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_第1页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_第2页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_第3页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_第4页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突破:选择题

2022/11/7题型突破:选择题2022/11/3选择题难的原因分析:

1.一些试题选材与思维路径超出教师依托教材教学的知识范围,延展知识增多,强调考点的“脉络”,喜欢考“前世今生”,历史感增强。

2.评价分析类设问多,侧重考历史认知

如,选择题均为因果型、实质目的型、意义影响型、比较异同型、评析论证型,解题耗时大、难度高,需要抓关键。

3.选项的分辨度小,模棱两可,辨析不易,针对核心知识的概念把握的准确性命题。

4.题目看上去很熟悉,思考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容易被思维定式左右,导致失分,实际上是在侧重考查逻辑分析能力,而非教材的原观点。选择题难的原因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选择障碍:1、常识错误:知识结构混乱、概念不清晰2、审题不明:不能准确把握试题主旨,理解不了3、依赖教材结论答题:过度依赖教材观点,轻视材料优先的原则和命题者潜在的考查意图4、思维缺陷:缺乏开放性、批判性、逻辑性5、历史认知单一:缺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普遍存在的选择障碍:1、常识错误:知识结构混乱、概念不清选择题命题步骤:第一步:确定历史阶段;第二步:选取某个考点的新材料或新情境;第三步:设计选择项。选择题命题步骤:第一步:确定历史阶段;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二)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模棱两不可违反理由充足律的逻辑错误:理由虚假、理由不充足(以偏概全)、

推不出

(理由与推断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理由必须真实;理由必须充足”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常见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推不出、以偏概全、因果倒置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二)转做选择题的三大法宝①有没有(添枝加叶)

——材料中有没有这个信息?②对不对(鱼目混珠)

——这个选项的结论本身对不对?③全不全(以偏概全)

——这个选项对材料信息概括得全不全?做选择题的三大法宝①有没有(添枝加叶)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审题时运用批判性思维:谁说的?(who)什么时候说的?(when)在那里说的?(where)说了什么?(what)为什么这样说?(why)5W判定审题时运用批判性思维:5W判定1.读: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2.找: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转折词后面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3.联: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4.析: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解题技法】注意:浓缩材料找大意,强调题干与选项的完全对应文字类材料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1.读: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解题技法】注意:浓缩材(2017·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不是维新派变法的重点,并且维新变法的影响力也没有这么大,因此维新变法不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需要赔偿日本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D项正确。(2017·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地图、图片(漫画)类材料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1.“四审”:①审时间和空间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2.对被选项要“三判”: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①是要以图补文;②是要以文补图;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地图、图片(漫画)类材料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2017课标全国Ⅰ.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和美苏冷战。由图片注释“苏联时期”可知,该漫画反映的不是苏俄时期,苏联成立于1922年,故A项错误;发生在斯大林格勒的重大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据此可知题干中的《又是斯大林格勒》反映的应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在这座城市的重大事件——斯大林格勒水电站的建设,而苏联实现工业化是在“二五”计划完成后,故B项错误;C项中的“二战期间”与题意不符,故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又是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推行冷战政策,但未能阻止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故D项正确。(2017课标全国Ⅰ.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图表类材料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1.“三看”①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②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③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2.“四注意”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图表类材料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材料反映了从唐朝到清朝河南地区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自唐代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随之发生南移,故B项正确。理学兴起于河南,影响扩大而非转移,故A项错误;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从图表可以看出,在“一五”计划(1953~1957)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的增长率大大超过英、美两国,这是因为中国在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情况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而军备竞赛等促进了重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急躁冒进出现于“大跃进”期间,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注意图案表中一些指标:数量≠竞争力,增长量≠增长率……(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量类试题的五大类型解法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图:阴晴圆缺看大小。柱状图:上下左右看趋势。曲线图:边边角角看拐点。图片类:里里外外看注解。《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①是美国,后来居上②是英国,先升后降

③是荷兰,前高后低④是西班牙,一直落后计量类试题的五大类型解法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唐书》所载程度型、限定词型选择题【题型特征】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主要影响”、“本质”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解题技巧】1.关注题干的程度词、限定词2.对近似两项作进一步权衡题型解法分类程度型、限定词型选择题【题型特征】题型解法分类(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成效。洋务运动中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从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西方人士判断中国最终取胜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收到较大成效,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中虽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军备优势,未涉及集权制度,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故D项错误。(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材料信息强调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实质上是在肯定小农经济对农耕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业收益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所以A项正确。春秋末年,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C项表述与材料因果关系颠倒,故排除。农业收益的增加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础,且材料未体现出战国时期农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规模小且脆弱,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历史概念型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用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解题技巧:理解材料或课程上的历史概念进行判断历史概念型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评价型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

特点: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以及历史结论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命题形式: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或者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的是……”。二是评价+主体类,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解题技巧:运用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原则和方法解题。

