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1讲 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课件)_第1页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1讲 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课件)_第2页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1讲 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课件)_第3页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1讲 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课件)_第4页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1讲 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

整体把握:夏商周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特征: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

1.夏朝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完成从部落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确立了“家天下”的统治秩序。

2.商周时期的社会

政治:殷商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西周实现分封制,克服方国的松散性,开始向中央集权过渡。早期政治制度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的特点。

经济:农业以刀耕火种的耕作技术和井田制为主要内容;手工业发展,被称为“青铜时代”。

文化:成熟的甲骨文;周公制礼作乐,礼乐文化对后世的儒家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于夏商,鼎盛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崩溃历史解释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四位一体,形成等级森严、家国一体、重视礼乐教化、具有神权色彩的特征史料实证运用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葬文物、文史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解读印证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家国情怀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相结合促进了中原文明向周边地区的扩展,促进了华夏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第一讲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第一讲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主题一:远古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主题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主题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主题四:夏商西周的思想文化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20万年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7000-5000年距今约5000年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制作石器)元谋人北京人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主题一

拓展补充:远古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元谋人门齿化石北京人复原像1从事渔猎和采集2过着群居的生活3已经学会使用火【思考】我国早期人类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旧石器时代燕辽文化区山东文化区江浙文化区中原文化区红山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4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500年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新石器时代

以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6件(套)新石器时期的文物,据此推断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磨制石器的应用原始农业产生陶器的发明与使用更强大的征服能力更稳定的食物供给更宽广的取食范围人口规模增加、定居成为可能、村社体系诞生

文明曙光初现——以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为例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贵族墓葬分布在祭祀遗迹附近,每墓中心有石椁、随葬玉器等贵重物品生产力发展,出现社会分工社会组织扩大,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社会分化加大,部落出现权贵阶层石椁,石制的外棺,古人将遗体放进木质棺材里,再将棺材放到石质棺椁中,主要是避免木材日久腐烂,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关于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LOREMLOREMLOREMLOREMLOREMLOREM三皇颛顼帝尧黄帝帝喾帝舜三皇五帝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国家: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部落到国家,意味着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的强化。国家的出现,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一般认为:金属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概念解读:部落与国家母系氏族社会:1.婚姻制度:盛行族婚制,即一个氏族的成年男女集体“出嫁”到另一个氏族中,与一群青年女子互为夫妻。在这种群婚形态下,由于男女双方关系不固定,子女只能确认生母而不能确认生父,氏族成员只能按女性的血统来计算,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祖先。2.在当时的采集渔猎经济状态下,女性在采集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两点决定了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尊崇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作用得以加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一夫一妻的家庭结构逐渐形成,子女的父系血缘关系得以确立,母权制十分自然地过渡到父权制。女性逐渐从社会公共劳动中退居为以家务劳动为主。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产生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十分低下,采集为主,渔猎为辅生产力有所发展,农业为主,采集渔猎为辅劳动成果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贫富不均男女地位女性地位高;“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男性地位高主要组织氏族部落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比较远古时期,中华文明呈现的发展趋势:1.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2.从原始人群到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3.从原始的共产社会(权力传承以禅让制为主导)到私有制的出现;4.从部落(万邦时代)到早期国家雏形;5.华夏文明从星罗棋布到多元一体、中原核心;6.从原始的渔猎采集和迁徙农业到早期定居农业。小结:远古时期,中华文明呈现的发展趋势聚焦高考考查方向: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1.夏商周时代的时空定位;2.分封制的演变历程。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涵;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认识分封制度瓦解的原因2.宗法制瓦解的原因。分析宗法制的社会价值。主题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建立时间:建立者:2.地位:3.政治制度:4.考古发现:约公元前2070年禹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③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王都所在地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一、夏朝的统治——从“公天下”到“家天下”1.建立时间:

建立者:2.政治制度:公元前1600年汤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②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思考】商王与附属国(外服)的关系①商王控制着附属国。②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附属国保持原来地的社会结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可以对商王发动战争。③我们习惯上把商朝统治时期称为“方国联盟”时期。内服外服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商族势力范围示意图二、商朝的统治——国家管理的内外服制3.考古发现:

