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的机遇分析_第1页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的机遇分析_第2页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的机遇分析_第3页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的机遇分析_第4页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的机遇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的机遇分析品牌更新与品牌扩展(一)品牌更新品牌更新是依据对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品牌,塑造品牌新形象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品牌补充能量。品牌经过更新(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等),可以赋予它以更富有针对性的消费意愿与消费意境。因此,品牌更新是品牌运营的阶段性调整。品牌没有市场生命周期,但这决不意味着经品牌设计而生成的品牌就一定能持续永久。受竞争者品牌逼近(竞争者品牌与本企业品牌定位接近,侵占了本企业品牌的市场份额)和部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改变对本企业品牌的信任,转购竞争者品牌的商品,使本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等原因的影响,即使某一品牌在市场上的最初定位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需要重新定位。当然,若品牌最初的定位不理想,就更应该及时进行品牌更新。一个品牌能否久远,不仅仅取决于最初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设计,而且还决定于品牌的阶段性调整。适时、适当做法的品牌阶段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Marlboro”正是成功的品牌更新,使其由最初的女性化十足的香烟转变成有“拼搏、挑战、超越自我”的“真男人”形象的香烟,最后成为世界第一烟草大牌。品牌更新也可对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进行更新。联想将“Legend”改成了“Lenovo”。(二)品牌扩展统一品牌、个别品牌、分类品牌,不管企业选择了哪一种,经过科学而有效的运营实践都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一个品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以后,该品牌是否可用在其他产品上而使该品牌得以拓展或扩展呢?这也是品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品牌扩展,也称品牌扩张或品牌延伸,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例如,中国海尔集团成功地推出了海尔冰箱之后,又利用这个品牌及其图样特征,成功地推出了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新产品。1、品牌扩展与品牌增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牌扩展受到西方企业的特别厚爱。许多企业都把品牌扩展看作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许多跨国公司都采用品牌扩展来拓展市场,如“三菱”“惠普”等。在我国,“海尔”“美的”等一些知名品牌也先后运用品牌扩展策略获得了理想的营销业绩。之所以品牌扩展受到品牌运营企业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是因为品牌扩展可使品牌在利用中获得增值。实践证明,品牌扩展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占市场。原品牌的良好声誉和影响,可以对扩展产品产生波及效应,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对扩展产品产生好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某些事物的偏好、好恶具有传递性,即所谓爱屋及乌。对品牌而言,消费者通过对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认可到对品牌产生好感,甚至是忠诚,由此使品牌成为有拉动消费者需求能力的品牌,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这是品牌能成为扩展品牌的重要条件。当某一受消费者欢迎和依赖的、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品牌“放大”或“复制”“克隆”到新产品上,就会使消费者在短期内消除对新产品的排斥、生疏和疑虑心理,进而以较短的时间接受新产品。2、品牌扩展的形式不言而喻,品牌扩展的目的是借势原有品牌实现品牌利益最大化(增值)。如此,品牌扩展有三个维度,一是借助新品类的品牌扩展,二是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三是通过产品线延伸(副品牌)的品牌扩展。在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产品方面,华为消费者业务将坚持精品战略,以差异化创新,勇敢打破看似不可能的各项技术极限,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喜悦,与全球消费者一起以行践言,实现梦想。其实,产品线延伸,既有可能面对不同的市场(人群、区域等),也可能属于同一类但不同质地不同功能,类似于扩大新品类。至于华为手机从中国扩展到美国则属于第二种品牌扩展形式。同理,三星将手机扩展到中国、美国,苹果手机进入中国、日本都属于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需说明的是,品牌扩展,无论哪种形式,可以由企业自身努力完成,也可以通过品牌授权、特许经营等形式来实现。(三)品牌授权与特许经营1、品牌授权品牌授权是一种契约性书面许可,允许一个品牌用于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的特定产品。也就是说,品牌授权(或称品牌许可),是指品牌的拥有者(授权方)在一些商定的条款(如使用品牌的商品类别、商品销售的地理区域和使用的时间段)的基础上,通过有关协议,允许被授权方使用授权方的品牌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并向被授权方收取商定数额权利金的营销方式。当然,授权方要给予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协助。品牌授权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商品授权、促销授权、主题授权等。被授权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授权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获取品牌授权。授权方可以直接与零售商、授权代理商、被授权方或者销售促销机构进行交易。品牌授权有利于扩展营销企业的产品组合,提升品牌影响力。显然,通过品牌授权能够给授权方带来新的收入来源,这是品牌授权的最大益处;其二,品牌授权可以借助被授权方的积极努力,扩大原有产品的市场边界;其三,品牌授权可以扩展到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此相对应,被授权方也在品牌授权过程中受益:(1)借势授权方品牌(包括声誉、技术体系、渠道关系等)有助于提升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增强市场竞争力;(2)获得零售商(销售渠道)的认可与接纳,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3)最有效地学习知名品牌的经营模式(包括技术、管理等)来带动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2、特许经营(1)特许经营以品牌为核心。