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安阳市汤阴县五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2020—2022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四)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卞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以舞台艺术为例,进入镜框式舞台后,表演艺术得以发展,变得更加规范、精致。但与此同时,模式化的剧场也使得千姿百态的表演艺术趋于同质化。特别对于中国的地方戏剧而言,他们诞生的文化背景,发展的历史进程各不相同,但在20世纪都不约而同地完成了向剧场艺术的转型。一方面,这次转型不仅催生了中国数以百计的剧种和数以万计的剧团,更推动了不计其数的适应这种演剧环境的剧目的创作和创新;另一方面,因向西方歌剧学习借鉴而导致的同质化、趋同化的表演方式,也越来越召唤起对于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的回归。
在戏剧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但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这一万台可以连线的电脑,我们这一万张有着不同神情的脸才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际化,为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资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坐落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方略。美国是致力推进艺术现代化的急先锋,可就是在美国,人们已经意识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危机。于是,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就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对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再以舞台艺术为例,2016年在美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所使用的音乐元素既非欧美的古典音乐,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于乡土歌谣。而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最为时尚的嘻哈音乐。再如,英国的舞台剧《战马》,它从非洲引进的民间木偶艺术,也让我们重新领略了手工时代的杰作。
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恰恰所要唤醒的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这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
(摘编自《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的代际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
B.中国戏剧表演艺术要回归丰富性、多样性,就要避免学习西方歌剧,因其具有明显的同质化特征。
C.全媒体不是艺术的内涵和内容,而是艺术的技术、背景和视角等,这说明全媒体对传播艺术意义不大。
D.随着时代发展,为更好地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方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详细分析了模式化剧场和全媒体给戏剧艺术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文章列举音乐剧《汉密尔顿》和舞台剧《战马》的例子,说明了舞台艺术有对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既注意了时间的前后延续,也提到了不同的艺术、不同的国度,具有广阔的艺术视野。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运用“因此”“于是”“再如”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使论证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台艺术进入镜框式舞台,促进了表演艺术的更加规范、精致,但也导致丰富多样的表演艺术趋同化。
B.全媒体时代并不一定意味着是人类文明的灾难,若合理利用也可以使文化的个别性、独特性得到保护发展。
C.美国是致力推进艺术现代化的急先锋,因而在保护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方面也走在其他国家前列。
D.昆曲、梨园戏等古老艺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回归就是创新。
【答案】1.D2.A3.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从命题阶段开始,就以诗词运用为重心,激活古老“赋诗言志”传统,以诗词为武器,打通时间、空间、雅俗壁垒,为生活赋能。第一期中的“身临其境题”正是这样的尝试,题目要求引用古代诗词形容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答案则是楚辞《离骚》中的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西游记》电视剧主题曲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楚辞》则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在这道题目中,不同时代的经典文本完成了一次隔空对话,从诗歌到小说再到歌词,跨越了三个体裁,让古诗之情融入当下之情,以古人之志表达今人之志。
中国人有一座巨大、开放的语言宝库,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共享。《中国诗词大会》便将这一共享过程集中呈现,辅之以声光视效等媒体手段,使之成为一场真正的文化盛宴。来自少年团、青年团、百行团、家庭团的诗词爱好者登上舞台,一较高下。让人禁不住感叹,经典诗词绝非高高在上的“王谢堂前燕”,而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词之美也不应被定格于书本,而是需要随着不同职业的人走入生活,融入新时代。只有这样,诗词才能用起来、活起来,最大限度地激起大众共情。第二期中的题目“选一句诗词送给海拔最高边境派出所民警”,答案并不唯一,其中一位选手选择了毛泽东《卜算子》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得到了万人团中大部分人的认同,因而胜出。这是对前五季标准答题模式的重大突破,评判的标准不归于专家学者,而是归于万人团,实现了由个体表达到群体表达的完美融合。
