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记叙文及小说阅读(含解析)_第1页
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记叙文及小说阅读(含解析)_第2页
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记叙文及小说阅读(含解析)_第3页
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记叙文及小说阅读(含解析)_第4页
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记叙文及小说阅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65页(共NUMPAGES165页)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记叙文及小说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20小题)1.(2022•瑞安市二模)小组拓展活动内容,探究现代诗化散文中的草木之心,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树知道自己的一天冯杰夜半子(23:00﹣1:00)只有树知道:夜是从第一颗露珠的内部开始启程的。夜长有双脚,悄悄地往前触动、试探,这是时间生长的开始。在子时,大地上最早的那一滴时间,正在露珠里成倍地扩大,延伸,涂上与周围和谐的颜色。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每一颗露珠的诞生都是一个生命的诞生,每一颗露珠的遗失都是一个生命的消亡,每一段树枝的折断都是一条汹涌河流的折断。鸡鸣丑(1:00﹣3:00)这时,鸡鸣之声像一粒小小的磷火,树每天都能听到这种磷火的擦亮之声,树是不厌烦的,在相同的时间聆听相同的一个声音。如果换上是人,早就转身走了,树却极有耐心,每次都能听出来新鲜、别样、与众不同。道别鸡啼总是早晚的事情。前一天,树忽然听到自鸣钟声、手提电话声骤然响起,鸡鸣之声便渐渐瘦了,草鸡送到城市大酒店,大受欢迎。连最后仅存的一声鸡鸣也干涸了,譬如今天,鸡鸣声就消失了。树踮起脚,遥望远处的村子,炊烟隐隐晃荡,像搁浅的桅杆,在摇摇欲坠。树的心里有一丝发痛。平旦寅(3:00﹣5:00)天朦胧未亮,离日出尚有两个时辰,树此时开始做梦。这几天,树常做相同的一个梦,有点像梦的第二次印刷和翻版:梦见一个人,挥起一柄银斧,砍向自己的肩头。树想起昨天,它看到远处高速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扛着铁器,开着汽车,带着绳索,打着手机,轰轰隆隆从身边穿过,从城市到达乡村,他们要把乡村古树移到城市花园和住宅区。据说,这叫贴近大地,“返回自然”。树叹息道:恐怕自己的命运也为时不远了……日出卯(5:00﹣7:00)树打个哈欠,便苏醒了,叶子一一睁开眼睛。树叶是乡村绿色的邮票。在树的记忆里,邮票是人间最小的能飞翔的魔毯,一枚枚在枝头等待寄发。这时,不但是树,包括身边的花草、天牛、七星瓢虫等都充满憧憬。树只有在这时,才看到乡村的阳光与干净的水,在枝丫内部奔涌穿梭,组成纵横交错向上的河流。那是贯穿天空的另一种水系。食时辰(7:00﹣9:00)树对大地的感觉和情感强似人类百倍,它没有人的贪婪和欲望,无砍伐与征服之心。树一直餐风饮露,靠自己的本领活着。这时,有几个毛毛虫在叶子的背后躲藏了起来。树心里清楚,它身上生长的昆虫与筑巢的鸟儿们,是靠花香和阳光的长度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在树的周围,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与习惯,无论它们是过客或者驿使。树的博大与宽厚,理解与包容,让它们充满自信。隅中巳(9:00﹣11:00)树永远谦卑,拥有“植物美德”。此时,它只是在一寸一寸地收敛自己的身影,独身守定。树将高处的风景让给肩头的一方鸟巢,让出壳的鸟用稚嫩的眼睛,尽情观察眼前的美丽新世界。日中午(11:00﹣13:00)树影在大地上渐渐拉长,前面是光明,背后是灰的格调。背影的灰色是树一生中唯一公开的黑暗。树有那么多丰富的个性,比如,它不传播谣言,不制造蜚语。当两个乡村情侣在树下说甜言蜜语时,树都听到了,树笑了笑,一句一句收在心底,印在叶子上,变成纹络的走向。树把听到的话咽到心里,溶入一圈圈年轮。只有天真的孩子和诗人面对那些散发青草气息的木纹时,才天真地说:“这是树上的河流,这是树的皱纹,这是树说的话。”尽管没人听懂这童稚之语。日昳未(13:00﹣15:00)树在一阵阵地咳嗽。每到这时,树就闻到大地上弥漫的农药、化学药品的气味。与树相伴的虫子们便在叶子上一一脱落。滚下来,扑扑地摔在地上。一片片叶子倒有点像人类自己划分的地图。被战火摧乱又重新分裂划定。晡时申(15:00﹣17:00)树在一个地方站定,树的脚趾能抓住一段遥远的苦旅,一如树上的花朵能抓住乡村消逝的时光,一如空中奔波的彗星抓住了速度。作为一棵树,它从不赶先,从不超越什么,它只固守着这一个地方,从生到死。热爱。笃定。坚守。延伸。期待自己有一场绝版的旷世爱情,至死不渝,树常常去把一片叶子扩大成一片绿荫,去把一时的幸福放大成一生的幸福。日入酉(17:00﹣18:00)夕阳擦着树的肩头下滑。树叶上便有炽热的感觉,要是在山中,枫叶早就划着点燃了。可这树是大地的赤子,“酉时”让树知道:一个伟大的离去,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像眼前日落一样辉煌而惨烈。唯一不动的,只有自己脚下踩着的这一块坚实宽厚的大地。黄昏戌(19:00﹣21:00)伫立在黄昏的树知道,人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植物的性情。人类的傲慢,自以为是的无知,在树的内心找不到。叶子落就落了,它从不去总结与另一片叶子有何不同,但这并不证明树不会思考。日头垂落,大地苍茫,树沉落在飞鸟与蜜蜂的怀念深处。人定亥(21:00﹣23:00)说“人定”不如说是“树定”,此刻大地偃音息声。飞鸟至倦,游云思返,这一时刻全部收进一颗小小露珠的内部,四壁清凉,重新挂在树的肩头,大地归于平静。树忽然想起小时候的片断,宛如童话:一个小女孩把当时还是小苗的自己放在身边,刨坑,提水,而后栽下。从那一天起,树的趾上感到有小小的触动,它记得,脚趾上开始有一颗宝石般的露珠,在缓缓上升。树一直记到现在。(选自《田园书》)◆整理诗化意象(1)请按要求回答问题。①树的十二时辰,也是万物经历盛衰的十二时辰。