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百年间词之功能的推移-宋代文化构建中的宋词_第1页
宋初百年间词之功能的推移-宋代文化构建中的宋词_第2页
宋初百年间词之功能的推移-宋代文化构建中的宋词_第3页
宋初百年间词之功能的推移-宋代文化构建中的宋词_第4页
宋初百年间词之功能的推移-宋代文化构建中的宋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初百年间词之功能的推移——宋代文化构建中的宋词【内容提要】词作为一种颇有“亡国之音〞嫌疑的娱乐性文体,由五代入宋。但是它在宋初文化重建的背景下,经过百余年的演进,逐渐具备了多种功能:成为词谶,成为品鉴人物的手段,成为士大夫重要的交际娱乐方式和显示学养的途径。词最终成为宋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宋代文化的有机组成局部。词的这一功能推移过程也不失为我们考察宋代文化构建的另一个窗口。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晚唐诗词之间的兴衰变化,陆游曾经说过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诗至晚唐五季,气格卑陋,千人一律,而长短句独精巧高丽,后世莫及,此事之不可晓者。〞①但是不知他注意到没有,宋朝建国之初的50年间,词并没有继续它在唐末五代的盛况。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作品数量的统计比拟加以说明:整个五代五十余年间,今存词的数量达800余首②;宋代最初五十年间,只存有约50余首词。而再过五十年,词作已达1300余首③。由此可见,最初五十年词的创作呈现间歇的状态,此后才再度兴盛,并终于成为有宋一代的代表文体④。细究词的这一开展态势,实与其生存环境,即五代动乱及宋初文化重建这个大背景亲密相关。唐宋易代,以五代为桥梁,这其间,唐代文化与宋代文化也随之发生更替。建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酒席之上释石守信等人兵权时所说的一番话,已开场奠定日后宋代文化崇乐尚文的基调:“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⑤至建隆三年〔962〕二月,太祖又对近臣发愿:“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⑥稍后的宋初诸帝似乎都喜欢音乐,尤其是教坊乐,并且长于制曲作词,其作品甚至很流行,如太宗、真宗、仁宗的作品,?宋史·乐志?皆有收录,且数量颇丰。当然,宋时乐非古时乐,其时乐曲由雅趋俗,充满了世俗的魅力,这从某些反面评价中也可以看出,如天圣〔1023—1031〕中,仁宗尝问宰臣王曾以古今乐之异同,王曾对曰:“古乐祀天地、宗庙、社稷、山川、鬼神,而听者莫不和悦。今乐那么不然,徒虞人耳目而荡人心志。自昔人君流连荒亡者,莫不繇此。〞⑦历史往往在矛盾中开展,宋人追求享乐,但却并不无视士大夫人格的塑造,如从宋初史家范质、欧阳修到司马光,对五代政坛不倒翁冯道的评价由赞美到逐渐否认,范质尚赞其“厚德稽古,宏才伟量〞,欧阳修那么开场斥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司马光那么已经确立了“贞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的标准,为冯道作了定论:“大节已亏〞,“虽有小善,庸足称乎!〞⑧这显示出新王朝对五代人格的驳正和对新型士人的要求。而宋初儒林有名的三先生孙复〔992-1057〕、胡瑗〔993-1057〕、石介〔1005-1045〕的行迹,亦可显示出当时士人人格重塑的轨迹。他们三人都是成长于宋代的士人,巧的是,他们的出仕方式也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孙复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之阳,治?春秋?,鲁多学者;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仁宗景初以布衣召;石介尝讲学徂徕山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三人都是影响极大的学者和师长,欧阳修?胡先生墓表?称:“自景祐明道以来,学者有师,惟先生〔胡瑗〕暨泰山孙明复〔复〕、石守道〔介〕三人。