特许经营以运营同一品牌为核心,受许人(加盟者)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使用特许人的品牌及维系品牌的各种专有技术、管理方法或体系等。特许经营作为知识产权的总体转让,实质上说就是一种以契约方式构筑的特许人与受许人共同借助同一品牌在同一管理制度体系约束下,实现市场拓展进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营销方式。品牌是特许经营存在的基础。不可否认,特许经营是以特许人与受许人双赢为必要条件的一种合作方式,而双赢的基础是品牌。试想,如果没有强势品牌,就不可能实现双赢,因为理智的受许人不会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未来发展寄托在不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上。只有存在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品牌,品牌所有者和使用者才可能借助该品牌实现双赢或多赢,也才存在特许人和受许人或加盟者。品牌的增值是特许人与受许人的共同目标。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是特许经营成立的客观基础,特许双方的利益也系在了品牌在市场的表现上。若特许双方共用的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拉动能力,那么特许双方从中获得的收益就多;相反双方的收益则少。可见,品牌的价值提升是特许经营双方共同的期望,也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2)特许经营是品牌扩展的重要方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以其优质的服务、整洁明快的用餐环境、可口的快餐口味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他们的成功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都成功地应用了特许经营方式。可以说,没有特许经营,麦当劳和肯德基快餐店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在全世界繁衍,也难以成为全球品牌。对特许方来说,特许经营可谓是一种低风险、低成本的市场拓展模式。一方面,特许人可借助他人的财务资源实现品牌扩展和市场拓展。在特许经营方式下,新开设的每一家特许经营分店加盟店都不需要特许人投资而是由受许人(加盟者)出资,受许人对该加盟店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特许人能以更快的速度扩展业务、拓展市场而不受资金限制。另一方面,特许经营可使特许人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不言而喻,企业扩大经营业务、拓展市场需要大量人力,而特许经营方式的人员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均由受许人承担,如加盟店的员工招聘、培训、激励和管理等都由受许人完成。这就使特许人节约了经营管理成本,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声誉提升等方面。网络安全服务市场情况网络安全服务是指第三方网络安全机构提供的贯穿于企业整个IT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网络安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服务。2018年至2020年,国内网络安全服务收入占总体安全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3.80%、15.60%、17.70%,呈现小幅上涨的趋势。随着网络安全市场由合规驱动为主转变为政策合规、技术升级和安全事件多因素共同驱动,预计未来网络安全服务业务将维持快速增长及市场规模占比持续提升的趋势。1、安全咨询服务安全咨询系安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安全战略规划、安全架构设计、安全风险评估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全咨询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近年来国际安全咨询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根据Gartner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安全咨询市场总规模达230亿美元,约占据网络安全市场整体规模的20%,系网络安全行业最大的分支之一。根据Gartner的统计数据,2018年大中华市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的安全咨询市场规模仅占全球市场规模的4.0%,相较于占比44.8%的北美市场及31.3%的西欧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其同比增速为20.7%,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随着政府、企事业单位规范化意识的逐步增强及法律政策的日渐完善,国内的安全咨询市场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2、安全运营服务市场安全运营是指第三方安全服务商通过远程或者现场的方式向用户交付持续性的安全服务,其中通过远程安全运营中心(SOC)交付的事件监控、分析、预警、响应等一系列服务为托管安全服务(MSS),而通过现场人员交付的安全运营服务为安全外包服务。托管安全服务作为安全运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远程24小时全天候对客户侧的安全事件和相关数据源(包括日志、流量等)进行安全监控和威胁检测、漏洞(弱点)评估与管理、IT安全设备和工具管理及对客户安全事件进行响应。近年来,托管安全服务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基本维持在10%以上,根据IDC的统计,2018年全球托管安全服务市场规模达211亿美元。根据IDC的预测,2018年至2023年,全球托管安全服务市场规模将保持较为平稳增长的态势,其增长幅度维持在12%以上,整体市场规模将于2023年达到405亿美元。3、安全培训服务市场人才的培养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国内网络安全人才培育起步较慢,至2016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我国才加速了相关人才培养的步伐。但由于我国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迅速发展,且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复杂,因此国内网络安全人才仍处于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当前国内巨大的网络安全人才缺口为安全培训服务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网络安全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1年版)的统计数据,年均2万余名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对于2021年我国超过140万的网络安全人才需求累计缺口无法起到显著的弥补作用,因此网络安全培训服务成为培育行业专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板块。同时,随着行业持续的高速发展及产业、技术的迭代更新,行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得到充分增大,持续促进安全培训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行业的国内发展概况1、国内网络安全市场呈快速发展的态势(1)法规政策驱动由于近年来国际、国内重大网络安全事故频发,我国政府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安全已上升国家安全的重要层面。