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导图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②文章画线处,树认为人类是自以为是的。请结合上下文,选择树桩图中合适的一类人分析其原因。◆揣摩诗化语言(2)本篇散文具有浓郁的诗化色彩,分行建构是诗歌最显著的形式特征。请参考示例,将原文画线句分行,并结合整首诗阐述理由。◆解读诗化结构(3)本文采用十二时辰逐时记录的方式,请结合链接材料及文本推测作者的意图。链接材料:十二时辰来自先民对大自然、天象人事的观察积累。“人定”等名称是古人给这十二个时辰起的诗意之名,或描绘天地一景,或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指引人们顺天时而为,接地气而活。◆探究诗化视角(4)古今文人沉潜草木,染草木之气,得人文之心。请关注叙述视角的转变,比较分析材料一、二和《树知道自己的一天》,探究“草木心”内涵。2.(2022•东阳市二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观书有感》)旅行的第二站,我们来到“半亩方塘”的所在地福建,宋代大儒朱熹生于尤溪,长于建州,讲学于武夷,一条闽江,成了他人生中的“源头活水”。在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的还有戏曲,充满地方特色的唱腔将会继续传扬。一曲千年的唱腔简梅①犹记得,六七岁时,常将母亲一条粉红细长的绸缎围巾,沿下巴往头顶扎成戏中小姐装扮,对着古老妆镜,学打花瓣,一朵一朵开成青涩初始的闽韵流姿。而后将垂留两旁的围巾当作水袖,轻轻悠悠地甩,小脚丫挪步,前移、后退,并摇头晃指。当时由于个子不够高,还蹬爬椅凳站上绣桌,嘴里咿咿呀呀学唱几句……每每有大人上楼,听到噗噗的脚步声就慌忙爬下,将围巾随手一拉,头顶的花瓣悄然捏在手中……②每每想起这些场景细节,心中常漾起久远的温馨记忆,幼时对戏曲懵懂的爱好,以及对戏中人物忧喜命运隐隐的体悟,是那样逼真,又似乎远隔重山,遥不可及。③家乡长乐梅花镇是个古城,闽江口海防要津,台风裹挟下是见多识广与素朴的民风乡情,浓浓的海腥味夹杂着鱼汛的喜悦与民生的辛劳,从巷头传至巷尾,蜿蜒盘旋于巷道。④那时候,这里的空地常传来锣声、铙钹声,以及一块醒木当的一声所惊起的荡气回肠、跌宕起伏的故事,令人津津乐道、流连忘返。记得场地中央临时向民居搭借的灯光,亮晃晃地投射于一个简陋的台桌,那些早早就聚拢的乡民,里一层外一层,聆听着:一把折扇,抑扬说吟;二胡、三弦,乡音伬唱……说到精彩处,常见民间艺人穿插跌打膏药等广告,人们也常会被吸引和打动……每每请神祈福,或有喜事酬谢,便请来闽剧团热闹登场。而我常夹杂于大人中间,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幕起幕落和或喜或悲的结局,敏感地觉察尘世的细微。每次演出散场后,大人总是一边手拎着手电筒,一边手牵着孩子,沿着曲巷深一脚浅一脚回家。夜深了,脚步声响彻青石板四周,手电筒那细细悠长的光柱盈满故事与传奇,也点缀了乡间醇厚的梦。⑤那时,父亲远洋回来,常抱着幼小的我,放在脚踝上荡秋千。黝黑健硕的他嘿嘿笑着,还时常引吭唱曲,我从此记下了“珍珠塔”“甘国宝”“孟丽君”“白玉堂”等戏名,后来我才知道,这些都是闽剧经典剧目。⑥人世沧桑,似水汤汤,光阴翻覆,宛若剧中几幕的开启。如今在古城墙边围观听书看戏的场景早已不见,街头巷尾卡带传出的熟悉的唱腔音韵也渐行渐远,戏曲越来越少了……整个世界不由分说地往前疾驶而去,谁也拽不回它前行的步伐,那些曾经辉煌又湮没于时光的珍贵的民间遗产,写满世俗掌故及乡恋。犹记得舞台上那一声声幽叹、一袖袖轻舞,那急切激扬或凄冷之鼓梆,那字正腔圆的古音古韵、诙谐有趣的俚语乡音,无不倾入心魂;那戏里戏外浸润的忠孝仁义、爱憎分明,那“读书知礼节,至亲父母恩,殷殷邻里情,荣辱藏羞心,报国尚有志,忠义染青天”的兼容并蓄、质朴自然的传统思想;那“邪不压正,历经磨难终现光明”所给予人的希冀;那熟悉的历史典故、鲜活的人物形象、独特的音律曲牌……一声声、一句句、一幕幕如行云流水,起、承、转、合,盈漾于人生舞台。⑦正如一副戏台楹联所示:听云板闲敲,俯仰人间今古;看霓裳雅奏,豁然梦里乾坤。时至今天,百姓们喜闻乐见、表达内心朴素诉求的戏曲与民间文艺,有多少遗落于时代急行的脚下?有时走得急了,踩着,踩着,竟生发出心与筋骨相连之疼;蓦然回首,又有了“滚滚闽江东逝水,惘叹方寸惊无影”的奈何与重重心事。⑧母亲那条陪了我多年的粉红围巾,后来是如何遗失,我竟模糊了记忆,但稚嫩的花瓣与飘飞的水袖,早已凝结成永久的依恋。直到今天,当我重新捡拾起闽剧——这朵中国戏剧百花园的奇葩在我生命中闪现,我仿佛又听到、见到中国千年文明的呼唤。它有着如此广博的天地、如此丰硕的过往、如此精粹的技艺,它的神奇与辽阔,为我打开了一扇心窗!(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11期)(1)阅读文章,完成下表。阅读策略内容思考故事线策略①梳理故事情节扮作角色学唱——①——②——重新捡拾起闽剧通过回忆写出了“我”与闽剧的渊源。语言品析策略第④段:夜深了,脚步声响彻青石板四周,手电筒那细细悠长的光柱盈满故事与传奇,也点缀了乡间醇厚的梦。②从感官的角度赏析句子。第⑦段:有时走得急了,踩着,踩着,竟生发出心与筋骨相连之疼。③根据上下文,探究这个“疼”指的是什么?关注重复策略第①段:常将母亲一条粉红细长的绸缎围巾,沿下巴往头顶扎成戏中小姐装扮。第⑧段:母亲那条陪了我多年的粉红围巾,后来是如何遗失,我竟模糊了记忆。④相同的内容重复出现有何作用?(2)有读者评论这篇文章反映社会生活,内涵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2022•杭州模拟)文学作品阅读。呼喊特丽莎的人卡尔维诺ㅤㅤ我迈出人行道,朝后退几步,抬起头,然后,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状,对着这一街区的最高建筑物喊:“特丽莎!”ㅤㅤ我的影子受了月亮的惊吓,蜷缩在我的两脚之间。ㅤㅤ有人走过。我又叫了一声:“特丽莎!”那人走近我,问:“你不叫得响一点,她是听不到的。让我们一起来吧。这样,数一二三,数到三时我们一起叫。”于是他数:“一,二,三。”然后我们一齐吼:“特丽丽丽莎莎!”ㅤㅤ一小撮从电影院或咖啡馆里出来的人走过,看见了我们。他们说:“来,我们帮你们一起喊。”他们就在街中心加入了我们的行列,第一个人数一二三,然后大家一齐喊:“特丽丽莎莎!”ㅤㅤ又有过路人加入我们的行列;一刻钟后,就成了一大群人,大约有二十个吧。而且还不时地有新成员加入。ㅤㅤ要把我们这么一群人组织起来同时喊叫可不容易。总是有人在没数到“三”之前就叫了,还有人尾音拖得太长,但最后我们却相当有效地组织起来了。大家达成一致,就是发“特”音时要低而长,“丽”音高而长,“莎”音低而短。这样听上去就很不错。当有人退出时,不时地会有些小口角。