〞三人的影响,由地方而到京师,都在国子监讲过学,而且大受欢送,三人言传身教,门徒盛极一时,隐呈崇理尚节、端方不苟的宋儒风范,如孙复有名山东,自石介而下皆以先惹事之,其“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於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於经之本义为多。〞胡瑗“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庆历中建太学於京师,有司即下湖州,取胡瑗之法以为太学法,胡瑗居太学,“学者自远而至,太学不能容,取旁官署以为学舍。礼部贡举岁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其高第者知名当时,或取甲科居显仕;其余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可知为先生弟子,其学者相语称‘先生’,不问可知为胡公也〞。石介更是“笃学有志尚,乐善疾恶,喜声名,遇事奋然敢为〞,为国子监直讲,“学者从之甚众,太学繇此益盛〞,并作?庆历圣德诗?,指点当朝忠佞⑨。三人肇始之下的宋代士风,影响之巨,?四库全书总目·徂徕集提要?曾如此评道:“厥后欧阳修、司马光朋党之祸屡兴,苏轼、黄庭坚文字之狱迭起,实〔石〕介有以先导其波。又假设太学诸生挟持朝局,北宋之末,或至于脔割中使;南宋之末,或至于驱逐宰执,由来者渐,亦介有以倡之。〞前述宋初百余年词的变化态势,正是发生在这一矛盾复杂的文化建构背景下〔当然,宋初文化建构的情形还要复杂得多,我们在后文的详细阐述中还会不断提及〕。纵览宋代史乘笔记、尤其是屡次被禁的私人笔记,我们可以发现,宋初百余年中——尤其是前半期,词的创作与传播势头也许不如五代,但是它潜在生存空间却是空前地扩大了。因为宋初人们在讴唱之余,更把词不自觉地推广到日常生活多个领域,使之兼具了多种功能。在那个时候,宋人尚未完全确定自己文化的走向,宋代文化更谈不上定型,词在某种程度上为宋代文化建立发挥了作用,宋人自己当时恐怕也未觉察到。大致说来,宋初人们对于词这一带有几分“亡国之音〞性质的文学款式所抱的复杂感情以及多样的功能期待,促使词的生存呈现出一种多维、复杂的不稳定状态。因此,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宋初百余年间词的生存状态及其功能的推移,这无疑是观察宋代文化构建的一个重要窗口。二、词成为谶语——词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易纬坤灵图提要?云:“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谶纬之风,自东汉起因为可以证明刘秀政权的合法性而得到提倡以后,每至易代之际,往往成为新朝启兴的言论工具。但是谶纬本身却既可以因证明新朝的合法性而得到提倡,又常常因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启动乱之源而被严禁,所以其所受待遇往往大起大落。即如北朝时鲜卑族拓跋氏之北魏,也曾因为谶纬之弊而先后两次下诏禁之,在太和九年〔485〕更下诏“焚之,留者以大辟论〞。历观唐末五代,诸朝更替之际,谶纬之语更是流播人间,泛滥不止。到了赵宋立国,有鉴于此,那么索性屡次颁行禁书令,尤其禁天文、图谶、术数之书,以期在大乱之后建立思想统一、长治久安的王朝,这是北宋早期的一个重要文化举措。这一点从?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北宋前四帝局部不难看出,自太祖始,历太宗、真宗直至仁宗,对此政策一直勤抓不懈,虽然效果如何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从严厉制止政策的背后,我们不难理解到当时谶语一类东西在当时的流行程度以及人们对这种预示命运的文字的浓重兴趣。事实上,谶纬之风作为流行已久的风俗,行政命令的制止,也许会收到一定效果,但是也常常促使它以别的形式表现出来。宋代禁谶纬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汉唐之际,谶语在形式上一般表现为句式比拟整齐的歌谣类的文字;至晚唐五代,曲子词大行于花间尊前,它似乎也没有表现出预言人生吉凶祸福的功能;入宋以后,在禁图谶、术数的大背景下,从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都有人不自觉在绕开禁令,逐渐从这种承袭于前代的、伴随乐舞而唱出的曲词中发现了人生走向的某些机密,使曲子词这一流行娱乐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谶纬性质的内涵。