纹不对称;关节及韧带过度松弛;髋关节脱位高发地区及民族。对上述高危婴儿应进行详细检查,提高诊断率。第三十六页,共六十页。特别要仔细检查肢体的长短和Ortolani试验,假设为阳性即可确诊,并常规拍摄X线片,也可配合B超检查,诊断并不难,到儿童已能步行,那么诊断更易。第三十七页,共六十页。7.鉴别诊断:7.1先天性髋内翻。7.2病理性髋脱位。7.3麻痹性或痉挛性髋脱位:前者多位婴儿麻痹后遗症,后者多位早产儿或生后窒息者及有脑病史者。7.4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合并髋关节脱位。第三十八页,共六十页。8.治疗:8.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理论是Harris定律,即头臼同心是髋关节发育的根本条件。特别年龄小,发育速度快,且在一定的时间内恢复至正常状态。关节运动更能刺激髋关节发育,其中股骨头髋臼发育更快。基于这一原理,为取得理想复位,复位后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实现髋关节复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三十九页,共六十页。⑴传统的蛙式位是最理想的姿势,但它不利于股骨头的血液供给。⑵根据不同的年龄选用固定支具、夹板,要求稳定、舒适、方便、便于尿便管理,最好使髋关节保持适当的活动。⑶选择髋关节发育的最适宜的年龄,年龄越小越好,一般以3岁以下为宜。⑷头臼比例〔AHI〕相称,不相称容易失败。⑸复位维持一定时间,使其关节去掉固定后不易脱位。通常需3月~6月。年龄越小固定时间越短。第四十页,共六十页。8.2.1自动复位法:Pavlik支具或Riemebugenl(RB)支具,是一种特制的尼龙吊带,保持髋关节屈曲位置的根底上,可保存内收、外展的一定活动范围,进行自动复位,是一种靠重力复位的支具,因此只能选择6个月以下婴儿、Ortolani体征阳性者。经过穿着支架后1个月内应摄X线片,如能复位,即表示成功,一般需要3~4个月。第四十一页,共六十页。第四十二页,共六十页。8.2.2过头牵引复位法:是通过持续牵引,髋关节逐渐外展,而自然复位的方法,其优点是不需要全麻下复位,可防止手法复位对股骨头的创伤而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缺点需较长时间的住院牵引。适应6个月以下、脱位Ⅲ度或有较重的内收肌挛缩、应用Pavlik支具失败者,但也考虑用于1岁以上的患儿。第四十三页,共六十页。四个步骤:水平牵引、垂直牵引、过头牵引、外展牵引而复位。第四十四页,共六十页。8.2.3手法复位和各种夹板、石膏固定:对于不能自然复位者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来实现,复位后年龄在1岁以上者由于年龄比较大,复位易活动且力量较大,夹板与支具不稳而发生脱位,需用石膏固定2~3月后再改用支具或夹板固定。假设实现手法复位,应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一般采用复位前牵引,克服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使肌肉松弛,减轻复位后头臼间的压力。此点十分重要。第四十五页,共六十页。8.2.4影响复位的因素:⑴髂腰肌挛缩横过关节囊的前方,可使股骨头与髋臼别离,久而久之与关节囊粘连,甚至形成葫芦状关节囊或形成皮鼓状覆盖在髋臼口。⑵盂唇过大,阻塞了髋臼。⑶头臼不对称,通常是髋臼过小过浅,包括圆韧带过长、增宽而影响股骨头回纳。第四十六页,共六十页。8.2.5复位失败的病例处理:复位失败后原那么上应手术治疗,可用经内收肌切开,即Ferguson术式。需注意禁忌症。8.2.6复位后髋关节发育的观察:股骨头与髋臼同心,创造髋臼软骨与股骨头骨骺发育的根本条件,一般来说股骨头发育较快,1~2年内两侧股骨头发育相连,到达正常水平。第四十七页,共六十页。8.3手术治疗:8.3.1Salter骨盆截骨术:Salter手术除了使股骨头复位之外,主要是使异样髋臼方向变为正常生理方向,相对增加了髋臼深度,使股骨头与髋臼到达同心。适应症:年龄宜在1~6岁的髋关节脱位,包括手法复位失败者。髋臼指数应在45度以下,股骨头大小与髋臼根本适应。第四十八页,共六十页。第四十九页,共六十页。术后治疗:术后应用全身抗生素1周,术后48消失拔出引流管,10天拆线,1周可令儿童坐起,练习关节功能,4周撤除石膏,拔出克氏针,3个月内不能负重,3个月后股骨头无缺血性坏死改变方可试行下地,练习功能。第五十页,共六十页。8.3.2Pemberton髋臼成形术:第五十一页,共六十页。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是通过髋臼上缘·1~1.5mm平行髋臼斜坡进行截骨,将髋臼端撬起向下改变髋臼顶的倾斜度,使髋臼充分包容股骨头,到达髋臼形成正常形态。适应症:年龄超过7岁,或6岁以下髋臼指数超过46度者可选用。术后处理:也与Salter截骨术相同,只是石膏固定时间应6~8周,负重时间推迟到3~6个月。第五十二页,共六十页。8.3.3股骨头旋转截骨术及股骨短缩截骨术:股骨旋转截骨术适应于前倾角在45度以上者,应与上述手术同时进行,一般于小转子下截骨,通常用线锯,结果后近截骨端内旋或远截骨端外旋,用4孔钢板固定,但要注意矫正不要过度。股骨短缩截骨术,适应于年龄偏大,Ⅲ度脱位,特别术前牵引未到位者,亦在小转子下截骨,短缩小于2cm也可同时矫正前倾角过大。第五十三页,共六十页。8.3.4手术治疗并发症: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此系医源性并发症,主要是机械性压力,致动脉缺血。Salter提出5条诊断标准:①复位后1年,股骨头骨骺核仍不出现②复位后1年,现存骨骺核生长停滞③复位后1年,颈部变宽④股骨头变扁,密度增加或出现碎裂现象⑤股骨头剩余畸形。第五十四页,共六十页。⑵股骨头坏死部位及X线分型:①Ⅰ型:X线以变扁为主,有不同程度的密度增加,根本上不遗留后遗畸形。②Ⅱ型:早期识别困难,需连续观察,其改变为股骨头不光滑,凹凸不平。骺核明显变扁,呈云絮状,有时出现囊变,骺板局限性不规那么,干骺端密度增加,晚期可出现头大、髋内翻,少数出现大转子高位。第五十五页,共六十页。