ㅤㅤ正当我们渐入佳境时,突然有人——如果是从他的嗓音判断,他一定是个满脸雀斑的人——问道:“可是,你确定她在家吗?”ㅤㅤ“不确定。”我说。ㅤㅤ“那就太糟了,”另一个说,“你是忘了带钥匙,对不对?”ㅤㅤ“其实,”我说,“我带着钥匙。”ㅤㅤ“那么,”他们问,“你为什么不上去呢?”ㅤㅤ“哦,可我不住这儿,”我说,“我住在城市的另一头。”ㅤㅤ“那,恕我好奇,”满脸雀斑的声音很小心地问,“那到底是谁住在这儿?”ㅤㅤ“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说。ㅤㅤ人群似乎有些失望。ㅤㅤ“那能不能请你解释一下,”一个牙齿暴露的声音问,“你为什么站在这儿的楼下喊‘特丽莎’呢?”ㅤㅤ“对于我来说,”我说,“我们可以喊其他名字,或换个地方叫喊。这并不重要。”ㅤㅤ他们有些恼怒了。ㅤㅤ“我希望你没有耍我们?”那雀斑声音很狐疑地问。ㅤㅤ“什么?”我恨恨地说,然后转向其他人希望他们能为我的诚意作证。那些人什么也没说,表明他们没接受暗示。ㅤㅤ接下来有一阵子的尴尬。ㅤㅤ“要不,”有人好心地说,“我们一起来最后叫一次特丽莎,然后回家。”ㅤㅤ这样我们就又叫了一次。“一二三特丽莎!”但这次叫得不太好。然后人们就纷纷回家了,一些人往东,一些人往西。ㅤㅤ我快要拐到广场的时候,我想我还听到有声音在叫:“特——丽——莎!”ㅤㅤ一定是还有人留在那儿继续叫。有些人很顽固。(1)速读文本,请梳理本文情节,补写思维导图。我在街中央喊“特丽莎”→①→②——真相揭示后众人决定喊完回家→③(2)品味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①我的影子受了月亮的惊吓,蜷缩在我的两脚之间。(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②正当我们渐入佳境时,突然有人——如果是从他的嗓音判断,他一定是个满脸雀斑的人——问道:“可是,你确定她在家吗?”(由声音判断人的长相是否符合实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本文结尾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微型小说选刊》准备刊登此文,你认为下面哪个栏目更合适,请结合文义加以阐述。A.社会大千B.哲理佳品C.荒诞世界D.人海瞭望4.(2022•衢江区一模)材料一:李白(节选)郭启宏人物李璘——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的异母弟,封永王。惠仲明——永王幕府司马,为永王宠信的谋主。祁五、贺十三、屈大、栾泰——永王幕府参谋。时间唐肃宗(李亨)在位年间前情梗概晚年的李白受永王李璘的邀请,重新出山进入幕府。而永王李璘正酝酿着一场对唐肃宗李亨的叛变。一声驴叫,随之而来的是嘈杂的人声、脚步声。幕僚祁五、贺十三、屈大和栾泰高喊着:“这是司马官署,不能骑驴!”众人后退着上。李白呵叱声:“天子门前都容我走马,幕府门前就不容我骑驴?”又一声驴叫。李白吆喝着:“这头蠢驴,怎么不走了?原来你也怕官府!”李璘(自语)来得正好!(示意惠仲明接待,返身入暖阁)李白身着宫锦袍、手执珊瑚鞭,醉眼朦胧走上。惠仲明(急急出迎)太白先生,你又醉了……李白我醉的时候最明白!(发现惠仲明,拉其手)你带我去见见永王殿下吧,我有一肚子话,都快要憋死了!惠仲明先生要见殿下,是不是饮食不周?李白不是。惠仲明起居不便?李白不是。惠仲明哦!先生入了幕府,有后顾之忧?李白也不是。惠仲明依仲明看来,殿下是思贤若渴,以上卿之礼款待先生,先生食有鱼、出有车、有以为家,何不以诗文为乐?李白(忽然以声)惠司马,你代永王三次请我出山,难道是为了让我诗文为乐?惠仲明这……但不知……先生所求……李白我的所求?跃马挥戈,驰聘疆场,报效太上皇当年知遇之恩!你们看我身上的宫锦袍、手中的珊瑚鞭,都是太上皇所赐。(遥远的回忆重又勾起,历历如在眼前)想当年,我醉卧长安酒家,太上皇召我进宫,我沉醉不能上船……后来太上皇一见,真是如贫得宝,如暗得灯、如饥得食、如旱得云呀!这不是我的杜撰,是太上皇亲口所说!啊,金銮殿上,我一篇奏颂,龙颜大喜,赐食七宝床上,万乘之尊亲自为我调羹!沉香亭畔,我三章《清平调》,李龟年奉旨献歌,万乘之尊亲自为我吹笛!谁不知道李白醉写吓蛮书,杨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太上皇当年给李白何等的恩遇啊!①可是今天,我入幕府几个月了,殿下为什么还不起用我?难道这宫锦袍、珊瑚鞭就像天上的流云、江河的逝波?(哽咽)李璘大笑自暖阁走出。李璘太白先生,热血男儿呀!李白(惊喜)殿下!(欲跪拜)李璘(急扶)感谢先生写了《东巡歌》,鼓士气壮北军威呀!李白(颇得意)是吗?这诗文真像曹操父子所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李璘是的!李璘每天黎明即起,必读先生的待,真是异香满口呀!惠仲明就像民间所说:“三天不读李白诗,舌头生疮口发臭!”李璘不错!说来先生未必相信,我有说梦话的毛病,可是我的梦话偏偏是先生的诗!一座欢笑。李白(飘飘然)李白愧领了。李白殿下,李白有一句不知进退的话……李璘屏退左右,惟惠仲明留下。李白敢问殿下梦中说过什么不该说的话?李璘太白先生,梦话就是梦话。不过,言为心声,心中没有邪念,嘴里自然都是正言,都是先生的佳句。李白(借着酒劲)李白痴长殿下十多年,就倚老卖老一次吧!李璘先生有话不必客气,李璘洗耳恭听。李白殿下可要明白君臣之道,要守大节尽忠尽孝啊!有些传言……李璘(轻微抽搐)多谢先生!哎呀,从前只知道先生的诗才,今天更懂得先生的人品。李璘从今天以后更要倚重先生,请先生受我一拜!(欲拜)李白(急扶)不可不可!(激动得热泪盈眶)殿下!殿下从善如流,真有江海的胸怀。你是大唐中兴的希望啊!李璘先生过奖了。李白啊,殿下,你领兵像秋霜一样的威严,你待人又像冬日一般的温暖。李白愿当殿下的马前卒,死而无憾!李璘啊啊,先生歇息去吧!(扶李白出中堂,似若无心地转向惠仲明)惠司马,给杜甫的信写了没有?惠仲明(一愣)杜甫的信……没有……李白(一惊)子美不是让安禄山关在牢里?李璘听说已经潜逃,有人在江夏见到了他。李白谢天谢地!子美得救了!殿下邀子美什么时候到军中?李璘是这么回事,我想请杜甫写一篇檄文……李白写檄文?为什么不找我?怎么舍近求远呢?惠仲明(敲边鼓)殿下是考虑到杜甫沉郁老到,适合写这类文字吧?李白(愠怒)怎么?殿下看不起李白,那李白只好自请还山。告辞!惠仲明先生息怒!李璘先生不要误会,是李璘不敢烦劳先生。惠仲明恐怕先生大手笔不屑写这类文字……李白笑话!这类文字怎么啦?汉代司马相如写过《谕巴蜀檄》,本朝骆宾王写过《讨武曌檄》,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吗?李璘是呀!如果先生肯挥如椽大笔,我想这篇檄文还是先生写来精彩!李白那么,这题目……李璘就叫《讨逆檄文》吧?