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课件_第1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课件_第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课件_第3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课件_第4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主讲教师:项灵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主讲教师:项灵羽问题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

197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1989年做出补充: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

2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心理健康包括一切旨在维持和改进心理卫生的种种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3

心理健康是人的心理在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精力的旺盛和情绪的愉快,人格的健全和发展。没有心理疾病,且人格健康发展。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197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自我认识方面-了解自我,悦纳自我1人际关系方面-了解他人,善与人处2情绪情感方面-情绪稳定,积极乐观3社会适应方面-正视现实,积极进取4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会建立和维持友谊一、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二、三、心情开朗,乐观向上,情绪基本稳定四、珍惜学习,热爱集体,能与学校、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分类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系统调节工具心理异常的轻重程度: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分类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态的界定

心理健康

正确的自我意识协调的人际关系平稳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社会适应没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心理正常心理异常一般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神经症心身疾患

人格异常性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等延续的、动态的、相对的心理健康状态的界定心理健康︱心理正常

(一)心理问题轻度的、非病理性的心理异常,也称心理困扰、心理失调或心理失衡。不具有愉快满意心境,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如果自己能够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士帮助,可以恢复到常态。表现描述:不容易适应环境,耐挫力比较差,不太合群,比较自我中心,无端烦恼,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疲劳,自我怨恨,多疑,消沉,狂热,怯懦

(一)心理问题轻度的、非病理性的心理异常,也称心理困扰、(一)心理问题如何识别:情景性、暂时性、损害轻微、能调节是由于现实生活、工作

压力、处事失误等现实刺激引发的,因而体验到不良情绪或痛苦情绪轻微的心理问题能够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严重的心理问题持续三个月或间断地持续半年以内功能损害轻微可自行缓解或调节得快(一)心理问题如何识别:(一)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举例学习的心理问题:考试焦虑认为自己在将要进行的考试中可能失败,并认为这一失败将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产生紧张、焦虑、担忧、害怕等情绪感受。发展性的心理问题:性心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偏差,个人无法处理,因而体验到种种困惑、恐慌、焦虑和不安,比如性别角色混乱、自慰行为等问题不良个性倾向的心理问题:自卑自卑就是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或只看到自己的缺陷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通常表现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甚至生理反应上。(一)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举例

(二)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个体与他人、环境互动的不协调、扭曲的一种状态。通常是一般心理问题的累积、迁延、演变的结果。属于病理性的心理异常,但不是“精神病性”的。不协调性针对性和持久性功能损害性较大不能自行调节

(二)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个体与他人、环境互动的不协调、扭曲

(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也称作精神病性的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是严重的心理异常。主要类型有精神分裂、偏执性障碍、心境障碍儿童精神障碍:儿童多动症,儿童孤独症

(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也称作精神病性的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

多动症聪聪今年6岁,老师反映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听讲,不是动动这就是动动那,有时还自言自语;回到家里写作业拖拖拉拉,一会喝点水,一会又上厕所。聪聪的妈妈说他小的候很早就能站立行走,没等走稳就开始跑,经常乱翻东西,他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刻得到满足,否则就大喊大闹。

多动症聪聪今年6岁,老师反映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听讲

多动症多发生在7岁之前,症状持续半年以上典型发病年龄为3年症状随年龄而减弱排除其他与发展有关的精神障碍

多动症多发生在7岁之前,症状持续半年以上

多动症特征注意力缺失多动冲动

多动症特征多动症注意力缺失①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②上课常常不听讲。③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④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⑤很少能坚持做某一种游戏.多动①坐立不安。②经常奔跑。③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④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⑤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⑥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⑦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冲动①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②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③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④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⑤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⑥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多动症注意力①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②上课常常不听讲。③注意

多动症影响到其他方面:学习困难的表现通常智力无问题,但学业成绩差,是由于注意力导致的困难,及时补课,可赶上来。在行为上或性格的表现好打架、顶嘴、纪律性差、执拗容易与其他行为问题混淆

多动症影响到其他方面:

多动症活泼好动与多动如何区分?与同龄人比较注意力活动量:安静环境中的表现

多动症活泼好动与多动如何区分?