龟甲兽骨——甲骨文“后母戊”青铜方鼎妇好鴞尊兽型觥(1)“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充满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

化王权)。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文字已形成成熟的体系。(2)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三、商朝的统治——国家管理的内外服制商代的王位继承:以父死子继为主,辅以兄终弟及,到商代中期,接连发生“弟子或争相代立”的现象。“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商代刑法,以严酷著称,以肉刑为主,墨、劓、剕、宫、大辟五刑俱全,还有鞭刑和活埋。商王朝把统治区域分为畿内和畿外两大部分,畿内是商王直接统治区域,成为“王畿”,畿外是众多方国、部族分布的地区。三、商朝的统治——国家管理的内外服制前1046—前771年,定都镐京;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后世为了区分,习惯上把周分为两段:即西周时期和东周时期;东周时期,“礼崩乐坏”,也即我们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四、周朝的统治——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1.建立时间:

建立者:2.事件:公元前1046年姬发武王克商(武王伐纣)✎利簋及铭文【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武王伐纣形势图周朝的统治——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一)周朝的统治——分封制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周朝的统治——分封制分封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的后代(安抚、彰显统治者的仁德之心)荀子: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天子奴隶周朝的统治——分封制分封制明确了诸侯的权力与义务:义务:认同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力: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下,地方独立性很强,隐藏着国家治理的巨大隐患。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中,小到衣食住行(出行车马、朝服、房屋排列、食器种类等),大到国家祭祀、丧葬习俗、礼仪等。——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归纳:分封制的特征。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分封制的基本特征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天子奴隶周朝的统治——分封制分封制的影响:积极:①拓展了统治疆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②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③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不同地域文明的交融,促进华夏认同。消极:④等级森严,家族色彩浓厚;⑤诸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为以后的割据混战埋下了隐患。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些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补充:夏商周时期的王权有限分封制的历史沿革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4.在后世朝代的变异:西汉、两晋、明初、清初都曾实行分封。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此类的分封多是郡县制的补充,大多数的封王没有领土与封民,只能衣食租税,没有政治实权。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大宗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小宗小宗小宗大宗(宗主)卿大夫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亲属,具有血缘关系。(二)周朝的统治——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特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2.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3.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与“国”紧密结合)。周朝的统治——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方式,主要实行于夏朝、商朝,“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后,这一惯例基本结束。宋元出现过这种做法的回潮。在私有制社会,“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缺乏硬性的纽带,因为“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兄弟之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可见,“兄终弟及”原则容易导致权力的纷争。“嫡长子继承制”根据“嫡”“长”这些先赋的条件,把王位继承资格最大限度地限制在一个人身上,确立起较明确的标准,减少了诸子争立、骨肉相残的局面。兄终弟及继承方式与嫡长子继承制的比较探究:宗法制的影响。材料一中国自周秦以来,一直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关系中,血缘宗法关系浓厚,以家庭内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劳动关系,使家族制度、宗法制度、家长专制的存在成为普遍现象。这个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必然带有浓厚的血缘宗法色彩。——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宗法与家谱关系密切,宗法观念指导和影响着家谱,家谱则在实践中践行着宗法确定的一些原则……宗法中的“大宗”“小宗”观念影响着宗谱的编撰类型,并使宗族内部派别之间亲疏关系、地域关系达到有序的组合。“一本”观从纵向、“大、小宗”从横向两个不同的维度对宗族的历史进行了描述,使宗法观念借助家谱形式得以传承。——徐彬、张学会《论宗法思想对家谱编修的影响——兼论明清徽州家谱的宗法理念实践》探究:宗法制的影响(对当时)。对当时: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推动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3.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稳固统治秩序。4.构建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信仰体系,强化家国认同。

“家国同构”1.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2.“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概念解读:家国同构探究:宗法制的影响(对后世)。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对后世的消极影响:①政治上,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②经济上,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③文化上,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三)周朝的统治—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1.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2.目的: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3.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4.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5.瓦解: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周朝统治的三大制度根基: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小结: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特征1Part6特征2特征3特征4特征5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国家统治呈现浓厚的神秘色彩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密切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权(王权有限)世卿世禄制下,贵族政治特征明显民族凝聚力加强,华夏认同感强化主题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整体把握:

