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课件高中语文1_第1页
《拿来主义》课件高中语文1_第2页
《拿来主义》课件高中语文1_第3页
《拿来主义》课件高中语文1_第4页
《拿来主义》课件高中语文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

鲁迅《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3、归纳本文论证方式;4、理解驳论语言的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及写作背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杂文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杂文集: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留学日本时的鲁迅留学日本时的鲁迅1925年5月时的鲁迅1925年5月时的鲁迅

这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一些封建遗老遗少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背景这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丁香成了唐磊心中的一个期待。他几乎一有时间就来到“美文之声”,一见到丁香,他心里就会莫名涌起一阵温暖。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教员没收、父亲打骂和葫芦们的粉碎诗歌鉴赏方法之一:抓诗(词)眼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唐磊自然得意。他可能是想考考她,故意问:“为什么?诗意表现在何处?轻盈在何处?寓意在何处?”(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2、志贺直哉故事中的清兵卫因此遭遇了什么呢?2.解题思路:摇摆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以及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说的运行过程,常常就是摇摆的过程。我们抽去小说的内容去看纯粹的结构时,我们将会发现,那是一个经过若干次摇摆之后留下的曲折、回绕、反反复复的图形。不管这个图形多么复杂,它都是由大大小小的摇摆组成的。语文作业本1—5题教员家访,清兵卫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只管自己教训,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听闻教员来访的原由,不仅把清兵卫责打一顿,而且注意到那些葫芦,非常粗暴地“一个一个地砸碎”。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选自《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丁香成了唐磊心中的一个期待。他几乎一有时间就来到“美文之声”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冠冕堂皇吝啬

玄虚蹩进

残羮冷炙脑髓

孱头自诩guānmiǎnsèxuánbié

gēngzhìsuǐcànxǔ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冠冕堂皇吝啬玄虚蹩进掌握下列词语:博而不精:自诩:礼尚往来:冠冕堂皇:孱头:残羹冷炙:自己夸耀。诩,夸耀。懦弱无能的人。广博而不精深。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掌握下列词语:博而不精:自诩:礼尚往来:冠冕堂皇:孱头: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特点不送不拿只送不拿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实质惧外、排外媚外、卖国爱国和平交往利弊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导致送去主义文化堕落主权丧尽贻害子孙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成为新文艺2、阅读课文填表:对照表一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特点不送不拿只送不拿送去之外实质惧外

3、本文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分却多论述“送去主义”,为什么?作者又是何批判“送去主义”的?

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3、本文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分明确:(1)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2)做铺垫,为论述“拿来主义”做铺垫。(3)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拿来主义”的严重错误。

明确:4、本段开头就指出“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一脉相承,这有什么作用?

明确:送去主义是闭关主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从闭关锁国到投降卖国,从对旧文化的抱残守旧到对进步文化的深闭固拒,都是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不相容的,文章一开始就把问题放到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去考察。明确:送去主义是闭关主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从闭关锁国到投降卖5、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5、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这一句把所要揭露、本节和后面选讲内容中的“突发性事件”一节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结合起来理解。与“突发性事件”不同,情节的生发一般是写出一种矛盾的存在。《都是因为我们穷》之所以选择这个事件作为起始点来写,正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小说最核心的矛盾: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与贫乏的物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本单元所选两篇课文,也都是一开始就点出了矛盾所在,不同的是,它们选择了从矛盾还没有激化的地方开始写,而《都是因为我们穷》一上来就写“突发性事件”,从矛盾激化的地方开始写,效果也更为强烈。从故事角度看,小说有两种,一种依赖故事,一种不依赖故事。古典形态的小说里,故事是小说意蕴的承载者,作者要靠故事才能说话,比如雨果的《九三年》或者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都是围绕故事来展开小说,小说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附着在故事上完成的;到了现代形态小说阶段,一部分实验作家和理论家则认为,小说形式革命的重要任务就是摆脱故事的束缚,离开“讲故事”来写小说,《墙上的斑点》通篇都是意识流,就很难找出完整的故事来。5:收拾葫芦、藏葫芦、看葫芦的一系列动作教学设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家伦带领中央大学全校师生西迁到重庆,在这段时间,罗家伦给学生作了一系列演讲,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演讲词。《荣誉与爱荣誉》是一篇富有道德激情和使命感的文章,罗家伦把包括这篇文章在内的书取名为“新人生观”,表明他的写作目的就是试图引导学生和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增强了启蒙意识,作为一个“五四”运动的亲历者、一个大学校长、一个教育家,这种启蒙意识就更加自觉和强烈,他自觉担当了人生导师这一角色,把培养教育学生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其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一个细节描写是什么?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我来规范似乎在自言自语,丁香安慰唐磊:“我早就不怕死了。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我会进天堂的,因为我有你的祝福,有你的歌。”这句话让唐磊泪如雨下。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兹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摇晃着白胡子“咩”一声。这个单纯的声音表达了山羊兹拉特的全部的思想,全部的爱。(选自《儿童文学·选萃》)2:清兵卫玩葫芦、加工葫芦。6、最后一句的“新文艺”、“新人”指什么?“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