首先,言为心声,在宋人看来,词客谱写、唱出的曲词可以昭示着将来命运的信息。对此,许多人坚信不疑。比方,钱惟演在仁宗明道二年〔1033〕为御史中丞范讽弹劾,罢平章事、以崇德节度使知随州〔今湖北随县〕:钱思公谪汉东日,撰一曲〔?玉楼春?〕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每歌之,酒阑那么垂涕。时后阁尚有一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者也。曰:“吾忆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邓王旧曲亦有“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之句,颇相类。这段文字载于释文莹的?湘山野录?卷上、王銍?侍儿小名录?,而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四、后集卷三十三、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等又先后收录,可见此事在当时流传之广以及宋人对之兴趣之浓。宋人眼中更神奇的是,曲词不惟能言人生死,更可预言气数,王君玉?国老谈苑?又载:寇准初为密学,方年少得意,偶撰?江南曲?云:“江南春尽离肠断,萍满汀洲人未归。〞又云:“日暮江南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意皆凄惨,末年果南迁。〞⑩一个人年轻时候的吟唱可以预示几十年后的命运,足见在宋人眼中,曲词也许更可见出一个人的性情,这本来已颇有几分“性格即命运〞的意味;但是,令宋人疑惑的是,歌词的气格,往往又不似作者之为人,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此评论道:“观此语意,疑假设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11刚毅果断的人,竟然发为不类其为人的曲词,而这曲词在某些方面又与作者遭际暗合,在宋人看来,这不是命运之音又是什么呢?当然,后来曲子词大盛,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大作与其为人大不一样的旖旎小词,就已经为人所习见,而不再引起如今这种惊讶了。类似的事情,在当时及稍后的笔记中屡次出现,像王德臣?麈史?中载李邦直梦中作一词,中有“千岁辽东,回首人间万事空〞之句,结果“后李〔邦直〕出北都,逾年而卒〞;叶清臣〔道清〕“守金陵,为?江南好?十阙,又云:‘丞相有才裨造化,圣皇宽诏养疏顽。赢取十年闲。’意以为虽补郡,不越十年,必复任矣。去金陵十年而卒。〞这一类故事,无疑也会随着曲词的传唱而得到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坚决了宋初人们对歌词这一功能的信心。逐渐地,到这个百年末期,曲词更扩大其预示功能,由预言个体的人生走向展延到暗示国家灾异乃至帝王存亡的领域,王明清?玉照新志?载:嘉祐末,有一人携一巨鱼入京师,而能人言,号曰“海哥〞。夸耀于市井间。豪右左戚争先快睹。亦常召至禁中。由是缠头赏赉,所获盈积,常自声一辞云:“海哥风措。被渔人下网打祝将在帝城中,每日教言语。甚时节、我归去?龙王传语,这里思量你,千回万度。螃蟹最恓惶,鲇鱼尤忧虑。〞李氏园作场,跃入池中,不复可获。是岁,黄河大决,水入都门,坏民室宇数百家。已而昭陵升遐。12鱼作人言,人人争睹,而奇异的歌声之后,随之而来的却是惊天动地的巨变———“黄河大决〞、“昭陵升遐〞,人们惊魂甫定之后,再忆曲词,无疑会对之倍增神秘、诡异之感。细究宋人赋予歌词这一预言功能的原因,除了禁书这一政策腾出的预言语词空白以外,也与距宋不远的五代诸国奢侈享乐而导致亡国的历史大有干系。作为奢侈享乐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醉心于歌舞,而绵绵的曲词那么是轻歌曼舞中最引人注意的局部之一,于是末世的曼舞轻歌便成了标准的亡国之音,曲词在言论受骗然也不免受到鱼池之殃。吴处厚?青箱杂记?载:王衍在蜀,好私行,……又衍朝永陵,自为尖巾,士民皆效之,皆服妖也。又每宴怡神亭,妓妾皆衣道衣,莲花冠,酒酣,免冠,髽髻为乐。因夹脸连额,渥以朱粉,号曰“醉妆〞,此与梁冀、孙寿事颇相类。……衍自制甘州词,令宫人歌之,闻者凄怆。……后国亡归唐,至秦川驿遇害。