2013年11月,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担任小组组长,明确了网络安全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2015年7月,《国家安全法》正式施行;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从制度上保障了信息网络的安全;2020年,《密码法》正式生效施行,进一步通过规范密码的应用和管理,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同时,国务院、发改委等机构制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重要产业政策,从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文件的角度彰显了网络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公共通信、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府等领域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拉动网络安全产业的内生性增长。(2)技术升级驱动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取得跨越性的突破,特别是在5G通信的技术研究上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网络安全领域同步呈现攻防技术持续升级、事件影响范围持续扩大的态势。一方面,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网络攻防与新兴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网络安全威胁具备智能化、精准化的特征,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技术的突破促进社会生活数字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因此数据泄露等网络安全威胁事件呈现影响范围广、损失重的特征。持续升级的网络安全威胁成为网络安全市场持续发展的推手,工业、金融、电力能源等重点行业及各新兴产业对网络安全产品、服务逐步增加并升级的需求驱动国内网络安全市场的持续发展。(3)安全事件驱动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深入发展、网络安全推广普及的全面开展,国内的网络安全态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对我国网络安全态势监测数据显示:在恶意程序方面,2020年被捕获计算机恶意程序样本数量超过4,200万个,日均传播次数达482万余次,涉及计算机恶意程序家族约34.8万余个。在网站安全方面,2020年监测发现约20万个针对我国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同比增长约1.4倍,发现境内外约2.6万个IP地址对我国境内约5.3万个网站植入后门。国内网络安全环境总体呈现较为紧张的态势。在高度信息化、数据化的背景下,网络安全事件已呈现范围广、损失重、影响大的现状。2020年1月,微软用于存储客户支持分析结果的服务器发生数据泄露,共涉及2.5亿条记录。严峻的网络安全态势使得政府、企事业单位逐步增加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有力地促进其增大对网络安全的投入,构建更加完善、健全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以降低受网络攻击所带来的损失。(4)我国网络安全行业规模稳步增长随着我国网络安全行业规范性逐步提升,政府、企事业单位在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上的投入持续增长,整体市场规模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21年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926.8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为23.71%,且市场规模在未来3年预计将保持25%的年均增速。2、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逐步向服务化转型多层次的法律法规、政策合规需求和国内网络安全产业成熟度的持续提升,驱动网络安全市场开始由以安全产品为主的传统结构转型成为安全服务与产品并行的结构。在法律法规、政策合规方面,等保2.0、《关基保护条例》《密码法》以及《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对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建设提出了合规要求,驱动政府、企事业单位对等保测评、商密评估、安全评估的需求迅速提升。在产业升级方面,随着国内网络安全行业逐步成熟,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体系重心逐渐从采购安全产品以满足合规要求,转移到采购安全服务以提升安全能力。对于国内多数规模企业来说,在经过多年的网络安全建设后,继续堆叠安全产品对于网络安全边际提升效用不断递减,因此安全服务在构建更为有效并持续高效运作的安全体系中逐渐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因此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专业安全服务厂商的服务需求将逐渐增加。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网络安全服务市场收入占比已初步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国内网络安全服务收入占网络安全业务总收入的17.7%,较2019年上升2.1个百分点。同时,相比全球市场上网络安全服务占比约一半的市场份额,中国的网络安全服务市场占比仍有较大的增面临的机遇1、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的建设带动网络安全市场快速增长网络安全产业的市场规模和法律法规赋予信息所有者的责任成正相关关系,即网络安全责任越大,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也就越大。近期我国密集发布了多项网络安全法律法规,随着其进一步细化落实,将深刻影响“十四五”期间网络安全市场的发展进程和方向。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的建设将继续推动市场高速增长。从历史经验来看,历次重要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均推动了网络安全市场需求增长。未来几年,得益于《密码法》《数据安全法》等多部重要法律法规的实施,这一趋势将得以延续。2、网络安全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字产业化的规模持续增长,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数字经济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不断加大,数字经济将面临重大风险,网络安全已成为关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安全建设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需要由网络安全产业提供保障,推动网络安全市场的快速发展。3、安全运营和安全培训将成为未来网络安全产业的核心生产力在网络安全人才短缺、培养成本较高的背景下,安全运营服务将会激发网络安全最大效能,大幅提升网络安全的生产力。当前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供给不足的问题,且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人才培养面临路径复杂、周期较长且成本较高的困境,人才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或改善的可能性较低。为了解决网络安全服务人才的供需矛盾,各企业持续提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自动化学习技术、不断研制相关产品,以帮助提高网络安全服务的效率。通过融合产品租赁、服务和管理三要素,网络安全服务商为用户提供常态化的网络安全运营保障服务和整体安全运营的交付支撑,帮助用户打造能面对实战化攻击的网络安全体系,解决用户顶层规划、资金、人手短缺以及效率低、无运营的状况。