多动症纵向判断:1.婴幼儿期就与众不同2.学龄前期表现突出3.学龄期全面展现到以注意力差为主不能轻易给孩子下“多动症”的结论

多动症纵向判断:问题二如何区分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问题二如何区分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针对学生行为问题性质的评估重要性问题类型区分标准关键词:心理品德身心发展阶段针对学生行为问题性质的评估心理品德身心发展偷窃行为

一位小学生忍不住偷了家长桌上的钱买了游戏卡。一位男生偷女同学的胸罩被逮住过,这次忍不住又偷。学生行为问题中的性质不同一位女生经常偷同宿舍同学的钱买东西,这次买了手机。偷窃行为一位小学生忍不住偷了家长桌上的钱买了游戏卡。一位男

一、区分的重要性同样是行为问题,性质不同学校里性质不同的问题经常被混淆容易被混淆的问题是心理与品德的问题被混淆的还有成长性的问题

一、区分的重要性

一、区分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品德化上课捣乱,惹祸,屡犯纪律,静不下来,注意力无法集中,冲动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自卑,倍感无聊,郁郁寡欢,有时有自杀念头事倍功半、心灵受到伤害品德问题心理化“我班里有一个学生,在听说过人格分裂的词之后,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到了借口。他每次犯了错误之后假装全部忘记,并声称自己被‘宾宾’(他给自己的第二人格起的名字)控制了,自己没有任何印象。”学生甲:“你骂人!”学生乙回答:“我有秽语症!”逃避责任、纵容错误、滑向犯罪

一、区分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品德化

二、学生行为问题的类型心理问题品德问题心理与品德交织的问题身心发展阶段的自然问题

二、学生行为问题的类型心理问题品德问题心理与品德身心发展阶(一)心理问题一般的心理问题现实刺激引发,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或痛苦情绪;轻微的心理问题能够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严重的心理问题持续三个月或间断地持续半年以下;功能损害轻微。轻微的心理问题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可以自行调解;较重的心理问题,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但功能损害程度也小于心理障碍,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一)心理问题一般的心理问题

(二)品德问题品德问题表现:有意破坏班级纪律或学校规则借打闹故意伤害同学、侮骂同学形成以欺负人为乐的行为习惯品德问题特点:损人利己反社会规范(触及法律边缘)过分一贯

(二)品德问题品德问题表现:(二)品德问题一个优秀班主任的叙述:“王某某,一进初中就有“不俗”表现,军训时不听指挥,和教官顶嘴,半夜喊紧急集合,趁早操时间先后偷了300多元钱和好几条内裤,受到校级严重警告处分。入学后打架、骂人、上课随便说话、顶撞老师、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处分升级到记大过。初二始多次旷课、离校出走,上课时捣乱、接下茬,与同学闹矛盾,严重影响课堂纪律,不得不由家长天天陪读。在家长陪读期间,又出现打同学,骂班主任老师的现象,处分升级到工读预备生。学校领导认为我带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决定让王某转入我们班。”(二)品德问题一个优秀班主任的叙述:“王某某,一进初中就有“(二)品德问题云南大学生物化学系2000级学生马加爵在自己的宿舍内连杀四名一起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大学同窗,被绳之以法。马加爵的案例问题的性质属于哪类?A.严重的品德缺陷B.生活贫穷,被同学嘲笑,为社会环境所逼迫C.严重的心理问题D.既有极端心理缺陷、又有极端品德缺陷(二)品德问题云南大学生物化学系2000级学生马加爵在自己的

(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心理问题引起的品德问题

中青报报导:一个三好生、学习委员往别人杯子里吐口水被发现。品德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不偷不舒服的学生

(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心理问题引起的品德问题

(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既有心理又有品德的问题有极端心理缺陷和极端道德缺陷的马加爵

(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既有心理又有品德的问题

(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马加爵案回顾新华社电:

云南省公安厅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称,2月23日中午1时20分,昆明市公安局接报云南某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发现一具男性尸体。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在该宿舍柜子内共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当地公安机关经工作,当天即认定作案人系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

(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马加爵案回顾

(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马加爵案例分析马加爵:加官晋爵生在广西农村,是几代中唯一的读书人;初中时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高中迷上武侠成绩滑落;高三时离家出走被关派出所;高考前苦学半年一举中的进重点大学云南大学。马加爵父母

(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马加爵案例分析马加爵父母

(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马加爵案例分析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问卷调查:“你对别人对你的态度是否比较敏感?”

