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课件_第1页
美学原理课件_第2页
美学原理课件_第3页
美学原理课件_第4页
美学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美的产生→美学的产生→美学的研究对象→为什么学习美学→怎样学习美学一、美的产生思考:美因什么而产生?罗丹的雕塑《沉思》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贝多芬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酝酿、筹划,一直到完成《庄严弥撒》之后,才开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

《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欢乐颂》也正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也正是贝多芬的最高理想。继续思考:为什么美会因人而产生?在动物与人的对比中回答这个问题2)人从事劳动(实践)

动物:本能活动

人:自觉的、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附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的图片3)人有精神性追求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墨子2、总结

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1)人类意识实践精神性需求2)实践从物质到精神追求自觉有意识的创造性是人所特有3)发现4)创造西安半坡出土人面鱼纹彩陶阴阳双方彼此依存、制约、消长、转化的动态展现,象征着宇宙万象遵循对立统一法则,实现和谐。二、美学的产生1、美的产生因人有精神性需求1)精神性需求理性:哲学、各种理论学科感性:美的现象感性理性需要上升结果美学的产生2)结论

当人们用理性干涉感性现象,试图研究所有能够引起人美感的具体现象中所具有的共同点,也即研究这些现象到底因哪些共同的特征、因素、条件等,使人们感觉它们是美的,这时便产生了美学。3)具体的美学理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初,物使之然也。——《乐记》顾恺之“以形写神”。南齐谢赫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古画品录》三、美学的研究对象1、西方理论家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

1)鲍姆嘉通

美学研究对象:感性认识的完善(寓杂多于统一,意象的明晰生动)(以《最后的晚餐》为例亚历山大·哥特利市·鲍姆嘉通(AlexanderGottlielBaumgarten,1714—1762),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历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他第一个采用“Aesthetica”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3)车尔尼雪夫斯基

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一1889)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著述活动是多方面的,涉及哲学、经济学、美学、文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美学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强调艺术跟现实的美学关系。美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的事物。4)研究审美心理审美心理=美感产生时的心理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移情说:“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错觉。它认为,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

2、我国对美学研究对象的讨论1)美的问题:美的本质;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和真善的联系与区别等等。2)美感问题:美感不同于科学认识和伦理道德认识的特点;美感与快感的异同;美感过程中的心理因素3)艺术问题: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批评等方面的研究;艺术美的问题。四、为什么学习美学1、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说平。2、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德4、李泽厚创造的图示美学哲学美学历史美学科学美学基础美学实用美学①文艺批评和欣赏的一般美学②各艺术部类美学③建筑美学④装饰美学(包括园林、环境、服饰、美容等)⑤科技美学⑥社会美学⑦教育美学第二章:美的本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探讨中国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本质的观点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探讨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对美本质基本看法: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从三方面理解:1、理式即美本身2、理式是客观世界的根源3、理式→客观世界→艺术(举例说明)理式?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对美本质的基本看法:美在事物的形式和比例(举例说明)康德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德国哲学家。德国哲学革命的开创者,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二元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代表,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

对美本质的基本看法:美只能是主观的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1、美只能是主观的→审美判断(将美与审美等同)国内著名造型师李东田说:“那是难得的漂亮,她的面孔特别国际化,特别不同凡响尤其是她身上透出的那种同龄女孩子少有的坚定、坚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supermodel(超级模特)。”

2、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感情)审美判断的特点: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黑格尔(1770—1831),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哲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美本质的基本看法: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感性显现生发理念?理念在艺术中可以理解为意蕴“古人的最高原则是意蕴,而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或则说得更清楚一点,就像寓言那样,其中所含的教训就是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理念?我们找不到,因为黑格尔没有告诉我们理念是怎么产生的!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一、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二、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三、从主体与客体关系上看,理念的感性显现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强调人精神劳动的作用。狄德罗(1713-1784)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对美本质的基本看法:美是关系“就哲学观点来说,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狄德罗用以下例子说明狄德罗的观点1、推敲:“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2、“春风又绿江南岸”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一1889)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对美本质的基本看法: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总结1、一部分美学家是从精神世界去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的根源归结为绝对观念,或主观意识、审美感受。2、另一部分美学家则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的根源归结为自然事物本身的某种感性特征和属性。3、还有美学家从社会生活探索美的根源二、中国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羊大为美。《说文解字》: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1、“伍举论美”——《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2、墨子:非乐1)解决的问题:“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歇

