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导学案(21)主备:审:课题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型新授周次总课时数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基层管理组织和社会救济优抚政策,认识古代统一王朝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趋势。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优抚政策。教学难点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古代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救济优抚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教学准备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例题教学流程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问题1:根据教材梳理我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进程,并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有何特点。问题2:根据教材梳理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内容,并归纳其特点。问题3::根据教材古代推行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背景及影响、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特点。概念解读户籍制度:也就是户口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它是统治者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农民实行道德教化、恢复人身自由的重要途径。课本P100:思考点例2、学习指导P107:主题(二)例3、课本P103:学思之窗例4、课本P104:问题探究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理中,乡村社会的规范主要靠"礼治",这种"礼治"在古代道德普遍法律化的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并且,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其解决争端的方式首先要考虑"情",然后是"礼",再次是"理",最后才是"法",乡村社会"无讼而治"。——摘编自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材料二费孝通在1947年出版的《乡土中国》中指出,"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多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摘编自梁治平《从礼教到法治;中国近代的基层治理与民,间社会》材料三2013年,桐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试点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一场以"三治融合"为手段,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为载体,以"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为目标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经过多年实践,为全国提供了生动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桐乡样本"——充分调动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让村(居)民共同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摘编自吴卓尔、徐晓叶《深耕"三治融合"黑土地,桐乡开出和谐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和近代相比,现代中国"桐乡样本"的进步性,并阐述其意义。教学反思新县高中2021级历史导学案(22)主备:周莹审:付立东课题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型习题周次总课时数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基层管理组织和社会救济优抚政策,认识古代统一王朝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趋势。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优抚政策。教学难点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古代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救济优抚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教学准备完成下列练习题随堂巩固1.(2020·天津河北·二模)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唐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C.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D.分类精准、成效显著2.(2020·天津·模拟预测)清乾隆年间,《合水县志》记载,“偶有口角是非,批令该处乡约会同公正绅耆(绅士、德高望重的老者)查覆”;青海地区的档案也载有“地方乡约有约束乡民,排难解纷之责任”,即使需要上级政府介入,地方乡约也必须配合调查,不得推诿。由此可见,清代的地方乡约组织A.延伸了基层行政效能B.有利于完善民主法制C.被地方豪强势力控制 D.确保了基层社会稳定3.(2020·天津·模拟预测)中国古代实行乡、亭、仕伍、保甲的纵向管理,这是“经”;宗族、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这是“纬”;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服役、治安、教化等则是经、纬之基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社会的管理网络。这重在强调中国古代A.基层组织的严密性B.基层自治意识的增强C.宗法制度根深蒂固 D.践行礼法并施的理念4.(2021·湖南永州·一模)据有关地方志记载,自明弘治至清康熙170多年间,江苏松江府上海县东门陆氏“其聚族所居,从未有他姓窜入”。嘉庆、道光时期的文人张海珊也曾论及:“今者强宗大姓所在多有,山东西、江左右,以及闽广之间,其俗尤重聚居,多或万余家,少亦数百家。”说明A.宗族聚居呈现出北盛于南的格局 B.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被承袭C.宗族势力对基层政权构成了威胁 D.政府主导了乡村秩序的重建5.(2021·吉林吉林·一模)宗法社会等级与特权的结合,使得法有等差。宗族对成员不仅拥有超越法的权力,甚至还具有抗拒法律的权力,影响了法律的执行过程和程序;对宗族内部事务的处理,人们信赖的是宗族的裁判,而不是官方的法庭和法律。中国古代社会这一现象A.成为专制制度形成的历史根源B.有利于基层宗族力量的发展C.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D.造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畸形6.(2020·天津·模拟预测)在以农为主的乡村社会中,小农世代生活于乡里,极少与官府直接接触。而以农业税为支撑的古代国家财政使得官僚体系难以直接渗透到乡村每一家农户。于是宗族就能发挥共同体作用,从而弥补官府在县以下基层社会控制方面留下的空白。该学者旨在强调A.政权实现绝对集权控制B.乡村社会存在地方自治C.尊卑有序的社会共同体 D.基层治理官民合治模式7.(2020·全国·模拟预测)《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还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叛籍者,罪同。”明朝此规定意在A.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 D.严格限制人身自由8.(2020·贵州毕节·三模)“试吏法”是秦朝政府关于基层官吏的一种选任制度。由县以上官员根据各地舆论反映,对当地有一定声望和见识的人进行目测(外貌)和口试(问几个问题),选较优者充实到当地县以下机构或基层组织中担任吏员或乡长、亭长。“试吏法”的实行A.有助于提升官僚队伍素质 B.体现官吏选用的公平公正C.使地方掌握了官吏任免权 D.扩大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9.(2021·云南红河·二模)明代以前,关庙主要集中在“燕赵荆楚”之间,但在作为关羽“敌国”的原吴国地区,关羽信仰较为淡漠。明万历年间,关羽被朝廷加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成为司科举之命的“武曲星”。从此,江南文士积极修建关庙,关羽信仰逐步在民间普及。这反映出A.政府引导社会文化整合B.儒家伦理纲常开始普及C.南北文化格局发生剧变 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10.(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模)明代前期的乡约主要以宣讲圣谕及所订约规来实行道德自律,但到了明中后期的乡约逐渐变成县州官府治理乡村的重要工具,承担着越来越重的行政功能。这一变动反映了A.专制集权空前强化B.批判思潮开始涌现C.政治军事趋于动荡 D.经济结构出现转型11.(2021·全国·二模)汉代时,公卿贵族在墓地修建的供家族祭祀的屋宇称作祠堂,而庶民家族只能“祭于寝”;从宋代起,祠堂逐渐演变成为宗族组织祭祀祖先及公共活动的场所,这反映了宋代A.等级制度的突破B.君主专制的衰微C.基层权力的扩大 D.伦理观念的强化12.(2021·甘肃·高台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秦汉时期按户征收的户税包括:一是按户征收的“户赋”;二是按户征收的“户刍”。户赋征收的形式是实物,户刍征收的形式是钱币,其物质形态虽有不同,但性质都是以户为单位,按户征收。这表明,秦汉时期A.小农经济逐渐确立B.国家户籍制度相对严密C.依靠赋役剥削人民 D.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教学反思导学案21、22答案26.(1)特点∶突出道德自律,讲求顺乎情理,追求"无讼而治"。原因∶农耕经济的长期延续;宗法血缘关系的相对稳定;政府的提倡及引导;儒家思想的影响。(2)问题∶司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法治秩序未能有效建立;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加大。(3)进步性∶成员平等、广泛参与;治理方式多元、全面。意义∶增强了基层社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加快了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了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型。CAABBDCDACDB导学案21、22答案26.(1)特点∶突出道德自律,讲求顺乎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