由上述材料来看,正是五代人纵情歌舞享乐遂致亡国的先天因素和宋初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共同促成了“词谶〞这一现象的产生,也使昔日多供娱乐的曲子词具备了又一生存形式和文体功能。转贴于论文联盟.ll.三、以词鉴人昔人尝言,观人于揖让,莫假设观人于游戏。晚唐五代词道虽盛,尚未见有专因这小道艳科的游戏之文而废人者15。但是在宋初百余年的前期,词虽然一时并未获得与诗文并驾齐驱的地位,但宋人却已经有意无意地把这一游戏之文与鉴评人物联络在一起,观人于曲词似乎已经在逐渐成为一种风习。彭乘?墨客挥犀?载潘阆“坐卢多逊党〞而逃亡:后会赦,以助教授之官,阆乃自归,送信州安置。仍不惩艾,复为扫市舞词曰:“出砒霜价钱,可赢得拨灰兼弄火,畅杀我。〞以此为士人不齿,投弃终身。〞16而在此稍前的至道元年四月〔995〕,太宗就曾赐潘阆进士及第,但是“未几,追还诏书,以阆所为狂妄故也。〞17潘阆的情况虽然因为受到政治问题牵连而显得有些特殊,但是当日放旷不羁的词人形象不为上层所喜,已是显而易见。再看后来的柳永,他几乎完全是以词论人做法的牺牲品了。吴曾?能改斋漫录?: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18就因为这一句词,柳永直到“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而被黜落后,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那就颇有几分调侃之意了。可见,对于宋仁宗来说,曲词在柳永身上留下的烙印,不可谓不深了。关于柳永获谴,还有另一个说法,陈师道?后山诗话?载: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三变闻之,作宫词号?醉蓬莱?,因内官达后宫,且求其助。仁宗闻而觉之,自是不复歌其词矣。19照此说来,柳永也许把新兴的赵宋王朝当作了汉唐盛世,以为自己可以成为凭藉狗监杨得意推举而青云直上的司马相如;或者像行卷的唐人那样,一旦作品知名,即可仕途通达。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宋人崇文抑武倒是不错,但同时对词这一有“亡国之音〞嫌疑的文体却并未与诗文等量齐观,相反,以仁宗的敏感,对词还保持着相当的警觉。也许,柳永试图以词为进身之阶的做法,在仁宗看来,更近于投机钻营。这样,人品之低下与词品之低下,更是合二为一了。这一点,从张舜民?画墁录?的记载中也可以得到反面印证:柳三变既以调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祗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词的风格高低,本来与考试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晏殊可以理直气壮地将其作为是否放官的标准,而柳永似乎也无从反驳。对于这种因词遭难情况的出现,柳永也是始料未及,以致于懊悔不迭,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柳永词传禁中,“多称之,后因秋晚张乐,有使作?醉蓬莱?辞以献,语不称旨,仁宗亦疑有为之地者,因置不问。永亦善为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已累。后改名三变,而终不能救。〞20由此可以看出,以词论人,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潜在的观念。词之风格可以影响到人的声誉、进而影响仕途,这种情况在宋初确实多了起来,可以看作词在宋代遇到的新情况。但是,假如我们仔细推敲,便会发现柳永词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语句所表现出的玩世态度,无疑是对正竭力树立尊严的新兴王朝的不敬;他有针对性地填词“因内官达后宫,且求其助〞的走后宫道路的做法,又与宋人正一力塑造不同以往汉唐风流的宋儒人格这一政策相抵触,这也答应以看作柳永受黜的深层原因,也是词开场具备鉴别人品功能的深层原因。但是无论如何,词毕竟开场在宋人的生活中担当起不同以往的重要地位。后来,欧阳修在私德方面曾经很受攻击,词竟然也成为一个重要攻击点,钱世昭?钱氏私志?载:欧〔阳修〕后为人言其?盗甥表?云:“丧厥夫而无托,携孤女以来归。〞张氏此时年方七岁,内翰伯见而笑云:“年方七岁,正是学簸钱时也。〞欧词云:“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欧知贡举,题目出“通其变使民不倦〞,乃云:“通其变而使民不倦,贤良作唱曰:‘试官偏爱外生。’