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1课件_第1页
环境卫生-1课件_第2页
环境卫生-1课件_第3页
环境卫生-1课件_第4页
环境卫生-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畜环境卫生学宁夏大学闫宏2010年11月绪论一本课程的研究目的和任务二主要研究内容与教学安排三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研究目的和任务

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去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的措施的一门科学。研究的目的和宗旨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或者处于什么程度对家畜是有利或者是有害的,研究如何利用有利的因素,消除或限制有害因素,将环境控制在适宜的有利于发挥其生产性能和利用价值的范围内,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产条件。主要内容第一章家畜环境与适应第二章温热环境第三章光照和噪声第四章空气环境第五章水和土壤环境第六章环境与行为第七章畜牧场规划第八章畜舍环境的改善和控制第九章畜牧场的环境保护试验与实习课程的特点

新——为新兴学科,其内容是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所急需和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广——涉及的范围广,相关学科多。它以物理、化学、气象学、家畜生理学、生态学、病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为基础,同时又与家畜饲养学、繁殖学、育种学、农业工程学、环境保护等学科有密切联系。第一章家畜环境与适应第一节家畜环境第二节环境的适应

第三节环境应激家畜环境• 存在于家畜周围,对其机体产生直接作用,影响家畜生存和健康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称。即指作用于家畜体的一切外界因素的总和。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家畜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家畜依赖环境而生存

环境因子对家畜的限制作用 家畜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的综合作用 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调节性第二节环境的适应

环境适应的概念

三家畜对不良气候的服习与驯化二

气候服习、驯化与适应四气候适应环境适应的概念

适应(广义):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物从分子到细胞、组织甚至整个机体对内部或外部环境刺激所产生的有利于缓解生理紧张状态的反应。——可见,适应涵盖的内容或途径很广,包括生理机能、机体形状结构改变、以及遗传变异等等。适应的表现行为适应:如冬眠、迁徙生理适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内分泌、呼吸、循环、消化、代谢等各种生理机能上,通过生理机能的调节,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形态适应:表现在毛色、体型、体被、消化系统(反刍动物、单胃草食动物盲肠发达)等。气候服习、驯化与适应

(一)气候服习(生理性适应):动物反复或较长时间处于原先不适应但生理上能够忍受发某种气候环境中,(一般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机能的变化,使因气候应激而失常的各种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从而逐渐习惯了这种气候环境。气候服习、驯化与适应

(三)适应此处特指动物在长期生存竞争中为适应外界环境而形成的一定(有利)形状或特征.是经过长时期(若干年代)自然或人工选择的结果,在生理上、形态结构学上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能够遗传给后代。所以,此处的“适应”是先天的,与不同于前述广义的“适应”,可以认为是狭义的。(四)服习、驯化与适应的异同

服习和驯化实质属表型适应,服习——生理性适应,驯化——形态结构适应;“适应”则属基因型适应。服习和驯化实质上是从生理到形态的调节(适应)过程,其作用是消除或减轻不良环境的危害,当不良环境消失后,该动物还可能恢复原来的状态,它是特定的动物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后天获得的,不能遗传;而适应则是先天获得的,是从亲本处继承来的并可遗传给后代。服习和驯化很难截然分开,往往服习过程中驯化过程已经开始,而驯化过程中服习过程尚未结束,只是复习过程偏重于生理机能的改变,驯化过程偏重于形态和形状的改变而已。第三节环境应激

应激的概念和性质三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应激与适应的异同

一应激的概念和性质

(一)概念应激: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二)性质1、应激是一种生理反应应激实质上是当环境因子变化超出家畜的适应范围时,家畜动员机体的防御系统,克服不良环境过度刺激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机体在不适环境中保持体内平衡的过程。如果缺乏这种反应,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动物就不能正常生存下去。所以应激是动物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理性反应。应激的概念和性质

