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较烟酰胺与维生素C的美白机制及效果_第1页
分析比较烟酰胺与维生素C的美白机制及效果_第2页
分析比较烟酰胺与维生素C的美白机制及效果_第3页
分析比较烟酰胺与维生素C的美白机制及效果_第4页
分析比较烟酰胺与维生素C的美白机制及效果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比拟烟酰胺与维生素C的美白机制及效果〔〕:

摘要:目的通过比拟使用含烟酰胺和含维生素C的美白剂后皮肤的色差变化,来比照出哪一种美白剂的美白效果更加显著。方法以前臂内侧皮肤为受试部位〔以防止光照对皮肤色度的影响〕,每日睡前将烟酰胺产品涂于左臂前臂内侧皮肤上,将维生素C产品涂于右臂前臂内侧皮肤上〔不在白天涂,以防止日照维生素C被氧化失效的影响〕。坚持使用90天,分别于使用前1天、使用后30天、使用后60天、使用后90天时以Lab色度系统测评每位受试者两只前臂的皮肤颜色的变化,每人每次测量时连续测量3次取色差平均值Delta;E。结果使用30天时55%的受试者使用烟酰胺的左臂色差的变化大于使用维生素C的右臂色差的变化,在使用60天时65%的受试者使用烟酰胺的左臂色差的变化大于使用维生素C的右臂色差的变化,在使用90天时80%的受试者使用烟酰胺的左臂色差的变化大于使用维生素C的右臂色差的变化。结论在90天内,含烟酰胺适宜作用浓度的产品的美白效果比含维生素C适宜作用浓度的产品的美白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烟酰胺;维生素C;美白

本文引用格式:李鑫.分析比拟烟酰胺与维生素C的美白机制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19(66):237.

1根本资料

1.1烟酰胺

烟酰胺,又名尼克酰胺、烟碱酰胺、3-吡啶甲酰胺,是烟酸的酰胺化合物,也是维生素B3的一种衍生物【1】。为一种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微臭或几乎无臭,味苦,为维生素PP,属于氮杂环吡啶衍生物。其在水或乙醇中易溶,在甘油中溶解。

1.2维生素C

维生素C的构造类似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其分子中第2及第3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出H+,故具有酸的性质,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复原性,很容易被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但其反响是可逆的,并且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但脱氢抗坏血酸假设继续氧化,生成二酮古乐糖酸,那么反响不可逆而完全失去生理效能【2】。

2美白作用机制

美白剂的作用机制有五个方面:〔1〕抑制黑色素颗粒的形成〔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多巴色素异构酶活性、抑制氧化反响〕;〔2〕抑制黑色素颗粒转移至角质细胞;〔3〕加速角质细胞中黑色素向角质层转移并促进角质层脱落;〔4〕阻止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通路〔内皮素拮抗剂、抑制alpha;-促黑素〔alpha;-MSH〕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黑素细胞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结合〕;〔5〕减少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线等对黑色素形成过程的负面影响。

烟酰胺的美白机制包含其中的三个方面:〔1〕抑制黑色素颗粒的形成;〔2〕抑制黑色素向角质细胞传递;〔3〕加速角质细胞中黑色素向角质层转移并促进角质层脱落。

维生素C的美白机制包括其中两个方面:〔1〕通过抑制氧化反响而抑制黑色素颗粒的形成;〔2〕减少紫外线对黑色素形成过程的负面影响。

3实验比照

3.1实验目的

通过比拟使用含烟酰胺和含维生素C的美白剂后皮肤的色差变化,来比照出哪一种美白剂的美白效果更加显著。

3.2实验日期

2022年02月17日至2022年04月16日。

3.3实验对象

20-50岁的男性和女性各10人,共计20人。〔均为皮肤对烟酰胺和维生素C无过敏反响且耐受的人群〕。

3.4实验材料

含烟酰胺适宜作用浓度的产品、含维生素C适宜作用浓度的产品。

3.5实验方法

以前臂内侧皮肤为受试部位〔以防止光照对皮肤色度的影响〕,每日睡前将烟酰胺产品涂于左臂前臂内侧皮肤上,将维生素C产品涂于右臂前臂内侧皮肤上〔不在白天涂,以防止日照维生素C被氧化失效的影响〕。坚持使用90天,分别于使用前1天、使用后30天、使用后60天、使用后90天时以Lab色度系统测评每位受试者两只前臂的皮肤颜色的变化〔色差Delta;Eab=[〔Delta;L〕2+〔Delta;a〕2+〔Delta;b〕2]frac12;〕,每人每次测量时连续测量3次取色差平均值Delta;E。

3.6测量方法:Lab色度系统

Lab色度系统说明了颜色在色空间的位置,并加以量化,使色变化可以以数值的形式表达。通过量化,肉眼不能看见的细微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来。在该系统中,色差Delta;Eab=[〔Delta;L〕2+〔Delta;a〕2+〔Delta;b〕2]frac12;,表示在色空间两颜色点之间的间隔。由于Delta;Eab综合了L、a、b三色变化,L代表亮度,从白〔0〕到黑〔100〕,a和b代表色彩和色度,代表了色度的立体变化,所以该指标是Lab色度系统中最适宜的评价指标[3-4]。

4实验结果

表1显示,在使用30天时55%的受试者使用烟酰胺的左臂色差的变化大于使用维生素C的右臂色差的变化,在使用60天时65%的受试者使用烟酰胺的左臂色差的变化大于使用维生素C的右臂色差的变化,在使用90天时80%的受试者使用烟酰胺的左臂色差的变化大于使用维生素C的右臂色差的变化。

5讨论

从上述实验可见,此实验的部位不是面部而是手臂内侧,从而防止了光照对皮肤色度的影响,并且受试者只在晚上涂抹美白剂,从而排除了日照使维生素C氧化失效的影响,除此之外,对照方式为自身对照,防止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可见,色差越大说明美白效果越明显,所以在使用30天时55%的受试者使用烟酰胺比使用维生素C的美白效果更加显著,在使用60天时65%的受试者使用烟酰胺比使用维生素C的美白效果更加显著,在使用90天时80%的受试者使用烟酰胺比使用维生素C的美白效果更加显著。

从机制上分析,上述结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烟酰胺的美白途径多于维生素C。烟酰胺的美白机制包含三个方面:抑制黑色素颗粒的形成、抑制黑色素向角质细胞传递、加速角质细胞中黑色素向角质层转移并促进角质层脱落;维生素C的美白机制包含两个方面:通过抑制氧化反响而抑制黑色素颗粒的形成、减少紫外线对黑色素形成过程的负面影响。烟酰胺不仅能抑制新的黑色素形成,还能抑制已经生成的黑色素在角质细胞的表达,即使黑色素已经传递至角质细胞烟酰胺也可以促进其脱落。而维生素C的两个美白机制都仅限于减少黑色素的形成,而对于已生成的黑色素没有作用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在90天内含烟酰胺适宜作用浓度的产品的美白效果比含维生素C适宜作用浓度的产品的美白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方案生育委员会.WS/T476-2022营养名词术语[Z].2022-12-29.

【2】王放.食品营养保健原理与技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3】李玲,苏瑾,李竹,等.采用Lab色度系统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