(摘编自《〈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诗词为生活赋能》)
材料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大型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通过现代化手段,在思想立意、文化内涵、节目形态等维度上既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也让古老文化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人们在经典诗词的引领下一边重温古代文化的创新魅力,一边潜移默化地开阔思想,重塑道德理念,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添油助力。应当说,经典文本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词语,更在于其内涵深厚、立意深远。《长歌行》里的惜时之意、《山高路远》中的乐观进取……优秀作品无一不是直抵人心,为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注入更加充沛充实的文化元气。
中华民族是长于抒情、长于吟咏诗歌的民族,诗词是我们这个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它不应也不会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当时时刻刻活跃在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里。借由歌声合成、语音识别等新技术的新玩法,“读诗成曲,传唱经典”这一全新概念也促使更多人加入到“经典传唱人”的行列。我们用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我们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引领当代文化风尚。
(摘编自《用经典诗词培根铸魂引领风尚》)
材料三
古诗词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所谓“普及”究竟指向何处?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古诗词的弘扬,着力点主要在于记诵。古诗词文化的普及固然应包括记诵乃至创作,但仅停留在这些“技”的层面实则并非真正的普及。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记诵是我们体认古诗词的途径,以记诵为评判标准的文娱节目对于古诗词文化传播也确有其借鉴意义,但仅从记诵层面“普及”古诗词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蕴,为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
(摘编自《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创新尝试,强调诗词“运用”,将不同时代的经典文本完成隔空对话,让古典诗词在当今呈现出更鲜活的生命力。
B.诗词之美不仅仅美在词语,更美在其内涵深厚、立意深远,不应被限定在书本上,更应该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新时代。
C.传承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可以开阔我们的思想,重塑我们的道德理念,可让我们的人生境界得到提升,社会更加和谐。
D.诗词的“意味”可以体现人的情感,故其本身就具有历史合理性,而能否引发不同时代人们的共鸣,是诗词能否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对前五季的最大突破是由个体表达走向群体表达的完美融合,答案评判的标准不再归于专家学者,而是归于万人团。
B.《中国诗词大会》经过六季的迭代传播,打通了时间、空间、雅俗壁垒,跨越了年龄、职业、学历背景等,是一场真正的文化盛宴。
C.目前,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普及诗词重在记诵,实际上,这种做法只停留在了“技”的层面,具有局限性,并不是对古诗词真正的普及。
D.要让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融入当代生活,持续引领当代文化风尚,需要学者们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蕴。
6.《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和《经典咏流传》在传播中国诗词文化上有何共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D5.A
6.①在技术上都运用现代化媒体手段传播诗词文化,让诗词文化焕发现代魅力。②都注重挖掘诗词的情感内涵,发掘诗词的现代意义,将古典诗词和现实生活相融合。③让诗词走人普通大众,为生活赋能,用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节选)
沈西蒙
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
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
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
童妈妈:路同志,坐,坐。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
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
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
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
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
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这,不是我的……是阿男的。
童妈妈:阿男的?
路华:是阿男积蓄下来的津贴费,我替他保存的。
童妈妈:真的?
路华:真的,阿男让我带给你的。
童妈妈:(泪珠盈眶)真没想到,阿男他……同志,这是救命钱哪!(跪下)
路华:(忙扶起)童妈妈,你不要难过!
童妈妈:我……我高兴,啊,请坐坐,我去叫碗馄饨给你吃。
路华:童妈妈,我不饿。阿香她出了什么事了?
童妈妈:就为了还不起这断命的印子钱,有人逼她去香港。
路华:什么人?
童妈妈:是个跳舞厅老板,叫老七。
路华:这人在哪里?
童妈妈:苏州河小舢板上,在等阿男回来。老七讲,只要能跟阿男这孩子碰碰头,见见面,说什么往事就一笔勾销了。(出门)
路华:通信员!
通信员:有!(进屋)
路华:打电话报告连长,说这儿有情况!