(二)性质2、应激是非特异性反应当动物受到强烈刺激时,除特定的反应以外,还会产生一些相同的反应。

不论应激源如何,反应相同——肾上腺变粗,分泌活性增强,胸腺、脾和淋巴组织萎缩等,即具有非特异性(该部分反应才是属于应激反应)。3、应激对动物本身是有利的动物通过应激反应提高了对环境变化的耐受限度,扩大了动物的生存空间。对动物自身是有利的。强烈的应激反应通常伴随着生产水平下降,对生产不利,但对动物本身而言这正是适应环境、保存生命的需要。二、应激与适应的异同同都是生物对于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应激也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形式。应激是非特异性反应,它可以由各种应激源引起,但其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是相同的。适应则即包括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形态特征变化乃至遗传反应,既包含特异性反应,也包括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即适应的内涵大于应激、应激是在特定条件和程度上的适应(是对剧烈环境变化的适应)。异应激反应的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垂体-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轴执行作用整合作用第二章温热环境第一节体温与畜体热调节

第二节空气温度

第三节空气湿度第五节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第四节气压和气流相关概念

气象与气象因素

气象:指大气对流层中所发生的冷、热、干、湿、风、雨、雪、霜、雾等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气象因素:指太阳辐射、气温、气湿、气流、气压、云量、降雨量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着大气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

天气和气候天气:气象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变化的结果所决定的大气物理状态,如阴晴雨雪风等。气候:某一地区多年所形成的特有的,形成了规律性的天气状况,称气候。小气候:由于地表性质或人类和生物活动所形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称小气候。如畜舍小气候、牧场小气候等。病原活动与疾病热调节作物生长气流气湿气温太阳辐射温热环境第一节体温与畜体热调节

一体温、皮温和平均体温

三体温的去路——散热

二体温的来源——产热

四热平衡一、体温、皮温和平均体温(一)体温——机体深部的温度。是恒温动物热平衡唯一可靠的指标。通常以直肠温度表示。原因:直肠温度稳定、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不敏感;直肠温度及其变化与机体深部一致,具有代表性;易于测量(测定部位:大家畜直肠距肛门15cm处,中型家畜10cm,小型家畜和家禽5cm)]一、体温、皮温和平均体温

(二)皮温:皮肤表面的温度。1、特点:(1)皮温低于体温;(2)皮温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3)身体各部位的皮温不一致(通常距躯干较远皮温较低)。2、皮温的估计方法(1)通常测定若干个点的皮温,然后再以各点所代表的部位占全身面积的百分数计算。(2)根据回归公式计算,如:猪的平均皮温=0.007T+28.9

(三)平均体温:指身体内外部的平均温度。平均体温=0.7直肠温度+0.3平均皮温二、体温的来源——产热

(一)基础代谢产热:指家畜在饥饿、休息、温度适宜、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的情况下的产热量,又称“饥饿代谢”是动物最低产热量。基础代谢产热量的估计:

获得基础代谢产热量最准确的方法是实测——但需人工气候室等专门的设备和仪器。所以常估计之。计算公式:基础代谢产热=293W0.75(kJ/d)二、体温的来源——产热(二)消耗饲料产热(热增耗):动物采食一段时间后,尽管同样处于安静状态,并且尚未完成消化、吸收,其产热量却比采食前增加,这种由于摄食而产生的热量叫做热增耗(Heatincrement)机理——随着采食和饲料的消化吸收,各种细胞的反应加强,释放的热量增加,使机体产热量增加——主要来源途径。动物采食、消化过程本身和瘤胃微生物发酵过程产热——次要来源途径二、体温的来源——产热(三)肌肉活动产热:骨骼肌的活动,是动物产热的又一途径。凡是动物起、卧、站立、行走、运动、觅食、争斗、劳役等肌肉活动,都能增加产热量。据估计,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产热量最高的是骨骼肌和肝脏。动物安静时,骨骼肌所产生的热量约占全身总热量的20%,骨骼肌即使轻微的活动,也可提高代谢率。例如,乳牛站立比躺卧时气体代谢强度提高30%;二、体温的来源——产热(四)生产过程产热: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乳、肉、蛋、毛等畜产品,都会在维持需要的基础上增加产热量,且生产力越高产热量越大。三、体温的去路——散热辐射散热对流散热传导散热非蒸发散热(可感热放散)蒸发散热(潜热放散)皮肤蒸发呼吸道蒸发渗透蒸发(隐汗蒸发)出汗蒸发(显汗蒸发)机体散热的途径:三、体温的去路——散热

