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大学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贵州大学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贵州大学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贵州大学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名词解释1.最高容许浓度(MAC):指某一环境污染物可以再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2.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3.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4.蓄积作用: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地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的现象。5.协同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同事或数分钟内先后与机体接触,其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远远超过它们分别单独与机体接触时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总和。6.生物污染: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的污染现象。7.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指人类终日生每日摄入某环境外来化学物对人体不致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8.联合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应。环境质量基准:环境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特定对象(人或生物)而不产生不良或有害效应的最大阈值。9.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状体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10.LD50:指某试验总体中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它是一个经过统计处理出来的数值,为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的最常用指标。11.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污染物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输入机体,其中一种化学污染物可干扰另一化学污染物原有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种污染物相互干扰,使联合作用强度低于任何一种单独作用。12.需氧污染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的有机污染物质。13.LC0:指一组受试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浓度。14.肝肠循环:污染物经肝脏代谢,代谢物排泄到肠道,还可经肠道菌丛水解或代谢,重新以游离形式被吸收进入门静脉到达肝脏的过程。15.MFO:是污染物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相I过程中的关键酶系,它们对人工化学品解毒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谢非极性的亲脂性有机化合物,包括内源性化合物和外源性化合物。16.BOD5:微生物5天好氧分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17.污泥沉降比(SV):指一定量的混合液静置30min以后,沉降的污泥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18.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19.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20.相Ⅰ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污染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形成某些活性基团(羟基、氨基、羧基、巯基、羰基和环氧基等极性基团)或进一步使这些活性基团暴露的转化过程。21.相Ⅱ反应:又称为结合反应,是外源化学物经过Ⅰ相反应代谢后产生或暴露出来的羟基、氨基、羧基、巯基、羰基和环氧基等极性基团,与内源性化合物或基团(内源性辅因子)之间发生的生物合成反应。结合物的极性一般有所增强,利于排除。22.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23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24.优先污染物:指首先要对毒性大,自然降解能力弱,污染普遍的污染物进行优先研究和控制的污染物。25.有丝分裂毒物:一些化学物能作用于纺锤体,中心粒或其他核内细胞器,从而干扰有丝分裂过程。诱发这种作用的物质称为有丝分裂毒物,又称干扰剂。各种净化指标如BODCOD活性污泥的各种工作参数表示毒性的各种参数:LD100\50\0、LC、MLD、EC50、IC50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选择题 1.土壤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可将硫酸盐还原成(D) A、有机硫B、单质硫 C、硫化亚铁D、硫化氢2.下列关于DDT和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能大量积累于机体内描述错误的是(D) A、这类物质具有很高的脂溶性B、这类物质不被生物转化 C、这类物质与脂肪组织有很高的亲和力D、这类物质具有很高的水溶性3.生物测试与常规的物理、化学测试相比较,下列不是生物测试优点的是(D) A、能测定到污染物的生物效应B、能测定到水体中的DO C、能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浓度D、反应灵敏,测试时间短4.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河流中,根据有机物分解水平和溶解氧的变化可分成相应的地区段,其中溶解氧消耗殆尽,水体有机物进行缺氧分解的区段是:(D) A.分解区B.清洁区C.恢复区D.腐败区5.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中,下列污染物不属于二次污染物的是(D) A.自由基三氧化硫B.臭氧(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C.醛、酮、醇D.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6.植物残体中最难分解的组分是(D) A纤维素B淀粉C半纤维素D木质素E原果胶7.下列不作为指示植物应具备的条件是(D) A、反应敏感B、栽培管理和繁殖容易 C、具有一定的观赏和经济价值D、反应症状要能肉眼直接可辨认8.下列不属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是特点(D) A、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B、具有很强的分解、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C、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D、具有较短的食物9.单位kg(BOD)/kg(NLSS)·d,所表示的活性污泥工作参数是(D) A、混合液悬浮固体B、污泥沉降C、污泥容积系数D、污泥负荷比10.能显著抑制果树体内的葡萄糖酶、磷酸果糖酶等多种酶,降低这些酶的活性,造成果树叶片失绿的是(D)A、二氧化硫B、氯气C、氮氧化物D、氟化物 11.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换一些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中,入侵机体细胞的细菌、病毒、死亡的细菌、组织碎片、铁蛋白等,可通过(D)作用被细胞清除。 A、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膜动转运 12.