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360-2022+城际铁路设计细则-(高清现行)_第1页
DB44-T 2360-2022+城际铁路设计细则-(高清现行)_第2页
DB44-T 2360-2022+城际铁路设计细则-(高清现行)_第3页
DB44-T 2360-2022+城际铁路设计细则-(高清现行)_第4页
DB44-T 2360-2022+城际铁路设计细则-(高清现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40CCSP6544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44/T2360—2022城际铁路设计细则Designguidelinesforintercityrailway20222022021520220515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4/T2360DB44/T2360—2022DB44/T2360DB44/T2360—2022目 次前言 VII引言 VI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3总体要求 4一般规定 4主要技术标准 5综合选线 6系统设计 7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 8一般规定 8运输模式 8行车组织 8配线 9运营管理 9动车组 9一般规定 9牵引制动性能 10其他要求 10限界与荷载 127.1限界 127.2荷载 13线路与站场 14一般规定 14线路平、纵断面 15配线设计 22车场设计 24交叉及附属设施 269轨道 26一般规定 26轨道静态铺设精度 27正线钢轨及扣件系统 30正线无砟轨道 30正线有砟轨道 31轨道结构过渡段 32I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 32配线及车场线轨道 33减振轨道 33无缝线路 34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 34接口设计 3510路基 3510.1—般规定 3510.2路基面形状及宽度 3710.3基床 4210.4基床以下路堤 4410.5路堑 45过渡段 45路基排水 48路基防护 49路基支挡 49接口设计 4911桥涵 49一般规定 49设计荷载 50结构变形、变位和基频的限值 56结构计算与构造 59桥面布置及附属设施 61接口设计 6112隧道 61一般规定 61设计荷载 63工程材料 64结构设计 66抗震设计 67洞内附属构筑物 69隧道洞口 69防排水设计 69接口设计 71房屋建筑 71一般规定 7113.2车站 72车站客运设施 75楼梯、自动扶梯、电梯和站台门 75接口设计 76车站结构 76II一般规定 76地上车站荷载及工程材料 77地上车站结构选型 79地上车站结构设计 79地上车站构造要求 79地下车站荷载及工程材料 80地下车站施工方法及结构选型 82地下车站基坑工程设计 82地下车站结构设计 84地下车站结构防水 86接口设计 87通风与空调 87一般规定 87地下段的通风与空调 88高架、地面车站通风与空调 89动车设施及综合维修中心 89接口设计 9015.6其他 91给水排水 91一般规定 9116.2给水 9116.3排水 9216.4接口设计 93牵引供电 94一般规定 94牵引供电 94牵引变电 94供电调度系统 97接触网 98电磁防干扰 102接口设计 10218电力 104一般规定 104电力供配电系统 104变配电所 105电力线路 106电力调度系统 106动力照明 106接口设计 10719通信 108一般规定 108III传输系统 108数据通信网 109公务电话系统 109专用电话系统 109移动通信系统 110会议电视系统 111视频监控系统 111时钟同步及时间同步系统 112综合网络管理 112公安通信 112通信线路 113设备房屋、电源、防雷及接地 113电源及设备房屋环境监控系统 114接口设计 11420信号 114一般规定 114系统要求 115行车指挥系统 116列车自动防护系统 117列车自动运行系统 117计算机联锁系统 118信号检测及集中监测 119数据传输网络 11920.9其他 12020.10接口设计 12221信息 123一般规定 124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124票务系统 124旅客服务 125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 125办公管理信息系统 12621.7云平台 126大数据平台 127网络安全 127系统布线 127设备房屋、电源、防雷及接地 127接口设计 128综合监控与安全防范 128门禁系统 128安检系统 128入侵报警系统 129IV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9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129综合监控系统 129灾害监测 130一般规定 130风、雨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 130地震预警监测系统 131设备房屋、电源、防雷及接地 132接口设计 132车站机械设备 13324.1站台门 13324.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13324.3电梯 13424.4接口设计 134动车组设备 135一般规定 135总平面布置 135运用整备设施 136检修设施 13725.5其他 138基础设施维修 139一般规定 139维修基地 139维修车间 140维修工区 140接口设计 141综合接地 141一般规定 141贯通地线、接地线 142接地体(极)和接地端子 142接地及等电位连接 14328防灾 144一般规定 144区间防灾、救援 145建筑防火 146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 151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 152环境保护 154一般规定 154噪声治理 154振动控制 155V接口设计 155附录A(资料性) 本规范用词说明 156VIV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广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133)归口。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于坤宏、曾晓青。VIIVII引 言了方向。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VIIIT16321郊铁路设计规范T16422)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VIII城际铁路设计细则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际铁路设计的总体要求、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动车组、限界与荷载等技术要求。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190.1-2018机械通风冷却塔 第1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GB/T8905-2012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GB10070-19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T14285-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5190-2014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25337-2018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通用技术条件GB/T7190.1-2018机械通风冷却塔 第1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GB/T8905-2012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GB10070-19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T14285-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5190-2014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25337-2018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通用技术条件GB/T28181-201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32400-2015信息技术云计算概览与词汇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5-201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T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1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11-200