通信员:是!(下)
路华:(十分纳闷)老七怎么敢逼阿香去香港?这是个什么人?为什么和阿男见见面,往事就一笔销了?这倒有些蹊跷!往事?什么往事?为什么要到苏州河的小舢板上去?奇怪!
这时阿香推门进来。
阿香:弟弟,你快走!
路华转身,阿香愕然。
路华:你,你是阿香吗?
阿香点头。
路华:你妈告诉我,有人要逼你去香港?
阿香:是的。同志,你——
路华:我和阿男是好朋友,好同志。有什么事尽管对我说。
阿香:解放军同志,快走吧!求你告诉阿男,今晚不要回来,有人要暗害他。
路华:什么人?老七?
路华:他在哪?
阿香:在苏州河上。
路华:你带我去。
阿香:不行,他们人多。他们本来想借我的手杀害我的亲弟弟。(哭)我差一点上他们的当……
路灯下,老七指挥着短打甲、乙、丙冲进屋内,吹灯,与路华厮打起来。
阿香:(奔出)解放军同志……
老七捂住阿香嘴。
短打乙:(指倒在地上的路华)昏过去了!
短打甲:啊!上当了,不是阿男,是个军官。
老七:糟!装麻袋!
老七:有人,来不及了。(对阿香)你去联络解放军,好,把她掼到苏州河里去!
匪徒将阿香抬走。
通信员跑上,扶起路华。
通信员:指导员,你怎么啦?
路华:快,叫连长把部队带到这儿来。
通信员:那你……
路华:快去!
通信员跑下。
路华挣扎起来,追出。少顷,童妈妈端一碗馄饨回来。
童妈妈:路同志!唉,真是,馄饨不吃就走了。
童阿男上。
童阿男:妈!
童妈妈:阿男!(放下碗抓住童阿男)阿男!我的好儿子!快给妈看看!
童阿男:家里出了什么事啦?
童妈妈:好了,没事了。亏得带回来这笔钱,你阿香姐有救了。
童阿男:钱?谁送来的钱?
童妈妈:阿男,不是你托路同志带钱来家的吗?
童阿男;我的钱?
童妈妈:是呀,你看。他说这些钱是你积蓄下来的津贴费。
童阿男:姓路的?是什么人?
童妈妈:说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你的上司。
童阿男:妈,他人呢?
童妈妈:刚刚还在。阿男,你怎么了?
童阿男:我,我……(奔走,又回,坐下)
童妈妈:阿男,你又得罪人了?又闯祸了?啊?
童阿男:妈,我对不住他!(抱头)
阿荣奔上。
阿荣:童妈妈!童妈妈!(见童阿男)阿男,不好了,老七把阿香扔进苏州河里啦!
童妈妈、童阿男:啊?
阿荣:亏得指导员和几个船老大,把阿香姐救起来了。
童阿男:带我去!
阿荣:走!他们正欲动身,路华抱着阿香回来。
童妈妈:(哭)阿香!
路华:(忙将阿香放在躺椅上)还来得及,快送医院。
童阿男:指导员……指导员,你上哪去?
路华:追老七。
童阿男:你负伤了,让我去!
路华:你又没有带枪,你去干什么?你还是在家里好好想想吧!(冲下)
童阿男:妈,你好好照应阿姐。指导员!(追下)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舞台说明语言简洁,内容丰富,不仅有场景的介绍,也交代了人物的活动。
B.指导员路华警惕性很高,听了童妈妈的话后,让通信员给连长打电话,是因为他意识到这里面有问题。
C.童阿男回到家,听说指导员来过,他“奔走,又回,坐下”,这一简单的动作描写反映了他的懦弱。
D.本文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以童家为代表的贫苦人民和以“老七”为代表的地痞流氓之间的冲突。
8.文中画线句子是路华的内心独白,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9.戏剧的“三一律”指的是要求戏剧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时间律),人物在这一时间内所达到的地点(地点律),情节的内在统一性(情节律)。本文是如何体现戏剧的“三一律”的?