蓄积作用实验中,某一毒物对小鼠的LD50(n)40mg/kg、LD50(1)=45mg/kg,则该毒物属于(D) A.轻度蓄积B.明显蓄积C.中等蓄积D.高度蓄积 13.根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GB3096-1993),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的等效声级/dB为:(D)A、50B、65C、60D、55E、70 14.唐菖蒲监测大气中时,如叶片尖端和边缘产生淡棕黄色片状伤斑,且伤斑部位与正常组织之间有一明显界线,说明这些地方已受到(D)严重污染。 A、SO2B、PANC、O3D、FH15.在厌氧处理过程中,甲烷消化阶段基本上控制着厌氧消化的整个过程;甲烷细菌要求的pH值应严格控制在(D)之间。 A、5.0±0.5B、6.0±0.2C、8.0±0.5D、7.0±0.216.下列不属于电离辐射对机体直接损伤的是(D) A、RNA分子结构被破坏B、DNA分子结构被破坏C、酶生成自由基D、水分子电离 17.下列有关A级绿色食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产品必须使用绿色食品标志B农田的水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 C包装时不能对食品造成污染D不能使用农药、兽药和化肥等 18.下列是SO2污染指示植物的有(D) A、悬铃木、矮牵牛B、唐菖蒲、郁金香C、烟草、女贞D、苔藓、向日葵19、在煤炭中,最多的硫化物是(D) A单质硫B二苯噻吩(DBT)C、硫酸盐D黄铁硫20、甲烷菌能直接利用的物质是(D) A氨基酸B脂肪酸C单糖D乙酸21、关于“标准化微宇宙”说法错误的是(D)A、试验周期为64dB、10种藻类、4种无脊椎动物和一种细菌C、试验容积为4LD、用自然生态系统渗出液作为基质 22、除磷过程中,发酵产酸菌和积磷菌的作用及其关系描述错误的是(D) A积磷菌只能利用低级的脂肪酸,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有机基质 B发酵产酸菌可将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 C积磷菌体内储藏的聚磷的分解是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的 D在除磷过程中这两类菌是互不可分、密切相关的。 23.积磷菌在好氧条件下(D) A、分解体内的聚磷产生磷酸盐而放磷B、分解体内的聚磷产生磷酸盐而吸磷 C、分解体内聚-β-羟丁酸(PHB)产生产生乙酰CcA而放磷 D、分解体内聚-β-羟丁酸(PHB)产生产生乙酰CcA而吸磷24、当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BOD5超过(D)时,就不宜用好氧处理,而应该采用厌氧处理 A、500mg/LB、5000mg/LC、3000mg/LD、1500mg/L 25.既有生物膜,又有活性污泥的处理系统是(D) A、生物吸附法B、光合细菌法C、生物转盘滤池D、流化床 26.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原理是主要利用(D)A利用固定化酶催化分解污染物B大型水生植物根系有效吸收污染物C细菌和真菌吸附分解污染物D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27.多数鱼类要求生活在溶解氧为(B)以上的水中。 A、0.5mg/LB、5mg/LC、50mg/LD、500mg/L28.生物测试与常规的物理、化学测试相比较,下列属于生物测试优点的是(ABD) A、能测定到污染物的生物效应B、能测定到水体中的DO C、反应灵敏,测试时间短D、能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浓度29.下列属于电离辐射对机体直接损伤的是(ABD) A、RNA分子结构被破坏B、DNA分子结构被破坏 C、水分子电离D、酶生成自由基30.IARC根据化学物对人类和实验动物的致癌性资料,以及在实验系统和人类其他有关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将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类别及生产过程与人类癌症的关系分为下列四类,比如苏丹红属于(C) A、第一类B、第二类C、第三类D、第四类31.厌氧生物处理的过程(三个阶段)依次是(A) A水解阶段——酸化阶段——甲烷化阶段B酸化阶段——水解阶段——甲烷化阶段 C甲烷化阶段——酸化阶段——水解阶段D水解阶段——甲烷化阶段——酸化阶段32.除磷过程中,发酵产酸菌和积磷菌的作用及其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BC) A、积磷菌只能利用低级的脂肪酸,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有机基质 B、发酵产酸菌可将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 C、积磷菌体内储藏的聚磷的分解是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的 D、在除磷过程中这两类菌是互不可分、密切相关的。33.关于生物氧化塘(OxidationPond)的描述错误的是(AB) A、涉及的的生物有藻类、细菌、微型动物 B、氧化塘的净化原理是利用了细菌与藻类的互生关系。 C、在氧化塘内,好氧反应有硝酸盐还原反应、硫酸盐还原反应 D、是一种好氧处理废水的方法34.厌氧反应器内的甲烷菌代谢活动所需的最佳pH值为(B) A、5.7-6.5B、6.7-7.2C、7.7-8.5D、5.7-8.535.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大肠杆菌群数每升水不得超过(A) A、3个B、13个C、30个D、300个36.厌氧处理中的BOD:N:P应该是(A) A、200:5:1B、100:5:1C、200:10:1D、200:5:237.阿托品对胆碱酷酶抑制剂的作用和二氯甲烷CH2Cl2与乙醇间的作用是(C)。 A、相加作用B、协同作用C、拮抗作用D、独立作用38.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胚胎从着床到继发腭闭合(表示器官形成基本结束)的这段时间对毒物最敏感,称敏感期限。 B、发育中的胚胎对致畸作用的敏感期虽然主要在器官发生期,但在此期间,各种不同器官还各有特别敏感的时间。 C、在致畸作用中,对致畸物最敏感的阶段是胎儿发育期,一般称为危险期或关键期。 D、有性生殖动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成熟个体的过程,可概括为胚胎形成、着床、器官发生、胎儿发育以及新生儿发育等阶段。39.褐藻积累锶;水生的蓼属植物积累一定数量的DDT,随着这些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结果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B) A、生物富集B、生物积累C、生物放大D、生物浓缩40.下列对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A、要进一步严格进口货物的动植物检疫及微生物检疫工作,防止外来生物随货侵入; B、要增加对外来物种的引进,提高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C、要加强有关生物污染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国家级监控体系和数据库; D、要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增强环境保护、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防止生物污染的意识41.下列对好氧堆肥法的微生物学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 A、温度变化为先从低到高;然后降低 B、初期由中温好氧的细菌和真菌分解木质素等难分解有机物 C、堆肥进入高温阶段,腐殖质逐渐积累减慢 D、温度升至50℃42.下列关于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描述正确的是(ACD) A、黄铁矿中的硫经微生物作用,最终以H2SO4形式脱出。 B、二苯噻吩中的硫可经自养型细菌作用后而脱出。 C、目前微生物脱硫方法大体分细菌浸出法和表面改进法。 D、煤炭燃烧前微生物脱硫比燃烧后脱硫耗费省,投资少等优点。43.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A)。 A、Hg(CH3)2B、HgOC、HgD、Hg2Cl244、污染物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转移,使一些敏感物种种群减少或消失,而处于食物链高位的生命体,则会遭受更大的毒害风险。这是因为污染物的(C)作用。A.生物富集B.生物累积C.生物放大D.