“在上学的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是否很紧张?”“你心里有事是否愿意找知心朋友说?你与同学的小摩擦多吗?“在生活中曾以极端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人际冲突:15岁的日记中就已有记载:“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

(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马加爵案例分析马加爵案例分析激烈的、不稳定的负性情绪占主导负性情绪多,一直不愉快低稳定性和高强度细腻敏感,不会正常表达情绪。强烈压抑:小事争吵压抑、积累成内心的仇恨,一旦做出情感情绪反应就相当强烈,与引起这一情感、情绪的诱因完全不成比例。(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马加爵案例分析(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马加爵案例分析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缺陷谈到犯罪动机时,竟然仍一直强调:“我打牌没有作弊,是邵瑞杰在冤枉我!”。他性格上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曾出现过异常心理感受后期曾说有过被暴露感,感觉到的东西不真实。“他们都觉得我很怪,把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隐私都说给别人听,我感觉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马加爵案例分析

(四)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的问题学生身心发展中出现的多数问题算不上品德问题或心理问题是发展中的暂时不适应,是发展的机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转化、变质学校重在解决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发展性问题,尤其是小学生

(四)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的问题38发展性问题分类

认识偏差成长阶段的身心自然变化心理各因素间发展快慢不均好奇、受环境暗示38发展性问题分类认识偏差成长阶段的身心自然变化心理各因素

1.认识偏差问题有位小学班主任判断:“认为自己学习好就必须当班干部的学生有心理健康的问题”。认识不全面是小学生认知的普遍特点警惕从一般的认识偏差发展到形成歪曲的认知模式不贴标签,及时校正

1.认识偏差问题有位小学班主任判断:“认为自己学习好就必2.好奇、环境影响等因素引起的问题好奇心重

“在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同学拿来一支钢笔,觉得很新鲜,于是偷来老师的墨水瓶送给他。当时只是好奇,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错。当时老师很明白,虽然给予了批评,但并没有上纲上线。到现在我对那位老师还心存感激。”易受环境暗示

哈桑和梅在一项关于儿童品德的研究中(1928)发现:“一个儿童在一种特定的情形下欺骗,并不能说他有一种不诚实的品行。在一个同伴的鼓励较多,班级风气不认为作弊是个问题的环境中,人就容易作弊”。2.好奇、环境影响等因素引起的问题好奇心重3.成长变化中的自然现象或暂时状态冲动:“一女生把自行车钥匙落在教室内,教室门已锁,一男生爱慕该女生,二话没说,破门而入。这是心理健康问题而非品德问题”。逆反: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青春期发展的表现相信多数青少年具有自愈能力

3.成长变化中的自然现象或暂时状态

4.心理发展上的不均衡问题指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过迟、过早或不平衡现象

“幼稚”:被老师正常批评,从此就打退堂鼓,躲在家里不肯再上学。“过于成熟”:“小爸爸”、“小妈妈”身体、认知、情绪发展的不平衡容易发展成发展性心理问题

4.心理发展上的不均衡问题指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过迟识别成长阶段问题1.时间的尺度:分出“一过性”与“一贯性”的问题时间长有性质转化的可能:发展成发展性心理问题2.发展的眼光:学生是成长、变化、发展着的人学生在发展阶段上有自协调能力帮助学生向良好适应转化3.不过早下结论,了解问题的源头,及时阻止问题行为识别成长阶段问题1.时间的尺度:三、识别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的参考标准1.品德不良行为求取实际利益2.多数心理不良行为不自控自控强迫性冲动目的明确目的不明确实际利益心理满足伤害他人伤害自己品德心理三、识别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的参考标准1.品德不良行为求取实际三、识别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的参考标准3.两者价值判断相反4.心理问题与生理因素关系更密切是非颠倒是非分明单纯品德问题不牵扯生理因素有些心理问题有生理成因或生理反应品德心理三、识别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的参考标准3.两者价值判断相反4.三、识别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的参考标准行为问题的判断因素利益价值控制力生理变化三、识别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的参考标准行为问题的判断因素