【答案】7.C8.8.①运用了大量的问句,写出了路华和观众心中的疑问。②为后文戏剧冲突的发展埋下伏笔。③路华关心童家,体现出解放军战士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④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9.①时间律:时间集中发生在子夜时分。②地点律:故事集中发生在童家。③情节律;故事主要围绕童家被地痞流氓迫害,以路华为代表的解放军救童家展开。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日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绍兴四年,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嗜义轻财,赐赉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等起行伍秉将旄皆共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
(节选自《宋史.韩世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知人善/奖用成闵等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
B.然知人善奖用/成闵等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
C.然知人善/奖用成闵等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
D.然知人善奖用/成闵等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者,中国古代观察天象的人。在古人看来,天象的变幻与世事的变迁息息相关,因此日者要通吉凶、通世事变迁。
B.三公,曾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文中说的是韩世忠将来要做大官。
C.三军,春秋时,大国的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也有称中军、左军、右军),后泛指军队。现指陆军、海军、空军。
D.太祖,作为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庙号是庙中供奉时的称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所有君王都有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勇猛过人,作战奋力勇敢。他能骑没有驯服的马驹,响应乡州招募,挽强驰射表现突出;西夏骚扰边境,他斩杀敌将,同敌军殊死搏斗。
B.韩世忠忠心耿耿,一心为国效力。皇帝亲自写诏书给韩世忠,命他谋划进攻,言辞恳切,韩世忠接受诏书后,非常感动,不愿苟且偷生,调兵遺将进行布防。
C.韩世忠足智多谋,击敌善用时机。他借魏良臣出使的机会,私下让魏良臣给金兵提供假情报,而他自己则驰往大仪,将金兵诱入设伏区,使金兵陷入泥淖,无计可施。
D.韩世忠忠诚正直,不肯依附权贵。他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岳飞蒙冤,唯独他敢直言触怒丞相秦桧,为岳飞鸣不平;他又因抵制排斥和议,触怒秦桧。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2)嗜义轻财,赐赉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
【答案】10.B11.D12.C
13.(1)亲自率领骑兵驻大仪,抵挡敌人骑兵,(韩世忠命令士兵)砍伐树木作为栅栏,自己断绝退路。
(2)(韩世忠)好义轻财,(皇上)赏赐之物全部分发给将士,所受赐的田地与编户同等交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①。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②。
【注】①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作者借陈登(字元龙)和友人交往时豪放高迈、不拘礼仪和陈遵(字孟公)热情待友这两个典故,表达与友人深刻的情谊。②补天裂:女娲氏补天,此处指诗人和友人怀有的壮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意蕴极为丰富。
B.“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写了作者与友人志同道合,抒发了作者的壮怀。
C.“惊散楼头飞雪”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D.“重进酒,换鸣瑟”说明二人越谈越高兴,重新开宴席,忘掉了内心的烦恼。
15.后人评价这首词“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请结合词的下阕简要分析写了作者哪些“不平之鸣”和“英雄语”。
【答案】14.D15.“不平之鸣”:①“神州毕竞,几番离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苹果交易合同样本3篇
- 高一开学典礼演讲稿5篇
- 教学常规工作个人总结8篇
- 高二第二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 销售员工年度工作总结(33篇)
- 语文大专考试策略卷
- 语文课件婴宁之美
- 负债偿还合同样本
- 货物储存安全承诺书
- 购销合同模板在线
- 机械行业质量奖惩制度
- 23J916-1 住宅排气道(一)
- 古典诗词鉴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新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4 Reading time
- 2022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满分作文《这也是收获》2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情况汇报3篇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考试题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第四届“长城杯”网络安全大赛(高校组)初赛备赛试题库-上(单选题部分)
- 国开2024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