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植物专项养护方案_第1页
部分植物专项养护方案_第2页
部分植物专项养护方案_第3页
部分植物专项养护方案_第4页
部分植物专项养护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植物专项养护方案养护工作一年四季均要进行,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结合立地生态条件,针对山杏、杨梅、桂花、红枫、银杏制定科学的养护方案,是实施这部分植物养护的关键。山杏(学名:Armeniacasibirica(L.)Lam),蔷薇科、杏属植物,别名杏子、野杏。黄河流域重要乡土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陇东、陇南等地。其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可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也可作沙荒防护林的伴生树种,也是优美的园林庭院树种。生长习性,适合性强,喜光,根系发达,深入地下,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在-30°C至-40°C的低温下能安全越冬生长,在7-8月干旱季节,当土壤含水率仅达3-5%时,山杏却叶色浓绿,生长正常。在深厚的黄土或冲积土上生长良好;在低温和盐渍化土壤上生长不良。常生于干燥向阳山坡上、丘陵草原或与落叶乔灌木混生,海拔700-2000米。病虫防治危害为杏星毛虫和球坚介壳虫。对于杏星毛虫可在早春和夏季新幼虫孵化期间,用90%敌百虫0.5kg,兑水750-1000kg喷雾;花谢后,摘除包叶消灭幼虫;早春刮树皮,集中烧毁,消灭结茧越冬幼虫。对于球坚介壳虫,在开花前,若虫开始活动时,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结合修枝,剪去有虫树枝,春秋二季施肥,增强植物抗性。杨梅(学名:Myricarubra(Lour.)S.etZucc.)属于杨梅科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杨梅枝繁叶茂,树冠圆整,初夏又有红果累累,是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于草坪、庭院,或列植于路边都很合适,若釆用密植方式来分隔空间或起遮蔽作用也很理想。生长环境,喜酸性土壤,原产中国温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海拔125-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即北纬20度至31度之间,与柑桔、枇杷、茶树、毛竹等分布相仿,但其抗寒能力比柑桔、枇杷强。病害防治,杨梅癌肿病又称杨梅疮,是杨梅树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发病严重的果园,病株率高达90%以上。主要为害枝干,导致树干早衰;小枝被害后,常造成肿瘤以上部位枯死。症状杨梅的癌肿病主要为害结果树的枝干,而幼树、苗木发病很少。病菌主要侵害2-3年生的枝条,有时也发生在多年生的主干和嫩梢上。初期发病部位产生乳白色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形成肿瘤,使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质,很坚硬,呈褐色或黑褐色。肿瘤呈球形,大小不一,小如樱桃,大如胡桃,最大的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则1-2个,多则4-5个或更多,一般在枝条的节部位发生较多。防治方法:保护树体,减少伤口。避免损伤树皮,增加伤口,引起病菌感染。台风来前,要进行预防工作;台风过后,要及时喷药,保护树体。对台风造成的断枝,要及时处理,伤口要涂波尔多浆等保护;在风口的地方,应种植防护林,进行保护。因为病菌主要在枝干肿瘤内越冬,在春季萌发前,尽量剪除病虫枝。对大枝上的肿瘤,可用利刀将肿瘤削掉后,用抗菌剂402的50倍液或硫酸铜100倍液,对伤口进行消毒,再外涂伤口保护剂,喷药保护。于春梢抽生前,全面喷1次1:2:200波尔多液。在台风过后和果实釆收后,也要各喷1次波尔多液,以保护树体,防止病菌侵入,进行病害检疫。杨梅褐斑病,该病害主要为害杨梅叶片,最后导致大量落叶,出现花芽和小枝枯死,对树生长影响极大。症状最初,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为4-8mm。病斑中心在后期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其上密布黑色小粒的病菌子囊,最后多数病斑互相联结成大斑块,叶子干枯脱落。病树在当年秋冬季开始落叶,到第2年,70%-80%的叶片脱落。叶片脱落不久,出现花芽和小枝枯死,对树生长和产量影响极大。防治方法,及时清扫园中的落叶和枯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从减少越冬病源入手,减少病害传染源,加强管理,培养健壮树体。根部土壤要进行深翻改土,多施有机肥料,增强树势,提高杨梅树的抵抗能力。化学防治,在果实釆收前7-10天,喷1次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也可喷65%代森镒锌600倍液;釆果后,用1:2:200的波尔多液防治1次,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杨梅干枯病,主要为害杨梅的树干,严重时枝干枯死。症状初期出现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不断扩大,并沿树干向下发展,感染病部位失水而成稍凹陷的带状病斑。感染病部位与健全部分的分界明显。发病严重时,感染病部位深达木质部,当感染病部位围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在后期,病斑表面生有很多黑色小粒,即为分生抱子盘,开始埋于表皮层下,成熟后突破表皮,使皮层出现纵裂或横裂的开口。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强树势。通过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料,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防除害虫,减少伤口。对于造成树体伤口的害虫,要注意防治,以减少杨梅树干伤口,防治病菌侵入。保护伤口。要及时剪除枯死的枝条,刮除病斑,并对伤口和病斑涂抹402抗菌剂,进行保护。杨梅在郑州地区耐寒性差,冬季需要做保暖防护措施,树干缠绕无纺布+薄膜进行抗冻处理。桂花(学名: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木犀属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生长环境,适合于亚热带气候地区。性喜温暖,湿润。