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GB50168-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验收标准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201-2014防洪标准GB50217-20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29-201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T50452-2008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76-201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719-2011电磁屏蔽室工程技术规范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T51234-2017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规范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DL/T572-2010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056-2018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18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HJ/T90-2004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JT/T1311-2020公路铁路交叉段技术要求RFJ02-2009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TB/T3122-2019铁路声屏障声学构件JT/T1311-2020公路铁路交叉段技术要求RFJ02-2009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TB/T3122-2019铁路声屏障声学构件TB/T3283-2015铁路时间同步网技术条件JB/T8690-2014通风机噪声限值TB10001-2016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2-2017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3-2016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5-20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6-2016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7-2017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9-2016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10-2016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5-2012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TB10020-2017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规范TB10063-2016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8-2010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82-2017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8-2015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设计规范TB10092-2017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97-2019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98-2017铁路线路设计规范2TB10099-2017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规范TB10101-2018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80-2016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TB10505-2019铁路声屏障工程设计规范TB10621-201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3-2014城际铁路设计规范TB10624-2020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YD/T5089-2005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术语和定义TB10623-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简称湾区城际)intercityrailwayof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intercityrailwayofGreaterBayArea)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服务于都市圈间或都市圈内部组团间,设计速度分为160km/h和200km/h两个速度等级,组织公交化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3.2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简称湾区轨道交通)railtransitof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railtransitofGreaterBayArea)城际铁路以及大湾区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总体设计 generaldesign统可靠性与内部控制设计等工作内容。3.4湾区城际公交化运输组织模式(简称公交化)publictransportorganizationpatternofGreaterBayAreaintercityrailway(publictransport)区换乘的一种铁路运输组织模式。3.5系统能力 systemcapacity20对/h确定,应能够满足公交化运输组织模式的需求。3.6一体化 integration3一体化调度、一体化运维、一体化票务、一体化应急及一体化技术标准等方面。3.7配线 sidings通过道岔与正线或其他线路相互联络的线路,主要包含到发线、折返线、停车线、联络线、出入段线、渡线、安全线等,不含车场线。3.8(CBTC)communicationbasedtraincontrol采用不依赖轨旁列车占用检测设备的列车主动定位技术,连续车-地双向数据通信技术及能够执行安全功能的车载和地面处理器而构建的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系统。3.9综合接地系统 integratedearthingsystem将湾区城际沿线的牵引供电系统、电力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及建筑物、道床、站台、站台门、桥梁、隧道、声屏障等需接地的装置通过共用地线连成一体的接地系统。3.10贴邻建造 adjacentconstruction边不与其他建筑物贴邻。3.11跨线运行 crosslineoperation本线进入其他线路运行。总体要求一般规定湾区城际总体设计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轨道交通规划、铁路专项规划,以及湾区城际总体设计应以运输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轨道交通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关因素,工期、投资和其他控制目标。湾区城际总体设计应将安全设计、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全过程。160km/h200km/h湾区城际应以自主运营为主,并宜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一体化运营管理。或者采用与既有线兼容的系统制式。34第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25年。对线下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施,应按远期客流量和运输性质设计。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宜按近期客流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随运输需求变化而较易增减的车辆及车站服务设施等,可按初期客流量进行设计,其中车辆配置数量可结合线网运营情况及发展需求适度调整。