生物浓缩45、下列关于关于BOD5、BODu、CODcr、CODMn大小排列正确的是(C)A.BOD5<BODu<CODcr<CODMnB.CODMn<CODcr<BODu<BOD5C.BOD5<BODu<CODMn<CODcrD.BOD5<CODMn<BODu<CODcr46、在活性污泥的工作参数中,kg(BOD)/kg(MLSS)·d表示(C) A.混合液悬浮固体B.污泥沉降比C.污泥负荷D.污泥容积系数47、特殊转运包括(C)A.简单扩散和滤过B.主动转运和滤过C.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D.胞饮作用和易化扩散48、通过(A)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 A.慢性毒性实验B.蓄积毒性实验 C.急性毒性实验D.亚慢性毒性实验49、亚硝酸盐和某些胺化合物在胃内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毒性增大,且可能为致癌剂,这属于联合作用的类型(A)。A.协同作用B.相加作用C.拮抗作用D.独立作用50、污染物对DNA的相互作用过程有以下四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的发生的是(A)A.形成DNA加合物(DNAAddcuts)B.发生DNA的二次修饰C.DNA结构的破坏被固定D.当细胞分裂时,外源性化合物造成的危害可导致DNA突变及其基因能的改变51、电离辐射能对下列细胞有明显破坏或抑制有(B)A.卵细胞B.造血干细胞C.心肌胞D.成熟血细胞52、不可作为哺乳动物毒性试验的毒性单位。(D) A.mg/kgB.ml/m3C.mg/m2D.mg/L53、填埋法使用的填埋坑内,微生物利用硝酸根和硫酸根作为氧源,产生硫化物、氮气和二氧化碳,硫酸盐还原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大于产甲烷细菌,此阶段为(C)。A.好氧分解阶段B.厌氧分解产甲烷阶段C.厌氧分解不产甲烷阶段D.稳定产气阶段54.关于某毒物的血/气分配系数描述正确的是(ABD) A、单位为mg/LB、血/气分配系数越大,毒物危害程度越高 C、系数越小,毒物容易被吸收D、每种气体毒物的血/气分配系数为一常数55.抗氧化防御系统描述正确的是(BCD) A、促进体内活性氧的增多B、组成成分如维生素C、过氧化氢酶等 C、需氧生物所具有的D、是机体防御过氧化损害的系统56.下列作为指示植物应具备的条件是(ABC) A、反应敏感B、栽培管理和繁殖容易 C、具有一定的观赏和经济价值D、反应症状要能肉眼直接可辨认57.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换一些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中,入侵机体细胞的细菌、病毒、死亡的细菌、组织碎片、铁蛋白等,可通过(D)作用被细胞清除。 A、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膜动转运58.蓄积作用实验中,如果某一毒物对小鼠的LD50(n)40mg/kg、LD50(1)=45mg/kg,则该毒物属于(A) A.高度蓄积B.明显蓄积C.中等蓄积D.轻度蓄积59.下列是SO2污染指示植物的有(A) A、苔藓、向日葵B、唐菖蒲、郁金香 C、烟草、女贞D、悬铃木、矮牵牛60.污染物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转移,处于食物链高位的生命体,则会遭受更大的毒害风险。这是因为污染物的(C)作用。A.生物富集B.生物累积C.生物放大D.生物浓缩61.在简单扩散的生物转运过程中,污染物既要透过脂相,也要透过水相,因此脂水分配系数在(B)左右者,更易进行简单扩散。A.0.5B.1C.2D.362.下列物质中,经肠道吸胞吐作用进入细胞外空间,通过淋巴管直接进入全身静脉血流的物质是(A)。A.苯并(a)芘和DDTB.铅和锰C.糖类D.蛋白质63.在施药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害虫的再度猖獗的主要原因是(B)。A.农药的对害虫毒性小于其天敌,存活的害虫数量占优势B.在农药用后,残存的害虫重新迅速繁殖起来,其天敌数量暂时不能恢复C.农药用使残存的害虫后代发生变异,其增长速度比原来的快得多D.早期天敌吃了带有农药的害虫体,天敌改变食性以适应环境,后期的天敌不在食用原来的害虫,食物链发生改变,残存的害虫得以大量繁殖64.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来降解有机物的,大分子的有机物首先被水解成低分子化合物,然后被转化成甲烷和(D)等。A.SO2B.NO2C.O2D.CO265.下列属于金属酶的是(A)。A.超氧化物歧化酶B.细胞色素P-450酶系C.环氧化物水化酶(EH)D.N-乙酰转移酶(NAT)66.列关于推流式曝气池描述错误的是(D)A.不耐冲击负荷B.曝气池体积、大基建费用大C.前段供氧量不足,后段供氧量过剩D.处理效果比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差,但投资少67.当污染水体的BODu超过约(C)时,就不宜用好氧处理,而应该采用厌氧处理。A.100mg/LB.1100mg/LC.2100mg/LD.3100mg/L68.构成活性污泥絮状体的主要成分微生物是(A)。 A.菌胶团细菌B.丝状细菌C.真菌D.原生动物填空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1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2、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3、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4、评价水污染的细菌学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总数;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总数1ml自来水不得超过100个 5.生物污染按照物种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污染、植物污染和微生物污染三种类型。 6.饮用水中NO3-含量过高,能使婴儿患高铁血红蛋白症症。 7.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20%和40%的死亡率,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则100只活的动物中将死亡52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则100只活的动物中将存活40只。 8.植物残体中最难生物降解的是木质素,分解极其缓慢。 9.评价低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可降解性时,可采用BOD5与COD的比值来确定,当此比值为>0.45时说明其生化性较好。 10.在废水生物除磷工艺中,最重要的菌类是积磷菌和发酵产酸菌。 11.在废水生物脱氮工艺中,一般包括去碳、硝化和反硝化三个阶段。 12.烃类有机物中最难被生物降解的是脂环烃类。 1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14.生物测试的方法有:短期生物测试、中期生物测试和长期生物测试。 15.在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当废水的BOD5与总氮的比值为<3:1时,需另加外碳源。 12.海洋中藻类毒素是甲藻类,淡水中藻类毒素是蓝细菌(蓝藻类)。 16.在矿区由于化学氧化和细菌的联合作用会产生严重的酸性矿水污染。 15.体内存在能阻止或减缓污染物由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屏障主要有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16.Ames试验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基因突变的体外致突变试验法。 18.经胆道分泌至肠道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除可随粪便排出体外,还可经肠道菌水解或代谢,重新以游离形式被吸收进入门肝门静脉,即肝肠循环。 19.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来降解有机物的,大分子的有机物首先被水解成低分子化合物,然后被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20.根据厌氧消化的原理: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分三个阶段:(1)水解消化阶段;(2)酸性消化阶段(3)碱性消化阶段(甲烷化阶段)。 21.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其产物为堆肥。 22.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预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人类干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二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27.