因此网络安全运营服务市场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网络安全行业新兴发展趋势1、工业互联网安全市场(1)工业互联网行业已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发展走向深入,产业规模与参与主体快速壮大,加速传统工业支撑体系变革,并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从广义范围来看,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基本等同于工业数字化的相关产业,其根植于传统制造支撑体系,又融合数据感知、互联互通、先进计算、智能分析等能力,带来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诞生。2018年,国家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等行业发展规划,标志着工业互联网在国内的起步。至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逐步显现,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成长的阶段。在此背景下,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国家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立了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战略地位,同时明确我国未来三年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目标。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2.13万亿元,较2018年1.42万亿元实际增长47.30%。预计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可达3.10万亿元,实现47.90%的增长。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其安全产业发展的必要性。(2)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现实生活的工业系统与虚拟网络的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万物互联带来的大量的数据交互及信息传输必然导致数据信息的敏感性增强及受攻击频率的增加,因此工业互联网安全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国家通过实施网络安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从物理基础设施的层面对信息安全进行防御,以达到保护交互数据安全的目的。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明确关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所有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须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另一方面,各类工业互联网规范性文件、产业白皮书的颁布为行业安全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提供了统一的指导。随着工业互联网政策的不断出台、体系的有序构建、行业标准的日渐完善,在政策的外生性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于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内生性自发需求的叠加驱动下,工业互联网安全市场具有较快的增长率。根据赛迪顾问统计,2018年国内工业互联网安全市场规模为94.60亿元,较2017年上升29.95%,预计到2021年,全国行业规模将保持34.08%的复合增长率,绝对数值达228.00亿元。2、云安全市场自2006年云计算概念提出至今,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已经步入成熟阶段,逐步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务、金融、工业、卫生等传统行业渗透。在全球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新基建的推动使得云计算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并加速了政府、企事业单位上云的进程。目前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2019年,以IaaS、PaaS、SaaS为代表的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883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20.86%,且预计未来几年云计算市场仍维持平均18%左右的速度增长。对于国内市场,2020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791.8亿元,较2019年增长33.52%,且预计未来四年将保持32%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23年预计产业规模将超过3,700亿元。随着政府、企事业单位数据向云端不断转移,云端数据体量持续增长,云安全能力备受各方用户关注。中国信通院2020年的调查显示,42.4%的企业在选择公有云服务商时会考虑服务安全性,其成为影响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对公有云的重视会推动云服务提供商进一步加大对云安全服务的投入;43%的企业在私有云安全上的投入占IT总投入的10%以上,较上一年度的38.2%提升了4.8%。企业对公有云安全服务的重视、对私有云安全运营的投入进一步促进了云安全市场的迅速发展。2018年国内云安全市场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总体规模已达到37.80亿元,同比增长44.80%,预计2021年云安全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115.70亿元。3、大数据安全市场(1)大数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较大的安全市场需求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全球的数据量迅速增加。根据国际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的统计及预测,2020年全球数据产生量可达47泽字节3,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2,000泽字节,全球的数据规模迎来更大规模的暴发。随着数字经济在全球加速推进以及人工智能、5G通信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突破,数据已成为影响全球竞争的关键性资源,且成为竞争新一轮全球话语权主导地位的战略性资源。(2)近年来国内大数据安全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作为生产要素,数据的需求与应用极为广泛,因此无论是数据应用还是数据流通,其面临的安全风险也随着价值的逐步凸显而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全新的市场需求、应用场景给数据安全防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逐渐增多的数据流通进一步增加了数据盗用、误用、滥用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数据应用的复杂性和数据分析挖掘的多样性增加了数据权属管理和抵御安全攻击的难度。大数据安全是用以搭建大数据平台所需的安全产品和服务,以及大数据场景下围绕数据安全展开的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随着政府、企事业单位对数据安全的逐渐重视,大数据安全产业也随之逐步发展。