李白凡写檄文必要正名!讨逆,谁是逆?自然是安禄山②!我看就叫《为永王讨逆胡安禄山檄》,或者干脆叫《讨安禄山檄》。李璘都可以,都可以……李白(大喝一声)拿酒来!李璘(对内高声)为太白先生摆酒!屈大、祁五、贺十三等幕僚们涌上来簇拥着李白入暖阁,栾泰也跟着进去。李璘阴沉着脸,留下惠仲明。”李璘一会儿我派人来取檄文。惠仲明是,是。李璘(高声)取五百金!侍卫应声急上,递过钱袋。李璘把钱袋交给惠仲明。惠伸明赏赐?李璘(冷然一笑)润笔。(与侍卫匆匆出门)祁五、贺十三自暖阁走出。祁五难怪他狂,确实才思敏捷!李白兴冲冲持檄文自暖阁走出,屈大、栾泰随出。李白李白交卷了!(呈上檄文)惠仲明太快了!真是倚马千言!(阅檄文,频频点头)先生心肝五脏都是珠玑锦绣吧?要不然,怎么开口成文、落笔生花?李白(四顾)殿下呢?惠仲明哦,戎马倥偬,殿下东下督军去了。李白啊?走了,怎么不招呼我?不给我立功的机会?惠仲明(看着钱袋,对众人)诸位自便吧!栾泰与祁五、屈大、贺十三等散去。惠仲明先生,(提钱袋)这是殿下给你的……李白什么?惠仲明……润笔五百金。李白(呆然)润笔?什么意思?拿我当卖文的?打发我走?(猛然激愤)到底忠言逆耳呀!惠仲明(规劝)刚才先生有些话说得是不大得体……李白让我时时堆着笑脸,处处陪着小心,我办不到!我走!惠仲明先生可要三思而行……李白李白平生不吃后悔药!哈哈!一个李白,五百金!五百金就给打发了!什么忠心什么报国热忱……徒有虚名的诗仙醉圣,原来不过是个不堪一击的卖文的刀笔!哈哈哈!我走!我走!惠仲明先生还是带上它吧!(递钱袋)李白(将钱袋摔地下)李白走了!(跌跌撞撞走出)惠仲明五百金不要,还把文章留下。李白呀,你连卖文都不会!(有删改)材料二:太白之从永王璘,当由迫胁;不然,璘之狂肆寝陋,虽庸人知其必败也。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璘之无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吾不可以不辩。(选自苏轼《李太白碑阴记》)材料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选自《孟子尽心章》)[注释]①来李璘幕府前,李白曾为太上皇唐玄宗效力,后被唐玄宗“赐金还乡”。②安禄山:唐朝时期叛臣。(1)导演认为本剧的冲突主要是李白的内心冲突,而饰演李白的演员却认为是李白与李璘的冲突,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的看法。(2)编剧要在剧末配上李白的诗句作画外音,你认为下面选项中哪句最合适,为什么?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B.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演员往往要通过揣摩角色的潜台词来丰富角色表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表格。原句人物的神态、动作设计理由李璘是这么回事,我想请杜甫写一篇檄文……(1)(2)惠仲明五百金不要,还把文章留下。李白呀,你连卖文都不会!示例:手持文章,叹息摇头,神情凝重示例:惠仲明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可真是不知变通”。他并不理解李白的行为,只当他是一个不会变通的人。(4)以剧本中的惠仲明和小说《变色龙》中的巡警叶尔德林为例,探究次要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5)结合本文与备选名著(任选其中一部),评析人物的“离开”与“回归”有哪些意义。备选名著:A.《西游记》B.《海底两万里》C.《水浒传》D.《简爱》5.(2021•路桥区模拟)文学作品阅读。职业(有删节)汪曾祺①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②“有旧衣烂衫找来卖!”③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④“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⑤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板桥大概是一个镇吧,想来还不小。不过它之出名可能就因为出一种叫化风丹的东西。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是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⑥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卖杨梅——!”“玉麦粑粑——!”她们都是苗家打扮,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叫卖声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⑦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⑧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像一把老式的木梳。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⑨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椒盐饼子西洋糕!”⑩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⑪“椒盐饼子西洋糕!”⑫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⑬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⑭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⑮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556——|532——‖椒盐饼子——西洋糕!⑯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556——|532——‖捏着鼻子——吹洋号!⑰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⑱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⑲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⑳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1)学校语文组准备编辑《语文素养读本》,本文应该收录到以下哪个栏目中?A.