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内外的统一体,动力组织和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人格心理学性质:分析层面:1.人类本性层面(揭示人的共同本性)2.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层面(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3.个人唯一性的层面(揭示个体的唯一性)人格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客观的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只是将研究问题的相关现象呈现出来)2.理解(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3.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4.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着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第二章人格研究与测评寻求研究深度个案研究:一种以单独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向,它把个体看做一个整体,对之进行丰富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主要形式包括观察、访谈、测验、临床研究、个人资料分析等)临床研究:有些个案研究会涉及人格异常的个体,这类研究被称为临床研究。叙事法(生活史研究):它要求被试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史进行描述,这些描述是个人的主观回忆,而不是研究者的客观观察。生态效度:代表自然状态下的情形的程度。个案研究长处:注重细节,在被研究对象所处环境中避免人为控制具有生态效应,可获得大量信息,提出因果假设,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为特色不足:一般为描述性很难得因果结论,无法重复研究,结果不好检验,数据来自回忆没有准确性保证,取样较小没有普遍性寻求研究广度相关研究:长处: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更真实,拓宽了研究变量的范围,可在研究早期探明变量间存在的关系,可同时测量许多变量进行多因素研究,大样本结论更有推广性。不足:只能对人格差异进行定量分析难以从质的角度解释,只能找出变量间关系强度,无法解释因果,一般采用自我报告缺乏真实性。寻求因果关系:实验研究:1.实验处理(处理变量),实验控制(随机分组,标准化程序,控制组),实验研究逻辑。2.统计显著性和实践显著性长处:客观性,对变量系统的控制,精确的定量分析,因果推论能力不足:无法对具有广泛的相互作用关系的人格变量控制,实验室环境和真实环境出入大,个体的独特性得不到重视。质化研究:个案研究。量化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第三章特质理论人格的结构学说: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独特的思想和行为,人格具有复杂的结构,由反射,习惯,态度,特质,统我等按整合程度高低以金字塔层级形式构成。特质心理学思想:特质:是一个宽泛的、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等同)的适应性行为和表现型行为。共同特质:指所有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拥有的特质。个人倾向:特定特体独有的特质独有特质:为个体所持有,通过兴趣、习惯、态度等形式体现。本体性特质:主要有生物因素决定的特质。环境塑造特质:主要由环境因素决定的性质。能力特质:个体在应对复杂问题情境时表现出的技能,决定其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气质特质:个体普遍的反应倾向或行为风格,决定着所有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动力特质:个体行为的驱动力,定义了动机和兴趣等。表面特质: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一般是表面上有关的一系列特征或行为表现。根源特质:是深层的潜在特质,是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或行为的表征。能:先天的心理生理倾向,使个体对某些事物作强烈的反应,并产生特殊的情感,从而引发一系列行为来更好地实现某个目标。外能是习得的动机特质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包括情操和态度情操:通过与环境中的人、事、物接触所形成的与生活中某些重要方面有关的动力特质。态度:对具体的人、事、物的兴趣、情感和行为。人格层次模型:特定反应层次(构成)→习惯反应层次(构成)→特质层次(构成)→类型层次(最高层)人格类型论:三个基本维度:外向性(E)外向特征群好交际爱热闹,易冲动自信活跃喜欢追求变化。内向特征群固执刻板主观害羞不易激动。神经质(N)过分担心某物出现不平衡的焦虑、精神质(P)精神质高攻击冷漠自私冲动反社会思维行动迟缓,但是高创造性坚强,超我机能仁慈好脾气。大五结构: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和才智。五因素模型:维度(层面)外向性(乐群自信活越兴奋寻求积极情绪热心)、随和性(信任坦率利他顺从谦逊温和)、尽责性(能力秩序责任感上进心自律深思熟虑)、神经性(焦虑敌意抑郁自我意识冲动脆弱)、开放性(思想幻想审美行动情感价值)。