从产业标准及合规的层面来看,近年来,国家各机构密集出台《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GB/T37988-2019)、《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等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政策,以逐步构建数据安全标准制度体系;从政府、企事业单位数据安全治理的层面来看,各方对于数据安全治理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安全治理实践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大数据安全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19年总规模为38.1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34.15%,预计到2021年,总体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9.70亿元。网络安全行业发展概况1、网络安全行业简介网络安全是指对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保护,使其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安全硬件指以物理硬件的形态直接集成到网络中的安全设备,主要包括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运维审计与风险控制系统、数据库审计与风险控制系统、综合日志审计、入侵检测与防御、统一威胁管理、安全内容管理、VPN等。安全软件指运行在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上的软件形态安全产品,主要包括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软件、终端安全软件、安全性与漏洞管理软件等。安全服务贯穿于企业整个IT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安全的计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全过程。通过IT安全服务可以发现企业IT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更新安全软件、安全硬件策略,减少IT安全防护体系的疏漏。2、网络安全行业的全球发展概况近年来,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普及发展、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叠加法律法规政策日益完善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网络安全市场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市场规模展现持续增长的前景。首先,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网络安全市场发展的影响体现在攻击技术加强及影响范围加大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带动网络攻击的自动化及智能化,使得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的安全挑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对信息网络技术依赖性的逐渐增强及信息网络技术更新迭代速度的加快,人工智能、5G技术、量子通信等战略性技术的突破,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的基础应用及新业态的推广及持续深化,网络安全攻击发生范围的广泛性、普遍性及结果的严重性进一步加剧。其次,近几年网络安全事故频发,被攻击的政府、企事业单位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进一步确认了网络安全在社会、企业发展过程的重要地位。2019年3月,受网络攻击影响,委内瑞拉大部分地区长时间停电,导致巨额的国民经济损失及数十人的死亡;2021年5月,美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运营商因受到勒索软件攻击,被迫关闭其关键燃油网络,每天约250万桶的成品油运输受影响,美国因此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持续不断的网络安全事件不仅给各个国家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还对其网络安全防御及保障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进而驱使其增加网络安全成本投入。再者,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全球各国逐步增加对网络安全行业的重视,持续推出并优化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2018年,以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各国开启了网络安全、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的新一轮改革,如美国实施《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改善框架》《网络安全战略》、欧盟实施《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英国《最低网络安全标准》等。规范、严格的法律法规的持续出台为网络安全市场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据Gartner2统计,近几年全球网络安全支出占总IT支出的比例持续增长,由2016年的2.44%增长至2019年的3.33%,且将保持增长的趋势。因此,在全球各国持续出台信息网络法律法规的政策性驱动、快速发展迭代的网络安全技术及网络安全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所带来的对于安全投入增强的内生性驱动的双重叠加作用下,全球网络安全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全球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到9,843.5亿元,预计到2021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0,553.3亿元。在2GartnerGroup是全球具有较强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其研究范围覆盖全部IT产业,就IT的研究、发展、评估、应用、市场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客观、公正的论证报告及市场调研报告,协助客户进行市场分析、技术选择、项目论证、投资决策。客户发展计划与客户发现途径1、客户发展计划客户发展计划是企业通过对一定时期、一定市场区域内客户资源的分析而制定的新客户开发与老客户价值提升计划。其中,老客户价值提升计划指目标市场计划期内增加老客户对本公司产品购买量的计划。客户发展计划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全局,用于指导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各项活动,应当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明确性,明确规定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模棱两可;二是可操作性,各项实施措施必须具体,以便于各部门相关人员执行;三是阶段性,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因素制定短期、近期与长期计划,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四是可达到性,应当考虑企业自身实际与市场环境实际,使得各部门相关人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计划。2、客户发现途径客户发现是客户开发的前提。根据一般经验,客户发现主要有以下途径:(1)查阅法。