人物传记B.时事评论C.民俗文化D.山水游记(2)小璐同学在读文章的时候,产生了一些疑问,请你帮助他解答疑惑。①作者为什么在第8自然段花了大量的文字介绍椒盐饼子、西洋糕以及食客的情况?②第15、16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用音乐简谱的形式标注卖糕饼孩子的吆喝声呢?(3)文学作品的结尾往往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煞尾,就是迅速的戛然而止;另一种是度尾,就是好像有一种过渡,给人余味悠长的感觉。你觉得《职业》属于哪一种结尾?请结合全文阐述理由。(4)小乔在一篇关于《社戏》的评论中读到:“‘小说散文化’乃是小说的自由化、随意化,把矛盾化淡、情节化少,而唯独把情绪化浓。”她觉得《职业》也是如此,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2020•江干区一模)三个旅行者【英】琼•艾肯从前,在一片大沙漠中间,有一个很小很小的火车站,车站四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沙。沙漠那边是草原,草原那边是溪谷和山脉。铁路横穿过这些地区,向东西方向伸延,伸得很远很远,一直伸向茫茫的天边。这个车站叫“沙漠站”,站上只有一所房子,里面住了三个人:信号员史密斯先生、搬运工琼斯先生和检票员布朗先生。没有一个人愿意在沙漠下车。而且每个星期天,既没有火车来也没有火车往﹣﹣他们无事可做,没地方可去。从沙漠站到下一站有一千里地,这么远的路程要花上一个星期的薪水。所以每逢星期天,他们只是闲坐在站台上,打着呵欠,希望是星期一。整整十五年,他们都是这样过的。然而有一天,琼斯先生数了数他攒的钱说:“朋友们,我攒够了度假一周的钱,史密斯先生可以发信号让火车停下,布朗先生可以剪我的票,我要去看一看世界了,火车走多远我就去多远。”第二天早晨可真是个伟大的时刻,那庞大、骄傲的火车不是轰隆隆地响着开过沙漠车站,而是只为琼斯先生一个人,轰隆隆地开进车站了。琼斯先生把行李搬到车上,爬上车去,向朋友们挥手告别,并且喊着:“星期六回来”,就向东方进发。等琼斯先生回来时,他们烧了一壶咖啡,坐下来听旅行者的故事。“兄弟们!”他说,“世界可真大呀!火车拉着我经过那么多国家,我记都记不清了。末了在一个比沙漠还大的城市停车了。哎呀呀,光那个车站就有一个城市那么大。车站里有商店,有戏院,有旅馆,还有饭店。甚至还有一个马戏团呢。这是我给你们带来的礼物。”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他带来的礼物,送给史密斯先生一个形状像摩天大楼的镇纸器,送给布朗先生一个盒子,盒盖上画着雄伟壮丽的火车站。第二个星期,史密斯先生数数他的钱,说:“兄弟们,你们又交好运了。我已经攒够了度假的钱,将要乘坐向西开的火车了,它走多远我就去多远。”布朗先生给史密斯先生选出了一张最好的车票,琼斯先生替史密斯先生把箱子拿上火车。史密斯先生爬上火车离去了。下一个星期六,他回来了,眼睛亮得像星星。火车刚一离站,他们就烧了一壶咖啡,坐下来听他的故事。“我的天哪!”史密斯先生说,“世界比我想象的还要大!我们经过那么多国家,有一半都记不得了。可是旅行到最后,我们越过一群高高的山峰,高得像是要碰到月亮了。山上有叶子像针一样的松树,雪就像撒下的盐。未了我们在海边停了下来。兄弟们,那大海比这沙漠还要大哪!这是我给你们带来的。”他拿给布朗先生一个珠光贝,给琼斯先生一大块闪光的白色水晶石。他俩觉得这礼物美丽极了。接着他们开始同布朗先生商量:“你准备到哪儿去度假呢?”史密斯先生建议:“到山上去!去上山下海!”可琼斯先生说:“不,到城市去!城市要美丽迷人得多。”他们争吵起来,彼此冲着对方大喊大叫。但布朗先生是个非常沉静的人,他想了好半天才开口说道:“你们已经去过那些地方,告诉过我是什么样子了。我想到别的地方去。”“可是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他们对他说,“铁道只有两个方向,不是往东就是往西。”“我要到北边去。”布朗先生说。他打了一个小小的背包,装了些面包和干酪,带上一瓶啤酒。“你怎么可能到北边去呢?”“用我的双脚步行去。”布朗先生说。星期六一早,他就跨过铁道,步行出发了。琼斯先生和史密斯先生望着他的身影在棕黄的沙漠上径直离去,越来越小,消失在远方。沙地上落了露水,留下他鲜明而清晰的脚印。后来太阳升上高高的天空,脚印慢慢地碎裂、散开了,就像雪在热气中融化了一样。但到傍晚,夕阳西下时,远处出现一个小黑点,越来越近,最后他们看清了,那正是布朗先生。他的眼睛闪着光,喜笑颜开。“怎么样?”他们烧好一壶咖啡,坐下来喝的时候问道,“你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些什么?”“兄弟们,”布朗先生说,“我从这儿走出两个小时以后,发现了一片绿洲,那里有新鲜的泉水,有绿色的草地,有鲜花,还有桔子和柠檬树。看我给你们带来的礼物。”他给琼斯先生一个硕大多汁的桔子,给史密斯先生一束纤细的绿叶和蓝色的花儿。要是你星期天看到沙漠车站空无一人,那也用不着惊讶。那三个人准是步行了两个小时,正躺在清泉边的草地上,听着鸟儿唱歌呢。在车站的站牌上,“沙漠”二字底下,已经加上了“去往绿洲”几个字。(选自《雨滴项链》)(1)童话结尾处布朗先生能找到绿洲,在前文中其实早有铺垫。请找出这处铺垫。(2)根据童话语言的特点,为文中第3段画线句选择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A.每天,庞大的火车都轰隆隆地响着开过沙漠,从西开到东,从东开到西,开近车站的时候是越来越大,离去的时候是越来越小,可是从来也不停。B.每天,庞大的火车都轰隆隆地从东西两个方向开过来,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从不停息。(3)循着下面文中筛选出来的几个关键词可以探究三个旅行者走出沙漠,走向绿洲的原因,你会选择下面哪个词语呢?请说明理由。A.度假B.礼物C.世界D.(自己从文中选择一个词语)(4)小文在阅读《三个旅行者》后,认为这个童话仿佛就是简•爱的写照,罗切斯特就是她的“绿洲”,你是否同意小文的观点?请结合名著内容,阐述理由。7.(2020•江干区一模)以下是一档广播节目的实录片段。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耳听未必为“实”潘老师:今天,我想继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批判性思维中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怎样分清事实和观点。