四、问题辨别举例一个学习全班第一的男生,因为担心另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会超过他,就在复习阶段分几次把那个学生的各科教科书偷走,私藏或扔掉。班主任经调查后,在他又一次偷书的当天找到他询问,他仍能理直气壮地说不是他,并面不改色地请老师检查书包。班主任一翻书包,当场抓获,调查得知,他类似行为时有发生,他认为人生中就得不惜任何代价得第一。利益判断价值判断控制力判断

四、问题辨别举例一个学习全班第一的男生,因为担心另一个学习四、问题辨别举例一个住校的班干部学生,学习、工作表现出色,但好偷吃同学饭盒里的饭。偷来的饭菜他放进嘴里又吐掉,或者随手扔掉。在被别的同学抓到后跪在地上求饶,但事过之后还是去偷。这位同学的行为几乎不受自己控制,同时,他自己说,不去偷就觉得不舒服。利益判断价值判断控制力判断

四、问题辨别举例一个住校的班干部学生,学习、工作表现出色,但四、问题辨别举例男生小方,本来学习中上等,但他生性好动,上课坐不住,经常被老师惩罚。一次数学课,小法正与同桌说话,老师的提问他答不上来,让他上黑板演算时,又做错了题,老师就罚他站了半节课。因为恨老师,从此不做数学作业,并说就不给他“好好学”。A.心理问题B.品德问题C.成长阶段的问题D.别管,过了这阵儿自然就好四、问题辨别举例男生小方,本来学习中上等,但他生性好动,上课问题三心理辅导应遵循什么原则?问题三心理辅导应遵循什么原则?心理辅导的原则职业道德和要求

心理辅导的原则职业道德和要求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1.不得因求助者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而歧视求助者(平等)2.在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的工作性质、特点,这一工作的局限性,以及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告知)3.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合意)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4.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辅导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求助者有非礼的言行

(中立)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于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就应对求助者做出明确地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责任)6.应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4.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

保密原则自愿原则中立原则限制原则

一、保密原则是心理辅导的生命线是心理辅导员的饭碗

一、保密原则是心理辅导的生命线一、保密原则(1)心理辅导员有责任向来访学生说明心理辅导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

(2)在心理辅导工作中,一旦发现来访学生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过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辅导员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3)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于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

一、保密原则(1)心理辅导员有责任向来访学生说明心理辅导的保一、保密原则(4)心理辅导员只有在来访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辅导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可能据以辨认出来访学生的有关信息。(5)心理辅导员对于心理辅导服务的记录、开具的诊断、照会或医嘱,应指定适当场所及人员保管,并负有保密义务。(6)心理辅导员有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作虚伪的陈述或报告。一、保密原则(4)心理辅导员只有在来访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一、保密原则“不违法、不缺德”保密的限度:守法,熟读相关法律不迁就:不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

◆伤人、被伤及自伤

遵守条例(2):在心理辅导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过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辅导员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一、保密原则“不违法、不缺德”二、自愿主动原则心理辅导的根本是促进成长与发展,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着眼点:来访学生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而非迫使学生前来辅导并听从教导“来者不拒,去者不追”“辅导员不主动”-避免主动和好心不是简单拒绝,可调动来访者的求助动机二、自愿主动原则三、辅导中立原则不以任何方式向来访者强行灌输某一价值准则,或强迫来访者接受辅导员自己的观点、态度。中立的好处:可以保证辅导员不带个人情绪,客观判断和分析;增强来访者的信任感,有利于建立辅导关系。中立并非迎合讨好,辅导员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基本的道德底线:尊重生命、尊重自由和自主、重诺言和义务、关心弱者、关心人的成长和发展、关心人的尊严、平等、感恩和回报等。三、辅导中立原则不以任何方式向来访者强行灌输某一价值准则,或四、限制原则职责限制辅导员的职业责任不是无限的只解决心理问题时间、地点限制一周一次(相对而言),一次50分钟左右;专门的地方

感情限制关心必须在工作范围内;拒绝额外要求;不带入辅导员个人的情感目标限制只能锁定心理问题,锁定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辅导结束时的问题解决程度也是有限的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