查阅各种公开发布的含有工商企业信息的二手资料,如电话号码簿、工商企业名录、各种媒体的信息专栏与广告等。(2)市场咨询法。向有关部门咨询,如市场研究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3)会议法。参加各种会议,如行业会议、展览会、展销会等。(4)广告开拓法。利用各种广告媒介寻找准顾客,如直接邮寄广告、电话广告、电子商务广告等。(5)链式引荐法。请现有客户推荐新顾客。(6)社会关系拓展法。利用自身的种种社会关系寻找准顾客。(7)中心开花法。通过中心人物的链式关系扩大顾客群,中心人物有行业协会领导、主管部门领导、金融机构领导以及各类有影响力的人物等。(8)市场细分法。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准客户。(9)历史顾客名单核对法。从以往有过来往或交易关系的客户名单中寻找现在可以继续发展业务关系的客户。(10)地毯式拜访法。销售人员直接走访特定区域所有可能有价值的企业以寻找准顾客。(11)社交群体接触法。在俱乐部、娱乐场、校友会、培训班等各类社交场合接触准客户。(12)个人观察法。销售人员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直接观察和判断寻找准顾客。(13)随机法。利用各种偶然的机会发现客户,如同机的乘客、同游的游客等。(14)吸引竞争者的顾客。(15)委托助手法。即聘用与委托专职人员帮助收集信息,上门拜访,寻找准顾客。发展营销组合根据目标市场和定位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和选择相应的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市场需求的企业可控制因素,包括产品、价格、地点(分销或渠道)和促销等,是开展营销、影响和满足顾客的工具与手段。它们需要整合到营销计划中并使用于营销过程,以争取目标市场的预期反应。企业对营销工具和手段的具体运用,会形成不同的营销战略、方法和行动。这些工具、手段或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通常不应割裂开来孤立地考虑。必须从目标市场的需求状态、定位和营销环境等出发,统一、配套和协调使用。营销组合具有以下特性:(1)可控性。由企业可控制和运用的有关营销手段、因素等构成。比如,企业可根据目标市场决定生产什么,制订什么样的价格,选择什么渠道,并采用什么促销方式。(2)动态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搭配,而是变化无穷的动态组合。比如同样的产品、价格和渠道,可根据需要改变促销方式;或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提高或降低价格等,都会形成新的、效果不同的营销组合。(3)复合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四大类因素或手段,各自又包含多个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因素或手段组合。以产品为例,它由质量、外观、品牌、包装、服务等因素构成,每种因素分别又由若干更次一级的因素构成,如品牌便有多种使用方式。又如促销手段,包括人员促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其中,广告依据传播媒体的不同,又有电视广告、广播(电台)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和网络广告等,每一种还可进一步细分。(4)整体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各种手段及各个层次的因素,不是简单地相加或拼凑,必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的目标指导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追求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整体效应。目标市场战略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种需求的顾客群体,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企业面对许多不同的子市场,就要进行恰当的评价,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战略(一)目标市场战略的类型1、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指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实行此战略的企业基于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一种是从传统的产品观念出发,强调需求的共性,漠视需求的差异,因此企业为整体市场生产标准化产品,并实行无差异的市场营销战略。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福特公司仅靠着T型车款车型和一种颜色(黑色)占领了美国市场,至1914年时,福特汽车已经占有了美国一半的市场份额和较大的海外市场在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产品导向时代,企业多数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经营,实行无差异战略的另一种思想是企业经过市场调查,认为某些特定产品的需求大致相同或较少差异,比如食盐,因此可以采用大致相同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符合现代市场营销理念。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成本的经济性。大批量的生产、销售,必然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无差异的广告宣传可以减少促销费用;不进行市场细分,相应减少了市场调研、产品研制与开发以及制定多种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等带来的成本开支。但是,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对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是不适宜的,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具有极其复杂的层次,某种产品或品牌受到市场普遍欢迎的情况很少,即便一时能赢得某—市场,如果竞争企业都如此仿照,就会造成市场上某个局部竞争非常激烈,而其他部分的需求却未得到满足,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一大汽车公司都坚信美国人喜欢大型豪华的轿车,共同追求这一大的目标市场,采用无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之后,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小型、轻便、省油的小型轿车,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更没有适当地调整营销战略,致使大轿车市场竞争“白热化”,而小型轿车市场却被忽略,日本汽车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乘虚而入。2、差异性营销战略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分别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或者说,企业多个营销组合共同发展,不同的营销组合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有针对性地满足具有不同特征的顾客群,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以保洁公司为例,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其在中国市场根据不同目标市场及诉求推出了相应品牌。但是,这种战略也会由于产品品种、销售渠道、广告宣传的扩大化与多样化,致使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度增加。所以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优势,基本上也是差异性市场战略的劣势,只有能在总量上扩大销售才有意义。