〞而于是科场大哄,皆报东门之役也。从这也可以见出一时风气。词格往往要与人的身份气质相符——“词如其人〞,这也是以词鉴人的又一项内容。宋人虽没有明确提出这一命题,但是已经模模糊糊有了这一意识。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载: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词以送之,其断章曰:“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顾谓王曰:“此真元帅之事也。〞欧阳修自己私下里有时候也大做艳词,但在正规场合还是要求别人像我们后文所述的夏竦一样,以尊前小词表现出堂堂正正的雅颂之音,这显示出文化过渡时期宋人对于前代遗留文体的功能取舍与期待。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说,以词句之工而得到知遇、从而仕途通达者也不乏其人,这其实正是柳永所期待的效果。如?复斋漫录?载:晏元献〔殊〕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暝目徐行,使侍史读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又俾诵一诗云:“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名。仪凤终陈迹,鸣蛙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上。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辟置馆职,遂跻侍从矣。21这里,是王琪先因为诗引起晏殊的注意,复以对句获得赏识与推荐,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那么被晏殊用于小令?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和七律?西园示张寺丞?〔元巳清明假未开〕中,至于用于诗和用于词孰先孰后,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讨论与创作中诗词界限不太明朗的情形所透露的信息,恰恰可以说明此时宋诗处于学晚唐阶段以及词向宋代风味过渡的实际情况。另外,像欧阳修词化用甚至直接引用中晚唐诗、晏几道词袭用五代人诗句等现象,也可以进一步说明此时歌词的过渡特征。以词观人,即赵宋帝王家也在所不免,直到我们所考察的百余年时期之末,情况仍然如此。?续资治通鉴?载曹太后、宋英宗两宫不睦,太后向执政韩琦诉说英宗的过失,喜欢歌词竟也是其中之一:“太后遣中使持一文书付〔韩〕琦,琦启之,那么帝所写歌词、并宫中过失事。琦即对使者焚毁,令复奏曰:‘太后每说官家身神未宁。言语举动不中节,何足怪也。’〞22在曹太后看来,抄写歌词就是一大过失,而韩琦似乎也不否认这一点,为之辩白时也同样成认是“举动不中节〞,认为:“此病故耳,病已,必不然。〞那么时人对词的微妙、矛盾态度,于此亦可略见。当然,英宗所写歌词,应该是艳词无疑。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歌词〞本身并未与“品行好坏〞划等号,关键是看其表达内容与运用形式。到了这时,词的生存环境应该说已经是相当的宽松,上自王侯官吏、下自贩夫走卒,对歌词兴趣的浓度,毫无二致。就赵宋皇族来说,自太祖、太宗就一直好词不倦,吴处厚?青箱杂记?载,真宗酒酣之极,径直向馆阁之臣索词,而并不觉有何不妥:景德中,夏公〔竦〕初授馆职,时方早秋,上夕宴后庭,酒酣,遽命中使诣公索新词。公问:“上在甚处?〞中使曰:“在拱宸殿按舞。〞公即抒思,立进?喜迁莺?词曰:“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深秋。瑶阶曙,金茎露,凤髓香云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中使入奏,上大悦。23看来,夏竦本人就非常明白词歌颂太平的这一新的功能需要,也非常明白宋初处于文化转型之际词所需要进展的角色与功能转化。四、词通殷勤意远自春秋时,诗就是各诸侯国外交场合或行人使用的重要交流方式,赋诗见意、赋诗明志的场面在?左传?中也曾频频出现。至唐代,诗笺传情、以诗歌传达情意的情况更多,而宋初百余年间,词也在杯间尊前的醉人旋律中开场介入情志的传达和表述中。