(一)辐射(Radiation)

1、概念

外界温度低于畜体皮肤温度时,畜体体表以长波辐射方式向外散发热量的过程,称辐射散热。凡是温度高于绝对温度0K(-273C)的一切物质,都具有向外辐射热的能力,称之为“发射率”。黑体的发射率与吸收率均为1。除光亮的金属外,其它物体的发射率和吸收率黑体相似。三、体温的去路——散热

2、辐射的波长最强辐射——具有辐射能力的物体,辐射的波长范围均很广,但总是以一定波长范围的射线为主。这种在某一辐射过程中为主的、含辐射能最多的(波长范围)的射线称为最强辐射。维恩位移定律(Wien’sDisplacementLaw):物体(绝对黑体)最强辐射波长,随着物体表面温度的升高而变短,最强辐射波长(λm)与黑体的绝对温度(T)成反比。T·λm=b或λm=b/Tb——恒量,b=0.2897cm·K=2897μm·K三、体温的去路——散热

3、辐射的能量史蒂芬—波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Law):黑体单位时间和单位表面积辐射的总能量与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HR=σ·T4(W/m2)σ——史蒂芬—波兹曼常数,σ=5.67×10-8W/m2K4T——绝对温度。由于动物在环境中,一方面向外发散辐射热,另一方面也吸收环境辐射热量,动物的辐射散热与接受环境辐射热之差,才是畜体的净辐射散热量,可用下式表示:HR=Asσ·ε1·Tas4–Asσε2·Ts4

整理上式得:HR=Asσ(ε1·Tas4–ε2·Ts4)三、体温的去路——散热(二)传导(Conduction)畜体体表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传导散热可用下式表示:Hcd=As·K·(Ts-Tm)(三)对流(Convection)气温低于畜体体温时,通过空气流动带走体表热量的过程.对流散热量的大小可用下式估计:Hcv=As·h·(Ts--Ta)三、体温的去路——散热(四)蒸发(Evaporation)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表面水分蒸发的散热过程称为蒸发。每克水分的蒸发要吸收2.43kJ的热量。皮肤蒸发方式,1)渗透蒸发,即体表组织的水分通过上皮向外渗透,称为“隐汗蒸发”;2)出汗蒸发,即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汗液在皮肤表面蒸发时带走大量的热,又称“显汗蒸发”。呼吸道蒸发,即动物通过吸入干燥低温的空气,呼出潮湿的空气,而带走大量的热量。估计蒸发散热量的公式为:He=K·Ae·Vn(Ps-Pa)四、热平衡热平衡:恒温动物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过程中自身的产热量与从外界获得的热量之和同散热量之间的平衡称为热平衡。表达式:M-He±HR±Hc±Hv±F=0式中计算值=0,说明动物的产热量及得热量与散热量相等,体温恒定,处于热平衡状态;计算值>0,说明动物的产热及得热量>散热量,体温升高;计算值<0,说明动物的产热及得热量<散热量,体温下降;——体温上升或下降均表示热平衡破坏。家畜的热调节

产热途径:基础代谢产热消耗饲料产热肌肉活动产热生产过程产热散热途径: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产热+得热-散热=热平衡第二节空气温度

一空气温度的概念

三气温与畜体的热调节

二等热区和临界温度

四气温对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

空气温度的概念空气温度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首要的气象因素。来源:太阳辐射。

主要途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热;地面再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把热传给空气。次要途径:太阳辐射直接被大气吸收的部分使空气增热,其作用极小,只能使气温升高0.015~0.02℃。空气温度的概念

(二)空气温度的变化1、空气温度的日变化——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将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日较差受纬度、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一般热带地区为10~12℃,温带8~9℃,极地3~4℃.空气温度的概念

(二)空气温度的变化2.空气温度的年变化——年较差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月为7月份,最低月为1月份,海洋上和沿海地区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份分别较内陆推后一个月。一年中气温最高月的平均气温与最低月的平均气温之差称为“年较差”。年较差受纬度、地形、下垫面性质、气候状况的影响。