湾区城际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应根据线网规划、建设时序和运营主体等情况,按资源共享和一体化运营管理要求统筹考虑。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及其批复意见的要求。开行跨线运营列车时,应满足下列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客流需求,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各专业设计应满足开行跨线列车的相关技术要求。因开行跨线列车而引起的既有线改造工程设计,应贯彻充分利用既有设施设备、方便运营及安全的原则。应符合安全行车的相关技术和管理要求。湾区城际换乘节点站应按高效便捷的换乘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同时方便运营维护。土空间规划等情况综合研究确定。湾区城际宜合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湾区城际设计应针对自然灾害、异物侵限等灾害及次生灾害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澳大湾区现行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规定。主要技术标准素综合比选确定。湾区城际主要技术标准应包含下列内容:设计速度;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最大坡度;5车辆制式及编组;最小行车间隔;牵引供电制式;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调度指挥方式;票务及清分。合研究确定,可分段采用不同的速度目标值。当与既有地铁快线跨线运营时,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后,根据互联互通需求合理选择行车方式。运行安全和乘客舒适度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比选后确定。满足公交化运营组织模式需求。牵引供电制式应采用交流供电制式。互通、资源共享和一体化运营管理等要求以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湾区城际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按远期列车编组长度和列控系统要求计算确定。湾区城际调度指挥方式应与列车运行控制方式相匹配。成构建大湾区城际铁路清分系统,并设置清分中心。综合选线湾区城际选线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根据项目客流量、客流特征及其对运输的需求,线路走向应符合主客流出行方向,并引入城市中心区及主要枢纽站点;主要枢纽站点的选择应根据客流换乘路径、换乘量,按照多线、符合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要求,绕避不良地质、危险源、敏感点、高价值设施等,无法绕避时应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贯彻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减少占用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确实无法避让的,应经论证后确定。线路走向通道的选择应统筹考虑与其他道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走廊及市政设施的综合协调,合理利用通道资源。线路敷设方式应根据所经区域城镇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工程建设条件、环保要求、征地拆迁和工程经济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并宜与城市景观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宜优先采用地上敷设方式;为减小对城市现状和规划的影响,中心城区和城镇密集区,可采用地下敷设方式。湾区城际车站分布及选址应遵循下列原则:6中心城区车站布局应根据项目功能定位和城市客运需求,结合城市客运枢纽、重要轨道交通站点和客流集散点分布合理确定。城市郊区车站布局应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城镇组团、客流分布合理确定。车站分布应与客流分布、时空目标、设计速度、运输组织、养护维修和应急救援等需求相协5km。车站选址应结合用地规划、工程条件、换乘衔接等因素综合确定。要求等因素,并满足安全、舒适、经济等要求。湾区城际与轨道交通、铁路、公(道)路及其他各类建(构)和管理规定的要求。系统设计匹配。20/h。4/65kg256/65kg8/m260kg湾区城际应采用站台候车模式,站台应设置站台门。的选择应结合工程所处环境、地形地质、工程技术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应在下穿水域的隧道两端设置防淹门或采取其他防水淹措施。并应充分考虑车站土建工程、系统设施、机电设备、管线、应急救援、无障碍设施等接口设计。股道及相关设施和房屋建筑宜分期建设。求和运营维护要求设置。综合维修中心可与动车设施合址建设。质条件、道路及用地条件、设计洪涝水位以及拆迁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kV及以上电压等级。牵引变电所应结合网络规划,充分考虑资源共享因素进行设置。应采用架空接触网受流方式。无线通信制式应根据调度管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其他应用需求等综合比选确定。票务系统一体化运营和管理需求。网络安全设计应符合《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等相关要求。7所疏散。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一般规定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设计应满足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的要求。运输模式应根据本线功能定位和客流需求及其特征,结合网络化运营要求合理确定。并与线网服务水平相协调。功能要求,并结合工程条件综合研究设置。方案,配置调度、票务、应急等管理设施设备。运输模式运输模式应按照公交化运营要求,提高列车服务频率,并实现乘客固定站台候车、随到随走。程条件、工程投资等综合比选确定。车组合运输模式。快慢车组合运输应合理确定开行方案、越行站数量及形式。可采用单一速度等级列车运行或不同速度等级列车共线运行的模式。8列车运行交路应根据客流特征、工程条件合理确定,宜采用多交路运输模式。运营服务模式可采用等间隔服务模式、时刻表服务模式或组合模式。80km/h~100km/h,有条件时宜取大值。行车组织列车运行方向,由铁路运输企业规定。具体应满足以下规定:6/4/小时。15/h6/h。2/h,4/h。其他时段可灵活组织运营。2/h,近期不宜小4/h。其他时段可灵活组织运营。81547%~909m2,列车瞬时加速度0.75m/s³。30s。5035%。正常情况下,列车必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正常运行状态下,列车宜采用自动折返方式。配线故障救援等因素综合确定,需满足折返能力要求,并预留一定的裕量。5~630km,2~310km~15km出入段线应设计为双线,并具备双向行车条件;出入段线宜与正线上下行联通。道岔选型应根据列车运行需求确定,并满足系统能力要求。运营管理援、信息系统等方面多层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线路管理需求设置相应的分级调度中心,各级调度中心间应实现信息互通、规则协同。管理需求设置相应的分级清分中心。和生产力设施布局。湾区城际交通换乘车站应实现车站管理、旅客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湾区城际应按照一体化应急管理规划,布局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各线路运营管理定员人数应根据车站数量、客流与列车开行对数等因素综合确定。动车组一般规定动车组宜采用动力分散型编组形式。动车组应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载客能力应满足湾区城际铁路近远期的运输需求。92(ms)故障运行状态下,动车组救援应符合下列规定:1/41/2一列空载动车组应具有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道上牵引另一列相同编组、超员载荷的无动力动车组运行到下一车站的能力。60km/h30min。其他要求30合的形式布置座椅。一般情况下湾区城际动车组不设置卫生间。4/26/2计算,人均65kg8/260kg10动车组主要尺寸参数应具备与既有城际铁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的条件。下对人员和动车组救助的条件。动车组及其内部设施应采用不燃材料或无卤、低烟的阻燃材料。动车组应采取减振和降噪措施,降低车辆噪声和对环境的影响。牵引制动性能1:1。121(ms)最高运行速度起动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160km/h≥0.8≥0.35200km/h≥0.65≥0.30注1:起动平均加速度:动车组从0km/h加速到40km/h的平均加速度。注2:平均加速度:动车组从0km/h加速到最高运行速度的平均加速度。