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的精髓课件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的精髓课件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的精髓课件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的精髓课件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的精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一.儒释道思想基本特征二

传统文化的精髓三.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的影响一、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精髓1.儒家发展历程(1)孔孟之道的发展史诞生于春秋战国:创始人是孔子;集大成者为孟子;发展于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的主张,并逐渐成为主导文化;勃兴于唐宋:唐太宗“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曾经带来盛唐气象;衰弱于明清:“五四”对孔孟之道的全盘否定复兴于现代:西方新儒学的兴起和当今中国的儒学热。1.1、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政治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1)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是为仁,做事原则:中庸之道(中和之美)修身:仁义礼智信治国:德政-仁政回复周礼三纲五常伦理:亲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礼)教育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我看孔子的思想修身—治国;理念优先不能算作是有完整体系的哲学思想本体认知的不完善——人物关系(主客关系)方法论的不足这两方面由后人补充完善,but·····春秋战国西汉宋明产生并初步发展、百家之一确立正统地位新发展并形成儒教1.孔子:仁、礼、忠恕、中庸、为政以德2.孟子:仁政、民贵君轻、3.荀子:仁义、君舟民水、礼治、制天命而用之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朱熹:理气论-先理后气、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三从四德3.王阳明: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末清初1李贽:儒学异端、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否定孔子权威;用童心说(真实的思想感情)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公其非是于学校;工商皆本3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4王夫之:循天下之公、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1.3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知识结构董仲舒3.三纲五常设太学,以儒家经典教授学生1.二程:天地只有一个理,批判与继承确立正统地位董仲舒3.三纲五常1.4、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

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建功立业。1.4.1重德(1)追求立德、立功、立言。

《左传》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即三不朽。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价值观永垂不朽,流芳百世人要脸树要皮(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言1.4.2、重义轻利

认为追求利是人的本性,但义高于利,是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为人子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1.4.3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孔子对“和”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君子和而不同。”二是“君子和而不流。”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这是儒家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德性原则。1.4.4.中庸为美的处事之道庸者,以中为用;所以,孔子讲“过犹不及”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做事不要太苦;享欲不要太乐;待人不要太苛;用物不要太荣。1.4.5.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明代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是儒家关于对己方面的德性原则。1.4.6.诚信无欺交往之道

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这是儒家关于交往方面的德性原则。

思考: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糟粕和精华?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消极影响有哪些?(个人整理,仅供参考)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①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道德教育;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①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②重天道,天命,人治思想,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③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④它宣扬的等级制度,君权思想。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重义轻利,不利于商业化的发展。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可以的。比如,儒学中“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民主建设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儒学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只要赋予中国传统儒学以新的时代涵义,就可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可以的。“仁者,爱人”是儒学的思想核心。在现实生活中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的主张也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性格,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不能惟利是图。2.道家发展史(1)道家之学的产生创始人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道法自然”的思想。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来阐发之。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新道家”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中国未来的命运:“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2.2、道家思想核心1哲学本体论——道生万物2朴素的辩证法—道者反动、阴阳3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清心寡欲、以柔克刚)44无为而治的政治观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是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无为并非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即掌握事物规律,顺其自然。看似没做什么,实则已经控制住了。无为是种智慧,宇宙的智慧,无言的智慧。不用控制什么,大家都是自由的。《老子》:“道法自然”,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崇尚天道的自然无为(自然界的法则)儒家与道家的显隐之别刚健有为、入世进取柔顺无为、退守潜隐

人们常说秦汉之后无“纯儒”,秦汉之后也无“纯道”。二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吸收;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融和。儒道本是一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他们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儒家道家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反者道之动”、“祸兮福所倚”的人生智慧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道德经》“夫唯不争,故无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立世之道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存之道3.佛教的发展历程(1)创立于古代印度其创始人为乔达摩·悉加多,相传他在菩提树下悟道。(2)中国化过程:汉时传入(白马寺),隋唐时大发展:法相宗、律宗、密宗、天台宗、禅宗、净土宗以及藏传佛教——喇嘛教等。3.1佛禅的核心思想

1.四大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

“空”即无常,故佛家讲“诸法无常”的教义。“外四空”:地、水、风、火。“内四空”:钱财、权位、家室、子女。因此,佛门主张“空观大千世界”。2.四圣谛: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的真理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等八苦。(世间是苦果)

集谛:贪、嗔、痴“人生三毒”(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灭谛:断弃、离欲、灭没、寂静。(解脱与证果)道谛: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离苦的道路)3、普渡众生:众生是缘和惜缘的思想。印度佛教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教义。禅则更多地讲个体生命与众生的必然性(即“缘”的原本含义)。佛祖曾以“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问弟子,从而阐明众生因缘的道理。4、因果报应佛祖有两大口头禅:其一是“三世轮回是因果”,其二是“怕因不怕果”。中国禅的教义里更强调现世报: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佛家修行的智慧佛家以“诸法无我”的教义为出发点,给出的是注重修行的管理思路。佛家认为修行的目的是达到觉悟的境界。修行以破除对“我”的执著为起点,通过对贪、嗔、痴之“人生三毒”的祛除,以达到空灵的人生境界。这一禅悟的境界不是要我们看空一切,而是教人看空应该看空的身外之物。佛家认为,一个觉悟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忠诚度和执行力的。儒释道三家思想比较儒:人所需要的!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道家:假如中国所有的书都要烧掉,只留下一本最有价值的书——《德道经》南怀瑾: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佛: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

南怀瑾: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和谐:儒释道三教共同追求的境界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理念作为文化方面的支撑。和谐理念的生成途径是多维的,其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该是我们在营造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着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传统的。也是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大陆中国出现了“传统文化热。”

1.“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达到的和谐境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而是竭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尤其是道家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李约瑟: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为。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迭起,这无疑是破坏天人平衡与和谐的结果。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当代西方许多学者对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畏天”从而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与政策法规等。2.“人我合一”: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达到的和谐境界与西方文化有悠久的利己主义(或称合理利己主义)不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一直主张利他主义即仁道、恕道。儒家:孔子:“仁者不忧”,“仁者无敌”!道家:自在逍遥谦卑不争佛家:因果报应看破、放下、随缘、自在3.“欲理合一”:人自身内部欲望与理智关系问题上达到的内心和谐状态。

人必须谨守“以理制欲”的原则。先秦思想家在承认欲望之合理性的同时几乎毫不例外地主张对欲望必须进行理性的引导。儒家:以礼制欲道家:以道治欲——自然无为,清心寡欲佛家:以悟抑欲儒家:节欲。孟子主张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不使可欲”等。道家:无欲。“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无欲则刚,“知足之足常足矣”。佛家:禁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心经》)古老格言:天欲灭之,比先使之狂。小人得志便猖狂!反对纵欲主义:“人之生也,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之谓遁人也。”

(《列子·杨朱》)这和西方古希腊以来的张扬欲望传统也是相反的。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在人性修炼中培养“不使可欲”的自制力4、修养身心:三家的修炼观!

儒家强调道德的力量:“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佛家强调觉悟的力量:佛教的“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它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由觉而悟,从而拥有信仰的过程。三、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的影响积极影响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儒、道天人合一)家国意识,提倡人的社会责任感。(儒家,大一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注重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儒家思想—家庭伦理——仁孝)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儒家:忠孝礼智信,道家:厚德载物)注重家庭人伦。(儒家:仁孝观念。忠孝礼智信)宣传仁爱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