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概述(对象、范围、发展简史、方法、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社会化的结果、自我身份与自尊)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概述、印象形成与印象整饰、归因)
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社会动机概述、主要社会动机、社交情绪)
第五节态度(态度形成、态度改变及其理论、态度测量)
上述三节为强调个体的心理学层面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两个单元、人际关系三个单元)
第七节社会影响(从众、社会促进和社会惰化、模仿暗示与社会感染)
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
上述三节为强调群体的社会学层面
第一节概述(对象、范围、发展简史、方法、主要理论流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简史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它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的反应、沟通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艾尔乌德:社会•3、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越来越强调整合的趋势,文化人类学可试为这一趋向的代表
•3、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
•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
•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
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其意义是,行为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提出著名(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个体层面:自我意识、
社会知觉、态度等
•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等
•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
阶层、阶级等。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个体层面:自我意识、
社会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哲学思辩阶段(启蒙期)
•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焦点为对人性的争论。
二、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
•特点
几大影响理论与人物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哲学思辩阶段(启蒙期)
•
三、实证分析阶段时间、转向时的三大特征、特里普里特和墨德是这一时期的先驱,奥尔伯特是实验的代表。
三、实证分析阶段
二战之后的发展特征
八十年代之后的发展特征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二战之后的发展特征
八十年代之后的发展特征为跨文化社会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伦理原则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
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
自然观察与参与观察(特点)
2、调查法:
访谈(取得成功的条件)
问卷(优点)
3、档案法(以内容分析为基本方法)
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各种实验结果因素的条件下,有目的有组织的操纵某个因素,以研究对被试心理效果的影响的方法。
效度与信度
随机化
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室实验(控制条件严格、内在效度较好)
自然实验
模拟实验(多用)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各种实验结果因素的条件下,有目的有
实验法和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应用最广的方法。
心理测验
相关研究
实验法和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应用最广的方法。
心理测验
相关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沃尔特斯)
基本观点与学习机制:社会行为通过学习获得:联想、强化、模仿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班杜二、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和缩小代价,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之一,
提出五个普遍性命题
二、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和缩小代
三、符号互动论(詹姆斯和米德)
人的社会行为是对刺激意义的理解(符号),
而且是在互动(内、外)过程中实现
三、符号互动论(詹姆斯和米德)
人的社会行为是对刺激意义的
四、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
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
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弗洛伊德的意识结构论、人格结构论、本能论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潜意识思想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四、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
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
新精神分析论:把文化、社会条件等因素作为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重要基础
代表人物有:霍妮、沙利文、艾里克森等。
新精神分析论:把文化、社会条件等因素作为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
五、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认知结构的意义,。
代表人物为勒温,提出了场理论、心理生活空间、力、紧张与冲突等概念。
五、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认练习
1、F.H.奥尔波特(F.H.Allort,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的学科”。
2、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强调群体与互动作用的是()取向。
3、勒温(K.Lewin,1936)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其中,E的含义是()
练习
1、F.H.奥尔波特(F.H.Allor
4、社会心理是()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5、在社会心理学有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
6、()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4、社会心理是()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7、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8、历史上最早的心理学研究,是围绕()的哲学家思辩。
9、口头调查又称为()
10、参与观察的优点是()
11、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
7、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8、历史上最早的心理学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社会化
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第三单元自我、身份与自尊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社会化
第二单元社会角色
第一单元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概念
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与个人的视角
社会化的过程
