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治世不一道,专题二商鞅变法课程标准: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魏秦赵齐楚燕韩匈奴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一、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政治:经济:阶级:军事:思想: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百家争鸣”要求政治权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需要富国强兵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取信于民,立志变法(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大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2、小背景:秦国自身。必要条件;有利条件;历史机遇;主观原因;重要条件。7——变法原因2、改革可能性(商鞅变法的具体背景):①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法家学说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尚武)②历史机遇: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③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抓住历史机遇)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变法的舆论准备商鞅徙木立信(想象画)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例题:商君书.更法》载:“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段话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结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并对这一观点做出简要的评价。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变革现实。
10取信于民,立志变法(二)商鞅变法的概况;1、时间:2、指导思想:3、宗旨:4、性质:公元前356年开始。法家理论。富国强兵。地主阶级的改革。11强国之术——商鞅变法的内容;1、经济;2、军事;3、政治;4、文化;5、习俗;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肃军纪;实行什伍制度。
实行郡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制定秦律。
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兄弟共居。
1213【重点优化】1、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活动。1)对封建社会初期以积极作用为主:2)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
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发展和增强封建国家的综合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14回顾必修二内容: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发展农业生产,可以保证国家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2)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稳定;3)发展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许多社会问题;4)商品经济本身发展不充分,不如经营土地(农业)有保障;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15【重点优化】2、商鞅变法的特点;
变法的核心农战法治1)措施最全面;2)措施最彻底;3)历时最久;4)推行力度最大;5)成效最明显;16巩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D17
巩固: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A18巩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A、存在决定意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191、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春秋时期历史发展根本趋势的是:A铁器和牛耕使用B公田转化为私田C周天子势力衰微D诸侯争霸不断B2、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B四、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意义:1、结果——商鞅虽死,新法未废。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秦策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商鞅却因变法而死?材料一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原因:A.变法侵犯了贵族守旧势力的利益,受到旧贵族的强烈抵抗(根本);B.严刑重法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C.支持变法的秦孝公去世(直接);认识:(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商鞅虽死,新法未废
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1.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
2.秦孝公全力支持;
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4.
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获人民拥护;5.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
6.商鞅具全盘计划,如徙木立信,奖励耕战;7.商鞅杰出的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
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A.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B.是否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C.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对比;D.人民是否支持;E.改革措施是否得当;2、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较彻底的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2)积极意义:A、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B、在政治上,瓦解了分封制、宗法制,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C、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3)消极影响: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3、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4、压制工商业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⒈全面性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历时最长: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⒉有效性
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⒊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措施最彻底。商鞅变法的特点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变法的核心农战法治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评价与比较1、背景、目的的相似性: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2、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
战国变法是在春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政治上,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
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管仲齐桓公姜小白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即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前594年,鲁国改革:“初税亩”:含义:“履亩而税”,即是按亩收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废除井田制春秋时期的改革:前445年前后,李悝在魏国变法:内容:发展农业:“尽地力之教”;保障百姓生活:“平籴法”;加强法制、强化国家职能:《法经》
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作用:魏国率先强盛起来。战国时期的变法:前382年,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
主要内容:均爵平禄;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
楚国在一段时间对外兼并战争连连获胜,成为强国。吴起特点:在政治领域废除世卿世禄制商鞅秦孝公旁白:开始的两次会见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啊?尧(鸟)、舜(树)、禹(鱼),这是什么玩意儿。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有没有搞错,现在可是打仗的年代呀,这些迂腐的话语,寡人听了直想打瞌睡.哈…啊…欠。旁白:前两次会见,商鞅所谈并非本意,他是故意大谈儒家的“王道”治国理论。不久,商鞅又第三次求见秦孝公。旁白:孝公对商鞅的富国强兵之术,听得津津有味,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公元前359年,孝公起用商鞅主持变法。哈哈!先生之言正合寡人之意,来来,靠近些,给寡人细细道来。大王:依我们法家的观点,要称霸天下,就要发展经济,实行强兵政策,要…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原因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形象策划服务合同
- 专业分包施工合同协议书
- 旧机动车买卖居间服务合同
- 石灰土底基层施工劳务承包合同
- 广州华立学院《区域数字经济调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下压式接力跑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信息与内容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绵阳飞行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家具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课件
- 《殡葬文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 DBJ51T 198-2022 四川省既有民用建筑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标准
- 退役军人基层服务平台
- DB15T 2427-2021 公路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税法最全课件完整版ppt教程整套教学讲义(最新)
- 2022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广东佛山祖庙导游词
- 硬笔书法纸可打印
- 正丁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