最高运行速度常用制动平均减速度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160km/h≥1.0≥1.2200km/h≥0.90≥1.12内部噪声。在ISO33811.6m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动车组静置、所有辅助系统设备同时以额定功率运行时,客室座席区中部连续噪声值不应大69dB(A),68dB(A)。隧道外动车组以最高运行速度±5%75dB(A),78dB(A)。动车组外部噪声。在ISO30957.5mm25m3.5m,测量值应符合下列规定:89dB(A)。82dB(A)。71dB(A)。动车组密封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动态密封指数τ>6s。动车组在整备状态下,单节车辆关闭门窗及空调设备的对外开口时,160km/h2600Pa1000Pa18s,200km/h4000Pa1000Pa50s。且时段压力波不大于800Pa/3s的要求。6.3.7动车组类型应根据线路设计速度、客流量、运输组织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新建线路设施宜满足城际动车组列车长度的运行要求。动车组的主要技术规格宜符合表3的规定。表3动车组主要技术规格11且时段压力波不大于800Pa/3s的要求。6.3.7动车组类型应根据线路设计速度、客流量、运输组织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新建线路设施宜满足城际动车组列车长度的运行要求。动车组的主要技术规格宜符合表3的规定。表3动车组主要技术规格11名称动车组供电制式AC25kV车体基本长度(mm)无司机室车辆2450022000单司机室车辆24500+Δ;22000+Δ车辆长度(m)(8编组)约201约186车体基本宽度(mm)3300车辆落弓高度(mm)≤4640车内净高(mm)≥2100地板面高(mm)1280固定轴距(mm)2500车辆定距(mm)1750015700车门宽度(mm)单开车门:≥1100mm;双开车门:≥1300mm车门数量(对)2~33~4表3动车组主要技术规格(续)名称动车组车轮直径(mm)860轴重(t)≤17最高运行速度(km/h)160~200注:Δ:司机室加长量。在湾区城际铁路跨线运行的动车组,宜开展标准化、统型化设计。15min限界与荷载限界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7.1.1的规定,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应符合7.1.2的有关规定。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图1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图(单位:mm)12图1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图(单位:mm)12—O—O—O—(1)站台建筑限界(地下车站为1750mm,地面车站或高架车站为1780mm)。(2)站内反方向运行矮型出站信号机的限界为1800mm。—X—X—X— 站台门的建筑限界(地下车站为1780mm,地面车站或高架车站为1830mm)。——————各种建筑物的基本限界。信号机、高架候车室结构柱和接触网、跨线桥、天桥、电力照明、雨棚等杆柱的建筑限界为2150mm(正线建筑限界为2200mm)。Y为接触网结构高度。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曲线地段的建筑限界应考虑曲线内、外侧的限界加宽。加宽办法如下:曲线内侧加宽(mm):W1=40500+H

h (1)R 1500:

2W=44000 (2)2R:

W=W1+W2=84500+H

h (3)R 1500式中:式中:R——曲线半径(m);(mm);H——外轨超高(mm)。H1500h的值也可以用内侧轨顶为轴,将有关限界旋转θ角(θ=arctanh)求得。1500加宽范围应包括全部圆曲线、缓和曲线和部分直线。加宽方法可采用图2阶梯形方式,或采用曲线圆顺方式。图2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示意图7.2荷载13城际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C活载,ZC活载为列车竖向净活载,ZC标准活载如图3所示,ZC特种活载如图4所示。3ZC4ZC线路与站场一般规定城际铁路线路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正线、配线及车场线。正线是连接并贯通或直股伸入车站,并载客运营的线路。配线指除正线外,在运行过程中为列车提供收发车、折返、联络、安全保障、临时停车等服务功能,通过道岔与正线或其他线路相互联络的线路,主要有以下几种:到发线指主要办理动车组到达、出发作业的线路。折返线指专门为动车组折返而设置的可供动车组改变运行方向的线路。停车线指用于动车组故障待避、临时或夜间停放的线路。出入段线指专门用于动车组出入动车段(所、场)的线路。一般一端在车站接轨或从正线上分岔引出,另一端衔接至动车段(所、场)。联络线是连接两条铁路间的线路。一般设置在车站与车站之间、车站与正线之间、或两条正线之间。渡线是指由两组单开道岔和一条连接轨道组成的能使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入相邻线路的设备。安全线是指为防止某一进路的动车组与另一进路的动车组发生冲突而设置的一种安全隔开设备。车场线特指动车段(所、场)内供动车组停、检、修等使用功能而设置的线路,以及维修基地(工区)内供各种维修车辆停放的线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重视线路的平顺性,满足旅客乘坐舒适度要求。特殊结构桥梁地段的平14面线型宜设计为直线,困难条件下设计为曲线时,宜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行车速度相适应的技术标准。线路平、纵断面地制宜、综合比选、合理选用。平面最小曲线半径计算及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设计最高速度运行时,平面最小曲线半径按下式计算:minR =11.8max (1)minh+hq高、低速动车组共线运行时,平面最小曲线半径按下式计算:minmaxminR =11.82—v2 (2)minmaxminhq+hg式中:Rmin——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以mvmaxkm/h计;vmin——低速动车组设计速度,以km/h计;h+hq——设计超高与欠超高之和允许值,以mm计;hq+hg——欠过超高之和允许值,以mm计。4表4平面最小曲线半径表(m)设计速度(km/h)200160一般条件22001500困难条件20001300注: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的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公式计算确定。140km/h5表5限速地段平面最小曲线半径表(m)设计速度(km/h)1401201008060一般条件1200900600400350困难条件100080050035030012000m。的同心圆。区间正线线间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615表6区间正线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设计速度(km/h)200160及以下最小线间距(m)4.24.0注:当湾区城际车辆气密性等其他方面有特殊要求时,线间距应根据车辆运行要求另行确定。200km/h160km/h7表7曲线地段线间距加宽值曲线半径(m)加宽值(mm)800及以上070010600255005540095350125300160注1:当外侧线路曲线超高大于内侧线路曲线超高时线间距加宽值应另行计算。注2:当线间有其他建(构)筑物时加宽值应按相关要求计算确定。(构)筑物以及养护维修等条件确定,且最小线间距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要求确定。地形条件,可按式(6)~式(8)计算并取最大值。满足最大超高顺坡率要求的缓和曲线长度应按下式计算:L1≤h/imax (3)满足超高时变率要求的缓和曲线长度应按下式计算:L2=hv/(3.6ƒ) (4)满足欠超高时变率要求的缓和曲线长度应按下式计算:L3=hqv/3.6β (5)式中:L1、L2、L3——缓和曲线长度,以m计;h——设计超高值,以mm计;16hq——设计欠超高值,以mm计;imax2‰;v——设计速度,以km/h计;ƒ——超高时变率,200km/h:一般条件为28mm/s,困难条件为35mm/s;160km/h及以下:一般条件为28mm/s,困难条件为40mm/s;β——欠超高时变率,200km/h:一般条件为23mm/s,困难条件为38mm/s;160km/h及以下:一般条件为23mm/s,困难条件为50mm/s。