第一单元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概念
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方向
4、培养社会角色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时间与心向)
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能力)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时间与心
四、社会化的载体
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
四、社会化的载体
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
五、社会化的分类
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心理学的概念)、道德社会化(知、情、行)、政治社会化
五、社会化的分类
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心理学的概念
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心理状态。
•角色理论(米德)
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是个体与
二、角色扮演
•1、角色期待(社会和公众)
•2、角色领悟(认识和领悟)
•3、角色实践
二、角色扮演
•1、角色期待(社会和公众)
•2三、角色失调
三、角色失调
第三单元自我、身份与自尊
一、自我
1、定义
•也叫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2、自我的结构
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镜我)
第三单元自我、身份与自尊
一、自我
1、定义
•也叫自我3、自我的功能:
•(1)保持个体的内在一致性
•(2)解释经验
•(3)决定期待
3、自我的功能:
•(1)保持个体的内在一致性
•(2)解释
4、自我的形成: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5、自我概念的测量:
在六、七分钟内写出15个“我是谁”的叙述句
4、自我的形成: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5、自我概6、自我意识的三种心理成分: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6、自我意识的三种心理成分: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二、身份
1、身份的定义
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稳定)及处境地位(易变)所决定的自我认同。
二、身份
1、身份的定义
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稳定)及处境地2、身份的特点:
•(1)、客观性(2)、主观性(3)、多重性
(4)、稳定性(5)、契约性
2、身份的特点:
•(1)、客观性(2)、主观性(3)3、自尊
定义
公式及其含义
自尊的培养
3、自尊
定义
公式及其含义
自尊的培养
练习
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
A、成年人B、社会人
C、心理健全的人D、合格社会成员
练习
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2、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的机制。
A、继续社会化B、终身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
2、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的机制。
A3、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社会地位B、社会认知
B、社会情感D、社会意识
3、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4、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
A、角色内冲突B、角色失调
C、角色不清D、角色间冲突
4、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B、客我
C、镜我D、社会自我
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6、詹姆斯(198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A、自尊=成功/自信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D、自尊=抱负/成功
6、詹姆斯(198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A、自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社会知觉
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第三单元归因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社会知觉
第二单元印象第一单元社会知觉
一、定义
•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
第一单元社会知觉
一、定义
•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二、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图式)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3、认知者的情绪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图式)
•2、认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形成对他人印象的过程
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形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先入为主)与近因效应
2、光环效应(以点代面)
3、刻板印象(凝固化)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先入为主)与近因效应
2一、
印象管理(印象整饰):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与印象形成的关系
一、
印象管理(印象整饰):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与印象一、策略:
1、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已
2、隐藏自我与抬高自我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已
4、投人所好
一、策略: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已
2、隐藏自我与抬高自我第三单元归因
一、归因的概念:归纳与寻找行为的原因
二、行为原因的分类
1、内因与外因
2、稳定与易变性归因
第三单元归因
一、归因的概念:归纳与寻找行为的原因
二、行
内归因外归因稳定能力任务难度
不稳定努力运气
韦纳两维归因理论图示
内归因外归因3、内控与外控
3、内控与外控
三、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认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控制点在个人的内部,称为内控者;
控制点在个人的外部,称为外控者。三、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的一种个体•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
•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而外控者倾向于以无助、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这种态度与行为方式是不可取的。
•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四、归因的原则
1、
不变性原则(海德)
四、归因的原则
1、
不变性原则(海德)
2、折扣原则
3、协变原则:刺激(客体)、主体、背景(凯利)称为归因三维论三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共同性信息、一致性信息1、
2、折扣原则1、
归因规律:三高归为客体
特异性高归因为情景
一致性高归因为主体
归因规律:三高归为客体
特异性高归因为情五、影响归因的因素:
1、社会视角(对自己有利)
2、自我价值保护(心理价值)
3、观察位置
4、
时间因素
五、影响归因的因素:
1、社会视角(对自己有利)
2、自我价练习
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基础的
A、人际沟通B、情景判断
C、社会知觉D、人际知觉
练习
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2、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印象管理B、第一印象