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时需要“反细分”或“扩大顾客的基数”,作为对差异性营销战略的补充和完善。3、集中性市场战略集中性市场战略是将整体市场分割为若干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中一个或少数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开发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实行集中营销。其指导思想是把人、财、物集中于某一个细分市场,或几个性质相似的小型市场归并的细分市场。不求在较多的细分市场组成的目标市场上占有较小的份额,而要在少数或较小的目标市场上得到较大的市场份额。集中性市场战略也称“弥隙”战略,即弥补市场空隙的意思。它适合资源较少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与大企业硬性抗衡,往往弊多于利,因而必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微观生存环境。借用“生态学”的理论解释,生物的发展必须找到一个其他生物不会占领、不会与之竞争,而自己却有适应本能的微观生存环境。也就是说,如果小企业能避开大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选择一两个能够发挥自己技术、资源优势的小市场,往往容易成功。由于目标集中,可以大大节省营销费用和增加盈利;又由于生产、销售渠道和促销的专业化,也能更好地满足这部分特定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易于取得优越的市场地位。这一战略的不足是经营者承担风险较大。如果目标市场的需求突然发生变化,目标消费者的兴趣突然转移(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时髦商品),或是市场上出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企业就可能陷入困境。(二)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条件1、企业能力企业能力是指企业在生产、技术、销售、管理和资金等方面力量的总和。如果企业力量雄厚,且市场营销管理能力较强,即可选择差异性营销战略或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如果企业能力有限,则宜选择集中性营销战略。2、产品同质性同质性产品主要表现在一些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上,如水力、电力、石油等,虽然产品在品质上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但用户一般不加区分或难以区分。因此,同质性产品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和提供的服务水平上。该类产品适于采用无差异战略。而对服装、家用电器、食品等异质性需求产品,可根据企业资源力量,采用差异性营销战略或集中性营销战略。3、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新产品上市往往以较单一的产品探测市场需求,产品价格和销售渠道基本上单一化,因此新产品在引入阶段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产品进入成长或成熟阶段,竞争加剧,同类产品增加,再用无差异经营就难以奏效,所以改为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效果更好。4、市场的类同性如果顾客的需求、偏好较为接近,对市场营销刺激的反应差异不大,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否则,应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5、竞争者战略如果竞争对手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企业选择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有利于开拓市场,提高竞争能力。如果竞争者已采用差异性战略,则不应采取无差异战略与其竞争,可以选择对等的或更深层次的市场细分战略或集中化营销战略。(三)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应注意的问题1、细分市场之间的联合与归并当企业实施差异性市场战略,选择若干数目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时,应密切关注各细分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根据某些单一的细分市场之间在原材料采购、制造设备以及销售渠道方面有较多的共同性,可重新设计组合归并为新的细分市场,其销售场所的装饰、仓储等成本会随着产品品种或数量的增多而降低。2、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入各细分市场当某个企业已确定将若干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时,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进入每一个细分市场,进入的时间顺序企业应该做到严格保密,特别是不能让竞争者了解到企业进入各细分市场的计划方案。当然,逐个进入的步骤和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大程度上应视竞争对手的策略而定。这对企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竞争,发挥企业的优势,集中力量进入竞争者尚未进入或本企业具有优势的细分市场,大大增强获胜的可能性,获得对单一细分市场进行集中营销的好处。二是可以减少风险。企业在第一个细分市场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采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或选择专业化的战略进入第二个细分市场,如此逐步推进,使企业获得稳步成长。例如中国的中成药在进行国际化时,就是采取逐步推进的进入战略,首先从最容易的东南亚市场进入,推行中成药、中药材出口并举的策略,接着通过产品注册的方式进入日韩市场,最后通过保健食品、非处方药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如果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封闭型市场,显然,其市场进入计划会遇到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在此情况下,企业要运用大市场营销中权力与公共关系这两个特殊手段,开展“大市场营销”,找出进入该市场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常规的市场营销。3、目标市场的社会责任目标市场的选择有时会引起公众责任,营销者经常容易从弱势群体(如儿童及贫困人群)处获得不公平的利益,或促销有潜在危害的产品。例如,麦当劳也被指责向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推出高脂肪、多盐的食品。在目标市场上,不仅要考虑公司的利益,还要考虑目标顾客的利益,采用恰当的方式和内容推销,往往可以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更多地得到来自社会的认可。例如,高露洁公司的儿童高露洁牙膏的广告使得孩子们刷牙的时间更长和更经常,这在获得家长认可和青昧的同时也达到了稳定客户群体的作用。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精明的企业不仅要创造顾客,还想要“拥有”顾客的“一生”。为此,它必须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企业可以在多个层次上建立顾客关系。一般地说,企业对那些数量庞大、边际利润低的顾客,更多会谋求建立层次较低的基本关系。如洗涤剂生产厂商通常不会逐个打电话给洗衣粉家庭用户,分别了解、征询意见,而会通过广告、促销、服务电话或电子网站来建,立关系。但对那些数量很少且边际利润很高的顾客,如大用户、大型零售商,企业则希望与它们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其他层次的顾客关系。(1)财务层次。指通过价格优惠等财务措施来树立顾客价值和满意度。