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氮、磷、硫的循环受二个主要的生物过程控制,一是光合生物对无机营养物的同化,二是后来进行的异养生物的矿化。微生物在有机物的矿化中起决定性作用,地球上90%以上有机物的矿化都是由细菌和真菌完成的。 28.环境化学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有:(1)化学物与血浆蛋白及其他蛋白、粘多糖、核蛋白和磷脂等结合的情况;(2)化学物在脂肪组织和骨骼中贮存沉积;(3)体内各种屏障的影响。 29.溶于生物膜脂质的气体吸收情况主要取决于脂/水分配系数,较少受分子量大小的影响。脂/水分配系数越大(填大或小)越易被吸收。 30.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主要有:1、死亡、;2、行为改变;3、繁殖能力下降;4、生长和发育抑制及其疾病敏感性增加和代谢率变化。 31.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学的不断进展,人们又建立了蓄积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畸试验和致癌试验等特殊的试验方法。 34.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一般都能看到存在着“有机物→细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这样的食物链。 35.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36.物修复金属污染的方式: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植物吸收 37.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的过程有:固氮、脱氨(氢化)、硝化作用、反消化作用及其硝酸盐还原。 38.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雾、露、霜)。 39.天然木素分子的降解主要是靠白腐菌完成;木素的生物降解是碳循环的限速步骤。 40.生物污染的特点有一是预测难;二是潜伏期长;三是破坏性大。 41.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具有很强的分解、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具有较长的食物链;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及其处理水易与污泥分离等特点,最终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42.评价低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可降解性时,可采用BOD5与COD的比值来确定,当此比值为>0.45时说明其生化性较好。 43.MFO是污染物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相I过程中的关键酶系,它们对人工化学品解毒发挥了重要作用。 44.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20%和30%的死亡率,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则100只活的动物中将死亡42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则100只活的动物中将存活50只。 45.污泥沉降比(SV)指一定量的混合液静置30min以后,沉降的污泥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46.按堆肥生产方式分为厌氧土法堆肥法、好氧露天堆肥法和好氧仓式堆肥法。47、氮肥施用过多,土壤中硝酸盐浓度增高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亚硝酸盐,土壤中的胺类化合物与其结合形成亚硝酸铵,此物质属于强致癌物质。48、利用紫露草微核监测技术可以测定大气、水体等中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目前国外已被广泛应用,我国也已推荐作为生物监测方法之一。49、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比如Pb损害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Cd影响肝脏和肾脏,引起骨痛病;Hg引起水俣病,影响神经系统。50、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51、在自然环境中,金属的有机配位体是腐殖质,其能起络合作用的是各种含氧官能团,如-COOH、-OH、-C=O、-NH2等。52、血液是大多数外源化学物在吸收后或排泄前最为重要的运输系统,砷化氢、一氧化碳、氰化物等与含铁的血红蛋白有较强的亲合力,有机磷化合物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并与膜上胆碱酯酶结合。53、排泄主要途径是肾脏,随尿排出;其次是经肝、胆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54、慢性毒性试验染毒组剂量的选择可参考二组数据:一是以亚慢性阈剂量为出发点,即以亚慢性阈剂量或其1/51/2剂量为慢性毒性试验的最高剂量;二是以LD50剂量为出发点,即以其1/10剂量为慢性试验的最高剂量。55、污染物对生物膜损伤表现在:改变膜质流动性,影响膜的通透性和镶嵌蛋白质的活性。56、癌的形成一般分为引发阶段、促长阶段、浸润和转移阶段。57、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组成包括:水溶性组分有谷胱甘肽(GSH),维生素C;脂溶性组分有维生素E、β-胡萝卜素、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t)。58、酶固定化方法主要有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逆胶束酶和复合法。59、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其产物为堆肥,并利用发酵过程产生的温度杀死有害微生物以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垃圾处理技术。问答题 1.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污染效应其后果如何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2、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机体方面的影响;机体方面的影响;胃肠道酸碱度;胃肠道同时存在的食物和外源化学物;某些特殊生理状况3、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概念:指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物质进入水体,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旺盛增殖,从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的现象。“水华”——主要蓝藻、“赤潮”——主要甲藻。严重后果:(1)藻类在水体中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使鱼类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衰死藻类将沉积塘底。(2)藻类种类逐渐减少,并由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转为以蓝藻为主,而蓝藻有不少种有胶质膜,不适于作鱼饵料,而其中有一些种属是有毒的。(3)藻类过度生长繁殖,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藻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的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严重影响鱼类的生存。4、与理化监测相比,生物监测有何优缺点? 能直接反映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需购置昂贵的仪器及进行仪器保养和维修;可大面积或长距离内密集布点;不足之处:反应不够快速,无法精确监测某些污染物的含量,精度不高,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和地理环境等。5、光化学烟雾的反应机制有哪些对生物(人、动物及其植物)又哪些影响