C、首因效应D、印象管理
2、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3、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
A、积极B、消极C、凝固D、定向作用
3、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
A、积极B、消极4、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A、成败归因B、稳定归因
C、综合归因D、不可控归因4、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5、()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变,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A、行动者B、内控者C、外控者D、观察者5、()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6、人形成的经验网络叫()
A、经验系统B、模式
C、图式D表象
6、人形成的经验网络叫()
A、经验系统B、模式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第一单元社会动机概述第二单元主要的社会动机第三单元社交情绪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第一单元社会动机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社会动机是指由社会需要产生的,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第一单元社会动机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二、动机的产生过程需要、动机、行为二、动机的产生过程三、社会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维持与调节行为三、社会动机的功能四、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中等效果最好。容易的任务—强一般难度—中等困难的任务—低
四、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第二单元主要的社会动机一、亲合动机1、亲和起源于依恋2、作用:满足个体的社会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迫3、影响亲合的因素:情境、情绪、出生的顺序第二单元主要的社会动机二、成就动机
1、
重要性(个人、社会)
2、
抱负水平(定义),与成就动机呈正比
二、成就动机
1、
重要性(个人、社会)
2、
抱负水三、影响因素: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三、影响因素:4、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1)家庭教育方式(自律性)(2)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4、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三、权力动机温特•积极的权力动机:谋求更高的地位和权力•消极的权力动机:害怕失去权力和地位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无能力的恐惧。
三、权力动机四、侵犯行为(攻击行为)侵犯是侵犯行为的简称。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侵犯构成三要素:
四、侵犯行为(攻击行为)侵犯的原因:1、本能学说:是人的死本能的表现(弗洛伊德),来源于动物适应环境的习性(罗伦茨)。2、
多拉德的挫折—侵犯说3、
习得论侵犯的原因:五、利他行为(一)定义: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五、利他行为(二)利他产生的条件1、外部因素•(1)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促进利他•(2)社会情境: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而且在场人数越多,利他越小。这是由于责任扩散的缘故,即把责任分给在场的其他人,个人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责任减轻了。相反,独自一人时利他的可能性增大。•(3)时间压力:时间紧迫难于利他•(4)利他的对象:容易帮助与自己相似的人,有吸引力的人,没有伤害过自己的人。(二)利他产生的条件2、
个体内在因素3、利他技能
2、
个体内在因素第三单元社交情绪一、社交情绪的概念•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与社会需要有关第三单元社交情绪
二、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一)社交焦虑(二)嫉妒(三)羞耻与内疚
二、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练习
1、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A、U型曲线B、倒U型关系C、线型关系D、指数曲线2、()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A、亲合动机B、权力动机C、亲社会动机D、侵犯动机
练习 3、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4、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的人数越多,助人行为()A、越少B、越多C、越难预测D、迅速增加5、社会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A、主观体验B、社会知觉C、社会动机D、社会态度3、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第五节态度第一单元态度的形成第二单元态度的转变第三单元态度的测量第五节态度第一单元态度的形成一、
态度的定义:1、定义与特点•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态度的特点:(1)内在性(2)对象性(3)稳定性第一单元态度的形成2、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cognition)、情感成分(affection)、行为倾向(behavior)成分3、态度与行为态度含有行为的倾向性,通过态度可以预测人们的行为2、态度的成分:4、态度与价值观•有价值----肯定的态度•无价值----否定的态度呈正比4、态度与价值观二、态度的功能:(1)工具性功能(2)自我防御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4)认知功能二、态度的功能:三、态度的属性•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三、态度的属性四、态度的形成•1、依从•2、认同•3、内化
四、态度的形成第二单元态度转变
一、态度转变的模型•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提出一个态度转变模型
第二单元态度转变
一、态度转变的模型二、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一)传递者•1、信息传递者的威信与相似度•2、说服的意图3、说服者的吸引力
二、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二)沟通信息•1、信息差异•2、畏惧: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最好的说服效果•3、信息倾向性(二)沟通信息(三)接受者•1、原有的态度与信念•2、接受者的人格因素3、逆反心理、心理惯性等
(三)接受者(四)情境•1、预先警告•2、分心•3、重复(四)情境三、态度转变理论(一)海德的平衡理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即如果出现不平衡,则向平衡转化。他提出P---O----X模式三、态度转变理论•P:个体•O:他人和另一对象•X:可能是一个人或事物•+:肯定关系•-:否定关系•P:个体•海德的结论是:如果三者关系在所有方面都是正面的,或者,如果两种关系是反面的,一种关系是正面的,那么,平衡状态就会存在。除此之外的所有其它组合都是不平衡的。例如,如果P对O的评价是正面的,P和O对对象X的评价也都是正面的,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平衡状态。如果P对O的评价是负面的,即P并不喜欢或接受O,但P和O对X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这时P就会因为O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而产生不平衡。
•海德的结论是:如果三者关系在所有方面都是正面的,或者,如果•八种图示•八种图示规律:三边相乘为正时,平衡三边相乘为负时,不平衡•费力最小原则:个体尽可能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
