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的来源及翻译(英汉对照)_第1页
习语的来源及翻译(英汉对照)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6习语的来源及翻译(英汉对照)习语的来源

金清中学张奎

Summary:

Asoneofthemostimportantlanguageforms,idiomhasexperiencedalongperiodofhistory.Itcomesfromtheconclusionofhumanbeing’sexperienceofexistence,thethinkingofhumannature,andtheattitudetowardshumanlife.Theculturalcharacteristicsoftheidiomshaveaclosedrelationtothemeaningfulandabundantoriginal.TherearelotsofidiomsreflectedthedifferentcharacteristicsofgeographicalenvironmentbetweenChinaandBritain;andexistmanyidiomswhichareproducedfromtheliteralworkswithitsowncharacteristicsofthetwocountries;andthelifecustom,thinkingconceptionsetc.ofthetwonativeshavebeenreflectedbythoselivelyidioms.Sometimes,thesimilarlifeexperienceandrecognizationofthetwonativesshowthesimilarculturalcharacteristicsbysomeidiomstosomeextend.Theculturalcommunicationbetweenthetwocountrieshavealsobroughtaboutmanymeaningfulidioms.Butthisisjustthesmallpartinthenumbers.However,theothergreatnumberofidiomsshowthequitedifferentlanguagecustomsandculturalcharacteristicsbetweenthetwocountries.

关键词文化背景语言习语熟语信息度有效度

一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习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在传递文化信息及跨文化交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习语的来源做一番探讨,以确保其传递文化信息的信息度和有效度有效度。

习语在汉语中也叫熟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和短句。从语义上看,习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整体意义不能从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揣测出来;从结构上看,习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固定的,不可任意拆开或替换。习语的范围很广,包括成语(setphrase)、典故(allusion)、谚语(proverb)、格言(saying)、俗语(colloquialism)和俚语(slang)。从广义上讲,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函概是大致相同的。《辞海》(1989)说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其中的歇后语是汉民族文所独有的,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法。

习语语言形式的简练和固定性,很多时候由于缺乏文化底蕴,造成人们理解上的断层及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困难。因此,要真正正确的理解习语所传达的信息,就必须对习语的来源或出处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把握习语的真正含义,并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自如的借助习语的威力,掌握主动。

本文拟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对习语的来源作一番探研。

一、出自宗教世界。在西方,宗教是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中占极其重要地位的部分,渗透到

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文话艺术等各方面,形成西方社会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毫无疑问,宗教对习语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说1611年首版的《钦定圣经译本》在广泛流传种形成了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鲜明生动,成为现代英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1)thestillsmallvoice(良心的声音)(4)clearascrystal(清楚极了)

(2)oftheearthearthy(世俗之至)(5)amessofpattage(眼前小利)

(3)toliveonthefatoftheland(生活奢侈)

格言如:

(1)Hatredstirrethupstrifesbutlovecoveretallsins.(恨挑起争端,爱宽容过错。)

(2)Theliptruthshallbeestablishedforever:butalyingtongueisbutfora

moment(口吐真言,流传百世。)

(3)Thereshallbenoevilhappentothejust:butthewickedshallbefilled

withmischief.(舌说谎话,只存片时。)

(4)Manproposes,butGoddisposes.(好人不招灾,恶人祸难逃。)

(5)Inthemultitudeofwordstherewantethnotsin,buthethatrefrainethhis

lipsiswise.(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6)Asajewelofgoldinaswine’ssnout,soisafairwomanwhichiswithout

discretion.(女人貌美无识,有如金环套于猪鼻。)

二、源于民族的图腾崇拜。

汉民族是一个崇拜龙的民族。这是因为在中国,山川河流遍布在群山起伏之间。在汉民族的想中,除了龙,没有其他任何动物可用来象征这些气势磅礴的山川河流。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这些河流灌溉农田,提供交通,保佑人门安居乐业;也会翻江倒海,引起洪水爆发,给人们带来灾难。因此,龙既是祥和的象征也是力量与征服的象征,成了中华民族所崇拜的图藤。并且由龙产生了许多习语,如:

(1)龙的传人(thelatergeneration)