李卉如:潘老师,我好像知道什么是事实,观点是什么呢?潘老师:嗯,那你先说说,什么是事实呢?李卉如:我们班有40个学生,这就是事实!潘老师:是的,事实是指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观点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对事物,或者对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比如,“我觉得我们班的女生都很漂亮”这就是观点,代表了价值判断。李卉如:事实和观点有什么区别吗?潘老师:简单说来,事实判断和观点的价值判断之间存在一个鸿沟:它们的判断标准不一样。“事实”是可以被证明的东西,事实中经常包含一些数字、日期、历史事件等关键词,比如我们班级中有19名男生、21名女生,这些都是能够被证明真假的。而“观点”作为一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就不那么容易分清对错了,比如说“我觉得我们班的女生都很漂亮”,但是其他班级的同学可能就不会同意。李卉如:是不是观点都是以“我想……”“我觉得……”“我认为……”开头的呢?潘老师:以这些词开头的很可能属于观点,不过观点也不一定都是用这些词来表达哦!有人总结了两个可以区分事实和观点的标准:第一,有没有代表个人主观感受的词汇,比如含有“讨厌”、“喜欢”等这些词语,很可能就是观点;第二,有没有代表个人主观判断的词汇,像“应该”、“不应该”这样的词,就在表达一个人的观点,而不是说明事实。我们在说话、学习、写文章,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要学会用事实,而不是观点去支撑我们的想法和主张,这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如果只说观点,那就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单纯争吵,很难做出好的判断。学会了区分事实和观点,我们就可以试着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出更好、更明智的判断。同学们,你有过把观点当成事实,还与别人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吗?李卉如:老师,我想起来一个新闻《多喝板蓝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效果惊人》,我觉得这个不可信,可是有同学却很相信,当时我们还为了这个方法有没有效争论过。潘老师:那结果呢?谁赢了?李卉如:我们谁也没有说服对方。不过现在学习了批判性思维,我觉得我可以说出更多事实来支持我的想法了,比如说,标题说的“效果惊人”,就是一个模糊性词语,我们并不清楚喝了有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惊人”,所以这很可能不是一个事实。张怀予:而且还可以看看内容里面有没有说是经过什么实验证明的呢?潘老师:非常好!既然大家不赞成这个观点,在节目后你们还可以用六问法来试着辨别一下它到底可不可信,例如:这个新闻是谁写的?发表在哪个媒体?它的依据是什么?是否有经过医生的证实等。(选自《真爱之声第五十七集》)(1)阅读上面文中提到的“事实和观点”的区别,判断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事实”?A.2020年4月4日,为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B.为了让选手以最佳的状态参加比赛,国际奥委会提议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举行。C.杭城气温如坐过山车,冷空气来袭,降温降水一个都不少,真怀念有阳光的日子。D.板块间互相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2)本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怎样分清事实和观点”,你觉得这种方式能起到向同学们普及知识的效果吗?请说明理由。(3)有同学表示家里的长辈经常转发各种不实新闻,也不听劝告。针对这样的现象,请你结合上文学到的知识,选择其中的一些片段,谈谈你的看法。注意有理有据120字左右。A.不转不是中国人!紧急!大家买肉注意了,我们发现,现在浙江、广东、湖南、江西、四川的猪肉已大面积出现钩虫,寄生虫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千万别买猪肉了!﹣﹣选自微信公众号“你必须知道”B.看到的请复制下去,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村民用当地特有的急救法,攥着孩子双脚,倒背着孩子跑步,几分钟后就从死神手中扯了回来。医师强调,如果收到这条信息的的人,都能够带给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条生命被挽救回来。﹣﹣未注明出处8.(2020•越城区模拟)文学作品阅读。生死之间雷抒雁①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那个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走了,没有了,就像水被蒸发了,永远地从你身边消失了,消失了。②那个叫你乳名时亲切、柔软的声音,那双曾抚摸你面颊的枯瘦的手,那种在你出门远行时久久注视着你、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③这是不能再生的消失,不像剃头,一刀子下去,你蓄了很久的头发落地了,光头让你怅然,但是,只要有耐心,头发可以再生出来。一个人死了,不会再出现,不会的。④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是彻底的结束,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地没有了,没有了。