8表8缓和曲线长度(m)设计速度(km/h)2001601401201008060曲线半径(m)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1200040404030302020202020----1150040404030302020202020----1100050404030302020202020----1050050404030302030202020----1000060504030302030202020----950070604030302030202020----900070604030302030202020----850080704030302030202020----8000908040303020302020202020--7500908050404030303020202020--70001008060404030303020202020--65001109060404030303020202020--600012010070505030303020202020--550013011080505030303020202020--5000140120806050404030202020202020450016013080606040503020202020202040001801501007070505030302020202020380019016010070705050303020202020201717设计速度(km/h)2001601401201008060曲线半径(m)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36002101701108070505030302020202020表8缓和曲线长度(m)(续)设计速度(km/h)2001601401201008060曲线半径(m)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35002101701108070505040303020202020340022018012080806050403030202020203300230190120808060504030302020202032002402001209080605040303020202020310024020012090906060403030202020203000250200130909060604040302020202029002602101401001007060404030202020202800270220140100100706050403020202020270028023015010010070605040302020202026002902401601101007060504030202020202500300240160110100707050403030202020240030025016012011080705040303020202023003002501701201208080504030302020202200300250180130120908050504030202020210030025018013013090806050403020202020003002501901301309090605040302020201900--20014014010090605040403020201800--20014014010090706040403020201700--210150160110100706040403020201818设计速度(km/h)2001601401201008060曲线半径(m)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1600--220160160120110806050403020201500--230170170120110807050403020201400--230170190130120907050403020201300--230170200140130908060504020201200----2101501401008060504030208.2.998.2.99一般条件下:L≥0.6v (6)困难条件下:L≥0.4v (7)19设计速度(km/h)2001601401201008060曲线半径(m)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难1100----2101501501109070604030201000----2101501701201007060503020900------1701301108070503030800------1801301209080503030750--------13010080604030700--------14010090604030600--------150110100705040500--------150110100705040450----------100806050400----------110807050350----------120907060300------------8060式中:;v——设计速度,以km/h计。表9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m)设计速度(km/h)200160140120一般条件1201008575困难条件806560502000m,困难条件下可根据站台边缘至车辆(车门处)的间隙和车体至站台门间隙要求,计算确定车站站台有效长范围内的线路曲线半径。mkm/h200km/h30160km/h25m。出入段线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800m250m。6782要求。50m25m。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及长大坡道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30‰。纵断面设计应考虑节能、车辆牵引性能等因素。正线长大坡度的设置应经行车检算确定,满足动车组牵引能力、行车速度、制动能力、追踪间隔及运营救援等设计要求。长大陡坡区间宜设置缓坡段连接。30‰35‰。正线宜设计为较长的坡段。最小坡段长度应按式(8.2.15)50m400m,200m,且不应连续使用。pl=∆i1+∆i2p2

×Rsh+0.4~0v (8)式中:lp——最小坡段长度,以m计;1、2——坡段两端相邻坡段坡度差(‰;v——设计速度,以km/h计;v的系数一般条件下可取0.4,困难条件下可取0;Rsh——竖曲线半径,以m计。200m,且竖曲线不得重叠设置。160km/h1‰时,应采用圆曲160km/h2‰时,应采20用圆曲线形竖曲线连接。1025m。表10最小竖曲线半径(m)设计速度(km/h)200160140120100及以下一般条件1500010000800060005000困难条件10000600050004000300030000m。正线竖曲线设置还应满足下列规定:或变坡点20120120km/h难条件下可与缓和曲线重叠设置,但竖曲线半径不应采用困难值。正线道岔、钢轨伸缩调节器范围内不应设置竖曲线,道岔两端与竖曲线起终点或变坡点距离20m。竖曲线(或变坡点)与竖曲线不得重叠设置。竖曲线不应进入站台有效长度范围。3‰5000m,2000m。(曲线地段为内轨面等高连续梁、钢梁及较大跨度桥梁范围的正线纵断面设计应满足桥梁设计技术要求。1520‰的坡道上。3‰2‰。其路肩设计高程应符合国家防洪标准及通航要求。车站范围内坡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6‰2‰相邻建筑物合建时,可采用平坡。6‰。于资源共享时,其平、纵断面设计标准可根据工程条件及动车组运行速度需求确定。上,困难条件下设在曲线上时,宜与正线按同心圆设计。25m;不设20m,10m。400m25m。折返线、停车线有效长度应根据列控系统、动车组编组及安全防护距离等因素21计算确定。6‰,3‰,坡段长50m。(无司机2‰,1‰。6‰30‰,35‰。确定。4‰5000m3000m。配线无砟轨道地段,困难条件下,竖曲线可与缓和曲线重叠,但竖曲线半径不应采用困难值。配线设计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车站内两相邻线路的线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4.6m,曲线地段可不加宽。正线间无渡线时,线间距可同区间正线。当正线间设置反向出站信号机时,线间距应根据信号机的布置要求计算确定。5.0m,正线与配线及相邻配线设有建筑物或设备时,线间距应根据限界、建(构)筑物和设备的结构宽度计算确定,曲线地段应按有关规定加宽。折返线与停车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办理立即折返作业的中间站宜在接车方向末端设置或预留折返线。停车线端部应设置单渡线并与正线连通。远离动车段(所、场)的起、终点车站折返线与停车线应满足动车组及工程维修车辆折返、故障车停车、夜间存车等要求。起、终点车站应设置折返线,宜按道岔逆向布置设置站前单渡线。困难条件下,折返形式可根据折返能力以及实际工程条件确定。合下列规定:正线间单渡线宜按道岔顺向布置。单渡线与其他配线的道岔组合布置时,根据功能需要可按道岔逆向布置。停车线端部应设置单渡线,并与正线贯通。线路接轨及安全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联络线、出入段线应在站内接轨,困难条件下在区间内与正线接轨时,应在接轨处设置线路所,并根据动车组运行方向设置安全线。22联络线、出入段线与站内正线接轨时应根据动车组运行方向设置安全线,与站内配线接轨可不设安全线。联络线、出入段线与正线疏解时宜采取下穿正线的立交疏解。维修工区(车间)等车场线应在站内接轨,并在接轨处设置安全线。接车线末端、接轨处能利用其它配线及道岔作为隔开设备并有联锁装置时,可不设安全线。折返线与停车线末端均应设置安全线或安全隔离设备。安全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50m。安全线的纵坡设计根据其应用场景确定。安全线尾部应设置车挡和缓冲装置。道岔至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0.4v(mvkm/h),25m。配线及车场线上道岔至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应根据配线的性质、曲线半径、道岔结构、曲线轨距加宽和曲线超高等因素计算确定。线超高顺坡所需的直线段长度之和。2)其他线路道岔至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1道岔至圆曲线最小直线段长度道岔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道岔不应跨越隧道变形缝以及路基与桥台分界处,不宜设在路桥(涵)、路隧、桥隧等过渡段上。