当然,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际,在座诸将都是行伍出身,所以恐怕也不会有人填词制曲来委婉地衬托气氛、传达情志,只能赤裸裸议论“享乐〞、“保身〞哲学。但等到宋人与南方富于文化修养和才情的国主们交往,词便开场了它在交际中难以言会的作用:吴越后王来朝,太祖为置宴,出内妓弹琵琶。王献词曰:“金凤欲飞遭掣搦,情脉脉,看取玉楼云雨隔。〞太祖起,拊其背曰:“誓不杀钱王。〞24在这里,弱小者惟恐加害、如履薄冰的恐惧心情在悦耳的曲词中得到了不失尊严的表达,当然也得到了明确的保证。日常交往中陈情见志、以词作笺同样也不乏其人,又如:〔陈〕亚与章郇公同年友善,郇公当轴,将用之,而为言者所抑。亚作药名?生查子?陈情献之,曰:“朝廷数擢贤,旋占凌霄路。自是郁陶人,险难无移处。也知没药疗饥寒,食薄何相误。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25个人的委屈、愤懑同样可以通过这种在当时看来不太严肃的文体非常私人化地表达出来,辞意委婉而不失风度。曲子词的这一功能,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词的创作与开展,例如,柳永那首引得金主完颜亮“起投鞭渡江之志〞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就是一首投献进见之作: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诣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路径。假设因府会,愿朱唇歌之,假设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夜会,楚宛转歌之,孙即席迎耆卿预坐。26此外,因为词可以通殷勤之意并且活泼交际场合中的气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了交际中的光滑剂,或者说是调和酒席气氛的重要道具,陈师道?后山谈丛?载:文元贾公居守北都,欧阳永叔使北还,公预戒官妓办词以劝酒,妓唯唯,复使都厅召而喻之,妓亦唯唯。公怪叹以为山野,既燕,妓奉觞歌以为寿,永叔把盏侧听,每为引满,公复怪之,召问,所歌皆其词也。屡屡歌客人之词,竟引得客人酒兴大发,“每为引满〞,词的这一劝酒效果对于欧阳修一类以文著称的大臣来说,超过了其它所有方式。另一方面,被人误以为“村野〞的歌妓对长官嘱托一再表现为“唯唯〞的态度以及后来表现出的对欧词的掌握的纯熟、全面程度,也显示出在那时歌词已经非常流行。其实,通情达意之余,词在别的方面亦不乏劝喻之功,如?道山清话?载:晏文献公为京兆,辟张先为通判。新纳侍儿,公甚属意。先字子野,能为诗词,公雅重之。每张来,即令侍儿出侑觞,往往歌子野所为之词。其后王夫人不容,公即出之。一日,子野至,公与之饮。子野作?碧牡丹?词,令营妓歌之,有云“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之句。公闻之,怃然曰:“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亟命于宅库支钱假设干,复取前所出侍儿。既来,夫人亦不复谁何也。可见,花间尊前之外,词通过交际逐渐浸透到宋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时候,它在人际交往中甚至变得近似于一种商品了,有人更可以藉此文雅风流的方式获取钱财:嘉祐间,京师殿试,有一南商控细鞍骢马于右掖门,俟状元献之。日未曛,唱名第一人,乃许将也。姿状奇秀,观者假设堵。自缀?临江仙?曰:“圣主临轩亲策试,……,骄损玉花骢。〞〔许将〕后帅成都,值中秋府会,官妓献词送酒。仍别歌?临江仙?曰:“不比寻常三五夜,……,身在凤凰池。〞许问谁作词,妓白以西州士人郑无党词。后召相见,欲荐其才于廊庙,无党辞以无意进取,惟投牒理逋欠钱千缗。无党为人不羁,长于词,盖知许公?临江仙?最喜,歌者投其所好也。27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像柳永那样图谋官职也好,还是像徐无党无意进取惟求理逋欠钱也好,词都在他们的行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不禁令人想起唐代风风火火的士子四海遨游、以文求贾或行卷温卷的场面。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词竞驰于宋人的生活中,是对昔日歌诗盛行于人们生活的一种补偿?既而悔之。郭后出居瑶华宫,章惠太后亦逐杨、尚二美人而立曹后。