1.农业: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基础

土地制度:从土地国有制到土地私有制的转变

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技术。

经营方式:从集体耕作到个体小农经济。2.手工业:以青铜礼器为代表的“青铜时代”。

3.商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考查视角:

1.土地制度的变迁。2.商业制度的内涵。

工商食官制度传统科技(实用性)主体: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经济结构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从属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体系构建: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殖货列传》大河冲积平原农耕文明(生产方式)农本思想民本思想(思维方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架构)

一、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基础。1.耕作方式:由原始社会的“

”到商周时期的“石器锄耕”。2.生产工具:木质农具和少量的青铜器。3.经营方式:实行

①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

②特点: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4.土地制度:井田制度

主题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刀耕火种集体耕作

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仅有使用权),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也称土地国有,天子一人所有,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西周后期,土地买卖的现象逐渐出现;春秋时期,私田(有所有权)更加普遍,井田制瓦解;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主题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二、手工业:1.发达的青铜铸造业: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

;

青铜铸造是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和四羊方尊是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①商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生产规模大;官府垄断(官府组织生产,产品主要供王室使用);品种多,数量大(尤其是礼器和兵器,西周时期才趋向生活化);产品质量高(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多数铸有文字(铭文)。

冶铜技术司母戊鼎主题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二、手工业:2.纺织业:

原始社会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西周已经能生产

织物。

3.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有原始瓷器。4.冶铁业: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并得到推广。【温馨提醒】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生产不计成本,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

斜纹提花右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据此判断该艺术品A.是晋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B.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C.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D.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主题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三、商业:什么是商业?商业源于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其本质是交换,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营利性事业。传统中国认为商人“不事生产”,这是战国及以后“抑商”的思想根源之一。远古时代:已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商代:甲骨卜辞的资料表明,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商人)西周时期:交易活动频繁,货币流通骨贝和铜贝(货币);工商食官,商业被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对商业的控制,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出现了“市井”的商业区;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主题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三、商业:1.商业活动

①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②商代:职业商人产生,商业初步发展。

③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2.商业政策:实行

”制度。

手工业:设立机构——工官,组织手工业生产;商业:设官统一管理。

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的奴仆。工商食官

概念解读:西周时期的“工商食官”工商食官是西周时期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工,百工;商,官贾。在西周,王室和各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即“百工”,并设工官管理。作坊内设有监工,督促众工劳动;生产用料及食宿皆由官府提供,按工师设计的官方“图程”生产各种器物,“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主题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四、夏商西周的交通和城市:1.交通工具种类多2.交通运输业道路

沿途设旅舍,建立邮驿传递制度。3.城市发展:

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主题四:夏商西周的科技与文化一、科技:1.历法:夏朝时期的历法《夏小正》,商朝改为“殷历”。

2.数学:商朝在世界上最早出现十进位制。

3.天文:有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载。二、文字:

商代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还有刻在青铜上的“金文”。三、思想:

西周出现了敬天保民的思想。补充:西周的敬天保民与明德思想鉴于商代夏,周代商,西周统治者感到“天命靡常”,更加认识到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保持统治的延续。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要“保民”。为了“保民”,统治者还需“明德”,这就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敬天保民、明德,反映了西周时期统治思想在重视天的前提下强调保民、德政的重要性,比夏商时代有了重大进步。(民本思想)小结:夏商周三代对后世文明的奠基。文字沿革宗法观念政治制度民族观念传统文化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形成了成熟的体系,甲骨文和金文(青铜铭文)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重视血缘、凝聚亲族,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强化了华夏民族的身份认同感。最高权力虽然尚未实现高度集中,但集权的雏形已经出现,并被后世所继承。三代萌生的华夏一体民族认同观念,使中华民族延续至今,始终没有中断,推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并与诸子百家互动融合,最终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考题精选1.“我从哪里来?”关于自己姓氏的来源是每个中华儿女关注的话题之一。这是因为(

)A.姓氏制度是自古以来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B.便于国家管理、社会治理C.追远思亲,受血缘宗亲的文化心理影响D.分封制和宗法制长期影响的结果点睛:正确答案:C姓氏→家族→血缘亲疏关系文化认同。2.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