⑤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⑥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⑦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⑧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⑨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挣扎都没有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⑩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我焦灼、急躁、不安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虽然没有听见妈妈的呼喊声,可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平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熄灭。⑪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走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亲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终变得短暂了。⑫没有药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痛,所以只有学习“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谈何容易!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那些关于生与死的说教,曾经让我厌恶,现在却成了我必不可少的药物。⑬我想起了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有一位母亲,她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陀,希望能救活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给我。⑭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钝了的女人马上去找,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带回一粒芥菜籽。因为,世上根本没有没有失去过亲人的家庭。最后,佛说,你要准备学习痛苦。⑮痛苦,需要学习吗?是的。快乐像鲜花,任你怎么精心呵护,不经意间就凋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生长。你得学习迎接痛苦、医治痛苦、化解痛苦,让痛苦“钙化”,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⑯不过,这将是困难和缓慢的过程,你得忍住泪水。(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叙述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各尽其妙,形成了相互辉映之效。B.本文在生存与死亡、疼痛与忘却、焦虑与平静的两极振荡之中,抒发了作者对亲情、死亡等命题深刻而又独特的探讨和领悟。C.本文以抒情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失去母亲后备受煎熬、悲伤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D.妻子和儿子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并且劝慰“我”,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无法切身感受为人子者的丧亲之痛。(2)本文情意丰沛、文字精纯。请赏析下列句子。①那个叫你乳名时亲切、柔软的声音,那双曾抚摸你面颊的枯瘦的手,那种在你出门远行时久久注视着你、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②快乐像鲜花,任你怎么精心呵护,不经意间就凋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生长。(3)文章⑧﹣⑪段所记叙的内容在叙述方式上称为什么?有何作用,试分析。(4)2020年2月18日,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在武汉同济医院去世,他的女儿正在医学院读书。请结合本文中对亲人离去、消化痛苦的态度做法,给刘智明女儿写一段话,字数100字内。9.(2020•上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童话的滋味尤今①精湛的厨艺能让人拥有一个富足的人生,而热爱美食的人,往往是快乐的人。所以,女儿出世后,我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②有人问我:“什么年龄才是最恰当的受训期?”我竖起一根手指。对方惊问:“一岁?”“不!”我斩钉截铁地答道,“一个月﹣﹣婴儿满月以后,便开始训练。”对方以为我胡言乱语,便一笑置之。③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呀!女儿满月后,每回烹饪,我便把她抱进厨房。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蒸、炸、煮、炒、焖、炖、烩之后,一股股食物的香味,化成一缕缕轻轻的风,飘进婴儿的鼻子,钻进婴儿的被子中,婴儿胖胖的身体都浸在甜、咸、酸、苦、辣的五味杂陈里。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婴儿对美食敏锐的嗅觉就在此刻形成了,婴儿对美食的欲望也在此时萌发了。④因为深深了解“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让她近在身边,不着痕迹地启发她对烹饪的兴趣。让她和我一起做,把笑声嵌进食物里,把乐趣镶入烹饪中,给她一生一世的快乐记忆。可君十八岁,一进厨房,十根手指便像水里的鱼一样。鱼在水中舞出无限的婀娜,她呢,以食物拼出无数华美的“图案”。⑤到伦敦不久,她和两位朋友在郊区合租了一所房子。每个星期天早上,农夫会到附近的空地摆卖新鲜肉类和有机蔬菜,价格比超市的贵上好几倍,但是,女儿却觉得物有所值。⑥她在电邮里如此写道:“蔬菜,就好像是刚刚从泥地里拔出来的,拿在手上,蔬菜的绿,仿佛便流满了手掌。