久之,上游后园,见郭后故肩舆,凄然伤之,作?庆金枝?词,遣小黄门赐之。且曰:“当复召汝。〞28仁宗以九五之尊,在传情递笺之时,也不免舍冠冕严肃的诗、文不用,而效一般市井小儿女所为,以时下流行的曲词为之,可见流风所及,即皇宫大内亦在所不免,这就不难见出当日在情感交流方面,词所显示的多姿多彩的存在形式了。转贴于论文联盟.ll.五、“聊佐清欢〞中的变迁但是,即便是这种娱乐功能得以延续,但其延续内容却已经不同,因为词的内容与气象毕竟有了很大甚至是根本的变化。首先,我们看市井之词,还是以柳词为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样评价柳词:“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承平气象,形容曲颈八个字已经点出了这一文化过渡时期词与唐末五代外表相近之下的内在差异。而对于柳词的俗艳表相下所表现的时代特质,当日名臣范镇也曾经明白指出,并为之感慨不已:“范镇见〔柳〕永作,叹曰:‘仁宗四十年太平,镇在翰苑,不能出一语,乃于耆卿词见之。’〞30可见,虽然也是以词佐酒,虽然也是歌舞频频,但是这种新朝代的曼舞轻歌充满了自信和昂扬向上的气派,毕竟与五代乱世中苟且偷安之乐不同。至欢然而会意,亦傍假设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已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这里所洋溢的那种自信、沉着与大度,已经完全不同于五代那种近乎醉生梦死的局促不堪的花间风格。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曲词歌舞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于唐人风流的宋儒风范的初步成形。此外,发生了潜在变化的曲词也逐渐成为宋人个人素养的有机局部。晏殊〔991—1055〕、张先〔990—1078〕是典型的成长、活动于这百年中的著名词作家,晏殊情急之下,竟然操起家乡话引用词句对张先发作,这种情形也可见出曲词对于宋人日常生活浸润之深,如张舜民?画墁录?载:丞相〔晏殊〕领京兆辟,张先都官通判。一日张议事府中,再三未答。晏公作色,操楚语曰:“本为辟贤会,贤会道‘无物似情浓’,今日却来此事公事。〞而“无物似情浓〞正是张先?一丛花?〔伤春怀远几时穷〕中的句子。此外,?苕溪渔隐丛话?收录的?遁斋闲览?、?古今诗话?中描写的的场景,也曾经被宋人所津津乐道,这同样可见歌词与士大夫生活水乳交融的关系:?遁斋闲览?云:“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乎?’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邪?’遂出,置酒尽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古今诗话?云:“子野尝作?天仙子?词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士大夫多称之。张初谒见欧公,迎谓曰:‘好!云破月来花弄影。恨相见之晚也。’〞二说未知孰是。33情况开展到这种地步,我们可以说,词已经成为宋儒文化生活中最流行的局部之一;而词也只有在这种生存环境与条件下,我们才可以说,它开场成长为宋代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局部。结语如上所述,宋初百余年,曲子词已经悄然发生了宏大变化,歌词根本上取代了歌诗,唐五代词在新的文化建立趋势和背景下,在新的用处、功能中呈现出新的异彩,词自身也逐渐成为新型文人手中的新的“陶写之具〞。王灼?碧鸡漫志?载:“……以此〔旗亭画壁〕知李唐伶妓,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俗也。蜀王衍召嘉王宗寿饮宣华苑,命宫人李玉箫歌衍所撰宫词云〔略〕,五代犹有此风,今亡矣。近世有取陶渊明归去来、李白把酒问月、李长吉将进酒、大苏公赤壁前后赋,协入声律,此暗合其美耳。34王灼的描绘也再次提醒了宋代歌诗的衰落实况。歌词盛行,已蔚为壮观。到了嘉祐年间,流风之下,“汴都三岁小儿,在母怀饮乳,闻曲皆捻手指作拍,应之不差〞。当然,此时的曲词,确已可称为有宋“一代之胜〞了。个中变化,竟如王灼所叹:“古今所尚,治体风俗,各因所重,不独歌乐也。〞35词的这一功能推移过程,在本质上又是与宋型文化、宋儒人格共同成长、互相交融的过程,叶嘉莹先生?冯延巳词承先启后之成就与王国维之境界说?也曾简单论及五代到宋初令词的变化:你们算一算,在小词的发生和开展过程中下手去写小词的都是些什么人?