反应机制:通过对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模拟实验,已经初步明确在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相互作用方面主要有以下过程: ①污染空气中NO2的光解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起始反应。 ②碳氢化合物被HO、O等自由基和O3氧化,导致醛、酮、醇、酸等产物以及重要的中间产物──RO2、HO2、RCO等自由基的生成。 ③过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的转化,并导致O3和PAN等的生成(见大气污染物的相互作用)。这些基本反应可以用最简化的化学反应模式表示:有人以具体的有机物,如丙烯、正丁烷、乙烯等作为有机物的代表,列出详尽的机理模式,其化学反应可多达242个。 此外,污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会被HO、HO2和O3等氧化而生成硫酸(H2SO4)和硫酸盐,成为光化学烟雾中气溶胶的重要成分。碳氢化合物中挥发性小的氧化产物也会凝结成气溶胶液滴而使能见度降低。 损害人和动物的健康人和动物受到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并可达到呼吸系统的深层,刺激下气道黏膜,引起化学变化,其作用相当于放射线,使染色体异常,使红血球老化。PAN、甲醛、丙烯醛等产物对人和动物的眼睛、咽喉、鼻子等有刺激作用,其刺激域约为0.1ppm。研究表明光化学烟雾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是一种极强的催泪剂,其催泪作用相当于甲醛的200倍。另一种眼睛强刺激剂是过氧苯酰硝酸酯(PBN),它对眼的刺激作用比PAN大约强100倍。PAN还是造成皮肤癌的可能试剂。可造成患红眼病。 此外光化学烟雾能促使哮喘病患者哮喘发作,能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化、呼吸障碍、损害肺部功能等症状,长期吸入氧化剂能降低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人的衰老。空气中的飘尘在眼刺激剂作用方面能起到把浓缩眼刺激剂送入眼中的作用。 影响植物生长臭氧影响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可导致高产作物的高产性能消失,甚至使植物丧失遗传能力。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PAN使叶子背面呈银灰色或古铜色,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6、研究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于放大分别有哪些意义? 生物浓缩对于阐明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得迁移转化规律,评价和预测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以及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监测和净化等均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物积累性可作为环境监测的一种指标,用以评价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得迁移转化规律等。 研究生物放大作用,特别是鉴别出食物链对哪些污染物具有生物放大的潜力,对于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确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安全浓度、评价化学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7、什么是脂质过氧化,脂质过氧化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脂质过氧化:强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或超氧化物能使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经非酶性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的过程。 脂质过氧化的后果:(1)细胞器和细胞膜结构的改变和功能障碍是脂质过氧化的最明显后果,包括膜流动性降低,脆性增加;膜上的受体和酶类的功能改变;膜通透性变化,如Ca2+内流,钙稳态失调和能量代谢改变等。 (2)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具有细胞毒性,其中特别有害的是一些不饱和醛类,如4-羟基-2-反式-壬烯醛。 (3)对DNA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脂质过氧化自由基和烷基自由基可引起DNA碱基,特别是鸟嘌呤碱基的氧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另一是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丙二醛可以共价结合方式导致DNA链断裂和交联。 (4)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脂质过氧化产物使LDL发生氧化修饰,使LDL失去对其受体的高度亲和力。8、人体一般接触环境激素有哪些渠道,环境激素对人类的影响有哪些,如何防止? 主要是通过含有这种激素成分的物质,被人食用或使用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比如化妆品、洗浴剂、洗洁剂、瓜果、蔬菜、肉类、食品等,当环境激素进入人体时,会让人体内的内分泌系统误认为是天然激素,而加以吸收。 环境激素占据了在人体细胞中正常激素的位置,从而引发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正常激素调节失常。表现在发育障碍、生殖异常、器官病变、畸胎率增加、母乳减少、男性精子数下降(男性不育症)、精神、情绪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大多数的激素能促成网络系统,起到控制全局的作用。例如,精子形成需要男性激素,女性的生殖器发育机能维护需要女性激素,它们在各自的睾丸或卵巢中产生,是由脑下垂体里产生的促卵泡激素(FSH)所控制的。这个FSH又是被丘脑下部产生的促进腺激素放出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所控制的。 防止:加强对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从生产到应用的管理,停用或替代目前正在使用的包括杀虫剂、塑料添加剂等在内的环境激素9、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试验法(Ames试验)的目的和原理10、什么是微核试验?简述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及其应用领域。 是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一种遗传毒性试验方法。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即微核。 最常用的是啮齿类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以受试物处理啮齿类动物,然后处死,取骨髓,制片、固定、染色,于显微镜下计数PCE中的微核。如果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PCE微核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并有剂量-反应关系,则可认为该受试物是哺乳动物体细胞的致突变物。 如用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损伤仍是一个直观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遗传毒理、医学、食品、药物、环境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1、指示生物的选择条件有足够的敏感性;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足够的数量;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实验室易于繁殖和培养;具有丰富的生物学背景资料;对毒物或因子的反应能够被测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12、射线的电离辐射对机体损伤作用机理一般是什么?P186(两条途径) 答案:(1)电离辐射对DNA的作用 碱基变化;DNA链断裂是辐射损伤的主要形式。