规律:三边相乘为正时,平衡(二)认知失调论(菲斯廷格)•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个因素的一致。如果两种认知不一致,就会造成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给个人造成心理压力使他通过改变态度的某些认知成分达到认知协调。•认知失调有四种原因: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突、观念的矛盾,以及新旧经验相悖。(二)认知失调论(菲斯廷格)(三)社会交换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
(三)社会交换论第三单元态度测量态度测量目前采用间接的方式。主要测量态度的方向与强度。主要的态度测量方法。第三单元态度测量练习1、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A、情感成分B、行为倾向成分C、认知成分D、动机成分2、个体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是态度的()功能A、工具性B、自我防御C、价值表现D、认知练习3、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A、低程度的畏惧B、中等程度的畏惧C、高程度的畏惧D、任何程度的畏惧4、海德提出,人们在态度转变时,往往遵循()A、费力最小原则B、符合需要原则C、社会交换原则D、道德原则5、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诱因的强度B、回避动机C、趋向动机D、达到平衡状态
3、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信息能达到较好的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第二单元体语沟通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第四单元人际吸引第五单元人际互动社会心理学课件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一、沟通的概念•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二、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情景等七个因素构成。
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三、沟通结构中的影响因素四、人际沟通的分类(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的优势是信息通道规范、准确度较高;•非正式沟通具有形式灵活、传播速度快等优点,但存在着随意和可靠性差的弱点三、沟通结构中的影响因素(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五)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五、沟通网络1、正式沟通网络•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各沟通网络的评价指标全通道式效果最好2、非正式沟通网络•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
五、沟通网络第二单元体语沟通•体语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第二单元体语沟通一、目光与面部表情(一)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最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愉悦时瞳孔变大,厌恶时瞳孔缩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二)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一、目光与面部表情二、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三、姿势与装饰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
二、身体运动与触摸四、人际距离个体与他人沟通与交往时双方的空间距离。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因而不同。(一)公众距离(12—25尺)(二)社交距离(4—12尺)(三)个人距离(1.5---4尺)(四)亲密距离(0—18寸)
•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别
四、人际距离
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与理论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特点是:1、个体性2、直接性3、情感性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情感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呈正比)•兴趣爱好、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隐私
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呈正比)四、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1、相互性原则•2、交换性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四、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美国学者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你称自己的理论是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其要点是:(一)个体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1、包容的需要•2、支配的需要•3、感情的需要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二)对各种需要的满足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三)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群体整合原则
(二)对各种需要的满足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第四单元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的概念•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第四单元人际吸引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熟悉性和邻近性•(二)相似性•(三)互补•(四)外貌•(五)才能•(六)人格品质(真诚与热情)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第五单元人际互动一、人际互动的概念人际互动即人际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交流、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
第五单元人际互动二、人际互动的形式•人际互动有合作与竞争(一)合作及其基本条件1、目标一致2、共识与规范3、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二)竞争及其基本条件•1、只有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2、目标是较为稀有或者难得•3、争夺中可能出现零或冲突•4、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二)竞争及其基本条件(三)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社会心理学者多伊奇提出一种解释产生竞争与合作的理论----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积极的肯定关系时为合作,消极的否定关系时为竞争
(三)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练习1、()的沟通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A、圆周式B、轮式C、全通道式D、Y式2、()不是沟通结构模式中的基本要素。A、信息B、障碍C、背景D、认知