种植地区平均气温14-28°C,7月平均气温24-28°C,1月平均气温0°C以上,能耐最低气温-13°C,最适生长气温是15-28笆。湿度对桂花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要求年平均湿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别是幼龄期和成年树开花时需要水分较多,若遇到干旱会影响开花,强日照和荫蔽对其生长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时光照。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所以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桂花性好湿润,切忌积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桂花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抗性,还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桂花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喜欢洁净通风的环境,不耐烟尘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开花;畏淹涝积水,若遇涝渍危害,则根系发黑腐烂,叶片先是叶尖焦枯,随后全叶枯黄脱落,进而导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对其它常绿阔叶树种,还是一个比较耐寒的树种。病虫防治,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抱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弛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枯斑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7-11月份,在环境条件棚室内全年可发生。病菌以分生抱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炭疽病,该病侵染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抱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抱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防治措施,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科学使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2: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重病区在苗木岀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镒酸钾溶液浸泡消毒。虫害防治,家庭养殖桂花的主要虫害是蠅,俗称红蜘蛛。一旦发现发病,应立即处置,可用蟠虫清,螃蟠杀,三哩锡进行叶面喷雾。要将叶片的正反面都均匀的喷到。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可治愈。春、秋二季施肥增强植物抗性,冬季适当保暖防护。红枫(学名:Acerpalmatum'Atropurpureunf)械树科、械属、鸡爪械的一个品种。落叶小乔木。树高2-4米,枝条多细长光滑,偏紫红色。叶掌状,5-7深裂纹,直径5-10厘米,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尖,缘有重锯齿。花顶生伞房花序,紫色。翅果,翅长2-3厘米,两翅间呈钝角。早春发芽时,嫩叶艳红密生白色软毛,叶片舒展后渐脱落,叶色亦由艳丽转淡紫色甚至泛暗绿色。原产于中国江苏、江西、湖北等地。红枫是亚热带树种,性喜湿润、温暖的气候和凉爽的环境,喜光但忌烈日暴晒,属中性偏阴树种,较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中生长,不耐水涝。生长环境,亚热带树种,性喜湿润、温暖的气候和凉爽的环境,较耐阴、耐寒,忌烈日暴晒,但春、秋季能在全光照下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中生长,不耐水涝。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凉爽的环境,喜光但怕烈日,属中性偏阴树种,夏季遇干热风吹袭会造成叶缘枯卷,高温日灼还会损伤树皮,红枫虽喜温暖,但尚是比较耐寒的,在黄河流域一带,冬季气温低达-20°C,但只要环境良好,仍可露地越冬。春、秋二季施肥,增强植物抗性,冬季适当保暖。病害防治,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产生水渍状褪绿小斑点,此后随着病情发展,病部出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界处呈赤褐色,中为深赤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仅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分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因为叶片失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化学防治,病初尚未蔓延前先剪去病叶,减少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3次。病虫害管理,红枫常见的病虫害防治办法:1.地下害虫有蟒靖、蟻姑等啃咬幼苗和茎基部,易造成苗木枯死,可釆用乐斯本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浇根。侵食枝叶害虫如金龟子、刺蛾、蜡虫等常食红枫的叶片,造成苗木生长不良,如:螃虫、金龟子成虫可釆用10%毗虫咻粉1200-1500倍液喷雾;刺蛾可釆用菊脂类农药防治(按使用说明书)。蛀杆性害虫如天牛、蛀心虫等危害红枫枝干,造成红枫大苗枯枝甚至整株死亡,一般是在天牛成虫盛发期:6-7月用4.5%高效氯氟菊脂1500-200。倍液喷树冠,间隔半个月左右喷雾一次,连喷2次;或在虫道口向枝干注射敌敌畏或乐斯本等农药并用粘性泥土封口。病害则有褐斑病、白粉病、锈病等,亦应设法防治。一二年生红枫很少有病虫害,干径3厘米以上的红枫在每年5至6月常有真菌侵染,症状为叶尖反卷发白,叶面有暗红色斑点,日晒后穿孔,到了九十月份只剩叶脉和叶柄,甚至全叶枯萎,嫩梢干枯,只剩枝条,冬春寒冷季节全株枯死,也有的在春季长叶后死去。在栽培中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重磷、钾肥轻氮肥,红枫不可重施追肥,防止暴晒,灼伤嫩枝,另外必须改善通风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