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1页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2页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3页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4页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纲传真

2015年新课程高考说明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理解”的考查内容有: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的考查内容有: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出题范围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美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考情特色

从近三年新课标论述类文本的考查的情况看,试题题型稳定,分值多年不变,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归纳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而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较少。2016年备考的重点除上述常考点外,还应考虑知识点轮番覆盖的特点,对于其他考点也应有所侧重。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所论述知识的了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其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是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三步阅读读找比读原文,明确主旨思路读题干,明确考查问题找依据,发现信息来源比题文----看异同比细节---看用词有无差异比关系---看逻辑是否严密比结论---看推论是否成立比肢干---看肢干是否对应解题方法探究一般来说我们常用三步解题法:解题前提:心静心不静则神不凝。只有平心静气,总揽全局,方能洞悉秋毫,明辨是非,否则,你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云里雾里,结果只能雾里看花,越看越花,误入陷阱,不能自拔。(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6)

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3.比——比题文,看异同把文章和试题进行比照(比用词、比句间关系、比推论、比题干与题肢),确认对还是错。(1)形同意同(信息吻合

直接判断)(2)形异意同(有所转换

实质一致)(3)形似意异(迷惑性大

格外留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看似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需要补充提醒的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正确选项时,往往运用“似非而是”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远离”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相符。为达到相应的效果,往往在变换句式时运用合理的省略、调序、增添、替换、归纳或发散。论述文本阅读技巧讲解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同学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我们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下面重点引导你如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添、改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有效阅读信息】生物电池可以利用蜗牛体内的葡萄糖发电。我们在蜗牛壳上钻孔,把覆盖着酶的电极植入聚集在蜗牛身体和壳之间的血淋巴,也就是蜗牛的血液中。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类似,我们的电池也是基于化学反应来让电子流动的:一个电极捕获血淋巴中葡萄糖的电子,之后这些电子会通过外部回路--包括我们想供电的任何设备--抵达相对的电极。在那里,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形成水。输出的电力很微弱,在微瓦的量级上,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葡萄糖耗尽而断电。

(2015湖南卷)13.下列对“生物电池”的阐述,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的一项是C.生物电池输出的电力十分微弱,只能用微瓦来计算,短短几分钟后会因血淋巴耗尽而引起断电现象。

解析:原文是“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葡萄糖耗尽而断电”,C偷换概念了。【有效阅读信息】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2014·安徽卷第1题)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有效阅读信息】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2013·安徽卷第2题)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解析:D选项与原文不符。原句是说“并无很大区别”,选项中成了“有本质差别”。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有效阅读信息】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2013·安徽卷第1题)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比对结果:“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14年三月湖南八市联考第8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有效阅读信息】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美国的帝王蝗吃了这种被污染的叶子,百分之百会死亡,其他便会生长停滞,这项发现被登在《自然》杂志上,证实了“基因污染”和风险的存在。前述的作家阿特伍德大胆地认为基因科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它会隐藏不彰,等到其他条件配合,它的致命效果就会出现。

B、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的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证明基因污染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其危害是致命的。比对结果:,原文中“它”指的是基因科技,B项“它”指的是基因污染,偷换概念了。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凡”“全”“部分”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现象。【有效阅读信息】公司和政府对水俣病的认定只考虑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症状,而这种症状与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所导致的症状不完本相同。因此,只有部分水俣病患者获得认定。水体中汞污染是人类健康的隐患。因为水中的微量汞,经过水中食物链(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逐级转移,在食物链顶级生物体内可以富集到数千至数十万倍。【试题】5.下列关于“水俣病”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012四川卷)D.所有的水俣病患者都具有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典型症状。【有效阅读信息】公司和政府对水俣病的认定只考虑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症状,而这种症状与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所导致的症状不完本相同。因此,只有部分水俣病患者获得认定。水体中汞污染是人类健康的隐患。因为水中的微量汞,经过水中食物链(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逐级转移,在食物链顶级生物体内可以富集到数千至数十万倍。【试题】5.下列关于“水俣病”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012四川卷)D.所有的水俣病患者都具有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典型症状。整体部分

【有效阅读信息】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2013·湖北卷第8题)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关系。解析:原句中的“个别”“并不是”等词语在选项中被偷换成了“普遍”“是”,造成了语意错误。③程度词、频率词、时间词(如

“总是”“偶尔”“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说法绝对等。

【有效阅读信息】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2013·安徽卷第1题)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有效阅读信息】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2013·安徽卷第1题)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比对: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有效阅读信息】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2013新课标2)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有效阅读信息】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2013新课标2)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未然已然【有效阅读信息】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2012·江西卷第7题)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2012·江西卷第7题)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有效阅读信息】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比对: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有效阅读信息】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2014安徽卷)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解析:B项“势必”一词偷换了原文“可能”的表述,或然变成了必然。【有效阅读信息】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2014安徽卷)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或然必然【有效阅读信息】