2320岔前直线段长度应满足超高设置要求,岔后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道岔跟端至末根长岔枕的距离与超高顺坡所需长度之和。动车段(所、场线超高顺坡所需的直线段长度之和。2)其他线路道岔至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1道岔至圆曲线最小直线段长度道岔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道岔不应跨越隧道变形缝以及路基与桥台分界处,不宜设在路桥(涵)、路隧、桥隧等过渡段上。23序号道岔前后R(m)最小直线段长度(m)一般困难轨距加宽递减率2‰轨距加宽递减率3‰岔前岔后岔前岔后1R≥35020+L'00+L'2350>R≥3002.52.5+L'22+L'3R<3007.57.5+L'57.5+L'注1:L'为道岔跟端至末根岔枕的距离。注2:在困难条件下,道岔后直线长度可采用道岔跟端至末根长岔枕的距离L'长替代表11中L'后的计算长度。长注3:道岔岔后连接曲线的曲线半径应与相邻道岔规定的侧向通过速度相匹配,并不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18m,并且应进行桥上无缝道岔检算,满足相关要求;配线道岔不宜跨越梁缝。站端设有道岔的车站与盾构区间相接时,道岔岔心与盾构管片起点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918m,13m;1221m,16m;1836m,31m。道岔号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正线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路段设计速度。正线与联络线连接的道岔应根据联络线的设计速度确定。联络线接轨于车站且动车组均停站1812与动车段(所、场)129岔。动车段(所、场)内停车场到达(出发)1299160km/h160km/h相邻单开道岔间插入的钢轨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850m32m160km/h25m25m的钢轨;25m25m12.5m1225m12.5m12.5m动车段(所、场)相邻道岔间插入钢轨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2.5m同时通过两侧线时,可不插入钢轨;道岔顺向布置时,1212.5m98.0m128.0m96.25m车场设计动车段(所、场)根据需要预留发展条件。动车段(所、场)内线路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4线路宜设在直线上;库内线路应设在直线上。400m定。动车组试验线上的曲线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动车组最高试验速度要求计算确20m;其他线路可不设缓和曲线。2‰。动车组试验线曲线地段宜设置超高,曲线地段超高值应根据平面曲线半径以及列车最高试验速度计算确定;其余线路可不设超高。动车段(所、场)内检修库线、检查库线、整备线、存放线,维修车间(工区)6‰的坡道上。6‰。6‰的坡道上;动车组试验线相邻两坡段坡度4‰50003000m;50m,相邻竖曲线不宜重叠设置。3.0m,进站信号机以内地段应根据接触网柱、电缆槽等位置及宽度计算确定。车场路基基床设计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配线与正线处于同一路基时,配线路基基床设计标准应与正线相同配线与正线间设有纵向排水槽,站台等设施时,配线路基可以与正线路基分开设置。分开设0.5m1.0m,1.5m。除具有到发功能的车站配线外,动车段(所、场)及维修车间(工区)内的线路路基基床表0.3m,0.9m1.2m。0.6m。车场路基填料及压实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车站内正线、与正线处于同一路基的配线,路基设计标准应与区间正线相同。与正线路基分开设置的配线、动车段(所、场)、维修车间(工区)等配线可按Ⅱ级铁路标准设计。旅客站台的填土和压实标准应按II场坪路基可采用DGB50007车场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3车场排水设施不应与接触网柱、雨棚柱等基础交叉。困难条件下可绕行,但不得降低排水能力。2%。各种管线应系统设计,避免与排水设施相互干扰。沟流量调整下游侧沟截面尺寸。车场用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53m。2m5m。7.2m,另一侧距线路中心宜采用5.8m。车场范围内的柱网及综合管线应根据站场总体布置要求进行系统设计,合理确定综合布局。车场内综合管沟及相关柱网等基础设施应与车场路基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道岔不应设置在路堤与桥台连接处,正线道岔不宜设在路桥(涵、路隧、堤堑等过渡段上。础等因素。交叉及附属设施城际铁路与国家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定。0.5处。1.0m应在靠近铁路的公路路侧设置护栏,其防撞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有关安全保护区的规定。安全保护区边界应设置安全保护区标志。轨道一般规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高架线、地下线及U过渡段。正线轨道应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1:40。轨道部件应满足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无砟轨道地段应设置平面和高程精密测量控制网。曲线超高应兼顾本线直通列车和中间站进出站列车的旅客舒适度要求进行设置。曲线地段超高150mm,60mm,90mm15mm长度不足时,可在直线段递减。轨道设计应重视环境保护。轨道减振降噪措施应根据环境需求、设计速度、工程条件等因素综26合确定。轨道结构应设置性能良好的防排水系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12~152727表13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28表13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28表12有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序号项目正线配线车场线200km/h160km/h1轨距相对于标准轨距±2mm+4mm-2mm+6mm-2mm+6mm-2mm变化率1/1500———2轨向弦长10m3mm4mm4mm5mm基线长30m基线长300m3mm/5m10mm/150m———3高低弦长10m3mm4mm4mm5mm基线长30m基线长300m3mm/5m10mm/150m———4水平3mm4mm4mm4mm扭曲基线长3m2mm3mm3mm4mm注1:轨向偏差不含曲线。注2:水平偏差不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注3:扭曲偏差不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序号项目正线配线车场线200km/h160km/h1轨距相对于标准轨距±2mm±2mm+3mm-2mm—变化率1/1500———2轨向弦长10m2mm2mm4mm5mm基线长48a(m)基线长480a(m)3mm/8a(m)10mm/240a(m)———3高低弦长10m2mm2mm4mm5mm基线长48a(m)基线长480a(m)3mm/8a(m)10mm/240a(m)———4水平2mm2mm4mm5mm5扭曲基线长3m2mm2mm3mm4mm注1:轨向、高低栏中的a为无砟轨道扣件节点间距。注2:轨向偏差不含曲线。注3:水平偏差不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注4:扭曲偏差不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14有砟轨道道岔静态平顺度序号项目正线配线车场线200km/h160km/h1轨距尖轨尖端±1mm±1mm±1mm±1mm其他±2mm+3mm-2mm+3mm-2mm+3mm-2mm2轨向直线(弦长10m)3mm4mm4mm6mm支距2mm2mm2mm2mm3高低弦长10m3mm4mm4mm6mm4水平3mm4mm4mm6mm5扭曲基线长3m2mm3mm——注:设计速度200km/h线路正线道岔轨距变化率容许偏差为1/1500。15无砟轨道道岔静态平顺度序号项目正线配线车场线200km/h160km/h1轨距尖轨尖端±1mm±1mm±1mm±1mm其他±2mm±2mm+3mm-2mm+3mm-2mm2轨向直线(弦长10m)2mm2mm4mm6mm支距2mm2mm2mm2mm3高低弦长10m2mm2mm4mm6mm4水平2mm2mm4mm6mm5扭曲基线长3m2mm2mm——注:设计时速200km/h线路正线道岔轨距变化率容许偏差为1/1500。9.2.29.2.216、172916有砟轨道曲线静态圆顺度曲线半径R(m)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圆曲线正矢连续差圆曲线最大最小正矢差缓和曲线圆曲线R≤2506mm7mm12mm18mm250<R≤3505mm6mm10mm15mm350<R≤4504mm5mm8mm12mm450<R≤8003mm4mm6mm9mm800<R≤16002mm4mm4mm6mm1600<R≤28002mm3mm4mm6mm2800<R≤35002mm3mm4mm5mmR>35001mm2mm3mm4mm正线钢轨及扣件系统60kg/m正线钢轨及扣件系统60kg/m880MPa,钢轨廓形宜采用60N1200m可采用铝热焊。