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成考专升本政治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189b8b648d47191c7598b7fc17ebdf/c4189b8b648d47191c7598b7fc17ebdf1.gif)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成考专升本政治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189b8b648d47191c7598b7fc17ebdf/c4189b8b648d47191c7598b7fc17ebdf2.gif)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成考专升本政治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189b8b648d47191c7598b7fc17ebdf/c4189b8b648d47191c7598b7fc17ebdf3.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成考专升本政治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D.坚持党的领导
2.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
3.2007年12月27日在首都伊斯兰堡邻近的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遇自杀式袭击身亡的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党领导人
A.穆沙拉卡B.阿里.布托C.谢里夫D.贝.布托
4.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5.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A.社会稳定B.企业经济效益高C.国民经济比例协调D.市场体制完善
6.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A.保持党的优良作风B.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D.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8.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
A.权宜之计B.必然造成两极分化C.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9.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主体是()。A.脑力劳动者B.统治阶级C.体力劳动者D.劳动阶级
10.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
A.破坏性的作用B.可有可无的作用C.促进或延缓的作用D.决定性的支配作用
11.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
A.八一南昌起义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
12.群众路线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B.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C.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D.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共“二大”
1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5.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政治斗争B.武装斗争C.土地革命D.经济斗争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建设B.对外开放C.经济体制改革D.政治体制改革
17.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保持社会稳定B.维持经济增长C.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D.保证公平分配
1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B.集中C.民主集中制D.人民当家作主
20.按劳分配的尺度是
A.需要B.资本C.劳动D.工作能力
21.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A.领导者B.主力军C.先锋队D.基本动力之一
2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是()A.A.无产阶级专政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社会主义公有制D.劳动者成为国家主人
23.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A.发展生产力B.发展社会主义文化C.发展各项社会事D.发展社会主义政治
2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完善的保障体系D.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
26.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经济的发展B.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人民利益
27.历史人物区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A.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领导者B.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C.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8.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人民群众
B.政府部门
C.中国共产党
D.公检法机关
29.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30.“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这句话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C.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D.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二、多选题(10题)31.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包括()
A.产权清晰B.责权明确C.管理科学D.政企分开
33.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
B.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
C.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D.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34.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和平发展B.科学发展C.社会和谐D.和平崛起
35.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的论述主要有()
A.计划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B.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A.坚持马克思指导思想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社会主义的()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和谐社会建设
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须经历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A.反映了所有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C.它需要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D.这是我国生产力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决定的
3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40.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必须做到()
A.发展要有新思路B.改革要有新突破C.开放要有新局面D.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三、判断题(5题)41.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4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好组织形式。
43.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4.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45.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四、辨析题(2题)4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存在剥削现象。
47.内容和形式之间相互决定。
五、论述题(2题)48.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9.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六、材料分析题(2题)50.
简要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
51.
简要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参考答案
1.D
2.D唯心主义是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与是否承认“动”、“静”无关,故排除“A”、“B”,“C”中“形而上学不变论”指的是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亦不选。
3.D
4.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毪跃,也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A”、“B”、“D”均不合题意,故选“C”。
5.A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国民经济难以发展,故“A”入选。选项“B”、“C”、“D”里涉及的内容如果没有社会稳定,也是无法保证的,因此“B”、“C”、“D”不符合题意。
6.C
7.C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到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8.D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原因决定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故选“D”。
9.D本题考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任何时候都是涝动人民,因为劳动人民不仅占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而且是决定社会发展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10.C
11.B
12.D
13.B
14.C
15.B
16.A
17.C
18.D
19.C
20.C
21.D本题考查了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动力就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大众的联合,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
22.C
23.A
24.C
25.B
26.D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D”正确。
27.D
28.A
29.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故不选“D”。“A”、“B”明显错误。
30.D本题考查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这体现了忘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1.BCD
32.ABCD
33.ABCD
34.BC
35.BCD
36.ABCD
37.ABCD
38.BCD
39.ABC
40.ABCD
41.N(1)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都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不过历史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从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观点。
42.Y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适当的组织形式,亦即政体,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原理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与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相结合的一个创造。它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好的组织形式,体现在:(1)它全面、直接地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采用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组织全体人民建设新社会,摒弃了独裁制度和西方议会制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不相适应的弊病。(2)它决定了我国的其他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它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最好的政治组织形式。
43.Y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人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44.Y(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共性部分,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45.N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能认为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理由如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说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正确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因而能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和延缓作用。
46.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现象但不存在剥削制度也不会产生剥削阶级。允许剥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为我们最终消灭剥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剥削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现象,但不存在剥削制度,也不会产生剥削阶级。允许剥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为我们最终消灭剥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剥削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47.错误。理由:(1)违背了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内容决定形式即有什么样的内容就需要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迟早也要发生变化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是处于第二位的两者的地位是不能等同的。(2)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若形式与内容相适应则有利于内容的存在和发展反之则阻碍内容的发展。内容和形式之间构成了矛盾运动。错误。理由:(1)违背了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内容决定形式,即有什么样的内容就需要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迟早也要发生变化,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是处于第二位的,两者的地位是不能等同的。(2)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若形式与内容相适应,则有利于内容的存在和发展,反之则阻碍内容的发展。内容和形式之间构成了矛盾运动。
48.(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属于统领地位。其他三个方面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