韦庄、冯延巳做到宰相,欧阳修做到枢密副使,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还有范仲淹、宋祁、寇准等,都是北宋的一代名臣,……五代的小词,比方韦庄词,那是忧患意识同追求爱与美的不死心灵的结合。到了北宋初年,天下比拟安定太平,起码外表上无所谓忧患了。这时候下手来写词的人,如晏殊、欧阳修、宋祁、范仲淹、苏东坡等,就把那种对爱与美的追求同个人的修养、学识、理想、志意、怀抱结合起来,产生了另一番境界,这小词可真是微妙!36这可以说是从一个侧面对宋初百年词的变化作了非常诗意的描绘。总起来看,在这个百余年末,以欧阳修和苏轼的更替为标志,词以及它所依附的宋代文化都呈现出了新的风貌:“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气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37从开展脉络上看,宋词史上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这四大关键人物中的苏轼开场“以诗为词〞,周邦彦的“以赋为词〞和辛弃疾的“以文为词〞先后继起38;从代群上看,以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第一代词人群开场为苏轼、黄庭坚、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为代表的元祐词人群所取代,嗣后,第三、四、五、六代词人群先后崛起,续写宋词的风流39。至此,我们可以说,词已经彻底完成了它在新的文化形态中的功能变迁,并确立了它在宋人文化中的独立地位——尽管人们照旧对它态度微妙,一方面好之不疲,另一方面又略带轻视,谓之曰“小词〞、“诗余〞。注释①陆游?跋花间集?,?陆放翁全集·渭南文集?卷三十,中国书店1986年6月版。②据曾昭岷先生等?全唐五代词?统计,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版。③据唐圭璋先生?全宋词?统计,中华书局1999年1月版。前五十年的统计截止到范仲淹〔包括范仲淹〕;前百余年的统计截止到苏轼〔不包括苏轼〕。④对于这一问题,历代学者屡有陈述,如宋·太平老人?袖中锦?“五绝〞条:“汉篆、晋字、唐诗、宋词。〞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卷九十八?史论五首·欧阳修?:“假设夫汉之史、晋之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那么皆代专其至,运会所钟,无论后人踵作,不过绪余。〞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及焉者也。〞⑤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中华书局1979年8月版,第50页、第62页。⑦前述诸条引文,见脱脱?宋史?卷一百四十二?乐志·教坊?。⑧详参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第一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3月版。⑨三人行迹材料,均据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四部丛刊?本〕卷二十五?胡先生〔瑗〕墓表?、卷二十七?孙明复〔复〕墓志铭?,卷三十四?徂徕石〔介〕先生墓志铭?以及?宋史?卷四百三十二孙复、石介、胡瑗三人本传。⑩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下,?丛书集成初编?本。1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6月版,第137页。12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版,第77页。13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七,中华书局1985年5月版,李裕民点校,第69—70页。14王銍?默记?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15当然,晚唐五代也有因与词有瓜葛而遭遇为难者,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