kN/mm~70kN/mm。20kN/mm~40kN/mm。正线无砟轨道无砟轨道的结构型式应根据线下工程类型、环境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宜30曲线半径R(m)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圆曲线正矢连续差圆曲线最大最小正矢差缓和曲线圆曲线R≤16002mm4mm4mm6mm1600<R≤28002mm3mm4mm6mm2800<R≤35002mm3mm4mm5mmR>35001mm2mm3mm4mm测量弦长20m采用板式或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岔区无砟轨道宜采用轨枕埋入式结构。60对轨道结构的影响。列车荷载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竖向设计荷载应按下式计算:jPd=α•P (1)j式中:Pd——竖向设计荷载(kN)α——动载系数,设计速度为160km/h以上时取2.5,设计速度为160km/h及以下时取2.0。Pj——静轮载(kN)。横向设计荷载应按下式计算:jQ=0.8•P (2)j式中:——横向设计荷载(k。a)竖向疲劳检算荷载应按下式计算:fa)竖向疲劳检算荷载应按下式计算:f=15•j(3)式中:f——竖向疲劳检算荷载(kN)。b)横向疲劳检算荷载应按下式计算:f0•Pj 4)式中:Qf——横向疲劳检算荷载(kN)。温度荷载及混凝土收缩影响应符合下列规定:露天区间年温差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取值。正温度梯度(上热下冷)90℃/m、负温度梯度(上冷下热)45℃/m。10正线有砟轨道1667道岔地段应铺设混凝土岔枕。正线有砟轨道道床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道床应采用一级或以上碎石道砟。180.15m。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应分别按单线设计。31表18道床顶面宽度和厚度表项目200km/h160km/h单线道床顶面宽度(m)3.53.4道床厚度(cm)土质路基双层表层道砟-30底层道砟-20土质路基单层道砟3030硬质岩石路基3530桥梁地段3530隧道地段3530注:半径小于800m的曲线地段,曲线外侧道床顶面宽度应增加0.1m。c)有砟道床主要参数指标应符合表19的规定。轨道结构过渡段轨道结构过渡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同轨道结构应在相同下部基础上进行过渡。轨道结构过渡段轨道结构过渡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同轨道结构应在相同下部基础上进行过渡。过渡段区域不宜设置工地焊接接头及绝缘接头。轨道结构过渡段长度应按下式计算,不宜小于计算值,且不宜小于一节车辆长度。L过=0.14V (1)式中:L过——轨道结构过渡段长度(mV——设计速度(km/h。25m,置辅助轨及配套部件。正线轨道过渡段范围的轨道刚度应按分级过渡设计。不同无砟轨道结构间的过渡设计应考虑无砟轨道结构高度差。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200km/h160km/h车站正线上的道岔宜采用可动心轨道岔。32项目道床横向阻力(kN/枕)道床纵向阻力(kN/枕)道床支承刚度(kN/mm)道床密实度(g/cm3)III型混凝土轨枕≥10≥12≥100≥1.706.25m站端设有道岔的车站与盾构区间相接时,道岔不应跨越盾构区间与车站间结构缝。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线路、桥梁和轨道应系统设计,减少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置、设置数量和位置应经轨道和桥梁结构检算后确定。钢轨伸缩调节器应根据线路设计速度、线路平面条件、轨道类型、钢轨伸缩量等合理选型。1213钢轨伸缩调节器应设置在直线地段,不应设置在平曲线、竖曲线及不同线下基础过渡段和轨道结构过渡段范围内。6‰。钢轨伸缩调节器范围内的轨道刚度应均匀,并与两端轨道刚度一致。梁端同时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及伸缩装置时,应采用钢轨伸缩调节器及上承式梁端伸缩装置的一体化设备。2m。配线及车场线轨道配线宜按一次铺设无缝线路设计。60kg/m50kg/m176015201440160060kg/m50kg/m采用弹条I配线及车场线应采用一级碎石道砟。3.3m0.15m,0.30m,道床1:1.752.9m,0.30m,0.25m,1:1.5600m0.1m。300m2‰。表20曲线地段轨距加宽值曲线半径R(m)加宽值(mm)245≤R<2955195≤R<24510R<19515减振轨道33取适宜的分级减振措施。车组编组长度。减振轨道工程措施不应削弱轨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及平顺性。无缝线路缝安全性等检算,并确定设计锁定轨温。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应符合下列规定:5℃,左右轨锁160km/h5160km/h10200m500m1000m~2000m,200m。桥上无缝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桥上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宜与桥梁两端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一致。桥上铺设无缝线路地段,应进行无缝线路纵向力作用下轨道结构检算。无缝道岔应符合下列规定:无缝道岔设计应满足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允许温升和允许温降要求,各联结件应牢固、耐久、可靠。无缝道岔的设计锁定轨温与区间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一致。无缝道岔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的相对位移等应满足道岔结构及转辙机械性能的要求。当道岔区中两个及以上无缝道岔连接时,应考虑附加纵向力的叠加。48m,困难条48m牢固,在单元轨节两端锁定后立即进行标记,标记应明显、耐久、可靠。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护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TB10002、TB10001TB10623-2014护轨应采用与基本轨同类型或低一级的钢轨。5mm,25mm。6m。护轨的扣件应与桥枕配套使用。34采用缓冲滑动式车挡。线路、信号等标志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轨道常备材料应按确保安全、抢修必备、资源共享的原则配置。接口设计轨道与路基、桥梁、隧道等专业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轨道设计应对路基、桥梁和隧道等工程结构物提出轨道预埋件、平整度及高程等相关要求。轨道结构排水设计应与路基、桥梁和隧道等土建工程的排水系统统筹考虑。桥梁地段道岔区轨道结构设计应提出梁岔布置、梁体变形限值及桥墩纵向力等相关要求。轨道应与线路、站场、桥梁系统设计,满足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等轨道设备设置要求。地下线设计应预留轨排下料条件。轨道结构与信号、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轨道结构设计及小阻力扣件布置应考虑信号设备及综合接地系统的相关技术要求。信号系统采用轨道电路时,轨道结构设计应满足轨道电路相关技术要求。路基—般规定10030应的设计使用年限满足TB10005规定:区间及车站、场段的路基和主要生产房屋的场坪的设计洪水频率或潮水位重现期应符合100011/50。路基边坡稳定分析计算时,最小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15~1.25;1.10~1.15。1.05~1.10。52112qq(kN/2);12q——轨道结构与列车荷载强度之和(kN/m2);b——每股道均布荷载分布宽度(m);35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22表22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b15mm;当沉降比较均匀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30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工后沉降差不应大于5mm,不均匀沉降形成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R0.4sh2(1)式中:sh——竖曲线半径(;——设计速度(k/。10.1.6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360q(kN/2);b0图5路基面上的轨道及列车荷载分布示意图表21路基面上的轨道及列车荷载轨道类型设计速度(km/h)道砟厚度(m)分布宽度b(m)轨道结构荷载强度列车荷载强度q2(kN/m2)线间荷载q0(kN/m2)ZC标准活载ZC特种活载有砟轨道2000.303.319.328.536.010.70.353.420.527.635.010.71600.303.318.828.536.010.70.503.723.325.432.110.71200.303.318.828.536.010.70.453.622.226.133.010.7无砟轨道CRTS双块式3.415.527.635.015.1注:表中未包含的轨道形式应另行计算确定。