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总结 提纲归纳-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总结 提纲归纳-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总结 提纲归纳-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与天体系统宇宙:150亿光年左右,物质的,运动的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统总星系其他恒星系统河外星系二、太阳系1.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合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是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3.太阳辐射的分布: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丰富区: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4、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是:纬度、海拔、天气。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对地球的影响光球层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气候色球层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磁场,引起磁暴现象日冕层太阳风产生极光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零。角速度:两极为零,各地相等(15°∕h)。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二、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大小:23°26′。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相加等于90°。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且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日期节气直射点位置运动趋势3月21日前后春分赤道向北6月22日前后夏至北回归线(23。26’N)向南9月23日前后秋分赤道向南12月22日前后冬至南回归线(23。26’S)向北变化规律:春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②北回归线以北及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无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①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且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②晨昏线判读:在晨昏线上,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③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④晨线看日出,昏线看日落。2.地方时:①地方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②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③经度15°\1小时(1°\4分钟)3.区时计算:①共24个时区②相邻两时区相差一小时③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差(东加西减)4.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①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为90°)。②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夏至日达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最大,太阳直射另一半球的回归线是最小。2.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②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③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3.四季更替和五带①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②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③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分类:地震波分为横波(S波)和纵波(P波)。特点:横波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较快,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波速变化:①在地下平均深度33千米处(大陆部分),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②在地下平均深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产生不连续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由岩石组成,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3k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7km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发源地。地核:分外核和内核,横波不能在外核传播,表明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④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