2)“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芋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彩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非乐也!”3)“与民同乐”的思想: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墨子孔子3、孔子1)美与善结合的言论“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认识到美与善的区别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4、孟子:“充实之谓美”所谓“充实之谓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荀子5、荀子1)“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2)“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美”就像人头上戴着羊角或插着羽毛,作为饰物,获得美的表现和享受。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从美字上体现了美和人体、装饰,以及艺术的关系。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的关系研究美意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1)艺术美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表现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⑴刘勰《文心雕龙》:★义华而声悴★理拙而文泽★衔华而佩实★舒文载实重内容轻形式重形式轻内容内容和形式并重,即内容与形式统一⑵形神关系神:指事物或人物具有的思想、情感、性格等,属于内容;形,事物及人物的外在形态和表现,属于形式。(举例说明)四川出土的说书俑3、从风格上研究美

风格显示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风格,风格和艺术家的个性,生活的环境,以及时代都有很大的关系(举例说明不同艺术家的风格特征)

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叁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後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声声慢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昔日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枕还酹江月。

三)结合现实研究美刘勰: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地理之形;此盖道之文也。王夫之: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三、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本质的观点1、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2、马克思: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3、美的本质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4、李泽厚的美学本质观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这种本质力量创造了美第三章:真善美和丑美和真善的关系

美和丑艺术和丑一、美和真善的关系一)真和善的概念1、真的概念书本65页:真是指客观事物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社会2、善的概念书本64页: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善,比伦理学中所讲的善在外延上还要更广泛一些。包括人的道德行为以外的许多事物的社会功利性质,也就是指符合人的目的性。二)真善美的关系1、真善美常常结合在一起以《春到西藏》为例进行分析2、美与真和善之间的联系1)美和真之间的联系《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2)美和善之间的联系⑴高尚的人格品德就是一种美(附图片)献血⑵有用(即符合人的目的性)就是一种美⑶伦理道德就是一种美3、美和真善的不同1)美和真的不同真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美不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不依赖人而存在,美则与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美和善的不同⑴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关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的。⑵美更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且有形式美;善则更注重内容。米洛的维纳斯单纯形式美的花纹图案公交车上不让座二、美和丑1、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丑的特征1)丑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

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2)恶是丑的内在因素,恶与丑有密切联系。⑴丑可以通过形象来把握,恶则可以通过概念把握。⑵外表的丑不等于恶。4)形式丑:畸形、毁损、芜杂等等。3、美和丑的关系1)美和丑相互依存

毛泽东:真的、善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3)丑和恶虽然有密切联系,但丑并不等于恶。达·芬奇:美和丑因互相对照而显著。雨果: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课本上以左拉的短片小说《陪衬人》为例2)美和丑相互转化转化是有条件的三、艺术丑1、什么是艺术丑艺术丑是指艺术作品的丑,与艺术美是对应的,主要指艺术作品内容的虚假、腐朽、技巧低劣。罗丹: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不重表现,但求浮华、纤柔的矫饰,无故的笑脸,装模作样,傲慢自负——一切没有灵魂,没有道理,只是为了炫耀说谎的东西。2、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教皇英诺森十世鲍姆嘉通:丑的事物,单就它本身来说,可以用一种美的方式去想;较美的事物也可以用一种丑的方式去想。祭司长丑之美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3、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刘熙载《艺概》李渔: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骨峙无倚,所谓瘦也。太湖石第四章:社会美社会美的概念社会美的特征一、社会美的概念书本第99页:

社会美是指生活中的美。它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二、社会美的特征1、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万里长城劳动场面地震期间的救助场面理想美李大钊:“我相信,到那时,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哀,笑脸将代替了苦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死亡的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么光荣的一天,绝不在遥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2、社会美重在内容谚语: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花美在外边,人美在里边马的好坏不在鞍,人的美丑不在穿朝鲜:人美不在貌,而在于心片段欣赏:《威尼斯商人》3、社会美以人为核心人外在(装饰及妆饰)内在(心灵)对美的追求1)人类在外在方面对美的重视装饰及妆饰:服饰、饰物、美容等不同时代不同的服饰原始时期先秦时期汉代百姓汉代官吏唐代服饰宋代服饰清代服饰不同民族的不同服饰不同时期的不同妆扮较早描写女性美的诗句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2)人类在内在方面对美的重视内在美心灵美道德品质爱心问题:人为什么要有爱心?或者人为什么要重视内在美?通过欣赏日本江本胜博士水试验的图片来回答问题

