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课件_第1页
培训-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课件_第2页
培训-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课件_第3页
培训-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课件_第4页
培训-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

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

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什么是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什么是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不包括:唾液、泪液、汗液、尿液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广州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广州市自2002年下半年实施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以来,共报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事故108起。广州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广州市自2002年下半年实施艾滋构成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条件接触物质是否含存活的艾滋病病毒(先决条件)身体与接触物接触的性质接触物的多少在接触物中艾滋病病毒含量的多少构成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条件接触物质是否含存活的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double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以后的处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以后的处理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伤口的处理风险的评估预防性用药的实施暴露后HIV抗体监测及健康追踪登记与报告做好对发生职业暴露当事人的咨询与相关的保密工作。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伤口的处理伤口的处理皮肤暴露粘膜暴露肥皂和流动水冲洗皮肤挤压伤口旁端,将伤口血液尽量挤出75%酒精、0.5%碘伏消毒包扎伤口!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严禁局部挤压伤口伤口的处理皮肤暴露粘膜暴露肥皂和流动水冲洗皮肤挤压伤口旁端,风险的评估暴露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暴露的级别暴露源的级别风险的评估暴露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暴露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职业暴露发生以后,除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外,应尽可能快地获知暴露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暴露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是判定职业暴露是否成立的唯一条件以及需要采取何种控制措施的关键。暴露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职业暴露发生以后,除对伤口进行消毒风险的级别评估确定暴露级别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一级二级三级轻度重度暴露源不明风险的级别评估暴露级别暴露源一级二级三级轻度重度暴露源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1、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1、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HIV抗体+、滴度低、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HIV抗体+、滴度高、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HIV抗体+不能确定暴露源预防性用药的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符合服药条件者应尽早服药,越早越好。一旦服药,应坚持全程(28天)服用,切勿随便停药。预防性用药的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

基本用药程序

2种抗逆转录酶抑制剂用法:1#q12h

强化用药程序2种抗逆转录酶抑制剂+1种蛋白酶抑制剂(克力兹)用法:2#q12h疗程:28天基本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疗程:28天一级暴露轻度无需服药重度基本用药程序二级暴露轻度基本用药程序重度强化用药程序三级暴露轻度强化用药程序重度强化用药程序无论暴露级别暴露源情况不明基本用药程序克力兹克力兹克力兹一级暴露轻度无需服药重度基本用药程序二级暴露轻度基本用药程序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使用越快越好,最好在1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文献报道:24小时内用药100%保护。48小时内用药50%保护。72小时内用药25%保护。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使用越快越好,最好在暴露后HIV抗体监测及健康追踪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HIV抗体检测、药物毒性监控、处理、感染早期症状的观察记录发生时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暴露后HIV抗体监测及健康追踪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除HIV抗体监测外,在服用药物期间,每两周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若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低于4000,请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一科联系并咨询用药方案的调整事宜。除HIV抗体监测外,在服用药物期间,每两周进行血常规、肝肾功登记与报告在职业暴露处理中,应当做好相关的登记与报告工作登记与报告培训-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课件登记和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各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应当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至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每半年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和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各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应当职业暴露当事人的咨询与保密工作暴露后咨询随访期咨询相关保密工作

职业暴露当事人的咨询与保密工作暴露后咨询事故处理的组织管理事故处理的组织管理案例分析1发生地点:广州市某大学附属医院实验室

事故当事人:蔡技师

事故发生过程:9月16日,患者吴XX因发热、咳嗽入急诊内科治疗,医生让其到门诊实验室做血象检查。8:30AM,蔡技师为其扎手指取血时,不慎划破左手手套,左手食指侧见一小伤口,伤口处稍红肿,但未见出血。

案例分析1发生地点:广州市某大学附属医院实验室

事故当事人:处理措施:大力挤压伤口部位刺激出血,并用碘伏、酒精消毒医务人员立即抽取患者吴XX的血液送医院检验科检测HIV,约30分钟后医院检验科应用快速检测方法发现吴XX的血样呈HIV抗体阳性反应

预防保健科张医师(已接受相关培训)对蔡技师的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并陪同其前往广州市CDC艾滋病防制科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将患者血样送检作HIV抗体确证试验根据市CDC的评估结果,本次事故中蔡技师被三角针划伤,但伤口较小,无明显出血,暴露级别应定为Ⅱ级;患者吴XXHIV抗体呈阳性反应(后经用蛋白印迹法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系HIV感染者,接触的感染性物质为血液,但接触的量较少,暴露源物质(或源病人)级别判定为轻度。处理措施:专科医师决定给其立即采用基本药物程序进行预防性治疗,具体方案为:双汰芝,连续服用28天,蔡技师则觉得感染风险很大,要求加服强化用药佳息患。