第四章生物学理论唤醒理论:大脑皮层随时准备反映的的警觉状态,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激活水平,内向者大脑皮层唤醒水平天生比外行者高,对同样的刺激强度,内向者比外向者体验强度更高更敏感,极强或者极弱水平的刺激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中等强度的刺激会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刺激强度水平与内向外向者情绪体验之间呈倒u形感觉寻求:个体对变化的、新异的、复杂的和强烈的感觉和经验的需要,并且为了能获得这些体验,宁愿去从事身体的、社会的、法律的和经济的冒险活动。感觉寻求的四个成分:兴奋与冒险寻求(个体对参加能够提供速度惊险新奇特殊感觉的运动愿望)、经验寻求(通过美术旅游美术和反社会常规的人相处寻求新奇的感觉体验)、去抑制(通过不受约束的行为来寻求放松感觉得需要)、敏于厌倦(对重复体验有低的容忍能力)对人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影响人的认知,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存在性别差异家族研究:是最早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家族史了解某种人格特征在家庭成员中出现频率高出普通人群中出现频率的程度来估计遗传率,个体的血缘关系越紧密共享的基因组成和相似人格特质有更大相似性。缺点:难以区分遗传和环境作用双生子研究:现代行为遗传学最常用的方法。同卵双生子:基因相同环境因素不同,控制遗传差异来自环境。异卵双生子遗传不同环境相同,控制环境差异来自遗传。结论:人格特质具有较高的平均遗传率,相同环境因素影响小,环境因素起真正作用进化渊源:攻击:包括占有他人资源,防御他人攻击,争夺性伴,提高社会地位和权力,组织惩罚性伴出轨,减少非己后代对资源的消耗。男性攻击比率大于女性且雄激素水平越高攻击性越强。利他:亲缘利他:助人者和受助者之间亲缘关系决定助人行为,在生死抉择中年长者受到帮助几率很小,不涉及生死时正好相反。互惠利他:群体内部成员互相帮助的利他行为,群体归属感越强互惠利他行为越多,助人者可提升组织地位。目的:明确的有益于自己生存繁衍因素第五章精神分析心理地形说:人的心理可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蕴藏着人的欲望、本能冲动及其替代物。是心理的深层基础,蕴含强大的心理能量。潜意识经验需要伪装成毫无威胁性的经验才能顺利进入意识前意识:是潜意识和意识的中间环节,担负着一定的稽查作用,其中内容很容易进入意识。前意识的两个来源:人的知觉(人们所感知的内容只能在意识中存在很短的时间意识焦点转向其他时候进入前意识)、潜意识(强烈焦虑的内容会被压制)。意识:心理的表面部分,日常心理生活中唯一能直接触及的部分。来源:知觉系统,内部心理结构人格的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人格的原始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自我: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由个体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超我包括自我理想(自己行为的理想标准)和良心(使自己免于犯错的限制)。超我遵循完美原则。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关系。这三者的冲突是人格内在冲突。本能与压制:力比多:性本能的能量。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神经质焦虑:由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冲动导致不良结果而产生的焦虑。道德焦虑:由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导致的羞耻感和内疚感。现实焦虑(客体焦虑):与恐惧相似。与恐惧不同的是这种焦虑不针对于任何一个具体客体。防卫机制:为了缓解焦虑,人会不自觉的采用一些减少焦虑的方式。防卫机制包括:压抑:指将力比多冲动排除到意识之外。退行:以儿童的方式行动,从而避免承认角色所导致的焦虑。合理化或文饰作用:以社会认可的好理由,取代个人内心的真理由。投射:将自己内心的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加在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冲动。反向作用:以与真实欲望相反的方式行事。转移:将对某对象的强烈情感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升华:将本能欲望以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形式表现出来。人格的结构:潜意识分为个人潜意识(过去的经验)和集体潜意识(人类发展史上积累的经验)。个意识层面包括自我,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和真我。自我位于意识中心负责清醒时候活动,包括选择性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情感自我意识。人格面具是人在公众面前的表现,阿尼玛和阿姆尼斯是男女心中对方的原型。真我是人格成熟的产物生活风格:每个人在补偿自卑感的活动中形成的独特习惯或行为模式。生活风格的类型:控制型(缺乏社会兴趣和勇气,只有凌驾他人之上才有安全感)、索取型从小娇生惯养不注意生活机能的培养寄希望于别人迁就只索取不贡献)、回避型(通过回避生活来回避失败,喜欢幻想)以及社会型(与人为善社会兴趣高勇于面对难题愿意与人合作)。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1~3岁)主动性对内疚感(3~5岁)勤奋对自卑(5~12岁)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4岁)生产对停滞(25~65岁)完满对绝望(65~死亡)神经症需要:为了摆脱焦虑,神经症个体逐渐形成了自我保护机制,这些机制是一些潜意识的驱动力量。