(2)龙马精神(appearingone’sbest)

(3)龙腾虎跃(dragonsrisingtigersleaping)

(4)望子成龙(towishone’schildtobeadragon)

(5)龙飞凤舞(withabeautifulhandwritinglikeflyingdragonsdancing

phoenixes)

而英民族所崇拜的动物是雄师。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围猎生活中发现狮子雄壮威武,俨然不可侵犯。它是丛林之王,是力量与不可征服的象征。因而他们把狮子作为自己本民族的象征。英国人对狮子的崇拜在英语习语中叶也反映的淋漓尽致。如,在表示公然反对或蔑视某个别人不敢冒犯的权威人士时说“Beardthelioninhisden”(太岁头上动土);

若从某人小时的表现来看其长大后的作为时说“Thelionisknownbyhisclaws”;在显示某人清高、高贵时,他们说“Thelion’sskinisnevercheap”或“asregalasalion”

若要讽刺别人胆大妄为时说“Toputone’sheadinthelion’smouth”;当今的红人可说成“thelionoftheday”;当形容某事来势汹汹,去势奄奄时他们说“Inlikealion,outlikealamb”。除此他们还把中国人比作沉睡的雄师(thesleepinglion)。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因而观察、思考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三、源于民族的风俗、传统及生活习惯等。

英民族以寡言少语、注重实干文名于世。其“沉默是金(silenceisgolden)”性格的形成,有其地理的和历史的原因。一方面,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沉没寡言是孤立隔绝(isolation)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英族是由多个民族混合而成的。

自罗马恺撒(Caeser)入侵不列颠,先后“拜访”的有凯而特人(Celts)、安格鲁-撒克逊人(Angles-Saxons)、挪威人、丹麦人(theVikings)、罗曼人(Normans)等都先后在这个岛屿上定居下来。不同的种族特别是上层贵族、王室之间为获得统治权长期斗争不休。再这种充满血腥的斗争中,英国人总结出了如何保全自己的经验,那就是“Fewwordsarebest.

(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这也便成了英人的一种处世哲学。下面的这些习语可以说是这种人生哲学的反映,如:

(1)Fewwordsarebest.(少说为佳)

(2)Thelesssaid,thesoonestmended.(言多必失)

(3)Thinktodayandspeaktomorrow.(今天想明天说)

(4)Thinkmuch,speaklittleandwriteless.(多想、少说、少写)

(5)Thinkfirst,andthenspeak.(先想后说)

(6)Nevershowthebottomofyourpurseoryourmind.(逢人只说三分话,

不可全抛一片心。)

(7)Heknowsmuchwhoknowstoholdhistongue.(缄口不言的人才是聪明

人;满壶水不响)

(8)Whenangry,counttenbeforeyouspeak;ifangry,ahundred.(怒易

失言,三思而行)

(9)Whenthewordisinyourmouth,itisyours;whenit‘sonce

spoken,it’sanother‘s.(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0)Tosaylittleandperformmuchisthecharacteristicofgreatmind

s.(少说多干多为大志)

然而汉民族却是一个喜欢高谈阔论的民族。在古代特别是战国时代,有许多“说客”,如张仪、苏请秦等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各国君主“合纵”、“连横”把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说成一个统一的中国。我觉得这对于解决现在的两岸关系也是十分具有借鉴意义的。在汉语中有不少赞美说的成语如:

能说会道(tohavereadytongue)

能言善辩(goodatspeakinganddebating)

口若悬河(animbletongue)

出口成章(totalkbeautifully)

滔滔不绝(totalkonandon)

对答如流(quickinanswer)

伶牙利齿(tohaveaglibtongue)

谈天说地(totalkonallkindsofsubjects)

高谈阔论(toindulgeinloudandemptytalk)

总而言之,“健谈”在中国人眼里并不是件坏事。

(一)中英两国人民都十分重视真惜时间。只是英国人讲效率、注实效,而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却惯于慢条斯理。英汉两个民族的这种民族风尚也记录在他们的习语之

中,如:

(1)Timeismoney.(时间就是金钱。)

(2)Tosavetimeistolengthenlife.(时间就是生命。)