概括而言,由于我国冬季各地温差较大——纬度每增加1°,气温下降1.5℃,夏季则普遍炎热,所以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华南地区年较差一般为10~12℃,长江流域20~30℃,华北和东北南部30~40℃,东北北部为40℃以上。宁夏位于北纬36~42°,东经103~107°,海拔1100~1200m,属于内陆气候。以银川市10年间一月份平均温度为-8.5℃,七月份平均温度为23.2℃,年较差为31.7℃,日较差在天气晴好时为15℃左右。等热区和临界温度

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等热区: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其下限、上限分别称为临界温度和过高温度。舒适区:位于等热区内,畜体代谢产热刚好等于散热,不需要物理调节而能维持体温正常,家畜最为舒适。卫生学意义一般在等热区内,家畜生产力、饲料利用率较高,抗病力较强,在这个范围内饲养家畜经济效益高。了解影响各种家畜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对于科学管理家畜非常重要。临界温度的卫生意义气温高于过高温度,由于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和采食量下降,生长肥育速率亦伴随下降,有时虽然饲料利用率也可稍有提高,但还是得不偿失气温低于临界温度,动物代谢率提高,采食量增加,但肠道蠕动加快,饲料利用率下降;同时散热量增高,热量损失量大,增重下降。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动物种类年龄和体重皮毛状态*生产力水平饲养水平、管理制度对气候的适应性其它温热环境因素绵羊临界温度℃剪毛,维持25剪毛,丰富给食13毛长5mm,绝食31毛长5mm,维持25毛长5mm,丰富给食18毛长1mm,维持28毛长10mm,维持22毛长50mm,维持9毛长100mm,维持-3绵羊的临界温度气温与畜体的热调节

高温时的热调节1、提高散热量

(1)加速外周血液循环家畜对散热过程的调节主要通过改变皮肤血流量来完成的。当气温较高时,皮肤血管扩张,大量的血液流向皮肤,把体内代谢产热更多地带到体表,使皮温升高,与气温之差增大,提高可感散热量。同时有利于血液中的水分渗透到体表组织和汗腺中,可提高蒸发散热量。

(2)提高蒸发散热量高温条件下非蒸发散热量逐渐减少而依赖蒸发途径散热,畜禽通过热喘息(狗、鸡等)或在泥水中滚浴(猪),增加蒸发散热量。由于不同种类畜禽的皮肤蒸发能力不同,蒸发散热的主要途径不一,马属动物和皮肤蒸发为主,羊、猪、鸡、兔均以呼吸道蒸发为主气温与畜体的热调节

高温时的热调节2、减少产热量高温下在增加散热量的同时,动物尽可能的减少产热量。主要表现在:1)采食量减少或停止,活动量减少,生产力下降;2)通过内分泌调节减少产热量:高温时甲状腺分泌量下降。32.2℃高温下,羊甲状腺的分泌量仅为10℃时的1/3。。气温与畜体的热调节

低温时的热调节1、减少散热量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温下降,使皮肤与环境温度之差缩小,从而减少非蒸发散热量。汗腺停止活动,呼吸变深,频率下降,从而减少皮肤和呼吸道的蒸发散热量。行为表现:家畜卷缩身体、群集、拥挤,以减少散热面积,增加相互间的热传递。

2、增加产热量当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散热调节不足以维持体温正常时,动物开始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1)增大采和食量活动量,肌肉颤抖,以增加产热量。(2)内分泌机能增强。突然遭受寒冷刺激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加强,促进糖原分解和异生作用,增加产热量;同时也促使皮肤血管收缩,使皮温下降,进一步减少散热量。若长期处在寒冷环境中,则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以代替肾上腺各激素,促进代谢和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恒定。气温对畜禽热调节的影响增加散热量高温时调节减少产热量热调节减少散热量低温时调节增加产热量