本节和后面选讲内容中的“突发性事件”一节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结:学习本文的论证方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式1、分项列举的论证方法问题:文章提出哪些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分项列举的论证方法概括归纳: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种类表现实质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概括归纳: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种类表现实质孱头怕被染污徘徊总结分类列举的论证方法本文用分类列举的方法,列举出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这三种态度的现象和实质,实际上是谈这三种态度的危害,使得读者对这三种做法的危害。总结分类列举的论证方法本文用分类列举的方法,列举出对待文化遗2、比喻论证的方法提示:前面讲的对待文化遗产三种错误态度的论证方法,除了用“分类列举”的论证方法,也是比喻论证方法。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十足的懦夫)

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左得出奇)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2、比喻论证的方法提示:前面讲的对待文化遗产三种错误态度的论用图示来表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文化遗产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逃避害怕全盘否定全盘肯定不敢进门放火烧光接受一切大宅子用图示来表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文化遗产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做法是什么?挑选!拿来主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做法是什么?挑选!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姨太太大宅子里的遗产吃掉送药房

送,毁掉走散喻文化精华喻精华糟粕并存的文化喻文化糟粕喻腐朽淫糜的封建文化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比喻说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形象、具体、浅显生动。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思考?“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3、举例论证的方法3、举例论证的方法比较阅读最后一段:唐磊自然得意。他可能是想考考她,故意问:“为什么?诗意表现在何处?轻盈在何处?寓意在何处?”第6-9段对环境突然恶化的渲染,既烘托了气氛,又为下文的下雪作铺垫。所以遭遇大风雪是情理之中。思考:诗歌主要通过什么意象来抒情的?主人公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涉江采芙蓉》是否有相同之处?b.接受义务教育是少年儿童享有的权利。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提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被送去抛弃,对一只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教员家访,清兵卫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只管自己教训,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听闻教员来访的原由,不仅把清兵卫责打一顿,而且注意到那些葫芦,非常粗暴地“一个一个地砸碎”。这些描写表现了清兵卫怎样的心理?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从父亲的言行中可以感受到父亲的骂、揍,是希望孩子“有出息”。但是因为粗暴、自以为是,不理解孩子的童心童趣,以为清兵卫的痴迷葫芦只是贪玩,毫无意义。他非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儿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作者列举了一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比较阅读最后一段:作者列举了一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

4、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

4、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拿来主义破闭关主义(排外)送去主义(媚外)立拿来主义破孱头消极逃避昏蛋完全否定废物全盘接受立新人占有挑选鱼翅使用鸦片存放姨太太毁灭、破立结合5拿来主义破闭关主义(排外)送去主义(媚外)立拿来主义破孱头因为

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

所以6、因果论证“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7段的论证方法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因为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理解驳论语言的特点理解驳论语言的特点1、讽刺性的语言1、讽刺性的语言1)本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类似于鲁迅在《藤野先生》里清国留学生盘着辫子,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就是一个反语,讽刺他们不学无术的丑态。1)本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2)你能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上体会出对“送来主义”嘲讽的感情?

明确:“大师”、“捧着”、“几张”“一路挂过去”、“发扬国光”、“传道”等都表现出嘲讽的感情。2)你能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上体会出对“送来主义”嘲讽的感情?3)第3段开头意思紧承第1段,联系第1段的内容应怎样理解“丰富”、“大度”、“不算坏事情”?这里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不是“丰富”,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宠。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3)第3段开头意思紧承第1段,联系第1段的内容应怎样理解“丰2、形象生动的语言2、形象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