人的需要: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性需要、定向的需要。包括:对友爱和赞许的需要,对主宰其生活的伙伴的需要,将自己生活限制在狭窄范围内的需要,对权力的需要,对利用他人剥削他人的需要,对社会认可和声望的需要,对个人崇拜的需要,对个人成就和野心的需要,对自己自足的需要,对完美无缺的需要人格的形成和类型:同化和社会化过程中划分了人格取向。同化指人对物体的获取描述人与物的关系,社会化指人与他人发生的联系。同化过程中,接受取向者总是依赖别人希望从外部获得自己需要的。剥夺取向者会使用强迫或欺骗的手段去占有别人珍视的东西。囤积取向者无意创造新东西只尽力保护已有的。市场取向者觉得自己的内在品质并不重要而是包装自己迎合别人。创造性取向是理想人格是人发挥自身潜能的状态。社会化中受虐者倾向通过去从别人来逃避孤立。施虐倾向者追求权力通过使他人屈服显示自己强大克服自己不安全感。破坏倾向者害怕自己营造的世界被侵犯而主动的非理性的摧毁对象。迎合倾向者会放弃自己的个性同化于他人根据社会需要打造自己。自发性倾向者积极表现人的情感和理性潜能第七章人本主义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论: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自我实现只是程度频率问题,并非全有或者全无。特征:对事实有洞察力判断力,对自己他人和世界有更大的认可,思想言行自然坦率,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有独处需求,以新奇目光欣赏平常问题,能经常有高峰体验,对人类有认同同情和爱,具有深厚的人际关系,具有民主的性格,富有哲理的幽默感,超越各种二歧视的对立达到整合。达成途径:个体全身心投入到工作进入无我状态,在面临成长和防御时选择成长,要让自己的思想成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不拘泥于他人,勇于承担责任,自我实现是一种状态自我概念:包括对象和作用两个作用,既是个体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体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还对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控制着个体对环境的知觉还决定个体对环境的行为反应,自我概念是在个体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个体自我概念中的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不一样会引起自我不协调,自我协调的个体会产生焦虑进而采用防卫机制相左的经验进入意识层面(歪曲和否认)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条件:治疗者与当事人有心理上的接触,当事人处于一种焦虑不和谐的状态,治疗者在此关系中是整合的,治疗者对当事人无条件的关注,治疗者体验到对当事人的内在参考系的同理心并把体验传达给当事人,治疗者对当事人的同理心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传达给当事人。第八章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个人建构:人的行为即源于客观现实也源于对现实的感知,客观现实是存在的,不同人建构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人们的分析和解释事物的方法叫个人建构,人在创建建构系统时是自由的但既成的建构会限定人的行为方式(建构选主义)基本假设:个人历程在心理上是由对事件的预测方式引导的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解释他们生活中的重复经验预测事件期望价值理论:期望指行动前个体对各种行为导致强化的概率的主观预测,和人过去经验有关,没有经验情况下产生泛化期望,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人在面的新事物时信心十足,对某一期望的泛化程度不同,所有事和部分事内控:人相信生活中的一般强化作用大都可以由自己控制。外控:人认为生活中的一般强化作用都由外力或他人左右。控制点产生的原因:来自幼时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控制点和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内控者好于外控者自我效能论:人关于能否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区别:结果期望是指自己预测能不能达到怎么样的结果,如果觉得能达到那种结果,就会产生一种动力促使自己去做。效能期望是指自己估量自己能不能做到,是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如果觉得自己能做到,。两个强调的重点不同,前者是对结果的期待,后者是对自己能力的判断。第九章认知归因:对事情发生的原因进行推理的认知过程。归因风格:每个人在归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模式。归因不确定性:区分相信自己归因能力与不相信自己归因能力的人。归因复杂性:区分强意愿和弱意愿的人。归因内容维度:控制点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普遍性维度解释风格:无助感和抑郁的体验来自于对失控事件的归因:用内部的稳定的普遍试用的因素对失控解释的人更容易抑郁自我妨碍(自我设障):个体保护自尊的其中一种方式。结果预期:描述人们对达到某一具体目标的可能性的信念。泛化预期:用来表示人们在复杂事态中对自己的结果所持的一种信念。气质性乐观(乐观主义):对积极结果的泛化预期。悲观主义:对消极结果的泛化预期。