(参考二轮资料书P83)评价型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特点:(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正确;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尤其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故A项错误;科举考试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不能直接鉴别官员道德水平,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但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世家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故C项错误。(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2015全国Ⅰ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解析A本题考查宋代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题干材料反映了与沿海经济有关的民间崇拜得到朝廷(官方)认可,这正说明了东南沿海经济日益受到统治者重视,其社会影响力也必然因此上升,故A项符合题意。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C项错误;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地域信仰的合法性是维护统治的需要;在古代中国,统治思想是指统治者用以统治民众的指导思想,与民众观念本不相同,故D项错误。(2015全国Ⅰ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选择题各题的考查范围选择题各题的考查范围历史学科特点:史由证来、证史合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即实证意识、证据意识历史学科特点:史由证来、证史合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即实证意

题型突破:选择题

2022/11/7题型突破:选择题2022/11/3选择题难的原因分析:

1.一些试题选材与思维路径超出教师依托教材教学的知识范围,延展知识增多,强调考点的“脉络”,喜欢考“前世今生”,历史感增强。

2.评价分析类设问多,侧重考历史认知

如,选择题均为因果型、实质目的型、意义影响型、比较异同型、评析论证型,解题耗时大、难度高,需要抓关键。

3.选项的分辨度小,模棱两可,辨析不易,针对核心知识的概念把握的准确性命题。

4.题目看上去很熟悉,思考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容易被思维定式左右,导致失分,实际上是在侧重考查逻辑分析能力,而非教材的原观点。选择题难的原因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选择障碍:1、常识错误:知识结构混乱、概念不清晰2、审题不明:不能准确把握试题主旨,理解不了3、依赖教材结论答题:过度依赖教材观点,轻视材料优先的原则和命题者潜在的考查意图4、思维缺陷:缺乏开放性、批判性、逻辑性5、历史认知单一:缺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普遍存在的选择障碍:1、常识错误:知识结构混乱、概念不清选择题命题步骤:第一步:确定历史阶段;第二步:选取某个考点的新材料或新情境;第三步:设计选择项。选择题命题步骤:第一步:确定历史阶段;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二)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模棱两不可违反理由充足律的逻辑错误:理由虚假、理由不充足(以偏概全)、

推不出

(理由与推断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理由必须真实;理由必须充足”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常见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推不出、以偏概全、因果倒置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二)转做选择题的三大法宝①有没有(添枝加叶)

——材料中有没有这个信息?②对不对(鱼目混珠)

——这个选项的结论本身对不对?③全不全(以偏概全)

——这个选项对材料信息概括得全不全?做选择题的三大法宝①有没有(添枝加叶)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审题时运用批判性思维:谁说的?(who)什么时候说的?(when)在那里说的?(where)说了什么?(what)为什么这样说?(why)5W判定审题时运用批判性思维:5W判定1.读: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2.找: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转折词后面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3.联: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4.析: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解题技法】注意:浓缩材料找大意,强调题干与选项的完全对应文字类材料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1.读: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解题技法】注意:浓缩材(2017·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不是维新派变法的重点,并且维新变法的影响力也没有这么大,因此维新变法不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需要赔偿日本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D项正确。(2017·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地图、图片(漫画)类材料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1.“四审”:①审时间和空间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2.对被选项要“三判”: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①是要以图补文;②是要以文补图;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地图、图片(漫画)类材料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2017课标全国Ⅰ.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和美苏冷战。由图片注释“苏联时期”可知,该漫画反映的不是苏俄时期,苏联成立于1922年,故A项错误;发生在斯大林格勒的重大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据此可知题干中的《又是斯大林格勒》反映的应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在这座城市的重大事件——斯大林格勒水电站的建设,而苏联实现工业化是在“二五”计划完成后,故B项错误;C项中的“二战期间”与题意不符,故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又是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推行冷战政策,但未能阻止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故D项正确。(2017课标全国Ⅰ.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图表类材料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1.“三看”①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②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③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2.“四注意”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图表类材料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材料反映了从唐朝到清朝河南地区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自唐代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随之发生南移,故B项正确。理学兴起于河南,影响扩大而非转移,故A项错误;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从图表可以看出,在“一五”计划(1953~1957)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的增长率大大超过英、美两国,这是因为中国在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情况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而军备竞赛等促进了重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急躁冒进出现于“大跃进”期间,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注意图案表中一些指标:数量≠竞争力,增长量≠增长率……(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量类试题的五大类型解法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图:阴晴圆缺看大小。柱状图:上下左右看趋势。曲线图:边边角角看拐点。图片类:里里外外看注解。《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①是美国,后来居上②是英国,先升后降

③是荷兰,前高后低④是西班牙,一直落后计量类试题的五大类型解法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唐书》所载程度型、限定词型选择题【题型特征】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主要影响”、“本质”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解题技巧】1.关注题干的程度词、限定词2.对近似两项作进一步权衡题型解法分类程度型、限定词型选择题【题型特征】题型解法分类(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成效。洋务运动中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从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西方人士判断中国最终取胜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收到较大成效,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中虽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军备优势,未涉及集权制度,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故D项错误。(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解题技巧】(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材料信息强调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实质上是在肯定小农经济对农耕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业收益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所以A项正确。春秋末年,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C项表述与材料因果关系颠倒,故排除。农业收益的增加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础,且材料未体现出战国时期农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规模小且脆弱,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历史概念型选择题题型解法分类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