HIV感染监测和随访:蔡技师在服用首剂预防性药物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科立即为其抽取血样进行HIV抗体本底检查,经检测证实其为HIV抗体阴性。此后,分别于事故发生后4周、8周、12周、6个月随访检查HIV抗体,经检测HIV抗体未出现阳转。专科医师决定给其立即采用基本药物程序进行预防性治疗,具体方案点评:1、该单位建立起完善的HIV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2、当事人具备HIV职业暴露预防原则,为防控措施的落实争取时间;3、处理伤口的方法不当:针头划破了手套,但未造成明显出血,用力挤压伤口造成出血,容易使伤口旁微细血管造成负压,把伤口周边可能存在的病毒进入血管;4、蔡技师的风险等级为Ⅱ级轻度,只需使用基本用药程序,而蔡技师坚持加服强化用药,其药物毒副作用将大大增加。

点评:一点总结…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正确掌握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控知识建立一个完善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控管理制度一点总结…提高个人防护意识谢谢!培训-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课件艾滋病职业暴露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院感科2015年1月30日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院感科

目的

宣传艾滋病知识降低对艾滋病的恐惧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目的

艾滋病定义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HIV病毒引起的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以及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的综合性临床改变。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艾滋病定义

HIV理化特点离体后的HIV抵抗力很弱,几乎所有的消毒剂在短时间内均可将其灭活。HIV病毒对热很敏感,WHO推荐加热100℃20分钟。HIV病毒不耐酸,较耐碱;酒精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70%酒精只需1分钟即不能检出酶活性。HIV对紫外线或a射线不敏感。

HIV理化特点艾滋病主要通过那些途径传播有传染性的体液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羊水、胸水、腹水、心包液、滑膜液一切有可见的血液污染的体液目前研究表明,人体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感染HIV艾滋病主要通过那些途径传播有传染性的体液包括

HIV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100%针头刺伤0.3%,输注“窗口期“血液感染0.0002%男女之间、男性之间肛交0.5%-3.0%男传女0.1%-0.2%女传男0.033%-0.1%怀孕、分娩和哺乳时母婴传播25%;母亲经过抗病毒治疗,胎儿感染机率8%;经过联合治疗,胎儿感染率为2%HIV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血液传播100%男女之间、男性

★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家属一起工作、学习及日常接触(浅吻、拥抱、握手、游泳、共用马桶/浴盆/电话机,接触病人的衣/被/钱等一般生活用品是安全的★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家属一起工作、学习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AIDS)是指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CD4淋巴细胞数量少于200个/ul,或有机会性感染,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的人。相同之处: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艾滋病病人有明显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AIDS)是指当艾滋病病毒感染窗口期是指从人体感染HIV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为2周—3个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表示艾滋病窗口期为14~21天。只有等“窗口期”过后,血液中才会有足够数量的HIV抗体可以检测出来体内已经存在艾滋病病毒,具有传染性近期具有高危行为的人,一次实验结果阴性不能轻易排除感染,应隔2—3个月再检查一次

窗口期是指从人体感染HIV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

潜伏期感染HIV后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无临床症状,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传染源潜伏期长短随患者的年龄、感染途径、感染病毒的剂量及种类不同而有差别。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1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8-10年经输血感染HIV的剂量较大,潜伏期相对较短性接触感染的剂量较小,潜伏期相对较长潜伏期感染HIV后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艾滋病发病期

当HIV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综合症,在正常人身上不会致病的细菌、病毒等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会乘虚而入,造成感染,症状没有特异性。

艾滋病发病期当HIV感染者体内免疫系常见症状: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2)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3)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4)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肺孢子虫肺炎(PCP);(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9)深部真菌感染;(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等;常见症状:(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

流行形势流行形势

中国疫情流行特点中国CDC2014年估算:在人口约有亿的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约有81万。中国2014年新报告感染者和病人万例,较前年增加%,总体上呈低流行态势,但在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出现高流行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性接触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中国HIV感染的增长率在同性恋男性和男性性工作者中间尤高。男性同性之间的艾滋病感染率从2007年的2%增长到目前的7%15岁以上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多,5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报告数增加职业为学生的报告病例逐年上升