妈妈,您常常说,肉类如果新鲜,叫它一声,它也会应。现在,买了一公斤五花肉,我叫了一声,它果真就应了……”⑦读到这里,我“哈哈哈”地笑出声来。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⑧可君返回新加坡度假的次日,便迫不及待地上超市,买齐东西,大展身手。⑨她设计的两道菜肴是西式猪肉丸和蒜香西兰花;甜品呢,是烘烤小脆饼。⑩母女角色互换。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⑪她烹饪不用量匙,全凭感觉,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如。两道菜肴都很美味,最大的特色是味道变化多端,不是开门见山的那种平坦、平直、平淡;它迂回曲折而又峰回路转。我注意到她善用柠檬皮和柠檬汁﹣﹣柠檬抢味,有先声夺人的霸气,把它加入掺了乳酪碎的猪肉丸里,便恰到好处地驱除了味道的滞腻,并且巧妙地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至于在烘烤得有点焦脆的西兰花上面放入柠檬皮和柠檬汁,却像是一篇布局严谨的“微型小说”,令人有“意在言外”的惊喜。⑫味道确实不错,可我嫌工序过于繁杂。然而,她却好整以暇地回应:“妈妈,工序多才出精品嘛!”⑬餐后,她说:“等着我的甜品上桌呀!”⑭她把桌上堆着的诸多原料“东拼西揍”地搅在一块儿,好像没多大工夫,就变出几盘又酥又香又薄又脆的小饼干。我一块接一块地吃,一连吃了十二块,撑得双眼鼓如金鱼。⑮可君得意扬扬地说:“每回客人来,我便烤这饼干,大家都赞不绝口呢!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唤作‘风入口’,因为它就像一股香香的风,轻悠悠地飘进客人的口里!”说这话时,她的眸子溢满了蜜糖般的甜意。⑯我这个懂得厨艺又热爱烹饪的女儿,在陌生的异乡里,把日子过得像童话一样快乐。(1)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10个字。①②③④(2)品味下列语言,回答括号里的问题。①女儿出世后,我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处心积虑”为什么要加引号?)②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投桃报李”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第⑪段详细描述女儿烹饪食物的过程,想象奇特,富有情趣,请作赏析。(4)本文标题“童话的滋味”有哪几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回答。10.(2020•江北区模拟)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夜航船余秋雨一我的书架上有一部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夜航船》。这是一部许多学人查访终身而不得的书,新近根据宁波天一阁所藏抄本印出。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我的家乡山岭丛集,十分闭塞,却有一条河流悄然穿入。每天深夜,总能听到笃笃笃的声音从河畔传来,这是夜航船来了,船夫看到岸边屋舍,就用木棍敲着船帮,召唤着准备远行的客人。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习以为常,但终于,也许是身边的日子实在混不下去了,也许是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笃笃笃的声音产生了莫大的诱惑。当敲击船帮的声音终于响起时,年幼的儿子们早已歪歪扭扭地睡熟,山民粗粗糙糙地挨个儿摸了一下他们的头,随即用拳头擦了擦眼角,快步走出屋外。蓬头散发的妻子提着包袱跟在后面,没有一句话。偶尔也有些叫人羡慕的信息传来。乡间竟出现了远途而来的老邮差,手中拿着一封夹着汇票的信。于是,这家人家的木门槛在几天内就会跨进无数双泥脚。几张汇票使得乡间有了私塾。一些幸运的孩子开始跟着一位外乡来的冬烘先生大声念书。进私塾的孩子有时也会被笃笃声惊醒,翻了一个身,侧耳静听。这声音,与山腰破庙里的木鱼声太像了,那是祖母们向往的声音。二一个坐夜航船到上海去谋生的人突然成了暴发户。他回乡重修宅院,为了防范匪盗,在宅院四周挖了河,筑一座小桥开通门户。宅院东侧的河边,专修一个船码头,夜航船每晚要在那里停靠,他们家的人员货物往来多得很。夜航船专为他们辟了一个精雅小舱,经常有人从平展展的青石阶梯上下来,几个佣人挑着足够半月之用的食物上船。有时,佣人手上还会提着一捆书,这在乡间是稀罕之物。山民们傻想着小舱内酒足饭饱、展卷卧读的神仙日子。船老大也渐渐气派起来。我家邻村就有一个开夜航船的船老大,早已成为全村艳羡的角色。过去,坐他船的大多是私盐贩子,因此航船经常要在沿途受到缉查。缉查到了,私盐贩子总被捆绑起来,船老大也会被看成是同伙。现在,缉查人员拦住夜航船,见到的常常是神态高傲的殷富文士,只好点头哈腰连忙放行。船老大也就以利言相讥,出一口积压多年的鸟气。三好多年前,我是被夜航船的笃笃声惊醒的孩子中的一个。如果是夏夜,我会起身,攀着窗沿去看河中那艘扁黑的船,它走得很慢,却总是在走,听大人说,明天傍晚就可走到县城。县城准是大地方,河更宽了,船更多了,一条条晶亮晶亮的水路,再也没有泥淖和杂藻,再也没有土岸和残埠,直直地通向天际。第二天醒来,急急赶到船老大家,去抚摩那支大橹。大橹上过桐油,天天被水冲洗,非常干净。当时私塾已变成小学,学校的老师都是坐着航船来的,学生读完书也要坐着航船出去。整个学校,就像一个船码头。橹声欸乃,日日夜夜,山村流动起来了。四这下可以回过头来说说张岱的《夜航船》了。这位大学者显然是夜航船中的常客。他如此博学多才,不可能长踞一隅。在明代,他广泛的游历和交往,不能不经常依靠夜航船。次数一多,他开始对夜航船中的小世界品味起来。船客都是萍水相逢,无法作切己的深谈。可是船中的时日缓慢又无聊,只能以闲谈消遣。当时远非信息社会,没有多少轰动一时的新闻可以随意评说,谈来谈去,以历史文化知识最为相宜。中国历史漫长,文物典章繁复,谈资甚多。他在《夜航船序》里记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举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你看,知识的优势转眼间就成了占据铺位的优势。这个士子也实在是丢了吾乡的脸,不知道“澹台”是复姓倒也罢了,把尧、舜说成一个人是不可原谅的。让他缩头缩脚地蜷曲着睡,正是活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