防御性悲观是指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t"/item/%E9%98%B2%E5%BE%A1%E6%80%A7%E6%82%B2%E8%A7%82/_blank"情境时仍然设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第十章情绪焦虑类型:1)根据焦虑产生的根源弗洛伊德根据焦虑产生的根源将焦虑分为三类: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现实性焦虑是由外界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现实性焦虑有利于个体的生存。神经性焦虑是个体由于惧怕自己的本能冲动会导致他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神经性焦虑产生于现实性焦虑之上。而当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引起内疚感的情绪体验叫做道德性焦虑,焦虑指导人们的行为符合个人的良心和社会标准。2)根据引发焦虑的具体刺激可分为一般焦虑和测验焦虑,个体对高空、黑暗、医院等的恐惧或担心叫做一般焦虑。将由各种考试、测验而产生的焦虑叫做测验焦虑,有人又称之为成就焦虑或学业评估焦虑。3)根据发生的早晚。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焦虑,如幼儿期易产生安全感焦虑,学童期易产生失败的焦虑,社会性焦虑,青少年期则易出现&存在的焦虑,即因自觉迷失生活意义的追求而引起的焦虑。4)根据焦虑的易变性和稳定性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种暂时的情绪状态,其特点表现为对忧烦和紧张的主观的、有意识的情感,它具有个别性和易变性的特点。特质焦虑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反映了把一个外界刺激环境知觉为危险的或有威胁的人格倾向,以及对这个威胁可能产生状态焦虑反应的倾向上的差异。5根据焦虑状态下的行为方式将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神经症焦虑两类。抑郁图式:是一种包含了对各种抑郁事件和想法的记忆及其相互联系的认知结构。用这种图式进行信息加工的人会注意消极信息,忽视积极信息,并用抑郁的方式解释模棱两可的信息。认知扭曲形式:过度推论:将这一情况推论到许多情况。人为推论:选择性注意消极推论。个人化:觉得都是自己的错。灾难化:认为最糟糕的事情会发生主观幸福感: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性评估而产生的体验。心理幸福感:强调人的潜能实现与人格发展。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社会关系,从交互作用来讲遗传人格年龄性别影响幸福感第十一章意志攻击:故意伤害他人或破坏物体的行为。攻击性:个人一贯表现出攻击行为的程度。有关攻击性的理论:本能论、社会学习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引发攻击行为的因素:挫折、生理唤醒、媒体暴力。利他人格的结构:社会责任感、同感、对世界公正的信念、内控、低利己主义。利他人格:一系列与强化或妨碍亲社会反应有关的人格特质的组合体。个人控制感:人在主观上知觉到自己到自己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控制事件,而不是实际上能不能控制。积极方面:意味着良好的个人适应和心理健康(习得性无助)消极方面:控制的增加意味着责任更大,责任带来压力和焦虑,未来的不确定性无法控制令人焦虑,从不能控制中发现控制,次级控制,通过接受现实相信神或积极的方式解释事件保持控制感。第十二章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权利动机:人的一种影响他人和支配他人的内在动力。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产品供应链优化与技术支持合同
- 电暖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房屋建筑合同
- 软盘驱动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环保设施运营合同(运营范围、环保标准和费用)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合同:某开发商与某建筑公司关于某住宅区的建设
- 汽车空调器用清洁刷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企业商务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委托加工合同:汽车零部件生产
- 干衣机用抗静电片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水处理药剂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
- 滴滴出行运营测试题答案
- 木门及门套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2024届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一中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游戏《糊涂熊队划不快》课件
- 华北标-12S4-消防工程-地方规范图集1
- 现代汉语汉字PPT
- 执业药师再次注册申请表
- 贵州诚远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改建年产9000万片压电陶瓷片产品生产线环评报告
-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治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