中国疫情流行特点中国CDC2014年估算:在人口约有亿艾滋病职业暴露定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艾滋病职业暴露定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以史为鉴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1987年,Italy首例ICU护士感染HIV1992年,美国Linda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1998年,报道感染HIV+HCV2003年,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以史为鉴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职业暴露回放

2013-2014年省医院超过200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典型案例:

2014年11月四川一患艾滋病孕妇隐瞒病情,血染医生伤口;某医生2014年6月到8月间,持续感冒难愈,免疫功能严重低下,其中两项指标与艾滋病的表现相同,三年前曾有一次职业暴露事件,怀疑感染艾滋病想要自杀

职业暴露回放

我院2013年至今上报职业暴露事件31起,暴露源中3例HIV抗体阳性,1例丙肝阳性,2例梅毒单阳性病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率达77.4%。我院2013年至今上报职业暴露事件31起,暴露源中3例HI常见职业暴露的方式常见职业暴露的方式职业暴露后的危险性

感染率还是很低的粘膜暴露其感染率为0.09%皮肤暴露如针刺后,其感染率为0.33%职业暴露后的HIV感染与下列几方面密切相关暴露接触的面积大小、深度;接触HIV污染物的多少污染物中HIV的含量针头刺伤的深度;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破了静脉和动脉;污染源来自于晚期HIV感染者(病毒载量高)职业暴露后的危险性感染率还是很低的最危险空心针深刺,带血量多感染源病毒载量高一般危险实心针,带血少粘膜暴露/破损皮肤暴露危险最小皮肤完整尿液、唾液、眼泪、汗液暴露暴露的风险暴露的风险最危险暴露的风险暴露的风险职业暴露危害心理的压力:窗口期精神紧张、恐慌、情绪激动身体的损害对家庭的影响职业暴露危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

HIV职业暴露主要和接触血液有关,临床许多科室(外科、手术室、妇产科门诊、病房、骨科、消毒供应、实验室、急诊室,牙科、内科、普通病房的外科操作、胃肠镜室等),医务人员接触血液情况相当普遍,因此必须强调标准防护原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HIV职业暴露主要标准预防原则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标准预防原则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

普遍性防护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安全处置锐利器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普遍性防护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灭HIV、HBV和HCV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及监测培训-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课件HIV职业暴露的传染源评估确定具有传染性的暴露源包括血液、体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关节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羊水也具有传染性,但其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尚不明确。粪便、鼻分泌物、唾液、痰液、汗液、泪液、尿液及呕吐物通常认为不具有有传染性。HIV职业暴露的传染源评估确定具有传染

暴露级别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级别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暴露源危险度分级暴露源危险度分级

预防性服药原则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传染性,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对感染可能性很高的医护人员应建议使用预防性治疗药物。

对于感染危险性较低,但仍有潜在危险的,也可提供预防性治疗,但应权衡较低的感染危险性与药物效力及毒性二者的利弊。

对可以忽略造成感染危险的暴露,不宜使用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服药原则根据暴露级别和预防性服药措施尽早开始最好在4h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h即使超过24h的,专家建议也应当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连续服用28天凡涉及暴露者个人的相关资料,不得向无关单位和人员泄露应严格掌握用药的指征感染率很低用药的毒、副作用很大预防性服药措施尽早开始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暴露途径暴露程度暴露源HIV阳性(低传染性)HIV阳性(高传染性)HIV感染状态不明暴露源不明不完整皮肤或粘膜暴露暴露量较少(一级)基本用药基本用药通常不进行预防用药通常不进行预防用药暴露量较多(二级)基本用药强化用药通常不进行预防,对于暴露源存在HIV感染风险时采取基本用药方案预防通常不进行预防;对于有可能暴露于HIV感染者时采取基本用药方案预防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暴露途径暴露程度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暴露途径暴露程度暴露源HIV阳性(低传染性)HIV阳性(高传染性)HIV感染状态不明暴露源不明皮肤损伤暴露暴露量较少(二级)基本用药强化用药通常不进行预防;如暴露源来源于HIV高危者则采取基本用药方案预防通常不进行预防;对于有可能暴露于HIV感染者时采取基本用药方案预防暴露量较多(三级)强化用药强化用药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暴露途径暴露程度随访和咨询

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进行随访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