磷酸二酯键断裂,脱氧核糖分子破坏,碱基破坏或脱落等都可以引起核苷酸链断裂。DNA交联:DNA分子受损伤后,在碱基之间或碱基与蛋白质之间形成了共价键,而发生DNA-DNA交联和DNA-蛋白质交联。 照射后DNA合成抑制与合成DNA所需的4种脱氧核苷酸形成障碍、酶活力受抑制、DNA模板损伤、启动和调控DNA合成的复制子减少,以及能量供应障碍等都有关 在DNA合成抑制的同时,分解代谢明显增强。原因可能是辐射破坏了溶酶体和细胞核的膜结构,水解酶释放直接与DNA接触,增加了DNA的降解。 (2)对蛋白质和酶的影响 在照射后蛋白质和酶可发生分子结构的破坏,包括肽键电离、肽键断裂、巯基氧化、二硫键还原、旁侧羟基被氧化等,从而导致质蛋白质发子功能的改变 辐射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比较复杂,有的被激活,有的被抑制,有的呈双相交化,即先抑制而后增强。 照射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是非常显著的,主要是许多蛋白质水解酶活力增加。如照射后由于溶酶体被破坏,组织蛋白酶释放,活力明显增加,促使细胞内和细胞外蛋白质分解增强。同时,照射后机体摄取食物减少,加剧了蛋白质分解代谢,释出大量游离氨基酸。一部分生糖氨基酸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一部分代谢为尿素或其它非蛋白氮,整个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3)导致自由基的产生 离辐射直接引起靶分子电离和激发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生成生物分子自由基 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分子的周围介质(主要是水)生成水射解自由基13.慢性毒性试验观察指标有哪些观察指标的选择,应以亚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为基础。其中包括体重、食物摄取、临床症状、行为、血象和血液化学、尿的性状及生化成分以及重点观察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已经显现的阳性指标。一些观察指标变化甚微,为此应注意三点:一是试验前应对一些预计观察指标,尤其是血、尿常规及重点测定的生化指标进行正常值测定,废弃个体差异过大的动物;二是在接触外来化合物期间进行动态观察的各项指标,应与对照组同步测定;三是各化验测定方法应精确、可靠、且进行质量控制。应重视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凡试验期间死亡的动物,都应做病理组织学检查。14.在生物修复中采取强化措施促进生物降解十分重要。这些强化措施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接种微生物
目的是增加降解微生物数量,提高降解能力,针对不同的污染物可以接种人工筛选分离的高效降解微生物,接人单种、多种或一个降解菌群,人工构建的遗传工程菌被认为是首选的接种微生物;
②添加微生物营养盐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降解活动需要充足均衡的营养,为了提高降解速度,需要添加缺少的营养物;
③提供电子受体
为使有机物的氧化降解途径畅通,要提供充足的电子受体,一般为好氧环境提供氧,为厌氧环境的降解提供硝酸盐;
④提供共代谢底物
共代谢有助于难降解有机话染物的生物降解;
⑤提高生物可利用性
低水溶性的疏水污染物难于被微生物所降解,利用表面活性剂、各种分散剂来提高污染物的溶解度,可提高生物可利用性;
⑥添加生物降解促进剂
一般使用H2O2可以明显加快生物降解的速度。
15、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有哪些评价方法P230 废水中有机污染生物降解性的分析及其判断是能否采用生物处理设计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前提。由于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繁多,相互间的影响错综复杂,所以一般是通过实验来评价废水的可生化性,判断采用生化处理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1.测废水中的B/C(BOD5和CODcr比值)BOD5和CODcr都是代表废水受有机物污染的水质指标,其中CODcr的值可近似地代表废水中的全部有机物的耗氧量,而BOD5值只是代表了废水在好氧条件下能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这一小部分有机物的耗氧量,由此可见同一废水的BOC5总小于CODcr值,且BOD5/CODcr之值越小,废水中能被微生物所氧化分解的有机物占废水中全部有机物的份额越少,该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就越差。 一般是认为废水的B/C>0.45可生化性好,B/C在0.3~0.45时,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较好,可以采用生物处理;当B/C在0.2~0.3时,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较差,B/C<0.2时,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生物法处理,可采用其他方法处理该废水。水样的理论B/C最大值为0.58;2.测生物氧化率:用活性污泥作为测定期中所含的微生物量,单一的被测有机物作为底物,在瓦氏呼吸仪上检测其耗氧量,与该底物完全氧化的理论需氧量去比,即可求得被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氧化率。 3.测定呼吸线测定呼吸线既测定基质的生化呼吸线与其内源呼吸线相比较而作为基质可生物降解性的评价。当活性污泥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时,利用的基质是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其呼吸速度是恒定的,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呈直线关系,这称为内呼吸线。当供给活性污泥微生物内源基质时,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是一条特征曲线称为生化呼吸线。把各种有机物的生化呼吸线与内呼吸线加以比较时,可出现三种情况。(1)生化呼吸线位于内呼吸线之上,说明该有机物或废水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两条呼吸线之间的距离越大,该有机物或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越好。反之亦然;(2)生化呼吸线与内呼吸线基本重合,表明该有机物不能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氧化分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3)生化呼吸线位于内呼吸之下,说明该有机物对微生物产生了抑制作用,生化呼吸线越接近横坐标,则抑制作用就越大。4.测相对好氧速率曲线耗氧速率就是单位生物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生物量可用活性污泥的重量、浓度或含氮量来表示。如果测定时生物量不变,改变底物浓度,便可测得某种有机物在不同浓度下的耗氧速率,把它们与内呼吸耗氧速率相比,就可得出相应浓度下的相对耗氧速率,据此可作出相对耗氧速率曲线16、什么是生物膜法,简述其生物组成和净化原理17、厌氧发酵的生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P264 (1)水解(液化)阶段微生物的孢外酶,如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将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纤维素、淀粉等多糖分解成单糖和二糖进而形成丙酮酸,蛋白质转化为肽和氨基酸,脂肪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也就是说,将固体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的分子量较小的物质。 (2)产酸阶段上一阶段的液化产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在胞内酶的作用下迅速转化为低分子化合物,如低级脂肪酸、醇、中性化合物等,其中以挥发性有机酸尤其是乙酸所占的比例最大,可以达到80%左右。这一阶段通常有大量的H2游离出来,因此也称为产氢产酸阶段。 (3)产甲烷阶段由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完成。