气温与畜体的热调节

热平衡破坏1、高温——耐热性一般家畜在26℃以上,较耐热的家畜在30℃以上体温就开始升高——热平衡破坏。就动物种类而言,牛(尤其是荷兰牛),猪(尤其是肥猪)极不耐热,羊比牛耐热;禽类比哺乳类耐热。哺乳类动物体温升高到43~44℃,就会陷入昏迷,继而衰竭而死,鸟类体温升高到45℃仍然可以存活——鸡的致死体温是47℃。同种动物中,年轻的、生产力高、体重大的不耐热,公畜较母畜不耐热,重型较轻型的不耐热。气温与畜体的热调节

2、低温——耐寒性畜禽低温条件下的耐受能力远超过对高温的耐受力。在饲料充足并可随意活动的条件下,一般的低温环境对热平衡影响不大,如牛在-18℃(此低于体温56℃)的条件下仍能维持体温正常。而且即使体温下降之后,在较大范围内也不至于引起死亡,如猴子在体温下降至12.5℃时才被冻死,2日龄的幼犬在体温降至2℃后仍可存活10天。一般家畜体温降至19~20℃,在16~18℃的温暖环境下还可逐渐恢复正常。气温与畜体的热调节

3、仔畜恒温动物初生时热调节机能大都未发育完全。一方面由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发育不完善,应激性差,加之体脂肪和糖原贮存量少,致使代偿性代谢能力低,所以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不能保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初生仔畜皮毛和皮下脂肪薄,体重小、单位体重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大,散热快而不利于保温,所以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随气温变化而波动,尤其易受低温的影响。例:仔猪在14℃条件下,经12h体温下降1℃,再经过12h,体温降至25℃(下降13℃);∴为初生仔畜提供适宜而稳定的环境尤为重要。气温与畜体的热调节

动物种类鸡兔狗猫猪日龄15103~43~42动物达到完善的热调节能力的天数但牛、马、羊等草食家畜例外,上述家畜出生后就具有较为完善的调节能力。

气温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繁殖(高温影响明显)

生长、肥育(适宜温度最佳)高温对公畜繁殖的影响

高温能降低公畜的精液品质和性欲。阴囊有热调节能力,使家畜的睾丸温度低于体温3~5℃,以适于精子的生成。睾丸温度升至38℃以上,可使生殖细胞变性,精细管和附睾中的精子也受损。高温影响后1~2周,开始见到精液品质下降,4~5周可达最严重程度,以后又逐渐恢复。一般在高温影响后9周,才能使精液品质恢复到正常水平。鸡在高温影响下,精液质量和射精量均下降,但脱离高温环境后5~6天即可恢复。高温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高温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高温使母畜的发情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表现微弱,排卵率(黄体数)减少,甚至停止发情。高温使异常卵子则显著增多,受精卵和胚胎存活率下降。母畜妊娠期受到高温影响,使胎儿发育受阻,初生仔畜体型小,生活力低,死亡率提高。母畜受高温影响的敏感时期:配种前后、配种后胚胎植于子宫之前的几天内,分娩前的几天内。羊的敏感期主要在自配种至配种后3天内,分娩前。高温影响畜禽繁殖的机制公畜:高温使繁殖力下降,主要是睾丸温度升高所致。母畜:1)高温引起体温升高,使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受到直接影响。2)因采食量减少而导致母体的营养。3)高温致使胎儿养分供应不足

a)高温使外周血液循环增加,内脏血液供给不足,对胎儿的养分供应减少;b)使蛋白质合成减少,胎盘生长缓慢,导致胎儿营养供应不足。4)高温使机体生化反应异常、内分泌失调。如高温使垂体前叶机能普遍下降,以至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机能机体改变等,都对母畜繁殖力有不良影响。气温对生长肥育的影响总能消化能粪能代谢能尿能气体能净能食后体增热维持净能生产净能产乳产蛋增重

气温对生长肥育的影响 不同动物在不同年龄和生理阶段中,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不同,适宜温度下,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肥育效果最好,饲养成本最低。生长肥育猪的适宜环境温度一般而言,猪在生长肥育期的适宜温度为15~25℃(其中15~23℃最好——蛋白质沉积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随着体重的增加,适宜温度下降。体重45~158kg的猪,增重最快的气温与体重成直线相关,可用下式估计:T=-0.06W+26