它(古代书院制度)还开创了书院自治的风气。这源于早期的书院大多设在深山老林,主要为个人读书之所,方便了个人静修。后期书院有了自己的学田,从而经济上可以自给自足,这种自治对于独立学问精神有了更多的帮助。【试题】关于“古代书院制度的主要成功创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早期的书院为个人读书与静修之所,后期书院建设经济上可自给自足后,开创了书院自治的风气。【有效阅读信息】

它(古代书院制度)还开创了书院自治的风气。这源于早期的书院大多设在深山老林,主要为个人读书之所,方便了个人静修。后期书院有了自己的学田,从而经济上可以自给自足,这种自治对于独立学问精神有了更多的帮助。【试题】关于“古代书院制度的主要成功创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早期的书院为个人读书与静修之所,后期书院建设经济上可自给自足后,开创了书院自治的风气。解析:由原文“这源于早期的书院大多设在深山老林”可知,书院开创早期就已经形成了书院自治的风气,而不是后期。C

2.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审查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特别注意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等。如:【有效阅读信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2015年课标卷Ⅱ第1题)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有效阅读信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2015年课标卷Ⅱ第1题)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比对结果:不一致。歪曲文意,原文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而不是说它“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畴”。

【阅读信息】“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2015年湖北卷第6题)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阅读信息】“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2015年湖北卷第6题)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比对结果:不一致。评判理由:强拉因果。(根据原文可知:这样做是因为“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而不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有效阅读信息】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2014·天津卷第7题)C.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阅读信息】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2014·天津卷第7题)C.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比对结果:不一致。隐性知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原因是它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而不是因为它“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选项属“因果失当”。【有效阅读信息】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2014·湖北卷第6题)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有效阅读信息】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2014·湖北卷第6题)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因果关系不成立。原句两部分构成的是转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有效阅读信息】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2013·四川卷第7题)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有效阅读信息】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2013·四川卷第7题)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强加因果,“标新立异”不是取得成就的原因,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吴门画派也没有取得“最高成就”。【有效阅读信息】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2012·天津卷第6题)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有效阅读信息】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2012·辽宁卷2012·辽宁卷第1题)C.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有效阅读信息】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2012·辽宁卷2012·辽宁卷第1题)C.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比对:原句中用的是“不管……”,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有效阅读信息】神不能脱离形体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躯壳。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2012·北京卷第14题)A.生命的“神”如果脱离了“形”而独立存在,则形神失调,人体就会产生疾病。比对结果:不一致。根据原句,①选项中“如果……则……”的假设推导关系不存在。②

“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而不是疾病产生的原因。【有效阅读信息】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2012·浙江卷第9题)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选项中“只有……才能……”的条件关系完全不合原意。灵犀一点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选项每一分句的意义、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除了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外,我们也要注意“无中生有”这种关系。【有效阅读信息】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示例:(2015年新课标卷Ⅰ第1题)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有效信息】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比对结果:歪曲文意,无中生有。原文首句总说“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后面的文字都在说明宋代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呈现的新特点,但没有说这些信用形式的产生就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3.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比对下列选项的推断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有效阅读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2015年课标卷II

第3题)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阅读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2015课标卷II

第3题)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比对结果:不成立。丢掉了基本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变得绝对化,所以推断不成立。同时B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有效阅读信息】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比如,即使像美国这样一个“人造”的国家,其社会结构也不是从美国建国时突然开始的,而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从欧洲移植过去的,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和变体。(2015广东卷第13题)

D.尽管社会面貌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社会基本的结构上,我们今天与唐代并没有什么不同。【阅读信息】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比如,即使像美国这样一个“人造”的国家,其社会结构也不是从美国建国时突然开始的,而时来自欧洲的移民从欧洲移植过去的,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和变体。(2015广东卷第13题)

D.尽管社会面貌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社会基本的结构上,我们今天与唐代并没有什么不同。比对结果:不成立。此项错误在于,从原文“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今天与唐代”是有着区别的。所以选项推断错误。【有效阅读信息】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2014·大纲第6题)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比对结果:不成立。“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在文中没有根据,无法推断。4.比肢干--看肢干是否对应比对时不能只看题肢(选项)本身与原文是否一致,还要看看题肢回答的是不是题干中的问题。题干中若有“根据”、“证据”、“原因”等限制词时,题肢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对应关系,否则就犯了答非所问的错误。【有效阅读信息】在这些大科学家眼里,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句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猃,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重要原动力。【试题】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014重庆卷)

A.科学家探究科学真理对极深层理论架构的美的体会和感悟。

B.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和科学家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

。C.研究科学过程中受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启发产生的审美想象

。D.促使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美、探索美的重要原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