它们利用一碳化合物(二氧化碳、甲醇、甲酸、甲基胺和一氧化碳)、乙酸和氢气产生甲烷。其中约有30%来自氢的氧化和二氧化碳的还原,另外70%则来自乙酸盐。在这一阶段,前面所产生的低分子物质几乎有90%可以转化为甲烷,其余10%则被甲烷菌作为自身的养料进行新陈代谢。 上述三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互依赖。发酵初期以第一和第二阶段为主,兼有第三阶段反应。发酵后期,三个阶段的反应同时发生,在一定的动态平衡下,才能够持续正常地产气。18、废水中的氮一般以什么形式存在;简述A/O工艺生物脱氮的过程。 答案:废水中的氮一般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四种形态存在。 A/O工艺,即缺氧段/好氧段,是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 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 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只有当废水中的氨以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的形态存在时,仅需反硝化(脱氮)一个阶段19、研究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于放大分别有哪些意义? 答案:研究生物浓缩对于阐明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得迁移转化规律,评价和预测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以及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监测和净化等均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物积累性可作为环境监测的一种指标,用以评价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得迁移转化规律等。 研究生物放大作用,特别是鉴别出食物链对哪些污染物具有生物放大的潜力,对于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确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安全浓度、评价化学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阐述好氧堆肥的腐熟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是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有机质矿质化和腐殖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发热、高温、降温、腐熟保肥四个阶段,各阶段变化过程如下: (1)发热阶段堆制初期,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有机质开始分解并放出热量,使堆温逐渐提高。由常温升到50℃左右为发热阶段。这个阶段以中温好气性微生物为主,它们利用堆肥中的水溶性有机物迅速繁殖并蛋白质、简单糖类、淀粉类等等易分解的物质及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同时产生大量氨、二氧化 (2)高温阶段当堆内温度高于50℃时,即进入高温阶段。这一阶段堆内微生物种类有明显变换,中温性微生物随着温度升高逐渐被高温性微生物主要是(主要是高温纤维分解菌)代替。堆肥材料中的有机物除残留的和新形成的易分解的有机质继续分解外,主要进行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等的强烈分解,同时开始腐殖质的合成过程,并杀虫灭菌、消灭草籽。高温阶段(50—60℃)不得少于三天。但须防止堆内温度超过65 (3)降温阶段指高温后,温度从50℃ (4)腐熟保肥阶段大部分有机质被分解后,堆内温度下降,仅稍高于气温,此时即进入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保存已形成的腐殖质和各种养分,特别是氮素。为此,应将肥堆压紧、加土覆盖造成嫌气条件,以利形成较多的腐殖质和保存氮素。 综上,堆肥的腐熟过程是多种微生物交替活动的过程。为加速腐熟和提高堆肥质量,应在不同阶段为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已达到控制腐熟程度和减少养分损失的目的 影响因素:P292凡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都会影响堆肥腐熟的效果。主要包括:水分、空气、温度、堆肥材料的C/N比和酸碱度(pH),其中堆肥材料的C/N比是影响腐熟程度的关键。 1、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低的物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将不足以维持堆肥所需要的温度,并且产生的堆肥由于肥效低而影响销路问题;过高的有机物含量又将给通风供氧带来影响,从而产生厌氧和发臭;堆肥中最合适的有机物含量约为20%~80%之间。 2、碳氮比原料碳氮比过高,碳多氮乏,微生物的发展受到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容易导致成品堆肥的碳氮比过高,这样堆肥施入土壤后,将夺取土壤中的氮素,使陷入“氮饥饿”状态,会影响作物生长。原料碳氮比低于20:1,碳少,氮剩,则氮将变成氨态氮而挥发,导致氮元素大量损失而降低肥效。保证成品堆肥碳氮比为10-20:1和在堆肥过程理想的分解速度,堆肥原料的碳氮比为25-40(生活垃圾碳氮比一般在24:1左右)。 3、水分在堆肥过程中,按重量计50%~60%的含水率最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水分超过70%,温度难以上升,分解速度明显降低。因为水份过多,使堆肥物质粒子之间充满水,有碍于通风,从而造成厌氧状态,不利于好氧微生物生长并产生H2S等恶臭气体。水份低于40%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有机物难以分解。 4、温度堆体温度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一般认为高温菌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高于中温菌,现在的快速、高温好氧堆肥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初堆肥时,堆体温度一般与环境温度相一致,经过中温菌1~2d的作用,堆肥温度便能达到高温菌的理想温度50-65℃,在这样的高温下,一般堆肥只要5-6d,即可达到无害化。过低的堆温将大大延长堆肥达到腐熟的时间,而过高的堆温(>70 5、C/P一般要求堆肥料的C/P在75~150为宜。增加无机磷(包括易溶和难溶磷肥)主要目的是通过堆肥使无机磷转化为有机磷或磷酸根,通过金属元素(如Ca或Fe)与有机酸如腐殖质酸形成三元复合体,达到减少磷肥直接施用造成的土壤固定作用;难溶磷肥(磷矿粉)可以通过堆肥过程达到提高溶解度的目的。 6、Ph一般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是中性或弱碱性,pH值太高或太低都会使堆肥处理遇到困难。在堆肥初始阶段,由于有机酸的生成,pH值下降(可降至5.0),然后上升至8~8.5左右,如果废物堆肥成厌氧状态,则pH值继续下降。此外,pH值也会影响氮的损失,因pH值在7.0时,氮以氢氧化氨的形式逸入大气。但在一般情况下,堆肥过程有足够的缓冲作用,能使pH值稳定在可以保证好氧分解的酸碱度水平。21、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重建的措施 1、植被重建技术的选择矿山废弃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植被恢复演替、土壤生物改良和土地复垦。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实用、可靠、经济为原则,采取相应的技术模式。 2、物种的筛选和引入植物种类的选择是植被重建的主要问题和基础,不同的矿种形成的废弃地的环境条件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应针对不同的矿山废弃地选择相应的物种。 从生态学理论上讲,植被恢复必须考虑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的组成,但在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实践中,最重要的则是合适植物种类的选择。 其最基本的考虑由两方面: 一类植物用以在矿山废弃地上长期定居,以期获得持久的植被。这一类植物的选择至少要遵循以下两条原则: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最好是乡土树种;对极端的基质条件具有耐性。 