③Ⅲ型:较Ⅱ型加重,干骺端中心密度增加,骺板不清,常出现颈短增宽,大转子高位。④Ⅳ型:是严重型,侵犯全部股骨近端,其改变如股骨头,骨骺核始终不出现,股骨头消失或重度变扁、破碎,失去正常形态,颈短增宽,结构紊乱,后遗症严重。Ⅰ、Ⅱ型90%和70%可恢复正常。第五十六页,共六十页。8.3.5术后再脱位:术后再脱位虽然发病率不高,一旦发生预后不良,可发生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应尽量预防。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关节囊紧缩不理想,最常见原因;其次为前倾角过大而未给予矫正,头臼不对称,处理不好等原因。应加强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早手术处理。第五十七页,共六十页。8.3.6髋关节运动受限或僵硬:此并发症较为常见,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一旦发生关节僵硬,可在全麻下进行关节松动术。第五十八页,共六十页。感谢您的关注第五十九页,共六十页。内容总结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圆韧带:改变不一,有的可拉长、增粗、增厚,有些病例局部消失或全部消失。关节囊:松弛,随股骨头上移而拉长、增厚,关节囊前方髂腰肌经过处出现压迹,严重呈葫芦状,阻碍股骨头复位。腹股沟韧带与动脉交叉以下一横指可扪到股动脉,股骨头衬托股动脉,搏动强而有力。是检查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情况,即股骨头的内缘到髋臼外缘的距离〔A〕,比股骨头最大的横径〔B〕第六十页,共六十页。养素过量与中毒维生素A可以促进生长、保护上皮组织,对防治皮肤干燥、眼干、夜盲症有一定的作用。超量摄入可导致中毒。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所引起中毒综合征,称维生素A中毒。最早报道于16世纪90年代,北极探险者食用了含有大量维生素A的北极熊肝后数小时发生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近年来,国内由于滥用维生素A浓缩剂,产生中毒症状者也时有报道,值得重视。病因成人多为食用含维生素A极高的食物,如鳕鱼、北极熊的肝等;儿童则多因意外服用大剂量维生素A补充剂而引起。