设计速度(km/h)一般地段工后沉降(mm)桥台台尾过渡段工后沉降(mm)沉降速率(mm/年)2001508040160、12020010050抗震设计应符合GB50111-2006特殊路基设计应符合TB10035标准应满足无砟轨道路基技术条件。路基面形状及宽度4%的横向排水坡。4%的横向排水坡。0.8m。2324)表23有砟轨道路基面宽度)设计速度(km/h)轨枕类型道床厚度单线双线a(m)b(m)c(m)路基面宽度(ma(m)b(m)c(m)路基面宽度(m)缆槽路肩上设电缆槽缆槽路肩上设电缆槽200Ⅲ0.300.451.00.97.37.30.451.10.811.513.0Ⅲ0.350.451.10.87.37.30.451.20.811.713.0160Ⅲ0.300.41.00.957.37.30.41.10.8511.312.8Ⅲ0.50.41.40.87.87.80.41.50.812.012.8120Ⅲ0.30.41.00.957.37.30.41.10.8511.312.8Ⅲ0.450.41.30.87.67.60.41.40.811.812.8注1:a为砟肩宽度,b为砟肩至砟脚水平距离,c为路肩不设电缆槽时的路肩宽度。注2:双线路基面宽度按设计速度200km/h时线间距为4.2m,设计速度160km/h及120km/h时线间距为4.0m线间距变化时,路基面宽度应相应调整。3737表24无砟轨道路基面宽度设计速度(km/h)路基面宽度(m)单线双线路肩上不设电缆槽路肩上设电缆槽路肩上不设电缆槽路肩上设电缆槽2006.16.110.311.81606.16.110.111.61206.16.110.111.6注:双线路基面宽度按设计速度200km/h时线间距为4.2m,设计速度160km/h及120km/h时线间距为4.0m线间距变化时,路基面宽度应相应调整。25变。无砟轨道铁路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应根据建筑限界计算确定。10.2.6路基横断面图可按图6~10.2.6路基横断面图可按图6~图18的形式选用。路基面宽度根据正线数目、线间距、轨道结构形38设计速度(km/h)曲线半径R(m)路基外侧加宽值(m)200R≥100000.16000≤R<100000.24000≤R<60000.33100≤R<40000.4R<31000.5160R≥75000.13800≤R<75000.22700≤R<38000.31900≤R<27000.4R<19000.5120R≥50000.12200≤R<50000.21500≤R<22000.31200≤R<15000.4R<12000.5式、路基面形状、曲线加宽、路肩宽度等计算确定。图6有砟轨道双线路堤横断面图(单位:m)图7有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横断面图(单位:m)图8有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横断面图(单位:m)图7有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横断面图(单位:m)图8有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横断面图(单位:m)39图9有砟轨道单线路堤横断面图(单位:m)图10有砟轨道单线硬质岩路堑横断面图(单位:m)图11有砟轨道单线非硬质岩路堑横断面图(单位:m)图10有砟轨道单线硬质岩路堑横断面图(单位:m)图11有砟轨道单线非硬质岩路堑横断面图(单位:m)40图12无砟轨道双线路堤横断面图(单位:m)图13无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图14无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横断面图一(单位:m)图13无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图14无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横断面图一(单位:m)图15无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横断面图二(单位:m)41图16无砟轨道单线路堤横断面图(单位:m)图17路肩设电缆槽有砟轨道双线路基横断面图(单位:m)图17路肩设电缆槽有砟轨道双线路基横断面图(单位:m)图18路肩设电缆槽无砟轨道双线路基横断面图(单位:m)基床0.5m1.5m;0.3m,1.5m。26274215<85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应设置反滤层。化学改良土填料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技术要求应符合TB100012829表28基床底层的填料要求4326基床表层的填料要求轨道类型设计速度粒径限值可选填料类别有砟轨道200km/h≤60mm级配碎石160km/h≤100mmA1、A2A1、A2经经济比选后可选用级配碎石120km/h≤100mm优先选用砾石类、碎石类中的A1、A2组填料,其次为砾石类、碎石类及砂土中的B1、B2组填料,有经验时可采用化学改良土无砟轨道—≤60mm级配碎石27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轨道类型设计速度填料压实标准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m)7d抗压强度(kPa)Evd(MPa)有砟轨道200km/h级配碎石≥0.97≥190——160km/h级配碎石≥0.95≥150——A1组、A2组砾石类、碎石类≥0.95≥150——120km/hA1组、A2组砾石类、碎石类≥0.95≥150——B1、B2组砾石类、碎石类≥0.95≥150——(除粉砂外≥0.95≥110——化学改良土≥0.95—≥500—无砟轨道—级配碎石≥0.97≥190≥55轨道类型设计速度粒径限值可选填料类别有砟轨道200km/h≤100mm砾石类、碎石类及砂类土中的A、B组填料或化学改良土160km/h≤200mm砾石类、碎石类及砂类土中的A、B组填料或化学改良土120km/h≤200mm砾石类、碎石类及砂类土中的A、B、C1、C2组填料或化学改良土无砟轨道—≤60mm砾石类、砂类土中的A、B组填料或化学改良土表29基床底层的压实标准轨道类型设计速度填料压实标准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m)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动态变形模量Evd(MPa)有砟轨道200km/hA、B组粗砾土、碎石类≥0.95≥150——砂类土(粉砂除外)细砾土≥0.95≥130——化学改良土≥0.95—≥350—160km/hA、B组砾石类、碎石类≥0.93≥130——砂类土(粉细砂除外)≥0.93≥100——化学改良土≥0.93—≥350—120km/hA、B、C1C2砾石类、碎石类≥0.93≥130——砂类土、细粒土≥0.93≥100——化学改良土≥0.93—≥350无砟轨道—A、B组粗砾土、碎石类≥0.95≥150—≥40(粉细砂除外细砾土≥0.95≥130—≥40化学改良土≥0.95—≥350—200km/h180kPa200km/h应不小于150kPa。基床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0.3.510.3.5条的规定,可采用翻挖回填或碾压夯实的措施。基床底层范围内的土质或填料不符合要求时,可采取换填、地基改良或加固措施进行处理。路基基床受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降低地下水位、设置路堤式路堑等措施,以降低、疏干基床范围内的水。1m10.3.210.3.5基床以下路堤303144素综合分析确定。素综合分析确定。异,换填厚度宜根据填方部分高度及地基条件确定。路堑硬质岩基床开挖面上的松动岩石应予清除,开挖面不平整处应采用混凝土嵌补。10.3.51.0m2.0m。风化程度等因素,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査,通过力学分析或工程经验确定。10.6过渡段4530基床以下路堤的填料要求轨道类型设计速度粒径限值可选填料类别有砟轨道200km/h≤150mm选用A、B、C组填料或化学改良土160km/h≤300mm且不大于摊铺厚度的2/3选用ABCD或采取加固措施120km/h无砟轨道—≤75mm宜选用A、B、C1、C2组填料或化学改良土31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标准轨道类型设计时速填料压实标准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m)7d(kPa)有砟轨道200km/h细粒土≥0.90≥90—砂类土、细砾土≥0.90≥110—碎石类及粗砾类≥0.90≥130—化学改良土≥0.90—≥250160km/h120km/h细粒土、砂类土≥0.90≥80—砾石类、碎石土≥0.90≥110—块石类≥0.90≥130—化学改良土≥0.90—≥200无砟轨道-砂类土及细砾土≥0.92≥110碎石类及粗砾土≥0.92≥130化学改良土≥0.92—≥25010.6.1路堤与桥台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宜采用倒梯形过渡形式,也可釆用正梯形过渡形式,如图19和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