式中T为增重速度最高时的气温(℃),W为体重(kg)日龄适宜温度℃1日龄34~3518日龄26.71月龄18.9肉鸡生产的适宜环境温度★4~8周龄的肉用仔鸡,在舍温18℃条件下增重速度最快,24℃,饲料利用率最高,综合而言以21℃综合生产性能最高。家畜适宜温度℃最适温度℃母绵羊7~2413初生羔羊24~27哺乳羔羊5~2110~15*放牧牛羊8~20羊生产中适宜的环境温度气温对产乳的影响欧洲牛产乳的最适温度为10~15℃,适宜温度范围为4~21℃。温度过高或过低产乳量均下降。一般当气温低于-15℃或高于26.7℃,产乳量均下降。娟姗牛则当温度低于0℃或高于30℃时产乳量下降。气温对乳成分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中,乳中非脂固形物和酪蛋白的含量下降。气温自4.4C升高到35C,非脂固形物自8。26%下降到7.58%,酪蛋白自2.26%下降到1.81%。气温对产蛋的影响在一般的饲养条件下,各种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13℃~23℃。低温使饲料消耗增加,利用率下降,产蛋量下降,但蛋重较大,对蛋壳质量无不良影响。但一般认为气温持续在7℃以下,对产蛋量和饲料利用率都有不良影响。气温过高,尤其是持续的高温(气温高于29℃)使产蛋率下降,同时蛋重减轻、蛋壳变薄、变脆、表面粗糙易碎。高温对白色来杭鸡产蛋性能影响气温℃产蛋率%相对蛋重%2179100327295.4384180气温对家畜健康的影响直接引起畜体发病通过饲料的间接影响家畜健康影响病原体和媒介虫类的存活和繁殖影响家畜的抗病力影响幼畜的被动免疫第三节空气湿度

一空气湿度的概念三气湿对家畜健康的影响

二气湿与畜体的热调节一、空气湿度的概念

空气湿度是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一)湿度指标

水汽压、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露点、饱和差一、空气湿度的概念

1、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自身所产生的压强。单位:帕【斯卡】——Pa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是一定的,超过这一定值,水汽就会凝结成水滴,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水汽量为最大时称为空气的饱和状态,此时的水汽压为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E):空气在一定温度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或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时的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的值在一定温度下是一定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小。

一、空气湿度的概念2、绝对湿度(K):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的质量。单位:g/m3或g/cm33、相对湿度(R):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比表示。即:R=e/E×100%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在一定E值是一定的,∴e值愈大空气愈接近饱和,当e=E时,R=100%—饱和状态;而e<E,即R<100%—未饱和状态;e>E,即R>100%

—过饱和状态(偶发)。反之,假设空气水汽压(e)不变,仅空气温度变化相对湿度也随之改变。气温上升,E值增大,R值下降;气温降低,E值减小,R值增高,空气饱和程度增高,当e=E时,R=100%,空气处于饱和状态;如果此时气温再下降,水汽就会凝结,∴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一、空气湿度的概念4、露点(τ):当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而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这时的气温称为露点温度。单位:(℃)实际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距可反应空气的饱和程度:低于露点——未饱和;等于露点——饱和状态。一、空气湿度的概念(二)空气湿度的变化1、绝对湿度的变化绝对湿度的变化与空气温度变化一致。即绝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气温最高的时间与季节,最低值出现在气温最低的时间与季节。2、相对湿度的变化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相反。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气温最低的时间与季节,最低值出现在气温最高的时间与季节。【思考:形成上述规律的原因】二、气湿与畜体的热调节(一)对散热的影响1、高温条件下——对蒸发散热的影响

高温环境中蒸发是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而影响蒸发散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畜体蒸发面(皮肤、呼吸道)的水汽压与空气水汽压之差(Ps-Pa),当蒸发面的水汽压一定时,蒸发的难易就主要取决于空气湿度了。空气湿度大则水汽压高、压差小,不利于蒸发;反之如果空气干燥、湿度小,体表与空气的水汽压之差增大,则有利于蒸发。所以,高温条件下,空气湿度愈大,蒸发散热愈困难,对家畜的热调节愈不利。即高温条件下增大空气湿度,则加剧炎热的程度。二、气湿与畜体的热调节(一)对散热的影响