急性维生素A中毒多在食用后3-6小时发病。多发生于一次或多次连续摄入成人膳食推荐摄入量(RNI)的100倍,或儿童大于其RNI的20倍。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表现为食欲减退、烦躁或嗜睡、呕吐、前囱膨隆、头围增大等。颅内压增高在急性中毒中较常见。

2.慢性中毒:早期出现烦躁、食欲减退、低热、多汗、脱发,以后有典型的骨痛症状,呈转移性疼痛,可伴有软组织肿胀,有压痛点而无红、热征象,以长骨及四肢骨多见,由于长骨受骨骺包埋,可导致身材矮小。孕妇维生素A中毒可导致胎儿畸形。

治疗:应立即停服维生素A。预防:遵守医嘱,不可过量或过长时间摄入;积极宣传营养卫生常识,改变滥用维生素A制剂的现象及不良的饮食习惯。防止医源性维生素A中毒的发生。儿童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采用单纯维生素D制剂,避免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D合剂;

孕妇要防止维生素A摄入过量。我国制定的维生素A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3000μgRE。维生素D过量与中毒病因

短期内多次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病;维生素D预防剂量过大,每日摄入量过多,或在数月内反复肌注大剂量的维生素D;误将其他代谢性骨骼疾病或内分泌疾病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病而长期给予以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中毒剂量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小儿每日服用2万-5万IU,连续数周或数月即可发生中毒;敏感小儿每日服用4000IU,连续1-3个月即可中毒。临床表现患儿服用过量维生素D制剂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烦躁、哭闹、精神不振,多有低热。可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逐渐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偶有脱水或酸中毒。长期慢性中毒可致骨髓、肾、血管、皮肤出现相应的钙化,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可致死。治疗对维生素D中毒要积极治疗。第一,应立即停服维生素D制剂及钙剂。第二,避免晒太阳,采用低钙饮食。第三,重症患者需输液,服用利尿剂,以加速排出。第四,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有利于减弱维生素D的作用,服至血钙正常为止。凡维生素D中毒症,全部治疗必须在医师严格指导下进行。预防全面分析患儿佝偻病的轻重程度,不要仅因出汗多,或有出牙晚、走路迟、烦躁、枕秃、体弱中的一两项就误认为佝偻病而给予大剂量突击治疗。家长在给孩子服维生素D制剂时应按医生的嘱咐,严格掌握预防或治疗用量,服用维生素D期间应随时观察孩子服药后的表现,一般每3个月测定血钙一次,如出现中毒表现,立即去医院就诊。儿童保健工作者应宣传切勿滥用维生素D制剂,对佝偻病的防治应强调经常户外活动和接受日光照射,不能因缺钙而反复注射维生素D。氟过量与中毒氟的慢性中毒主要发生于高氟地区,称为地方性氟病,主要造成骨和牙的损害,即所谓氟骨病和氟斑牙,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宁夏、贵州等地均有流行。氟斑牙多见于儿童,随年龄增长而病‘情加重;氟骨症多侵犯成年人,并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病情加重,性别差异不显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