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差异第1课时我国三大自然区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差异第1课时我国三大自然区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差异第1课时我国三大自然区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差异第1课时我国三大自然区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差异第1课时我国三大自然区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课时我国三大自然区一、选择题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A.土壤和植被 B.水文与植被C.地貌与气候 D.地貌与水文2.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Ⅲ少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解析:1.C2.D第1题,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为地貌和气候。第2题,读图可知,Ⅰ为东部季风区,Ⅱ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Ⅲ为青藏高寒区。通过对三个自然区的对比分析可确定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雾凇是过冷却雾滴(低于0℃的雾滴)在寒冷的物体上撞冻而形成;雨凇是过冷却雨滴(低于03.有关我国雾凇及雨凇欣赏地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凇山谷多山顶少B.雨凇南方多于北方C.雾凇多分布于北方和南方高山D.雾凇与雨凇皆是季风区多于非季风区4.我国华南地区雨凇较少的主要缘由是()A.冻结核少 B.低温少 C.降水多 D.低山多5.黄山欣赏雾凇、雨凇的季节也是黄山观云海的最佳季节,其缘由最有可能是该季节()A.昼长长,日照时间长B.太阳高度小,阳光足够C.气温高,低云的凝聚高度上升D.气温低,层积云的高度下降解析:3.A4.B5.D第3题,山谷地区海拔低,比山顶气温高,不简单形成雾凇及雨凇,A项符合题意。第4题,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低温天气少,不利于雨凇的形成,故B项正确。第5题,黄山欣赏雾凇、雨凇的季节是冬季,黄山昼长较短,A项错误;太阳高度小与阳光足够没有干脆的因果关系,也与云海形成没有干脆联系,B项错误;此季节为冬季,气温低,C项错误;此季节为冬季,气温低,层积云的高度下降到山腰,山顶位于云雾之上,所以站在山顶简单看到云海,D项正确。近几十年来,随着塔里木河流域人口和耕地面积不断增长,塔里木河出现了断流现象。下图示意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及2003~2012年塔里木河断流状况。据此回答6~8题:6.注入塔里木河水量最多的支流是()A.叶尔羌河 B.阿克苏河C.和田河 D.车尔臣河7.2003~2009年间,塔里木河()A.断流距离持续增长B.断流时间持续增长C.年平均断流时间超过100天D.断流距离和断流时间同步变更8.2010年后塔里木河断流现象出现变更,这说明该区域()A.年降水量持续增多 B.河水调配成效显著C.缩减农业生产规模 D.气温降低蒸发减弱解析:6.B7.C8.B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叶尔羌河、和田河、车尔臣河均位于塔里木河南部,三条河流均流经塔里木盆地,蒸发和下渗损失多,且沿岸人口较多,用水多,导致注入塔里木河的水量小。阿克苏河位于塔里木河北岸,流程短,损失少,注入塔里木河的水量大,B项正确。第7题,读图可知,2003~2009年间,塔里木河断流距离和断流时间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均不是持续增长,而是有波动变更;二者的变更具有肯定的相关性,但不是同步变更;年平均断流时间超过100天,C项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2010年后,塔里木河断流时间快速缩短,直至不再断流,造成这种变更的缘由最可能是人为缘由,河水调配的成效显著最为可能,B项正确。区域的年降水量、气温等短时间内均不会发生明显变更,农业生产规模也不行能大规模缩减,解除A、C、D三项。读“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回答9~10题:9.Ⅲ(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更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10.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A.盛行西风 B.东北信风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解析:9.B10.C第9题,图中Ⅰ、Ⅱ、Ⅲ、Ⅳ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Ⅲ(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更体现了经度的差异,即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所以B正确。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位于青藏地区,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西南季风,所以C正确。读“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表”,回答11~12题:干旱区PONM半干旱区IJKL半潮湿区HGFE潮湿区ABCD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11.我国N区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 D.洋流12.深秋,我国某游客在国内乘火车外出旅游,动身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A.F→C B.F→B C.H→A D.G→B解析:11.B12.B第11题,N地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第12题,由题干可知,该游客应穿越了秦岭,从我国的北方地区进入了南方地区,对应图中的F→B。读“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更图”,回答13~14题:13.图示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 D.华南地区14.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缘由是()A.受冷锋影响频繁B.受东南季风影响C.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剧烈D.