(3)Timeandtidewaitfornorman.(时不待人。)

(4)Timeandwordscanneverberecalled.(光阴易去,覆水难收。)

(5)Timedoesnotbowtoyou,youmustbowtotime.(时间不等人。)

(6)Timeismoney,butmoneyisnottime.(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Timepastneverreturns,amomentlost,lostforever.(光阴一去不复返。)(8)Wasteoftimeisthemostextravagantandcostlyofallexpenses.(浪费时间是最宝贵的消费。)

(9)Thebusiestmenfindthemosttime.(忙人时间多。)

(三)英民族特宠狗,他们有“(与汉语中‘爱屋及乌’类似)”的民族风尚,对狗情有独衷,反映在习语中有:

aluckydog(幸运儿)

agaydog(喜欢玩乐者)

atopdog(担任最高职位的人)

adum

bdog(喜欢沉默的人)

asurlydog(性情乖戾的人)

putondog(摆架子)

tohelplamedogoverastile(助人度过难关)

Thereislifeintheolddogyet.(老当益壮)

Agooddogreservesagoodbone.(有功应受奖)

I‘mdogtired.(我累积了。)

Everydoghas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相比之下,汉民族对狗却有贬义。反映在汉语习语中有,如:

狼心狗肺(abeastwiththeheartofawolf)

狐群狗党(agangofscoundrels)

狗咬吕洞宾(tomistakeagoodmanforabadone)

狗头军师(apersonwhooffersbadadvice)

狗眼看人低(toactlikeasnob)

狗仗人势(tobeabullyundertheprotectionofapowerfulperson)汉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在生产力、生产方式落后的情况下,耕牛成了人们生产劳动的伙伴。因而汉民族对牛有着特殊的感情,如成语:

气壮如牛(stoutasabull)

甘当老黄牛(willingtobeoldbull)

俯首甘为孺子牛(tobeawillingbullatchildren’sbeckandcall)

牛头不对马嘴(ox’sheadsdiffersfromthehorse’smouthtocontradictedeachother)

费了九牛二虎之立(thestrengthofninebullsandtigers;withgreatefforts)

对牛弹琴(toplaythecutetoacow;toattempttoexplaindeeptruthstodullperson)

四、出自历史典故。在大量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习语源于历史典故。有些经文人

加工而成固定的短语以书面形式保存下来,有些则流传于民间成为俗语。如在中国有“司

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典故。历史上司马昭是魏国的丞相,久有谋朝篡位的野心,

后被魏国国君发觉,并称其心思“路人皆知”。在如“负荆请罪”说的是蔺相如顾全大

局,廉颇勇于改过的历史故事。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自历史事件班超出使西

域。此外,如成语:

“图穷匕见”来自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

“四面楚歌”来自项羽垓下被围的历史故事;

“三顾茅庐”来自刘备访求诸葛亮的历史故事;

“草木皆兵”来自淝水之战东晋大败前秦的历史故事;

“莫须有”来自秦会陷害岳飞的历史故事等等。

英语中出自历史典故的习语也同样不乏其例,如“bowingdowninthehouseofRimmon”出自theBible中Twokings的第一部分,说的是叙利亚统帅Naaman因先知Elisha治病不收礼而改变宗教信仰的圣经典故。其含义是说Naaman虽然表面上仍是在临门教堂里鞠躬弯腰(bowingdownintheRimmon),但在内心里已把过去的信仰的临门教看作是异教了。再如“doubtingThmas(怀疑的托马斯,是指那些目不见不信的怀主义者)”出自圣经典故:耶苏的十二门徒之一Thomas说除非看见耶苏手上的钉痕,否则他永远不信耶苏还活着。这个典故用来指那些不亲身体验某事就不相信某事是真实的人。在如“burnone’sboat(破釜沉舟)”出自恺撒渡过卢比根河时的获胜毋宁死的历史事件;“DavidandGoliath(大卫哥利亚,指以弱胜强)”出自《旧约》;“akissofdeath(死亡之吻,指表面友好实际上坑害人的行为)”等。

五、出自文学作品,如寓言、小说、史书、经传等。

(一)出自寓言,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