2、低温条件下——对非蒸发散热的影响在低温条件下,畜体的主要散热途径为非蒸发散热,气温愈低,其散热量愈多。就家畜本身而言,需要尽量通过热调节减少热量散失,才能维持体温恒定,那么湿度高低是增加还是减少非蒸发散热?首先水的导热性和热容量均比干洁空气大的多。导热系数:λ水=0.58W/m·℃,λ气=0.023W/m·℃水的导热系数是干洁空气的25倍;比热:C水=1Kcal/kg·℃=4.184KJ/kg·℃,干洁空气的比热=0.241Kcal/kg·℃=1.004KJ/kg·℃,前者是后者的4倍多。二、气湿与畜体的热调节

(二)气湿与热平衡气湿对热平衡的影响与对热调节的影响相一致。适温条件下,气湿高低不影响热平衡。低温条件下,湿度↑,可显著增加非蒸发散热,但由于家畜在低温条件下热调节能力较强,能够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所以一般不至于破坏热平衡。高温条件下,由于高湿抑制了蒸发散热这一主要的散热途径,致使热量蓄积,从而加快了机体代谢速度,加快体温升高,致使热平衡破坏。所以气湿对热平衡的破坏以高温高湿最为明显。二、气湿与畜体的热调节不论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高湿均不利于家畜的热调节,气湿对热平衡的破坏以高温高湿最为明显。降低湿度则有利于缓解高温或低温的危害。结论

气湿对家畜健康的影响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霉菌的繁殖,造成饲料、垫草的霉烂,导致家畜中毒。低温高湿的条件:家畜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神经痛、风湿病、关节炎、肌肉炎、消化道疾病。高温低湿环境,将加大皮肤和粘膜干裂,降低其对微生物的防卫能力,还可使被毛和家禽羽毛生长不良,相对湿度低于40%畜禽易患呼吸道疾病。气湿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高温高湿条件下:由于调节受阻,对家畜的生长肥育、繁殖、产乳等都有不良影响——使基础代谢率提高,采食量下降,生产力和产品品质下降。低温高湿条件下:家畜散热量增加,代谢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性能下降,但影响程度小于高温高湿环境的影响。家畜环境湿度的标准家畜环境湿度过高,尤其是寒冷或炎热条件下,对家畜热调节及健康和生产力均有不良影响。而且还容易损害建筑物,减少其使用寿命,如冬季舍内湿度过高时,保温隔热不良的畜舍内表面,甚至畜体上往往会形成水汽凝结。∴对各种家畜适宜的相对湿度均为50~70%;要求畜舍内相对湿度不超过75%,用水量较大的乳牛舍不能超过85%。第四节气流与气压

一气压与气流的概念三气流对家畜健康与生产的影响

二气流与畜体的热调节气压与气流的概念气压: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压力。其数值等于单位面积上空气的重量。气压的单位:帕[斯卡](Pa)或毫巴(mb)1Pa=1N/m2=10-2mb=7.501×10-3mmHg1mb=100Pa(hP)=0.75mmHg1mmHg=4/3mb=1.33mb气象学中,以纬度为450的海平面上,气温为0℃时的大气压(1.01325×105Pa,或者1013.25mb,或者760mmHg)为1个标准大气压。气压与气流的概念