战争:此图是在美国同时发生多起恐怖事件前两个月拍摄的,水结晶的形状好象客机在冲入上图:“2001年9月11日,纽约,在美国同时发生多起震惊世界的恐怖事件。”让水看了这句话后,其中一张就是这个样子。照片好象真实地反映了那一天噩梦出现的情景。问题:如何培养爱心?传统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的结晶:《弟子规》《弟子规》一、《弟子规》的形成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2、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根据上面的文字将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形成《训蒙文》,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3、《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二、《弟子规》结构1、总叙2、入则孝3、出则弟4、谨5、信6、泛爱众7、亲仁8、余力学文

三、《弟子规》具体言论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出则弟: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第五章:自然美和形式美一、自然美1、自然美的概念2、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3、自然美重在形式、自然美的审美意义4、自然美在教育上的意义二、形式美1、形式美的概念2、形式美的主要法则一、自然美1、自然美的概念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是自然的人化的结果自然的人化狭义的自然的人化广义的自然的人化⑴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李泽厚: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这是狭义的自然的人化。例如:开垦的土地,种植的庄稼,饲养的家畜,人培植的花草,人工建造的公园等等⑵广义的自然的人化李泽厚:

“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2、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⑴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⑵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就是形式美的问题⑶自然美的某些特征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根源于自然与生活的客观联系3、自然美重在形式、自然美的审美意义⑴泰山的雄伟《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訾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⑵华山的险峻⑶黄山的奇特⑷峨眉的秀丽⑸青城的幽深⑹滇池的开阔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书本133页:自然不仅是我们物质财富的宝藏,也是我们精神财富的宝藏。4、自然美在教育上的意义⑴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133页)⑵自然美可以培养人们的优美的情操,寄托自己的理想;还能够使人们在恬静中恢复疲劳,得到休息。(134页)二、形式美1、形式美的概念书本136页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2、形式美的主要法则⑴单纯齐一或者叫整齐一律,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单纯是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能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感受;齐一是整齐的美,给人以秩序美。举例说明单纯泉水红色的玫瑰齐一⑵对称均衡

对称指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

均衡的特点是两侧的形体不必等同,量上也是大体相当,均衡较对称有变化,比较自由,也可以说是对称的变体。⑶调合对比

调和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一致),对比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对立)。

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相并列,使人感到融和、协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⑷比例

指一件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⑸节奏韵律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一是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⑹多样统一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第六章:艺术美艺术美的概念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一、艺术美的概念

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就其内容来说,它是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美以及相关的丑进行的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就其形式来说,它是艺术家在熟练掌握艺术媒介物质(语言、声音、动作、色彩、线条、形体等等)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2)(3)(1)(4)二、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1、艺术美的客观性

艺术形象是通过物质手段创造出来的,因此艺术美就具有了物态化的形式。原因:一是艺术家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才能进行艺术创作;二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总是为了使人感知、认识,从而发挥其社会影响;三是艺术美的根源存在于客观现实之中。2、艺术美的主观性

艺术美主观性的原因:艺术家创作过程,包含强烈的主观性因素。主观性的产生: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融进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艺术家凭借先进的世界观、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卓越的艺术技巧,可以通过有限的现实材料,表现出无限丰富的社会内容,这样,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浓重的感情色彩和巨大的能动作用,便使艺术美突出地表现出它的主观性。三、艺术美来源于生活《吴越春秋·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野兽)。1、从具体的艺术作品来看,艺术美来源于生活2、从艺术家具体的言论来看,艺术美来源于生活徐悲鸿: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画马以马为师,画鸡以鸡为师,细观其相貌、动作、神态,······齐白石: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拉斐尔:为了画出一个美丽的妇女,我必须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出最美丽的一个为我的模特儿。四、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就是一种典型化举例说明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典型化是主观与客观统一概括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第七章:意境、传神与优美、崇高中国美学史上关于艺术美的两大问题——意境和传神美的两种不同形态——优美和崇高一、中国美学史上关于艺术美的两大问题(标准)——意境和传神1、意境1)意境的含义:情景交融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徐悲鸿《逆风》李苦禅《落雨》对情景交融的具体阐释:(书本178页)⑴意境是主观与客观相熔铸的产物⑵情和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⑶景是情形成的基础,或境是意形成的基础2)意境能够引起强烈美感的原因⑴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如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⑵意境包含了艺术家强烈的情感吴凡《兰花》摄影作品《当人们还熟睡的时候》罗丹《圣堂》⑶意境包含了精湛的技巧通过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感受“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技巧”李可染《漓江雨》⑷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列维坦《弗拉基米尔路》齐白石《荷花倒影》2、传神形神兼备1)传神的含义2)传神中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生活中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