如宾馆为常客提供免费或降价服务;商场提供惠顾折扣券;民航公司对常客实施优惠方案等。(2)社交层次。即通过加强社会交往来提高企业与顾客的社会化联系,与常客保持特殊关系。如企业主动与顾客保持联系,不断了解顾客需要和提供服务;向常客赠送礼品和贺卡,表示友谊和感谢;组织常客社交聚会,增强信任感等。(3)结构层次。指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精心设计服务体系,使顾客得到更多消费利益,来增强顾客关系。如批发公司通过计算机数据交换系统,帮助零售商客户做好存货管理、订货、信贷等一系列工作;宾馆用其信息系统储存旅客客史档案,为其再次光临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为了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必须建立科学的新产品开发管理程序。不同行业的生产条件与产品项目不同,管理程序也有所差异。(一)新产品构思构思是为满足一种新需求而提出的设想。在产品构思阶段,营销部门的主要责任是:寻找,积极地在不同环境中寻找好的产品构思;激励,积极地鼓励公司内外人员发展产品构思;提高,将所汇集的产品构思转送公司内部有关部门,征求修正意见,使其内容更加充实。最高管理层是新产品构思的主要来源。新产品构思的其他各种来源包括发明家、专利代理人、大学和商业性的研究机构、营销研究公司等等。Google公司一直以创意闻名,其内部有一个“福利”,就是每位员工每周都可以抽出20%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让灵机一动的想法有机会变成现实,就是这样的自由分为成就了Google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创意的能力。营销人员寻找和搜集新产品构思的主要方法有:(1)产品属性排列法。将现有产品的属性一一排列出来,然后探讨,尝试改良每一种属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产品创意。(2)强行关系法。先列举若干不同的产品,然后把某一产品与另一产品或几种产品强行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新的构思。比如,组合家具的最初构想就是把衣柜、写字台、装饰柜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用途相结合,设计出既美观又较实用的组合型家具。(3)多角分析法。这种方法首先将产品的重要因素抽象出来,然后具体地分析每一种特性,再形成新的创意。例如,洗衣粉最重要的属性是其溶解的水温、去污力、使用方法和包装,根据这些因素所提供的不同标准,便可以提出不同的新产品创意。(4)聚会激励创新法。将若干名有见解的专业人员或发明家集合在一起(一般以不超过10人为宜),开讨论会前提出若干问题并给予时间准备,会上畅所欲言,彼此激励,相互启发,提出种种设想和建议,经分析归纳,便可形成新产品构思。(5)征集意见法。指产品设计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征求科技人员的意见,询问技术发明人、专利代理人、大学或企业的实验室、广告代理商等的意见,并且坚持经常进行,形成制度。对于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讲,来源于国外的新产品构思更加符合外国市场的需求倾向,因而具有特殊价值。但是,国外的构思来源通常比国内的构思来源难以获得。跨国企业应该与国外分销商和中间商保持紧密联系,鼓励他们提供新的产品创意。最终用户使用后的反馈意见也是创意的关键来源。为了避免研发失败的风险,跨国企业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或收购的途径从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获取新产品的创意。战略联盟逐渐成为全球性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重要途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全球企业联合投资于某一技术开发领域,共担失败风险,共享成功果实。(二)筛选筛选的主要目的是选出那些符合本企业发展目标和长远利益,并与企业资源相协调的产品构思,摒弃那些可行性小或获利较少的产品构思。筛选应遵循如下标准:(1)市场成功的条件。包括产品的潜在市场成长率,竞争程度及前景,企业能否获得较高的收益。(2)企业内部条件。主要衡量企业的人、财、物资源,企业的技术条件及管理水平是否适合生产这种产品。(3)销售条件。企业现有的销售结构是否适合销售这种产品。(4)利润收益条件。产品是否符合企业的营销目标,其获利水平及新产品对企业原有产品销售的影响。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剔除那些明显不适当的产品构思。筛选新产品构思可通过新产品构思评审表进行。在筛选阶段,应力求避免两种偏差。一种是漏选好的产品构思,对其潜在价值估价不足,失去发展机会;另一种是采纳了错误的产品构思,仓促投产,造成失败。(三)产品概念的形成与测试新产品构思经筛选后,需进一步发展更具体、明确的产品概念。产品概念是指已经成型的产品构思,即用文字、图像、模型等予以清晰阐述,使之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潜在的产品形象。一个产品构思能够转化为若干个产品概念。每一个产品概念都要进行定位,以了解同类产品的竞争状况,优选最佳的产品概念。选择的依据是未来市场的潜在容量、投资收益率、销售成长率、生产能力以及对企业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可采取问卷方式将产品概念提交目标市场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群进行测试、评估。产品概念的问卷可以包括以下问题:你认为这种饮品与一般奶制品相比有什么优点?该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与同类产品比较,你是否偏好此产品?问卷调查可帮助企业确立吸引力最强的产品概念。例如通用汽车在开发Aurors时,项目小组在进行最早涉及之前采取抽样调查对美国全国4200名顾客进行了访问,才确定了产品概念。以净化空气的产品为例。在设计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希望为谁提供净化空气的产品,即目标消费者是谁?大凡空气浑浊的地方都可使用这种产品,是针对家庭使用,还是提供给诸如商场、娱乐场所、医院等大型公共场使用,或者专门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内部的空气净化。其次,净化空气的产品能提供的主要利益是什么?促使室内外空气循环?制造新鲜空气?杀菌?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吸收灰尘?根据对这些问题回答的组合,可得到以下几个新产品概念:概念1:一种家庭空气净化器,为家庭室内保持清新的空气而准备。概念2:一种专门为保持火车、汽车、轮船及飞机内空气新鲜而制的空气净化器。概念3:一种供大型公共场所使用的中央空气净化器。概念4:专供医院使用的空气净化器,主要功能在于杀菌。(四)初拟营销规划企业选择了最佳的产品概念之后,必须制订把这种产品引入市场的初步市场营销计划,并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不断完善。初拟的营销计划包括三个部分:(1)描述目标市场的规模、结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短期(如三个月)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利润率预期等;(2)概述产品预期价格、分配渠道及第一年的营销预算;(3)分别阐述较长时期(如3~5年)的销售额和投资收益率,以及不同时期的市场营销组合等。(五)商业分析即从经济效益分析新产品概念是否符合企业目标。包括两个具体步骤:预测销售额和推算成本与利润。预测新产品销售额可参照市场上类似产品的销售发展历史,并考虑各种竞争因素,分析新产品的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等。这时公司可能会用到一些运筹学中的决策理论,比如:在一个假设的营销环境下,对几种不同的销量和产量下的盈利率进行估计,运用不同的准则(如乐观准则、悲观准则和最可能准则),模拟计算出可能的报酬率及其概率分布。对那些为全球市场开发的新产品来说,做这些工作更加复杂,因为需要考虑的潜在顾客和市场范围更大。(六)新产品研制主要是将通过商业分析后的新产品概念交送研发部门或技术工艺部门试制成为产品模型或样品,同时进行包装的研制和品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