气压的变化规律气压的垂直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海拔高度以算术级数增加时,气压则按几何级数下降;二者的关系比为:在海拔2000m以内,平均每↑12m,大气压↓133Pa.气压的水平分布因各地空气温度不同而异,气温高的地区气压低,气温低的地区气压高。由于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匀,当相邻两地气压不等时,高压区的空气势必向低压区流动,空气的这种水平流动称为风,即:气流。气压与气流的概念气流状态通常用风向和风速二个物理量表示。风向:指风的来向,通常用8个或16个方位表示。EWNSN.E东北东东北北东北北西北N.W西北气压与气流的概念主风向:风向是经常变化的,某个地区在不同时期,各方向的风出现的频率不同,但通常有一个主风向。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内各种风向的频率,可用风向频率图亦即风向玫瑰图表示。风向频率图可以直观地表明某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主风方向,这对选择畜牧场场址、确定建筑物布局和畜舍设计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风的频率:某风向的风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次数,占同一时期风的总观测次数的百分比。】气压与气流的概念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水平移动的距离,以m/s或Km/h表示;或者以风的等级(风级)表示。风的等级:是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而引起的各种征象来估计风速大小的一种指标。将风划分为13个等级(0~12级),由于是由英国人蒲福(Beaufort)提出的,又称蒲福风级。风力等级陆地地物征象相当风速m/sKm/h范围中数0静,烟直上0~0.20.1<11烟能显示风向0.3~1.50.91~52人面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1.6~3.32.56~113树叶及细小枝条动不息,旌旗展开3.4~5.44.412~194能吹起地面灰尘、纸张,小树枝摇动5.5~7.96.720~285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水面有小波8.0~10.79.429~386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张伞困难10.8~13.812.339~497全树摇摆,大树枝弯下,迎风步行不便13.9~17.115.550~618可折坏树枝,迎风步行阻力甚大17.2~20.719.062~749烟囱及平房屋顶受到损坏,破坏20.8~24.422.675~8810陆地少见,使树拔起,建筑物破坏24.5~28.426.589~10211陆地少见,出现则必有重大损毁28.5~32.630.6103~11712陆地绝少,摧毁力极大32.7~36.934.8118~133气流与畜体热调节

(一)气流对散热的影响气流对蒸发散热的影响:总体而言,增大风速,有利于蒸发散热。高温条件下,加大风速,有利于畜体蒸发散热,尤其是畜体体表湿度较大(出汗或淋水)时,更为明显。He=K·Ae·Vn(Ps-Pa)在低温和适温时,如果畜体的产热量不变,增大风速,使皮肤蒸发散热量减少(——因为风速增大,加强了对流散热,皮肤的温度和水汽压降低,使皮肤蒸发散热量减少)。在低温时,如果产热量增加,加大风速,则皮肤蒸发散热量也会增加。气流与畜体热调节(一)气流对散热的影响对对流散热量的影响在低温条件下,增大风速可显著地增大非蒸发散热量,尤其是对流散热量。如果湿度也较高,散热量则更大。使家畜倍感寒冷。随着气温的增高,气流对对流散热的作用减少,当气温与皮肤温度相等时,增大气流无效;如果气温高于皮温,机体还将自气流中得热。气流与畜体热调节

(二)气流对产热量的影响:

在适温和高温中,增大风速对产热量没有影响,但在低温环境中,则显著增加产热量。[在-7.8℃~-6.7℃的低温环境中,风速自0.2m/s增大到4.5m/s,欧洲品种牛(黑白花牛、娟姗牛和瑞士褐牛)的产热量增加20%~35%;印度瘤牛产热量增加60%;当气温在18.3℃以上时,风速增大对牛的产热量没有影响。](三)气流与热平衡:由于气流有助于家畜的对流和蒸发散热,所以在一般的高温中,增大气流,有助于家畜维持热平衡;而在低温中,由于增大风速使散热量增大,加剧寒冷程度,所以对热平衡不利。气流

气流家畜对流散热热调节家畜蒸发散热高温增加气流缓解炎热有利低温增加气流加剧寒冷不利气流对家畜健康的影响高温和适温条件下,增大气流对家畜健康无不良影响。且空气流动可促进机体散热,这在夏季使畜体感到舒适。并有保持空气化学组成平衡的作用,对有害气体和灰尘具有稀释和清除作用,有益于机体健康。低温而潮湿的气流,能促使机体大量散热,特别是作用于机体局部的低温高速气流(俗称“贼风”),对机体的危害更大,常引起家畜冻伤、关节炎症及感冒,甚至肺炎等疾病。 气流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气流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取决于气温。在低温中增大风速,对家畜的生长不利;对于羊而言,春秋剪毛之后,如遇到低温大风天气,可能造成不良后果。高温时增大气流则有利于缓解炎热的程度,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或提高。气流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在一定范围的高温条件下,加大气流有利于维持正常生产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