另一类植物则要求它们的速生性、高生物量以期基质能得到较快的改善并为前一类植物提供隐蔽条件等。 3、矿山废弃地植被重建中的林-灌-草结合由于草生长需要的土壤薄,因此种草可以很快覆盖地面,使裸露的地面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为后来的植物种类定居打下基础。 4、豆科植物在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豆科植物类群巨大,种类繁多,大多具有结瘤固氮的能力,而N素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养分状况,N素和N素循环在矿山废弃地这样贫瘠生境的植被恢复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因此在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种植豆科植物作用重大。一方面多年生豆科植物的枯枝落叶和一年生豆科植物在生长季节之后的整个枯死植株,为废弃地提供大量的土壤有机质,而这类有机质的C/N较低,从而在分解后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中N素的积累;另一方面豆科植物在废弃地植被恢复中对其他幼苗不但可以提供额外的N素,而且还起到了保护作用。1.微生物对化学物质的降解与转化有哪些特点,使其在环境污染处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分) 答:(1)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2)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3)具有多种降解酶;(4)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5)具有巨大降解能力;具有共代谢作用。 2.分别简述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蓄积试验的目的。(9分) 答:①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1)求出受试物对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致死剂量,通常以半数致死量(>LD50)为主要参数。(2)阐明受试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3)利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化合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动力学变化。(3分) ③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是检测在较长时间内,以小剂量反复染毒后所引起损害作用的试验。其主要目的是评价化学物在长期小剂量作用的条件下对机体产生的损害及其特点,确定其慢性毒作用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订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提供实验论据。(3分) ④蓄积试验:环境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经过代谢转化排出体外,或直接排出体外。当其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超过代谢转化与排泄的速度时,化学物质在体内的量逐渐增加,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外源性化学物在机体的蓄积作用是化学物发生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因此,蓄积试验研究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有无蓄积作用及蓄积程度如何,是评价化学物能否引起潜在的慢性毒性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制定有关的卫生标准时选择安全系数的依据之一。(3分) 3.什么叫ASP;活性污泥中由哪些微生物组成,及其作用分别是什么;绘出标准ASP的基本流程。(10分) 答:1)概念: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形成表面积较大的菌胶团来大量絮凝和吸附废水中悬浮的胶体或溶解的污染物,并将这些物质摄入细胞体内,在氧的作用下,将这些物质同化为菌体本身的组分,或将这些物质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水等物质。这种具有活性的微生物菌胶团或絮状泥粒状的微生物群体即称为活性污泥。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处理法就叫活性污泥法(ASP)。(3分) 2)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和原生动物等组成。(3分) 比较多的有:碱杆菌、微杆菌、丛毛单胞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柄杆菌、球衣菌、动胶菌和黄杆菌等。要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BOD和COD,还需要菌胶团中多种微生物的相互配合。在活性污泥中常含有酵母、假丝酵母、青霉菌和镰刀霉菌,它们能在酸性条件下生长繁殖,且需氧量比细菌少,所以在处理某些特种工业废水及有机固体废渣中起到重要作用。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以游离的细菌和有机微粒作为食物,可以起到提高出水水质的作用。如果活性污泥系统运转不正常,出水水质差,则原生动物以游泳型的纤毛类为主,如草履虫。如果运转正常,出水良好,原生动物则以固着的纤毛类为主,例如钟虫、累枝虫等,并有后生动物出现,如轮虫、甲壳虫和线虫。 3)标准ASP的基本流程(4分) 废水——→初沉淀池——→悬浮固体去除掉——→曝气装置(活性污泥就在这种装置中将废水中BOD降解了,并产生新的活性污泥)——→二次沉淀池——→固液分离(上清液排放,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曝气池中,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而排放)。1.阐述生物富集作用、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三者的联系与区别。(5分) 答:生物放大一词是专指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生物说的,如果生物之间不存在食物链关系,则用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来解释。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不少科学家在研究农药和重金属的浓度在食物链上逐级增大时,多将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直到1973年起,科学家们才开始用生物放大一词,并将生物富集作用、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三者的概念区分开来。研究生物放大,特别是研究各种食物链对哪些污染物具有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开发合同终止协议
- 度养殖场场地租赁协议合同
-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标准版
- 简易婚姻解除合同模板及标准范本
- 外加工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 劳动合同纠纷案由范本汇集
-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圆明园的诉说》(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 13《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借款合同模板大全:参考编号62970
- 儿童和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和管理
- 华为基建项目管理手册
- 酒店服务礼仪(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燃烧器更换施工方案
- 体育旅游课件第二章体育旅游资源
- 节能降耗培训
- 质量部架构图
- 结构化学-第1章讲义课件
- 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台账-全套
- 管道完整性管理方法及应用
- 传媒侵权法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