3、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体语形式是()A、目光B、面部表情C、空间距离D、姿势4、霍尔(E.T.Hall)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公众距离为()A、0英寸—18英寸B、1.5英尺—4英尺C、4英尺---12英尺D、12英尺---25英尺3、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体语形式是()5、()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A、个体性B、直接性C、情感性D、系统性6、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5、()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7、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A、智慧B、真诚C、热情D、幽默8、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A、指数关系B、线性关系C、U型关系D、倒U型关系7、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9、根据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手段才能实现,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是()A、合作关系B、竞争关系C、冲突关系D、互助关系9、根据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第七节社会影响第一单元从众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第七节社会影响第一单元从众一、从众的概念•个体在群体压力下的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即个体的意见与行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符合。从众行为由谢里夫最早研究,阿希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第一单元从众二、从众的功能1、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2、具有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功能•正确的做法是:从众但不盲从二、从众的功能三、从众的类型
1、真从众2、权宜从众3、反从众三、从众的类型四、从众的原因(一)寻求行为参照按照费斯廷格社会比较理论,在情境不确定时,其他人的行为最有参照价值。(二)避免对偏离的恐惧偏离群体,个体会面临较大的群体压力乃至制裁(三)群体的凝聚力四、从众的原因三、影响从众的因素(一)群体因素•1、群体成员的一致性愈高,个体面临的群体压力越大。•2、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3、群体规模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个体从众行为的数量随群体规模的增加而上升,但超过这个范围,群体规模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表明,其临界值大致在三----四人。三、影响从众的因素(二)个体人格因素•1、个体自我评价高,从众行为产生越少。•2、个体自信心较强的,从众较少。(二)个体人格因素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一、社会促进的概念•个体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也称社会助长。•有两种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二、优势反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1、优势反应易于表现,弱势反应受到抑制•2、个体通过其竞争动机和他人对其评价的认知获得社会促进效果。二、优势反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三、社会惰化的概念•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时更为低下的现象。原因:个体在群体活动中责任意识降低。
三、社会惰化的概念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一、模仿(一)模仿的概念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模仿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个体感知到他人行为时,会有重复这一行为的愿望,模仿便随之而来。其特点是:•1、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2、相似性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其所模仿的榜样。•模仿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个体感知到他人行为时,(二)模仿的意义•1、学习的基础•2、适应作用•3、促进群体的形成(二)模仿的意义(三)模仿的发展•从无意到有意,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模仿(四)塔尔德的《模仿律》•1、下降率(信息流动方向)•2、几何级数率•3、先内后外律
(三)模仿的发展二、暗示(一)暗示的概念•暗示是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符号对他人的心理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较间接的形式进行二、暗示(二)暗示的分类1、按信息的来源: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2、按暗示双方的接触关系: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3、接暗示才的目的可分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4、按暗示的效果可分为:暗示和反暗示(二)暗示的分类(三)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1、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2、被暗示者的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则暗示效果明显;被暗示者年龄、性别与暗示效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
(三)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三、社会感染(一)社会感染的概念•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与行为,其特点是:•1、双向性•2、爆发性•3、接受迅速性三、社会感染(二)社会感染的分类•1、个体间的感染,•2、大众传媒的感染•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二)社会感染的分类练习1、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影响最大。A、1人----3人B、3人---4人C、4人----6人D、10人以上练习2、个体在与他人一起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做()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利他D、从众3、塔尔德在《模仿率》中指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A、结果律B、下降律C、几何级数律D、先内后外律2、个体在与他人一起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第一单元爱情第二单元婚姻第三单元离婚第四单元家庭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第一单元爱情一、爱情的概念•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其特点是:•1、相异性•2、成熟性•3、高级性•4、生理性•5、利他性第一单元爱情二、爱情与喜欢•1、依恋•2、利他•3、亲密二、爱情与喜欢三、爱情的发展阶段•社会交换论者把求爱者视为理性主义者,他们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幸福的人作伴侣,而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两者既有物质的、经济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据此理论,爱情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取样与评估•(二)互惠•(三)承诺•(四)制度化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四、爱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劳务合同简易版2篇
- 搅拌机销售合同范例3篇
- 新版视频剪辑视频合同3篇
- 新最完整房屋买卖合同范文3篇
- 教育培训服务合同协议书3篇
- 放牧合同书样本全新版3篇
- 工业振动控制设备安装工程合同书3篇
- 断桥铝门窗安装招标3篇
- 数量责任声明3篇
- 撤销委托决定3篇
- 2024-2030年中国金华火腿腌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家用小家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课件
- 环保项目荒山租赁协议模板
- xx单位政务云商用密码应用方案V2.0
- 2024年度校园体育设施维修保养合同
- 机电一体化项目职业技能大赛试题(SX-815Q)
- 电厂应急物资培训
-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陕西版)
- 吊装起重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行政人员的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