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产量测定_第1页
作物产量测定_第2页
作物产量测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测产工作方案为规范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测产工作,确保测产结果真实可靠,特制定本方案。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测产工作按照科技示范户自我估产和省(县)专家抽查测产两个方面进行,方案如下:一、科技示范户自我估产规程1、 估产时间:成熟前2、 估产人员:技术指导员指导科技示范户进行3、 估产范围:全部科技示范户4、 估产规程: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一个点,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随机选点。在样点中连续测量11行的距离,分别除以10,计算出平均行距(米)。水稻选取1米长的距离,调查有效穗数,选取有代表性的10穗调查穗粒数,取平均数;玉米、大豆连续测量11株的距离,分别除以10,计算出平均株距(米),随机连续测定10株的穗粒数或株粒数,取平均数。5、 估产结果处理: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八五折后即为估产产量。以5点的平均产量为该户的平均产量,填报估产统计表(见附表1)。产量计算方法如下:1)水稻估产产量(kg)={[亩穗数x穗粒数x千粒重(g)]/106}X0.85其中:亩穗数=666.7m2/(平均行距/单位长度有效穗数)2)玉米、大豆估产产量(kg)={[种植密度x穗(株)粒数x千粒重(g)]/106}x0.85其中:玉米、大豆种植密度(株/亩)=666.7m2/(平均行距x平均株距)(注:水稻抛栽秧可用制作规范、面积为1m2的方框在样点上圈围,调查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二、省(县)专家测产规程1、 测产时间:估产后,收获前2、 参与人员:省(县)专家组成员、特邀专家等3、 测产范围:测产分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和非项目区农户三种类型进行。(1)根据上报的科技示范户估产统计表,按照高、中、低产田的比例,在全部科技示范户中各随机抽取5户。(2)在辐射带动户和非项目区乡镇各选有代表性农户5户。4、 测产规程:与科技示范户估产规程相同。5、 测产结果处理:省(县)专家进行的测产结果与科技示范户自我估产结果相差不超过5%,承认估产结果有效;结果相差5%〜10%,采用两者平均数;相差10%以上时,以专家测产结果为准。测产结果填入汇总表(附表2),进行统计和产量分析。科技示范户的平均产量按高、中、低产田的比例,用专家对相应类型田块的测产结果加权平均求得,并将当年产量与前三年平均产量进行比较,将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和非项目区农户的产量进行比较。

附表1科技示范户估产统计表 省(市)区县(市)乡科技示范户姓名种植品种测产面积(亩)行距(米)(玉米、大豆)株距(米)(玉米、大豆)密度(株/亩)(水稻)亩穗数穗粒数千粒1(克)附表2测产结果汇总表 省(市)区县(市)乡科技示范户姓名产量(千克/亩)平均产量辐射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