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解析:13.C14.A第13题,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较少,且集中分布在7、8两月,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C对。西北地区是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A错。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年降水量多,且雨季时间长,B、D错。第14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是华北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主要缘由是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冷锋影响频繁,A对。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天气,主要受冷锋影响,是西北风,B错。风的形成主要是受空气的水平运动所致,C错。地面摩擦力弱不是风力强的主要缘由,D错。我国地域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据此回答15~16题: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平原、丘陵/海拔较低高原、盆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外流河为主内流河为主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发育下的土壤冻土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①②海拔15.表中空格①、②应当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16.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缘由是()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限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限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解析:15.B16.D第15题,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是南北差异,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形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自然景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东部是半干旱区,西部是干旱区,故选B项。第16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正确。二、非选择题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哈拉哈火山群是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的火山群之一,火山通道都是直立的,火山锥形态完备,火山口形成的天池(火山湖)一般都接近圆形;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春季是大兴安岭林区火灾多发时期。(1)说明大兴安岭哈拉哈火山群天池一般都接近圆形的缘由。(2)依据哈拉哈火山群的火山锥形态完备,分析该火山群形成时间短的理由。(3)分析影响大兴安岭东部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4)说明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春季易发生火灾的物质条件和气象条件。解析:第(1)题,分析火山口呈近圆形的缘由,主要从火山通道和火山喷发物匀称分布四周两个方面说明,再说明火山口积水后形成接近圆形的天池(火山湖)。第(2)题,依据火山锥形态完备可推想,火山锥形成后受外力作用时间短,说明哈拉哈火山群形成时间短。第(3)题,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和含沙量等方面,再结合大兴安岭东部地区河流详细状况进行分析回答。第(4)题,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中的枯枝落叶为火灾形成供应了物质条件;春季风力大、降水少、林区干燥和气温回升快是火灾形成的气象条件。答案:(1)哈拉哈火山群火山通道都是直立的,使火山喷发物匀称分布于四周,形成近圆形的火山口,火山口积水后,形成的天池(火山湖)也多呈近圆形。(2)一般火山锥形成后,会受风化、侵蚀和搬运作用;火山锥形态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变更,高度渐渐降低,最终形成平地;新形成的火山锥受外力作用的时间短,因此才能保持形态完备。(3)大兴安岭东部冬季积雪多,春末气温回升,冰雪溶化,河流流量增大,形成春汛,受夏季风影响,产生夏汛;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期较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4)大兴安岭东部林区的树木枯枝落叶多,春季地面易燃物积累量大;春季多大风天气;春季降水少,林区干燥,气温回升快。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江西省东北部地区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了有色冶金工业。材料二如图为江西省北部地区示意图。材料三南昌地区由于夏季较长时间高温高湿、风力微弱、闷热难熬,是我国夏季十大“火炉”之一。(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2)说明江西省东北部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条件。(3)分析南昌地区成为我国夏季十大“火炉”之一的缘由。(4)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km的大坝(水闸),以限制鄱阳湖水量,请说明其可行性的理由。解析:第(1)题,应从总体地势特征和主要地形类型等方面分析。第(2)题,应主要从原料、能源、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第(3)题,应主要从地理纬度、大气环流、空气湿度、地形地势等角度进行分析。第(4)题,留意问题要求回答可行性的理由,应从缓解鄱阳湖季节性缺水问题、防洪及对周边地区带来综合效益方面回答。答案:(1)外围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鄱阳湖平原地势低平。(2)江西省东北部铜、金、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